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编程语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编程语言教学设计

作者:张园园黄思沛蔡玫

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将任务驱动法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并以《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进行课程设计。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语言;高中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线教学方法。它能够很好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任务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强调接受学习,学生死记硬背,学习主动性很低。而新课标则提出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明显,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太适用于新课程的教授,而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则很好的适用于新课标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的设计

1.分析学习内容

本节课内容讲述了VB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VB程序的基本部分、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属于基础性、概念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VB的基础知识,并且熟悉VB开发环境。

本节课虽然属于概念性知识,但是其知识点大都在实践操作后才能领悟,尤其是熟悉VB 的开发环境。选择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部分以及本模块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对VB开发环境有所了解。本节课有关概念和数学课中有相通的地方,学生具有相关的数学基础,因此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但对于不同的地方,少数学生变通能力较差。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经历,并且已经能够进行信息搜索与处理的学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但学生的编程的起点水平并不一致,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3.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对教材、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基本知识;熟悉VB的开发环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学习,掌握VB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活动,熟悉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了解各个控件的功能与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学习,了解生活中的算法,将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4.任务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与知识点紧密相关,整个任务能蕴含绝大多数知识点,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够突破重难点;

其次,任务需是可操作性、并且具有层次型,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并在当前教学条件下完成;

最后,任务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原则我设定了以下的任务:

任务一:根据提供的“圆的面积”的程序以及教师所提供的阅读资料,分析代码组成,初探VB的基本数据结构、常量、变量等成率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任务二:启动VB,进入集成开发环境,观察各菜单项及其子菜单项,完成表格填写。

任务三:探究工具栏各图标的名称、功能,并整理成word文档。

任务四:通过查阅“帮助菜单”,了解工具箱、代码窗口、窗体设计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属性窗口、窗体布局窗口的作用,并将其整理成word文档。

5.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VB程序作品,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观看、操作VB小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任务设置,初探新知

教师演示“圆的面积”程序,并展示其代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任务一的探究。

学生完成任务一后,教师组织进行堂上测验,强调变量的合法命名以及表达式的合法使用。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分组,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二、三、四。

(3)汇报展示,升华知识

完成全部任务后,教师指导学生讲所获得资料进行整理,形成PPT,并抽取小组进行任务汇报,学生进行补充、提问、评价。

(4)实践代码,探究VB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圆的面积”程序,编写“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程序,并调试在VB进行运行。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程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取长补短。

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设置拔高部分,通过改变某些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程序代码的不同,进一步进入探究VB数据类型。

(5)课堂小结,归纳知识

师生一起总结VB语言的基本知识,描述VB的开发环境。教师强调表达式的注意事项,从括号、运算符、标点符号等易出错的地方说明。

6.学习评价

针对VB基础知识,利用课堂测试习题,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针对同学在任务中的表现以及对于程序代码的评价,利用留言板进行网上评分,采用组内互评、小组互评与老师评价,并通过统计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我根据任务驱动法所设计的教学设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做中学,完成新知识的建构。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同学都能够得到提升。

任务驱动法引用于教学课堂实施简单,操作灵活,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但我们不能滥用任务驱动法,应分析教学内容,考虑其适用性,确保这一方法运用的恰当、合理。

【参考文献】

[1]郭邵青.任务驱动法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2]教育部.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