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赵 霞, 汪受传, 韩新民, 虞 舜, 倪光夏, 李燕宁, 王力宁, 艾 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
1 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哮喘的诊断、辨证与治疗规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咳 嗽无力, 盗汗, 形体消瘦, 腰膝酸软, 面色潮红, 午后 潮热, 口咽干燥, 手足心 热, 便秘, 舌红少津, 苔花 剥, 脉细数, 指纹淡红。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按
收稿日期: 2008 - 02- 28 作者简介: 赵霞 ( 1972- ) , 女, 副教授, 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
加减: 喘急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
加减: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 咳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 咳甚加炙百部、炙 甚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 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 款冬花宣肺止咳; 热重选加栀子、拳参、鱼腥草清热 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解毒; 便秘加瓜蒌仁、大黄降逆通腑; 若表证不著, 5. 2. 2. 3 肺肾阴虚证
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 苓、法半夏、橘红、炙甘草等。
加减: 咳嗽甚加 紫菀、款冬花、旋覆花 化痰止
加减: 汗出甚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 喷嚏
咳; 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 喘促甚加 频作加辛夷、蝉蜕祛风宣窍; 纳谷不香加焦神曲、炒
代赭石降逆平喘; 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 可用射 谷芽、焦山楂消食助运; 便溏加怀山药、炒扁豆健脾
5. 3. 4 固本咳喘片 每服 1~ 3片, 1日 3次。用于脾肾阳虚证。
次, 连用 3年。用于缓解期培本治疗。 5. 5 针灸疗法
5. 3. 5 蛤蚧定喘片
取定喘、天 突、内关。咳嗽痰多者 加膻中、丰
每服 2~ 4片, 1日 2次。用于肺肾两虚、阴伤 隆。针刺, 1日 1次。用于发作期。
痰热证。
6
5. 2. 1 发作期
5. 2. 2 缓解期
5. 2. 1. 1 寒性哮喘证
5. 2. 2. 1 肺脾气虚证
治法: 温肺散寒, 涤痰定喘。
治法: 补肺固表, 健脾益气。
主方: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方: 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
常用药: 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
全明了。目前公认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
问 ! 通评虚实论 #中有 ∃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者 % 的记载, 专门提到小儿 ∃ 喘鸣 %。 ∀金匮要略 #、∀幼 科全书 #、∀证治准绳 #等著作中, 也都有关于哮喘 的症状描述和病机论述。哮喘患儿多素体禀赋不
反复感冒, 气短自汗, 咳嗽无力, 形体消瘦, 神 疲懒言, 面白少华或萎黄, 纳差, 便溏, 舌质淡胖, 苔 薄白, 脉细软, 指纹淡。 4. 2. 2 脾肾阳虚证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气短心悸, 咳嗽无力, 形 体消瘦, 形寒肢冷, 腰膝 酸软, 面白少 华, 腹胀, 纳 差, 夜尿多, 便溏, 发育迟缓,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弱, 指纹淡。 4. 2. 3 肺肾阴虚证
主, 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 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
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 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
兼见、寒热并存者, 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 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
正以治其本, 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 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使用。
喷嚏, 鼻塞, 流清涕, 恶寒, 发热, 面色红赤, 夜卧不 安, 无汗,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干, 咽红, 舌质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紧或滑数, 指纹浮红或沉紫。 4. 1. 4 肺实肾虚证
气喘, 喉间哮鸣, 持续较久, 喘促胸满, 动则喘 甚, 咳嗽, 痰稀、色白、易咯,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 晦滞少华, 神疲倦怠,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苔薄白或 白腻, 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4. 2 缓解期 4. 2. 1 肺脾气虚证
而真正能达到防治目标的哮喘患者尚不多。说明 疗方法。
哮喘与一般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 其彻底根治有一 1. 2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定的难度。 1 病机认识
