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行校际选修课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推行校际选修课初探
高教团区开设校际选修课,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促进各校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实现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标签]高教团区校际选修课资源共享
2002年开始,这8校中有7校陆续搬人下沙高教园区,使下沙高教园区具备开设校际选修课的有利条件:学科专业各有特色,互补性强;师资力量雄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各校都已实行或试行学分制,开设大量选修课是各校顺利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加上便利的地理条件和已有的开课经验。
目前,下沙高教园区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等14所高校。今年上半年,这14所高校的领导会聚一堂,举行下沙高教园区校际教学协调会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下沙高教园区正逐步发展成一个学术氛围活跃的教育“大家庭”。
校际选修课,原则上应是各校特色课程或优秀课程,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一般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每门课程计2学分,一学期授完,学生修满相应课程并经开课学校考核合格,即可获该课程的2个学分。学分各校互认,开课对象为各校正式在校学生,每门课程各校限报20人选修。为了保证校际选修课的质量,各校高度重视课程的选定和主讲教师的选拔,注意把特色课程与优秀师资结合起来。选修课程和任课教师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所开课程能体现各校学科专业特色,对其他学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特色课程或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是主讲教师基本上都是高校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有的还被列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校际选修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选课的范围变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获得了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还可以跨校学习,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到目前为止,下沙高教园区校际选修课已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课的高校、课程门类、选修学生逐年增加(见表1),由最初的7所高校增加到14所,课程由14门增加到32门,选修学生由2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两年来,下沙高教园区累计开设校际选修课已达92门次,大约有16000余名大学生参加选修。参加考试人数占报名人数的76%,通过率74%(占报名人数)。高教园区开设校际选修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教育资源的潜力,实现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各校特色课程建设,而且调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校际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浅见
1.应多开设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现在的大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实际上形成了高考科目局限下的专门化知识,其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艺术及体育特质等教育缺课,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校际选修所开课程应既能体现各校学科专业特色,对其它学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特色课程或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杭州师范学院的“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材料及其应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跆拳道基础”和“散打基础”等。这些特色课程受到了各校大学生的欢迎。
2.应多开设实践性、实用性强,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校际选修课,应开设符合市场需求,追随时代发展节奏,应用性强,注重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成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市场信息,有利就业机会的扩展及实训教育的课程。比如浙江财经学院的“证券市场与投资”、浙江传媒学院的“电视节目制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工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现代汽车常识和鉴赏”等。
目前,这些课程的开设科目尚不能满足需要,要把校际选修课设置为侧重于上述两个方向的课程系列,各校大学生都可在这个知识“超市”里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学工科的学生可选修人文、艺术,学文科的学生选修汽车、机电维修等课程,使校际选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而且对于培养和塑造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三、校际选修课开设和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1.如何解决选修课程科目和选修学生数量的关系。由于受某些课程的特点(跆拳道、散打、时尚体育等上课人数不宜过多)及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如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的最大容量(即教室座位数),其中,含实验课的选修课程,更需考虑实验室的容量。校际选修课采取限制选课人数,每门课程各校限报20人选修,加上校际选修课安排周六下午,每学期每个学生最多只能选修1门,选课人数的限制使学生选课的范围变小。
2.学生如何正确选课,并能认真学好选修课程。有的学生不珍惜得到的学
习机会,选而不读,经常旷课,造成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一些想选修而受名额限制没能选修的同学失去学习机会,出现不选而读和平时上课人少、最后考试人多的现象,给教学管理带来困难,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的学生片面追求学分,选修课专挑容易的选,违背了学校开设校际选修课的初衷,学生选课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如何进行上课考勤和课堂教学管理。由于14所高校的学生聚在一起上大课,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师生之间沟通机会少,学生请假难,学生到课率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4.合适教材选取的问题。受校际选修课的特色及课时所限,大部分课程难以找到一本合适的统编教材,只有少数课程有自编讲义,选修课教材使用串偏低。所以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得到适合的教材,影响自学和复习及最终的学习效果。故提倡教师按教学要求自编教材、讲义,解决教材短缺的矛盾。
四、校际选修课开设和管理新思路初探
在进一步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协调、联系的基础上,抓住三个关键:一是课程开设,二是教师配备;三是过程管理,并以校际选修课为突破口,带动其它资源共享。
1.优化校际选修课,丰富校际选修课的门类及教学形式。加大校际选修课改革的力度,不断调整、改进校际选修课。除推荐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外,课程开设上还要做到在当前稳定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模式,探索与辅修专业相结合,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为价值取向,开设系列课程菜单。课程开设上注意每一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呼应;把握所学知识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注意实践性与实用性,强化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一类课程。对校际选修课要做系统的、全面的、长远的规划,避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相结合,扩大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范围,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面向本省的综合型人才。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在各高校校际选修课的教师都是优秀教师,为开设更多的校际选修课,需要进一步调动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积极性,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改进师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设立校际选修课专项资金,对校际选修课的授课教师在岗位聘任与考核上予以政策支持,使这些教师在待遇上有优越感,在教学上有责任感。同时,作为一种尝试,开设菜单式选修课,是否可以像循环放映电影那样,来满足选修人数集中的科目;也可以不同教师同时开设同样的选修课程,学生自由选择教师等。
3.加强选课指导,完善选课制。针对学生选课的片面性、盲目性,各高校校际选修课选课指南要宣传到每位学生。选课指南应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选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