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哮喘的年龄、判断依据、体质类型、干预方法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18岁人群哮喘迁延期和缓解期的穴位敷贴。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治未病中心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穴位敷贴Acupoint application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制成膏状或饼状敷贴于特定穴位皮肤表面,通过药物以及药物对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小儿哮喘[1]Children asthma小儿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
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判断依据[1]及适用期3.1病史多有婴儿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
3.2临床表现哮喘反复发作≥3次。
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运动等。
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
3.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总IgE或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增高。
3.4适用期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迁延期和缓解期[2]。
中医临床分期[2]: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
迁延期:哮喘减而未平,静时气息平和,动则喘鸣发作,同时出现肺、脾、肾虚的不同表现。
缓解期:咳喘已平,出现肺、脾、肾虚的表现。
4辨体质4.1小儿哮喘体质分型[3-5]4.1.1阳虚质形体虚胖,肌肉松弛,面色偏白,性格内向,懒言少动,精神不振,睡眠偏多,畏寒,手足不温,易自汗,喜热饮食,大便多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病常常有明显外因。
(一)寒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稀或黏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渴欲热饮,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宣肺降逆。
可选用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
(二)热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痰稠色黄,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面赤,或呛咳,或胸胀满,或汗出,或胸闷,或头痛,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可选用泽漆汤。
(三)寒哮夹热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渴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色时黄时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大便不调,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兼以清热。
可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四)寒哮夹瘀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舌质暗或瘀斑,苔厚腻,脉涩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青黯,或痰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痛,或胸闷,或但坐不能卧,或大便不调,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生化汤合方。
(五)肺气虚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口淡不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或恶寒,或鼻塞,或易感冒,或喷嚏,或面色不荣。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固护卫气。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哮喘的诊疗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哮喘诊疗指南》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全面指导,以促进我国哮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1. 哮喘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1.2 分类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
其中,外源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内源性哮喘由感染等非过敏原因素引起,混合性哮喘则同时具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发作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2.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功能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音等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1. 血清IgE检测: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通常升高。
2. 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痉挛程度和气道炎症水平。
3. 呼气道炎症指标:如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检测。
4. 过敏原检测:针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IgE检测。
2.4 确诊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诊断为哮喘: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症状。
2.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3. 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峰流速(PEF)降低。
4. 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 哮喘的评估与分级3.1 评估工具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制定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CAT)进行评估。
3.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将哮喘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危重度。
小儿哮喘指南-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4
ZYYXH/T251 -2012
5.5 针灸疗法
取定喘、天突、内关。 咳嗽痰多者,加胸中、丰隆 。 针刺,每日 l 次。用于发作期 。
