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解剖及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和脊柱关节炎等疾病。
本文将对骶管注射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适应症、操作过程、风险和并发症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
定义
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骶管(即尾骨以下的脊柱部位)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减轻疼痛症状并促进疾病康复。
适应症
骶管注射疗法通常适用于以下疾病: - 椎间盘突出 - 坐骨神经痛 - 脊柱关节炎 - 脊柱裂 - 椎管狭窄等
操作过程
骶管注射通常在手术室或X射线引导下进行。
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医生在局部麻醉后,用针头穿过皮肤和组织,将药物注射到骶管内。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30分钟。
通常患者会感到少许的疼痛或不适,但是可以通过麻醉药控制。
风险和并发症
虽然骶管注射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 - 感染 - 出血 - 神经受损 - 疼痛加剧等
在接受骶管注射前,患者应详细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疗效评估
骶管注射后,患者通常会逐渐感到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但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个性化调整。
总的来说,骶管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接受治疗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治疗方法、风险和疗效,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
骶管解剖及注射疗法

骶管解剖及注射疗法(2012-08-30 10:46:24)1.适应证腰骶神经病变引起的骶尾部疼痛,L?5、 S?1髓核突出症,L?5、S?1椎管狭窄症,下肢血管神经紊乱症,性功能紊乱症等。
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
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故进行骶管穿刺用药时,只要注意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沿着骶管纵轴不要穿入过深就不会有穿入蛛网膜下腔而流出脑脊液之忧。
所以,操作较硬脊膜外穿刺简便,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S?1椎下1/4处,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做骶管注射时,不应超过此一平面,否则仍有穿破硬脊膜的可能。
但是,事实上只有45%病人与此符合,其余人则是不同程度的高于或低于这一水平。
骶管穿刺时要注意这些解剖变化。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骶裂孔事实上是S?5椎体未融合而形成的孔道,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
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图4-23)。
3.具体操作(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图4- 24)。
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膜)。
此薄膜有时钙化。
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
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
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5 , 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
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 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骶管冲击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诊疗常规它是利用骶管解剖特征,注入大剂量液体和特殊药物,向头部扩散其压力,具有水冲击、液体剥离、悬浮复位等诸多功能,结合药物的作用迫使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复位。
本组药物还具有消炎、消肿、止痛、营养神经、修复组织创伤等功效。
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坏死而渗出的致痛物质是刺激神经根诱发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从离皮肤最近的骶管注药,药物比较容易达到病变区,再用可以减少髓核环死渗出的药物,可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从而很快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另外,骶疗也是帮助诊断椎管内病变的方法之一。
从硬膜外造影显示,只有冲击注药才能有效使药物到达腰椎椎管的病变部位。
作用机理:1、冲击原理:即经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解除神经压迫,祛除疼痛。
2、悬浮复位原理: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
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液体刀)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
3、营养修复原理: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
适应症: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憎生,坐骨神经痛,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等各种急、慢性腰腿疼疾患。
优越性:该疗法15-25天治疗一次,因药液在骶管中吸收速度极快,是皮下吸收的10倍,所以,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同时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是目前先进的保守治疗方法。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本治疗。
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
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骶管注射是一种医疗程序,用于向骶管注入药物或麻醉剂。
以下是骶管注射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患者采取侧卧位,身体侧向注射器一侧。
2. 医生带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 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注射区域,通常是局部麻醉剂和消毒酒精。
4. 医生会进行手指检查,以确认骶管的位置。
5. 医生用消毒酒精清洁骶管区域。
6. 医生会穿刺骶管,通常是在尾骨末端附近,可能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或导管。
7. 医生慢慢推进针或导管直到进入骶管内。
8. 一旦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停下并将药物或麻醉剂缓慢注射到骶管内。
9. 注射完成后,医生会缓慢、轻柔地将针或导管取出。
10. 医生会给予患者一些时间以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并观察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请注意,骶管注射是一项专业医疗程序,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护士来执行。
注射前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诊断。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一、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1.穿刺点:骶管裂孔两侧隆起的骨性结节为骶角,两侧骶角下方的凹陷为骶管裂
孔,多数情况下容易确定,骶角不明显或阙如,可由尾骨向上4摸约5cm~6cm 处,可触及一凹陷既是穿刺点。
一些肥胖患者骶角及骶管裂孔凹陷不明显,可触摸两侧髂后上棘,一连线为底边,向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下方约一横指
2.
