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和脊柱关节炎等疾病。
本文将对骶管注射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适应症、操作过程、风险和并发症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
定义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骶管(即尾骨以下的脊柱部位)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减轻疼痛症状并促进疾病康复。
适应症
骶管注射疗法通常适用于以下疾病: - 椎间盘突出 - 坐骨神经痛 - 脊柱关节炎 - 脊柱裂 - 椎管狭窄等
操作过程
骶管注射通常在手术室或X射线引导下进行。
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医生在局部麻醉后,用针头穿过皮肤和组织,将药物注射到骶管内。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30分钟。
通常患者会感到少许的疼痛或不适,但是可以通过麻醉药控制。
风险和并发症
虽然骶管注射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 - 感染 - 出血 - 神经受损 - 疼痛加剧等
在接受骶管注射前,患者应详细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疗效评估
骶管注射后,患者通常会逐渐感到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但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个性化调整。
总的来说,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接受治疗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治疗方法、风险和疗效,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以损伤和退行性病变最多见,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具有代表性,观察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8例,行骶管注射,1次/周,并辅以脱水、活血化瘀,腰部中频,红外线,腰肌锻炼。
结果:208例病人中:优:86例,良:62例,可36例,差24例,优良率71.15%,总有效率88.46%,。
结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疗程短,价格低廉,病人容易接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推拉,按摩或牵引,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卫生医疗机构的门诊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骶管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临床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急慢性损伤等因素引起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致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低龄化,好发于青壮年,病史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我院自2013年1月-2017.1月采用骶管注射治疗20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经CT或MRI证实有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与影像资料符合的患者208例,所有病例经CT或MRI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已排除下列情况:(1)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1)。
(2)对合并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重症高血压,妊娠初期,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骶疗,如需用骶疗时要慎用激素(2)。
(3)全身化脓或脓毒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或深层组织有细菌感染者(2)。
(4)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封闭治疗很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3)。
(5)中枢系统的疾病,如脊髓肿瘤,炎症、脊髓脓肿等压迫症状者(4)。
骶管麻醉操作方法
骶管麻醉操作方法骶管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是一种经过腰骶部麻醉机长蛋白鞘膜下腔,在骶管内注射药物,以实现术前局部、无痛麻醉的手术方法。
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阻滞手术部位和术前无痛分娩。
骶管麻醉的操作方法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通常需要趴在手术床上,弯曲背部、下颌贴住胸部,嘴部要保持张开以便呼吸,若患者无法完成这个动作,可采用侧卧位。
2. 皮肤消毒:骶管的部位(通常为第4、5腰椎处)应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并使用无菌巾覆盖。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在骶管穿刺点周围注射,以减轻排尿途径和骶管的疼痛感觉。
4. 确定骶管穿刺点:医生在进行穿刺前需要确定骶管的穿刺点,这可以通过触摸尾骨末端和髂嵴交界处进行确定。
5. 无菌操作:医生需佩戴无菌手套,并将穿刺针、导管和药物包清洁消毒,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6. 骶管穿刺:医生用一支无菌的穿刺针以0-45度的角度穿刺骶管,此过程需要有一定技巧和经验,确保顺利进入到鞘膜下腔,并避免损伤骶管或脊神经。
7. 确认穿刺针位置:医生在穿刺后会用鞘膜刺激法确认穿刺针是否进入了鞘膜下腔。
一般来说,当医生轻拉针头时,患者会有尾骨附近的皮肤有一种能被动感到的拉力。
