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合集下载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件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件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件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密度。

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密度是描述物质某种特点的属性,不同物质因其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而具有不同的密度。

2.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

规律2: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漂浮于水面上。

规律3:当物体在水中浮着时,被水推开的部分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规律4:当物体在水中浮着时,被水推开的部分的质量等于水的重量。

3.应用。

1)建造船只。

2)制作浮具。

3)泳池的设计。

4)沉船救援。

5)相关工程设计。

4.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不要让水溅到电器或电线上,以免发生触电事件。

2)实验用的工具要干净、无油污、无杂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观察时要注意心理和物理健康。

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注视、保持坐姿端正。

了解水中物体的浮力原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了解水中物体的浮力原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了解水中物体的浮力原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前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水,但是对于水的物理性质及其影响还是不够了解。

其中,水的浮力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

了解水的浮力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为例,介绍水的浮力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水的浮力原理1.什么是浮力?在水中,一些物体会浮起来而不会沉下去,这就是因为水对它们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浮力。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者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排除的体积有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任何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都是等于这个物体排除掉的水的体积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公式根据浮力的原理,可以得出浮力公式:F = mg - ρVg,其中F表示浮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ρ表示液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所排除的液体的体积。

4.浸没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一个物体只要在液体中浸没,那么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它所排除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这也就是说,一个重物和一件轻物,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同的。

只是重物由于密度大,所排除的液体的体积会更小一些。

三、受浮力影响的材料及其处理方法1.木材木材是一种轻质材料,因此在水中十分容易浮起来。

木头上面经常会漂浮一些比木头自身还要轻的细小杂质等。

如果我们需要使木材下沉,就需要使用重物压住它,让它沉到水底。

另外,如果需要制作船只或者玩具,就需要使用营养丰富的木材。

营养丰富的木材不仅能够降低硬度,使木材更加柔韧,还可以避免木材因为不良的材质而沉没。

2.金属金属材料比木材密度大,因此在水中容易沉下去。

如果我们需要让属浮起来,就需要使用标准氢气将金属包装,并保障金属表面的必要涂层不被损坏。

另外,在用任何切割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时,应当避免液体的切割方式,在切割时应当依赖于极度高温的火焰切割法、镐之类的物理作用力。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材料的选择》第12课《材料与沉浮》教案陈银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到有的材料在水中能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会下沉,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2、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概括出浮和沉的物体的材料组成特点。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初步解释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能够在实验当中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

二、实验材料准备1、金属:回形针、钥匙、铁块、铝块2、木料:铅笔、一次性木筷、木块3、塑料:塑料直尺、文件夹碎膜、塑料块4、其他:玻璃水槽、自来水三、具体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情景:一颗泡沫球掉入一口枯井当中可以用什么方式取出来(可以往枯井里面灌水,让泡沫球浮起来)2、类比思考:一枚1块钱的硬币掉进枯井里面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取出来吗3、学生提出问题:硬币是沉的,泡沫球是浮的——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1、沉与浮的概念(1)沉:如果物体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2)浮:如果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2、实验操作(1)认识实验材料及其作用①玻璃水槽——盛水②钥匙、铅笔、一次性木筷等——实验对象③实验记录册——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2)介绍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①请组长管理好组员,安静细致地进行实验;②请实验员按照实验记录册上物品的顺序,轻轻放入水中,重复两次操作,反复验证;③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④请实验员将试验过的物品擦干,整理好,放回原处。

(3)小组进行实验和记录材料名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泡沫胶纸木棒钥匙塑料块铁块木块(4)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猜想猜想一: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猜想二: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猜想三: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5)进一步实验,验证猜想①利用胡萝卜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胡萝卜的大小,验证猜想一、二对实验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验证猜想三,并用学生自备的材料做进一步验证(金属↓、木块↑、塑料↑、泡沫↑)出结论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

这节实验课教学中,董老师先让学生先知道在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要把物体放入水中,然后再仔细观察,并且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先进行推测,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养成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关。

董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和实验。

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示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主要哪些问题,一目了然,这比老师口头说更有效果。

还有展示台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这节课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和看清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出现的现象。

