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质量单位“克”,能够运用“克”作为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质量单位“克”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克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克”作为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的概念,能够运用“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克”进行质量计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克”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物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2.准备一些质量单位为“克”的标签,如1克、2克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书包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引出质量单位“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克的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准备好的物品和质量标签,进行质量的计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质量计量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克”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会用到质量单位“克”?让学生举例说明。
《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
《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1、《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教案)克、千克的认识
(教案)克、千克的认识第一章: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重量单位的概念,包括克和千克。
解释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如水果、蔬菜等)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到重量单位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书本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
让学生使用克和千克秤来测量实物,并记录结果。
1.5 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估计它们的重量,并使用克和千克秤进行测量。
第二章:克和千克的换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1千克=1000克。
解释换算过程中的进位和借位。
2.3 教学方法:使用计算器和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换算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换算心得。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2千克苹果,换算成克是多少?”让学生解决。
2.5 作业:设计一些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题,让学生回家练习。
第三章:质量的估计与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估计物体的质量。
使学生能够使用克和千克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估计物体的质量。
讲解如何使用克和千克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秤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心得。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估计一些实物的质量,并使用克和千克秤进行测量。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让学生解决。
3.5 作业:设计一些关于质量估计和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练习。
第四章: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克的认识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克的概念和含义。
2.让学生了解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克的认识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2.图片、展示板或手绘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克”的概念:“克”是一个国际单位符号,表示某种度量单位的数量。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克这个词吗?它在哪些场景中出现过?”引导学生思考克的使用领域。
步骤二:探究1.向学生介绍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2.在黑板、白板上列出几个例子,如:“克在物理领域中用来表示物体的质量,比如我们通常说1克的巧克力、100克的苹果等。
”“在化学中,克表示化学物质的质量,用于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
”“克也常用于生物学中,表示微生物和细胞的质量。
”在板上绘制相应的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三:练习1.组织小组活动或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克的认识。
2.提醒学生注意克的换算关系。
比如,“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等。
3.监督学生的学习和解答问题。
步骤四:总结1.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强调克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让学生总结“克”的概念和单位换算关系,并做笔记。
步骤五:拓展1.展示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中表示数据存储的大小等。
2.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步骤六:反思与评价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评估学生对克的认识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并及时回答和解决。
《认识克》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认识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克》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认识质量单位“克”,理解1克的概念;
2.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认识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3.掌握不同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估算和测量物体质量的技能。
围绕以上内容,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的概念和应用。
5.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克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让学生明确1克的质量是多少,形成对克的认识。
举例:以一元硬币作为1克的参照物,让学生亲手感受,加深对克的理解。
(2)使用天平测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称量物体的质量。
(4)解决质量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举例:讨论“为什么称量药物时需要精确到克?”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学生透彻理解质量单位“克”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联系实际生活,如1个鸡蛋约重60克,让学生感知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天平的精确使用:如何避免误差,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理解克的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并理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运用克和克制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材和教辅。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等。
3.课前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备课。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2.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好奇心与探究心态。
2. 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
1.讲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克制的重要性以及克的含义。
3. 认识克的方式
1.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克的方式,并让其就克对生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分组讨论,了解不同克的体现。
4. 实践演习
1.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
5. 总结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讲解深化认识物质积累形成规律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合理引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时进行个别辅助。
三数周玉艳教案认识克