8. 插入导管:当穿刺针进入正确定位后,医生会将导管导入到鞘膜下腔,并通过规定深度插入导管。
9. 吸引皮肤和椎管液:医生插入导管后,通常会有一定量的腰穿液从导管中流出,这是正常的。
同时,医生会吸引一定量的椎管液,以确保穿刺针位置正确。
10. 药物注射:在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医生会通过导管向鞘膜下腔注射药物,用于麻醉手术部位或实现分娩的无痛。
药物可以是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也可以是麻醉辅助药物(如芬太尼)。
11. 导管固定:药物注入完成后,医生会用透明胶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背部,以防止导管在手术过程中脱出。
12. 观察和监测:术后,医生会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麻醉效果,以确保患者安全。
简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
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约一年来,作者运用简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6例中,男82例,女54例。
年龄20~65岁,平均35岁。
病程1个月~8年。
髓核突出部位,L4~5者72例,L5S1者28例,L4~5和L5S1同时突出者35例,L3~S1多节段突出者1例;左侧型突出者80例,右侧型突出者44例,中央型1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为慢性病渐进性加重。
症状表现为单纯性腰痛20例,腰痛伴一侧下肢麻痛者104例,双侧下肢麻痛者12例,有间歇性跛行及不能久站者32例,椎旁压痛且放射痛11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80例,下肢皮肤感觉减弱者58例,足拇指背伸肌力减弱12例,跟腱反射减弱47例。
1.3 影像学检查 72例行腰椎X线检查显示,骨质增生者22例,椎间隙变窄者33例,脊柱侧弯畸形者26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者51例。
其中102例经腰椎间盘CT检查,显示伴纤维环或后纵韧带钙化者16例,伴有关节突关节增生者20例,伴有黄韧带肥厚者28例,伴腰椎管狭窄者12例。
11例行腰椎MRI检查,其中2例提示髓核脱出,1例提示L3~S1多节段突出。
2 治疗方法2.1 注射药物组成注射用生理盐水15ml加2%利多卡因5ml加曲安奈德40mg(40mg×ml-1)加VitB12注射液1500ug(500ug×ml-1)加川芎嗪注射液40mg(40mg×2ml-1)加2%亚甲蓝注射液2mg(20mg×2ml-1)加透明质酸酶粉针1500u共约26ml混合液,用30ml注射器抽取以上药物备用注射。
2.2 注射方法[1] 患者俯卧位,下腹部垫一厚枕,垫高臀部。
骶管注射疗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2局麻药的选择麻醉药的毒性反应是骶管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与选用的药物、浓度、剂量、患者的体质及是否误入血管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证明[2]在皮质激素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给予高浓度或大容积布比卡因不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增加风险和不良反应,故主张局麻药以最小有效浸润浓度为宜(布比卡因为0.125%),且最好应用低毒性局麻药。
药理试验证明普鲁卡因性质稳定,毒性小,对组织无刺激,维持时间约30分钟-60分钟,且副作用较小[17],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前应常规做普鲁卡因皮试,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
3. 骶骨的解剖特性与进针3.1骶骨的体表标志与穿刺骶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定位,而它的定位一般又是以骶角为标志的,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骶裂孔的的困难[6]。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骶管注射是一种医疗程序,用于向骶管注入药物或麻醉剂。
以下是骶管注射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患者采取侧卧位,身体侧向注射器一侧。
2. 医生带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 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注射区域,通常是局部麻醉剂和消毒酒精。
4. 医生会进行手指检查,以确认骶管的位置。
5. 医生用消毒酒精清洁骶管区域。
6. 医生会穿刺骶管,通常是在尾骨末端附近,可能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或导管。
7. 医生慢慢推进针或导管直到进入骶管内。
8. 一旦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停下并将药物或麻醉剂缓慢注射到骶管内。
9. 注射完成后,医生会缓慢、轻柔地将针或导管取出。
10. 医生会给予患者一些时间以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并观察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请注意,骶管注射是一项专业医疗程序,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护士来执行。
注射前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诊断。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一、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1.穿刺点:骶管裂孔两侧隆起的骨性结节为骶角,两侧骶角下方的凹陷为骶管裂
孔,多数情况下容易确定,骶角不明显或阙如,可由尾骨向上4摸约5cm~6cm 处,可触及一凹陷既是穿刺点。
一些肥胖患者骶角及骶管裂孔凹陷不明显,可触摸两侧髂后上棘,一连线为底边,向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下方约一横指
2.
