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4b1b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e.png)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主要有:
(1)种植覆盖物。
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减轻土壤的侵蚀,减少风蚀。
可以选择耐旱、耐涝、耐寒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抵抗气候的变化,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2)肥料施用。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恢复地表草原的植被恢复。
(3)杂草除草。
退化草地中会产生一些杂草,要及时除草,使杂草及时除去,以免影响正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长的竞争力。
(4)放牧控制。
添加一些家畜放牧,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保护健康的植物。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家畜的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破坏草原。
(5)排水排沙。
及时排除草地中的积水,减少沙漠化的程度,清理淀积在口岸或河床里的沙砾,减少土壤侵蚀。
(6)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鼓励有效的生态修复,实施规范的草原管理,提高草原的健康程度,长期维持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7ddc17327284b73f3425007.png)
思考:
过量放牧会带来 什么后果?
4、牧场退化:
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 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 以至于破坏。
人口压力 对畜牧产品 的需求量大 过度放牧 草场质量下降 影响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A.欧洲:
(1)分布: 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带 (2)价值: ①资源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 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它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 面上,可增加地面粗糙程度,减轻对地面作 用于土壤的风力。
3、载畜量:
概念:
一定面积牧场所能 容纳(承载)牲畜的 头数,一般以羊为 标准,称为羊单位。
呼伦贝尔草原
一、草地退化
1、世界草地的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
寒带苔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草山、草坡、草滩:高山高原的山麓地带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寒带苔原 草山、草坡、草滩
说出:草地种类
各种草地主要分布区及成因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
2、草地的特点:
三、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 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 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人为原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 量大;加上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做保障。
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B.北美:
欧洲
C.澳大利亚: 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e448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6.png)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草原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草原植被退化现象。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承载的众多生物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治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草原退化的一些重要措施。
1. 合理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管理是防治草原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牧草资源的利用,可以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植被损失。
采取适当的放牧密度、轮牧制度和放牧时间,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工程草原退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因此,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退化的关键步骤。
这些工程包括建设沟渠系统、植被覆盖措施、林带修复等。
通过建设防护林带和固沙带,可以降低风蚀和水蚀的发生频率,保护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
3. 植物物种恢复与保护草原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恢复和保护草原植物物种对于防治退化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种子收集、培育和引种等措施,可以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草原珍稀植物的保护,禁止采挖和非法捕捞等行为,有助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估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对草原退化的程度和扩展速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草原退化监测网和定期进行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退化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开展科学调查研究,了解草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草原退化通常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有关。
因此,在草原退化防治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源区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防止退化的加剧。
草原退化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治理。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75caf6bec0975f465e255.png)
绿化草坪退化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城乡绿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因其赏心悦目的色泽和开阔怡人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草坪经过一年以上的使用后,随着草坪草本身生理机能的降低,加上人为因素及病虫草害等生物因素的侵扰,草坪所具有的观赏性和功能性随之降低,即出现整个草坪的质量下降和退化。
草坪退化的症状首先体现在外观性状上,如颜色变淡或变黄、质地变粗、枯草层变厚、杂草大量出现、密度变稀、病虫害蔓延、均一性下降,甚至出现斑秃裸地。
退化严重时则使草坪质量大大降低,如土壤紧实缺乏弹性、耐践踏能力及恢复能力明显减弱、抗环境胁迫能力下降等。
(一)草坪退化原因分析1、自然因素草坪作为有机生物体,经历着从种子萌发、幼苗形成、成熟、衰老,一直到退化死亡的生活规律。
当草坪的使用年限已达到草坪草的生长极限,草坪就进入正常的衰退期。
由于建筑物、高大乔木或致密灌木的遮阴,使部分区域的草坪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养分、水分而难以生长。
2、草种选择不当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新辅设草坪上,因盲目种植不适宜的草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或不能满足草坪的使用要求。
如20世纪90年代在长江流域地区种植冷季型草种,盲目引种早熟禾,春季或秋季播种,在成坪初期景观喜人,但到夏天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很大。
而高羊茅在长江流域种植,夏季病害严重,易形成病斑,但经多年引种试种已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合理管护则有较好的表现,目前该区域已有较大的建植面积。
再如白三叶草一旦在碱性稍重的地区栽培,其喜酸性的根瘤菌被杀死,影响了白三叶草的正常生长。
3、土壤紧实这是土壤在压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挤压导致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减少的现象。
土壤紧实导致草坪出现以下并发症:①根系浅表化。
由于孔隙破坏,土壤和大气间无充分的气体交换,土壤O2含量逐渐减少,草坪草为了满足对O2的需要,就转而向土壤上层发展。