3.药液
二、骶管注射的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管狭窄、隐形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马尾丛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三、骶管注射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
2、合并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重度高血压、妊娠早期、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骶管注射,如需采用要慎用激素;
3、全身化脓性或脓毒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有细菌感染者;
4、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注射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者;
5、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脊髓肿瘤、炎症、脊髓脓肿等压迫所致者;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
7
症治疗,经治疗仍不能减轻者,立即终止注射。
若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经平卧休息,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给予指压按摩穴位,吸氧及静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预防:①体位摆放舒适自然,避免空腹治疗;②术前将治疗反应告知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③询问过敏史;④避免过快注药;⑤治疗过程中,反复询问患者,
发现不适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反应加重。
、。
骶管注射刘志坚PPT实用版

❖ 2%利多卡因
5ml
❖ 地塞米松
10mg
❖ 维生素B12
0.5mg
发 症
❖ 1.局麻药中毒 ❖ 2.神经麻痹与神经损伤 ❖ 3.全脊麻反应 ❖ 4.误注药物
维生素B12 0. 6、骶管疗法特别适用于有疼痛感较重者
时阻力消失,有明显落空感, 12、治疗腰骶部、会阴部、肛门部皮肤病,瘙痒症,局限性牛皮癣,湿疹、疥疮等
9、治疗妇女急、慢性盆腔炎 常规皮肤消毒,用7号短针垂直进入皮肤,当针刺过骶尾韧带时阻力消失,有明显落空感,再将针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
再将针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 30°~40°角,继续进针约2cm左右,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注药无明显阻力时,即可进入骶孔。
常规皮肤消毒,用7号短针垂直 陈合旧并❖性 有心活肌动梗性死消、化病性态溃窦疡房、节重综度合高征血伴压有、早妊搏娠者早、期、Ⅱ糖度尿房病室等传患导者阻应滞慎并用有,室如性需早采搏用者要。慎用激素;
(4)表面标志法:S2棘突中点到骶角连线中点的距离约为5.
进入皮肤,当针刺过骶尾韧带 12、治疗腰骶部、会阴部、肛门部皮肤病,瘙痒症,局限性牛皮癣,湿疹、疥疮等
❖ (4)表面标志法:S2棘突中点到骶角连线中点 的距离约为5.7cm~7.5cm,即可从上到下沿 正中线定位。
七、操 作 方 法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注射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者。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症,椎旁肌损伤引起的疼痛症。 六、穿 刺 点 定 位
者 ❖ 7、治疗直肠脱垂 ❖ 8、治疗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
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不
❖ 9、治疗妇女急、慢性盆腔能病炎自因主者排。尿以,及排中除老气年质痴性呆
《骶管滴注疗法》课件

骶管滴注疗法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一些免疫相关疾病具有一 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骶管滴注疗法的注意事 项与风险控制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确保患者符合骶管滴注疗法的 适应症,如腰椎间盘突出、腰
椎管狭窄等。
禁忌症排除
。
风险等级判定
根据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危害程 度,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和等级,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
监护、调整治疗方案等。
风险监测与记录
在操作过程中和治疗后,密切 监测患者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
研究热点与趋势
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探索更安全、有效的药物配方,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滴注方式与剂量优化
研究最佳的滴注方式和剂量,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策略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针灸等,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骶管滴注疗法的机制和 作用原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
对于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感染 、严重心脏病等禁忌症的患者 ,应避免使用骶管滴注疗法。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 菌原则,防止感染。
