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并发症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和脊柱关节炎等疾病。
本文将对骶管注射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适应症、操作过程、风险和并发症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
定义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骶管(即尾骨以下的脊柱部位)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减轻疼痛症状并促进疾病康复。
适应症
骶管注射疗法通常适用于以下疾病: - 椎间盘突出 - 坐骨神经痛 - 脊柱关节炎 - 脊柱裂 - 椎管狭窄等
操作过程
骶管注射通常在手术室或X射线引导下进行。
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医生在局部麻醉后,用针头穿过皮肤和组织,将药物注射到骶管内。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30分钟。
通常患者会感到少许的疼痛或不适,但是可以通过麻醉药控制。
风险和并发症
虽然骶管注射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 - 感染 - 出血 - 神经受损 - 疼痛加剧等
在接受骶管注射前,患者应详细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疗效评估
骶管注射后,患者通常会逐渐感到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但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个性化调整。
总的来说,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接受治疗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治疗方法、风险和疗效,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2017)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xx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椎管内阻滞的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xx华医学会xx学分会特制定《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xx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而言,椎管内阻滞并发症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生理效应。
不同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定义不同,一般而言,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
椎管内阻滞xx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
心动过缓则指心率低于50次/分,其发生率为2%〜13%。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搏骤停,是椎管内阻滞严重的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1)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
(2)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椎管内阻滞后突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停。
(3)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β2兴奋作用(扩血管效应);可乐定的α2兴奋作用、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直接增加副交感活性等机制,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 危险因素(1)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① 广泛的阻滞平面、T8以上的高平面阻滞。
② 原有低血容量。
③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心动过缓。
骶管麻醉

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邢艳红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麻醉科
LOGO
目录
概念( Definition)
骶管阻滞麻醉的解剖 (Sacral Anatomy)
骶管麻醉用药( Drugs and does) 小儿骶管麻醉(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成人骶管麻醉(Caudal block in adult)
操 作 演 示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成功关键点(success)
针过骶尾韧带的穿破感,即落空感
注入空气无皮下气肿及捻发音 注入局麻药或生理盐水时无阻力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穿刺相关并发症
Puncture Related
感 染
出血、血肿 骨内 血管内 蛛网膜下腔
穿破硬膜
预防:
小心避免,进针勿过深、 反复抽吸
全脊麻!
处理: 1. 控制呼吸 2. 快速扩容 3. 血管活性药物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成人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adult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病例 患儿,男,3个 月,体重8Kg 术前诊断:先天 性巨结肠+左侧 鞘膜积液 拟在骶管麻醉下 行:经肛门巨结 肠切除术+左鞘 膜高位结扎术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骶管麻醉应用及并发症防治处理论文

骶管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处理【摘要】目的骶管麻醉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处理的探讨。
方法对228例骶管麻醉患者的麻醉及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麻醉操作顺利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严密手术中观察和熟练的操作是预防骶管麻醉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骶管麻醉;并发症;防治处理肛肠病手术麻醉可选全麻、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骶管阻滞、肛周神经阻滞、重点穴位注射、中医穴位刺激、局部浸润麻醉等形式,笔者所在医院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总结经验,骶管麻醉最适合我们的患者需求和医生的操作,疗效肯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28名患者,包括男123名,女105名,年龄从2-84岁不等,平均39岁。