②由于草坪草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引发有毒气体如CO2、沼气和氨气的产生。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60211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牧动物过多过密,长时间的踩踏和过度啃食使草地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其退化。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会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草地的生长。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枯竭水资源的不足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的枯竭,导致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策略1. 合理管理放牧合理管理放牧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行合理的放牧方案,如轮牧、合理草场留牧期等,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2. 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
通过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3. 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的生长能力。
采取措施包括有机肥的使用、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 种植本地植物物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能力优良的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草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加强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地资源。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对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草地退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放牧、实施水资源管理、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种植本地植物物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草地退化问题,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草地资源。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共同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a92f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c.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79d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0.png)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草坪退化是指原本茂盛的草坪逐渐失去生机,变得稀疏、黄瘦甚至枯死的现象。
草坪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不适宜的土壤条件、不当的管理和不合理的使用等。
为了解决草坪退化问题,可以从改善土壤环境、加强草坪管理和合理使用草坪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草坪退化的原因之一是土壤质量不好。
土壤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水分是草坪生长的基础,然而,一些草坪的土壤质量较差,导致草坪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因此,改善土壤环境是解决草坪退化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土壤质量:1.土壤检测与调整: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质地等指标,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石灰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增加有机物质: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可以使用堆肥、腐殖土、苜蓿等有机物质进行覆盖和混合,以改善土壤环境。
3.改善排水条件:对于土壤排水不良的问题,可以采取增加排水材料、改善排水管道、调整地形等措施,以保证土壤不过湿。
其次,草坪退化的原因还有不当的管理措施。
一些人在草坪管理中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的做法,如频繁修剪、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的浇水等,这些都会导致草坪退化,因此需要加强对草坪管理的科学指导。
1.合理修剪:正确的修剪可以促进草坪植物的营养均衡和生长,但频繁的修剪会削弱植物的光合能力,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草坪品种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修剪计划,保持草坪的适度生长。
2.科学施肥: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过量,加重草坪植物的疲劳和养分积累,从而导致草坪退化。
因此,需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草坪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
3.戒除除草剂:为了维持草坪的美观和质量,一些人常常会过度使用化学除草剂。
然而,这些除草剂可能对草坪植物和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机械和物理除草的方法,减少对除草剂的依赖。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aa33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f.png)
草地退化防止措施1. 引言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促进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草地退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
人类活动包括过度放牧、土地开垦、过度灌溉和过度使用农药等。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入侵物种和不适宜的管理等。
了解草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止措施。
3. 改善草地退化的管理措施3.1 合理放牧管理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包括控制放牧强度、合理轮牧和保护留草等。
合理的放牧管理有助于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2 适宜的农业管理土地开垦和农业活动也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对草地的破坏,应推广可持续农业管理模式,包括优化灌溉方案、合理施肥和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等。
通过有效的农业管理,可以减少对草地的压力,提高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度。
3.3 保护和恢复植被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防止草地退化至关重要。
采取种植草坪、封禁放牧、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此外,应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其对植被的侵害。
3.4 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的经济模式。
通过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对草地的保护意识,并创造经济收益,从而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和保护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草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草地退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合理放牧管理、适宜的农业管理、保护和恢复植被以及推广生态旅游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faab136bd97f192279e9f9.png)
我国北方草地近 300 万 km2, 是全国重要的放牧畜牧业基地, 又是北方和京津地区重要 的绿色屏障。近些年来在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 草地大面积退化, 成为 我国北方重要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为了查清草地退化情况, 我们在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 办公室支持下, 编制了中国北方退化草地分布图, 并就草地退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但应说明, 草地退化与草地群落的逆行演替并不等同, 前者含有对利用价值的评价, 后 者单指群落演替的方向。有些草地类型( 如杂类草草甸, 杂类草、禾草草原) 在顶极状态下利 用价值不高, 但在适当的利用强度下, 可提高其利用价值, 亦即群落虽发生了逆行演替, 但并 不能称之为退化。另外, 有些草地类型在长期不利或长期封闭情况下, 会向中生化方向演替, 草群适口性降低, 从牧场利用角度虽然也可称之为退化, 但这是进展演替, 并不能称之为逆 行演替。一般情况下, 人为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引起的草地退化均系逆行演替。
