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解剖与生理

合集下载

胆囊ppt课件

胆囊ppt课件

.
13
临床表现
• 女性多 • 急性典型表现: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
餐、进食油腻厚或叶间发作;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并伴有恶心、呕吐。
.
14
.
15
.
16
胆石症
• 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及钙) 因各种原因析出、凝结成结石。
• 机制:
• 1、胆汁性状改变,其内胆红素多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成酯类而不游离。游离胆红素浓 度增高与胆汁中钙结合成不溶性胆红素钙 析出。肠道菌群中的葡萄糖醛酸酶有分解 酯类使胆红素游离;胆汁中胆固醇过多易 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侵犯粘膜和基层;III胆囊壁全层,IV III+周 围淋巴结,V转移至肝及其他器官)。
.
26
.
27
病理:腺癌(中分化),浸润胆囊 壁全层,表面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0/1);
.
28
.
29
• 病例回访:胆囊癌。
.
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 无特殊,右上腹痛、 不适,食欲下降、 贫血、黄疸等。
• 实验室: CA-199 (敏感)、CEA 、 CA125升高。
.
17
胆石症
• 2、胆汁淤积,水分吸收,胆汁浓缩。 • 3、感染:胆管感染的炎性水肿及慢性期的
纤维增生可使胆囊壁增厚,引起胆汁淤积。
.
18
临床表现
• 消化道正常,隐痛、不适,嗳气。 • 典型表现:胆绞痛:饱餐或进食油腻物后,胆囊
排空受阻而产生疼痛。 • 部分可无症状。
.
19
.
20
.
21
治疗
• 迟期强化进一步扩大,并在增厚的胆囊壁衬托下显示出点 状低密度影或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的R-A窦。

胆囊三角名词解释

胆囊三角名词解释

胆囊三角名词解释
一、胆囊三角的定义
胆囊三角是指胆囊床上的三个结构所形成的三角区域,这三个结构分别是肝右叶下缘、囊顶和胆囊床,这个区域在胆囊解剖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二、胆囊三角的结构
1.肝右叶下缘:肝右叶下缘是指肝右叶与胆囊之间的结构,其位置一般
位于右胁下约10厘米处。

2.囊顶:囊顶是胆囊上缘的一部分,它与肝右叶下缘相连,并与胆囊床
形成一个三角形状。

3.胆囊床:胆囊床是指胆囊在肝右叶下的部分,它是由肝右叶下缘和囊
顶共同组成的。

三、胆囊三角的生理功能
胆囊三角是胆囊储存、集中和排放胆汁的重要部位。

在消化过程中,胆囊将储存的胆汁通过胆囊三角的结构,尤其是囊顶处,迅速排放至十二指肠,以协助消化脂肪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四、胆囊三角的临床意义
由于胆囊三角是胆囊存放胆汁及排放的主要地方,当胆囊三角发生结石、炎症等疾病时,可导致胆囊功能异常、胆囊炎症等临床并发症,严重时可能需要胆囊切除手术。

五、结语
胆囊三角是胆囊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构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了解胆囊三角的定义、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胆囊相关疾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

对于维护人体胆汁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胆囊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生理学胆囊三角是胆囊与胆道结构的重要解剖区域,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对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1. 胆囊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囊状器官,是胆汁的贮存器。

其主要功能是贮存由肝脏产生的胆汁,当食物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会通过胆囊管将胆汁释放到肠道中,以帮助消化与吸收脂肪。

2. 胆道系统胆道系统由胆囊、胆囊管、肝内外胆管等组成。

胆囊管是将胆囊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的管道,它起着胆汁传输的作用。

肝内外胆管将胆汁从肝脏中产生、贮存和排出,经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中。

胆囊三角是胆囊与肝内胆管、胆囊管的交接处,它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具体解释如下:胆囊三角是指胆囊底部与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交会处,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在胆囊三角中存在着胆囊管的开口和肝内胆管的开口,这些开口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胆汁排出中,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胆囊管会收缩,从而使胆汁通过胆囊三角的胆囊管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这一过程是胆汁排放的关键环节,只有胆囊三角正常通畅,胆汁才能流畅地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起到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的作用。