别: D) [ I , 16 -川
(推荐级
取大椎、肺俞、足气里、肾俞、关元 、 脾俞,每次取 3 -4 穴,针刺加灸,隔日 l 次。 在好发季 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 (推荐级别: D) r1.11J
黄。若表证不著 ,喘息咳嗽. 痰鸣 , 痰色微黄,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
5. 2. 1. 3 外寒内热证(推荐级别: D) l l ,6 111 ?台法 :解 表情甲,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伤寒论》 )加减。 常用药:麻黄(炙)、桂枝、白苟、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石膏、黄苓、草房子、紫苏子、野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痊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 } 1- 2 ..i 1 3. 2 临床表现
哮喘反复发作, ~3 次。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才j)、接触 4 进食 Jrtil 些 过敏物质等。 l 1 -2]
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嗖、咳嗽等先兆症状 c 发作 u,t11市促,气急,昨吨,咳 P软,甚 {I· 斗才能 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 I - 3]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川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 。 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治疗,以图长期缓解 。 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泊。如寒邪应温、 热邪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 。 属于虚实兼见、寒热并存者,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 期 二句扶正以泊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鼠根 。 在缓解期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功能,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如三伏天用蚁贴疗法冬病 夏泊,哮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叮配合西药治疗 。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南和建议,供参考。
诊断
临床表现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儿童支气管哮喘。
评估
- 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应包括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等内容。
- 需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
治疗
教育和自我管理
- 医生应向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和教育,包括病情认知、用药使用方法、避免诱因等内容。
- 患儿及其家长应学会监测病情、正确使用药物和应对急性发作等自我管理技能。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应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
-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炎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给药途径。
非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诱因的避免和控制,如避免过敏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
- 对于慢性儿童支气管哮喘,还可以考虑进行免疫疗法或其他相关治疗。
随访和评估
- 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病情的控制和缓解。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的指导,包
括诊断、治疗、教育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医生和医疗机构可
以根据指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儿童哮喘的中医诊治 ppt课件
12
2、中医的“哮”与“喘”
哮喘主要属于中医“哮病”的范畴,其部分特征也见于“喘
证”。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外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
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脉滑数或浮紧。
28
(4)肺实肾虚: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满,动则喘
甚,面色少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伴咳嗽痰多,
喉中痰吼。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恢复期
(1)肺脾气虚:面色少华,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
形瘦纳差,大便溏薄,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
(2)脾肾阳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动则喘促咳嗽,气短心
悸,腿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弱。
(3)肺肾阴虚:面色潮红,夜间盗汗,消瘦气短,手足心热,
时作干咳,喘促乏力,夜尿多。舌质红,苔花剥,脉细
数。
29
4.小儿哮喘的辩证治疗
时期
治则
重治脏腑
证型
寒性哮喘
发作期 驱邪为主
热性哮喘
肺 外寒内热
肺实肾虚
肺脾气虚
缓解期
扶正为主 肺 脾 肾 脾肾阳虚 肺肾阴虚
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喘证
喘证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后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
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种常见病症。
哮病与喘证的区别