草地是一类特定的土地资源, 通常用做放牧场或打草场。过去, 我国许多学者研究过草 地退化, 并从不同角度出发, 对退化草地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草地退化是指草地承载牲畜的 能力下降, 进而引起畜产品生产力下降的过程”〔2〕; “草地退化是指放牧、开垦、搂柴等人为活 动下, 草地生态系统远离顶极的状态”〔3〕, 土壤硬度与沙粒含量增大、有机质含量减少, 是草 原土壤退化的主要指标〔4〕; “草地退化既指草的退化, 又指地的退化, 其结果是生态系统的退 化, ……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对平衡, 使生态系统逆向演替”〔5〕, 草地退化“包 括可见的与非可见的两类, 前者如土壤侵蚀和盐渍化, 后者如不利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的变化导致的生产力下降”〔13〕。这些定义与上述荒漠化定义是一致的, 可以认为, 由于人为 活动或不利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草地( 包括植物及土壤) 质量衰退, 生产力、经济潜力及服务功 能降低, 环境变劣以及生物多样性或复杂程度降低, 恢复功能减弱或失去恢复功能, 即称之 为草地退化。实质上, 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该系统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08898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3.png)
草地退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策略一、草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草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维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过放牧、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质量下降,草地生产力减弱,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草地退化大致分为自然退化和人为退化两种情况,主要类型包括:过度利用型、过度放牧型、过度破坏型、化学污染型等。
二、草地退化的环境问题1. 土地资源问题草地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其退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包括土层强度、肥力、持水能力、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因而草地生态退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群落生态学问题草地退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种植物的迅速生长,对原有的草地植物造成危害,影响到草地植物美观、生态平衡等各方面,甚至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毁灭。
3. 土壤侵蚀问题草地表面草皮的覆盖度降低会引起水土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增强、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失调等问题,引起自然水资源、气候、土壤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三、草地退化治理的策略1. 建设保护区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保护区,禁止人为破坏、限制人口规模,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原有栖息地。
2. 改进草地管护制度增加草地的管护力度,加大对过度放牧现象的打击,加强草原生态防御,增加草原生物土地等资源的整体保护。
3. 促进自然退化对于符合自然退化规律的草地,以人为干预为主,通过加强预防、控制饲养密度、增加营养成分等方法,让生物自然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科学治理制定科学规划,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整体治理,不断提升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草原恢复。
草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地退化的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急需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并采取前瞻性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转和发展。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03c52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e.png)
人类活动:过度 放牧、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等对草 地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草 地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对草地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 恢复能力的影响
科技发展:新技 术、新方法的应 用为草地退化防 治提供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未来草地退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提高草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广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 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草地退化防治的科技支持
遥感技术:监测草地退化情况,为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草种,提高草地抗退化能力 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平衡,提高草地自我修复能力 信息化技术:建立草地退化防治信息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与 案例
国内外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经验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地退化防治 实践,通过实施禁牧、轮牧、休牧等 措施,有效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
恢复退化草地生态
施肥和灌溉: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 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草地的肥力 和水分含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放牧:控制放牧强度,避免过 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 复草地的生态平衡,提高草地的生 态功能。
草地保护法规和政策
制定草地保护法规,明确草地保护范围和责任 制定草地保护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草地保护 加强草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草地保护意识 建立草地保护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草地退化行为
草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包括: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生态功能 减弱等。
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88092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c.png)
L i n y e y u a n y i对于天然草场来说,其是十分宝贵且重要的自然资源,具备显著的“绿色性与原始性”,而畜牧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及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天然草场遭受了十分严重的损害,且天然草场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想要实现对其的优化改善,就必须要重视对其的治理。
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对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草原产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一、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1、过度利用草场目前,草场建设的速度已经难以满足牲畜数量增加的速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草场的过度利用,畜草矛盾日益恶化,由于并不能协调其两者发展的平衡性,使得草场“四化”范围逐渐拓宽,使得整体面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牲畜对于草场牧草啃食的频率不断提升,并不能够结合草场牧草的生长需求给予其合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导致牧草无法有效的产生过合作用,逐渐造成了草场牧草的稀、短、细、死,退化情况不断加剧。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随着草原的发展建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有限的草原面积内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屯、农场或是牧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以及放牧等行为对于草场的土壤造成了不断重复的踩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加速草原碱化,此外,草原牧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还会做出砍伐防风固沙的野生林、挖掘药材的行为,造成了对草场损伤的叠加。
3、开发利用无节制天然草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部分土质优良,土壤肥沃且地势平坦的区域,而游牧民族在放牧的基础上,还会针对这一类型草场进行开垦进行农业种植,从而造成数千数万亩的草场面积都被严重破坏,影响了自然植被的生长,并在根本上降低了草原的抗风沙能力,加速了草场退化。