3.药液
二、骶管注射的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管狭窄、隐形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马尾丛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三、骶管注射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
2、合并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重度高血压、妊娠早期、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骶管注射,如需采用要慎用激素;
3、全身化脓性或脓毒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有细菌感染者;
4、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注射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者;
5、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脊髓肿瘤、炎症、脊髓脓肿等压迫所致者;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
7
症治疗,经治疗仍不能减轻者,立即终止注射。
若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经平卧休息,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给予指压按摩穴位,吸氧及静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预防:①体位摆放舒适自然,避免空腹治疗;②术前将治疗反应告知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③询问过敏史;④避免过快注药;⑤治疗过程中,反复询问患者,
发现不适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反应加重。
、。
骶管内注射疗法的副反应分析与对策
排 除椎 管 内 占位性病 变及 腰骶 部肿 瘤 。
2. 月 经 紊 乱 。 表 现 为 月 经 量 的 增 多 或 经 期 延 长 , 6
或 绝 经 1—2 的 患 者 再 来 月 经 ,持 续 1 2个 月 经 周 年 期 即 可 消 失 。 可 能 激 素 类 药 物 对 下 丘 脑 一 垂 体 一 卵 巢 轴 的 干 扰 作 用 , 致 神 经 内分 泌 功 能 紊 乱 导 。病
3 0—6 m n , 可 消 除 症 状 。 0 i后 均
生 素 B: 射 液 0 5 加 0 9 注 .mg .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至 2 0 0.
40. Oml。
2 5 腰 痛 。 主 要 表 现 为 推 注 药 液 过 程 中 或 注 射 后 腰 . 痛 症 状 加 重 。见 于 巨 大 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的 患 者 , 有 或
2. 寒 战 。 多 于 注 射 后 2 4 0—6 mn出 现 , 见 伴 发 热 0i 未 者 。 可 能 与 病 人 过 度 紧 张 或 治 疗 室 内 的 温 度 过 低 或 药液 温度 太低 有 关 。治疗 前 做好 宣 传 、 释工 作 , 解 消 除 心 理 障 碍 , 立 信 心 ; 时 , 意 室 温 和 药 液 的 温 树 同 注 度 , 之 与 体 温 相 适 应 ; 现 了 寒 战 , 应 注 意 身 体 使 出 则 保 暖 , 盖 被 子 , 给 予 热 饮 料 , 切 观 察 病 人 , 息 加 或 密 休
16 1 沈 阳 军 区 大 连 疗 养 院 大 连 蓝 天 软 伤 专 科 医 院 10 3 杜 杰 张 国龙 张 松 丛 明
由 于 骶 管 内注 射 疗 法 的 操 作 简 便 、 全 可 靠 、 安 疗 效 肯 定 , 内外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腰 、 痛 症 的 治 疗 。 我 国 腿 院 自2 0 年 ~2 0 年 采 用 骶 管 内注 射 疗 法 治 疗 腰 、 00 05 骶 部 病 症 4 2 例 , 现 各 种 副 反 应 2 8 , 4 5 。 报 84 出 1例 占 .% 现
骶管注射
骶管注射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
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
下面就骶管注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同道参改。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
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1激素的应用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激素在骶管内的确切作用机制,多数还是认为是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
而Cackler则通过研究认为醋酸强的松龙对椎管内的炎症毫无作用,长期应用还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骶管注射规范与流程
骶管注射治疗规范与流程
1、治疗前向患者交代此方法的作用原理、治疗病症、适用范围及治疗中、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2、治疗前应让患者排解小便,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让患者俯卧或侧卧于治疗床上,解除固定带,暴露出腰骶部皮肤。
