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酒店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构设计知识:减隔震系统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结构设计知识:减隔震系统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减隔震系统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减隔震系统是一种可以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减少建筑物震动幅度,并保护建筑物和其内部设备、内容的系统。
它是通过降低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互动来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
这个系统已经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设计中,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应对地震等灾害的技术。
减隔震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的底部增加隔震层,将地震的能量消耗掉。
隔震层一般由减震器、橡胶承垫或导向架、吸振器、支座等组成。
减震器是隔震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减轻地震对建筑的冲击。
隔震层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情况,以确保它们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减隔震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它已经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坝、大型设备等的设计和建设中。
这些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以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减隔震系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公寓、办公楼、酒店等。
随着建筑的高度增加,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显著。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考虑到地震、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减隔震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大型水坝和桥梁设计中,减隔震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结构需要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经历更大的压力和负荷,因此需要更高的安全性。
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水坝和桥梁的震动,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
应用减隔震系统的好处不仅在于提高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耐灾性能,同时还可以节省维护和修理成本。
隔震层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从而减轻结构的损坏程度。
这意味着修理和维护费用将减少,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长期可持续性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减隔震系统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技术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安全要求和建设需求。
南通抗震审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办公、酒店、会议三为一体的综合建筑。
主楼平面为4米X米的规则长方型。
结构地上部分为54层,顶部另有50米高的构架,主要屋面处的高度为209.80米。
裙房五层高度2米,以中部通高的酒店大堂与主楼相连。
设有2层地下室,埋深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其中,地上部分为约为10万平方米,地下部分约为1万平方米。
将形成大型综合性高端精品商务社区。
工程处于连接南通市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位置,将打造成南通新城核心的标志性建筑。
二、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0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GB50108-200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标准》〔JGJ6-99〕;《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 94-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标准》〔GB50038-2005〕;2、现行江苏省地方标准、规程。
3、建筑、机电等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启东市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南通中南国际贸易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工程编号:2006136三、设计条件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二级。
桩基安全等级:一级。
3、本工程地下人防抗力级别为核6级。
四、设计荷载1、楼面,屋面恒载及活荷载特殊房间设备重另外计入。
天津安佳酒店南北塔楼结构抗震超限设计浅析

天津安佳酒店南北塔楼结构抗震超限设计浅析摘要: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应用相关软件对天津安佳酒店南北塔楼结构的抗震超限设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结构选型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
针对其超限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满足国家抗震规范。
关键词:超高层;小震;中震;大震;设计1工程概况安佳酒店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五星级酒店,平面呈长条形布置,局部呈136度转折。
南、北塔楼建筑有11层,南北塔楼之间有一个中庭,与南、北塔楼结构在地面以上设150mm抗震缝脱开。
北塔东侧在第二层,利用设备夹层空间,形成20米跨度转换。
转换层以上均为酒店层。
