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差异谈英汉对比与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第期
叨年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竹囚
从思维方式差异谈英汉对比与翻译
付智茜’, 刘显容,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四川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
摘要本文着手分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旨在通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来看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强调
译者在英汉两种文字进行文字信息转换时应符合译入于读者的思维表达习惯,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量的传
递。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二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以一一一
众所周知,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思维看不见、听不
到、摸不着, 它必须以语言为形式。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 而
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是思维外化的载体, 记录着思维的成
果。“ 没有语言, 则思维无以定其形, 无以约其式, 无以证其
实。’, ‘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 但相互作用的双方在力量
上是不平衡的, 其中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思维方
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翻译过程始自语
言, 又终以语言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更是一种思
维活动, 翻译得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思维的共性是翻译
的基础。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 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
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 但都可以利用相同的
概念、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规律, 指称事物、阐释词义、叙事述
理、表达情意等。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客体原作及其作者
和翻译主体译者之间的沟通依靠的是共同的思维内同和
思维规律。然而, 人类的思维不仅具有共性, 同时也必然具
有个性, 即民族性。这种个性, 突出地反映在人类语言表达
形式上的差异正是这种思维个性形成的语言形式上的差
异, 构成了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障碍。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
内容, 不同民族的思维角度可能不尽一致, 从而在语言上会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那么, 东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哪
些差异这些差异对语言的表达形式有何影响在翻译中
该如何调整以适应本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本文试图对思
维、语言和翻译三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东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究竟在哪里长期以
来, 人们习惯于用东西方对峙的两分法来描述其思维方式的
差异,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 整体的” 、“ 辩证的” 、
“ 具象的” 、“ 主观的” 和“ 模糊的” 而西方民族的思维被描述
为“ 分析的” 、“ 抽象的” 、“ 客观的” 和“ 精确的” 。如果从语言
逻辑思维的角度看, 东西民族思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二、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
三、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本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一、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不同的民族都具有以上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只是由于
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从
总体上看, 传统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具象性, 而
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这种不同的侧重和
选择, 都植根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国文化中的“ 尚象”
的传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 意象”
为美学中心范畴, 将“ 意象具足” 视为普遍的审美追究而西
方人秉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 其中要特征之一就是“ 尚
思” , 从而形成了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
方式必然直接反映在句子词汇的使用层面上。一般说来, 处
在科技论文、哲学和政论等文体中, 汉语较少使用表示抽象
概念的名词, 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而英
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如
,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 愚蠢者临渴掘井。
实例中的和都是抽象名词, 表示具有共同
概念的一类人, 这对于习惯于具象思维的英语读者来说, 词
义明确、措词简练, 也正因为如此, 英语中常常出现定冠词
与形容词连用, 构成一个表一类人或者事物类别的词但
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汉语读者来说, 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