4、草原法落实不足国家针对天然草场曾出台过相关的法规条例,但实际上,相关部门针对草原法的落实并不到位,其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草原居民并不具备合理的草场保护意识,导致多样化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对于随意开垦的行为也仅仅只是进行罚款,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问题。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草坪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f00a127cd184254a353506.png)
绿化草坪退化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城乡绿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因其赏心悦目的色泽和开阔怡人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草坪经过一年以上的使用后,随着草坪草本身生理机能的降低,加上人为因素及病虫草害等生物因素的侵扰,草坪所具有的观赏性和功能性随之降低,即出现整个草坪的质量下降和退化。
草坪退化的症状首先体现在外观性状上,如颜色变淡或变黄、质地变粗、枯草层变厚、杂草大量出现、密度变稀、病虫害蔓延、均一性下降,甚至出现斑秃裸地。
退化严重时则使草坪质量大大降低,如土壤紧实缺乏弹性、耐践踏能力及恢复能力明显减弱、抗环境胁迫能力下降等。
(一)草坪退化原因分析1、自然因素草坪作为有机生物体,经历着从种子萌发、幼苗形成、成熟、衰老,一直到退化死亡的生活规律。
当草坪的使用年限已达到草坪草的生长极限,草坪就进入正常的衰退期。
由于建筑物、高大乔木或致密灌木的遮阴,使部分区域的草坪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养分、水分而难以生长。
2、草种选择不当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新辅设草坪上,因盲目种植不适宜的草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或不能满足草坪的使用要求。
如20世纪90年代在长江流域地区种植冷季型草种,盲目引种早熟禾,春季或秋季播种,在成坪初期景观喜人,但到夏天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很大。
而高羊茅在长江流域种植,夏季病害严重,易形成病斑,但经多年引种试种已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合理管护则有较好的表现,目前该区域已有较大的建植面积。
再如白三叶草一旦在碱性稍重的地区栽培,其喜酸性的根瘤菌被杀死,影响了白三叶草的正常生长。
3、土壤紧实这是土壤在压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挤压导致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减少的现象。
土壤紧实导致草坪出现以下并发症:①根系浅表化。
由于孔隙破坏,土壤和大气间无充分的气体交换,土壤O2含量逐渐减少,草坪草为了满足对O2的需要,就转而向土壤上层发展。
②由于草坪草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引发有毒气体如CO2、沼气和氨气的产生。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4bb0bbff00bed5b8f31d34.png)
2019年第09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原作为新疆部分地区生存的基础保障,在变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由此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对此退化草地的恢复首要目标在于恢复提高草地原有的生产能力,其次就是改进草地周围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
而无论是生产能力的恢复还是生活环境的优化,都离不开植被土壤结构、物质循环等营养功能的改进。
对此,笔者主要从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恢复改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促进草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1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个方面:(1)人为影响,地球上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基本都有人类的干扰印记,对草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荒、过度放牧、滥垦滥挖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牧草的多样性;(2)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气候、病虫害、光照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方面的影响,其中火灾或是洪灾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更为明显。
综合考量,对草地破坏的恢复与改良工作可以从这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2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的技术措施对草地退化的恢复措施主要有:(1)划破草皮,主要是指通过划破草皮来改进土壤的透气性以及透水性,实现调节土壤酸碱度的目的,进一步恢复与提高草地所拥有的肥力。
草皮的划破工作主要在早春或是晚秋这两个时节进行,划破草地的具体深度与宽度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情况进行调节。
一般深度在10~20cm ,行距在30~60cm 最佳,这种方式对草地的地势有一定要求,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缓坡等高线处最佳,可防止草地水土流失,同时在采用割破草皮时,可以适当展开施肥工作,较为常用的肥料有有机、无机或是微量元素等类型的肥料;(2)清除草地枯枝适当松土,当土壤表面不够蓬松时,不利于土壤通水通气,加强松土工作,有利于草地微生物的活动,其次定期对草地上的枯枝残株进行清理,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增强土壤的营养,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于杂草的清除,对于杂草较为密集的地区可以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必要时可以使用除草剂对有毒植物进行清除节省时间,亦或是采用烧荒的方式,对大量囤积的杂草进行焚烧,建议在春季融雪或是晚秋时节进行,不光草灰可以作为化肥利用,通过焚烧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温度,利于牧草的生长;对草地退化的外在恢复措施主要有:(1)完善畜牧业生产的指标,当下新疆部分地区采用的是以牲畜的实际数量作为畜牧业发展的衡量指标,虽然在理解与操作上很简单,但会导致牧民对牲畜数量的过分追求,而忽略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以及畜牧产品的商品化,容易使当地畜牧业陷入草地退化和生产性能低的困境中,对此相关政府应依据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畜牧业的生产指标进行改进,将草地的承受能力也加入到生产指标之中。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2b68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1.png)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
其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给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造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降雨量也在减少。
这导致了高寒草地的水源减少,土壤湿度下降,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同时,气候变化还引发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等,更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除了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是其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是牧民居住的地区,牧民们依赖畜牧业为生。
然而,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了大量的草地过度利用和过度退化。
牲畜过量食用草地,超过了草地可持续承载的能力。
不仅如此,过度放牧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加速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此外,未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也是造成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农田、道路和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无序的城市化和农业活动侵占了大片草地。
未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草地面积减少和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为了防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采取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
