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粤教版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3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7篇供参考)

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3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7篇供参考)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 = 2Z中,Z
的化学式为 (
)
A.XY2 B.X2Y2 C.X2Y4 D.X2Y
• 2、根据反应3AB + C2B3 = 2C + 3X,判断X的化学式
()
A、A2B3 B、A3B2
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天平平衡,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m1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m2
质量守恒定律
使用范围
真正已参与反应的 那一部分
所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

参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应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生成

公式:A + B === C + D

W1 + W2 === W3 + W4
五氧化二磷
P + O2
P2O5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短线连接)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4?P +?5 O2 点燃 2?P2O5
注意:什么时候需要标明“↑”、“↓”号?
化学方程式配平歌
•左写反应物,
产物放右边;
•写完分子式,
再把系数添;
•配平连等号,
最后加条件,

想一想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水分解示意图
通电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节
质量守恒定律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崔继东
狄仁杰的迷惑
狄仁杰的迷惑 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 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
科学探究:
化学反应 前- 后-
质量 关系?
1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各反应物的 质量总 和
各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解释狄仁杰的迷惑
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
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
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去 了,剩余的固体的质量当然比原来的质量小。
查阅资料: 1.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铁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水的作用下 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 分Fe2O3)
质量守
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 意:
1. 适用范围-----化学反应 2. 各物质-----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练习:
1.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 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 碳,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___C__、__H______ 元素,可能含有____O______元素。
练石蜡习:+ O2 点 燃 CO2 + H2O
2. 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 设计实验证明石 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碳元素和氢元素?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种类 改变
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 质量守恒定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 质量守恒定律
二、教材地位作用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首先,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而《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基本定律。它的得出就是科学家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一部探究史,因此,将它浓缩到一节课中,就不仅要解决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认识其微观本质过程的问题,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快乐,并初步意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
课题名称:§4.3质量守恒定律
学科年级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科粤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行为动词是认识、能说明,行为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二步:扩展和剖析核心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实质;
第三步:扩展和剖析行为动词。认识——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3、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使微观、抽象的问题形象而具体化。
4、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始终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待讨论的问题
1、对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和描述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还要继续加强和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粤教版九上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粤教版九上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
1、“在化学反应中”:指质量守恒定律是一 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 遵守此定律;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①各物质指所有的反应物,不管它是固体还是气 体。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催化 剂不能计算在内。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估计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H
通电

O
反应前
反应后
原子种类:H、 O
H、 O
原子个数:4个、2个 4个、2个
原子质量:m(H)=m(H)m(O)=m(o)
元素种类;H、O
H、O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所以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小结
(我们选择方案二来进行探究)
项目
锥形瓶和 液体的总 质量
实验结果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 的改变量
三.结论:
m(总反应物) = m(总生成物)
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总和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②反应物的量应是消耗的质量,剩余的质量不算 。
3、“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指:
①各物质指所有的生成物,不管它是固体 还是气体。
②生成物的量应是产生的量,本来就有的质 量不算。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
四. 24.5克氯酸钾与6克二氧化锰混合在加热 条件下分解,生成9.6克氧气,请问生成氯 化钾 14.9 克
•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
• 6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元素的种类、质量也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 变
H2O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O2
分原


子 分成 子 重新组合 分 聚集成 物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6个不变 2个改变 1个可能 改变
H2
H2O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O2
分原


子 分成 子 重新组合 分 聚集成 物


化分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微观上三个不变
宏观上三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
不 变 原子的数目 量
原子的质量
实验四: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三和四,在什么装置中进行才能 保证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相等呢?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结论: 两个实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
Na2CO3+HCl NaCl+H2O+CO2
M1
=
M2
在密闭容器中
点燃
Mg+O2
MgO
M1 = M2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会守恒?
H2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质量
观上一定改变:
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微观上可能改变: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新)科粤版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科粤版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word版