实验,是让学生通过推测和自己动手实验,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在对突发^是件处理问题上, 董老师教师却没做得很好,比方说在提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时,学生们说了很多,我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评价,特别是在学生说到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时,董老师更应该肯定学生,把“质量〞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可我想到的却是“材料〞,忽略了学生这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应该是教师进一步组织教学的材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根底。

教师如何用好生成的资源,使它产生更大的成效,这才是关注生成的最终目标。

如果我及时抓住这个,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抓住课堂的闪光点,我想这堂课的质量就会提升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一堂到达更好的'成效,让学生和老师互相成长。

总的来说这堂课层次清晰,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到达了教学的目的,表达了新课改的理念。

并且通过拓展知识,把学生引入到了更深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也到达对学生做实验时“收放自如〞的效果。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推荐16篇)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推荐16篇)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推荐16篇〕篇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篇2: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绘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才能。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绘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才能。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一样,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家乐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时间班级
任课老师组别
组长
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目的: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方法:收集几个形状差不多的不同材料的实心小物品,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把它们分好类,在按类编上号,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它们,先预测一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记录在下面的表中,在做实验。
材料名称
预测
试验结果
木头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铁块
铝块
橡胶块
塑料块
实验的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我们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木材 的替代品呢?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金属制成的船为什么可以浮在 水面上呢?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木头 塑料
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材料名称 金属1 金属2 塑料1 塑料2 木头1 木头2
预测
实验结果
沉的用“↓”,浮的用“↑”。
我们怎么来判断物品在水中是 沉,还是浮?
3
2



1
浮 沉

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 到容器底部是沉。
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 上,沉的用“↓”,浮的用“↑”。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金属
这三双筷子是 由什么材料制成 的呢?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谜语:
兄弟俩一样长, 光吃菜,
不喝汤。
(打一生活用品)
筷子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教科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P PT1
坚固 柔韧性
木头
浮在水面上
轻巧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有幸聆听了李玉莲老师所执教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亲切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细致的实验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沉和浮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曾亲眼见过、十分熟悉的现象。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整节课的设计,遵循新课改理念,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沉浮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组织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一节课听下来,我颇有感触:纵观本节课,李老师的课体现了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探究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

我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创设了分离塑料球和玻璃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直接用手拿的情况下,想办法分离瓶内的塑料球和玻璃球。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很快就想到了用水来分开这两种球的方法。

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纷纷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实验指导较到位。

实验之前,李老师让学生先认识实验器材,并把实验要求(沉与浮的判断标准和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了提示,主要是课件出示及教师讲解一遍。

进入正式实验时,学生参与度很高,实验氛围较浓厚,且这一实验过程比较适时,时间把握较好。

最后是对实验器材的整理,这一步每个小组都做得很好,实验后,实验器材摆放得非常整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若干(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槽水)、实验记录单、抹布。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三、认识木头
四、情感教育
五、课堂总结
1.情景导入:都说我们班的同学们最聪明了,而且又乐于助人。现在啊,就有两个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播放课件)
1.正因为木头的作用这么广泛,导致有些人开始过度砍伐树木,我们来一起看个小资料。(播放课件)
2.看完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现在我们已经在用其他的材料来代替木头生成物品。(课件展示)你们还知道什么其他木头的替代品吗?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2、作业布置:物体的沉浮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请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画,呼吁人们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密度,并理解密度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影响。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了解水波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 教学内容3.1 密度与沉浮1.密度是什么?–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沉没,密度小的物质在水中漂浮。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rho = \\dfrac{m}{V}$,其中 $\\rho$ 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3.密度的实验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容积器测量物体体积。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计算物体体积。

–计算物体密度 $\\rho = \\dfrac{m}{V}$。

3.2 浮力与物体沉浮1.浮力是什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没;–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出;–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面上。

3.3 科学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实验材料和工具:不同密度的材料、容积瓶、容积杯、竹条等。

3.实验步骤:–将不同密度的材料放入容积瓶中并测量体积。

–观察材料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并记录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比较不同材料在液体中沉浮的状态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 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4.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设计实验任务,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讲授法:讲解密度、浮力、物体沉浮原理及实验步骤。