药物配伍与浓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 择药物和调整药物浓度,避免
不良反应。
风险评估与控制
01
02
03
04
风险识别
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 估,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骶管注射

骶管注射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
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
下面就骶管注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同道参改。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
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1激素的应用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激素在骶管内的确切作用机制,多数还是认为是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
而Cackler则通过研究认为醋酸强的松龙对椎管内的炎症毫无作用,长期应用还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骶管注射规范与流程

骶管注射治疗规范与流程
1、治疗前向患者交代此方法的作用原理、治疗病症、适用范围及治疗中、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2、治疗前应让患者排解小便,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让患者俯卧或侧卧于治疗床上,解除固定带,暴露出腰骶部皮肤。
3、在骶管部位找好注射点,用碘伏常规消毒2遍,用1%利多卡因予以皮肤局麻。
4、将治疗药物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充分摇匀后放置并适度加温后备用。
5开始治疗时打开激光治疗机同时局部照射治疗,并调整好高度、位置及时间。
6、戴好橡胶手套后,再次用碘伏消毒皮肤,用5ml和20ml 注射器分别抽出药液,排出空气后,根据体表标志找到注射点,快速进针,找到骶管孔,进针有落空感后,抽吸无回血,进行注射。
7、首次治疗的患者,注射时应缓慢,注射过程中,应不断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并注意注射药物有无外渗、注射阻力有无增大等异常情况,如若出现患者不适或异常反应,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注射位置后再行注射或终止注射。
8、注射治疗时间应在20-30分钟完成。
9、治疗中若患者出现明显异常反应如心慌、头晕、出汗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覆盖好针刺部位,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如必要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或请有关科室会诊治疗。
10、完成治疗后如无其他不适,应留观10分钟,由操作医师交代注射后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系好外固定带,并按正确起床姿势起床后,方可离院。
2013年1月。
骶管注射疗法演示课件

概 念:
• 骶管注射疗法,是将一定量的治疗药物(如局麻药、 激 素 、神经营养等药物)经骶裂孔注入或滴入硬膜外腔来 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基本原理
• 骶疗的基本原理是向骶管内注射一定量治疗药物 的混合液后(如生理盐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局麻药物、神经营养等),液体在骶管腔内迅速 扩散,在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药物在骶管内浸 润腰骶神经根,并渗到椎间孔,沿骶丛神经扩散 而产生理化作用,从而快速缓解腰腿痛以达到治 疗目的。
• 穿刺点:两骶角联线的中点。
髂后上嵴联线处在第2骶椎平 面,是硬膜外囊的终止部位,骶 管穿刺如越过此联线,即有误入 蛛网膜下隙发生全脊麻的危险。
操作过程
• 穿刺——消毒铺巾,用注射器在骶裂孔中心作皮丘,注射 针头与皮肤约呈30 °~45°角方向,当针头穿破骶尾韧 带时,便有落空感,将针调整至20°。推进少许,回抽无 脑脊液或回血,说明针头已进入骶管腔中, 即可对骶管腔内注入药液。 可先注已配制的药液3~4ml, 等待5分钟,如无任何反应, 便将剩余药液缓慢注入。
• 询问过敏史; • 体位摆放舒适自然,避免空腹治疗; • 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注射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当根性症状明显时应减慢注射速
度,以防加重神经根损伤; • 治疗过程中,应反复询问患者,发现不适及时处理,防止
不良反应加重。
总结
• 骶管注射疗法为一种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的治疗,能快速缓解腰腿痛,提高患者日 常生活质痛传导通路 • 3.调节疼痛机制 • 4.改善微循环 • 5.营养神经 • 6.淡化炎性介质的浓度
临床意义
骶管疗法
扩容分离粘连的组织
扩张局部血管, 营养神经
减轻局部炎性反应, 缓解疼痛症状
修复损伤的组织……
骶管注射

骶管注射骶管注射具体操作方(1)骶管注射药物: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肌苷注射液100mg,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以上6种药物混合成20ml备用。
法:(2)体位: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小腹下垫枕使骨盆稍抬高,显露出髓尾部。
(3)选定穿刺点:先摸清尾骨尖端,沿中线向头侧触摸约3~4cm,触及一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裂孔,在骶孔两侧可触及蚕豆大的骨性隆起,为骶角。
两骶角连线中点即为穿刺点。
(4)穿刺技术:穿刺点以紫碘做标记。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0.5%盐酸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从穿刺点垂直进针,当穿透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成30°角,顺势推进约1cm,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无血,稍推药无阻力,即将20ml药液缓慢推入骶管。
