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选四家医案(精校)

合集下载

学习医案四部曲——选、读、理、用

学习医案四部曲——选、读、理、用
方 面 着 手 ;再 者 ,应 懂 得 梳 理 医 案 ,内 化 成 自 身 的 思
辨 方 式 ,如 采 用 摘 要 性 记 录 、总 结 经 验 、撰 写 读 书 心
得 等 ;最 后 ,结 合 临 床 实 践 ,巧 用 、不 盲 用 、在 指 导 下
2 学习医案的现代意义
著名医家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云:“多读医
病的 发 生、发 展 过 程,既 展 示 了 医 家 的 治 疗 经 验,又 凸
到遵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
显其真实可信度,为 理 解 医 家 的 学 术 思 想 与 用 药 规 律
比较学习,有两 层 含 义,一 是 针 对 同 一 类 疾 病,医
搭建好桥梁.有新意,指通过医案学习,能够为临床难
家为何运用不同证候与方药,以及针对不同疾病,为何
寒湿内蕴,侵犯三焦,寒湿犯上,心肺气血运行受阻,则
求前 人 之 经 验 心 得,医 案 最 有 线 索 可 寻,循 此 钻 研,事
懂的古籍,如 何 学 习、继 承 是 每 一 个 中 医 学 者 的 必 经
的.以«临证 指 南 医 案 »中 的 1 则 胸 痹 案 为 例,其 曰:
痹如闷小半 夏 汤 加 姜 汁.”张 洪 俊 [9]认 为,该 病 因
大学,
2020

释,希望对大家提高阅读医案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
9]刘洋成 白花败酱草抗肿 瘤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D]
沈 阳:辽 宁
[
10]李 君,杨 杰 仙 鹤 草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与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
39(
4):
54

柳选四家医案及其读法例

柳选四家医案及其读法例

《环溪草堂医案》之剂型、服法 剂型
擅长以煎、丸、散相搭配,善于变通 : 稚龄病童性畏服药者,巧思化裁制用药枣(咳 喘门案1); 暑病变汤为蒸露(暑病门案6)
用水
长流水-如内伤杂病门案2、脘腹痛门案6 泉水-如痿痹门案2、伏气门案4 伏龙肝汤代水-如失血门案1 小麦煎汤代水-如咳喘门案14 黄蚕茧煎汤代水-如消证门案2 陈粳米煎汤代水-如伏气门案1 赤小豆煎汤代水-如黄疸门案3 益母草同陈酒代水-如妇人门案14
分析
外感门
病情: 得食则吐,月余,形神疲乏--宛如膈证 口苦、寒热往来,汗? 人生病 左关脉数 右关细软 其人--明而动,晦而休,务农无怠 病机:邪郁少阳,胃气冲逆 治则:疏解少阳,平胃降逆,佐以辛通
方药:小柴胡法
诒按:治病不难,难在探取病情, 能得真谛
再诊:前方嘱服两剂,据述服后,壮热大汗, 湿透衣被,即思纳。因其效验,连服一剂。今 已吃饭,唯力不充耳。诊其脉,左关已软,右 脉尚细。续与和中。 党参三钱 归身一钱 续断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三分 前胡三分 煨木香 为什么会壮热、大汗? 脉象表明什么?
读法例
选择版本:中国中医药 、上海中医学院、 华夏(名著集成、评注)等 1、通读:通读全书。抓各家医案特点。 2、选读:选择一家或二三家;或选病证 3、精读:选重点医案,重点分析 4、反复读:多读几遍 5、对比读:将几家医案同样病证进行对比 5、笔记、归纳、总结、心得 6、别忘了读“序”、“评”! 注:最好有一定中医基础,最好有一定临床。
6、肝风与痰饮相搏,内壅脏腑,外闭窍隧,以 致不寐不饥,肢体麻痹。迄今经年,脉弱色悴, 不攻则病不除,攻之则正益虚,最为棘手。 钩藤 菖蒲 刺蒺藜 远志 竹茹 郁金 胆 星 天竺黄 另指迷茯苓丸临卧服。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 弦数 肝郁化火 / 肝胆湿热 / 肝阳上亢
右手:寸——肺;关——脾;尺——命门。 搏:搏动的强度大 長:搏动的幅度长(超过本位,有盈余之感)
长而和缓 ——健康 长而弦硬,有条索感——实热内结/热胜动风 時時作嘔 / 面沉紫 :
肝气上逆犯胃,气逆则面沉紫
同一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宛:通“郁”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
• 二阴:少阴,主寒水,指阴寒症。
• 一阳:少阳,主相火,指虚热症。
• 人体:
• 三阳 二阳 一阳 一阴 二阴 三阴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里———里

