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1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例题5:
题目:请根据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C.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D.寒带气候:全年寒冷,无明显季节变化
答案:C
⑥课堂展示与点评
⑦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板书,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气候知识的核心要点,加深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以世界气候为主题,通过导入新课、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与点评、课堂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对气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项目导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综合性和思维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A.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河流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B.热带草原气候:非洲中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南部
C.热带沙漠气候:北非、中东、澳大利亚西部
D.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答案:B
例题2:
题目:请根据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学活动中将融入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多种互动元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气候形成的过程;或者开展一个气候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方面,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将使用PPT来展示气候类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现象。同时,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此外,还可以引导students to use online tool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climate data, enhanc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patterns.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内容要点说明
【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因此分析地区气候差异常从这两个角度比较,气候直方图(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是分析中常用的图。教材在“活动”中讲述了根据气候直方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展示】教材图4.22。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图4.2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结合教材图4.22中气温曲线图,完成以下内容。
①最冷月_____月,平均气温_____,气温状况_____(炎热、温和或寒冷)。
②最热月_____月,平均气温_____,气温状况_____(炎热、温和或寒冷)。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气候类型的内容,只需读图分析空间分布特征,不涉及各气候类型的具体特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是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将两者合并为一个图例绘图。图例名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3.“活动”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学生对不同气候类型特征的描述需要使用具体的气温、降水资料,而不是通过记忆描述。
【小结】我们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要结合当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的冷热和干湿状况,归纳其气候特征。一般情况下,表述方法为:时间+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学生活动】读教材图4.23,完成教材第84页活动。
【小结】列表总结教材第84、85页活动。
表4.1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学生在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和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候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图示教学法:利用图示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4.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探讨气候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实例和图示,制作PPT。
2.准备气候类型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候话题,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发气候类型卡片,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示,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3.4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导入方式1:同学们,从以下两幅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出,同样是二月,两地的景观差异很大。
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以下两地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导入方式2: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
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世界的气候吧!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介绍:柯本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
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
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
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5 个气候带。
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带领学生了解柯本。
多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任务1 回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所给资料,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
老师给出一组气温和降水数据,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出气候直方图。
绘制提示:1.标记月份;2.标记气温的数值、单位;3.标记降水量数值、单位;4.描气温曲线;5.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制作品,教师点评)(转承)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你知道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吗?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余,冬季寒冷干燥。
北极地区:常年寒冷,雨雪很少。
任务2 根据气候直方统计图分析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策略和举措。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正确性和提交时间等方面,评估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完成气候相关练习题、作业是否具有深度和思考性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等方面的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评语等方式,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答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温年变化大,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
例题4:
题目:请描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答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时降水量极少,湿季时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
例题5:
题目:请解释沙漠气候的特点。
答案: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干旱,降水量极少,气温年变化大,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学会通过地图和图表等资料来获取气候信息。
4.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气候的多样性,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候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难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分布图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为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气候分布图及其解读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展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分布图,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特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针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分析具体案例。
–学生上台展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XXX《世界的气候》◆教材分析教材借第二、三节两节课的研究,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本节最后一个标题“气候与人类活动”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
本节内容的研究,更为今后研究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收集并阐发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阐发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气候的研究,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步伐,进而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举例阐发纬度位置、海陆分布、阵势等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主要天气类型的空间分布。