其中内痔15例,混合痔58例,直肠粘膜脱垂36例,肛瘘41例,肛裂22例,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18例,肛周脓肿19例,肛门狭窄16例,肛周闭锁3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以了解患者情况,所有患者均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无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存在。
l.2 麻醉方法常规术前准备,术前注射阿托品0.01mg/kg,地西泮0.15mg/kg。
骶管麻醉方法:取左侧卧位,穿刺针自骶骨裂孔处穿刺垂直入针有落空感(穿过骶尾韧带)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缓慢注药。
如无阻力或阻力小、无局部皮肤隆起、患者有酸胀感即成功。
骶管麻醉所用的药物为2%氯普鲁卡因或5.96mg/ml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也可以用以上两种的混合液。
术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1.3 效果评价①优:患者在手术中没有疼痛发生,肌松情况很好。
②良:患者在手术治疗中会因为对其脏器牵拉而出现坠胀感,其可耐受此感觉,肌松度良好,给予患者追加剂量后完成手术治疗。
③差:患者感觉剧痛难忍,肛门括约肌无松弛,无法完成手术或需改变麻醉方式方能完成手术,则为麻醉失败。
2 结果所有患者经麻醉后,158例为优,65例患者为良,5例患者为差。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的临床研究

C 抽】 I 91 a e 0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 e于1 至 今已有百年多的历 史。 上世纪4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 , o 以后逐 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9 8 17 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 硬膜内与硬膜外类 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 , 射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国自上世纪8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o 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 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骶骨裂孔实际上是s椎 5
体未 融合 而形成 的 道 , L 它与左 右髂 后上 棘成为 一等 边三角 形 。 用手 触及
硬脊膜外腔内有巯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填充其间, 限制药液在硬脊膜外 的分布, 使药液能较集中地聚集在病变节段而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由于 位于腰部的硬膜外脂肪、 结缔组织较致密 , 由骶管向上扩散的药液以很 对 大的阻力, 即使显著地增大用药量。 结果药液往往经L 、 1 5S 椎间孔或穿刺 L 流出而不能继续向上扩散 。 所以, 利用骶管注射治疗L 、l 5S 水平以上的腰椎
效。 本文对骶管注射 的方法与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 中存在 的问题加 以分析研究 , 提出了相关结论 , 进行; 腰腿 疼痛 爱爱医 网
【 中图分类号 】 5 2 R 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2 22( 02)7 02 - 2 17— 53 2 1 0 - 3 00
另外 , 可在骶管内滴注给药, 药液随着滴注而在硬膜外腔中不断的弥
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也很大。 回 顾以往文献, 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 、 局部麻醉药类、 维生素及其 嘲炙
骶管注射疗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2局麻药的选择麻醉药的毒性反应是骶管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与选用的药物、浓度、剂量、患者的体质及是否误入血管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证明[2]在皮质激素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给予高浓度或大容积布比卡因不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增加风险和不良反应,故主张局麻药以最小有效浸润浓度为宜(布比卡因为0.125%),且最好应用低毒性局麻药。
药理试验证明普鲁卡因性质稳定,毒性小,对组织无刺激,维持时间约30分钟-60分钟,且副作用较小[17],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前应常规做普鲁卡因皮试,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
3. 骶骨的解剖特性与进针3.1骶骨的体表标志与穿刺骶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定位,而它的定位一般又是以骶角为标志的,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骶裂孔的的困难[6]。
骶管注射疗法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分析

生 7例 , 予 肌 肉 注 射 强 痛定 后 缓 解 , 影 响 疗 效 。 给 不
2 5 腹 胀 及 尿 潴 留 本 组 5例 骶 疗 后 出 现 腹 胀 、 痛 , . 腹 口服 西 沙 必 利 片后 缓 解 , 3例 出 现 尿 潴 留 , 下 腹 部 热 敷 或 导 尿 后 经
例 , 中 胸 椎 管 狭 窄症 1 例 , 腰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后 遗 症 2例 , 其 1 胸
神 经 根 型 颈椎 病 8 1例 。
3
讨
论
与 骶 管 注 射 疗 法 相 关 的 意 外 及 并 发 症 比 较 少 见 。 本 文 主 要 统 计 分 析 了本 组 病 例 在 骶 管 注 射 过 程 中 或 注 射 后 常 规 观 察 时 间 内 出 现 的 并 发 症 ( 后 期 的 并 发 症 不 在 本 文 讨 论 之 列 ) 中 。 我 们 认 为 意 外 及 并 发 症 的发 生 一 是 与 所 用 药 物 有 关 : 是 与 二 患者 体 质 及 生理 病 理 因素 有 关 。 利多 卡 因 的 毒 副 作 用 较 常见 。
1 2 治 疗 用 药 配 方 : 利 多 卡 因 5 1 ml 曲 安 奈 德 . 2 ~ 0 、 2 mg Vi l 0 mg Vi l mg 当 归 针 6 、 香 针 6 骶 管 5 、 t 40 、 t 2 B B 2 、 ml麝 ml
注 射 给 药 时 上 方 加 生 理 盐 水 稀 释 至 5 ~ 1 0 ; 管 滴 注 给 O 0 ml 骶 药 时 上 方 加 生 理 盐 水 稀 释 至 2 O 5 0 。药 液 的 多 少 根 据 患 5 ~ 0 ml 者 病情 而定 ; 注药 速 度 以 患 者 能 耐 受 为 度 。注 完 后 平 卧 观 察 3 O分 钟 ~ 1小 时 , 不 适 感 觉 为 至 。7天 1次 , 组 病 例 , 少 无 本 最 治 疗 1次 , 多 治 疗 6次 。 最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一、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1.穿刺点:骶管裂孔两侧隆起的骨性结节为骶角,两侧骶角下方的凹陷为骶管裂
孔,多数情况下容易确定,骶角不明显或阙如,可由尾骨向上4摸约5cm~6cm 处,可触及一凹陷既是穿刺点。
一些肥胖患者骶角及骶管裂孔凹陷不明显,可触摸两侧髂后上棘,一连线为底边,向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下方约一横指
2.