多热
多寒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 ——表寒里热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
再剂:第二剂?两剂?
隔垣见人 饮上池水
此句言下之意?
《荀子·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谖xuān:忘记 谖草(萱草)——忘忧草 书:写 状:描述 / 叙述
——晚辈对上辈的用语
赵献可高明医术表现在哪里?
喘证 徐 喘急 郁火——茱连丸泻火降逆 徐妻 喘 肝郁——逍遥散疏肝理气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第一则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练: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 熟丝→形/ 熟练。 此通“炼”
• 过:拜访。 • 不肖:不类似(其父)→才德不及先人→
不才(自谦之词)。
译: 以阴阳为准则,综合运用色脉、表里、虚实、
顺逆等的诊断方法,参考病人行动与脉息相应的 情况。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编者按:《柳选四家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柳宝诒的代表著作。

柳宝诒(1842~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清末著名医家,中华老字号“致和堂”药店的创始人。

《柳选四家医案》系柳氏选取清代四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等,分门别类,每案之后,加以评注,编撰而成。

此外,柳氏因不满当时政府的腐败状况弃儒从医。

一生著述颇多,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惜余医话》、《疟痢逢源》等。

因柳氏选案严谨,评注恰当,按病分类,便于查阅,故《柳选四家医案》自光绪年间问梓刊行以来,颇受欢迎,亨誉医林。

所选医案以内伤杂病为主,兼顾外感、外疡、妇人及小儿。

书中理法方药齐备,辨治思路井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案佳作。

基于《柳选四家医案》的自身特点,在学习与运用该书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医家不同,视角各异由于《柳选四家医案》是在搜集多位医家医案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因此,在阅读某一医家的医案时,只有对其学术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对其医案的理法方药进行正确的认识。

否则,若对该医家的学术思想一无所知,仅凭一般的中医知识去阅读医案,则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或者不能把握医案的要点,或者曲解医案本身的辨治思路。

因此,对于不同医家的医案,在阅读时要善于转换视角,根据每一位医家的学术特点,“身临其境”地阅读医案。

比如,尤在泾师从于马俶,而马俶是明代温补学派医家李中梓的门人。

因此,尤氏在杂病论治方面,颇重脾肾。

同时,尤氏亦为治仲景学说颇有成就的医家,著有《金匮翼》《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传世之作,故尔,其治疗外感疾病亦独具特色。

再如,曹仁伯是继叶天士、薛生白之后,被誉为“德被吴中,名驰海外”的第一人。

其治疗湿热阴虚等复杂病证,善于从清化胃府入手;治疗发热下利之证,采用小柴胡汤化裁,均可谓善学古人而又灵于变通者。

《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血等40大类,每类疾病下附数则医案进行点评。通 过这种同病异治的研究方法,便于掌握各类疾病的 辨治规律和诊疗特征。
病机,有方药,但缺少治法,症状描述亦显单薄。柳
氏案后为之评按。4 r29:“此想系左半有汗,右半无汗
之证。细绎案语,是防其将患偏痱之意。”话虽简 短,但对理解本案很有帮助。《素问・刺禁论》云: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由于肝主血而肺主气,故 尔,中医有“左血右气”之说法。从本案方药来看, 处以《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味,在平补气阴的同 时,少佐泻肝之品,可知血分有余而气分不足,阴血 有余而阴津不足,从而柳氏得出“左半有汗,右半无
umes
apeutic
noted and remarked.It is fhe veIy excellent work,integrafing medical theo口y,theI.apeutic princjples,ther— methods and thoughts of dif玷I℃ntiation.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and apply Liu Xuan Si Jia Yi An,the authors had summarized the leaming methods of this book in the paper.
云。4_7:“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肾虚阴衰,则阳
学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柳氏在方药运用方面的娴
熟与老道。 除上述几种评按情况之外,柳氏还经常一语道 破案中之玄机,为后学理解和运用医案中的理法方
无偶而荡矣。由是上炎则头耳口鼻为病,下走则膀
胱二阴受伤。自春及秋,屡用滋养清利之剂。欲以
养阴而适以伤阳,不能治下而反以戕中。《内经》所 谓‘热病未已,寒病复起’者是也。鄙意拟以肾气 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同声相应,同气相

中医名家柳育泉先生白癜风验方医案分析

中医名家柳育泉先生白癜风验方医案分析

中医名家柳育泉先生白癜风验方医案分析陈某,女,32岁,1996年4月12日初诊。

面部发白色斑片已半年,迭治无效,现已延伸至颈项、胸腹,很破相,尽为苦恼。

一天见省电视台报道,西安市有一白癜风专家,擅治此病,遂去信询问。

据告需亲临就诊,疗程约3个月。

夫妻俩筹好资准备起行,一亲友谓,如此迢迢千里,万一治疗无效,岂不人劳财伤,建议先到余处试治而来诊。

刻见:面部、颈项、胸腹泛发圆形、隋圆形或不规则的色素脱失斑,表面光滑、色白,边界明显,没有脱屑,轻微搔痒,舌脉正常,无其他不适。

诊为白癜风,治以疏风化湿,理气活血。

疏方:荆芥、防风、柴胡各6g,赤芍、当归、川芎、郁金、桃仁、红花各10g,土茯苓、白藓皮、浮萍、白蒺藜各15g,蝉退6g。

14剂。

两煎共取汁300ml和合分两次温服,日1剂,外以补骨脂50g,白附子30g,以95%酒精浸泡一周,每天擦3~4次。

半月后复诊,面部白斑开始缩小消退,既见效应,守方再服。

至3个月面部已消退干净,颈项衰其大半,胸腹亦稍见消退。

长期服药,恐伤胃气,此后嘱隔天服1剂。

续服30剂,胸腹亦愈。

按语:白癜风俗称“生白斑”。

其病因机理《医宗金鉴》谓本疾“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所致,“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透及全身,终年不瘥”。