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1.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1.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作为检索词,由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上海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分中心负责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6 年 3 月,以“Cough V ariant Asthma”“CV A”“Diagno-sis”“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等作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等,限定人群为小儿,检索年限为近25 年,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 1 篇作为目标文献。手工检索中西医儿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专著。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986 篇。1.2 文献评价具体内容见《中医儿科杂志》2016 年第12 卷第1 期第 1 页相关内容。1.3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具体内容见《中医儿科杂志》2016 年第12 卷第1 期第1~2 页相关内容。1.4 指南工作组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儿科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汪受传。副组长:马融、沈同、俞景茂。成员:丁樱、王孟清、王素梅、艾军、李新民、李燕宁、闫慧敏、赵琼、赵霞、胡思源、俞建、虞舜、虞坚尔。秘书:王雷。《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2015 年工作组组长:冯晓纯。副组长:孙丽平。成员:王雪峰、万英、丛丽、孙艳玲、李小珊、吴力群、张伟、周静冬、徐金星、高树彬。秘书:段晓征、王锐。《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草稿)专家论证组组长:段晓征。成员:万英、王茹、王健、王有鹏、王雪峰、李香玉、肖和印、庒玲伶、张喜莲、郑明昱、原晓风、徐荣谦、虞坚尔。1.5 起草和评审《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研究总结后,按照德尔菲法、筛选专家、起草问卷、进行了 3 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形成了指南草稿。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形成了指南初稿。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预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不良反应以及危险。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讨论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指南评价稿提交儿科专家指导组组织的 4 人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对指南评价稿进行评价,专家评估小组对指南总体质量的评分均为7 分,4 位专家均表示“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同时选取不同地域10 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包括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完成了200 例指南一致性评价,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及预防与调护 3 个方面一致率均为100.0%,辨证分类中的证候分类、证候诊断依据以及治则也有很高的一致率,分别为94.0%,95.5%,94.0%。这说明项目工作组制订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疗指南在这几个方面与中医临床一致性高,符合临床实践。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并编制《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应用参考手册》供推广实施用。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议的形成。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2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inchildre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现代文献“哮咳”“风咳”等。4 诊断4.1 诊断标准1)持续咳嗽> 4 周,通常为干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症状明显缓解;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性;4)有过敏性疾病病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过敏源检测阳性可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4.2 需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的病种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等。5 辨证5.1 风寒袭肺证(发作期)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以夜间、晨起明显,咽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5.2 风热袭肺证(发作期)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以夜间、晨起明显,咽痛,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紫。5.3 痰邪蕴肺证(缓解期)咳嗽减轻,有痰,色白或黄,喉中痰鸣,纳少,大便不实,舌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滑,指纹滞。5.4 肺脾肾虚证(稳定期)咳嗽消失,倦怠乏力,汗出易感,纳呆,或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夜间多尿或尿频,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指纹淡。6 治疗6.1 治疗原则本病治则为消风止咳固本。发作期以咳嗽为主要表现,风寒袭肺证治以疏风散寒、解痉止咳,风热袭肺证治以疏风清热、解痉止咳;缓解期患儿咳嗽明显减轻,痰多为主要表现,治以健脾化痰止咳;稳定期治以益气固本截痰。6.2 分证治法6.2.1 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解痉止咳。主方: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麻黄、细辛、苦杏仁、炙甘草、法半夏、白芍、五味子。加减:清涕者,加苍耳子、防风;咽痒者,加蝉蜕、麦冬;咳重者,加白前、款冬花。6.2.2 风热袭肺证治法:疏风清热、解痉止咳。主方: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薄荷(后下)、桔梗、甘草、紫苏子、前胡、地龙。加减:咽痛者,加锦灯笼、射干;咳重者,加川贝母、白屈菜;便干者,加莱菔子、枳实;痰多者,加冬瓜子、瓜蒌。6.2.3 痰邪蕴肺证治法:健脾化痰止咳。主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橘红、茯苓、清半夏、白前、前胡、紫苏子、桃仁、苦杏仁、白屈菜、莱菔子、款冬花。加减: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者,加浙贝母、胆南星;大便稀溏者,去桃仁、苦杏仁,加山药、麸炒薏苡仁。6.2.4 肺脾肾虚证治法:益气固本截痰。主方: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C)常用药:炙黄芪、白术、防风、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桂枝、茯苓、补骨脂、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大枣。加减: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精;偏于肺阴虚者,加玉竹、五味子;偏于脾气虚者,加陈皮、麸炒薏苡仁;偏于肾气虚者,加桑椹、海螵蛸;食少者,加佛手、焦山楂;便干者,加莱菔子、枳实。6.3 中成药1)小儿治哮灵片(地龙、麻黄、侧柏叶、射干、紫苏子、黄芩、北刘寄奴、白鲜皮、苦参、甘草、细辛、川贝母、橘红、僵蚕、冰片):片剂,每片重0.094 g。