祖国医学关于支气管哮喘早有认识, 俗称 ∃ 吼 喘 %。 ∀内 经 #中描 述 为 ∃ 喘吁 % ∃ 喘 鸣 %。在 ∀素
1.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小儿哮喘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
功能, 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 宜采用多种
加减: 动则气短难续加紫石英、诃子摄纳补肾;
疗法综合治疗, 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 哮 畏寒肢冷加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 痰多色白, 屡吐
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5. 2 分证论治
不绝加银杏、芡实补肾健脾化痰; 发热咯痰黄稠加 黄芩、冬瓜子、金荞麦清泄肺热。
4. 1. 2 热性哮喘证 气喘, 声高息涌, 喉间哮鸣, 咳嗽痰壅, 痰黏、色
黄、难咯, 胸闷, 呼吸困难, 鼻塞, 流涕黄稠, 身热, 面 红唇干, 夜卧不安, 烦躁不宁,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 干, 咽红,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脉浮数或滑数, 指 纹紫。
4. 1. 3 外寒内热证 气喘, 喉间哮鸣, 咳嗽痰黏、色黄、难咯, 胸闷,
每服 5~ 10 mL, 1日 2次。用于寒性哮喘证。
5. 2. 1. 4 肺实肾虚证
5. 3. 2 哮喘宁颗粒
治法: 泻肺平喘, 补肾纳气。
5周岁 以下 儿 童每 次 5 g, 5 ~ 10 周岁 每 次
主方: 偏于肺实者, 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偏于肾 10 g, 11~ 14周岁每次 20 g, 均 1日 2次。用于热
性 ( BHR) , 患儿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 足, 后天失养, 在肺、脾、肾相对不足的基础上, 外感
收稿日期: 2007 - 09- 17; 修回日期: 2007- 10- 24 作者简介: 张洁 ( 1961- ) , 女,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
干麻黄汤加减。
化湿。
5. 2. 1. 2 热性哮喘证
5. 2. 2. 2 脾肾阳虚证
治法: 清肺涤痰, 止咳平喘。
治法: 温补脾肾, 固摄纳气。
主方: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主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葶
常用药: 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
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怀山药、茯苓、白术、胡桃肉、五味子等。
摘 要: 针对中医学、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小儿哮喘病机认识、治疗现状和目标、存在的问
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对小儿哮喘的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加以阐述, 以探讨治疗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局部治疗; 整体调节 中图分类号: R25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297( 2008) 02- 0006- 0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 病, 因其 常年反复发 密切相关, 但更与免疫反应有关 [ 2] 。 T 淋巴细胞免 作, 根治尤 难。本病 的发生儿 童多于成 人。 2000 疫异常, 如 T h1升高、Th2下降比例失调, 则促使哮 年陈育智等 [ 1] 对我国 43万城市儿童进行了哮喘患 喘发作。从免疫学角度来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 病率的调查, 结果显示, 大部分地区的儿童患病率 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气道炎症仅仅
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哮喘 ( asthm a)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 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 喘促气急, 喉间痰吼哮 鸣, 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疹 等过敏性疾病 史、家 族哮喘 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 如气候骤变、感 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致敏物质等。 3. 2 临床表现 自发病以来: 哮喘发作 3 次。常突然发作, 发作之前多 有喷嚏、咳 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 促、气急、哮鸣、咳嗽, 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 唇青紫。 3. 3 肺部听诊 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 以呼气时明显, 呼气 延长。支气管 哮喘 如继 发感 染, 可闻 及 中、细湿 啰音。 3. 4 血象检查 一般情况下, 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4 辨证 4. 1 发作期 4. 1. 1 寒性哮喘证 气喘, 喉间哮 鸣, 咳嗽, 胸闷, 痰稀色白、泡沫 多、易咯, 喷嚏, 鼻塞, 流 清涕, 唇青, 形寒肢 凉, 无 汗, 口不渴, 小 便清长, 大便溏薄, 咽不红, 舌质淡 红, 苔薄白或白滑, 脉浮紧, 指纹红。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
5. 4 敷贴疗法
取 3~ 4穴, 针刺加灸, 隔日 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
白芥子 21 g、延 胡 索 21 g、甘遂 12 g、细 辛 预防性治疗。
! 学术探讨 !