拔针后,穿刺针眼用酒精棉球按压法封,创可贴粘住针眼,注射后针眼3d不沾水。
(5)疗程: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
端坐旋转椎间关节松解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
施术时令病人双足平放踏地,端坐稳不准移动。
(以L4~5椎间盘突出,棘突间椎旁压痛点在右侧为例)。
助手面对病人,用双腿夹住病人的左大腿,双手压着在腿根部保持病人坐稳。
术者坐在病人后方,左手拇指抵住L5棘突右侧,右手经病人腋下用手掌压着病人颈后部,并按病人颈部,使脊柱前屈60~90°,继续向右侧弯至45°,再使病人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方推顶棘突,此时术者左手拇指可感到椎体微有移动,常伴有“喀嚓”一响,表示手法松解成功。
然后按摩理顺脊柱两旁肌肉。
1周后同法推顶L4棘突,使L4~5椎间关节得到松解。
棘突间椎旁压痛点在左侧者,手法操作方向相反。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运用国际最先进的被称为“液体刀”的骶管滴入冲击疗法采用药物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骨质增生、跟骨刺、急慢性扭伤、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该疗法不开刀,不住院,疗效显着,无副作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坏死、渗出致痛物质是刺激神经根诱发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利用骶管与腰骶椎管相通的解剖特点,从离皮肤最近的骶管注药,药物中大量神经营养物质和特殊的中成药配方,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即可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也可很快缓解及消除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骶疗,骶疗过程中有的病人出现强烈的坐骨神经酸胀,也能帮助我们诊断椎管内有病变;从硬膜外造影显示,只有冲击注药才能有效将药物注入腰椎管;作用机理:1、冲击原理:即红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减缓神经压迫, 祛除疼痛;2、悬浮复位原理: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3、营养修复原理: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其中含有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国家一类新药神经生长因子等成份,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适应症: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痛,风湿病,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四肢麻木等各种急、慢性疾患;优越性:该疗法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5-10天治疗一次,药液吸收能力极强,是皮下吸收的10倍;因此,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是目前先进的治疗办法;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体质极度衰弱及严重的肝、胃疾患病人; 骶管冲击疗法:患者取俯卧位,髋胸部各垫一薄枕,于骶骨裂孔周围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9号针头从骶骨裂孔垂直进针;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存在负压;推注1ml注射生理盐水无阻力时,即可由慢至快地滴注冲击药液;冲击药液组成为:生理盐水200ml、2%利多卡因1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维生素B1100mg、5%碳酸氢钠10ml;一般一小时内完成;若有头晕、颈腰骶部不适感时,可适当调慢滴速;滴毕,平卧10分钟;从骶管打入这些物质,所能到达的位置是荐椎神经根,每一条神经根有硬膜与蜘蛛网膜包被,成分中的利多卡因是麻醉物质,可以将神经暂时麻痹,地塞米松是激素物质,可以消炎,维生素B对於周边神经具有营养效果.因此,这是一种针对神经根发炎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用在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压迫的治疗,在西医有种直接打硬膜外注射的治疗方法,也是这样的原理,有些难治的神经痛或癌痛,用此法但打入的物质为较强麻醉药,至於在AS的疼痛,一般除了暂时麻醉的效果外,并不会对骶髂关节炎,或是髋关节炎造成消炎的效果,因此大约一两星期後就没效了.。
骶管疗法

骶管疗法一、概念: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
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
二、适应证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痛,风湿病,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四肢麻木等各种急、慢性疾患。
三、具体操作(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
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 膜)。
此薄膜有时钙化。
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
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
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 5 ~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