<3 岁每次2~4 片,3~6 岁每次4~6 片,6 + ~12 岁每次6~8 片,口服,每日3 次,或遵医嘱,温开水送服。用于风寒袭肺证、风热袭肺证。(推荐级别:C)2)小儿热咳清胶囊[麻黄(蜜炙)、荆芥、苦杏仁(炒)、百部、紫菀(蜜炙)、桑白皮(蜜炙)、白前、瓜蒌仁、川贝母、生石膏、知母、黄芩、地骨皮、枳壳(炒)、陈皮、桔梗、甘草]:胶囊,每粒重0.4 g。4~6 岁每次0.8 g,6 + ~14 岁每次 1.2 g,口服,每日3 次,或遵医嘱,温开水送服。用于风热袭肺证。(推荐级别:C)3)小儿白贝止咳糖浆[白屈菜、平贝母、瓜蒌、半夏(矾制)]:口服液,每支10 mL。<6 月每次1~5 mL,6~12 月每次5~15 mL,1 + ~3 岁每次20 mL,3 + ~6 岁每次20~25 mL,6 + ~9 岁每次25~30 mL,>9 岁每次30~50 mL,口服,每日3 次。用于痰邪蕴肺证。(推荐级别:E)4)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炒)、防风]:颗粒剂,每袋重5 g。1~3 岁每次1/3 袋,3 + ~7 岁每次1/2 袋,>7 岁每次 1 袋,开水冲服,每日 3 次,或遵医嘱。用于肺脾肾虚证属肺脾气虚者。(推荐级别:C)6.4 穴位贴敷疗法采用伏九贴,即“三伏”的一伏、二伏、三伏及“三九”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 1 天穴位贴敷。药物应用白芥子7 g、延胡索7 g、细辛 4 g、甘遂 4 g,用鲜生姜汁与醋适量搅匀,制成 3 g 的块状软膏。选取天突、膻中、肺俞、膈俞穴,每次贴敷2~4 h。如在贴敷过程中出现皮疹、肤痒等过敏情况,应停止贴敷,并作相应处理。(推荐级别:C)6.5 拔罐疗法取穴:定喘、风门、肺俞、心俞、天突。适用于 3 岁以上发作期、缓解期的患儿。(推荐级别:D)7 预防和调护7.1 预防1)饮食宜清淡、营养、易于吸收,不食辛辣刺激、咸寒、炙煿食物;2)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3)远离灰尘、花粉、油漆、香烟、油烟等刺激性气味;4)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7.2 调护1)避免接触过敏源;2)适当做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哮喘的诊断、辨证与治疗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哮喘(asthm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
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诊断3.1病史多有婴儿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
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致敏物质等。
3.2临床表现自发病以来:哮喘发作≥3次。
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3.3肺部听诊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
支气管哮喘如继发感染,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3.4血象检查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4辨证4.1发作期4.1.1寒性哮喘证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泡沫多、易咯,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指纹红。
4.1.2热性哮喘证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4.1.3外寒内热证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
4.1.4肺实肾虚证气喘,喉间哮鸣,持续较久,喘促胸满,动则喘甚,咳嗽,痰稀、色白、易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滞少华,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
4.2缓解期4.2.1肺脾气虚证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形体消瘦,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
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中医学对小儿哮 喘的认识
03
三、中医诊疗指南研 究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儿童。这种疾病以反复 发作的喘息、咳嗽和胸闷为主要特征,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 活质量。尽管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学在小儿哮喘的诊 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小儿哮喘的中医诊疗指南,以期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6、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中医提倡患 儿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7、心理调理:哮喘患儿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不良情绪也会 加重病情。因此,心理调理对哮喘患儿非常重要。建议家长患儿的情绪变化,给 予关爱和支持;同时,鼓励患儿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3、中药敷贴:中药敷贴是一种外治方法,通过将中药敷贴在患儿的穴位上, 达到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敷贴包括白芥子、细辛、甘遂 等。
4、推拿: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 节脏腑功能。研究表明,推拿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5、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当也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因此, 合理的饮食调理对哮喘患儿非常重要。建议患儿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 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菜等。
六、结论
中医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通过中药内服、针灸 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哮喘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直至痊愈。家长 和儿童应该积极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避免哮喘发作的诱因。在选择治疗方法时, 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儿童哮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 广。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常见证候:(1)痰瘀内伏证(2)肺气亏虚证(3)脾气亏虚证(4)肾气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收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9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4.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一、引言本文对中国儿科学会于2024年发布的儿童哮喘治疗指南进行解读和概述,该指南旨在提供儿童哮喘的最新治疗方针和策略。