◆课前筹办1、多媒体课件;2、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地区。
本日,我们就来探究世界天气的地域差异。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天气一、气候的地区差异【讲授新课】师:天气透露表现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具有时间长、变化少的特点。
师:描述一个地方的天气,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生:气温和降水。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世界的气候》课时1 教案
阅读课本,明确定义并找出关键词: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交流从中获取的关键信息:如通常用最近30年的平均值代表一地的气候状况。
明确描述的关键词语:展示课本样例举一反三: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比较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的甲地和大陆东岸的乙地的气候差异。
探究二:世界的气候类型(一)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排列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重要体现。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按照从低纬到高纬、从沿海到内陆等角度,了解气候类型的空间排列,从而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活动:读图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二)认识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1)读图结合表格内容,了解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地区(2)分析热带气候的特征(3)了解不同气候区的景观差异2.亚热带和温带气候(1)读图结合表格内容,了解气候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地区(2)分析气候的特征(3)了解气候区的景观差异归纳总结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题目:(1)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填入表格中。
完成表格内容:完成表格:3.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1)读图结合表格内容,了解气候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地区(2)分析气候的特征(3)了解气候区的景观差异(三)总结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四)解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完成表格:归纳总结: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
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又如,在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有规律地分布着不同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西岸气候类型较湿润,大陆内部气候类型较干旱。
3.4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深入研究和思考。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学生需在课后提交阅读笔记或实践活动报告,展示对拓展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和互动工具,希望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学生们看起来很感兴趣,但互动程度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 虚拟实地考察软件或应用程序。
- 天气预报模拟软件或游戏。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和报告。
-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
- 问题解决和案例研究。
- 互动式白板和智能笔。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沙漠、雪山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随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 气候类型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判断气候类型,理解气候参数的相互影响。
- 气候变迁的原因: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对气候长期变化的影响,如板块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人类活动等。
-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2. 分析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和大气环流过程。
3. 运用地理信息工具,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4. 提升对地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课题名称:3.4 世界的气候(1)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气候与天气。
2,学习阅读气候类型直方图,归纳气候特征。
【教学重、难点】学习阅读气候类型直方图,归纳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62-63页。
重点图幅:图3.25,3.26。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P48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3.25,气候类型直方图完成随堂学练。
4、巩固记忆(10分钟)(1)气候候类型直方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
(2)气温>20℃,描述为:高温。
气温<0℃,描述为:寒冷。
气温在0℃—20℃描述为:温和(3)降水量>100mm,描述为:多雨。
降水量<50mm,描述为:少雨。
降水量在50mm—100mm描述为:温和(4)气候特征=时间+气温描述+降水量描述。
【教学后记】课题名称:3.4世界的气候(2)课时:1【教学目标】1,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学会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教学重、难点】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地图册。
【教学过程】2、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64-65页。
重点图幅:图3.28。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P48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精品教学教案(1)
人敎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敎案出示哈尔滨的朋友和广州的朋友聊天: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两个网友的聊天符合事实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同一时间两地的景观差异如此巨大?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呢?1.出示气候图和景观图:提出问题:説一説两幅图中的景观可能会出现在哪一种气候中?这两种气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气温和降水又有什么不同?2.出示热带雨林气候与极地气候直方图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吗?(出示年平均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为什么会影响气温?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6.出示欧洲西部房屋厚度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1)欧洲传统民居墙体厚度有什么变化规律?(2)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总结:一般来説,同纬度地区,冬季沿海气温较高,内陆气温较低。
夏季沿海气温较低,内陆气温较高。
7.出示中纬度地区的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总结: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的降水分布。
8.探究根源: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素:提示: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9.归纳总结:10.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广为流传的诗句説明了什么地理规律或原理?1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2.出示山地降水的动态图片,提出问题: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13.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4.链接生活: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体育运动、军事、商业、工农业生产等活动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説明。
2.探讨气候影响人类饮食出示图片:3.气候影响农业补充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水稻: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
青州市X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后。
兴趣,以及巩固提高练习的实效。
设计素材包,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要。
小结ppt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提出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从地理的视角欣赏电影,再次感受地理的魅力。
播放-体会播放疯狂动物城视频结束本课。
通过电影TRY EVERYTHING的歌曲升华本课,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感受地理世界带给我们的惊喜。
2分课件内容形式来源课件除图片部分,电影素材网络下载之外,课件主题制作,flash交互动画制作,微课制作,图片修改、视频截取均授课教师本人自己完成。
板书设计《地形图》(第2课时)一课一练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点上地势起伏的是()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2.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A.山谷 B.山脊C.鞍部 D.盆地3.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
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