3.药液
二、骶管注射的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管狭窄、隐形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马尾丛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三、骶管注射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
2、合并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重度高血压、妊娠早期、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骶管注射,如需采用要慎用激素;
3、全身化脓性或脓毒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有细菌感染者;
4、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注射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者;
5、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脊髓肿瘤、炎症、脊髓脓肿等压迫所致者;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
7
症治疗,经治疗仍不能减轻者,立即终止注射。
若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经平卧休息,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给予指压按摩穴位,吸氧及静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预防:①体位摆放舒适自然,避免空腹治疗;②术前将治疗反应告知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③询问过敏史;④避免过快注药;⑤治疗过程中,反复询问患者,
发现不适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反应加重。
、。
1例骶管注射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例骶管注射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09-06T15:05:32.57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林海燕[导读] 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左50,右60,加强征(+)。
L4-5压痛明显,叩击放射痛。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林海燕【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39-01 骶管注射是通过骶裂孔穿刺将混合药物注入骶管及相邻的腰椎管硬膜外腔的治疗方法,局部神经阻滞剂可达到迅速镇痛的目的,半合成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
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
神经营养剂可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
骶管注射是目前治疗腰腿痛的常用途径,我科自2006年至今采用骶管注射治疗腰腿痛300例,仅2011年3月12日出现骶管注射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1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双下肢疼痛乏力6个月,加重伴行走困难7天,于2011年3月10日入院。
自带MRI(2011-3-10)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左50,右60,加强征(+)。
L4-5压痛明显,叩击放射痛。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给于骶管封闭治疗。
1.2操作方法:患者取府卧位,腹部垫枕,保持头低臀高位,常规消毒后无菌操作,选择骶裂孔穿刺点,用9号针头沿着骶裂孔中心与皮肤成45度角刺入,穿刺针阻力突然消失,即进入骶管腔内,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缓慢注射生理盐水,推注过程无阻力,患者无局部肿胀,再缓慢注射配置混合液。
配置的混合液为: 20%利多卡因4毫升,维生素B12 0.5毫克,地塞米松10毫克,0.9%氯化钠20毫升,在5分钟内注射完毕。
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特殊不适,注射后平卧半小时患者无反应后才能下床活动。
1.3症状表现:患者注射后4-5小时双下肢疼痛消失,但出现双下肢远端麻木无力,再过2小时后出现小便困难,双下肢肌力降到0级,腱反射减弱,鞍区麻木,皮肤感觉消失。
骶管麻醉应用利多卡因致毒性反应一例

富粗大的血管窦存在… 即便是针未刺破血管, 骶管对药物的吸收也很快; 因 骶管丰富 的静脉丛, 尽管 穿刺针 回抽 无血, 但常 常发 生局麻 药误入静