关于小儿哮喘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的认识与思考
张 洁, 郭立芳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喘息咳嗽, 痰鸣, 痰色微黄, 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治法: 养阴清热, 敛肺补肾。
5. 2. 1. 3 外寒内热证
主方: 麦味地黄丸加减。
治法: 解表清里, 止咳定喘。
常用药: 麦门冬、北沙参、百合、五味子、山茱
主方: 大青龙汤加减。
萸、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牡丹皮等。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
< 1岁 每 服 3 mL 或 2 g, 1 ~ 5 岁 每 服 5 ~ 小, 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 贴 2 ~ 4 h
10 mL或 2. 5~ 5 g, 6~ 14岁每服 10 m L或 5 g, 均 1 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 局部出现小疱疹, 可提前
日 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 初伏、中伏、末伏 3
加减: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 呛咳不爽
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 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 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
草等。
虚热。
加减: 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 咳嗽重加桑白 5. 3 中成药
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 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 5. 3. 1 小青龙口服液
肺平喘; 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较 10年 前有明 显增 加, 高达 4. 67 % 。 ∀丹 溪心 是其中的一种局部表现, 吸入糖皮质激素注重了局 法 #提出哮证已发以攻邪为主、未发以扶正为要的 部抗炎治疗而疏忽了全身的调整, 所以目前的治疗
治疗观点。迄今为止, 虽然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方案可能是不完善的, 而免疫治疗很可能是弥补这 在不断深入, 治疗哮喘的药物和方法也不断增加, 一缺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还缺乏理想的免疫治
第 4卷 第 3期 2008Leabharlann Baidu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虚者, 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治疗, 以图根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 治肺为
常用药: 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
5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性哮喘证。
12 g, 共研细末, 分成 3份, 每隔 10 d使用 1份。用
5. 3. 3 玉屏风口服液 (颗粒 )
时取药末 1份, 加生姜汁调和, 取直径约 1. 5 cm 大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赵 霞, 汪受传, 韩新民, 虞 舜, 倪光夏, 李燕宁, 王力宁, 艾 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
1 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哮喘的诊断、辨证与治疗规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咳 嗽无力, 盗汗, 形体消瘦, 腰膝酸软, 面色潮红, 午后 潮热, 口咽干燥, 手足心 热, 便秘, 舌红少津, 苔花 剥, 脉细数, 指纹淡红。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按
收稿日期: 2008 - 02- 28 作者简介: 赵霞 ( 1972- ) , 女, 副教授, 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
加减: 喘急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
加减: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 咳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 咳甚加炙百部、炙 甚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 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 款冬花宣肺止咳; 热重选加栀子、拳参、鱼腥草清热 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解毒; 便秘加瓜蒌仁、大黄降逆通腑; 若表证不著, 5. 2. 2. 3 肺肾阴虚证
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 苓、法半夏、橘红、炙甘草等。
加减: 咳嗽甚加 紫菀、款冬花、旋覆花 化痰止
加减: 汗出甚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 喷嚏
咳; 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 喘促甚加 频作加辛夷、蝉蜕祛风宣窍; 纳谷不香加焦神曲、炒
代赭石降逆平喘; 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 可用射 谷芽、焦山楂消食助运; 便溏加怀山药、炒扁豆健脾
5. 3. 4 固本咳喘片 每服 1~ 3片, 1日 3次。用于脾肾阳虚证。
次, 连用 3年。用于缓解期培本治疗。 5. 5 针灸疗法
5. 3. 5 蛤蚧定喘片
取定喘、天 突、内关。咳嗽痰多者 加膻中、丰
每服 2~ 4片, 1日 2次。用于肺肾两虚、阴伤 隆。针刺, 1日 1次。用于发作期。
痰热证。
6
5. 2. 1 发作期
5. 2. 2 缓解期
5. 2. 1. 1 寒性哮喘证
5. 2. 2. 1 肺脾气虚证
治法: 温肺散寒, 涤痰定喘。
治法: 补肺固表, 健脾益气。
