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农垦改革情况汇报
农垦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农垦改革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实施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垦企业和农民个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和流转权得到了明确,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其次,在农垦企业改革方面,通过深化国有农垦企业改革,推动了农垦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
一大批农垦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在农垦资源配置方面,加大了对农垦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配置力度,推动了农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通过建立健全农垦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了农垦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了农垦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同时,农垦改革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总的来看,农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但也要看到,农垦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推动农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垦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动农垦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农垦改革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共同推动农垦改革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调研报告农垦改革
调研报告农垦改革调研报告:农垦改革一、引言农垦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垦改革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垦改革的现状1. 农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农垦改革是我国农垦系统迈向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实现农垦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产权明晰,推动农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2. 农垦改革的成效在过去几年的农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例如,农垦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农垦企业效益逐步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长。
3. 农垦改革存在的问题然而,农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垦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农垦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浪费现象;其次,农垦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市场化运营理念和竞争意识;再次,农垦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博弈问题突出,农民的权益保护有待加强;最后,农垦改革缺乏长期稳定政策支持,制度不完善。
三、农垦改革的对策建议1. 提高农垦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农垦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应加强对农垦资源的科学评价和规划,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流转和整合,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垦资源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浪费和滥用。
2. 提升农垦企业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农垦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应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引入市场化运营理念,提高农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垦企业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
3.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在推进农垦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强对农垦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管理和调控,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增强他们与农垦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
4. 完善农垦改革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农垦改革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农垦企业化改革调研报告
农垦企业化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垦(农业垦殖)企业化改革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热点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垦企业化改革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意义、方向和挑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搜集、案例研究和访谈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农垦企业化改革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1. 文献资料搜集通过查看相关政策法规、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了解农垦企业化改革政策的制定背景和具体措施。
2. 案例研究选择了几个农垦企业化改革成功的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相关人士,了解改革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3. 访谈调研通过与农垦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农民代表的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农垦企业化改革的认识、意见和期待。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经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和分析:1. 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意义农垦企业化改革对于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农垦企业化可以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垦企业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方向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农垦经营模式,加强资金运作,推进企业化管理,提升农垦的综合效益。
同时,要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农垦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3.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挑战农垦企业化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农垦管理者素质不高,有限的要素资源,农村金融机构不完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农垦管理者的努力。
4.成功的案例分析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的农垦企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成功的案例表明,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农垦企业的管理能力,推进农垦企业的资本化运作,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对农垦企业化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措施,促进农垦企业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更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
农垦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农垦改革推进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目标,积极推动农垦改革,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将就农垦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多种形式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