如下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适()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A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A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A.山谷 B.陡崖C.山顶 D.山脊5.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B.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C.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6.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二、综合提升1.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2)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小河F的流向.(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两山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忽略不计).(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方向.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5)若海拔200米处的气温17.4℃,则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为______℃2.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世界的气候”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重要内容。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世界气候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地球自然环境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如区域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引入气候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这是学生理解气候相关知识的前提。
接着,教材从气候的地区差异入手,展示了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气候类型的多样。
然后详细阐述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等内容,包括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以及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
最后,探讨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科核心思想。
(三)教材编写特点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片,将抽象的气候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如不同地区的景观、人们的着装等,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的差异和影响。
强调地理图表的运用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读取、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探究性学习教材内容的编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气候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等基础知识,对影响气候的一些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在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表示方法,这为学习气候知识提供了一定的铺垫。
(二)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但对于气候这种较为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和现象,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
3.4 世界的气候 教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世界的气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掌握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能够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及与天气的区别。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重点:气候的两大要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及PPT课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候特点。
六、教学过程导入故事:有一天,李同学带着她的背包和梦想,决定踏上一段环游世界的旅程。
她的旅途充满了新奇与探索,但她很快发现,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气候和天气。
起初,李同学来到了热带雨林中的南美洲。
她被那里的潮湿、炎热和频繁的降雨深深震撼。
每天下午,一场短暂的暴雨都会如期而至,为大地带来清凉。
而到了夜晚,雨林中的虫鸣和动物的呼唤声构成了一首自然的交响曲。
接着,她又踏上了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这里的天空湛蓝,阳光炙热,地面上的沙子烫得她几乎无法行走。
与雨林相比,这里的降水量极少,但每当夜幕降临,沙漠中的温度骤降,使她不得不裹紧身上的衣物。
后来,李同学又前往了欧洲的温带地区。
她感受到了四季的分明: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雪花。
每个季节都给她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她抵达了亚洲的高原地区。
在那里,她体验到了低氧、寒冷和强烈的阳光。
尽管条件艰苦,但高原上那湛蓝的天空和纯净的空气让她流连忘返。
通过这次旅行,李同学深刻体验到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有的地方炎热潮湿,有的地方寒冷干燥,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还有的地方气候极端。
这让她意识到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当李同学结束她的旅行并回到学校时,她决定与同学们分享她的经历。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发现气温和降水是一个地区气候的两大要素。
根据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并能判断气候类型。
2.区域认知:熟记世界11种气候类型,并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人地协调观: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按纬度说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地区。
难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海陆位置找出温带的五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教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教师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景观?为什么在世界上能同时看到森林、草原、冰川等多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二、新课讲授(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教师提问】结合第一节的知识,什么是气候?气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2)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教师总结】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教师提问】我们如何描述气候?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一下辽阳的气候?(1)读图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教材63页活动题1)①观察气温曲线图——分析冷热状况●读数据,描述气温特点:最冷月、最热月●概括气温特征:夏季炎热,冬季温和②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干湿状况●读数据,描述降水特点:最大值、最小值年降水量、季节变化等概括降水特征:冬季多雨,夏季少雨③综合冷热干湿——归纳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练习: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教材63页活动题2)阅读教材,读图“A、B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比较温带大陆西岸的A地与大陆东岸的B地的气候差异。
(1)读两地的气温曲线图,判断冷暖状况①A地:冬季温和,夏季不热②B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2)读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干湿状况①A地:全年湿润②B地:冬季少雨,夏季多雨(3)两地的气候差异:①A地:全年温和湿润②B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出这张图的创造者——柯本,找同学介绍柯本(书62页阅读材料)2.继续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五带的划分相关知识,从纬度的层面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教材65页活动题1)如果把温带中靠近热带的地方称为亚热带,亚热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讲述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地区差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地区差异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了解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案例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地区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2.图片:准备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图片。
3.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气候类型地区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同时,展示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地区差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课《世界的气候》,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类型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及气候现象的成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现象。
2.运用实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气候现象的相关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气候现象的成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水资源、人类活动等。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差异;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分析气候与天气的差异;分析气候的两个要素。
3、通过总结气候特点,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分别说明)。