3、在骶管部位找好注射点,用碘伏常规消毒2遍,用1%利多卡因予以皮肤局麻。
4、将治疗药物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充分摇匀后放置并适度加温后备用。
5开始治疗时打开激光治疗机同时局部照射治疗,并调整好高度、位置及时间。
6、戴好橡胶手套后,再次用碘伏消毒皮肤,用5ml和20ml 注射器分别抽出药液,排出空气后,根据体表标志找到注射点,快速进针,找到骶管孔,进针有落空感后,抽吸无回血,进行注射。
7、首次治疗的患者,注射时应缓慢,注射过程中,应不断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并注意注射药物有无外渗、注射阻力有无增大等异常情况,如若出现患者不适或异常反应,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注射位置后再行注射或终止注射。
8、注射治疗时间应在20-30分钟完成。
9、治疗中若患者出现明显异常反应如心慌、头晕、出汗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覆盖好针刺部位,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如必要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或请有关科室会诊治疗。
10、完成治疗后如无其他不适,应留观10分钟,由操作医师交代注射后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系好外固定带,并按正确起床姿势起床后,方可离院。
2013年1月。
骶管注射
骶管注射骶管注射具体操作方(1)骶管注射药物: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肌苷注射液100mg,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以上6种药物混合成20ml备用。
法:(2)体位: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小腹下垫枕使骨盆稍抬高,显露出髓尾部。
(3)选定穿刺点:先摸清尾骨尖端,沿中线向头侧触摸约3~4cm,触及一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裂孔,在骶孔两侧可触及蚕豆大的骨性隆起,为骶角。
两骶角连线中点即为穿刺点。
(4)穿刺技术:穿刺点以紫碘做标记。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0.5%盐酸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从穿刺点垂直进针,当穿透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成30°角,顺势推进约1cm,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无血,稍推药无阻力,即将20ml药液缓慢推入骶管。
拔针后,穿刺针眼用酒精棉球按压法封,创可贴粘住针眼,注射后针眼3d不沾水。
(5)疗程: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
端坐旋转椎间关节松解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
施术时令病人双足平放踏地,端坐稳不准移动。
(以L4~5椎间盘突出,棘突间椎旁压痛点在右侧为例)。
助手面对病人,用双腿夹住病人的左大腿,双手压着在腿根部保持病人坐稳。
术者坐在病人后方,左手拇指抵住L5棘突右侧,右手经病人腋下用手掌压着病人颈后部,并按病人颈部,使脊柱前屈60~90°,继续向右侧弯至45°,再使病人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方推顶棘突,此时术者左手拇指可感到椎体微有移动,常伴有“喀嚓”一响,表示手法松解成功。
然后按摩理顺脊柱两旁肌肉。
1周后同法推顶L4棘突,使L4~5椎间关节得到松解。
棘突间椎旁压痛点在左侧者,手法操作方向相反。
什么叫做骶疗?
什么叫做骶疗?
骶疗也叫骶管滴注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保守疗法。
它是通过骶管经硬膜外腔注入药物,药物直接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和受压的神经根,使主要由于局部无菌性炎症和神经根水肿引起的症状得到缓解。
操作时患者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尾部突出。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用7号或9号输液针头刺于骶管裂孔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当感觉有落空感时即告穿刺成功。
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药无过大阻力后,即可推注混合药液。
注药容量一般为40~70ml。
要求推药时要有一定速度,给予一定力度,达到借助于药液的容积和注入时的压力而松解硬脊膜外腔和神经根周围粘连的目的。
常用注射用药液成分为:确炎舒松25mg,0.25%利多卡因液5ml、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200mg、0.9%生理盐水10~50ml。
骶管注射治疗每5~7天一次,对治疗合适,且穿刺给药正确者,一般一次治疗即可见效,3~5次为1疗程。
骶管注射的作用:液体刀冲击神经根与椎间盘间隙,减轻神经根粘连,消除局部炎症,促进损伤的神经根修复。