其次,在农村经济组织改革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垦改革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此外,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产权关系更加清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强化了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保护了耕地资源,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垦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开展农场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农场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农场作为农业生产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调研和了解农场改革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现将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
一、农场改革调研背景农场改革作为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推进这一目标,政府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加大对农场改革的支持和投入,同时也鼓励各地吸纳外部资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多种形态的农业发展。
二、农场模式的改变在农场改革发展的推动下,农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以传统的农场模式为例,以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多以承包土地给农民,由他们自己来管理和耕种,而现在的农场模式则更多是以经营林果、水产、畜牧等等多元化的经营形式来扩大农业生产。
农场不再只是单一的耕种,而是将种植、养殖、旅游、娱乐等多个行业的服务都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和产业的最大化利用。
三、农场改革的优点农场改革的发展有很多好处,首先,对于推动新型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应用,农业产业的效益明显提高,为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其次,农场改革有益于加强乡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们的就业和创业。
通过将农产品转化为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收益水平和效益。
再者,农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相互关联,带动了农业产业和地方旅游的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也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于农村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农场改革的存在问题农场改革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现象依然严重,很多年轻人的就业意愿很低,这给农业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第二,农村管理的经验不足,农村的治理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第三,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也亟待解决。
五、未来农场改革的发展从当前形势的分析来看,未来农场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重点应该是多元化经营和农村产业升级。
云南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资料
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国研专稿]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2012-03-16内容摘要:2009年以来,云南省农垦坚持“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开展了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但仍然面临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较高,一线职工社会保障欠费、退保问题突出,农垦长期形成的特色产业优势保持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中央、地方和农垦合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云南省农垦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天然橡胶为主要产业的特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集团,建有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基地,也为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生产发展,繁荣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云南省农垦生产天然橡胶11.1万吨,占云南省总产量的1/3,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有效保障了橡胶这个国防和工业建设重要战略物资的供给。
但由于长期处于特殊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导致云南省农垦形成了“非政非企,非城非乡、非农非工”的形态,与地方经济社会“两张皮”。
近年来,云南省农垦更是呈现出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负担重,职工与管理层收入差距大、干群矛盾加深,农垦企业负担重、负债率高、亏损面大,下岗、待业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等问题。
2009年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件”),在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创新管理机制、激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理顺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了解云南省农垦改革发展情况,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赴云南省开展调研,深入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州(市),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农垦和农场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与一线管理干部、职工深入交流,现将云南省农垦改革主要举措、初步成效和经验报告如下:一、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背景云南省农垦建于1951年,垦区涉及西双版纳、红河、临沧、普洱、德宏、文山和保山7个州市28个县(市、区),约32万人,39个农场和18个橡胶分公司,经营国有土地346.2万亩,其中橡胶209万亩、茶园6.8万亩、果园近10万亩,企事业单位共70个、在岗职工9.4万人。
农垦改革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农垦改革工作自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农垦改革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改革效果的最大化。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自查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对农垦改革工作的整体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农垦改革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垦资源利用不合理、农垦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农垦经营效益不高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效果的实现。
其次,我们对农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我们发现,在农垦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土地流转不畅、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农垦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农垦管理权限不清晰、农垦管理体制过于僵化等问题;在农垦经营效益方面,存在着农垦经营效益低、农垦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解决和突破的难点和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农垦资源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土地流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垦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我们将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垦管理权限划分,推动农垦管理体制的灵活化和市场化;最后,我们将优化农垦经营模式,提升农垦经营效益,降低农垦资产负债率,实现农垦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改革工作任务的落实和改进效果的达到。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改进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和工作能力,为农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农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垦改革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农垦改革情况汇报