脉 内。 ] [
23 个 体差异 的存在 。正是 上述 多 种 因素 的结 果导 致毒 性反 应 的发 . 生, 所兴在 场人员较 多 , 处理及 时 , 成严重后 果 。 未造
【 要】 摘 目的 : 探讨 Hl o n骨折 的手术治 疗的疗效 情况 。方 法 : 回顾性 分析 20 07年 1月至 2 1 00年 1月, 者采用 不同手术 方法治 疗 Pl 骨 折 3 例 的 临 笔 in o 2 床 资料。结 果: 所有患者 随访 6个 月 ,2 患者优 l , I , 4例 . l , 良率为 8 .% 。所有 患者都 未见严重并发 症。结论 : 本组 3例 3例 良 4例 可 差 例 优 44 对于 P 0 骨 nn 折 宜依据骨折 局部软组 织状况来 正确选择 手术 方法方 法与时机 , 最大 限度减 少局部 并发症 , 能保 证胫 骨 P0 方 in骨折 的 良好疗效 。 l 【 关键 词】 o 骨折 ; 术方法 ; 术时机 Hl n 手 手 d 1.99jin10 d:036/.s .06—15 .000 .7 s 992 1.915 文章编 号 :06— 99 21 )一 9— 4 7 0 10 15 (00 0 24 — 2 Po in骨折是指胫 骨远端 累及踝关节 面 的粉碎性 骨折 , l 可涉及 胫骨 前缘 、 内、 、 , 外 后踝 大部分伴有腓 骨骨 折。 由于该损 伤骨 折类 型复 杂 , 复位 和 固定 要求较 高 , 有严重 的软组 织损 伤 , 常伴 容易 发生 骨不 连、 骨畸形 愈合 、 伤性 创 踝关节炎 、 关节僵 硬和慢性 骨髓炎 等并 发症 , 一直 是创 伤骨科 的难 题 。 自 这 20 07年 1 月至 2 1 1 , 采用不 同手术 方法治疗 Pl 00年 月 笔者 in骨折 3 o 2例 , 都 取 得 了不错 的效果 , 现报告如 下 : 前侧 的定 制解剖 型钢板插 入 , 于内踝 或踝关节前 方处 , 口长约 3m, 深 位 切 c 在 筋膜下用 骨膜剥 离子建立 深筋膜 与骨膜 之问潜 行 隧道。钢 板插入潜 行隧 道 之 中 , 法复位 , 牵引保 持正 常力 线 , 关节 面的骨 折块 不强 求解 剖 复 手 维持 非 位 , 板两端 螺钉孔 内各打入 1枚斯 氏针 , 机透 视显 示干 骺端 复位 和 于钢 C臂 钢板放置均 满意 , 然后将 同一规 格钢板 相对应 孔做 皮肤小 切 口, 手术 完成后 缝合 各个皮肤 小切 口。术后 患肢抬高 , 力绷带 包扎 , 2天开始 踝关 节不 弹 第 负 重功能锻炼 。 1临床冀料 . 11 一般资料 : . 本组共 3 , 中男 2 2例 其 0例 , 1 女 2例 , 年龄 最小 1 , 8岁 13 疗效评定 标准 : . 根据 O ai vd a疗效 评价 标准 进行 评定 。优 : 于 9 l 大 2 最 大 6 岁 , 4. 。骨 折原 因 : 通伤 l , 4 平均 25岁 交 0例 坠落 伤 1 例 , 伤 8例, 分 , 0 砸 踝关节 无肿痛 , 步态及 活 动度 正常 ; 8 9 , 良:7— 2分 踝关 节轻微肿 痛 , 正常
骶管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骶管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 骶管注射后可能会感到局部麻木或疼痛,这是正常的反应。
在注射后的24小时内,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不适感。
- 避免在注射部位进行剧烈活动,如跑步、跳跃或举重等,以防止注射部位的疼痛加剧。
- 在注射部位周围应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或刺激。
- 可以应用冷敷或热敷来缓解注射部位的疼痛。
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炎症,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
- 避免潮湿环境或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防止感染发生。
- 如果注射后出现严重疼痛、持续出血、感染征象(如红肿、渗液、发热等)或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骶管注射

骶管注射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
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
下面就骶管注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同道参改。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
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1激素的应用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激素在骶管内的确切作用机制,多数还是认为是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
而Cackler则通过研究认为醋酸强的松龙对椎管内的炎症毫无作用,长期应用还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骶管注射并发症88例临床分析.