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系;并能联系实际,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2.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响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同学们已在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许多化学反响,如镁带、铁、红磷的燃烧,你能写出他们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吗?[设问]以上化学反响在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那么在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学生猜测]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大、减小、相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新课讲解[探究活动]【探究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在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问]反响物都参加反响了吗?在反响前后哪些物质的质量没有改变?除去这些没有变化的物质外,哪些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分析、归纳]一、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响里,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时注意:〔1〕适应范围:一切化学反响;〔2〕参加:包括参加反响的气体,没有参加反响的物质不算;〔3〕质量守恒。

[提问]化学反响中还有例外吗?[探究活动]【探究二】实验4-7,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响,观察天平是否还平衡?为什么?[反思]上面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吗?应该怎样改良这个实验?你的实验改良是:[探究活动]【探究三】实验4-8,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响,观察反响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吗?[追问]实验4-7和实验4-8是同一个实验,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交流讨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气体时,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分析]有气体参加反响或生成气体的反响,设计实验时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4.3 质量守恒定律(粤教版)

4.3 质量守恒定律(粤教版)

实验 4-7 碳酸钙+盐酸 CaCO3 + HCl 实验 4-8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l2 + CO2 + H2O
石灰石溶解,有气 泡产生,天平失衡 石灰石溶解,有气 泡产生,气球鼓起 来,天平保持平衡 有蓝色沉淀产生, 天平保持平衡
M1 M2 M1 M2
M1
实验 氢氧化钠+硫酸铜 4-9 NaOH + CuSO4
M1
M2
硫酸钠+氢氧化铜 Na2SO4 + Cu(OH)2
实验 氢氧化钠+硫酸铜 4-9 NaOH + CuSO4
实验与事实
【实验 4 -9】 如图 4 - 21 装置, 往锥 形瓶里的 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前后称 量作比较。
实验 序号 反应原理 实验现象 反应前 称量 反应后 称量
2016.10.3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测定,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解释该定律。 2、初步学会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 3、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解释该定律。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 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 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吗?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 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 C、H 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 元素,可能含 O 元素。 有___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3Y2=2Z中,Z的化 学式用X、Y表示应是( B)
A XY2
B XY3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 粤教版
课堂小结
一、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
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1g/cm3)最大。
二、水的电解 氢气 氧气
2
1
氢气 负极:_____
氧气 正极:_____
2:1 VH : VO = ____
2 2
正氧1,负氢2
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3 质量守恒定律
?
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
中会逐渐变短?”
一、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 质量不能算在内。
A.CH4 C.CH3OH
B.C2H5OH D.CH3COOH
Thank you
End
五不变
(3)原子种类 (4)原子质量
(5)原子数目
可能变可能不变: 分子数目
P113 1、2、5、3
1.已知A+2B= = = = 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生成
4gC和8gD,若A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点燃
2.在X+2O2 ( )

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水电解的反应
H
O
H
H H
通电
O
H
(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2)元素种类
五不变
(3)原子种类 (4)原子质量
(5)原子数目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3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课件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3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课件


原因
恒 定
微观:反应前后 的原种子类、数目、质量不变。

(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确定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应用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4)解决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形题。
(5)解决图表数据分析题。
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
参加反应的氧气
其它气体等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气球
五氧化二磷
其它气体等
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五氧化二磷质量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现象】铁钉表面变成红色, 溶液颜色变浅。
称量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思考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怎样从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来自新课讲解水的电解
通电
重新组合
H2O
2H2O 2H2+O2
分 通电 原


重新组合
新 原子的种类 不变, 分 原子的数目 不变, 子 原子的质量 不变 。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宏观
元素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质量
微观
不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2(2018·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粤教版化学九上4.3《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上4.3《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

4.3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
课后记:
设计意图:
环节一设计意图: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

环节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是科学的重大发现还是个人的发展,观念、思路的重要性。

