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观察危重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
以下是危重病人观察的要点: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血压一般应在正常范围内,脉搏应有规律且强弱一致,呼吸频率不应过快或过慢,体温不应过高或过低。
2.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反应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状况。
3.呼吸状况:观察患者的呼吸深浅、频率、呼吸节律等,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浅快等情况。
4.导尿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多次排尿,尿量是否正常。
检查尿液颜色、是否有血尿等。
5.饮食摄入情况: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量、摄入种类等。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进食困难、呕吐或者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
6.疼痛: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便适当控制疼痛。
7.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时间间隔、便秘或腹泻等。
检查粪便颜色、质地、是否带血等。
8.寒战、发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或者发热。
测量体温,及时报告医生。
9.皮肤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光滑度等。
判断是否有发红、发白、发紫、发黄、皮疹等异常情况。
10.氧气供给:观察氧气供给情况,检查氧气瓶压力、氧气面罩、导气管等设备是否正常使用。
11.导管和管路:观察各种导管和管路的位置、固定是否松动、有无漏气、有无渗血等,如:导尿管、输液管、鼻胃管、血压监测管等。
12.病情记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症状,以及进行的各类处理措施,如给药、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危重病人的观察应该是全天候的,同时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准确可靠的观察可以提供给医生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治危重病人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一、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提升1.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了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医疗水平,我们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参加外部学术交流活动,让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诊疗技能。
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1.2 完善诊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在重症医学科,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诊疗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
要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1.3 强化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质量控制是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
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疗安全。
二、重症医学科安全管理的改进2.1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重症医学科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2.2 加强设备维护,保障医疗安全设备是重症医学科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加强对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降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2.3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突发事件是影响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预防。
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重症医学科年度总结8篇
重症医学科年度总结8篇重症医学科年度总结篇1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而且是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
这爱心和耐心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我工作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发生的故事常常不动声色地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
”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icu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水生活照料全是由护士完成。
在icu工作的护士,都有这样一个愿望,要把我管的病人管理得干净清爽。
每天早上晨间护理第一件事就是为患者进行全身温水擦浴。
说出来你们不信,我们碰见几个几年没洗澡的老人,掀开被子,全身发出难闻的汗臭味,用毛巾一擦,皮屑直掉。
当我们用四盆水帮一位老人擦洗完后,他连声说:“谢谢,谢谢,太舒服了。
”大多数重症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护士的眼睛和经验。
“咳嗽,再咳一下,用点力气,”我们经常在吸痰的时候,鼓励清醒、气道开放的病人增加咳嗽的次数,气道湿化后患者一阵呛咳,痰立刻从人工气道往外喷,来不及就会喷到护士的衣服和身上,“刚才很不错,来,再咳一次,”尽管谁都知道衣服脏了,要立马换衣服,可我们的护士眉头都不皱一下,继续鼓励病人咳嗽,清理干净。
如果病人状况好转,咳嗽次数增多,吸痰有效,护士们就会很高兴,也只有这样的天使,他们的爱如此纯洁。
在icu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我们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我们确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
去年夏天,我们收治一例车祸的男性中年患者,多处肋骨骨折、双股骨骨折,完全不能动弹。
病情稳定后,解一次大便,需要科里四位护士一齐用力把他抬起来,一百五十多斤的身子,而且还必须用力均匀。
可不轻啊!开始他死活不肯,在我们耐心解释和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了。
放进便盆,解完大便,我们先用纸擦净肛周,再用温水毛巾洗干净,等我们做完这一切,为他盖好被子时,发现他的眼圈红了,眼泪已悄无声息地落下。
“你们真好,好得我过意不去。
”“没事,没事,只要你好起来就行。
急重症总结
急重症总结简介急重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疾病,表现为生命危险、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紧急的诊疗干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恶化。
本文将对急重症进行总结,并介绍相关处理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急重症心肺系统急重症•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丧失而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遭受明显损伤,导致氧合障碍和呼吸困难。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胸痛、心电图改变等。
中枢神经系统急重症•中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血液供应中断,出现头痛、偏瘫等症状。
•颅脑外伤:外力作用导致脑部损伤,可引起昏迷、颅内出血等。
胃肠系统急重症•急性腹痛: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剧烈腹痛,可能是胃溃疡、胆囊炎等引起的。
代谢紊乱急重症•糖尿病危象:血糖急剧升高或过低,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深快等症状。
•电解质紊乱:血液中电解质不平衡,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处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急重症患者的处理和预防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建议:1. 紧急救援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紧急救援措施,如心肺复苏、呼吸道保护、止血等。
2. 监测与评估对急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等指标,以及相关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3. 给予合适的治疗根据急重症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如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氧气、镇痛等。
4. 多学科协作急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各科室要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
5. 预防措施加强对急重症的预防工作,如定期体检、严禁滥用药物、合理饮食、掌握基本急救知识等。
总结急重症是一类生命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治。