《医林改错》有“白癜风血瘀于皮里”之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总之本病多由情感内伤,肝气郁结,正气先虚,风湿乘虚搏结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血不滋养肌肤而成。

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在白斑扩展时有微痒反应。

治宜祛风利湿,活血化瘀,但难以速效,须坚持治疗。

拟方以柴胡、防风、荆芥、白蒺藜、蝉退疏风透邪,土茯苓、白藓皮、浮萍化湿解毒驱痒,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行滞,并内外合治,故顽疾得除。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谁与评说

谁与评说

谁与评说——《柳选四家医案》阅读原文周期:周刊本期更新:2013-9-7 9:13:24费振钟作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年初,我在家乡兴化“国医馆”遇本地老中医王少华先生。

王先生八十五岁,世医出身,祖父为淮扬医派赵海仙的师侄,论起来王先生也是名门嫡传。

王先生虽届高龄,每周仍坐诊两次,并且按现行中医教学制度,每年指导中医学博士研究生一名。

当日下午,在国医馆原赵海仙诊室,与王先生有一席谈。

我问王先生,作为兴化中医院首席中医,对诊病时使用西医仪器检测有什么想法。

王先生说,他并非要用,但如或不用仪器检测,中医治疗成果得不到承认。

有时候,你明明治好了某种疑难疾病,可是人们会问,有什么根据,说你治好就是这个病?王先生的意思主要指中医治疗方法,若不能提供检测数据,则无论多么好的中医方法,无论疗效多么显著,没有“真凭实据”用来进行医学评估,学术上就得不到认可。

王先生的矛盾和苦衷自然不难理解。

中医学原应有自己的评价系统,但这个系统在精确化的医学科学技术面前黯然失色,中医学在今天,面临不断晋升的医学“科技”,越来越失去自身的言说能力,以至今天每一个中医院医师都会面临王先生的共同困境。

这个困境,我称为中国医学的学术“失语”。

中医学术必要以西医之学术来评说,本身却难置一辞,这种尴尬是医学的现代性造成的,此种情形,势难逆转。

然而,反过来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中国医学自证方式的重新关注,让人不快的并非西医之学对于中医之学的遮蔽,而是我们以对于中医学自我评价方法的遗忘。

所以,我想以《柳选四家医案》为例,重新做一点恢复自信的讨论。

《柳选四家医案》,为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吴门医学四位名家医案合编。

这四家是尤在泾《静香楼医案》、曹仁伯《继志堂医案》、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张大曦《爱庐医案》。

他们的医学活动,在清代雍、乾、嘉、道之间的江南,所做的医学记录,亦是该地区的疾病治疗情况。

但这些记录保存并不完整,在出版前,选编人多方搜集,从各种流传的抄本中选择整理,大体上能够反映当日记录者的医学面目。

《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m e d i c a l c a s e s o f f o u r f a mo u s m e d i c a l s c h o l a r s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 n a m e d t w o v o l — u m e s o f J i n g X i a n g L o u Y i A n w i r t t e n b y L i u Z a  ̄ i n g , t w o v o l u me s o f J i Z h i T a n g Y i A n w i r t t e n b y C a o R e n —
Z HANG J i a—we i . L U Z h a o—l i n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1 001・