环节三设计意图: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环节四设计意图:电解水微观图演示,通过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环节五设计意图:为了便于理解,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以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环节六设计意图: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4.3质量守恒定律-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3质量守恒定律-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3 质量守恒定律-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意义;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法;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述方法;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述方法;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步骤1.引入问题:当我们使铁与硫粉混合并加热时,会发生什么?生成的铁硫化物重量是否等于铁和硫粉的重量之和?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进行解答。

2.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老师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含义,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铁和硫粉混合并加热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计算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质量守恒计算,并填写记录表格。

5.分析结果:学生根据计算所得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4.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实例;2.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铁、硫粉、点燃器、电子称、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下取约2g左右的铁、硫粉,并称量记录铁和硫粉的质量;2.使用镊子将铁和硫粉混合;3.使用点燃器加热混合物,观察反应过程,直至反应结束;4.将反应后的产物称量,并记录产物的质量;5.计算铁和硫粉的质量之和,并比较其与实验结果的差异;6.分析实验结果,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5. 作业布置1.选取一处实际场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并填写作业表格;2.搜集并总结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例,并发表心得体会;3.阅读相关的科普材料,扩展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6.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4.3质量守恒定律(粤教改进版)

4.3质量守恒定律(粤教改进版)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4-7】,锥形瓶中插入玻璃 管与大气相通。往装有石灰石的小 石块中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 反应前后质量称量做比较。
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HCl CaCl2+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质量守恒定律概念要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
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
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 在内。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 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
• 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 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 吸收,有时还会有颜色 变化,或生成沉淀,或 放出气体等现象。
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2 .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之和。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H2
破裂 重新组合 聚集成
H2O
O2


破裂


重新组合
新 分 子
聚集成
新 物 质
水分解示意图
通电

4.3粤教版质量守恒定律

4.3粤教版质量守恒定律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1)、计算化学反应前后,某物质的质量: 例1:已知某反应 A + B → C + D, 已知15gA和25gB完全反应生成22gC, 请问同时也生成了 gD 例2、已知某反应 2A + 3B → 4C + 5D, 已知20gA和25gB完全反应,生成的C和D 的质量比是4∶5, 则生成的D的质量是 。
§4.3
学习目标:
质量守恒定 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关键 词语。 2、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 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了解应用实验来定量研究问题和 分析问题的方法。
氢氧 化钠
氢氧
硫酸铜
硫酸钠
化铜
演示实验1小结
结论: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的现象为:
在24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 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 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 存在的东西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 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 依然欣欣向荣。”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 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 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 C、H 含有_______ 元素,可能含有 O ___ 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 学式为( B ) A、X2Y3 C、X2Y6 B、XY3 D 、 X 2Y 4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质量守恒定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质量守恒定律》

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为化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它为化学家从量变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提供了最精确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发现的有关化学变化的一些规律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广教版第四章第五节引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课程。

这一课程的引入也使学生开始走进了从量变研究化学变化的的大门。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使学生初步接触化学:①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化学怎么学?)②对化学基本实验的认识与操作③对化学学科的基本态度与情感。

第一章的学习能使学生建立“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思想。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使学生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第二节《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微粒的角度去学习化学,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和“物质是不灭的、物质是可变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化学基本观念。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使学生认识身边的具体物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从化学角度特别是从化学变化的角度去学习,使学生步入化学学习的殿堂。

初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两面性”的化学基本观念。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从化学变化中量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建立“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的重要科学思想,也为下一节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供理论保障。

因此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在化学教材中起呈上启下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呈突出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起链接地位。

在情感态度上,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学习科学家那种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已完全掌握了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并不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个主题下的内容,主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原子的种类不没有改变,(2)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3)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层次,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五)课堂小结
1.学评学生的表现,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3.深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教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表达式及应用。
(三)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1.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3.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设计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何解释这些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分享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了解和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含义,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题名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质量守恒定律》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一张纸的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较好,在本片区同年级12个班处于中偏上的水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

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演示实验来探究试验结果。

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4.3质量守恒定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4.3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本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开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

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的过程,提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的疑问,启发学生对该疑问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对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与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规律。