面对急重症患者,紧急救援、全面监测和评估、给予合适治疗以及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预防工作也是重要的,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有助于减少急重症的发生。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急重症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抢救总结
危重病人抢救总结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一项紧急而关键的任务,以下是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总结:1. 快速反应:对于危重病人,时间至关重要。
抢救团队应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尽快启动抢救措施。
确保团队成员高效协作,提供迅速的急救服务。
2. 稳定生命体征:在抢救开始时,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得到稳定。
通过给予氧气、维持循环,以及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
3. 快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利用各种检查工具、仪器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病情的原因。
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并及时实施。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沟通和合作,确保所有团队成员了解病人的状况和治疗计划。
5.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危重病人往往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需在发生时及时处理,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和康复情况。
6. 简洁、清晰的记录:对抢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诊断、治疗和药物给予记录。
这样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病人后续治疗的准备工作。
7. 抢救后的关注和持续护理:抢救成功并非治愈,因此,在抢救实施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评估和持续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以支持其康复和恢复。
以上总结涵盖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然而,抢救过程中的具体实施仍需根据病人的状况和医疗团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因此,持续的医学培训和团队合作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抢救服务至关重要。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范文(6篇)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范文作为一名医学子弟,我很荣幸地被分配到icu工作,从一开始的陌生、恐惧,到现在的难舍难分,都离不开护士长正确的领导和高年资老师的细心带教,从一点一滴中,我慢慢学习,逐渐成长。
icu是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集中救治的场所,对病人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障碍或衰竭,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监测、治疗,并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从某种角度来说,icu是全院最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地方,因为这里没有陪护,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范文(二)____已顺利渡过,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科全体同志协调一致,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医院中心工作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性质,求真务实,踏实苦干,本年度取得成绩现总结如下:一、____年工作指标完成情况:(1)ICU全年共收治危重患者662例,收入____元,同比增长____%。
(2)662例患者分别来自脑病科170例,神经外科130例,普外科92例,肝胆科84例,肺病科76例,肝肾科10例,骨伤一科17例,骨伤二科24例,心病科32例,妇产科5例,内分泌科17例,五官科5例。
(3)病种方面:各种大手术后175例,脑出血92例,微创术30例,脑梗塞34例,颅脑损伤18例,复合伤、多发骨折10例,各种休克24例,呼吸衰竭37例,严重中毒28例,肺栓塞4例,大面积烧伤2例等。
(4)全年共抢救危重患者____人次,抢救成功率____%。
(5)全年共护理带呼吸机患者____人次,护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____人次,护理中心静脉置管____人次,测CVP____次。
(6)为我院新项目开展,透析室CRRT提供护理支持____人次。
(7)通过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662例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没有发生纠纷及医疗事故,受到家属的好评。
二、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医疗质量是立院之本,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关键,医疗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这里没有家属的陪护,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全面承担。
自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们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监控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客观的要求和患者需要;使护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护理效果,最终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现将我科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监护护士自身素质的训练1、加强监护室护士思想观念的培养。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因此,作为重症医学科的监护护士,在没有患者家属陪伴的工作环境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把优质服务落实到位。
2、定期开展危重症医学知识培训。
在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参加院教育培训科安排组织的全员培训以外,还定期选派有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护士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危重症医学知识培训班。
把更多先进的科学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带到科室,让科室的危重症学护理知识持续进展,从理论上、技术操作上不断更新进步。
3 、加强三基培训。
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理,两者缺一不可。
“优质”护理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求低年资护士能独立胜任各个班次的工作。
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
并在如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护士的专科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本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不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重症医学名词解释、大题重点总结
1急性呼吸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2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Ⅰ型)和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Ⅱ型)3急性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Ⅰ型):主要由于肺换气过程中的氧合功能障碍所致。
典型表现为PaO2≤60mmHg,而PaCO2≤40mmHg。
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到限制二引起的肺泡通气量不足。
5阻塞性通气不足:是指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以起的通气功能障碍。
6体外膜肺氧合:是利用体外膜肺拉票提高PaO2和(或)降低PaCO2,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肺肺功能。
7Ⅱ型呼吸衰竭:一般来说,成年人,位于海平面水平,在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时,若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时即为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衰竭;若PaO2≤60mmHg, PaCO2大于或等于50 mmHg是即为高碳酸血症或Ⅱ型呼吸衰竭。
8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由各种非心源性原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肺水肿。
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各种严重的感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