适应症: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禁忌症:伴有脊柱结核、炎症、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严重内脏疾患、体质严重虚弱者,孕妇,
有出血倾向者,糖尿病患者。
骶管疗法
骶管疗法一、概念: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
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
二、适应证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痛,风湿病,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四肢麻木等各种急、慢性疾患。
三、具体操作(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
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 膜)。
此薄膜有时钙化。
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
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
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 5 ~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
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2)注药:硬脊膜外腔容积约100ml,其中骶腔占25~30ml,因此必须用超过30ml的治疗液才能达到L5、S1间隙,起到治疗作用。
可仍用硬脊外腔注射疗法的配伍用药进行推注,唯0. 25%利多卡因的剂量增大至30~40ml。
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即可感腰部和下肢轻松,症状减轻。
所有病人治疗后均无须再卧床休息观察。
治疗后病人自己步行回家或返回病房。
(3)其他方法:骶管注射也可采用侧卧位穿刺法,此时要使病人患侧在下并尽量向后弯曲腰背部,以利于穿刺。
骶管注射疗法结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精选文档
• (4)抽出针芯,附上针筒小心抽吸:①应无血液和
脑脊液;②在针筒内可见到液平面搏动;③用左 手掌压住骶骨,注入5mL空气时皮下(即手掌感觉) 无气流感觉。否则应改变角度重新穿刺,或宣告 放弃。 (5)缓慢注入药液,注药时应无阻力或稍有阻力, 3~5min注完,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注意病 人情况,注射完毕后测生命体症,卧位休息2-3hr。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曲安奈德注射液35mg(或地塞米松注射液3-5mg)+2%利多卡因 注射液3-5ml+生理盐水配伍至总液量为20-30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床研究
• 骶管注射疗法操作 • (1)取腰椎穿刺包一个,5mL、20mL针筒各一副
(2)取俯卧位,在髋部下方用枕头将骶部抬高,摸 清骶裂孔(在骶骨末端两骶骨角之间与第4骶骨棘 突成菱形凹陷)位置,用指甲作一刻痕,消毒后铺 巾。
• (3)在两骶骨角连线中点略偏下作为进针点。如肥胖,
骶裂孔不显,则从骶尾关节向上约1cm作为进针点, 用1%里多卡因作一皮丘,取22号或23号腰椎穿剌针 与皮肤垂直向下直刺(我科一般用7号注射针进针, 这样全进去也没事。实在不行在用穿刺针,但迄今 为止还没有用过麻醉穿刺针,所以做了将近200例尚 未出现过意外),当碰到骨质时,将针稍向上提起, 把针头的斜面转向腹面,将穿刺针放斜与皮肤水平 面成15~30度角,渐渐向骶管腔推进2-4cm即可到达 骶管腔内(不必推进太深,只要一出现突破感稍进 就可以推药,推进太深无助于治疗仅会增加操作的 危险性)。如遇到阻力,则改变穿刺角度。
•
骶管注射疗法
• 骶管注射疗法也是一种临床上开展比较早使用比
较广泛的技术,它就是将一定量的治疗药物,如 局麻药、激素或神经营养等药物经骶裂孔注入或 滴注入骶管硬膜外隙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 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但是由于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也有扩 大的趋势,但也出现了不少的临床并发症甚至意 外,最主要问题集中在注射液的合理配伍上。导 致很多医务人员错误地怀疑其临床疗效最终放弃 甚至抵制此疗法。
骶管注射治疗腰突常见的并发症
骶管注射治疗腰突常见的并发症有1.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
可能是病人焦虑加上药物中某些未被发现的副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有人认为是曲安奈德等长效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干扰作用而引起月经紊乱!与病人精神状态无关。
只要使用短效糖皮质激素即可避免月经紊乱的发生。
2.畏寒、高热:主要表现为注射后出现畏寒、寒颤、高热等类似输液反应症状!此并发症发生率虽较高!但经对症处理!体温很快能降至正常!且无留后遗症。
考虑可能与免疫反应或药物致热原有关!亦有可能是细菌代谢产物致热原污染药物所致,因此!病人行骶管内注射治疗后应观察30分钟-1小时。