3.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分析实验结果。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安全性考虑
在设计和应用沉浮物体时,应充 分考虑安全性,避免对人员和环 境造成危害。
未来研究
深入研究不同材料、形状、结构等因 素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的影响, 探索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推进方式。
跨学科应用
将沉浮规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如 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实现跨 学科的应用价值。
Part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物体与水之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表现,可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安 全性。例如,在船舶制造中,了解材料的沉浮规律有助于设计出更稳定、安全的 船体结构;在环保领域,研究沉浮规律有助于处理水体污染和悬浮物问题。
Part
02
水的物理特性与沉浮原理
水的密度与浮力原理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为1千克每升(在标准状 况下),表示每升水的质量为1千 克。
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水中的 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其大 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质量。
不同材料的密度与沉浮特性
密度大于水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物体会沉入水中。例如,铁的密度为7.87克每立方厘米 ,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铁块会沉入水中。
Part
03
常见材料的沉浮规律
金属材料的沉浮规律
总结词
密度决定沉浮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由于其高密度特性,通常在水中容易下沉。密度大于水,重力大于浮力,因此金属物体在水中容易沉没。
塑料材料的沉浮规律
总结词
形状和密度影响沉浮
详细描述
塑料材料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浮力,部分塑料制品在水中能够漂浮。例如,泡沫塑料由于其多孔结构 和高浮力,通常在水中漂浮。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内在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等。

2.实验器材:水槽、天平、量筒、直尺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大家平时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则会沉到水底呢?生:是的,老师!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观察师:请大家观察这些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

你们觉得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怎样?生:我觉得石头会沉,木块会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分析师:请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石头沉到水底了。

生2:我们组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

师:很好。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呢?生3: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师:对的,密度是影响材料沉浮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其他因素。

4.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师:请同学们继续实验,这次我们不仅要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还要测量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看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密度越大的材料越容易沉到水底,而密度越小的材料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材料的形状也会影响沉浮,比如同样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木块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6.巩固拓展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生4:我们应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并且设计成空心的形状。

师:很好。

请大家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并说明设计原理。

比较不同材料对水的影响(沉与浮教案)

比较不同材料对水的影响(沉与浮教案)

比较不同材料对水的影响(沉与浮教案)。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浮和沉。

浮即指物体在水中停留在水面以上,而沉则是指物体在水中下沉。

对于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密度虽然不同,但是均能对水的浮沉造成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就一些典型的材料进行探讨。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材料,例如钢、铁、铜、铝等。

这些材料一般密度较高,因此放在水中会迅速下沉。

对于某些密度较小的金属材料(例如铝),由于密度相对较小,表现出一定的浮力,但并不会完全浮在水面上。

2.木材
木材是指由植物构成的材料,由于密度较小,在水中有较大的浮力,因此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不过,如果木材过重,也能下沉。

3.塑料
塑料是一种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因此它的密度相对较轻,会漂浮在水面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海滩上常看到漂浮着的塑料袋。

4.石材
石材是指由矿物质构成的材料,例如大理石、花岗岩等。

它们的密度相对较高,因此能够迅速下沉。

如上所述,不同的材料对水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各种材料对水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例如,在制造一些玩具时,我们常常使用轻质的材料,这样玩具就能够漂浮在水上,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兴趣和律动感。

而在建筑工程中,则要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某些密度较大的材料沉入水底造成的污染。

材料对水的浮沉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合理处理它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以保护水的环境和质量,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作者:赵华秀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3期【教材分析】本课有两个内容:一是沉浮实验。

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

二是认识木头,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器材准备:正方体塑料块、泡沫块、回形针、钥匙、木块、筷子、实验记录表、毛巾、水槽、装半槽水。

学生准备:四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同学们,谁喜欢玩棋,你们都会玩什么棋?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大家知道喜羊羊和灰太狼吧,你最喜欢谁?聪明的喜羊羊和漂亮的美羊羊吧?它们也非常喜欢下棋,你们看,羊村的学校正在举行下棋比赛呢!课堂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片):呀,沸羊羊一不小心,把所有材质的棋类都给掉到水里了,这可怎么办呀?学生在此情境中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沉浮原理分拣棋子的方法。

进而出示课题,开始常见材料的沉浮实验。

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认识物体的材料请各组长从材料袋里取出六种物品——正方体塑料块、泡沫块、钩码、钥匙、木块、筷子。

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汇报交流。

请任意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塑料、木头。

2.预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用简单的符号描述预测结果:用↑表示浮,用↓表示沉。