二、诊断与评估指南明确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其中包括儿童哮喘的症状、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三、非药物治疗该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重要性。
这包括环境控制、避免过敏原、饮食与营养等方面的建议。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哮喘管理的核心。
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哮喘控制水平的药物选择和使用建议。
这包括快速缓解药物和控制性药物的使用指南。
五、哮喘控制评估与调整指南详细介绍了哮喘控制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
根据评估结果,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治疗调整策略,以确保儿童哮喘的良好控制。
六、特殊情况与共病管理该指南还对儿童哮喘的特殊情况和共病管理进行了讨论。
这包括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哮喘与肺炎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建议。
七、儿童哮喘教育与自我管理指南强调了儿童哮喘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提供了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自我管理技巧,以帮助患儿和家长更好地管理哮喘病情。
八、总结与展望本文对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进行了全面解读,概述了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该指南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对于改善儿童哮喘的管理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的解读。
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为概述,具体治疗方案和建议仍需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2 热性哮喘证 气喘, 声高息涌, 喉间哮鸣, 咳嗽痰壅, 痰黏、色
黄、难咯, 胸闷, 呼吸困难, 鼻塞, 流涕黄稠, 身热, 面 红唇干, 夜卧不安, 烦躁不宁,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 干, 咽红,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脉浮数或滑数, 指 纹紫。
4. 1. 3 外寒内热证 气喘, 喉间哮鸣, 咳嗽痰黏、色黄、难咯, 胸闷,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咳 嗽无力, 盗汗, 形体消瘦, 腰膝酸软, 面色潮红, 午后 潮热, 口咽干燥, 手足心 热, 便秘, 舌红少津, 苔花 剥, 脉细数, 指纹淡红。 5 治疗 5. 1 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按
收稿日期: 2008 - 02- 28 作者简介: 赵霞 ( 1972- ) , 女, 副教授, 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
6
5. 2. 1 发作期
5. 2. 2 缓解期
5. 2. 1. 1 寒性哮喘证
5. 2. 2. 1 肺脾气虚证
治法: 温肺散寒, 涤痰定喘。
治法: 补肺固表, 健脾益气。
主方: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方: 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 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
常用药: 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
5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性哮喘证。
12 g, 共研细末, 分成 3份, 每隔 10 d使用 1份。用
5. 3. 3 玉屏风口服液 (颗粒 )
时取药末 1份, 加生姜汁调和, 取直径约 1. 5 cm 大
< 1岁 每 服 3 mL 或 2 g, 1 ~ 5 岁 每 服 5 ~ 小, 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 贴 2 ~ 4 h
10 mL或 2. 5~ 5 g, 6~ 14岁每服 10 m L或 5 g, 均 1 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 局部出现小疱疹, 可提前
日 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 初伏、中伏、末伏 3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
5. 4 敷贴疗法
取 3~ 4穴, 针刺加灸, 隔日 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
白芥子 21 g、延 胡 索 21 g、甘遂 12 g、细 辛 预防性治疗。
! 学术探讨 !
关于小儿哮喘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的认识与思考
张 洁, 郭立芳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主, 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 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
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 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
兼见、寒热并存者, 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 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
正以治其本, 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 调整脏腑 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使用。
5. 3. 4 固本咳喘片 每服 1~ 3片, 1日 3次。用于脾肾阳虚证。
次, 连用 3年。用于缓解期培本治疗。 5. 5 针灸疗法
5. 3. 5 蛤蚧定喘片
取定喘、天 突、内关。咳嗽痰多者 加膻中、丰
每服 2~ 4片, 1日 2次。用于肺肾两虚、阴伤 隆。针刺, 1日 1次。用于发作期。
痰热证。
功能, 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 宜采用多种
加减: 动则气短难续加紫石英、诃子摄纳补肾;
疗法综合治疗, 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 哮 畏寒肢冷加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 痰多色白, 屡吐
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5. 2 分证论治
不绝加银杏、芡实补肾健脾化痰; 发热咯痰黄稠加 黄芩、冬瓜子、金荞麦清泄肺热。
第 4卷 第 3期 2008年 5月
中医儿科杂志 J PED IATRICS OF TCM
Vol 4 No 3 M ay 2008
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 虚者, 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治疗, 以图根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 治肺为