3.骶管内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腰痛加重、鞍区皮肤麻木、双下肢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血白细胞分类和血沉升高!手术可见硬膜外腔有脓液。
此是骶管内注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的原因是(1)穿刺有落空感后推入空气以确定穿刺成功与否时带入细菌(2)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作用降低了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所以操作应在手术室中进行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4.穿刺处(骶后裂孔)剧痛穿刺后1-2天开始局部剧痛!不向它处放射!体检局部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皮肤痛觉过敏、触痛明显、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和卡马西平可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疼痛!可维持2-3个月,治疗棘手。
估计可能与穿刺时损伤骶尾神经或药物化学刺激有关。
操作时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同时应注意穿刺失误而将药液注在骶管外。
5.短暂性失明和眩晕:均在操作完成后发生。
与局麻药中毒引起血压降低有关.所以局麻药量应个体化,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发生后应迅速予吸氧、静推高渗葡萄糖液处理。
6.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皮肤瘙痒。
予非那根注射后迅速消失。
操作前应常规询问药物过敏史,配制药液以简单为好。
骶管内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尽管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骶管内注射疗法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简单有效,但应充分认识到其并发症后果的严重性。
骶管内注射疗法的副反应分析与对策
骶管内注射疗法的副反应分析与对策由于骶管内注射疗法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腰、腿痛症的治疗。
我院自2000年~2005年采用骶管内注射疗法治疗腰、骶部病症4824例,出现各种副反应218例,占4.5%。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各种副反应共218例,男86例,女132例,年龄35~76岁,平均4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腰椎管狭窄症56例。
1.2 药物配制。
2.0%利多卡因5.0~10.0ml,肌苷注射液10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mg,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5.0~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40.0ml。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侧卧位时,充分屈髋、膝关节),腹下垫一枕头,选择骶后裂孔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孔巾,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至有落空感时,将针柄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5°角,继续进针2cm 左右,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时,缓慢推注药液,速度因人而异,一般1~3min完成,推注药液过程中,询问及观察病人的反应,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固定,平卧30min,观察病人,无不良反应时方可离开,嘱咐病人3天不要洗澡。
1.4 结果。
出现各种副反应218例,占4.5%,其中出现头痛、眩晕87例,虚脱66例,腹痛17例,寒战11例,腰痛及月经紊乱各9例,过敏反应8例,穿刺部位剧痛6例,一过性截瘫5例。
2 出现各种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2.1 头痛、眩晕。
一般在推注后发生,有5例发生于推注过程中。
可能药液进入静脉丛吸收迅速,或因老年体弱,或个体对药物的耐受差。
发生于注药过程中时,则立即停止推注药液;令病人平卧位,给予中等量吸氧,观察血压,休息30~60min 后症状消失。
2.2 虚脱。
见于精神紧张、空腹或有晕针史的病人,尤其夏季多见。
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心理紧张状态;推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出现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休息20~30min即可消除症状。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修订版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 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
