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计算题及问题详解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习题1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
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
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测量学习题解答

测量学习题解答1、答:L t=L+△L+αL(t—t0)。
式中:L t表示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L表示钢尺上所注的长度,即名义长度;△L表示尺长改正数。
即钢尺在温度t时的改正数等于实际长度减去名义长度;α表示钢尺的膨胀系数。
一般钢尺当温度变化1℃时其值约为1.16×10-5~1.25×10-5;t0表示钢尺检定是的温度;t表示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所以其方程式为L t=50m+0.008m+1.25×10-5×50m× (t—20℃)。
2、答: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着相对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通过物镜之后的象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重合。
即是没有正确的调焦(对光)。
也可能是目镜调焦看十字丝时眼睛有一个焦距,看目标时眼睛又自行调焦用了一个焦距,目标的呈象和十字丝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消除视差的方法:首先必须按操作程序依次调焦,其次是眼睛不处于紧张,而是处于松驰状态,使用使本身不调焦。
3、答:水准测量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1).水准管气泡不居中的误差,视线不水平。
2).在水准尺上的估读误差。
3).水准尺竖立不直的误差。
4).仪器和尺子升沉的误差。
5).大气折光的影响。
为消除这些误差对水准测量影响的方法是:首先是精确的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第二是规定各级水准测量仪器望远镜的放大率和视线的最大长度;第三是尺子尽量扶直在高差中还会抵消一部分;第四是减少观测时间可以减小仪器升沉的影响;用红黑面观测可以减弱这种影响;同时对水准线路进行往返观测也可以减弱尺子升沉对高差的影响;最后规定视线必须高出地面一定的高度就是为了减弱大气折光这项影响。
4、答:为了消除水平度盘偏心差的影响和抵消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在水平方向上的影响采用盘左和盘右两个观测程序。
视准轴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按C=[盘左(L)—盘右(R)]/2计算,但是观测过程中视线不水平就不完全反映视准轴误差,而有高度角的影响:X C=C/COSα(C为高度角计算出来的视准轴误差,α为高度角)。
工程测量题库参考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题库参考参考答案工程测量题库参考参考答案工程测量是一门关于测量和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的学科,通过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需要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解答。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工程测量题目提供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测量知识。
一、水准测量题目1. 某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已知起点高程为100.00米,测得终点高程为150.00米,测量距离为1000米。
求终点相对于起点的高差。
解答:高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150.00米-100.00米=50.00米。
2. 在水准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常常需要进行闭合水准测量。
闭合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起点和终点的高差之差来检验测量的准确性。
如果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超过规定的范围,就需要进行调整。
请问,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的规定范围是多少?解答:闭合水准测量的高差之差的规定范围通常为±(0.02√L)米,其中L为闭合水准测量的长度(单位:米)。
二、总站仪测量题目1. 在总站仪测量中,常常需要进行方位角的测量。
方位角是指某一测站的方向与某一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
请问,如何通过总站仪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解答:通过总站仪进行方位角的测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参考方向,可以是真北、磁北或者其他已知方向。
然后,将总站仪对准参考方向,并将其方位角调整为0度。
接着,转动总站仪,使其对准需要测量方位角的目标点,读取总站仪上的方位角示数即可。
2. 在总站仪测量中,常常需要进行高差的测量。
高差是指两个测站之间的高程差。
请问,如何通过总站仪进行高差的测量?解答:通过总站仪进行高差的测量,首先需要在两个测站之间设置一个参考点,可以是一个已知高程的点。
然后,将总站仪对准参考点,并将其高程调整为参考点的高程。
接着,转动总站仪,使其对准需要测量高差的目标点,读取总站仪上的高差示数即可。
测量学考试题库(附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1.1试题1.1.1名词解释题(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3)参考椭球面(4)绝对高程(5)相对高程1.1.2填空题(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放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习题附标准答案

一、测量学概述1.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2.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如何确定地面点位?4.已知某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P=2050442.5m,YP=18523775.2m,则该点位于6度带的第几带内?位于该6度带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5.上题中,P点所在6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当采用3?分带时,P点所在3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6.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标高?7.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9.水准面曲率对观测量有何影响?10.设有500m长、250m宽的矩形场地,其面积有多少公顷?合多少市亩?11.在半径R=50m的圆周上有一段125m长的圆弧,其所对圆心角为多少弧度?用360°的度分秒制表示时,应为多少?12.有一小角度α=30",设半径R=124m,其所对圆弧的弧长(算至毫米)为多少?13.图1-1中,当β愈小时,直角边b与弧L愈接近。
现设S=100m,要求b与L之差≤1mm,则角度β应≤多少?二、水准测量1.何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测量分哪些等级?2.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3.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 = 1124,前视水准尺读数b = 1428,则A,B两点的高差h AB=?设已知A点的高程H A=20.016m,则B点的高程H B=?4.水准仪由哪些主要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5.用测量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为什么会产生视差?如何消除视差?6.试述使用水准仪时的操作步骤。