教学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教学准备1、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观图片若干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3、世界地形图4、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表格,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表格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几幅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图片)师问:从以上几幅图片中,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自然景观的差异吗?生答:气候。
过渡:气候不同,自然景观就有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世界的气候,首先了解什么是气候。
[新课教学](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天气与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板书)1.天气与气候的差异(板书)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持续时间短;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师问: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呢?生答:一年或更长时间。
师问:人们描述气候,一般注意哪两个要素?生答:气温和降水。
师小结:人们描述气候的时间,一般是一年或更长时间,主要关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板书)2.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过渡: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因此,世界气候在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的影响下,而更加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师问:那么世界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呢?(板书)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活动:将学生分六组,分别思考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以及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全球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全球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的天气现象和分布规律。
2. 掌握全球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
教学重点1. 掌握全球气候带的特征。
2. 了解全球各气候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掌握全球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2. 理解全球气候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幻灯片、投影仪、地图、图片、气象资料。
2. 学生: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全球各地的天气现象,引起学生对全球天气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全球天气的基本认识。
导学活动1. 利用地图和幻灯片讲解全球气候带的概念和分布。
2.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不同气候带的特点。
分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带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查找并整理关于所选气候带的资料,包括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小组展示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对全球气候带的理解。
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全球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全球气候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课堂作业1. 汇总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份整理好的全球气候带表格。
2. 在笔记本上完成课堂练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全球天气的现象和分布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分组合作和小组展示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对全球气候带的准确理解。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全球天气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
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
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
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
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投影:1组图.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2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
由此导入课题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教材第57页图3.22 A、B、C三幅景观图,根据描述表演图上三个人的不同感受,能告诉大家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师生总结:因为A、B、C 三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师点明:展示情景导入中第2组景观图中海南与大兴安岭景观的差异也是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而形成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中三人描述气候时所指时间和要素.
试一试:活动1-1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活动1-2让学生判断教材中四句话(‘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是描述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
教师可将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和诗词进行展示,学生判断,师生纠正总结
教师提醒: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回顾很快得出结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板书)
过度:世界气候不仅地区差异大,类型多达11种,这里我们主要了解6种气候类型及分布情况。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板书)
做一做,展示投影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活动1-3表(1)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3)除教材第57页图3.22举例描述的A、B、C三种气候特征外,教师可补充介绍以下三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夏雨冬干,干湿季分明;
②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全年温暖湿润,温差小。
(4)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属于哪种气候?
想一想: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的?
教师引导: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要素包括哪两方面?(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在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2-1.投影打出图3.24中的A图和B图分别表示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某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于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活动2-2.在世界地形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提供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再将学生分三组,分别代表大陆东岸、西岸、大陆内部,小组成员合作分析,经其它组纠正得出结论:
受海陆位置影响,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冬湿夏干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侯;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2-3.学生看图3-25回答:教师可提醒学生考虑气温随高度的递变率;
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活动2-4.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1)地形;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过度;气候是自然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玩等活动必然要与环境发生联系,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一年四季着装的变化以及所吃的水果都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读教材第60页内容,看看文字内容提供了哪些信息,并加以总结:第一自然段: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第二自然段: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自然段:气侯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寒潮、洪水、干旱等举实例
说明,教师打出与灾害性天气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趣闻:被海水追赶的岛国—图瓦卢,大家猜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62页资料分析:找出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1.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引起哪些危害?
2.针对全球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教师总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反思】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
使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方法突破难点;课堂教学取得
较好效果。
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难免出现个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真正实现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