若判断不出是浮还是沉,用?表示。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 引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物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许多生活中的实例都涉及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如船只在水中的浮力问题,游泳时的浮力和水中的漂浮问题等等。

因此,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实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浮力与物体的沉浮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推力,它是由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力差异所引起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排开的体积所受到的液体的重力。

当一个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物体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上;当物体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

3. 影响材料在水中沉浮的因素3.1 材料的密度材料的密度是决定其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因素。

如果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即材料的质量单位体积大于水的质量单位体积,则材料会沉入水中;如果材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材料的质量单位体积小于水的质量单位体积,则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3.2 材料的形状与体积材料的形状和体积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沉浮。

当两个材料的质量和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大体积的材料在水中的浮力更大,所以浮力作用下的材料容易浮在水中;而具有较小体积的材料在水中的浮力较小,容易沉入水中。

此外,材料的形状也对浮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相同体积的材料,球形的材料比立方体形状的材料更容易漂浮在水中,因为球形材料的表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所受到的浮力相对更大。

3.3 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也会影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当液体的密度增加时,相同材料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材料更容易浮在液体表面上。

4. 材料在水中沉浮的应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它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4.1 船只和潜水艇的浮力控制船只和潜水艇利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来控制其浮力,从而能够在水中移动。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后反思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后反思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后反思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曾在教学中使用过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来做教学示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和密度等概念。

但是,我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认为传统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过于简单化,只是让学生观察一下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且仅仅考虑物体的大小和重量,而忽略了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基础原理。

这让学生们难以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的背后的科学原理,而只是机械地记忆沉浮实验的结果。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强调水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使得学生们能够理解为什么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能够在水中浮起或下沉。

其次,我还意识到传统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缺乏趣味性,没有引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而许多有趣的沉浮问题会被忽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定注重更具吸引力的沉浮实验和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使用电影、幻灯片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问题,并以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经验和想法。

最后,我意识到传统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没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使用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型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探索水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主题,但也需要我们反思并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科学知识。

作为一位教师,我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两个柱子一般长,光夹菜,不喝汤”打一生活用品,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

接着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筷子。

制成这些筷子的材料各不相同,等学生看完这些筷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屏幕上呈现的三种筷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相信学生可以说出这些材料的名称,趁此提出本课的主题——这些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部分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材料
本环节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由于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它们的材料有关,而与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所以实验材料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实心这一条件。

相信学生会说出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字。

接着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把这些材料进行一定的分类,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预测各个物品的沉浮
这个环节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预测: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你能预测一下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沉的用“↓”,浮的用“↑”。

预测不但检验了学生们的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做接下来的实验。

接着让学生对小组的预测进行汇报,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之后我提出“你们的猜测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经过实验验证是唯一的办法。

基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正确判断什么是沉什么是浮还有困难,我先利用学生说、演示判断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并讨论得出沉浮标准,即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

接着提醒学生不要把水槽中的水溅到水槽外,并且要把实验品轻轻放入水槽中。

第三个环节: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等学生们明白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便要求他们开始实验。

这时我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对不了解实验要点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引导那些早早做完实验的学生知道要有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也是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从实验成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
趣。

接着是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我在这一环节的最后以问题的方式结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吗?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媒体演示,拓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接着我向学生展示多幅由木头制成的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表现出木头的什么特点?木头是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材料。

他们对木头做成的物品比较了解,但木头做成这些物品所表现的特性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我在学生说特性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以引导他们正确说出木头的特性: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能够做梁拄,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用木头造船,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用树的枝条编筐,说明它有一定的韧性。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几十年才能使用,而我们身边的人正在破坏浪费森林资源,这就导致了世界上的森林急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出示一篇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

虽然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做为人类的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还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学生讨论后我及时总结,以升华情感目标。

(四)课后延伸。

1、完成课本上木头特性气泡图;
2、其实,物体的沉浮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请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3、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用自己搜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

(小提示:要先预测,然后把猜测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在这个环节,我有针对性的安排了三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回归课本,提高兴趣,积累更多的材料知识。

(五)板书设计(见下页)
板书设计旨在突出本节要点,明晰知识结构。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金属木头
沉↓轻、坚固、
韧性、易加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
有关
节约、珍惜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