南北塔楼的东侧均有V形柱转换二层以上的边柱,V形柱和边柱均稍外倾,南北塔楼的西侧各有两根柱子从B1开始逐层向外稍倾。
2结构布置和选型南、北塔楼的结构体系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板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两栋塔楼结构平面为狭长形,局部呈136度的夹角。
两栋塔楼共用二层地下室,两塔楼之间为一独立的钢结构中庭,地面以上三个单体通过抗震缝分开。
南塔楼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北塔楼以B1板作为嵌固端设计。
本工程地震设防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土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为0.52s。
本工程的基本风压荷为0.55kN/m2(按50年一遇风压),地面粗糙度为A类。
墙和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50,梁板为C40,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墙为C40。
钢筋选用HRB400,并选用轻质材料填充墙体。
图1安佳酒店建筑总平面图3超限情况由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可知,该项目超限内容主要是:水平上,存在扭转不规则、刚度突变、构件间断三方面不规则。
由于设备层以上存在梁上柱转换,以及上下层层高变化较大,存在竖向结构不规则。
4结构分析北塔楼、南塔楼两栋结构平面布置相似,结构高度和层数相同,在L2层均有搭接柱转换和V型柱转换,塔楼两端均为斜柱。
北塔楼更为复杂一点,在1-B~1-C2局部区域,由于建筑B1层为游泳池,L1层该处楼板缺失,L2层该区域为三根转换大梁上托五根框架柱,形成框支转换构件。
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1、多层砌体住宅钢筋30KG/m2砼0.3―0.33m3/m22、多层框架钢筋38―42KG/m2砼0.33―0.35m3/m23、小高层11―12层钢筋50―52KG/m2砼0.35m3/m24、高层17―18层钢筋54―60KG/m2砼0.36m3/m2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砼0.42―0.47m3/m2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钢筋65―70KG/m2砼0.38―0.42m3/m2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工程实例 数据来源 OKOK网 包含部分恒达工程实例22层~28层两塔楼及三塔楼 框支剪结构 抗震七度 其用钢量如下 地下室 包人防六级 146.4kg/ m2住宅标准层 48.8kg/ m2AB塔 转换层及裙楼 100.9kg/ m2CDE塔 转换层及裙楼 188.9kg/ m2十四五层短肢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七度半,三类场地,65公斤/平米.某高层住宅,双塔设缝,6度区,A塔高位转换,B塔局部错层.两层地下室,浅基础,六级人防.全楼用钢量含地下室87kg/m2小高层15层 无地下室 无转换 框剪场地条件为八度三类甲方算出 结构用钢量为 90kg/M2刚刚得出为65kg/M27度半,三类场地,26层(四层裙房)加一层地下室,80多米,加局部塔楼,接近100米, 类似核心筒, 按框架剪力墙计算. 6级人防, 计算抗震等级二级,构造一级, 82kg/m27度区,加速度0.10g:1,七层异形柱框架:约40KG/M22,7层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框架:约70KG/M2一层地下车库 210公斤/平方米 小高层75公斤/平方米 砖混45公斤/平方米。
杭州的15层短肢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约62kg/m2大底盘地下室带人防 1w平房上部5座15层塔楼 约190kg/m2异形柱,7度,0.10g第一组,二类场地,6.5层,用钢量为38Kg/m2商品房,也是7度地区,0.10g第一组,也是二类场地,7层 风荷载标准值0.55kN/m2,用钢量为37.多Kg/m2八度区 一般为二类场地土 多层 大多为六层 砖混住宅楼含钢量一般为27Kg左右26层剪力墙 7度二类场地土 土建所有造价 757度、0.1g、三类土、12层住宅、风载0.45、三级剪力墙结构 标准层用钢量 包括构造柱、墙水平拉结筋 45.215层纯框 7度三类场地土 69 /平方6层砖混 三类场地 无地下室 6度设防 风压0.45 平均下来约25公斤每平方米。
新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规比较-结构所资料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 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 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 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 高度的混合结构及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 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 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 建筑不应大于0.85。
3.4.6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 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 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 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 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3.4.7 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 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 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1.第3.4.3~3.4.7条对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提出限制条件。 2.结构方案中仅有个别项目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结构 虽属不规则,但仍可按规程有关规定计算和采取相应构造 措施;若有多项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此结构属特别不 规则,应尽量避免,并采取比规程规定更严格的措施。参考 《超限高层抗震审查要点》,以下两种情况都属于特别不 规则: 1)超过3.4.3~3.4.6、3.5.2~3.5.6条中三项“不宜”限制 条件;2)具有表3.1.4(略)所列的一项不规则; 3.不规则程度超过“特别不规则”条件较多,属严重不规则