・77・骶管注射并发症88例临床分析谷祝青程建渊郭成悦1987~1999年, 我院应用骶管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380例, 其中88例出现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8例病人中, 男59例, 女29例; 年龄25~70岁, 平均41岁。
治疗方法均为骶管注射泼尼松龙50mg 、5g/L 利多卡因20mL 、维生素B 1100mg 、维生素B 120. 5mg 。
注射过程出现暂时性血压下降、意识不清52例, 表现为呼喊不应, 血压下降2. 5~4. 0kPa , 静卧5~10min , 病人均能自行恢复。
颅内压一过性升高28例,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一般持续5~6min , 其中6例出现短暂性昏迷, 伴有角弓反张性抽搐, 心率和呼吸变化不大, 查眼底视盘水肿, 经静脉注射200g/L 甘露醇250mL , 症状在30min 内缓解。
感染6例,其中2例病人骶管注射泼尼松龙50mg 后症状加重, 伴发热38℃以上, 坐骨神经激惹现象明显, 经及时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3d 后, 症状逐渐消失;3例骶管注射药物后, 感觉局部针刺样麻痛,2d 后出现骶尾部软组织红、肿、热、痛, 伴发热, 检查发现骶部皮肤温度高、压痛、局部发红, 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好转;1例经骶部软组织切开引流痊愈。
药物误注蛛网膜下隙1例, 当即引起高位麻醉症状, 后出现腰部以下弛缓性瘫痪, 经8个月对症治疗康复。
骶管注射药物错误1例, 错将氯化钾当成氯化钠注射入椎管, 该病人当即感到局部剧痛,20min 后腰骶、会阴剧痛, 双下肢感觉、运动觉消失, 经快速推入200g/L 甘露醇250mL , 地塞米松20mg , 给予镇静镇痛药物3h 后感觉、运动功能开始恢复, 疼痛消失。
2讨论骶管注射麻醉药物为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一种, 低血压是硬膜外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52例发生低血压, 其中46例为55岁以上老年人, 老年人易发生低血压主要原因:①生理功能衰退, 以致硬膜外麻醉后阻滞区血管高度扩张, 非阻滞区血管收缩代偿功能差, 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②老年人椎间孔进行性闭塞, 药液在硬膜外腔容易扩散, 引起广泛交感神经阻滞[1]。
骶管注射的知情同意书

骶管穿刺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疾病,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骶管穿刺术。
骶管穿刺时患者俯卧位,医师将对穿刺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
根据疾病的需要,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如下骶管穿刺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
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 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 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①局部出血、血肿②伤口感染③穿刺不成功。
④损伤局部神经。
⑤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⑥感染。
4.我理解医护人员将密切观察我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和减少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将会积极采取对应措施,需要我及家属的协助配合。
我理解穿刺结束后,穿刺局部采用纱布覆盖,穿刺局部3天内尽量不接触水。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未包括在上述所交待并发症以外的风险: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手术方式做出调整。
●我理解我的手术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我并未得到手术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我授权医师对手术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患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年月日医生陈述我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骶管注射治疗腰突常见的并发症

骶管注射治疗腰突常见的并发症有1.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
可能是病人焦虑加上药物中某些未被发现的副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有人认为是曲安奈德等长效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干扰作用而引起月经紊乱!与病人精神状态无关。
只要使用短效糖皮质激素即可避免月经紊乱的发生。
2.畏寒、高热:主要表现为注射后出现畏寒、寒颤、高热等类似输液反应症状!此并发症发生率虽较高!但经对症处理!体温很快能降至正常!且无留后遗症。
考虑可能与免疫反应或药物致热原有关!亦有可能是细菌代谢产物致热原污染药物所致,因此!病人行骶管内注射治疗后应观察30分钟-1小时。