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2)注药:硬脊膜外腔容积约100ml,其中骶腔占25~30ml,因此必须用超过30ml的治疗液才能达到L5、S1间隙,起到治疗作用。
可仍用硬脊外腔注射疗法的配伍用药进行推注,唯0. 25%利多卡因的剂量增大至30~40ml。
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即可感腰部和下肢轻松,症状减轻。
所有病人治疗后均无须再卧床休息观察。
治疗后病人自己步行回家或返回病房。
(3)其他方法:骶管注射也可采用侧卧位穿刺法,此时要使病人患侧在下并尽量向后弯曲腰背部,以利于穿刺。
骶管注射规范

骶管注射技术操作规范一、骶管注射技术操作方法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下垫小枕.2、穿刺点:骶管裂孔两侧隆起的骨性结节为骶骨角,两侧骶骨角下方的凹陷为骶管裂孔,多数情况下容易确定,骶骨角不明显或缺如,可由尾骨向上摸约5cm~6cm处,可触及一凹陷既是穿刺点。
一些肥胖患者骶骨角及骶管裂孔凹陷不明显,可触摸两侧髂后上棘,一连线为底边,向下形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下方约一横指处为穿刺点。
3、穿刺角度:常规消毒皮肤,无菌操作下戴手套,铺洞巾,在骶管裂孔皮肤表面注射少量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避免皮下肿胀,用7号短针(或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60-70°进入皮肤,当针刺过骶尾韧带时阻力消失,有明显落空感,再将针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0°角,继续进针约2—3cm左右,仔细反复多次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的情况下,先注少量配制药液无明显阻力时,且不应出现皮下肿胀,说明已进入骶管。
多数人脊髓终止于L1水平,脊膜(硬膜囊)终止于S2水平。
进针深度不宜超过S2水平。
4、推药方式及治疗反应:骶管容积约20~30ml,并非空腔,正常注射配制药液20—30ml。
稍多于30ml药液足以达到病变部位,且能起到一定的液压剥离的作用。
研究证明,注射速度并不影响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缓慢或间断给药,以使扩散减弱,盲目加速加压只会增加副反应。
比如头晕、头痛等。
在推注药液时,患者可出现腰骶部憋胀疼痛、会阴部麻木、下肢发麻、发热或出现放射感,以及术后一过性下肢麻软无力等,均为骶管注射的正常反应,而且上述反应明显者,预示疗效佳,反应差着疗效相对要差。
注射完毕后,侧卧或半卧位,防止药液向头侧上升。
二、骶管注射的机理与目的机理:1,液压分离2、阻断疼痛传导通路3、调节疼痛机制4、改善微循环5、营养神经6、淡化炎症介质的浓度,修复损伤组织。
目的:是经骶管裂孔注射配制药液,以冲洗椎间盘的后面,硬膜的前面以及受累的神经根。
达到消炎镇痛等.三、骶管注射的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骶尾痛、腰骶神经根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阴部神经痛、妇科疾患、男科病、颈椎病等。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修订版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正式版】骶管注射疗法PPT文档

禁忌症
• 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有严重心、脑、肝、肾 等器质性疾病;
• 妊娠初期、月经期、糖尿病及重度骨质疏松等慎用,如需 操作慎用激素;
• 全身脓性或脓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或深层组 织有细菌感染者;
禁忌症
• 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封闭治疗易 造成硬膜外血肿;
•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 骶裂孔闭塞或骶骨畸形,或严重椎管狭窄,致使
腰腿痛
•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 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等以腰部功能紊乱为临床表现的一组非常常见 的征候群,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
• 腰腿痛的病因繁多复杂,其特点为缓慢发病、 反复发作。
• 治疗腰腿痛的方法很多,而骶管注射疗法是一 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 ,为众多方法中的 优选。
操作过程
• 定位:两侧骶角下方的凹陷为骶裂孔。如骶角不明显,由尾骨中线
向上约4~5cm处触及一凹陷即是穿刺点,从尾骨尖沿中线向头方向摸 至4cm(成人)可触及一有弹性的凹陷骶裂孔,在孔的两旁可触到蚕 豆大的骨质隆起,即为骶角。
• 穿刺点:两骶角联线的中点。
髂后上嵴联线处在第2骶椎平 面,是硬膜外囊的终止部位,骶 管穿刺如越过此联线,即有误入 蛛网膜下隙发生全脊麻的危险。
•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 究和探索,并肯定了骶管注射治疗的有效性。
• 目前国内及广东省内,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 基层医生所熟悉,简称为“骶疗”。
优越性
• 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可靠的方法。 • 药液吸收能力是皮下吸收的10倍。 • 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
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可靠的方法。 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疼痛及术后神经根粘连等。 药液吸收能力是皮下吸收的10倍。 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可靠的方法。 腰腿痛的病因繁多复杂,其特点为缓慢发病、 便将剩余药液缓慢注入。 体位摆放舒适自然,避免空腹治疗; 推进少许,回抽无脑脊液或回血,说明针头已进入骶管腔中, 俯卧位时,腹下垫枕,暴露骶尾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管解剖及注射疗法(2012-08-30 10:46:24)1.适应证腰骶神经病变引起的骶尾部疼痛,L↓5、S↓1髓核突出症,L↓5、S↓1椎管狭窄症,下肢血管神经紊乱症,性功能紊乱症等。
