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 (借物咏怀)
王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王磐及散曲的文学常识, 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深刻体 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曲的发展
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 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诗 和乐曲。这一从民间来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了长 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曲的分类
1、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 国传统艺术形式。 2、散曲 ①套曲: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 ②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
小结:《朝天子·咏喇叭》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检查预习
• 喇叭(lǎ ba) • 唢呐(suǒ nà) • 甚么(shén)
王磐(pán) 仗(zhàng)
•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咏喇 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主题归纳
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 和唢呐,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 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 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 民的痛恨情绪。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 去辨什么真共假? ” “军愁” “ 民怕” 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 吗?你是怎么想的?
不是。“愁”的、“怕”的是借“喇叭, 锁哪”开道,残害、鱼肉百姓的宦官。
请分析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 题材?“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
题是什么关系?
• 因为喇叭能发高腔吓人,喇叭的特点是曲 儿小,腔儿大,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 以吓人,这与宦官的本质相似。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 喇叭,唢呐,曲儿 小腔儿大。
• 喇叭,唢呐,吹的曲子短小, 但声音极为响亮。

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记忆口诀)

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记忆口诀)

文学常识记忆大全(含口诀记忆)目录资料一中国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二、中国古籍和名著三、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记忆一百句四、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资料二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资料三相关文学团体及文学运动资料四文学体裁简介资料一中国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1.先秦作家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元明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元曲在内容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杂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由四折组成,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楔子。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

3. 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题材。

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马致远、张养浩等。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5.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叙事,每章都有一个标题,通常是两句相对的句子。

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类型,主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

7.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 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9.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诗人和诗作。

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钱谦益等。

10. 散文:明清时期的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家。

如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等。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散曲,俗亦成文,俚亦成趣。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

其中元杂剧中最常见的基本构成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不同宫调的同一曲牌联成。

B.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都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自十九世纪始,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以下分别是名人故居或祠堂的楹联,名人与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③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A. 文天祥蒲松龄施耐庵辛弃疾B. 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陆游C. 李清照蒲松龄吴敬梓辛弃疾D. 文天祥吴承恩施耐庵陆游3.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 《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 《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从民歌营养中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过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赋是战国后期发展成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代,故名汉赋。

分骚赋、大赋、小赋三种。

骚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枚乘的《七发》。

小赋代表作有杨雄的《酒赋》、张衡的《归田赋》。

5、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这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

6、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7、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8、东晋陶渊明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9、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在南方长江流域,内容多是情歌,其中长篇抒情诗《西洲曲》艺术性最高。

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牧歌、战歌、情歌等,其中长篇叙述诗《木兰诗》成就最高,其他名篇有《敕勒歌》。

1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1、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迅速而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以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为对象的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陆机的《文赋》,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古代文章总集萧统的《文选》。

对散曲抒情文体的认识

对散曲抒情文体的认识

对散曲抒情文体的认识
散曲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内容广泛。

散曲抒情文体是散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情绪来表达主题。

1. 情感真挚:散曲抒情文体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直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非常直接,没有任何的掩饰和矫饰,使得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 语言生动:散曲抒情文体的语言通常非常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种语言的使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3. 形式多样:散曲抒情文体的形式非常多样,既有严谨的格律诗,也有自由的词牌诗。

这种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散曲抒情文体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4. 内容丰富:散曲抒情文体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这种内容的丰富性,使得散曲抒情文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音乐性强:散曲抒情文体的另一个特点是音乐性强,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性的体现,使得散曲抒情文体在朗诵时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1.【·山东聊城】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欧阳学文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

C.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土纳谏》。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豁然开朗”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即“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山东聊城】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①《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均为儒家经典。

( )答案:①×【解析】本题考查古文学文化常识。

回答古文学文化常识,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一定要有全面的了解,比如作家、作品流派、作品中的经典选段等要掌握住。

本题①中的《庄子》是道家经典。

3.【·山东日照】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诸葛亮的《出师表》。

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其中,D项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用的是“号”而非“字”,故错误。

文学常识(下册)

文学常识(下册)

南宋词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前 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 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 “苏辛”,其词艺术风格多样,题材广阔又善 化用前人典故,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 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姜夔(kuí)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 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风格清 空冷隽。
北宋词
柳永、苏轼、周邦彦是北宋词文坛上 最重要的三位词人。 柳永(福建崇安人)是第一位对宋词 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 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 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 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如 《哀旅顺》《书愤》《夜起》都反 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丘蓬甲是台 湾人,他坚决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 所作《春愁》一诗极为真挚感人。 谭嗣同的《有感一章》所表达的感 情也十分真切。
近代爱国诗讴歌了广大人民和爱 国将士英勇不屈,反抗侵略的可歌可 泣的事迹。张维屏《三元里》真实形 象地反映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三将军歌》歌颂捐躯报国的抗英名 将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黄遵宪 长诗《冯将军歌》,用刚劲的笔法, 勾划出在中法战争挫败强敌的老将军 冯子材的英雄形象。
(四)明清传奇
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 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是南戏系统 各剧种剧本的总称。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盛 极一时,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其中杰出的 代表。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传奇作家。其戏剧 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 )、《紫钗 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 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2016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着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6、下面对文学名着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纪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我国古代文学常识我国古代文学常识导语:文学常识是语文必要知道的知识。