3.4.3 抗震设计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3.4.3略); L、l等值宜满足表3.4.3的要求; 3.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结构体系创新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结构体系创新研究摘要:高层建筑施工当中,需要结合抗震设计强化建筑本身的防震性能,这样才能够有效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结构体系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引言经济发展促进了建筑的发展,而建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完善的建筑系统、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的建筑结构对于城市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在规划高层建筑物时,不仅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还要考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和经济性。
结构设计应坚持以适当的材料应用、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和设计技术,以确保建筑使用的性能和持久性,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分析1.结构的刚度和柔度要相互协调在高层建筑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情况思考问题,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前模拟高层建筑设计内容,并通过重复的实验了解该建筑地形的抗震性质。
接下来设计师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表到里一步一步地设计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
与此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开展审核和筛选工作,选择质量较高的建筑材料和钢筋材料,能够有效优化建筑设计的防震效果。
2.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工程建筑设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符合地震设计要求。
例如有些建筑并不十分常见,位于市中心的规划区域,那么在设计当中需要把这些建筑物作为防震保护设计的重要对象。
地震在来临之前首先会产生大量的震动,在地震之后还会有余震,在此过程中震动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考验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设计工作人员在防震设计中需要注重结构的整体规则性,优化建筑结构细节,尤其是对关键结构进行加固和保护,提升设计效果。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1.科学合理地选择高层建筑材料高层建筑设计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视,需要采用优质的材料完成建筑的建造。
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楼体设计中哪一部分适合什么样的建筑材料,明确材料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要求。
抗震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判定细则

抗震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判定原则超限建筑结构的定义及文件依据超限审查的必要性及意义超高层自身的抗震要求体型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规范规程的更新迭代序号年份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1959《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21964《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3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419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78规范》519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89规范》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1规范》7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版》8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规范》9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定义及文件依据定义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文件依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1号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2各省市相关文件汇编3部分省市超限审查细则一些相关问题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应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要点》的规定.非高层建筑规则性判别及相应加强措施可按“抗震规范”执行。
1建设单位对已审查通过的超限筑工程做重大修改时,应重新向主管部门报审3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提出的不超限依据进行审查。
若为超限工程而未做超限专项审查的,应补做超限审查4施工图审查时检查抗震专项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5设计单位应自行判断所设计的工程是否超限。
界定为不超限的工程,应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说明判断依据2山东建筑物高度超限的认定高度超限建筑范围《抗规》表格《高规》表格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第8章钢结构最大适用高度1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章中有较多短肢墙的剪力墙结构、第10章中错层结构和第11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2超过《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3表1:房屋高度(m)超过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总体判断要点房屋高度——室外地面(嵌固层——重庆)算起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是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需要遵循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