三数周玉艳教案认识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克”的概念,知道“克”是计量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质量。
2. 培养学生使用“克”进行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加深对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质量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零食等,用于演示和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
2. 准备一些计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3.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质量问题,如购买商品时看到的克数、称体重等。
2. 讲解:介绍“克”的概念,讲解“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 演示:使用实物和计量工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克”的使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水果、零食等,加深对“克”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数据,如家庭成员的体重、食品包装上的克数等。
2. 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练习,如将千克换算为克,或将克换算为千克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克”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计量工具的使用技能。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嘉宾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质量单位在行业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药品制造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3.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如设立“质量检测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难度或拓展深度。
克的初步认识_小学二年级教案
课题: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克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使用“克”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3.掌握使用天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了解并认识克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使用天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准备:1.天秤和一些重物。
2.电子秤和一些重物。
3.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大、小、轻、重等)。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重量。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一张写有“克”字的卡片,向学生解释克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
2.引导学生朗读“克”字,并让他们模仿重复几次。
3.配合图片和示例,向学生解释1克的重量是多少。
4.出示一些实物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如:一支铅笔、一张纸等)。
5.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来表示,并从小到大排列出一些物体的重量。
三、操作(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台天秤和一些重物。
2.让学生自行操作天秤,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来学习使用克来描述物体重量。
3.每个小组展示测量结果,让其他小组猜测物体的重量。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操作天秤。
四、巩固(10分钟)1.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物体的重量,并使用克来表示。
2.收集学生的估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克来测量更大、更重的物体。
五、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天秤只能测量轻物体,如何测量较重的物体?2.出示电子秤的图片,向学生解释电子秤的基本原理。
3.让学生分组操作电子秤,并使用克来测量一些比较重的物体。
4.引导学生总结天秤和电子秤的不同之处,并讨论哪种测量方式更准确。
六、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2.总结克的概念和单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克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克来描述物体的重量,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课堂教案分享
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课堂教案分享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克”的概念,理解克与千克、克与吨的关系。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能力,能够准确地称量出给定重量的物体。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探究克与千克、克与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称量物体的重量。
理解克与千克、克与吨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重量。
理解克与千克、克与吨的换算关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2 学具:学生版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学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克的认识”。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克的概念。
4.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称量给定重量的物体,感受克的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克与千克、克与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换算关系。
4.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克的认识。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解答,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克的认识。
强调克与千克、克与吨的换算关系,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课后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物品重量,并记录下来。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质量单位的的手抄报。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克”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准确使用天平进行称量。
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克与千克、克与吨的换算关系。
6.2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克的概念的理解。
克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2.通过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各称:李小明身高1()48(),体重45()问: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一个是计量物体重量的除千克之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是什么吗揭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重量:克和吨.首先,我们来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克的认识(1)克用符号"g"表示,指导书写.(2)介绍天平.①教师用实物逐一介绍天平的各部分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及使用方法.②天平可以比较出物品的轻重.教师演示;(天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入两个重量不等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得出天平的指针向哪边倾斜,哪边物品就重).(3)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师导入:天平除可比较物品轻重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称量物品的重量.怎样用天平称量物品我们称几种物品来看.(事先选定的)①师演示(天平左边放一枚2分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指导观察: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说明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多少(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②师把天平的右边托盘中2分硬币取下,换一粒花生米,使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一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1克.)③请你猜一猜.