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加大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其次,加强保护和管理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退化草地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限制牲畜的数量和放牧区域,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高寒草地退化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科学技术在草地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1eb2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b.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景观,还能为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原因一: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草原区是畜牧业的主要活动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当地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长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草量减少,草地植被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对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
治理方法一:合理控制放牧为了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
即在草原区内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放牧方式,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加强对放牧区的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和乱打野鸟等行为。
原因二:过度开发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地区的草原区域开始被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开发所占据,这也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貌外形改变等现象时常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草地植被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治理方法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是指对草原进行环境维护、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草原保护区、加强草地草种培育、推行生态畜牧业,培育草地生态旅游等,从而重建草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原因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全球变暖、不断增强的风力和降水量的不稳定性等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让地区降水量频繁性增长,即使降水量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地草量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泥土压实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带来草原质量的提升。
治理方法三:适应性措施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气候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针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推行节能减排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草地环境的破坏。
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方法
![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ba61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4.png)
工作研究畜牧业环境 2021.0442摘 要:草地退化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自然原因,其中降水量的变化尤其重要;人为因素是超强度放牧和滥垦、滥采和滥挖是草地退化的外在原因,由于过牧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降低,草地植被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不能为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为了禁止草地退化,为畜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饲草,草地补播和围栏是恢复和提高草原植被最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草地退化;牧草补播;围栏1 草地退化的表现草地不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个体数相对增加。
牧草生产力下降,由于草地退化,牧草高度降低,牧草产量急剧减少。
草地秃斑化草地沙化、石漠化,过牧的放牧和鼠害后草皮被破坏,形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
草地鼠虫害加重,随着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牧草稀疏,有助于鼠虫的种群扩大,造成了草地鼠虫危害严重。
2 应对策略为了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为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最为有效的防治办法就要草地补播和围栏2.1 草籽补播是对植被盖度低于10%的草地进行补播2.1.1 牧草种子处理。
采用过筛、风选、清选机清选种子;播种前利用专用机具对草木樨等带壳种子进行去壳处理;对沙打旺等硬实率高的种子,播种前采取机械划破种皮或温水种等方法破除硬实。
2.2.2 牧草补播技术2.2.2.1 补播时间。
春季和夏季播种,首次补播完成时间不应晚于5月15日,7月15日之前须完成全部补播任务;在第二年的适宜播种期内,根据返青及降水情况,对缺苗处进行补播。
2.2.2.2 补播工具。
利用两齿勾、三齿勾、钉齿耙、镐头等进行人工播种,不宜使用畜力犁、动力牵引播种机等大型工具播种。
2.2.2.3 混播配比。
根据补播地块植被类型、盖度、沙化、退化、荒漠化程度确定品种比例。
混播时同科草本牧草可进行混合,灌木不宜同草本牧草混合。
2.2.2.4 补播方法。
中度沙化、退化,植被盖度较低或片状裸露区域可以采取穴播和撒播相结合的方式,撒播后及时覆土并踩踏。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a73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7.png)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退化草地是指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人为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
退化草地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给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的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评估。
首先,对退化草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了解其面积、分布、退化程度以及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评估,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
二、生态修复。
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草地,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如人工播种草籽、植树造林等方式,加快植被的恢复。
对于重度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料、植被覆盖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被生长。
三、合理利用。
在草地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方案。
可以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轮作等方式,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二次退化。
四、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退化草地的治理工作。
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奖励措施,鼓励农牧民参与草地治理工作,推动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理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宣传教育。
开展退化草地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草地保护的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草地保护知识宣传、举办草地保护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草地保护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退化草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农牧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理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改善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的恢复与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草地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53e0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3.png)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损失和退化。