注意骶裂孔位置的检查,并做好思想准备。
骶管的容积也大小不等,平均为20-30ml,若注射液的溶积超过30ml,药液可沿硬膜囊腔向上延伸和向四周扩张,受其影响面加深加大。
骶管腔大量液体输入应注意其副作用。
骶骨背面中线处为骶椎骨棘突的融合体,呈一上高下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骶中嵴,骶中嵴两侧各有4个骶孔,在骶骨前面的叫骶前孔,在骶骨后面的叫骶后孔,中医学叫做"八髎穴"。
骶孔内分别向骶前、骶后有骶神经穿出,骶神经是一对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混合神经,临床也常配合骶疗法治疗常见疑难病症。
骶后孔穿刺的位置是:骼后上嵴近中线1cm,再向上1cm为第一骶后孔(S1孔);S孔的正下方1.5cm,处为第二骶后孔(S2孔);骶裂孔的骶角向外1cm,再向上1cm为第四骶后孔(S4孔);S4孔与S2孔之间为第三骶后孔(S3孔)。
第二骶后孔水平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的终端,是骶裂孔穿刺深度的限制水平线,可以称做为"红色警戒线",若超过此线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
自骶裂孔至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平均为4.7cm,最短为1.9cm,所以特别对身材短小的病人作骶管穿刺,其深度要严格掌握和认真操。
骶管解剖显示,在骶管腔周围及两侧有腰骶部动、静脉和丰富的血管交通支,满至皮肤,深至会阴、盆腔之深部,与其它动、静脉会师。
在骶管之前壁、侧壁有马尾神经终系和交感神经,两者为一种混合性神经其主要分支有骶丛神经、尾丛神经、阴部神经、骶孔神经臂皮神经和坐骨神经(S1\2\3支)等,多数伴随动脉分布,遍及腰骶、会阴、盆腔、直肠、膀胱、子宫、附体、前列腺、生殖器和皮肤。
骶管内注入药物一部分被周围组织吸收入血进入血循环,绝大部分经骶管壁渗透浸润作用腰骶段血管、神经和附近组织器官及皮肤下神经丛。
祖国医学认为,经腰俞穴或八寥穴治疗效应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强腰健肾,调经活络通调二便和内生殖功能等作用。
在临床上能治疗腰骶部疼痛、泄泻、便秘、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赤白带下、妇人不孕、脱肛、癫痫、下肢痿痹、腰骶部皮肤病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可以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特效药物,组合不同的方剂,配料不同比例和溶积液可以起脊神经阻滞或交感神经双相调节作用,不仅具有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缓解疼痛症状,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清除病水肿和炎症,治疗一切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还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植物神经,增强受体功能,营养神经、修复组织损伤,治疗诸多功能性疾病。
临床应用1 手术麻醉上的应用适用于肛门、直肠、会阴、尿道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的手术麻醉。
方药:A、1-1.5%利多卡因20-30ml。
B、2%利多卡因15ml*0.5%。
布比卡因3ml,生理盐水加至20-30ml。
C、2%利多卡因15ml,1%丁卡因2ml,肾上腺素2滴,生理盐水加至20-30ml。
骶管注射后,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15分钟后即可手术。
麻醉维持时效1-3小时。
2 治疗低位腰椎病变疼痛症例如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症、腰骶筋膜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腰椎脊髓损伤后下半身麻木、截瘫病等。
方药:复方镇痛液20ml,(内含2%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德20mg,vitB6100mg,vitB121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配方加减:A、疾病急性期加用地塞米松5mg。
B、局部水肿压迫神经根症状明显者加用玻璃质酸酶1500U。
C、慢性疼痛期酌情加用654-2/10mg,或川穹嗪注射液2ml。
D、对皮质激素过敏者,换用脉络宁5-10ml。
E、疼痛较重者也可加用芬太尼0.05mg。
一般的说,以上用量以身高定量为宜。
身高160cm一次用量20ml,每增高或减低10cm,即增加或减少用量2ml。
一般要求5-7天注射一次,连用5次为一疗程。
每疗程最后一次注射,可换用长效激素康尼克通40mg,治疗时效一个月左右。
作用机理:方药中局麻药利多卡因可迅速阻断神经系统的传导,有明显镇痛作用;曲安萘得和地塞米松是两种慢效长效和速效短效的糖皮质激素药有显著的抗炎、消肿、脱敏作用,两者合用更有利于急、慢性组织损伤修复,玻璃质酸酶具有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组织液渗出功效,可以迅速消肿。
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同时兼有防止组织粘连作用;慢性疼痛症在复方镇痛液中加用活血化瘀或扩血管药,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其它药物效应,促使组织修复,但要注意骶管是人体重要腔隙结构,不要盲目乱加药物。