7.何为水准路线?何为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容许的高差闭合差?8.图2-54 所示为某一附合水准路线的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BM.4为高程待定的水准点。
已知点的高程、各点间的路线长度及高差观测值注明于图中。
试计算高差闭合差和允许高差闭合差,进行高差改正,最后计算各待定水准点的高程。
新测量学习题三计算题 1

测 量 学 习 题 库三.计算题(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解:据题意,(1) ,此丈量结果能满足要求的精度。
(2)设丈量100m距离往返丈量按此要求的精度的误差为 时,则,则,即往返丈量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为。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 整尺段 零尺段 总计 差数 精度 平均值AB往 505⨯ 18.964返 504⨯ 46.456 22.300测线 整尺段 零尺段 总计 差数 精度 平均值AB往 5*50 18.964 268.964 0.101/2600268.914返4*5046.56422.300268.8643.在对S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读数为1a =1.573m ,b1=1.415m ,然后将仪器搬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a =1.834m ,b2=1.696m ,问(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3. 解:据题意知: (1)正确的高差(2),而,=0.02m 超过5mm ,说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需要校正。
(3)校正方法:水准仪照准B尺,旋转微倾螺旋,使十字丝对准1.676m 处,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央,拨调水准管的校正螺旋(左右螺丝松开、下螺丝退,上螺丝进)使气泡居中(或符合),拧紧左右螺丝,校正完毕.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1至BM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mBMmBM110.142,952.13821==)。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H 15.023+2.34=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Dm 。
【解】==dM D 23.2×2000=464m ,==d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测量学中,下列哪个单位是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A. 米B. 千米C. 英尺D. 英寸答案:A2. 在进行土地测量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C. 测量环境的温度D. 测量对象的颜色答案:D3. 测量学中,角度测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度B. 分C. 秒D. 弧度答案:A二、填空题4. 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平面测量、高程测量、距离测量5. 当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_______。
答案:校准三、简答题6. 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误差。
控制方法包括: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准;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减少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计算题7. 已知某点A的高程为100米,点B与点A的水平距离为50米,点B 的高程为95米。
求点A相对于点B的高差。
答案:点A相对于点B的高差为5米。
计算公式为:高差 = 高程A - 高程B。
五、分析题8. 分析在地形测量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答案:地形图是地形测量的重要成果,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水系分布、道路走向等地理信息。
进行地形图的绘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地形图也是进行其他相关测量工作的基础。
六、论述题9. 论述现代测量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有哪些优势?答案:现代测量技术相比传统测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精度更高,现代测量技术采用高精度的仪器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2)效率更高,现代测量技术如GPS、遥感技术等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3)自动化程度更高,现代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4)应用范围更广,现代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海洋测量、空间测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计算题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及尺号水准尺中丝读数K+黑减红高差中数备注上丝上丝后视距前视距黑(m)红(m)视距差d∑d1BM1ZD1 1.5710.793后5 1.384 6.171K5=4.787K6=4.687 1.1970.417前60.5515.239后—前2ZD1 2.121 2.196后6 1.934 6.621 1.747 1.821前5 2.008 6.796A后—前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回数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水平角草图半测回值°′″一测回值°′″平均值°′″O 1左A0 12 00B91 45 00右A180 11 30B271 45 00 2左A90 11 48B181 44 54右A270 12 12B 1 45 12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五、计算题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44.313m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测点测站数高差值高程m 备注观测值m改正数mm调整值mBM1N1N2N3N4BM1∑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终-H始=0高差闭合差f h= 容许闭合差f h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3.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指标差竖盘形式O M左81 18 42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右278 41 30N左124 03 30右235 56 544.