10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机体在创伤、感染和休克等引起SIRS的同时伴发代偿性抗炎反应,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以对抗炎症过程,有助于防止和减轻SIRS引起的自身免疫损伤。
1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从广义上来说是由于冠状动脉快速狭窄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任何因冠状动脉疾病而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多种临床症状。
(它主要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12.辅助循环主要是指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危重病人抢救总结经验
危重病人抢救总结经验
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一个复杂且紧急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以下是一些对危重病人抢救的经验总结:
1. 快速反应和决策: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往往是关键因素。
医护人员需要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 稳定生命体征:在抢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氧气、进行心肺复苏等。
3. 定位原发疾病: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在于找到并解决原发疾病。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4. 多学科合作:危重病人抢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过程,需要不同专科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紧密合作与配合。
及时交流和共享病情信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5. 经验总结与知识更新: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及时更新医学知识。
了解最新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技术,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抢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的能力,稳定生命体征,定位原发疾病,多学科合作,以及不断
总结经验与更新知识。
这些经验总结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要点:1.呼吸系统观察:监测呼吸频率、深度、匀称性,注意呼吸困难、咳嗽、痰液性质和量的变化。
2.循环系统观察:经常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心电图变化,注意是否存在心脏杂音、颈静脉压力增高等征象。
3.神经系统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注意头痛、意识改变和痉挛等症状。
4.消化系统观察:监测胃肠功能,观察饮食摄入量及排泄情况,注意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5.肾功能观察:定期监测尿量、颜色和尿液质量,注意是否存在排尿困难、血尿等异常。
6.皮肤观察:检查皮肤颜色、湿度和温度,注意有无皮疹、瘀斑、糜烂和坏疽等情况。
7.药物治疗观察:注意监测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和副作用,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8.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尤其是疾病进展、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二、危重病人护理要点:1.保持通气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经常转换体位,有条件时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2.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
3.控制感染:加强手卫生,提供干净的环境,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血液化验结果,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输注和摄入量。
5.监测疼痛: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和其他疼痛缓解措施。
6.注意营养支持: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或肠道营养。
8.床位休息和体位翻身:确保病人有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压疮和肌肉痉挛。
9.监测和管理并发症:关注病人是否存在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10.交流和沟通:与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7篇)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____是我院搬进新院后的第二年,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加以宽敞明亮的住院部环境和我院护士的优质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病员,“春归芳草绿,阳和物侯新”在逝去的充满希望和竞争的____,对各科室来说都是忙碌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一是按照二甲医院标准,进一步规范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保证护理质量逐步提升;二是落实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在规范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等方面拓宽护理工作内涵,保证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三是改善基础护理服务,满足病人多元化的护理服务需求,改变目前护士重视完成治疗任务,轻视病人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的状况,逐步实现卫生部提出的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进社会”的目标要求;四是继续落实《护士条例》的要求,继续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域护士技能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护理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开展护士岗位技能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以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基本素质;五是加强医疗和护理沟通,以减少因沟通不足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
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一台美国鹰牌便携式呼吸机,两台双道注射泵,两台输液泵,两台肠内营养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
使ICU的病房条件逐步达到二甲医院的要求标准。
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贵重仪器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
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
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ICU在本院属新建科室,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病种复杂,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谨慎耐心,并不断加强年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并注重细节管理。
危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危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危重患者是指因病情危急或生命受到威胁而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在医疗工作中,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有效的管理和救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医务人员在危重患者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意识到危重患者管理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和团队合作。
在面对危重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救治方案。
这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检验师、放射科医师等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救治。
其次,我们发现危重患者管理工作需要高效的信息化支持。
在危重患者的管理中,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获取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共享和传递,以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们认识到危重患者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不断改进我们的救治方法。
只有不断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