二、抗震设计基础1.地震烈度分区我国地震烈度分为1-12度,其中1度为最弱,12度为最强。
根据地震烈度分区,抗震设计参数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烈度分区确定抗震设计参数。
2.地震作用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震动。
在建筑物中,地震会通过地基传递到建筑物结构中,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3.设计地震动设计地震动是指在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区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确定建筑物所需的地震动参数。
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有多种,如谱加速度法、等效静力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等。
三、抗震设计原则1.抗震设计的目标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包括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破坏或严重损坏。
2.设计基本原则在抗震设计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整体性,能够承受地震作用时的整体变形。
(2)耐久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承受地震作用时的破坏和损伤。
(3)安全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够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经济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性,能够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成本。
四、抗震设计方法1.抗震设计的方法抗震设计的方法包括静力设计和动力设计两种。
其中,静力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地震力,计算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设计方法;动力设计是指通过动力分析,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响应,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设计方法。
2.抗震设计的步骤抗震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设计地震动、确定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定结构的位移和变形限值等。
某超限高层酒店抗震设计

剪 力进行适 当放大 , 以考 虑高振 型对结构 的影响 ; 对局
部 出屋 面的构架 , 应 加强其抗 震构 造措施 特别 是和 主
层 剪力 / k N
层 剪力 / k N
・框架分 配的剪力 口剪力墙分配的剪力 图3层 I 司剪力及框架 、剪力墙分配的剪力 比
3 . 3 中震分析主要结果
3 . 2 结构小震弹性 时程分析 主要结果
根据本工程超限情况 , 在结 构计算 分析 中还采 用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进行小 震下 的补充计算 , 主要 采
根据设定 的抗震性 能 目标 , 设计 中对 结构底 部 加
用S A T WE和 E T A B S软件 进行计 算分析 , 计 算采用 一
(
图6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分布
般簿 星喽 . 蔽 善
体结构连接构造措施 ; 从楼层层 间位移角分布情况看 , 结构层间位移角在 2 2层设备层处有 突变情 况 , 其时程 分析法和反应谱 法 得到 的层 间位移 角 曲线 的 分布 规 律相似 , 反应谱 的层间位 移角大 于时程 分析得 到 的结 果平均值 ; 两种计算软件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
所采用 的加速 度时程 曲线 反应谱 与规 范标 准 反 应谱的 比较见图 5 , 时程 曲线 的平 均 地震影 响 系数 曲
线与规范地震影响系数 曲线在统计 意 义上相 符 ; 计 算 结果表明 : 每条地震波计算 的基底 剪力值 均大 于反 应
谱法 的 6 5 %, 平均值 大于反 应谱法 8 0 %, 能 满足 规范
效应较 小 , 结构具有较 好的抗扭性能 。
恒盛阳光大酒店的结构抗震设计

级酒 店, 位于廊坊市 经济技术 开发区 , 总建筑面积
约为 4 . m, 4万 2包括主楼 和裙房两 部分 , 如图 1 所 示。本文主要对主楼部分结构设计进行讨论。 主楼
部 分 地 下 1层 层 高 54 地 上 2 .m; 2层 , 中 1层 ~ 其 3
2 4
则: 凹进部分 为建筑平 面 的一角 , 导致结 构平面抗
1 工程概况
廊 坊恒 盛 阳光 大 酒 店 是河 北 省 廊 坊市 首 家五 星
要求 , 本酒店工程主楼为平面与竖向布置不规则结 构, 对结构的抗 震设计非常不利 。 主楼 结构 平面 布 置不规 则 体现在 两个 方 面 :
() 凸不 规 则 : 进 一侧 尺 寸 约 为 该 方 向投 影 总 1凹 凹 尺 寸 的 5% , 于 3% , 图 2所 示 ;2 扭 转 不 规 0 大 0 如 ()
国
/ I l Ⅱ
|
l f
H _
\
L
。
一
而增大柱子的截面 面积 。 通过 以上措施 , 既保证 了建筑设计风格 , 又有
效地 减 少 了 结 构 平 面 布 置 和 竖 向布 置 的 不 规 则对
维普资讯
Acic r d tcua 嘞刊 r t taa r t l he u ln s u r
堂
一 j
侧力构件布置不均匀 , 从计算结果来看底部大 空间
楼 层最 大 位 移 大于 其 平均 位 移 的 1 . 。 2倍
甲 叩 ! 、
■ 王 文亮 , 张春 俊 ( 中元 国际工程设 计研 究院 , 北京 108 ) 009
【 要】 摘 廊坊 恒 盛 阳光大酒店 , 主楼结构 的平 面和立 面布 其
10个经典案例带你一起分析高层结构设计难点

布置优化
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间距和连梁 布置等方式,实现结构刚度的均匀分 布,减小扭转效应。
剪力墙连梁设计技巧
连梁作用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作为连接 墙肢的重要构件,起到传递剪力、
协调变形的作用。
设计原则
连梁设计应遵循“强剪弱弯”的 原则,保证连梁在剪切破坏前具
抗震构造措施
采取加强节点、提高构件 延性等措施,提高结构的 整体抗震性能。
经验教训型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高度、地震作用等因素,
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抗震设计是关键
02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抗震设计是确保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必
须予以充分重视。
精细化设计是趋势
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精细化设计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8