然而,胆囊三角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部位。

当胆囊三角发生痉挛或有胆汁淤积时,胆结石易于在此形成。

胆结石的形成可能导致胆囊炎症以及其他胆道系统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胆道梗阻。

因此,胆囊三角的正常功能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以及胆道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胆囊三角是指胆囊底部与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交接处,它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正常的胆囊三角功能对于维持胆汁排放、消化脂肪以及预防胆结石等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因此,对胆囊三角的解剖和生理学的深入了解对于认识和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中的胆囊解剖学名称

人体解剖学中的胆囊解剖学名称

浓缩胆汁
胆囊能够吸收胆汁中的水 分和盐分,将其浓缩,使 胆汁变得更浓稠,有助于 更有效地消化脂肪。
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胆道压力,保持胆道系 统的稳定。
胆囊对人体营养吸收的影响
促进脂肪吸收
胆囊释放的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乳化脂 肪,使其分解成更小的微滴,增加脂 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 的消化和吸收。
02
胆囊的功能
胆囊的主要功能
储存胆汁
胆囊作为胆汁的储存器 官,能够储存由肝脏分 泌的胆汁,并在需要时
释放。
浓缩胆汁
胆囊能够吸收胆汁中的 水分和盐分,使其浓缩 ,以备在消化食物时使
用。
分泌黏液
胆囊能够分泌黏液,润 滑和保护胆道系统,防
止结石形成。
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通过收缩和舒张来 调节胆道内的压力,保

胆囊息肉
定义
形成原因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上的突起性病变,可分 为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胆固醇代谢异常 、慢性炎症刺激等。
症状
治疗
大多数胆囊息肉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 右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 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息肉的性质 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THANKS
人体解剖学中的胆囊解 剖学名称
目录 CONTENT
• 胆囊的解剖学位置 • 胆囊的功能 • 胆囊的疾病与病变 • 胆囊的生理作用 • 胆囊的手术与治疗
01
胆囊的解剖学位置
胆囊在人体中的位置
01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内, 通过胆囊管与肝内胆管相连。
02
胆囊的位置因人而异,但通常位 于右上腹,紧贴肝脏下缘。

消化系课件PPT-肝脏胆囊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消化系课件PPT-肝脏胆囊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肝脏胆囊的解剖结构与生 理功能
本课件旨在介绍人体消化系中肝脏和胆囊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 在身体代谢、血液循环系统、和血液凝固等方面的作用。
人体解剖学概述
人体是生物高度组织化的有机体,其构成层次是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和种群。
复杂的构造
人体由数百个组成复杂的器官和组织构成。
多种形态
肝脏呈楔形,前后缘不平整, 面向腹膜的面有深浅不一的 印迹。
肝内动脉和门静脉的结构及分布
肝脏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拥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肝脏里的血液分为门静脉血和肝动脉血两种。
1
门静脉血
由一组以门静脉为主干的血管,其中含
肝动脉血
2
有所有消化系统器官的营养物质和毒素。
由肝动脉及其分支支配,含有所有人体
2 解毒器官
肝脏可以排出人体内的毒素 和代谢废物,因此被认为是 身体里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 一。
3 产生胆汁
肝脏也参与了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为身体消化吸收提供必要的胆汁。
血液循环系统对肝脏的影响
肝脏在人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代谢、解毒、功能调节作用,与血液循环系统的联系紧密,相互影响。
血管众多
肝脏拥有十分密集的血管系统,其中包括门静脉、 肝动脉、肝静脉等。
肝脏与胆囊的生理关系
肝脏和胆囊在消化过程中有紧密的联系,胆囊在肝脏的帮助下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1
胆囊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胆囊是人体内一个小而有用的器官,形
肝脏对胆囊功能的调节
2
似梨形水果,贮存胆汁。
肝脏对胆囊产生的胆固醇、胆红素等物
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胆汁的合成和排泄
肝脏和胆囊同时完成了胆汁的合成、储 存和排泄,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 的部分。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2)胆囊呈梨形,为囊性器官,壁薄,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标志着肝正中裂的位置,亦即左、右半肝的分界线。