文 献 研究 ・
《 柳选 四家 医案》 学 习方法举要
张 家玮 鲁 兆麟
【 摘 要】 《 柳选 四家 医案》 是清代著名 医家柳宝 诒的代表著作 , 为柳 氏选取清 代 四位著 名医家 的 医案 , 包括 尤在 泾《 静香楼 医案 》 二卷 、 曹仁伯 《 继志 堂医案》 二卷 、 王旭高 《 环溪草 堂医案》 三卷 、 张仲
【 A b s t r a c t 】 L i u X u a n S i J i a Y i A n i s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w o r k o f L i u B a o y i , t h e f a m o u s m e d i c a l s c h o l a r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六君子汤合治中汤,加熟地、益智仁、粳米。 诒按:脾喜温升,宜香燥;胃喜清降,宜柔润。脾阳 健,则能运;胃阴充,则能纳。几脾胃同治者,用药须识 此意。愚意去熟地加石斛,似与胃虚者更宜”(《继志堂 医案・内伤杂病门》)。 柳氏以为胃虚者宜去熟地黄,即习俗所谓熟地黄碍 胃,况本案兼有脾虚失运.加益智仁,可能大便间有溏 泄。地黄太润,于脾虚亦彳i宜,此柳氏观念。而曹氏则于 纳差、便泄俱不避地黄,殊耐人寻味。其实地黄健胃说, 晋唐已发其先端,如《肘后备急方》:“腹中虚冷,不能饮 食,食辄不消,赢瘦,四肢虺弱,百疾因此而生方。曲i 斤,生地黄十斤。”《千金要方》:“地黄散:主益气,调中 补绝,令人嗜食除热方,”用单味生地黄。其他类方不少, 都藉地黄健胃嗜食。明代《景岳全书》更直截指出:“地 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者也。其色黄,土 之色也;其味甘,土之味也。得土之气而日非太阴阳明 之药,吾弗信也。”把地黄』'‘泛地用作补脾健胃。可证尤 氏本案脾胃两虚之用熟地黄,渊源有自。薜枕景岳.似无 疑义,对临床调治中虚病证,可以启迪思路,开拓视野, 供今日临床参考。
《素问・调经论》:“帝日: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日:有所 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
本书的内容,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 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 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尤、曹、王、张四人都是学贯
古今、独树一帜的江南一代名医,其医案的共性特点是 医理与临床的密切相结合,辨证思维精湛灵动,治方贴
复习思考题:
(1)本书酋案中所称“阴t”、“附子走窜”如何理解? (2)脾胃虚亏是否可用熟地黄?
万方数据
切允当,往往药味不多,而动中肯綮,与寻常见症漫投、
广络原野者不可同日语,且案语洗练,文笔隽永,是垂世 医案中之姣姣者.这是它百年以来盛名不衰、津津乐道 于医者之口的原因所在。这当然也与柳宝诒选案的刻 意求精、非美勿采分不开的,且柳氏的按语也明快晓畅, 对我们理解先贤原案的奥义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是颇 有裨益的。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经方治验四则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经方治验四则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经方治验四则其人如狂案(一)朱某,女,40岁,1997年11月18日诊。

近来日哺头晕,坐立不安,烦躁如狂,记力减退。

经询,月事已两月未潮,少腹微满,二便如常。

其脉略涩,舌边坚红苔黄。

诊为太阳蓄血证。

拟桃核承气汤:桃仁15g,桂枝10g,大黄8g,芒硝5g,炙甘草3g。

3剂,嘱空腹温服。

药后泻下溏黑便,诸症随之而解。

按语:太阳蓄血证,《伤寒论》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其辨证要点为“其人如狂,少腹急结。

”其病机是邪热随经传人下焦,与血搏结成瘀热。

瘀热上扰心神,神明不宁,故坐立不安,其人如狂。

善忘者,为内有蓄血,血不荣,则智不明也。

治宜化瘀泄热。

桃核承气汤乃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导下,桂枝温通血脉,通太阳之经气,疏解传人之邪,桃仁活血化瘀。

组方严谨,丝丝入扣,故效如梓响。

烦渴不解案(二)严某,女,29岁,1996年2月4日延诊。

主诉:口渴不解已10多天,因流产后洗衣起病。

刻下:卧床不起,神情冤烦,身微热,头微痛,心下悸,少腹微满,小便短少,脉浮数,舌质暗红,苔黄腻,体温37.9℃。

四诊合参,辨为太阳蓄水证。

拟五苓散:泽泻15g,白术、猪苓、茯苓各10g,桂枝8g。

服1剂,心下悸解,津升渴止,身热退。

再剂,诸症若失,惟体力未复,以十全大补丸善后。

按语:本案因流产后体虚感邪,汗不如法,表邪不解,循经入府,水气不化,而成蓄水证。

其辨证依据:脉浮数,身微热、头微痛,为外邪未解;小腹微满,小便不利,为水蓄结于膀胱,膀胱气化失职,津液不布则烦渴不已。

本属表里同病,当两解表里,而前医不求本,但见热投凉,见渴止渴,浪投花粉、生地、二冬、石斛等滋阴之品以解渴,反抑遏其邪,故愈治愈坏。

五苓散为表里两解,通阳化气利水之剂,气化津升,不治渴而渴自止。

奔豚病案(三)梅某,男,35岁,农民,1997年3月27日诊。

患者因春耕下田,感受寒湿,下肢麻木发凉,膝关节疼痛。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袵—衽
本案有何启示?
第四则 选自赵献可 《医贯·痢疾论》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豐:托盘。 丰:草木茂盛。
豆是一种盛食器
丰满 丰盛 丰收 为(之)言:对(我)说
丰姿 丰采 丰神
下以大黄——清泻热邪 参、术zhú、姜、桂
温中健脾补气通阳
向:如果当初 表假设时常与否定词连用
[辨]
咸知向方
向非先生
譁—哗
下:名→动,泻下
浃:1、通 / 透 “汗流浃背” 2、周匝(一循环)
亘:横贯贯通始终 流:向下、向坏处发展 去其旧而新是图:去旧而图新 一旦:即时。
《战国策·燕策一》: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为男子之礼。 元以后才专指妇女之礼。表敬之词
迟:本指迟脉,脉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 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 糖),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取:治理→治疗
《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注:“取,治也。”
先期:过早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 指表虽感寒邪,但荣血不足。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摘录了一些...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摘录了一些...