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30.012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264.580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β1=170°24′30″;2)右角:β2=165°2五、计算题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 A 16+3.33443.564 114-2.41828-0.3893 13 -2.053 B 41.987 ∑辅助计算:3. 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计算结果:α23=α32= R 23= α34= α43= R 34= α42=α24=R 42=4. 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m ) 高程(m ) 备注后视 中视 前视 BM 5 1.426 417.628K4+980 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1.62+060 2.30ZD10.876 2.402+080 2.42+092.4 1.87+100 0.32ZD2 1.286 2.004+120 3.15+140 3.04+160 0.94+180 1.88+200 2.00ZD3 2.1865.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设四边形角度闭合差为,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和,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五、计算题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l1=528.46m±0.21m ;l2=517.25m±0.16m 。
试比较这两段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2.已知αCB=290°50′10″,如图所示,求αAB 、αED 。
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试求B、C、D三点的坐标。
(取为至㎝)点号坐标方位角距离(m)增量计算值(m)改正后增量(m)坐标值△x△y△x△y x yA125°30′30″105.22500.000500.000B53°18′43″80.18 C306°19′15″129.34D215°53′17″78.16A ∑辅助计算: f x=f y=f D=K=XDA d ABCB4.如图,仪器安置在A点,要测定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α=17°02′,视距间隔=1.37m,量得仪器高i=1.32m,目标高l=2.00m,已知A点高程为HA=80.643m,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五、计算题1.设拟测设AB的水平距离D0=18m,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0.115m。
精密丈量时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L0=30m,实际长度L=29.997m,膨胀系数α=1.25×10-5,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20℃。
求在4℃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测站高程 H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 x=-1´测站点碎部点视距读数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m高差m高程mO P0.325 1.23691 0665 24 3.如图,已知αAB=150°30′42 ″,αCD=28°44′02″,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fβ容=±40″)4.已知M、N为已知控制点, XM=15.245m,YM=56.356m,XN=34.235m,YN=34.791m,P 点为测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2)简述测设的步骤;五、计算题1. 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测站 盘位 目标竖 盘 读 数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O左 A112 09 54右A247 50 302. 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 、Q 点的高程。
3. 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αCB =124°15′,求αBA 和αCA 。
4.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αy=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五、计算题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的内业计算测点测站数高差栏高程备注观测值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BM156.3247 3.56419-11.23123 6.589311 3.25448 5.247BM263.785Σ辅助计算:fh=fh允=±12 =精度评定:2.完成下列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计算测站盘位目标水平方向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AOBO 左A0 01 06B181 09 54右A180 00 54B 1 10 003.视距测量中, 已知测站点HO=65.349m,量得仪器高i=1.457m,测点为P点,观测得:视距读数为0.492m,中丝读数为1.214m,竖盘读数为95°06´(顺时钟注记),竖盘指标差为+1´,计算平距和P点的高程。
4.如图,已知点1(56.241,31.021)m,点2(78.149,69.473)m,D23=112.230m,β2=112°25´06 ",β3=109°24´54 ",β4=89°54´30 ",试求: α23、α34、α45、及点3的坐标。
5.已知M、N为已知控制点, XM=15.245m,YM=56.356m,XN=34.235m,YN=34.791m,P点为测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2)简述测设的步骤;五、计算题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测站高程 H 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 x=-1´测站点碎部点视距间隔读数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m高差m高程m 点名路线长度(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A8.0+3.33443.56417.0-2.41824.0-0.38936.5-2.053B41.987∑辅助计算:OP 0.325 1.236 91 06 65 24Q0.582 1.513 88 25 98 303.如图所示,已知,,观测角为:,,,求方位角。
五、计算题1.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计算取到秒)。
测 站 竖盘 位置 测 点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则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 ″ º ′ ″ º ′ ″ º ′ ″O 左A0 05 30B120 18 24右A180 05 42B300 18 30O 左A90 04 18B210 17 06右A270 04 24B30 17 24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 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 x=-60″测站点碎部点视距间隔读数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m高差m高程mOP0.325 1.23691 0665 24Q0.582 1.51388 2598 303.已知,请按图中所注观测角值推算BC,CD,DE边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