经典案例六至十概述及启示
案例六至十简介
案例七
某高层住宅楼,采用框架-剪 力墙结构,注重居住舒适度和 抗震性能。
案例九
某超高层塔楼,采用核心筒结 构,具有极高的建筑高度和复 杂的建筑形态。
案例六
某超高层商业综合体,位于繁 华市区,集购物、办公、酒店 等功能于一体。
案例八
某高层公共建筑,大跨度空间 结构,对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有 较高要求。
注重培养高层结构设计领域的人才队 伍,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 能力。
展望一
展望二
建议一
建议二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未来高 层结构设计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节 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高层结构设计领域的技术交流和 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发展。
THANK YOU
隔震技术的应用实例

隔震技术的应用实例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控制技术,通过减震、隔离等方式来降低地震、风荷载等外部力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隔震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隔震技术应用的实例。
1. 日本东京塔日本东京塔是一座高333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塔楼,其采用了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在塔楼的基础和顶部之间设置了一组隔震装置,当地震发生时,这些装置能够吸收和减轻地震引起的冲击力,保护塔楼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隔震技术的应用,东京塔在地震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观光和通信服务。
2. 台湾101大楼台湾101大楼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结构建筑,其采用了多种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大楼的地基设置了隔震支座,能够减轻地震带来的水平冲击力。
此外,大楼的中央核心筒也采用了减震装置,能够吸收地震引起的振动能量。
通过这些隔震技术的应用,台湾101大楼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大楼内部的租户和游客提供了安全的工作和观光环境。
3. 横滨希尔顿酒店横滨希尔顿酒店是一座高层建筑,其地下室和上部结构之间采用了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地下室设置了一组隔震支座,上部结构则通过连接装置与地下室隔震支座相连。
当地震发生时,隔震支座能够分散和吸收地震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过隔震技术的应用,横滨希尔顿酒店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酒店的客人提供了安全的住宿环境。
4. 某地铁隧道某地铁隧道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工程,其采用了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在隧道的基础和顶部之间设置了一组隔震装置,当地震发生时,这些装置能够分散和吸收地震引起的冲击力,保护隧道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隔震技术的应用,某地铁隧道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乘客提供了安全、快捷的出行环境。
5. 某大型桥梁某大型桥梁是一座重要的交通工程,其采用了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在桥梁的桥墩和桥面之间设置了一组隔震装置,当地震发生时,这些装置能够吸收和减轻地震引起的冲击力,保护桥梁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某酒店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某酒店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引言酒店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被规划成一栋高层建筑,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完善的服务。
这份设计说明将对该酒店的建筑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建筑结构、功能布局、外观设计等方面。
2.建筑结构该酒店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承载性能。
主体结构共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十层,高度约为30米。
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和物流中心,地下二层则是酒店设备和员工区域。
3.功能布局酒店的一至三层为公共区域,包括大堂、餐厅、会议室、商务中心和休闲娱乐区域。
大堂将采用高挑的设计,以营造宽敞、明亮的氛围。
餐厅将提供多种美食选择,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会议室和商务中心将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满足商务旅客的需求。
休闲娱乐区域将设有健身房、游泳池和SPA中心,为客人提供身心放松的场所。
四至十层为客房区域,共设有200间客房,包括豪华套房、商务客房和标准客房。
每间客房都将配备高品质的家具和舒适的床品,确保客人的舒适度和住宿体验。
每层客房区域都设有专门的客房服务中心,以提供高效的客房服务。
4.外观设计该酒店的外观设计旨在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建筑外墙将采用玻璃幕墙结构,以实现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视野。
外墙还将运用石材和金属材料作为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质感和时尚感。
建筑的顶部将设置露天花园和观景台,为客人提供城市全景视野和休闲场所。
5.环保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建筑将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建筑外墙的隔热处理。
屋顶的花园将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6.安全设计酒店的安全设计将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我们将在建筑中设置必要的防火设施和疏散通道,并配备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安全出口和紧急逃生通道将明确标识出来,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客人的安全。