《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摘录了一些...《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摘录了一些《柳选四家医案》中的观点,供各位讨论交流。

☞祛外风宜动药,息内风需静法☞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养液以为作汗之源是治温之要旨☞胸中聚集之残火 ,腹内积久之沉寒——温中补气,土厚则火自敛。

☞凡阳气发泄之人,外似有余,内实不足,水谷之气,不得阳运。

☞脾阳健则能运,胃阴充则能纳。

☞便血,不独责虚,亦当责湿,所以滋补无功而疏利获益矣。

☞理其中阳,则上下自调。

☞舌上之苔剥落不生者久矣,是心阴不足,心阳有余。

☞温化以绝胀病之根。

☞冬暖脊背夏暖腹。

☞阴寒既解,浊阴外泄(便泄)。

☞精之所以能安其处,全在肾气充足,封藏乃不失其职。

☞(遗精)无梦为虚,有梦为实……久而无梦亦遗。

☞脾宜升,不升则泄;胃宜降,不降则呕。

☞(年老)气之所以升者,即肾水虚而不能藏纳肺气也。

☞化胃中之痰宜苓半,化肺经之痰宜橘贝☞痰饮久留……治上无益,当治中下☞血久不止,宜以胃药收功☞胃阳虚则水饮停,脾阳虚则谷不化☞温中运湿,朝食则安,暮食则滞……温中不效,法当益火之源(术附理中汤)☞上焦吐者从乎气,中焦吐者从乎积。

☞唇焦为食积☞凡下后方法,总以泻心加减。

☞养正则积自除,脾胃健则湿热自化。

☞食则痛缓,病属中虚(小建中汤,理中汤)☞善饥,舌心无苔(胃虚求助于食)☞口中甜腻,肾虚而有湿热也。

☞肺有积热者,大肠必燥。

☞久病用药宜少,性味专。

☞胃寒生湿,肝寒结瘕。

☞乍呐又饥,消烁迅速,如火之燎原,遇物即为灰烬,立中育阴。

☞凡投补剂,必籍胃气敷布故也。

☞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肾虚阴衰,则阳无偶而荡矣。

☞石水,石瘕(浅则治膀胱,深则治肾,久则治脾)#快问中医超能团##中医#@快问中医#超能健康团#。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潘华信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41)1
【摘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中医“读经典、学名著”大型读书活动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过读经典、学名著,定能大大提高广大中医药人员的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水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对本次读书活动的安排,承担《柳选四家医案》《、诊余集》《、洄溪医案》、《王氏医案》、《寓意草》5本医案著作的专题辅导任务。

为此,从今年第1期起,我们将每期刊载有关学习辅导资料和复习思考题等。

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认真读书学习。

由于对此项工作缺乏经验,亟希读者提出积极建议和宝贵意见,共同努力,搞好这次全国规模的读书活动。

【总页数】2页(P84-84)
【关键词】柳选四家医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读书活动;中医学术理论;学习辅导;中医药人员;中医药杂志;《诊余集》
【作者】潘华信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49
【相关文献】
1.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J], 黄兆强;刘家华;黄孝周
2.王仲奇膏丸散方医案阐微 [J], 任何
3.《柳选四家医案》治痰法浅析 [J], 陈玉书;王克让
4.《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J], 潘华信
5.《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J], 张家玮;鲁兆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潘华信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41)2
【摘要】王泰林(1798-1862),字旭高,江苏无锡人,幼从其舅父高锦庭学医。

后以治肝病著称于世,提出治肝气八法、肝风五法、肝火七法,阐发详尽,颇具卓识。

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环溪草堂医案》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医案中治疗肝病,常侧重脾而治以甘药,脾肾共病则燥湿兼投,对脾阴不足证也有所阐发,这些都是他的具体临床学验,可与其医理相对看。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柳选四家医案;江苏无锡;脾阴不足;王旭高;王泰林;高锦庭;临床学;肝病【作者】潘华信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49
【相关文献】
1.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J], 黄兆强;刘家华;黄孝周
2.王仲奇膏丸散方医案阐微 [J], 任何
3.《柳选四家医案》治痰法浅析 [J], 陈玉书;王克让
4.《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J], 潘华信
5.《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J], 张家玮;鲁兆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黄兆强;刘家华;黄孝周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笔者研读柳宝诒选评之《柳选四家医案》有年,诊余将王旭高之《环溪草堂医案》和张仲华之《爱庐医案》反复玩索.几经推敲。

渐悟现代医学近数十年才引起注意的某些妇科疾病,在古贤的医案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兹举两案择析如下。

【总页数】2页(P38,16)
【作者】黄兆强;刘家华;黄孝周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中医医院;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安徽2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思亭描古柳染翰画河东--读《灞亭柳》有感 [J], 吴同和
2.《柳选四家医案》治痰法浅析 [J], 陈玉书;王克让
3.《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J], 潘华信
4.《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J], 潘华信
5.《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J], 张家玮;鲁兆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选四家医案》及翁同和未刊序