胆囊及胆管解剖

胆囊及胆管解剖

➢ 正常胆囊的体表投影:右侧锁骨中线与右 侧第9或第10肋软骨的交界处,相当于右侧 腹直肌外缘交界处。
➢ 胆道生理功能
浓缩和储存胆汁
排出胆汁
分泌功能
整理ppt
4
胆汁分泌的调节
肝细胞3/4 胆管细胞1/4
迷走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胆汁
分泌增加 分泌减少
800-1200ml
整理ppt
5
➢ 胆汁的性状和成分
整理ppt
7
二、胆管
肝内胆管:毛细胆管 (内径<2mm)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肝外胆管:肝左管 (内径2-8 mm) 肝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整理ppt
8
➢ 肝外胆管
肝总管:长约3-4cm,直径约0.4-0.6cm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约0.5-0.8cm,管壁厚2-3mm
十二指肠上段 根据胆管走形,胆总管 十二指肠后段
肝胆汁: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弱酸性(pH6.8)
成分:97%水、其他成分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 磷脂、胆色素、脂肪、氨基酸。
➢ 胆固醇不溶于水而溶于胆汁。
胆固醇易析出
➢ 当胆汁中胆盐 ,或者胆固醇
结石
整理ppt
6
胆汁生理功能
• 乳化脂肪 • 促进脂肪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醇和维生素A、D的吸收 • 胆盐抑制肠内细菌生长 • 刺激肠蠕动 • 中和胃酸
整理ppt
11
胆心综合征
• 胆道系统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 自腹腔丛发出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术 中过度牵拉胆囊致迷走神经激惹,可诱发
胆心反射,严重者可产生胆心综合征,甚
至发生心跳骤停。

第一节胆道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胆道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胆道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起于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外有Oddi括约肌围绕。

(一)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的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二)肝外胆道(图43-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

左肝管细长,长约2.5~4 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90°的夹角;右肝管粗短,长约1-3 cm。

在肝门处,一般是左、右肝管在前,肝左、右动脉居中,门静脉左、右主干在后;左、右肝管的汇合点位置最高,左、右门静脉主支的分叉点稍低;肝左、右动脉的分叉点最低。

肝总管直径为0. 4~0. 6 cm,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由于这一汇合点高低不同,胆总管一般长约3 cm,最长可达7 cm.有时肝总管前方有肝固有动脉发出的肝右动脉或胆囊动脉越过,6~10%的人有副肝管,1%左右的人可无肝总管,胆道手术时应注意这些解剖变异。

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长约7~9 cm,直径0. 4-0. 8 cm。

胆总管分为四段:①十二指肠上段: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行,肝动脉位于其左侧,门静脉位于两者后方。

临床上胆总管探查、引流常在这个部位施行。

②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

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有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③胰腺段:在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或实质内下行。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行至十二指肠降部中段,斜行进入肠管后内侧壁,长约1.5-2 cm. 80~90%人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在肠壁内汇合,膨大形成胆胰壶腹,亦称乏特(Vater)壶腹。

壶腹周围有括约肌(称Oddi括约肌),末端通常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另有150o-20%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

Oddi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图43-2) 。

胆道系统解剖与生理特点

胆道系统解剖与生理特点

胆道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怎样?(1)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管起始于肝脏汇管区的胆小管,它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图8-1)。

(1)胆囊:通常位于右锁骨中线和第九肋软骨交叉处,借结缔组织连接,附着于肝脏的胆囊窝内,长7-9CM,宽2.5-3.5cm,容量约35-40ml,可分为底、体和颈三部。