7.总结通过以上的设计说明,我们将为该酒店创造一个高品质、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
该酒店将成为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众多旅客和商务客户。
酒店建筑设计规范

酒店建筑设计规范酒店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酒店建筑的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境舒适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关于酒店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内容,总共约1000字。
首先,酒店建筑设计规范应该包括对建筑结构的要求。
酒店建筑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以确保在地震和强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建筑安全。
此外,酒店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酒店建筑的高度、布局和楼层的承重能力等因素。
其次,酒店建筑设计规范还应包括对酒店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要求。
酒店建筑应根据酒店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区域,包括前厅、客房、餐厅、会议室、健身房等。
同时,各个区域之间应有合适的通道和连接通路,以便客人方便地进行活动和交通。
第三,酒店建筑设计规范还应包括对酒店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要求。
酒店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并具备良好的防火、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性能。
在设备方面,酒店建筑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等,以确保客人在酒店内的安全和舒适。
第四,酒店建筑设计规范还应包括对酒店建筑外观和景观的要求。
酒店建筑的外观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并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景观设计应注重绿化和环境美化,提供一个舒适和愉悦的环境。
第五,酒店建筑设计规范还应考虑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酒店建筑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酒店建筑还应考虑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的设置,以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士。
总之,酒店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酒店建筑的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境舒适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范涵盖了建筑结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材料和设备、外观和景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设计基准,以确保酒店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
招商酒店抗震设计

1工程概 况
本 项 目建 设朋 地 位 下深 圳 市南 山区 蛇 口海 上 t: 。 上世 界 背 l 面 海 , 深 圳 西 }界 海 f 【 J 是 部 集 商 业 服 务 、 闲娱 乐 、 务 式 公 寓干 居 休 服 ¨ 住 生 活 干 一 体 的 , 有 山 海 风 情 的 滨 海 公 具 共 中心 , 是深 圳 计 公 里 滨 海 休 闲 带 的 起 了1 5 点和精华。 本项 目包 括 一 l 层 、 构 高 度 座 4 结
3场地情 况及地 震动参数设 置
全 可 靠 ;4 整 体 结 构 的 静 力弹 塑 性 推 覆 () ( u h v r分析 , p s —o e ) 分析 结构 破损 过程 中 , 结
本 场 地 所 处 区域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7 , 度 设 构 的 变 形 能 力 , 证 大 震 下 的 结 构 安 全 性 验 计 地 震 基 本加 速 度 值 0 1 g, 地 内 分 布有 能 ;5 运 用ABAQUS软件 对 斜 柱 部 分 进 行 .0 场 ()
Q:
Sci ce en and Tech nol ogy nnov i Her d l aton al
建 筑 科 学
招商酒店抗 震设计①
赵耀 普 卫 文 1 2) 8 ( 广东省 建筑 设计研 究 院 广 东深圳 5 0 6 摘 要: 本文 主要 内容 为招商五 星级酒店超限 高层的设计 思路 , 文中描述 了该工程 的结构设计特点 , 多手段 计算分析 对比并对关键部 位进
4结构 抗震计算与分析
4. 1结 构 抗 震 计 算 基本计算 内容 : ( ) 体 结 构 小 震 弹 性 分 析 , 用 1整 采 S T E A W 及G S P 行对 比 计 算 , S A 进 保证 整 体 弱 层 。 楼 效 果 图如 图 1 主 。 目的 在 于 由于 特 征 标 准 层 Y型 的 平 面 特 征 , 长短 结 构 的 各 项 指 标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 向尺寸 相差较 大 , 同时 端 部 存 在 较 大 受 荷 确 定 构 件 尺 寸 , 证 整 体 结 构 的 变 形 满 足 保 面 积 的 斜 柱 转 换 , 法 满 足 楼 面 刚 性 板 平 国家 现 行 规 范 的 要 求 ;2 基 于 抗 震 性 能 目 无 () 大 ( 整 3 面 假 定 的 要 求 ; 栋 楼 计 算 采 用 3 端 部 和 标 的 中 震 、 震 分 析 ; ) 体结 构的 弹 性 时 本 个 Y型 交 合处 分 块 弹 性 板 6 定 的 方 法 进 行分 程 分 析 , cQc 假 与 法分 析 结 果 作 比 较 , 确 保 以 CQC 构 分 析 的 可 靠 性 , 证 结 构 受 力安 结 保 析计算 。
酒店抗震设防类别

酒店的抗震设防类别通常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结构类型、地基基础条件和地震安全评估等因素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酒店抗震设防类别:
1. 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酒店:对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区域,一般采用较高的抗震措施。
建筑物必须具备较高的抗震性能,采用适当的增强措施,如加固基础、加固结构、采用抗震减震设备等。
2. 设防烈度为5度的酒店:对于地震烈度中等的区域,需要确保建筑物的基本抗震能力。