3 治疗高位腰椎病变疼痛症例如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症,椎旁肌损伤引起的疼痛症。
A、单次穿刺连续注射法及方药: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曲安萘得2ml,生理盐水8ml;脉络宁5ml,生理盐水5ml;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以上四组药物分别用注射器依次推注,推注速度一般开始较快,20ml后减慢推注速度。
注药后嘱病人平卧或侧卧休息30分钟(患侧在下)。
B、大剂量液体滴入法: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654-2/10mg,生理盐水加至200ml。
2%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122mg,地塞米松30mg,低分子右旋糖苷30ml,生理盐水加至200ml。
滴速要求先快后慢,即开始每分钟100滴,5分钟后点滴60滴/分钟,20分钟后点滴40滴/分钟。
在滴入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不要过分强调滴液速度。
一般病人7-10天治疗一次,4次为一疗程。
作用机理:大剂量液体滴入疗法。
也叫骶管冲击疗法,国外称为"液体刀疗法"。
近年来,临床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效果。
它是利用骶管解剖特征,注入大剂量液体,向头部扩散其压力,具有水冲击液体剥离,悬浮复位的功能,迫使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复位。
本组药物还具有消炎、消肿、止痛、营养神经、修复组织创伤等功效。
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掌握药液剂量最好在150ml,最多不超过200ml;滴入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引起颅内压,皮质激素用量不要再随意加大,尽量不用混悬制剂,为防止腰骶部疼痛,可先在骶管内注入0.5%不比卡因3m4、治疗晚期癌肿痛、慢性疼痛和术后痛适用于腰骶部、会阴部、直肠、盆腔、肛门、子宫、内外生殖器器官的中晚期癌肿疼痛,或某些病变、损伤、创伤后引起的慢性疼痛,或某些手术后疼痛。
因其疼痛迁延,治疗也需要长期应用,可采用经骶裂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法,妥善无菌保留,根据疼痛性质、程度和病人对药物敏感、耐受程度,选用不同组方药物,定时或按需注入镇痛药物。
方药:(1)2%利多卡因5ml,0.75%布比卡因3ml,亚甲兰注射液10mg,持续镇痛时间3~10h。
(2)2%利多卡因5ml,吗啡2~4mg,持续镇疼时间6~48h。
(3)2%利多卡因5ml,杜冷丁20~30mg,持续镇痛时间4~40h。
(4)2%利多卡因5ml,芬太尼0.05mg,持续镇痛时间2~8h。
(5)氯胺酮20~40mg,持续镇痛时间2~96h。
用法:以上各组药物临用前加生理盐水至10ml,骶管注入。
作用机理:主要是选用强效麻醉性镇痛药注入骶管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以出现节段性镇痛区域。
由于用量小,不易出现毒副作用,但要注意麻醉镇痛药的耐药性和成瘾性,可以根据情况交替应用。
5、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溶核疗法”除中央型腰间盘突出者均可首选盘外溶核法。
经骶裂孔穿刺,应用16号钝针头或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外导管于病变椎间盘平面处,先注入局麻药无误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胶原酶稀释液,卧床休息12h。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骶管置管时必要时将导管带上钢丝在X线放射监视下操作,并在治疗前常规先做局麻药注射试验,确定无脊麻症象方可治疗。
硬外导管要严格无菌保管,严防污染和医源性感染,选用导管防止老化、断裂或遗留于体内。
6、骶管疗法特别适用于有疼痛感较重者方药:(1)复方镇痛液20ml。
(2)伴有急性炎症者加用地塞米松5mg;局部压痛明显者加用庆大霉素8万u;伴有尿路梗阻症状者或肛门指诊前列腺肿大明显者加用玻璃质酸酶1500 u;病程较长者加用当归或川芎嗪。
作用机理:复方镇痛液加用抗生素可以治疗前列腺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加用扩血管药和玻璃质酸酶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收敛,采用骶管注射疗法,可使药效直达病所,达到腺体内注射同挥效果,若配合直肠内敷药疗法效果更佳。
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常规性休息,忌食辛辣食物和饮酒,节制性生活等。
7、治疗直肠脱垂方药:复方镇痛液加肌昔100mg,654.2 10mg,0.75%布比卡因3ml,生理盐水加至30ml,每周1次,同时嘱咐病人每日坚持提肛肌收缩锻炼。
8、治疗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8.1 用于精神性阳痿,方药:(1)硝酸士的宁2mg、当归2ml、维生素B12 500v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 ;(2)加兰他敏12mg,罂粟硷30 m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