老师手拿一张32开白纸: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克(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4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④我们用天平称量了几种物品谁的重量是1克让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一张32开纸,四粒黄豆.指导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了解两者重量一样,大小不一样.)左手掂4粒黄豆.右手掂一粒花生米.问:你发现什么了(引导学生得出两种物品重量相等,数量不相等.)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师小结:我们通过用天平称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又亲手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下面我们再认识几种称量工具.2.介绍盘秤(1)(拿实物)你认识这是什么秤你在哪见过这样的秤(2)介绍盘秤使用方法.3.用弹簧秤感知操作:(1)(投影)这是什么秤指名分别指出100克,300克,500克的位置.(指导读数)看弹簧秤上0—100克之间分成几个小格每一格表示多少克师抽拉片,指导学生读出60克,270克,430克的重量.(2)操作实践(看谁称得快)①让每人称一称自己的文具盒,数学书,钢笔的重量,再掂一掂它们的重量.②每两人一组,用老师发的塑料袋,称出100克的沙子.老师巡视,指导.③100克,100克地称出10袋沙子.④推理:1袋沙子重100克,这样的2袋重多少克3袋重多少克5袋呢10袋呢用弹簧秤验证:3个100克是300克,5个100克是500克.4.克和千克的关系问:①10袋100克的沙子是多重(板书:1000克)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盘秤称10袋沙子,指名读数,(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重量.1000克是几千克(板:1千克)1千克是多少克(1千克=1000克)千克和克谁大谁小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量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投影)舒肤佳香皂400()钢笔20()小鸟2()2.填空:(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3.判断:(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3)1千克棉花比1000克铁轻.()4.小游戏:(请你称一称)王明要用500克的弹簧秤,称出1千克的瓜子,他要怎样称称几次请你帮帮他.(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称后)问:怎样称的最快.(称2个500克.)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克的认识(二稿)教学目标:体验一克很轻,所占的体积一般很少,不过不同密度的物质,体积也是不一样的.学会看秤,并了解生活中克的一些应用.教学过程: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称了一些巧克力,你们想吃吗不过,我想请你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多重(秤称一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到一千克)那我们还能说是几千克吗那该用什么单位呢这么多巧克力又到底是多少克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克有多重.有谁已经知道1克了吗你觉得一克怎么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1体验一克(1)师:一个两分的硬币,大约正好是1克.(2)老师用天平称出了1克黄豆,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然后就把那五六粒黄豆放在手心掂一掂.(3)这一块巧克力一共是5克,你能掰下一克吗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尝一尝,这一克的巧克力有什么感觉(你觉得一克的东西怎么样(很少,很轻,感觉不到)把剩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谁多咬了请你再咬几口,让手上只剩下一克,会吗(4)这是一个喝药的量杯,上面有一些克度,一般写着几就是几克.找到5那条刻度线,装上水就是5克,所以一克水怎么样(5)这是一个我们平时喝的可乐瓶,里头好像什么也没有,但是却有什么(空气)这瓶里的空气就正好是一克.你们觉得一克空气怎么样(克虽然很轻,但一克空气却有很多.)(6)生活中你还能找到比一克经的东西吗3会看秤(1)比一克轻的东西很少,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比一克重,有的是几十克,有的是几百克,还有的是几千克.瞧一瞧,你们带来的好吃的,给大家猜一猜它是多少克(2)这些包装袋上的多少克是怎么称出来的呢我们还是要来学习一下看秤.(3)瞧这个桔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秤的一圈是勤克,每一大格是100克,指针指着几就是几百克.)(4)我们再来看这些饼干,这包是克,这包是克,它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克你算一算呢我们再来称一称,是不是一样.4进率我们来看一包盐是多少克500克.两包盐就是多少克谁能来写一写(1000)克.我们称一下,你发现指针指着多少这个一千克,你会写下来吗1千克所以我们得到克和千克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2)下面把书打开,你会解答书上练习吗(2千克=克)5你知道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吗(1)一个成人每天吃盐的总质量不能超过6克.(2)1只蜜蜂采200万朵花才500克蜜(3)中国刑法规定,贩卖毒品50克以上即被叛除死刑.(4)上个星期六陈老师去味千拉面吃面,非常生气,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5)除了称一些食品会用到克,一些日用品中也会用到克.大家看一下这个三星手机广告纸.你能找到里头说明手机重量的数据吗(6)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在家有没有发现.请看下面一张超市的广告纸.你能看的懂上面的介绍吗为什么它们都是写的500克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过菜他们一般问卖菜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这东西是多少钱一斤这一斤就是我们这里说的500克.但是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质量单位,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很不方便,所以大概二十几年前在一些超市或商场中取消了斤的用法.一般只在菜场上使用.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一斤"作单位,所以我们在超市里总是看到一些菜的价格还是使用了"一斤"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500克".(7)那么现在买大粟,都说买一斤送半斤.也就是你买一斤的话,电子秤上要显示多少克0.750千克(8)老师也有一个不太明白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时间去了解,就是有一些不同型号的a4纸,如果你不是在超市里买,而是去一些小店里买的话,老板会问你,你是要70克的,还是要80克这里的70克,80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兴趣的同学能帮老师去了解一下吗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题是《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以及进行简单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克的概念,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克作为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并能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的概念,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克作为单位进行实际的计量和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鸡蛋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克的概念。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重多少克?”学生可能会回答:“200克。
”我再拿出一个鸡蛋,问学生:“这个鸡蛋重多少克?”学生可能会回答:“50克。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对克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一个小球重250克,另一个小球重150克,请问两个小球一共重多少克?”我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的计量和换算。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克作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换算。
如:“一个苹果重200克,一个香蕉重100克,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一共重多少克?”学生可能会回答:“300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课题《克的认识》,然后在旁边列出克的概念和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克作为单位,计量自己身边的物品,如书包、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书包重1500克,铅笔重50克。
2. 请学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如250克等于多少千克?答案:250克等于0.25千克。
克的初步认识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标题:探索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克”的字形、字音和字义。
2.能够在阅读和书写中正确运用“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克”的字形和字音。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克”的字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字卡、食品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2.出示字卡“克”,教师问学生这个字有几画、读音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其拼音读音是“kè”。