通常需要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强结构柱、梁、墙体等。
3. 设防烈度为4度的酒店:对于地震烈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一般要求建筑物具备较好的地震抵抗能力。
常规的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抗震安全要求。
无论是哪种抗震设防类别,酒店还应采取其他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制定灾难应急预案、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等,以提高酒店的防灾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当地的地震勘测和规范要求来确定,并在建设中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
酒店业主和设计方应咨询地震专业工程师,进行详细的地震工程设计和评估。
大酒店防地震应急预案

大酒店防地震应急预案
本酒店防地震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而制定的。
地震是一种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酒店必须做好充分的防范和应对准备,以保障员工和客人的安全。
一、地震前的预防措施
1. 建立完善的地震防护制度,包括设立专门的地震应对团队和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地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3. 定期进行酒店设施和设备的地震安全检查和维护。
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 当感觉到地震时,立即向员工和客人发布紧急疏散指令,引导大家安全撤离。
2. 在地震过后,及时检查酒店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确定是否安全,对有破损的地方进行紧急维修和处理。
3. 在地震后进行人员清点和伤员救助工作,做好相关报告和事故处理工作。
三、地震后的恢复和重建措施
1. 准备相关的地震灾后救援物资和设备,为员工和客人提供必
要的帮助和保障。
2. 积极配合政府和地方相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恢复酒店正常运营。
3. 对地震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提高酒店的地震应对能力。
本酒店将按照以上预案,不断加强地震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员工和客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高度54米的酒店式公寓属于几类建筑?

建筑高度54米的酒店式公寓属于几类建筑?酒店式公寓,属于民用建筑。
而对于民用建筑的分类,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进行的分类;二是根据《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进行的分类。
即防火设计分类和抗震设防分类。
防火设计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表5.1.1的规定,民用建筑是这样进行分类的:另外,上表下面的注释2是这样说的:“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
因此,建筑高度54米的酒店式公寓,符合“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所以应该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确定了建筑类别,就可以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再根据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进行准确的防火设计。
抗震设防分类而根据《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3.0.2条的规定,建筑工程应分为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和适度设防类(丁类)。
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建筑高度54米的酒店式公寓的抗震设防类别是哪一类。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1条的规定:本章适用于体育建筑、影剧院、博物馆、档案馆、商场、展览馆、会展中心、教育建筑、旅馆、办公建筑、科学实验建筑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
在这里我们好像发现了一个问题。
是的,《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中的公寓建筑,包括酒店式公寓,是按照居住建筑考虑的。
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按照居住建筑的要求来确定酒店式公寓的抗震设防类别。
而《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12条规定: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所以,一般来说,建筑高度54米的酒店式公寓的抗震设防类别可以定为丙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酒店抗震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徐州市青年路117号高层酒店的设计,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进行抗震设计,在现有结构优缺点分析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结构加强措施。
关键词:高层酒店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需求愈来愈大,结构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发展。
其中,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由于整体性好、刚度大、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论文结合徐州市青年路117号高层酒店的设计案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其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并在优缺点的分析下进行了抗震结构加强措施。
1 项目概况与结构选型
项目位于徐州市CBD和火车站、汽车站中间,是一栋集商业、酒店为一体的高层建筑。
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4000平方米,共25层,其中地下一层,层高5.0米,地上一层5.0米,二至四层层高为4.5米,标准层层高3.0米,地面以上高78.5米。
建筑标准层平面呈类矩形形式,是种根据建筑造型设计而变形的四边形。
面积约为1430平方米。