《柳选四家医案》及翁同和未刊序

《柳选四家医案》及翁同和未刊序
戴祖铭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
【年(卷),期】1991(012)008
【摘要】由清代名医柳宝诒选辑之《柳选四家医案》,称誉医林。

该书刊行前夕,曾敦请咸丰状元、同治与光绪帝师傅翁同和撰写序跋,鉴于历史原因,翁“叙”未能刊出。

至今鲜为人知。

本文将最近发现之翁序原文补出,并对此书之刊行始末作了介绍。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戴祖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49
【相关文献】
1.古案新解——读《柳选四家医案》扎记 [J], 黄兆强;刘家华;黄孝周
2.《柳选四家医案》治痰法浅析 [J], 陈玉书;王克让
3.《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一) [J], 潘华信
4.《柳选四家医案》阐微(二) [J], 潘华信
5.《柳选四家医案》学习方法举要 [J], 张家玮;鲁兆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选静香楼医案两卷此案为尤在泾先生所著。

先生名怡,字在泾,自号饲鹤山人,江苏长洲县人。

邃于医学,于仲景书尤能钻研故训,独标心得。

时吴下以医名者,如叶氏桂、徐氏大椿、王氏子接,均煊耀一时。

先生与之联镖接轸,辉映后先,于医道中可谓能树一帜者。

所著有伤寒论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记,均刊行。

惟此案未经授梓,其附刻于读书记后者,仅有三十余条,非全本也。

此本为吾邑吴氏所钞藏,咸丰兵燹后,诒于詹文桥张氏斋头见之,假归钞录。

复就其中选精粹者,得十之五,评录如左。

分上下两卷。

窃念近时医学荒废,其简陋剽袭,毫无心得者,无论已。

间有钻研古籍,不知通变者,动辄以仲景为家法,而咎今人不能用古方,目为庸陋。

其实古方今病,往往枘凿不相入,执而用之,偾事者多矣。

及读先生此案,而不觉憬然有悟也。

先生博极群籍,尤服膺仲景之书,所著伤寒论金匮两注,上溯仲景心传,独抒己见。

读其书者,无不知先生之于仲景,不啻升其堂而入其室已。

乃观此案,论病则切理餍心,源流俱沏,绝不泛引古书,用药则随证化裁,活泼泼地,从不蹈袭成方。

可见食古期乎能化,裁制贵乎因时。

彼徒执古书者,不且与王安石之周官,房琯之车战,其弊适相当哉。

是故读他人之案,有不用古方者,或犹疑其服古未深,未能得力于仲景也。

若先生则读书不可谓不多,用功不可谓不切,其沉酣于仲景之书,尤不可谓其不深,乃其论病之平易近情也如是,立方之妥帖易施也如是。

是则此案不第为治病之良规,并可为读古之心法已。

用书之以谛后之读此案者。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月下旬江阴后学柳宝诒识。

评选静香楼医案上卷长洲尤怡在泾著1.内伤杂病门阴亏于下,阳浮于上。

服八味丸不效者,以附子走窜不能收纳耳。

宜加减法。

桂都气丸诒按:议论精细,可为用药者开一悟境。

邓评:附子既已不合,则桂亦恐碍浮阳,何不参介类以潜之。

肝阳盛,肝阴虚,吸引及肾,肾亦伤矣。

益肝体,损肝用,滋养肾阴,俾水木相荣,病当自愈。

生地白芍小蓟赤芍当归血余丹皮阿胶甘草茅根诒按:此必因肝火而见血者,故方药如此,邓评:论病明透。

茅根似与肝阳不宜。

左关独大,下侵入尺。

知肝阳亢甚,下吸肾阴,阴愈亏则阳益张矣。

滋水清肝,乃正法也。

知柏八味丸加天冬龟板杞子诒按:方中似宜再增清肝之品。

邓评:核参方案,此病当有遗精、淋浊之类。

孙评::知,柏、天冬,皆清肝之品,何必再增!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

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

生地知母甘草黑栀麦冬玄参丹皮地骨皮诒按:案语精粹,有名隽气。

邓评:治病求本,此之谓欤。

孙评:必阴大伤而热炽者,但清其热则阴愈伤。

肾阴不足,肝火乘之,故有筋挛骨痿,耳窍二阴气出等证。

夫肝火宜泄,肾精宜闭,于一方之中,兼通补之法,庶几合理,然非旦夕所能奏功也。

生地川楝子茯苓阿胶丹皮女贞子诒按:论病深中肯綮,方中可增白芍、牡蛎。

邓评:此属痿症,方从虎潜丸脱胎而来。