深化农垦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下面我将就农垦改革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垦改革进一步明晰了土地权属关系,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强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同时,加强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其次,农垦改革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农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权等方面的保护,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产权保障,增强了农民的发展信心。
再次,农垦改革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垦改革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最后,农垦改革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垦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布局,提升了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了农村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支持,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农垦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农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农垦改革不断深化。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农垦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剖析
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汇报[国研专稿]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汇报2012-03-16内容摘要:2023年以来,云南省农垦坚持“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旳改革方向,开展了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派制度、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重要内容旳体制改革,获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但仍然面临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较高,一线职工社会保障欠费、退保问题突出,农垦长期形成旳特色产业优势保持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中央、地方和农垦合力加以处理。
关键词: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云南省农垦通过60年旳发展,已经成为以天然橡胶为重要产业旳特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集团,建有我国最佳旳天然橡胶基地,也为保持边疆稳定,增进生产发展,繁华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奉献。
2023年,云南省农垦生产天然橡胶11.1万吨,占云南省总产量旳1/3,约占全国总产量旳1/6,有效保障了橡胶这个国防和工业建设重要战略物资旳供应。
但由于长期处在特殊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导致云南省农垦形成了“非政非企,非城非乡、非农非工”旳形态,与地方经济社会“两张皮”。
近年来,云南省农垦更是展现出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承担重,职工与管理层收入差距大、干群矛盾加深,农垦企业承担重、负债率高、亏损面大,下岗、待业人员存在不一样程度旳不满情绪等问题。
2023年终,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有关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维护垦区稳定旳若干意见》(如下简称“19号文献”),在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创新管理机制、激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派、理顺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理解云南省农垦改革发展状况,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赴云南省开展调研,深入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州(市),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农垦和农场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与一线管理干部、职工深入交流,现将云南省农垦改革重要举措、初步成效和经验汇报如下:一、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背景云南省农垦建于1951年,垦区波及西双版纳、红河、临沧、普洱、德宏、文山和保山7个州市28个县(市、区),约32万人,39个农场和18个橡胶分企业,经营国有土地346.2万亩,其中橡胶209万亩、茶园6.8万亩、果园近10万亩,企事业单位共70个、在岗职工9.4万人。
农垦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农垦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农垦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一、引言农垦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为我国农业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农垦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农垦改革涉及的农户和农垦机构。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统计数据、学术研究论文以及相关企业报告。
三、农垦改革发展的现状1.农垦改革成绩显著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农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包括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
农垦改革的主要成就是改革灵活机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问题和挑战尽管农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垦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效率。
其次,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农业资源的浪费问题影响了农垦改革的效果。
四、对农垦改革发展的建议1.完善农垦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垦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提高改革效果和效率。
同时,加强对农垦机构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推动机构从传统管理向现代企业化管理转型。
2.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支持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出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同时,重视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保护水平。
4.加强农民培训和农产品营销服务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优化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农垦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垦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农垦改革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我将就农垦改革发展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农垦改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再次,农垦改革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农垦改革在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农垦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垦改革,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农垦改革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垦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农垦改革调研报告范文【农垦改革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农垦改革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农垦改革的实施情况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次调研围绕农垦改革的目标、政策措施以及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