3.骶管内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腰痛加重、鞍区皮肤麻木、双下肢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血白细胞分类和血沉升高!手术可见硬膜外腔有脓液。
此是骶管内注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的原因是(1)穿刺有落空感后推入空气以确定穿刺成功与否时带入细菌(2)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作用降低了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所以操作应在手术室中进行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4.穿刺处(骶后裂孔)剧痛穿刺后1-2天开始局部剧痛!不向它处放射!体检局部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皮肤痛觉过敏、触痛明显、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和卡马西平可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疼痛!可维持2-3个月,治疗棘手。
估计可能与穿刺时损伤骶尾神经或药物化学刺激有关。
操作时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同时应注意穿刺失误而将药液注在骶管外。
5.短暂性失明和眩晕:均在操作完成后发生。
与局麻药中毒引起血压降低有关.所以局麻药量应个体化,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发生后应迅速予吸氧、静推高渗葡萄糖液处理。
6.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皮肤瘙痒。
予非那根注射后迅速消失。
操作前应常规询问药物过敏史,配制药液以简单为好。
骶管内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尽管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骶管内注射疗法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简单有效,但应充分认识到其并发症后果的严重性。
骶管内注射疗法的副反应分析与对策

骶管内注射疗法的副反应分析与对策由于骶管内注射疗法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腰、腿痛症的治疗。
我院自2000年~2005年采用骶管内注射疗法治疗腰、骶部病症4824例,出现各种副反应218例,占4.5%。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各种副反应共218例,男86例,女132例,年龄35~76岁,平均4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腰椎管狭窄症56例。
1.2 药物配制。
2.0%利多卡因5.0~10.0ml,肌苷注射液10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mg,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5.0~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40.0ml。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侧卧位时,充分屈髋、膝关节),腹下垫一枕头,选择骶后裂孔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孔巾,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至有落空感时,将针柄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5°角,继续进针2cm 左右,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时,缓慢推注药液,速度因人而异,一般1~3min完成,推注药液过程中,询问及观察病人的反应,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固定,平卧30min,观察病人,无不良反应时方可离开,嘱咐病人3天不要洗澡。
1.4 结果。
出现各种副反应218例,占4.5%,其中出现头痛、眩晕87例,虚脱66例,腹痛17例,寒战11例,腰痛及月经紊乱各9例,过敏反应8例,穿刺部位剧痛6例,一过性截瘫5例。
2 出现各种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2.1 头痛、眩晕。
一般在推注后发生,有5例发生于推注过程中。
可能药液进入静脉丛吸收迅速,或因老年体弱,或个体对药物的耐受差。
发生于注药过程中时,则立即停止推注药液;令病人平卧位,给予中等量吸氧,观察血压,休息30~60min 后症状消失。
2.2 虚脱。
见于精神紧张、空腹或有晕针史的病人,尤其夏季多见。
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心理紧张状态;推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出现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休息20~30min即可消除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管注射并发症
以下所列内容均为近20年内文献报道中所出现的
1、药物的毒副作用