大厦4层以下与裙房相连组成健身场所、康乐设施、餐饮娱乐等灵活空间,4层以上为酒店用房。
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内部设施要求和建筑立面特点,设计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
体系包含了由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即框架结构和由剪力墙组成的核心筒结构。
由于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比框架的抗侧刚度大很多,故整体结构的抗侧力能力大为加强。
此外,采用框架结构能满足建筑设计中大小空间不同的需求,可以将电梯间、楼梯间及设备用房等小空间设置于贯通建筑物通高的两个核心筒内,框架柱则设置在周边区域,可以灵活分割空间(图1)。
图1标准层、一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Fig. 1The standard layer and the first layer plane structure diagram
2 抗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2.1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为了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①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②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③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2.2 设计方案优缺点分析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指导下,结合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下文从建筑方案设计角度对徐州市青年路117号高层酒店的抗震设计进行优缺点分析。
2.2.1 优点分析
①多道防线的设置。
地震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果建筑抗震设计只有一道防线,很有可能在遭遇余震的时候形成倒塌。
故高层酒店的设计选取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作为主体结构,从而实现了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设置:第一道防线为核心筒;第二道防线为外框架。
同时,设计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作为第三道防线。
即设计通过加强主要耗能构件的延性和刚度,保证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②裙房与建筑主体之间抗震缝的设置。
117号高层酒店东段24层,西段4层,东西端之间防震缝的宽度为150厘米。
建筑平面通过防震缝的设置,将建筑划分为“规则”的平面部分,降低了抗震设计的难度,并提高了抗震设计的可靠度。
2.2.2 缺点分析
①此酒店建筑属于高层建筑,由此引发由高度产生的短柱问题。
②建筑结构设计中薄弱环节的出现。
在独特的扭转造型下,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连梁、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和结构刚度突变区域都是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
3 结构加强措施
3.1 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底层柱的柱截面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便形成延性很差短
柱,在地震发生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故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十分必要。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来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或者采用钢骨和钢管混凝土柱。
②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其的承载力。
此类柱的柱截面可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减小一半以上,可以在消除短柱的同时可提高柱子的抗震性能。
③采用分体柱。
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其抗弯强度往往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有利于提高柱子的抗震性能。
3.2 加强薄弱环节,提高抗震性能
3.2.1 加强层的设置
因为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抗侧力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117号高层酒店设计选取13层作为加强层。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13层本是作为转换层、避难层而存在的,现在可将该楼层的核心筒与外围框架之间设置刚度较大的水平伸臂构件或沿该层的外围框架设置刚度较大的周边环带作为结构设计中的加强层而存在。
加强层的设置可使周边框架柱有效地发挥作用,增强整个结构的抗侧力刚度。
在风荷载作用下,设置加强层是一种减少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
但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位置往往转化为薄弱层,故设计进一步采用“有限刚度”加强层,“有限刚度”加强层弥补整体刚度之不足的同时可以适当控制加强层的刚度,减少结构刚度突变和内力的剧增。
3.2.2 加强薄弱环节的抗震性能
以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底部加强区为例:
采取措施加强底部简体外围剪力墙的抗弯承载能力,方案设计针对薄弱部位采取比规范更严格的配筋构造,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抗弯承载能力,保证其抗剪承载能力处理好连梁和墙肢的关系,达到“强剪弱弯”的抗震构造要求。
4 结论
高层建筑的造型和功能日趋多样化。
高层结构设计尤其需要重视抗震设计,本文结合徐州市青年路117号高层酒店设计探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⑴易永胜,刘霞. 徐州天成国贸二期工程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江苏建筑,2010,4:54-57
⑵王学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华民居,2010,9:19
⑶洪婷婷.浅析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结构工程师,2010,26(4):15-20
⑷许文静.昆明世纪广场主楼结构设计简介. 云南建筑,2010,2:18-2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