共有100份问卷发放,其中有效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达90%。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了村委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农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3.1 目标与政策措施在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农民表示他们对于农垦改革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有一定的了解。
92%的农民知道农垦改革旨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88%的农民知道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
这说明政府在推进农垦改革中的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3.2 农民收入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农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了15%,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明显增加。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政府为农垦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农垦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3.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农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访谈中,农民普遍反映,农垦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难以与市场竞争。
此外,由于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农垦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存在一些农垦企业发展缓慢的情况。
农民还提到,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对农垦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2. 加强农垦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3.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4. 完善农垦改革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垦企业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
破茧成蝶展新姿——云南农垦改革发展纪实
—
云南农垦改革发展纪实
平 均 亩产 干胶 超过 10 0 千克 ,有 效 保 障 了橡胶这 一国防和工业 建设重 要战略 物资的供 给 , 为维 护边疆稳定 、 促进经 济社会发 展做 出了重要 贡献 ,也为睦 邻、 安邻 、 富邻做出了突出贡献 。 由于 长期 处 于特 殊 的体 制 机 制 下 , 南 农 垦 形 成 了 “ 政 亦 企 、 城 云 亦 亦 亦乡、 亦农 亦工” 的形态 。随着 时代的 发展 , 这一形 态 日渐显露 出体制 不顺 、 机制不活 、 效率不 高等 弊端 , 垦集团 农 管 理权过 分集 中 、 农场缺乏 活力 , 机构 人 员臃肿 、 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 垦地经 济社 会 发 展 “ 张 皮 ” 象 突 出 。 尤 其 两 现 是 近 年来 , 区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滞 后 , 垦 利 益 分 配不 合理 , 线 职工 收入 少 、 担 一 负 重 , 产 生 活条 件 较差 。 生 20 年底 , 09 云南省委 、 省政府作出 深 化农垦 改革 的重大决 策部署 ,出台 《 关于推 进农 垦改革 发展维 护垦 区稳 定 的若 干意见》 云发 [0 9 l 号 ) 以 ( 2 0 ]9 ( 下 简称 “9 文件” , 照“ 制融 入 l号 )按 体 地 方 , 理融入社 会 , 管 经济融 入市场 ” 的改革原 则 ,启 动了新一 轮农 垦改革
心 组织 , 真谋划 、 认 制订方 案 , 因场制 宜、 分类指 导 , 改革 的原 则性 、 把 政策
的 灵 活性 、方 案 的可 操 作 性 很 好 地 结
合在一起。各地积极理顺 劳动关系 , 逐
步 落 实 养 老 、 疗 、 业 、 伤 和 生 育 医 失 T 保 险等劳 动和社会 保障政 策措施 , 为 垦 区职 T群 众 解 除后 顾 之 忧 。 两年多来 , 省级 各有关单位 、 省农 垦总局与各州市密切配合 , 坚持“ 体制 融 入地 方 、 理 融 人 社 会 、 济 融 入 市 管 经 场” 的改 革 方 向 , 照 “ 地 管 理 、 权 按 属 产 到 场 、 包 到 户 , 新 管 理 体 制 、 活 承 创 激 经 营机 制 、 整 利 益 分 配 、 顺 劳 动 关 调 理 系、 健全社 会保障 ” 的T作要 求 , 基本 完 成 了“ 9 文件 ” 1号 确定 的 目标任务 , 各项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农垦发展调研报告
农垦发展调研报告农垦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农垦作为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实现农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垦发展的调研,分析其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推动农垦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二、农垦发展的现状农垦是指政府投资在较为贫瘠或尚未开垦的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的措施。
目前,我国农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农垦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推进了农垦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然而,农垦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垦面临的土地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农垦土地面临着压力和挤占。
其次,农垦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差距。
虽然一些农垦示范区取得了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一些农垦在农产品加工和运输方面也存在问题,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三、农垦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为了进一步推动农垦发展和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应加强对农垦土地的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挤占。
同时,鼓励农垦土地的多元化利用,例如发展富余土地的农业经济作物或生态农业。
2.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垦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农垦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同时,应加强农垦人才培养,提高农垦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运输。
“农产品+”模式是推动农垦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运输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垦发展的前景和建议农垦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垦发展将更加重要。
农垦改革总体情况汇报
农垦改革总体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农垦改革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经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利用权有序流转。
同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
其次,农垦改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大而粗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再次,农垦改革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农垦改革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
总的来看,农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要看到,农垦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不够彻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农垦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农垦改革总体情况的汇报,相信大家对我国农垦改革的进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结构功能主义与内卷化理论视阈下云南农垦组织改革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与内卷化理论视阈下云南农垦组织改革研究农垦组织是我国边疆区域长期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织,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带动与辐射作用举足轻重。
本选题立足于云南农垦组织的发展与改革历程研究,运用调研、问卷、访谈以及文本、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农垦总局、分局、农场不同层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结构功能主义和“内卷化”作为理论工具,阐释农垦组织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整合与分化现象。
选题的创新在于:“特殊公权力组织理性”设定,组织学理论疆域和农垦研究视域的拓展,“组织内卷化”概念创新,以及“宏观-中观-微观“的立体实证结构等。