麻醉药毒性反应是骶注较常见的并发症, 其与选用的麻醉药及浓度和量、患者体质、体位、注药速度及是否误入血管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证明骶注药液中麻醉药浓度高低对疗效无明显统计学价值;同时也有研究证明,注射速度不影响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缓慢或间断注药,并不使扩散减弱。
(摘自颈腰痛杂志)会发生眩晕、耳鸣、烦躁不安、视物模糊、舌麻等中毒症状,暂停或减慢速度后逐渐消失。
可能出现抽搐,应即停止此次治疗,肌肉注射鲁米那0.1g后缓解。
出现胸闷气短、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者,肌肉注射麻黄碱30mg及阿托品0.25mg 病情缓解。
出现烦燥、精神紧张、心动过速症状者,肌肉注射安定10mg缓解。
2、暂时性血压下降、意识不清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时,骶管注射强的松龙50mg、0.5%利多卡因20ml,VB1100mg,VB12500ug。
有患者出现暂短性意识不清、呼喊不应,测血压,大多下降20~30mmHg,静卧5~10min,病人能自动恢复,这些病人有为50~70岁老人,体弱、卧床时间较长,推射药物时,速度过快、量稍大。
3、颅压一过性升高
在快速骶管注射强的松龙50mg时,0.5%利多卡因20~25ml,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一般持续时间5~6min。
其中6例短暂性昏迷,伴有角弓反张性抽搐。
心率和呼吸变化不大,查眼底视神经视乳头水肿,经静注射20%甘露醇250ml,症状可以在0.5h内缓解。
4、感染
报道中有2例骶管注射强的松龙50mg后出现症状加重,伴发热38℃以上,坐骨神经激惹现象明显。
我们及时联合大剂量应用抗生素3d后,症状逐渐消失。
另4例骶管注射后,感局部麻痛,2d后出现骶尾部软组织红肿、热痛、伴发热。
检查时发现骶部软组织红肿、压痛、皮温高。
3例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好转,1例经骶部软组织切开引流痊愈。
5、药物误注蛛网膜下腔
报道1例应用骶管注射76%泛影葡胺20ml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将药误注蛛网膜下腔,引起强烈的全身性抽搐、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经及时积极抢救复醒,病人仍处于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经1个多月的积极救治病人才康复出院。
另1例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将强的松龙50mg、0.5%利多卡因20ml误注蛛网膜下腔,当时引起高位麻醉症状,后出现腰部以下弛缓慢瘫痪,经8个月的对症治疗病人才康复。
6、药液注入骶棘肌鞘内
临床上会有误入一侧骶棘肌鞘内,药液注入时也无明显阻力,可顺肌鞘上升,引起一侧骶棘肌鞘肿胀而不能进入硬膜外腔,达不到治疗目的。
一经发现应停止
注药,重新定位穿刺。
但发现该侧的骶棘肌损伤痉挛性疼痛明显比对侧减轻。
由此,我们用骶棘肌鞘内封闭来治疗骶棘肌损伤病人,疗效很好。
7、广泛硬膜外阻滞
穿刺针虽未进入蛛网膜下间隙,仍可发生与蛛网膜下阻滞完全相同的临床表现,亦称为“广泛硬膜外阻滞”。
阻滞虽广,但不是无声及烦燥不安,血压可能大幅度下降或无变化。
出现T4以下脊神经均被阻滞,血压变化不大,经头高足低位平卧,吸氧及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没有发生严重后果。
8、腿痛加重
注入的曲安奈德,吸收较慢,易出现急性异物反应,或注入的药物加重了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均可使症状加重。
多发生于治疗后约1小时局麻药作用消失后。
9、腹胀及尿潴留
出现腹胀、腹痛,口服西沙必利片后缓解,3例出现尿潴留,经下腹部热敷或导尿后解除。
骶疗前适当禁食、排尿,骶疗后不要马上进食,出现症状后可对症处理。
10、其他(报道较少)
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很快能降至正常,且无留后遗症;短暂性失明和眩晕,在操作完成后发生,有报道1例为短暂性失明持续约15min;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皮肤瘙痒,予非那根注射后迅速消失,追问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治疗前应常规询问药物过敏史。
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一是与所用药物有关;二是与患者体质及生理病理因素有关。
利多卡因的毒副作用较常见。
分析认为,注药部位血管丰富或有炎性反应,病人体质衰弱,病情严重,对一些药物耐受性差,或有严重肝功能受损药物代谢障碍是发生药物毒副作用的原因。
骶管有丰富的静脉丛,穿刺损伤易出血,对局麻药的吸收快,故较易引起轻重不等的毒性反应故当反复抽吸有较多回血时,应稍停片刻,待无回血时再行注药。
特别是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更应注意。
广泛硬膜外阻滞发生率虽不高(约0.4‰),但颇值警惕。
因此,试验剂量一般不宜省略。
还有临床报道的1例因广泛阻滞引起心脏骤停,较为严重。
可能与患者年老、动脉硬化、糖尿病或合并有椎管狭窄及椎间孔闭锁,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怒张,硬膜外有效容积减少,常用量局麻药阻滞平面扩大所致。
局麻药也可能沿硬膜外间隙与蛛网膜下间隙之间的微小通道即绒毛组织而进入蛛网膜下间隙,其绒毛数量与年龄有关,老年人最为丰富,青年人则稀少,由于S2~S4的阻滞可使膀胱张力丧失,肠蠕动减弱,出现肠麻痹及尿潴留,由于腹膜的刺激,可引起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及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更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