主方: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方: 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
常用药: 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
全明了。目前公认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
问 ! 通评虚实论 #中有 ∃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者 % 的记载, 专门提到小儿 ∃ 喘鸣 %。 ∀金匮要略 #、∀幼 科全书 #、∀证治准绳 #等著作中, 也都有关于哮喘 的症状描述和病机论述。哮喘患儿多素体禀赋不
反复感冒, 气短自汗, 咳嗽无力, 形体消瘦, 神 疲懒言, 面白少华或萎黄, 纳差, 便溏, 舌质淡胖, 苔 薄白, 脉细软, 指纹淡。 4. 2. 2 脾肾阳虚证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气短心悸, 咳嗽无力, 形 体消瘦, 形寒肢冷, 腰膝 酸软, 面白少 华, 腹胀, 纳 差, 夜尿多, 便溏, 发育迟缓,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弱, 指纹淡。 4. 2. 3 肺肾阴虚证
主, 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 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
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 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
兼见、寒热并存者, 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 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
正以治其本, 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 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使用。
喷嚏, 鼻塞, 流清涕, 恶寒, 发热, 面色红赤, 夜卧不 安, 无汗,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干, 咽红, 舌质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紧或滑数, 指纹浮红或沉紫。 4. 1. 4 肺实肾虚证
气喘, 喉间哮鸣, 持续较久, 喘促胸满, 动则喘 甚, 咳嗽, 痰稀、色白、易咯,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 晦滞少华, 神疲倦怠,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苔薄白或 白腻, 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4. 2 缓解期 4. 2. 1 肺脾气虚证
而真正能达到防治目标的哮喘患者尚不多。说明 疗方法。
哮喘与一般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 其彻底根治有一 1. 2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定的难度。 1 病机认识
祖国医学关于支气管哮喘早有认识, 俗称 ∃ 吼 喘 %。 ∀内 经 #中描 述 为 ∃ 喘吁 % ∃ 喘 鸣 %。在 ∀素
1.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小儿哮喘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
功能, 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 宜采用多种
加减: 动则气短难续加紫石英、诃子摄纳补肾;
疗法综合治疗, 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 哮 畏寒肢冷加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 痰多色白, 屡吐
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5. 2 分证论治
不绝加银杏、芡实补肾健脾化痰; 发热咯痰黄稠加 黄芩、冬瓜子、金荞麦清泄肺热。
4. 1. 2 热性哮喘证 气喘, 声高息涌, 喉间哮鸣, 咳嗽痰壅, 痰黏、色
黄、难咯, 胸闷, 呼吸困难, 鼻塞, 流涕黄稠, 身热, 面 红唇干, 夜卧不安, 烦躁不宁,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 干, 咽红,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脉浮数或滑数, 指 纹紫。
4. 1. 3 外寒内热证 气喘, 喉间哮鸣, 咳嗽痰黏、色黄、难咯, 胸闷,
每服 5~ 10 mL, 1日 2次。用于寒性哮喘证。
5. 2. 1. 4 肺实肾虚证
5. 3. 2 哮喘宁颗粒
治法: 泻肺平喘, 补肾纳气。
5周岁 以下 儿 童每 次 5 g, 5 ~ 10 周岁 每 次
主方: 偏于肺实者, 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偏于肾 10 g, 11~ 14周岁每次 20 g, 均 1日 2次。用于热
性 ( BHR) , 患儿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 足, 后天失养, 在肺、脾、肾相对不足的基础上, 外感
收稿日期: 2007 - 09- 17; 修回日期: 2007- 10- 24 作者简介: 张洁 ( 1961- ) , 女,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
干麻黄汤加减。
化湿。
5. 2. 1. 2 热性哮喘证
5. 2. 2. 2 脾肾阳虚证
治法: 清肺涤痰, 止咳平喘。
治法: 温补脾肾, 固摄纳气。
主方: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主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葶
常用药: 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
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怀山药、茯苓、白术、胡桃肉、五味子等。
摘 要: 针对中医学、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小儿哮喘病机认识、治疗现状和目标、存在的问