底部突出在肝脏下缘,通常指向前下方,贴近十二指肠和横结肠,与前腹壁相连接。

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

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常呈s状弯曲,与胆囊管相接处有一囊状凸出,称为哈德门氏袋,通常胆囊结石多藏在于此。

胆囊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均有较大的变异,并且与胆囊内胆汁充盈情况和体位的改变有关。

(2)胆管:肝内胆管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组成。

左肝管平均长1.6cm,右肝管平均长0.8cm。

左、右肝管直径为2毫M,肝内胆管在肝脏内呈树枝状分布,与相应门静脉伴行。

肝外胆管分为以下几部分:•肝总管在门静脉右支起始部之前上方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长3-4cm,直径0.4-0.6cm。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其左为肝动脉,左后方为门静脉。

•胆囊管由胆囊颈向左后下延续而成,长2.5-4cm直径0.2-0.3cm.胆囊管内的粘膜有螺旋式粘膜皱壁有节制胆汁的出入功能。

•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7-9cm,直径o.6-0.8cm,管壁内含大量的弹力纤维,有一定的舒缩能力,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位于门静脉之前,肝动脉之右侧,下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和胰腺头部之后,约2/3的人贯穿胰腺头部,其余1/3在胰腺头部后面的沟内,末端到达十二指肠第二段的后内侧,在肠壁内扩大形成胆道口进入肠腔。

约70%胆总管壶腹部和胰管互相汇合,构成同一出口,出口处有括约肌围绕,谓之胆道口括约肌,出口的口径约0.9cm.166.B超胆道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1)胆道感染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积液)。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一、胆道系统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两大部分,肝内胆管包括毛细胆管、终末小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左右管;肝外胆道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壶腹部。

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发生、发展是一复杂过程,所以带来许多解剖上的畸形。

从肝内的胆小管开始,最终到胆总管末端的十二指肠乳头,成为一条主要功能为输送肝胆汁的管道,但它并非仅仅是一条输送管道,胆管上皮细胞一一胆管细胞虽仅占肝脏细胞总量的3%〜5%,但它却制造出每日排出胆汁的40%o应当重新审视胆道系统的功能,它对胆汁的生成、调节与胆汁酸的相互作用、内分泌、旁分泌和免疫作用均十分重要。

需加深对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病理学认识,并据此改变对胆道疾病的诊治概念。

(一)胆道系统胚胎学和常见先天性畸形胆道系统和肝脏均自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4周时,前肠末端的腹侧上皮增生,并突出形成一憩室样囊状突起,称肝憩室,这是肝、胆囊和胆管的共同胚胎原基,后来生长延伸进入原始横膈内,下端扩大分为头尾两支。

头支较尾支大,后发育为肝实质、肝内胆管和肝管;尾支开始为实心的细胞索,最早形成胆总管,胆囊管次之,最后出现胆囊,胆囊在第8周时才形成囊腔。

胆总管开始是开口于十二指肠腹侧壁,但十二指肠转位和右侧壁发育快于左侧壁,胆总管开口就渐向十二指肠内背侧移位,最终与胰腺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不全或重建受阻,即可发生各种先天性畸形疾病。

1胆管闭锁正常情况下,肝内、外胆管有一个管腔暂时闭合和重新管腔化的过程,如管腔化重建受阻,就可能发生肝内或肝外胆管闭锁,肝外闭锁较多见。

2.胆总管囊肿这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胆总管与胰腺管交汇处的连接异常,致使胰液反流至胆总管,破坏其上皮而产生各种形状的囊肿。

其他如胆总管管壁薄弱和管内压力增加也可致病。

3.胆囊先天性畸形①胆囊憩室:可发生在颈体和底部;②胆囊管异常:如胆囊管缺如、异常开口、走行异常等;③双胆囊:同时有两条胆囊管,分别开口于胆总管;④胆囊缺如:可无胆囊、无胆囊管或实体胆囊等。