从理论角度来说,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结构功能主义集中于研究系统承载的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结构,强调分析每一特定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
文中拟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从而可以通过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组织及其发展。
另外,还引入了“内卷化”概念来对农垦组织改革状况进行描述。
“内卷化”是一个可以用来回应、分析和解释许多层面现象和问题且尚未统一界定的概念,文中分别从经济层面有增长无升级,管理层面有汲取无控制,文化层面有惯习无突破来具体定性这一概念,归纳出基本的共性要素来进行相应的组织研究,使之成为本研究审视组织的重要理论工具。
以上述结构功能主义与“内卷化”为基本理论支撑,两者在农垦组织的实证研究过程中最终达成有机契合,奠定了本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借鉴和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些概念,如整合、分化、利益结构,制度学中的一些界定,如制度环境、非制度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等,同时,将社会结构功能主义对系统的理解引入组织理论的理解之中,综合融通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基本理论逻辑框架,研究整体思维进路为: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与组织所处的环境是紧密相联互为影响的,总要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当资源与利益分配失序时,组织的相关利益主体不能在现有组织结构功能体系下获得利益诉求的满足,就产生新的获利需求,进而推动组织变革以重获新的利益结构。
场农垦改革情况汇报
场农垦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场农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场农垦改革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了有效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我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高效、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民的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帮助农民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流转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此外,我们还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的场农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改革政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场农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于开展农场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农场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意见》,根据省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要求,我们按照调研提纲的内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粮食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近三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006年我场粮豆作物播种面积7XXX公顷,平均亩产399.1公斤,总产实现42575吨。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70公顷,单产500公斤,总产19275吨;玉米播种面积2218.7公顷,单产540公斤,总产17971吨;大豆播种面积2292.3公顷,平均亩产153.3公斤,总产5272.29吨;小麦播种面积30公顷,平均亩产126.7公斤,总产57吨。
2007年我场粮豆作物播种面积7xxx公顷,平均亩产380公斤,总产40510吨。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504公斤,总产19429吨;大豆播种面积1xxx公顷,单产132公斤,总产3722吨;玉米播种面积2xx0公顷,单产442公斤,总产17238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xx公顷,总产120.4吨。
2008年我场粮豆播种面积7xxx公顷,单产398公斤,总产42470吨。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520公斤,总产20046吨;玉米播种面积1xxx公顷,单产553公斤,总产16384吨;大豆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167公斤,总产5977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xx公顷。
根据近三年粮食产量的不均衡性,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条件的制约,香兰地处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年际间变化较大,土质大多为岗地白浆土,品种选择的空间比较小,土壤肥力不高是导致作物年际间变化的主要原因;二是主观因素影响,一部分农户只追求高产,不按自然规律及气候条件选择品种,盲目种植晚熟品种,导致产量低、效益差。
还有的农户购买的生产资料无“三证”,又不按农艺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投入高、产出低,再有就是小四轮机车作业,根本达不到农艺要求,使原有的耕作体制遭到破坏,整地质量差,苗势弱,土壤肥力下降,单产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国研专稿]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2012-03-16内容摘要:2009年以来,云南省农垦坚持“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开展了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但仍然面临养老保险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较高,一线职工社会保障欠费、退保问题突出,农垦长期形成的特色产业优势保持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中央、地方和农垦合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云南省农垦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天然橡胶为主要产业的特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集团,建有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基地,也为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生产发展,繁荣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云南省农垦生产天然橡胶11.1万吨,占云南省总产量的1/3,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有效保障了橡胶这个国防和工业建设重要战略物资的供给。
但由于长期处于特殊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导致云南省农垦形成了“非政非企,非城非乡、非农非工”的形态,与地方经济社会“两张皮”。
近年来,云南省农垦更是呈现出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负担重,职工与管理层收入差距大、干群矛盾加深,农垦企业负担重、负债率高、亏损面大,下岗、待业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等问题。
2009年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9号文件”),在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创新管理机制、激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理顺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了解云南省农垦改革发展情况,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赴云南省开展调研,深入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州(市),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农垦和农场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与一线管理干部、职工深入交流,现将云南省农垦改革主要举措、初步成效和经验报告如下:一、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背景云南省农垦建于1951年,垦区涉及西双版纳、红河、临沧、普洱、德宏、文山和保山7个州市28个县(市、区),约32万人,39个农场和18个橡胶分公司,经营国有土地346.2万亩,其中橡胶209万亩、茶园6.8万亩、果园近10万亩,企事业单位共70个、在岗职工9.4万人。
历经60年的发展,云南省农垦已经成为集农、工、商、贸、旅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集团。
近年来,由于内外问题交织,垦区发展滞后,农场由过去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者,沦为落后者。
过去,当地农民视农场为“乐土”,做梦都想成为农场人;现在,当地农民视农场为“受穷受难之地”,害怕成为农场人。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负担重一是劳动强度大。
云南省农垦在前几年实行“减员增效”之后,大量一线职工下岗,职工承包任务加重。
2010年,农垦人均管理和经营土地、胶园、茶园、蔗园超过40亩,远高于云南省农村劳动力人均耕作4亩多的水平。
垦区胶工人均管理橡胶树由过去的300棵增加到900棵,胶工因为超负荷劳动、疾病缠身,早衰早亡的情况突出。
二是收入低。
2009年农垦职工平均工资只有9697元,不到云南省社会平均工资(26992元)的40%,比较贫困的农场职工收入更低。
西双版纳大渡岗农场茶叶从业人员2852人,人均茶园5.3亩,纯收入仅有7000元左右。