所表达的概念具体化, 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
词造句的行文习惯。正因为具象思维要求取象和取义相结
合, 特定的思想要寄寓于具体的物象之中, 并通过由此及彼
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借助具体物象叙事述理, 表达概念
和情感等。下面以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与其译文的对
比进一步说明。
肠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罗,
古道西风瘦马, 罗咖
收稿日期一一
作者简介付智茜一, 女, 四川仪陇人,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期付智茜, 等从思维方式差异谈英汉对比与翻译
·
夕阳西下, ,
,
断肠人在天涯。仆,
汉诗中作者用了连续几个名词, 罗列了十二种具象, 萧
瑟凄凉之景、空旷冷落之感从这些具象语中凸现而出、悠然
而生, 生动具体地抒发了作者此景此情, 无需任何繁词冗语
但看译文, 虽词义贴切, 语句通顺, 但根据英语句法结构, 增
添了冠词、介词和动词, 具象的韵味却丧失了。之所以如此,
这是英语中更多的时候要求严密抽象逻辑思维表达形式的
需要。因而在英汉互译时, 我们必须将上述两种思维模式考
虑其中, 方可实现顺利的翻译和两种语言表达形
式的转换。
二、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
东方人, 尤其以中国人为代表, 惯于采用综合法的方式
思考问题, 这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而西方由于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原由, 主要采用分析的思维方式。
因而在语言表达上西方更倾向用形合法而东方汉语采用意
合法。再叙述的方式上前者用演绎法处理, 后者却更多倾向
于归纳法。如
洋叮
一
卜
之娜玩韶
,
丽诫,
译文这次周年纪念会应该是一个老老实实地评估我们
过去的失误的实际, 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表达我们有同样决心
要做好饮后工作的实际。这样, 我们就可免遭挫折, 并可把
这次周年纪念变成一种鼓舞和成就。当我讲这番话时, 我相
信—今天上午我们听到的发言也使我相信—我是代表
联合国每一位真诚和严肃的代表讲话的。
原英文是一个多重复合句, 通过连接词和形态的变化把
八层意思连接起来, 先表态, 后叙事, 而正与译文的汉语表达
习惯相反。因此, 当遇到英汉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表达时, 翻
译人员一定要依据译语的表达方式进行文字处理, 从而使翻
译有效地传递。
三、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思维模式的差异体现在空间、方位、时间顺序等方面的
表达也能看出传统文化及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是
既有相同点, 也有相异处。后者表现为中国人偏重于顺向思
维, 而西方人习惯于逆向思维。如中国人在表达方位是习惯
“ 东西南北” ,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 北南、西东” 。中国人说
“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 这其中的“ 前” 指的是“ 过去” , “ 后”
指的是“ 将来” 。这种对时间坐标的不同思维模式应当引起
译者重视, 否则会造成误译。请看下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译文俪, ,
俪, ’ 初
实例中译者充分照顾到了英美人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
的差异及原文的语境内涵, 成功地将原文中的顺向思维方式
转化为逆向思维方式, 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四、本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中国人受传统影响, 重视人的伦理生活, 思维往往指向
自身,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人重视自然客体, 思维的
目标往往指向外界, 求外部世界, 整个思维是开放的。“ 这种
方式反映在语言表达上, 汉语习惯用表示人和生物的词作主
语或潜在的主语, 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作主语。” 如
耳犯衅丘旧臼·
译文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 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 。
译文我没有想到你会反对。
初
译文我一想到要挨老师的批评, 心里就害怕。
在以上例举中, 原文的主语都不是行为的发出者, 这符
合英语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而在
汉语中都必须根据
句子的逻辑语义和语境改换或增添主语, 这样才使译文语句
行文流畅、结构规范、语义清晰, 符合汉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表
达习惯。
结语
黄忠廉先生曾说过, “ 翻译是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换成
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 那
么作为译者首先应当谙熟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 求得近似
值。然而, 毕竟思维是内容, 语言是形式, 虽然说言为心声,
但言只是代表心声, 不等于心声。因为“ 言尽而意未尽” , 作
者尚有言不由衷、意犹未尽之时, 译者就更有可能以讹传讹
或者越过原作去自我感受作者要表达的对象, 以致最终不能
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内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应
当按照译人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调整语句结构, 以符
合译人语的表达习惯, 从而真正地实现翻译的目的实现原
作的信息最大程度地“ 摆渡” 到译人语读者那里。
参考文献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丁祖像编译中国诗萃「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杜承南, 文军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山东青岛出版社,
〕黄忠廉翻译本质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刃
仁
一记, 一咭
肠, ,
, 肠, 明, 罗
, ,
’ 翻
上接页
对
一
罗即, ,
吐,
包
一, 嗯
, 一
一
上接
卢照邻
页
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北京
欧日修, 宋祁新唐书卷二一【〕
中华书局,
北京中华书局,
一, ‘
, 乙内、︸
息
尤一了呱
, 邵,
, “ ” ,
,
, 一, 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