--胆囊组织学概述

--胆囊组织学概述

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
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可分泌黏液。
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环行、斜
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 膜。
胆囊组织结构概述
胆囊管的黏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黏膜的
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 层内有黏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胆囊组织结构概述
肝总管与胆囊管以锐角相交,合并为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6-8cm,直径0.6-0.8cm。胆总管 的管壁较厚,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胆 总管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胞, 固有层内有黏液腺。肌层由斜行和纵行平滑 肌构成,较分散。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胆囊组织生理学概述
胆囊的分泌、吸收和收缩功能受神经和体
液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胆囊吸收 水和使胆囊肌松弛;迷走神经兴奋使胆囊 肌收缩,排出胆汁。 胃大部切除后的患者,由于迷走神经损伤, 胆囊肌松弛,容易发生胆石症。
胆囊组织生理学概述
胆囊的收缩排空也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
尤其在高脂肪食述
上皮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位
于基底部,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
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黏原颗粒。上
皮细胞有一定的分泌作用,但以吸收功能
为主。
胆囊组织结构概述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
巴管和弹性纤维。皱襞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
内延伸,形成深陷的胆囊黏膜窦。类似黏膜腺,
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储存,上皮
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胆囊每小时
吸收水3ml,使胆汁浓缩4-10倍。
胆囊组织生理学概述
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出并调节胆管内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平
片示胆囊区三 个阳性结石, 形态稍有不同, 周围钙化,各 有较致密的核 心。
胆囊结石。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光
团,后方有声影。
胆囊结石。
CT平扫示 分层结石, 核心密度 更高。
治疗
无症状胆石症
有症状胆石症
无症状胆结石
继续观察 择期切除
每年约有2%的病例可出现症状.在这些 病例中,虽然有严重的并发症的潜在危 险,但他们大多数都认为忍受痛苦,花钱 并冒手术的危险去切除一个从来就没 有临床表现的器官是不值得的.
胆石分类(按部位):
①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性 结石。 ②总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 ③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
Tangoduhl将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四类: Ⅰ类为无症状; Ⅱ类为仅有胃肠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Ⅲ类为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具有胆绞 痛症状; Ⅳ类为一些高龄及有冠心病、糖尿病等 手术禁忌症的特殊病例。
胆石症历史悠久——1975年6月8日,我国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168号古 墓中,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解剖发现其胆 囊内有胆石270颗。这具古尸距今已有 2151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胆 石症尸检病例。 胆石症久盛不衰——现实生活中大约有10 %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症,在中年妇女,胆 石症的发病率可达15%,老年人中发病率 甚至可高达20%。
结石通过胆囊管时可有阻塞症状,也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没有. 暂时性的胆囊管阻塞引起腹绞痛,而持 续性阻塞则引起炎症和急性胆囊炎.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绞痛不同的是,典 型的胆绞痛是持续性的,而且进行性加 重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弱并持续 数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如无并发症 则不出现寒战,高热.疼痛最常位于上 腹部或右上腹,并向右肩胛区放射.
胆石分类(按成份):
①胆固醇结石:胆汁中所含的胆固醇过多,溶解 不掉而逐渐沉积。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呈圆形或 椭圆形,结石内约含胆固醇98%,外观呈淡黄色或灰 黄色,表面光滑。X线平片不显影。 ②胆色素结石:形状不定,质软易碎,剖面无核 心或分层,称“ 东方型结石”。结石由胆色素、钙盐、 细菌、虫卵等组成。结石的大小不等,小的像泥沙, 大的有黄豆大小,外表为黑色或棕红色,数目较多, 体积较小,常常随胆汁的排放流动,成为胆总管结石。 ③混合性结石:不论是胆色素结石或胆固醇结石, 在结石形成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面,再有胆固 醇或胆色素、钙盐的沉积,从而形成胆色素胆固醇混 合性胆石。X线平片常可显影。
病一旦发生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其死亡率比 无糖尿病者高5倍,而择期手术病例结果则 与非糖尿病者无差异; 胆囊结石越大,合并胆囊癌的相对危险性越 大,特别是结石直径>3cm者,为了防癌 最好将胆囊切除; 胆囊壁钙化或瓷胆囊,这类患者约50%合并 胆囊癌,应早期切除胆囊; 合并胆囊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如胆囊息肉、 胆囊腺瘤、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这些疾病与 结石并存,将增加胆囊癌的发生率 。
胆结石的形成
胆固醇是绝大多数胆结石的主要成分,
胆汁内的胆固醇能以胆盐-磷脂微胶 粒和磷脂微囊形式溶于水。 胆汁中胆固醇的过度饱和是胆固醇结 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所有胆结石都是在胆囊内形成的,但 在由于胆汁淤积所致的胆囊管狭窄处 后端和胆囊切除后的胆管内亦可形成 结石。
胆汁的性状和成分