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
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故进行骶管穿刺用药时,只要注意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沿着骶管纵轴不要穿入过深就不会有穿入蛛网膜下腔而流出脑脊液之忧。
所以,操作较硬脊膜外穿刺简便,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S↓1椎下1/4处,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做骶管注射时,不应超过此一平面,否则仍有穿破硬脊膜的可能。
但是,事实上只有45%病人与此符合,其余人则是不同程度的高于或低于这一水平。
骶管穿刺时要注意这些解剖变化。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骶裂孔事实上是S↓5椎体未融合而形成的孔道,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
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图4-23)。
3.具体操作(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图4- 24)。
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膜)。
此薄膜有时钙化。
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
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
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5 ~ 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
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 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2)注药:硬脊膜外腔容积约100ml,其中骶腔占25~30ml,因此必须用超过30ml的治疗液才能达到L↓5、S↓1间隙,起到治疗作用。
可仍用硬脊外腔注射疗法的配伍用药进行推注,唯0. 25%利多卡因的剂量增大至30~40ml。
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即可感腰部和下肢轻松,症状减轻。
所有病人治疗后均无须再卧床休息观察。
治疗后病人自己步行回家或返回病房。
另外,可在骶管内滴注给药,药液随着滴注而在硬膜外腔中不断的弥散、吸收,可以避免硬脊膜腔压力骤增而引起颈项头痛和腰骶部酸胀感。
一般滴注速度为20 ~50滴/min。
滴速快会引起硬膜外腔压力升高,可致颈项头痛。
用以滴注的治疗液配伍,众家不一。
一般为生理盐水100ml,利多卡因40~ 100mg,地塞米松10mg(或确炎舒松A 25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50 ~ 100mg,5%碳酸氢钠(NaHCO↓3)10ml,有的还在滴注药内加入利美达松40mg和东莨菪碱0.3mg;后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3)其他方法:骶管注射也可采用侧卧位穿刺法,此时要使病人患侧在下并尽量向后弯曲腰背部,以利于穿刺。
有人把骶管注药分为单次冲击法与连续冲击法两种。
单次按1.2 ~ 1.5ml/kg体重生理盐水加入上药物分次注入骶管,每次10ml左右,以病人主诉有腰骶部发胀暂停给药,发胀消失后再给药,给药总时间为15~ 20min。
连续冲击法时,上述药加入250ml生理盐水后骶管滴注给药,滴注速度为20~50滴/min。
总时间约为90min。
输入速度可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调整滴数。
每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
(4)注意事项:从骶裂孔穿刺,虽然距上侧硬膜囊终端尚有5~6cm 距离,一般不会损及硬膜囊,但由于硬膜囊终端位置常因人而异,加之操作疏忽,故刺破硬膜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情况仍不少见,应引起警惕!一旦刺入蛛网膜下腔,剂量已超过蛛网膜下腔用药量的4 ~10倍,会引起高位感觉麻痹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丧失,严重者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要注意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个别人还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上述情况一般持续1 ~4h,随着药物的分解、代谢,呼吸功能障碍、感觉麻痹、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等会相继恢复正常。
因此,要注意在这段时间内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调整好血压变化,病人多不会产生任何后遗症或并发症。
硬脊膜外腔内有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填充其间,限制药液在硬脊膜外的分布,使药液能较集中地聚集在病变节段而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由于位于腰部的硬膜外脂肪、结缔组织较致密,对由骶管向上扩散的药液以很大的阻力,即使显著地增大用药量,结果药液往往经L↓5、S↓1椎间孔或穿刺孔流出而不能继续向上扩散。
所以,利用骶管注射治疗L5↓、S↓1水平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远不及病变节段的腰硬脊膜外腔注射。
近4年来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有效率达95%,优良率达84.4%。