肝阴不足,肝火偏胜,伤肺则咳,自伤则胁痛;阿胶兜铃丹参炙草归身白芍玉竹川斛诒按:既有胁痛见证,似当兼与通络清肝,宜加丹皮、山栀,青皮、橘络、旋覆等味。

邓评:咳由肝火,正于胁痛见出。

如此看病,则.目无难题矣。

清金以制木,是亦一法。

兼与通络,尤为尽善。

咯血胁痛,项下有核,脉数恶热,咽痛便溏。

此肝火乘脾之证,反能食者,脾求助于食,而又不能胜之则痞耳。

治在制肝益脾。

白芍茯苓川连牡蛎炙草木瓜益智阿胶诒按:论病明快,方中拟加丹、栀、夏枯草。

第 1 页邓评:此必阴虚而抉痰湿,滋燥最难偏任,惟有主用制肝,足以取胜。

选药尚称平善。

或以丹、栀易川连。

孙评:咽痛有虚火上逆,益智恐嫌燥,宜扁豆、山药之类。

饮食既少,血去过多,阴气之伤,盖已甚矣。

兹复忧劳惊恐,志火内动,阴气益伤,致有心烦、体痛、头疼等证。

是当滋养心肝血液,以制浮动之阳者也。

生地石斛麦冬丹皮玄参知母茯苓甘草诒按:肝阴既亏,肝火上升,宜再加归、芍,以滋养之;羚羊,菊,栀,以清泄之。

邓评:层层推测,则病无遁情矣。

柳师加味较原方切实。

若脉非弦大,惟羚羊去之。

肝藏失调,侵脾则腹痛,侮肺则干咳,病从内生,非外感客邪之比。

是宜内和藏气,不当外夺卫气者也。

但脉弱而数,形瘦色槁,上热下寒,根本已漓,恐难全愈。

归身白芍炙草茯苓桂枝饴糖诒按:此内补建中法,宜于腹痛,而不宜于干咳。

宜加清肝保肺之味,乃为周匝。

邓评:议病确凿。

方内惟桂枝不妥。

参入吴萸炒桑白皮、蜜炙陈皮,较为胜着;乌梅、桔梗,亦可参用。

孙评:此方与叶氏并驾齐驱。

清肝保肺,如石斛、麦冬,亦颇相宜。

形盛脉充,两尺独虚,下体麻痹,火浮气急。

此根本不固,枝叶虽盛,未足恃也。

熟地山药沙苑杞子丹皮茯苓桑椹牛膝诒按:如此脉证,似可参用肾气法以温摄之。

邓评:能于虚实疑似之间探出真谛,胸中既能了了,笔下自无余蕴。

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肾虚阴衰,则阳无偶而荡矣。

由是上炎则头耳口鼻为病,下走则膀胱二阴受伤。

白春及秋,屡用滋养清利之剂,欲以养阴,而适以伤阳,不能治下,而反以戕中。

内经所谓热病未已,寒病复起者是也。

鄙意拟以肾气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道也。

所虑者,病深气极,药入不能制病,而反为病所用,则有增剧耳。

肾气丸诒按:立论透切,医案中仅见之作。

邓评:要知滋清大过,每有是症。

缘虚阳游行于三焦经络,非阳火亢盛、上充下斥之比。

此案洵属可法。

非阅历有得者不能道只字。

反为病所用者,恐其杜、附助阳耳。

病至深权,每有此弊。

孙评:议论非名大家,其孰能之。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

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

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八味丸诒按:见识老到,议论明确,此为可法可传之作。

邓评:《金匮》桂枝龙牡汤,似与此症适合,记出以资博雅。

胃寒背冷,食入则倦,喜温恶清。

以背为阳位,胃为阳土,土寒则食不运,阳伤则气不振也。

治宜温养阳气。

人参桂枝益智仁厚朴炮姜茯苓炙草白术诒按:此温中和气,平正通达之方。

邓评:一派虚寒,温养奚疑。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

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

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诒按:议病立方,均本喻氏。

近时黄坤载亦有此法。

邓评:辨真假之关键处,学者最宜留意。

若属夫肾者,又须八味丸治之。

干姜宜易炮姜。

2.类中门类中偏左,于法为逆,犹幸病势尚轻,可以缓图取效。

原方补少通多,最为合理。

惟是阳脉则缓,阴脉则急,所以指节能屈不能伸,此亦病之关键处,刁;可忽也。

经云:肝苦急,宜食甘以缓之。

于前方中增进阴药之甘润者一二,更为完备。

人参茯苓半夏白术炙草桥红麦冬竹沥姜汁诒按:此六君加麦冬、竹沥,姜汁也。

邓评:左半属阴血,病机较深,故为逆。

指节屈不能伸,病在厥阴肝经,是阴脉则急之义。

若治痿取阳明,即阳脉则缓者矣。

再诊:加当归脉虚而涩,左半手足麻痹,食不知味。