胆结石极少漏诊,但其诊断方法的相 对准确性,简易性,安全性及价格等各不 相同,可根据条件选择使用.
B超显像——诊断胆囊结石的主要 方法,其阳性率为98%,特异性为95%。 胆囊造影 CT检查 X线平片
B超:一般直径0.3cm的结石即可显示出来,
即使是0.1cm的结石也可以见到光点,其准 确率可达95%左右。口服胆囊造影的结石阳 性率相对较低。 胆囊内结石的超声图像典型表现如下: ①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 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 ②结石后缘有声影 ③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 位方向移动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患者可长期甚至终生无症状.
消化不良和脂餐不耐受通常是胆囊疾
病的症状,而嗳气,腹痛,恶心等表现可以 是胆石症的症状,亦可以是消化性溃疡 或功能性应激的症状. 在一般人群中,餐 后功能性应激发生率很高,以至于单凭 症状而没有支持性的临床体征和诊断 性研究,很难作出胆囊疾病的诊断.
黄志强院士认为对于下列情况的无症
状胆囊结石,建议手术: 1、糖尿病病人的胆囊结石; 2、胆囊无功能; 3、大的胆囊结石(大于2cm) ; 4、瓷性胆囊; 5、上腹部手术时发现的胆囊结石; 6、上腹部脏器的疾病伴发胆囊结石者, 择期手术时,可同时切除胆囊。
合并糖尿病者,因为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
分泌量:800-1000ml/d 肝胆汁: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弱酸性(pH6.8) 成分:水分、无机成分(钠、钾、钙、 碳酸氢盐)、有机成分(胆色素、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
形成结石的因素:
(1)长期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使体内胆固醇 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多,造成胆汁中 胆固醇过饱和。 (2)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 固醇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 (3)胆道感染,胆囊壁发炎,其收缩功能减 退。 (4)由于妊娠引起的胆汁淤滞,神经系统平 衡失调,也可引起胆囊结石。 (5)长期禁食、静脉内营养,可导致胆囊内 胆汁淤滞,结石形成。 (6)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 也可使胆囊排空延迟,利于胆石的形成。
关于X线平片
临床上尿路结石常为混合性结石,显影率 较高(可达95%)。而胆囊结石大部分为胆固醇 结石,少部分为胆色素结石,因其含钙盐量较 少,故在普通平片中显示率不高(10%~20%)。 在腹部平片上能显示的少量胆囊含钙结石,表 现为小点状、星状、环状、分层环状的圆形或 不规则阴影。 结石常伴有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壁有钙性 沉淀附着在上面,胆囊壁钙化,平片上则可见 到有与胆囊形状相似的阴影,一般叫做“瓷样 胆囊”。
胆囊的解剖与生理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长8~12cm,宽
3~5cm,容量约为30~60ml 胆囊分底、体、颈三部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Aschoff窦 功能:(1)储存胆汁 ( 2)浓缩胆汁 (3)分泌粘液 (4)排空胆汁
(cholelithiasis)
胆石症
历史与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