该方法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明确等优势,只要严格选择适应症,掌握正确注射方法,该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1 用于精神性阳痿,方药:(1)硝酸士的宁2mg、当归2ml、维生素B12 500v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 ;(2)加兰他敏12mg,罂粟硷30 m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
2用于脑病、体弱、肾虚性阳痿,方药: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 50mg,维生素B6 50mg,维生素B12 500 vg、A.T.P40mg,CoA100u,细胞色素丙15mg(皮试后),地塞米松 5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3 作用机理:精神性阳痿属于非器质性病理。
方药应用士的宁,对脊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临床常用量应限制在2mg/日; 加兰他敏可改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症状;加用罂粟硷作骶管注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外生殖器血液系统,迫使阴茎海绵体动脉窒扩张,潴血而使阴茎有效地勃起。
临床治疗时要求,在骶管注射后给于外生殖器按摩和性刺激,20分钟后即可进行性生活。
第(3)方药主要用于年老体弱、脾肾阳虚,或患有大脑、小脑疾病,但无脊神经和性器官疾病的患者,经以上方药治疗5次以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必要时还可给于性欲增强剂和性刺激诱导。
治疗妇女急、慢性盆腔炎 1 用于急性盆腔炎治疗,有必要在全身性治疗基础上加用骶管疗法。
方药:2%利多卡因10ml,0.375%布比卡因5ml,庆大霉素8万U,曲安奈德20ml地塞米松5mg ,生理盐水加至20ml。
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方药: 2%利多卡因5ml、0.5 %布比卡因3ml、曲阿安奈德20mg、苯海拉明20mg、维生素B6 50mg、维生素B12 1mg、654-2 10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2 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积液方药:2%利多卡因10ml 康尼克通40mg,玻璃质酸酶1500U,维生素B6 100 mg 、维生素B12 1mg ,生理盐水加至20ml,20天注射1次,3 次为一疗程10、治疗遗尿症 1 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不能自主排尿,排除气质性病因者。
方药:利多卡因3 mg/kg 、曲安耐德0.6mg/kg、新斯的明0.01mg/kg、维生素B1 100mg、生理盐水加至3~15ml。
2 用于中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障碍性遗尿症。
方药:(1) 硝酸士的宁2mg ,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1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
(2) 纳洛酮0.2-0.4mg,胞二磷胆硷125-250mg,罂粟硷15-30mg ,生理盐水加至15 ml,骶管疗法治疗遗尿症同时,对于儿童性遗尿症应结合精神疗法,成年人脑血管障碍性遗尿症应结合其他脑血管病治疗和细胞再复活疗法治疗。
临床治疗时请注意,不宜随意加用局麻药,但可先用1%利多卡因5ml做骶管穿刺成功试验,以防误入蛛网膜下腔,10分钟后再注入治疗性药物。
治疗尿道综合症主要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下腹部胀满,但多次尿培养均阴性,可能为盆腔底部尿道括约肌痉挛,甚至水肿,协同失调所至,本症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均可发生,目前有人将男性病人称为神经性尿频症,女性病人称为假性前列腺疾病。
治疗方药:2%利多卡因5ml,0.75%不比卡因3ml,地塞米松5mg,当归2 ml,654-2 1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3~5次为一疗程,临床可加用消炎痛25~50mg,一日三次口服,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治疗大小便失禁、尿道、肛门括约肌障碍方药:纳洛酮0.4mg,罂粟硷3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加至15 ml。
骶管内注射,5天一次,同时可配合纳洛酮0.4~0.8mg,选用申脉、膀胱俞、委阳、足三里、长强等穴位封闭,治疗次数视病清而定。
2治疗痛经来月经前1~2天预防性治疗:2%利多卡因5ml,0.5%布比卡因3ml,杜冷丁20~3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在月经期应用:2%利多卡因5ml,新斯的明0.5mg,川芎嗪40~8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3无痛性分娩的应用主要应用于第二产程, 当产妇有了规律宫缩痛,不自主排尿排便时,立即肌注阿托品0.5mg,再做肛内指检,当宫口开至6~7cm(初产妇)或3~4cm(经产妇)时,即经骶裂孔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10~30ml。
治疗腰骶部、会阴部、肛门部皮肤病,瘙痒症,局限性牛皮癣,湿疹、疥疮等方药:1 复方镇痛液20ml。
2 活动期加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654-2、玻璃脂酸酶等,5天一次,5次一疗程。
静止期应用康尼克通、胎盘、脉络宁等。
20天注射一次, 1~3次为一疗程。
骶疗方便操作但是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因为没有老师带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很容易出现问题!骶疗是麻醉科要做的事情。
虽然都说疗效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疗效好象也不是那么好,而且因为药物要进入硬脊膜外腔,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有待考证(曲安奈德的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椎管内和鞘内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