接着启发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这一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

本节课学习这个定律,除了使学生认识这一客观规律外,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另外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要通过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从本质上真正理解该定律的实质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并启发学生对该疑问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对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与观察,先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启发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这一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最后通过练习进行应用,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能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含义和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感受化学规律之美。

粤教版化学九上4.3《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粤教版化学九上4.3《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 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C、F)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元素的种类 D.物质的种类 E.物质的分子个数 F.各种原子的总数。
50.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87.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仁者更仁,暴者更暴,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12.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58.钟不会逆时针而转,时光也不会为谁停留,与其为流逝的时光惶恐不安,还不如踏踏实实抓住每分每秒。年轻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挣扎上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不要辜负了最好的自己。
96.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样去打好坏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勇于超越自我者才能得到最后的奖杯。 54.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不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事却经常出现。 11.不开口,没有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不去做,任何想法都只在脑海里游泳;不迈出脚步,永远找不到你前进的方向。 4.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92.今朝勤学苦,明朝跃龙门。 33.成功的人,绝不是每天坐着等奇迹发生。他们知道,任何奇迹发生之前,必须经一番努力。你不主动去争取创造,只有呆望着别人成功。放弃很容易,但最终会一无所得; 坚持很难,但最后 一定会有所收获。 成功不是因为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你仍然在走!
65.是历史,总该回忆;是未来,总该准备。明天的明天还是明天的明天,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 92.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46.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一经打击就心灰意冷,从此消沉下去;一种人在和挫败挣扎一番之后,他总会找到一条更平坦更光明的路,使自己更坚强。毫无疑问,成功者属于第二种人。 91.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18.你吃过的苦,会照亮未来的路。 7.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幻想未来,集中精力,过好眼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8.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8
解释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气球鼓起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和相等
碳酸钙+盐酸 水 氯化钙+二氧化碳+
M1
M2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仪器:烧杯、天平
设 计 实 验 进 行 求 证
药品: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反应前各反应 物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生成 物质量总和
·
解释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和相等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M1 M2
实验结论
天平平衡,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m1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m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宏观描述p112 )


3、根据已配平的反应式4K2Cr2O7==4 K2CrO4 + 2R +
3O2↑,可推测R的化学式是(
A、CrO
B、Cr2O3
C、CrO2
D、CrO3
3.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碳和4g氧气充分反应后,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8 g B.11 g ) C.8 g D.5.5 g
应用
1、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
式; 3.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背景资料】
1、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

1、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 的全部元素是 ( )
A.Cu、O

B.Cu、O、H
C.O、H
D.Cu、H
2 、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 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 有 ( ) B.氢一种元素 A.碳一种元素

氢分子
水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 肯定会发生改变 是什么?
分 子 的 种 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p11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 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也没有改变。
【总结】
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 恒定律,必须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1.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 = 2Z中,Z 的化学式为 ( ) A.XY2 B.X2Y2 C.X2Y4 D.X2Y 2、根据反应3AB + C2B3 = 2C + 3X,判断X的化学式 ( ) A、A2B3 B、A3B2 C、AB2 ) D、A2B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H2
破裂 重新组合 聚集成
H2O
O2


破裂


重新组合
新 分 子
聚集成
新 物 质
水分解示意图
通电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均不变。
水分解示意图
通电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概念要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
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
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 在内。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 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
为了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 进行。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 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 有科学道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 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4.3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4-7】,锥形瓶中插入玻璃 管与大气相通。往装有石灰石的小 石块中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 反应前后质量称量做比较。
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HCl CaCl2+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2、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固体充分加热, 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至25g,C已消耗完, 并有气体D放出,D的质量为( A、34g B、16g C、6g ) D、5 g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改变、三个可能改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1、物质的种类 2、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五不变
两改变
三个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状态
【讨论与交流】
某同学在实验中发
现:铁器生锈后, 质量增加;木材燃 烧后,质量减少。 据此他推断:质量 守恒定律有例外。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 推断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