下面归纳。

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

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

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

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

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词曲 1.诗歌 (1)诗歌的特点:形象性、精练性、音乐性、抒情性、跳跃性。 (2)诗歌的分类:
①诗歌按照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如《木兰诗》《十五从军 征》),抒情诗、哲理诗(如《观书有感》《登飞来峰》)
②按时间和特点分为古体诗(以乐府诗、歌行体为主,如《从军 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近体诗(格律诗)和现当代诗。
6.初唐四杰:唐朝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 7.元曲四大家:元朝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并称。 8.王孟:以唐朝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9.苏辛: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10.四史:分别是《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汉书》(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和《三国志》(晋陈寿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 四部。
7.书:即信函,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 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与妻书》等。
(四)古代重要作品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5篇。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精华是 “风”;从创作手法上分“赋比兴”。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为“四书”。
11.《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 集。全书托笔幻象,寄意现实,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五)作家与别号、并称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韩柳: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他们是唐代古文运
8.《世说新语》,魏晋南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 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主 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2.7文学常识——元散曲

2.7文学常识——元散曲
❖ 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 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 越调(四调)。
曲牌
➢ 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 各有专名。
➢ 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 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 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 法、平仄等。
聆 听 元 散 曲
元曲的概念及分类 • 元曲是元朝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被称为“一代之文学”。 • 元曲包括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两部分。
散曲和杂剧的区别
散曲: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又称元散曲。 如《天净沙 秋思》
杂剧:

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北京)、
平阳(山西)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在
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
➢ 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 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 不完全一致。
散曲的常识
散曲的分类: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用一个曲牌创作一支 曲,也有的是一曲带上另外一、两支曲子。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由同一宫调中若干个 曲牌联套而成。 散曲主要是抒情的,自娱的,基本上没有故事 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泛,但最突出的是叹世 归隐与男女风情。
而成,盛行于元 ,又称元杂剧。
如:《窦娥冤》
※ 两者的艺术形式不一 样: 元散曲是诗歌,元杂剧是戏曲。
元散曲的题目
由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题目
例如:《南吕 ·一枝花 ·赠朱帘秀 》, “南吕”是宫调(调式), “一枝花” 是曲牌,“赠朱帘秀”是咏唱内容的标 题。
宫调
❖ 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用 作表示所唱曲调的音准高低。每一个 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 或缠绵或沉重。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文学常识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属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

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与散套两种。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套即散曲套数的别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

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

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

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

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

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

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

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

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导语: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Ⅰ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点梳理

教材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词: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2.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二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曲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潼关怀古”是小令的标题。

3.说:古代一种议论体裁。

从内容上看,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大多是一事一议,如《马说》《爱莲说》等。

4.表: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诸葛亮的《出师表》即为“表”中范例。

5.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叫作“赠序”,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6.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给自己的传记。

9.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如《答谢中书书》。

10.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二、古代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文学常识散曲文学常识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属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

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与散套两种。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套即散曲套数的别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

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

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

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

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

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

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

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

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

元代散曲特点

元代散曲特点

元代散曲特点
1. 语言通俗易懂:元代散曲采用了大量的俗语、俚语、谚语等,使得语言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形式自由灵活:元代散曲不受传统诗词的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可以随意增减字数、变换句式,表达方式更加自由。

3. 内容广泛多样:元代散曲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可以表达爱情、友情、思乡、咏史等各种情感和主题,也可以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4. 风格清新明快:元代散曲的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 情感真挚动人:元代散曲表达的情感真挚动人,往往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的来说,元代散曲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元代 文学常识

元代  文学常识

元代文学常识一、元散曲1.我国元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那就是(曲)。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

散曲是一种(配上乐曲演唱的唱词),创作大略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著名的散曲家大多是杂剧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睢景臣、张养浩)等人。

后期散曲作家有(张可久、乔吉)等人。

3. 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马致远28字的写景小令[天净沙]《秋思》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在独特的画面中展示出独具的意缊,被誉为(“秋思之祖”)。

关汉卿多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写男女情爱和离愁别恨。

白朴的作品以抒情写景的小令尤为出色。

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以诙谐的语言嘲弄了至高无上的皇帝。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借怀古为题,揭示出不论兴废存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这一深刻的见解。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5.元散曲作家按其创作风格可分(豪放与清丽)两派。

豪放为正宗,清丽为别体。

一般认为,元散曲前期以豪放为主,清丽为辅;后期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

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代表,清丽派以(张可久)为代表。

二、元杂剧1.(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个高峰。

它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

元杂剧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2.元代杂剧的发展大致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市)。

著名的剧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王实甫、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等。

元杂剧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一带。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人。

3.关汉卿,号已斋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开拓者,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作品流传很广。

关汉卿写的悲剧血泪斑斑,写的喜剧诙谐辛辣,写的史剧激昂慷慨。

他尤其擅长描写妇女形象,同情她们在封建制度下的不幸遭遇,歌颂她们的不屈斗争。

(《窦娥冤》)是他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文学常识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属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

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与散套两种。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套即散曲套数的别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

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

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

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

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

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

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
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

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

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
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

②一般说来应有尾声。

③全套必须同押一韵。

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①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

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

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

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

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诗、词的偶句作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

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

总之,散曲是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复杂了。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

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

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与诗、词大异其趣。

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