常用药: 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
每服 5~ 10 mL, 1日 2次。用于寒性哮喘证。
5. 2. 1. 4 肺实肾虚证
5. 3. 2 哮喘宁颗粒
治法: 泻肺平喘, 补肾纳气。
5周岁 以下 儿 童每 次 5 g, 5 ~ 10 周岁 每 次
主方: 偏于肺实者, 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偏于肾 10 g, 11~ 14周岁每次 20 g, 均 1日 2次。用于热
反复感冒, 气短自汗, 咳嗽无力, 形体消瘦, 神 疲懒言, 面白少华或萎黄, 纳差, 便溏, 舌质淡胖, 苔 薄白, 脉细软, 指纹淡。 4. 2. 2 脾肾阳虚证
喘促乏力, 动则气喘, 气短心悸, 咳嗽无力, 形 体消瘦, 形寒肢冷, 腰膝 酸软, 面白少 华, 腹胀, 纳 差, 夜尿多, 便溏, 发育迟缓,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弱, 指纹淡。 4. 2. 3 肺肾阴虚证
加减: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 呛咳不爽
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 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 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
草等。
虚热。
加减: 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 咳嗽重加桑白 5. 3 中成药
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 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 5. 3. 1 小青龙口服液
肺平喘; 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摘 要: 针对中医学、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小儿哮喘病机认识、治疗现状和目标、存在的问
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对小儿哮喘的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加以阐述, 以探讨治疗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局部治疗; 整体调节 中图分类号: R25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297( 2008) 02- 0006- 0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 病, 因其 常年反复发 密切相关, 但更与免疫反应有关 [ 2] 。 T 淋巴细胞免 作, 根治尤 难。本病 的发生儿 童多于成 人。 2000 疫异常, 如 T h1升高、Th2下降比例失调, 则促使哮 年陈育智等 [ 1] 对我国 43万城市儿童进行了哮喘患 喘发作。从免疫学角度来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 病率的调查, 结果显示, 大部分地区的儿童患病率 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气道炎症仅仅
全明了。目前公认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
问 ! 通评虚实论 #中有 ∃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者 % 的记载, 专门提到小儿 ∃ 喘鸣 %。 ∀金匮要略 #、∀幼 科全书 #、∀证治准绳 #等著作中, 也都有关于哮喘 的症状描述和病机论述。哮喘患儿多素体禀赋不
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哮喘 ( asthm a)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 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 喘促气急, 喉间痰吼哮 鸣, 呼气延长, 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3 诊断 3. 1 病史 多有婴儿期湿疹 等过敏性疾病 史、家 族哮喘 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 如气候骤变、感 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致敏物质等。 3. 2 临床表现 自发病以来: 哮喘发作 3 次。常突然发作, 发作之前多 有喷嚏、咳 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 促、气急、哮鸣、咳嗽, 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 唇青紫。 3. 3 肺部听诊 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 以呼气时明显, 呼气 延长。支气管 哮喘 如继 发感 染, 可闻 及 中、细湿 啰音。 3. 4 血象检查 一般情况下, 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4 辨证 4. 1 发作期 4. 1. 1 寒性哮喘证 气喘, 喉间哮 鸣, 咳嗽, 胸闷, 痰稀色白、泡沫 多、易咯, 喷嚏, 鼻塞, 流 清涕, 唇青, 形寒肢 凉, 无 汗, 口不渴, 小 便清长, 大便溏薄, 咽不红, 舌质淡 红, 苔薄白或白滑, 脉浮紧, 指纹红。
喷嚏, 鼻塞, 流清涕, 恶寒, 发热, 面色红赤, 夜卧不 安, 无汗, 口渴, 小便黄赤, 大便干, 咽红, 舌质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紧或滑数, 指纹浮红或沉紫。 4. 1. 4 肺实肾虚证
气喘, 喉间哮鸣, 持续较久, 喘促胸满, 动则喘 甚, 咳嗽, 痰稀、色白、易咯,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 晦滞少华, 神疲倦怠,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苔薄白或 白腻, 脉细弱或沉迟, 指纹淡滞。 4. 2 缓解期 4. 2. 1 肺脾气虚证
而真正能达到防治目标的哮喘患者尚不多。说明 疗方法。
哮喘与一般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 其彻底根治有一 1. 2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定的难度。 1 病机认识
祖国医学关于支气管哮喘早有认识, 俗称 ∃ 吼 喘 %。 ∀内 经 #中描 述 为 ∃ 喘吁 % ∃ 喘 鸣 %。在 ∀素
1.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病机的认识 小儿哮喘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
加减: 喘急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
加减: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 咳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 咳甚加炙百部、炙 甚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 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 款冬花宣肺止咳; 热重选加栀子、拳参、鱼腥草清热 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解毒; 便秘加瓜蒌仁、大黄降逆通腑; 若表证不著, 5. 2. 2. 3 肺肾阴虚证
喘息咳嗽, 痰鸣, 痰色微黄, 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治法: 养பைடு நூலகம்清热, 敛肺补肾。
5. 2. 1. 3 外寒内热证
主方: 麦味地黄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