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对小儿哮喘的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加以阐述, 以探讨治疗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局部治疗; 整体调节 中图分类号: R25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297( 2008) 02- 0006- 0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 病, 因其 常年反复发 密切相关, 但更与免疫反应有关 [ 2] 。 T 淋巴细胞免 作, 根治尤 难。本病 的发生儿 童多于成 人。 2000 疫异常, 如 T h1升高、Th2下降比例失调, 则促使哮 年陈育智等 [ 1] 对我国 43万城市儿童进行了哮喘患 喘发作。从免疫学角度来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 病率的调查, 结果显示, 大部分地区的儿童患病率 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气道炎症仅仅
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哮喘 ( asthm a)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 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 喘促气急, 喉间痰吼哮 鸣, 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疹 等过敏性疾病 史、家 族哮喘 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 如气候骤变、感 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致敏物质等。 3. 2 临床表现 自发病以来: 哮喘发作 3 次。常突然发作, 发作之前多 有喷嚏、咳 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 促、气急、哮鸣、咳嗽, 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 唇青紫。 3. 3 肺部听诊 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 以呼气时明显, 呼气 延长。支气管 哮喘 如继 发感 染, 可闻 及 中、细湿 啰音。 3. 4 血象检查 一般情况下, 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4 辨证 4. 1 发作期 4. 1. 1 寒性哮喘证 气喘, 喉间哮 鸣, 咳嗽, 胸闷, 痰稀色白、泡沫 多、易咯, 喷嚏, 鼻塞, 流 清涕, 唇青, 形寒肢 凉, 无 汗, 口不渴, 小 便清长, 大便溏薄, 咽不红, 舌质淡 红, 苔薄白或白滑, 脉浮紧, 指纹红。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
5. 4 敷贴疗法
取 3~ 4穴, 针刺加灸, 隔日 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
白芥子 21 g、延 胡 索 21 g、甘遂 12 g、细 辛 预防性治疗。
! 学术探讨 !
关于小儿哮喘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的认识与思考
张 洁, 郭立芳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喘息咳嗽, 痰鸣, 痰色微黄, 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治法: 养阴清热, 敛肺补肾。
5. 2. 1. 3 外寒内热证
主方: 麦味地黄丸加减。
治法: 解表清里, 止咳定喘。
常用药: 麦门冬、北沙参、百合、五味子、山茱
主方: 大青龙汤加减。
萸、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牡丹皮等。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
< 1岁 每 服 3 mL 或 2 g, 1 ~ 5 岁 每 服 5 ~ 小, 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 贴 2 ~ 4 h
10 mL或 2. 5~ 5 g, 6~ 14岁每服 10 m L或 5 g, 均 1 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 局部出现小疱疹, 可提前
日 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 初伏、中伏、末伏 3
加减: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 呛咳不爽
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 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 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
草等。
虚热。
加减: 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 咳嗽重加桑白 5. 3 中成药
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 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 5. 3. 1 小青龙口服液
肺平喘; 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较 10年 前有明 显增 加, 高达 4. 67 % 。 ∀丹 溪心 是其中的一种局部表现, 吸入糖皮质激素注重了局 法 #提出哮证已发以攻邪为主、未发以扶正为要的 部抗炎治疗而疏忽了全身的调整, 所以目前的治疗
治疗观点。迄今为止, 虽然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方案可能是不完善的, 而免疫治疗很可能是弥补这 在不断深入, 治疗哮喘的药物和方法也不断增加, 一缺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还缺乏理想的免疫治
第 4卷 第 3期 2008Leabharlann Baidu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虚者, 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治疗, 以图根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 治肺为
常用药: 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
5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性哮喘证。
12 g, 共研细末, 分成 3份, 每隔 10 d使用 1份。用
5. 3. 3 玉屏风口服液 (颗粒 )
时取药末 1份, 加生姜汁调和, 取直径约 1. 5 cm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