然后请学生跟读拼音。
二、学习“克”的字形(15分钟)1.出示字卡“公”和“几”,教师指导学生合并两个字形,得到“克”的字形。
让学生发现字形中包含了“公”的部分,进而引导学生猜测“克”的字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克”的字形和“公”的字形区别,帮助学生加深对“克”的字形印象。
三、学习“克”的字音(20分钟)1.出示“克”的字卡,通过拼读和跟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其读音“kè”。
2.出示一些以“克”字开头的词语的图片,教师朗读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然后请学生跟读。
四、探究“克”的字义(25分钟)1.出示一些与重量、力量相关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物品重量和力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克”可能表示的意思。
2.教师出示“克”字的解释:“用力量来制服,用于表示重量单位”,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汇。
3.通过展示一些常用的含有“克”的词语,如“公斤”、“克服”等,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克”的字义。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果你要买一千克的苹果,你希望获得几千克的苹果?”让学生思考,然后用“kè”来描述答案。
2.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克”的字形和字音;给家人发一份小纸条,告诉他们一样事物的重量。
板书设计:克(公,几)读音:kè解释:用力量来制服,用于表示重量单位的字。
教后反思:。
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的概念,了解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克作为质量单位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的概念及其与克的关系。
2. 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克进行实际质量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的概念,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2. 难点: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运用克进行实际质量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克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天平、砝码、各种物品。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教材、参考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质量问题引入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3. 演示:用天平演示如何测量物品的质量,并引导学生认识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质量的测量,巩固克的概念。
5. 换算:讲解克与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学会换算。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克的概念及其与其他质量单位的关系。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收集生活中的质量数据,运用克进行计算和分析。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质量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十一、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测量、计算等。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活动。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运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对于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克作为质量单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运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理解1千克=1000克。
2.运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克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克作为质量单位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实物(如水果、蔬菜等)。
3.称重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让学生谈谈对质量单位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克作为质量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称重工具测量实物,并记录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并核对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能够准确地称量和估算物体的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克的概念,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问题与克单位联系起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质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可能对于克的准确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克的概念,能够用克作为单位来称量和估算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克的概念,能够用克作为单位来称量和估算物体的质量。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称量工具,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称量工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称量工具(如电子秤)、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知道商品的质量的呢?”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引入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克,理解克的概念。
如展示一颗苹果,让学生猜测它的质量,并用克作为单位来表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称量工具(如电子秤)来称量实物,并记录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质量问题,让学生运用克单位进行解答。
如“妈妈买了200克的苹果,你帮妈妈算一下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后,分享答案。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一个系统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克的认识》教案《克的认识》教案(精选2篇)《克的认识》教案篇1“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3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称,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可,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学具:一些2分硬币、一枚5角硬币和一枚一元硬币,一些花生米以及一些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具:一枚2分硬币,一些黄豆、花生米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水果,食盐等表现几十克,几百克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你有多重?通过这一问题引出平时我们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
(学生们大部分会说出自己有多少斤,提到斤这个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图引出国际统一的质量单位。
)2.三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看课外书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3.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4.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介绍质量单位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我们今天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来表示。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2.猜一猜1克有多重?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课题
克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
(一)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二)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三0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四、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
重。
五:教学准备
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
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
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
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