它是由于一系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
下面就草地退化的原因简述如下。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侵蚀、地质构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的退化。
例如,气候变化将导致气候模式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草原的降雨量。
土地侵蚀将导致草地的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下降。
地质构造将影响草地的成分,不能满足草地生态系统的需要。
2.过放牧过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草地退化过程中,牧民不断地增加放牧的数量和密度,从而破坏了草地的表层。
当牧草无法应对过多的牧畜,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哪怕是土壤中的根系,牧畜将对根系进行吃草,导致草地的退化。
3.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是指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将草地和森林改变成耕地。
这样做会增加草地的水分蒸发量,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同时,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会使山区的河流、水源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4.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的各种污染,如破坏环境的工业排放、农业废弃物等进入到草地生态系统中。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二、草地退化的治理草地退化问题给环境和生态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关注的重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
1.草地疏浚草地疏浚指的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采取这种措施时,应该选择草地的根系部分和杂草,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适于草地生长的植物。
草地疏浚能够提供更多的养分和保护性,帮助草地生态系统重新恢复。
2.种植优良物种种植优良物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采用舒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散热的草本植物,可以帮助草地更好的生长和恢复。
3.改变种植密度改变草地的种植密度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可以适应草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630b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0.png)
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草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治理草地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一、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调整畜牧业结构是治理草地退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时间、减少放牧密度、实行轮牧等方式来减少对草地的破坏。
同时,可以鼓励农民转向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减少对草地的利用压力。
二、加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可以采取种植护林带、建设防风林等方式来保护草地。
同时,在河道上游设置拦沙坝和拦沙网等措施也能够减少泥沙淤积,保护草地。
三、加强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科学施肥、定期轮牧等方式来保护和恢复草地。
同时,加强对畜禽粪便的收集和处理也能够减少对草地的污染。
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等方式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对草地的利用压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保护草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保护草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六、制定相关政策政策引导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限制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鼓励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同时,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七、加强国际合作草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制定联合行动计划等方式来促进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草地环境。
综上所述,治理草地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加强草地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读表,完成第1-2题。
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完成第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5-6题。
地区
超载起
至
年份/年
超载持
续
时间/
年
年平均
超
载率/%
西藏牧
区
1964~20
00
37 47
青海牧
区
1970~20
00
31 18
甘肃牧
区
1973~20
00
28 20
四川牧
区
1982~20
00
19 10
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
据此完成第7-8题。
7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8.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9.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
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
牧民家庭饲养奶牛/头单头产量/升产奶量/升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甲20 20 1 000 960 20 000 19 200
乙40 40 1 000 960 40 000 38 400
丙20 22 1 000 960 20 000 21 120
合
计
80 82 3 000 2 880 80 000 78 720
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着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
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析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载畜量的因素。
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
第2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只重利用而忽视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
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
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
第4题,通过对图中箭头所示内容的分析可知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项正确。
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项不正确。
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最大,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
第6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7.D 8.C
解析:美国在开垦中西部大草原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垦殖,导致黑风暴的产生;苏联也是开垦种粮引发大风暴,两事件都应退耕还草,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9、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这是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所致。
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合理放牧,不断提高载畜量,还要想办法提高牧民收入,从根源上解决草场超载问题。
答案:(1)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导致牧民转移(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的环保意识等。
10、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
(2)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3)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
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