特别是种植水稻、水果、甘蔗、咖啡的农业工人(不具备农垦企业、农场职工身份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农工)收入更低,年均工资只有5000元左右。
实际上,前几年的“减员增效”后,原有的“一人一岗”,变为“一户一岗”,部分职工的工资就是整个家庭的收入,职工收入过低,家庭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三是负担重。
职工承包土地的总收入上缴给农场比例较高,部分垦区胶工需要缴纳总收入的65%~70%。
并且,农垦职工每年要把大部分纯收入用于缴纳社会保险和社会管理费用。
农垦职工以云南省上一年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年均社保缴费超过3000元,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职工负担沉重。
(二)管理层与一线职工收入、待遇差距大,干群矛盾深一方面,农垦管理层员工收入远超过一线职工收入。
云南省农垦在岗职工9.4万人左右,其中生产队以上管理人员就有10071人。
根据2008年年底调查数据,管理层员工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对差距在5倍左右。
2008年,大渡岗农场下属茶厂党委书记的岗位工资为4.5万元(不含效益工资),而茶工年收入仅有7100元,两者相差6.4倍。
在某些农场,产量达不到平均水平的职工,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另一方面,管理层与普通一线职工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很大。
农场、企业管理层一直按照缴费基数的28%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个人只承担8%;而一线职工只能按照缴费基数的18%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个人全部承担;一线职工怨言很多。
(三)农垦企业负担重、负债率高、亏损面大农垦经营农业产业,自然灾害频繁、风险大、效益低。
多年以来,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农垦企业承担着医院、道路、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廉租房建设、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承担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的社会管理服务等职能,2009年,农垦社会负担达3.88亿元。
农垦企业负债率高,平均负债率高达95%,潞江农场负债率更高达273%。
农垦企业亏损面大,39个企业亏损面在45%以上,而原因之一就是农垦管理机构人员臃肿,每年管理费用高达8.7亿元,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四)垦区矛盾纠纷突出、维稳任务繁重农垦系统各个利益群体诉求强烈,各种矛盾交织积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防不胜防,这些矛盾单靠农垦系统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
利益诉求的主体主要是在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待业、下岗、失业人员。
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工资待遇、收入分配、住房改善等方面。
垦区已经成为云南省维稳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云南省农垦共有下岗、退职等解除劳动合同人员2.6万人,这部分人有各种利益诉求,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已经成为影响垦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2009年的“1·20事件”[①2009年,云南西双版纳垦景洪农场415名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在非法组织“退休人员维权会”的策划下,为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独生子女费等问题,酿成的集体上访事件,事件一度蔓延至西双版纳垦区,后在地方政府的及时、有效、正确处理下得以平息。
]后,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地方政府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压力的逐渐增大。
(五)垦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由于体制没有融入地方,农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游离于云南省统一规划和建设之外,享受不到各种惠农政策,民生欠账较多,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
一是垦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群众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突出。
黎明农场2万多亩肥沃的农田缺乏灌溉设施,靠天吃饭;临沧垦区5个农场1.3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垦区总人口的42%,4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威胁着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西双版纳垦区电网尚未纳入农网改造,部分居民点没有通电等。
部分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地农村,严重影响了农垦职工的生产生活。
二是垦区职工住房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
农垦管区现有住户11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仅有17平方米,职工住房窄、旧、简、危现象普遍,与当地农村差距较大,呈现出“棚区就是农垦的,新楼房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景象。
当地农场在解决低收入人口危房改造问题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大渡岗农场2010年危房改造任务900户,由于国家贷款政策收紧,职工筹资困难,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原因,危房改造工作举步维艰,仅开工300户。
二、云南省农垦改革主要举措根据云南省“19号文件”精神,云南省农垦在保持农场国有土地性质不变、企业职工身份不变“两个不变”的前提下,深入推进以创新农垦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主要举措有:(一)农垦属地化管理一是云南省农垦总局属地化管理。
目前,云南省农垦总局和云南省农垦集团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过渡性管理体制。
改制之后,云南省农垦集团公司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
二是农垦分局属地化管理。
云南省农垦总局直属的农垦分局转变为当地市(州)政府直属的农垦局,职能转变为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有关农垦工作的方针政策,衔接省厅局部署的有关农垦工作,协调市(州)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各农场相关业务工作等。
三是人员、资产属地化管理。
云南省编委核实的各州市县行政事业编制2894名,大部分用于农场、分场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参公参事。
省农垦总局管理的39个农场,42个县处级单位264名处级干部移交属地,由所在州市或县(市、区)对农场干部和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目前,普洱市、文山州已完成参公参事人员上岗工作;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已完成参公参事招录招聘考试工作;保山市对原农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考察考核和任命工作;红河州完成了农场机关管理人员的档案和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
(二)农垦集团大部分资产下划到农场及企业农垦集团公司原有全资及控股企业76家,拥有总资产94.6亿元,总负债58.8亿元,所有者权益35.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
农垦集团根据《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机制创新、市场运作、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原则开展重组工作。
建立健全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保留在集团公司经营的企业有21家,资产总额为27.7亿元,负债总额11.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4亿元),所有者权益16.3亿元。
按照“19号文件”要求,农垦系统各个单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下划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
目前,共完成下划移交单位53家,下划农场及企业资产总额55.6亿元,负债43.6亿元,所有者权益12亿元。
除临沧市的孟定农场和红河州的弥勒东风农场外,所有的农场和州市工商企业(含农垦分局)已完成资产下划工作。
(三)推行家庭承包经营,收益大头归职工改制之后,农场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履行以所辖国有土地为核心的国有资产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农场80%以上基本农田承包给农工经营,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不变,对于农工承包经营的基本农田,农场不再收取承包费。
农场橡胶、茶叶、水果等长期作物和粮食等短期作物,本着收益大头归职工的原则,实行家庭承包。
一是推行普遍家庭承包。
农垦坚持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场一策”,“一队一策”推进家庭承包。
在云南部分地区,国有土地承包范围不仅包括职工,还包括生产队干部、农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在农场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农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