此气血不能运行周体,乃类中之渐也。

桂枝茯苓归身半夏炙草黄芪天麻首乌诒按:滋养疏化,虚实兼到。

邓评:此从金匮血痹例治。

内风本皆阳气之化,然非有余也,乃二气不主交合之故。

今形寒跗冷,似宜补阳为是。

但景岳云: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无以摄既散之元阳。

此证有升无降,舌绛牵掣,瘩不出声,足蹵不堪行动。

当与河间肝肾气厥同例,参用丹溪虎潜法。

熟地萸肉牛膝锁阳虎骨龟板诒按:持论明通,立方筒当。

邓评:此少阴不至则为痔厥,下虚上实之候也。

堪为妄用附、桂,动辄谓引火归源者告。

虎骨易苁蓉,较与舌绛无碍,孙评:此等句今不得而见之矣。

再诊:地黄饮子去附子,加鹿鞭子,煎胶打丸。

邓评:方内温润益阳之品足矣,何必再加此味。

热风中络。

口歪、舌蹇、咽痛。

治以清滋。

羚羊角玄参钩藤甘菊甘草石菖蒲生地竹沥再诊:生地阿胶麦冬知母贝母甘菊甘草玄参三诊:咽喉干痛。

滋清不愈,宜从降导。

肾气丸淡盐汤送下诒按:先清之,继滋之,终用引火下行之法。

步伐井然,凌躐急功者,可取法焉。

邓评:统阅三方,第一方偏于清火,第二方专重滋阴,第三方复参温导。

虽似有步伐,究未能认真病源,归于一律。

方书每以左瘫属血虚,右痪属气虚。

据述频年已来,齿疼舌赤,常有精浊。

纳谷如昔,卒然右偏,肢痿舌强,口喁语蹇,脉浮数动。

此乃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动,神必昏迷。

河间所谓肝肾气厥,舌瘩不语,足痱无力之证。

伹肾属坎水,真阳内藏,宜温以摄纳;而肝藏相火内寄,又宜凉以清之。

温肾之方,参入凉肝,是为复方之用。

地黄饮子去桂附加天冬阿胶诒按:即古法而化裁之。

参详脉证,斟酌尽善。

邓评;以各证推之,虽偏中于右,而精水亦自亏也。

此即临证之活泼处。

肝阳旺者,温肾不用桂、附;肾气虚者,凉肝只以天冬,斯为斟酌尽善之法。

孙评:案语分析爽快。

惟叶氏开此一解,振千古之聋赎。

寒热后,邪走手少阴之络,猝然不语,肩背牵引不舒。

宜辛以通之。

菖蒲远志甘草木通当归丹皮丹参茯苓诒按:方法轻灵,恰合余邪入络治法。

邓评:此症必有痰火窜闭络脉,再加钩钩、姜汁,竹沥,于痰火一层,稍为着力。

孙评:似宜兼用万氏牛黄清心丸。

脉濡,按之则弦,右肩及手指麻木,两腿酸痒,难以名状。

此脾饮肝风,相合为病,乃类中之渐,不可不慎。

首乌天麻刺蒺藜羚羊角炙草茯苓半夏白芍丹皮广皮姜汁和竹沥泛丸诒按:以二陈、姜汁、竹沥除痰饮,以丹、芍、羚、蒺,首乌、天麻治肝风,两层俱到。

就见证论,归身、牛膝、橘络,亦可加入。

邓评:脉濡属湿,弦则为风,风与湿合,放麻木酸痒,所谓饮者正由湿化也。

羚羊宜与桂枝并用始妥,即木瓜,薏仁亦可参入。

孙评:牛膝、橘络,既可导之下行,又能通络,心思灵通。

惟肢麻腿痒,是痰流入络,筋为痰滞,宜加桑枝、丝瓜络,通之为要。

3.痿痹门脉虚而数,两膝先软后肿,不能屈伸。

此湿热乘阴气之虚而下注,久则成鹤膝风矣。

生地牛膝茯苓木瓜丹皮薏仁山药萸肉泽泻萆薢诒按:正虚着邪,故补散宜并用;湿而兼热,故滋燥不可偏。

此以六味治阴虚,增入牛膝、木瓜、薏仁、茸藓以除湿热,所谓虚实兼顾也。

邓评:此确属阴虚湿热,竟能由痹成痿。

孙评:柳氏指点分明,可为读书者开一便径,于初学大有补益也。

4.内风门肢麻头运,此肝病也。

便溏食减,脾亦病矣。

宜节劳养气,毋致风动为佳。

羚羊角白术刺蒺藜茯苓炙草天麻白芍广皮诒按:肝脾两治,方法周到。

邓评:方论俱朗朗,无片云纤翳。

惟羚羊尚恐碍脾阳,入牡蛎较妥。

孙评:可增木瓜、牡蛎之类,既可于肝熄风,又能止溏不滞。

眩运呕恶胸满,小便短而数,口中干。

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积于中,病非一端也。

羚羊角细生地钩钩天麻茯苓广皮半夏竹茹诒按:病非一端,方欲打成一片,非熟于制方之义者不能。

拟再增生牡蛎。

邓评:即阴虚挟痰饮之候。

治呕恶不用川连,殆忌以水亏饮积故耶,抑肝阳已经化风耶。

孙评:病来三端,打成一片,是最难之事。

呕恶胸满,可加川楝子、枳实,或左金丸。

再诊:前方去生地加麦冬邓评:麦冬较生地为胜。

三诊:人参茯苓麦冬羚羊角天麻半夏炙草石斛广皮肝阴不足,则火动生风;脾失健运,则液聚成痰。

调理肝脾,当渐愈也。

半夏茯苓广皮钩钩生地竹沥麻仁汁诒按:案属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