总之,危重患者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高度专业化、团队合作、信息化支持,以及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救治危重患者,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精选7篇)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精选7篇)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篇1回顾度急诊科的发展,度是急诊科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实现“跨越性”大发展的“关键年”。
,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部环境“骤变”的_,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巩固、发展“急诊医疗体系”的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
,全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_,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全科业务收入同比度实现年增长70%。
实现经济效益的大丰收同时,维护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社会效益的大丰收。
展望度,为稳固推进急诊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认真执行院部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急诊医疗特色的专科服务为目标,大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的顺利推行,树立“维护健康、关爱生命”服务宗旨,为把急诊科建设成“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科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主要措施1、医疗质量:巩固历年来不断提高的急诊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创二甲”等级评审及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效益”四个工作核心目标,狠抓建设。
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急救专业队伍的合理化配置,加大急诊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及培训力度,强调“急诊及急救医疗”对于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
完善急诊“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的及时、顺捷、有效、安全。
完善“24小时”急诊医疗服务的目录与内容、急诊工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规范生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协调各个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的配合。
建立对“大批量病员及灾害性应急工作”进行分类管理的程序。
完善“急诊留观病人24小时内明确诊断、病情稳定到安全入院”的急诊分流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度里,是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关键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在ICU全体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行,顺利获得准入资格。
现将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一、行业作风方面按照我院党委的部署,把三好一满意的标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
针对ICU工作特点,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
许多医生护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
结合医院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二、医疗服务方面工作中时刻牢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服务,注重细节。
对患者关心,热心,善心,耐心,处处用心做事,处处体现真诚。
ICU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繁琐,我们的护士不怕脏累,真正做到了优质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三、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根据工作需要新添加了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机1台,支气管纤维镜1台。
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我们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探视制度,患者外出检查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
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四、业务技术方面1.严格执行ICU管理制度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院良好发展的根本。
严格执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十二项护理核心制度、重症患者查房制度,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强化医患沟通,强调医疗安全,1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
2.提高业务水平ICU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准确判断和正确决策要求ICU 的医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极高的责任心以及更高的专业水平。
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
重症医学知识点重点
重症医学知识点重点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危重病人。
在当今医学领域中,重症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重症医学的一些知识点,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重症医学的基础和理论。
1. 重症医学的定义与规范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它关注的是病情危重,需要监护和全面治疗的患者。
重症医学覆盖了各个医学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并与其他医学科学领域相互交叉。
在重症医学中,规范化的治疗和监护流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减少医疗错误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重症监护和生命支持重症监护是重症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监护和生命支持。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病情危重的患者设计的,它配备了先进的监护设备和人工呼吸机等生命维持设备。
在重症监护室中,医生和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变化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调整。
3. 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重症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症状复杂,疾病进展迅速,所以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合适治疗非常重要。
在重症医学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如血液生化、影像学和微生物学等,辅助诊断和治疗。
此外,重症医学还需要采取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和救治患者。
4. 多学科合作与团队医疗重症医学强调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医疗的重要性。
由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往往无法完成所有工作。
在重症医学中,医生、护士、药师、社工等各种专业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5. 重症医学的研究与进展重症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疾病的不断演变,重症医学的研究和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近年来,重症医学中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此外,重症医学还注重生命质量的改善和终末护理等方面的研究,以提供更人性化和温暖的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年度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年度工作总结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重症医学科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症医学科年度工作总结1时间过得可真快,来到ICU科室已经有4个多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ICU护士,我们感受好很多。
前段时间,科室来了位80多岁的高龄病人,伴有褥疮,脑梗死,而且还是恶病质。
为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1h就要给他翻身一次,加起来每天要给他翻身24次。
有时候一天来了好几个病人时,不但要遵医嘱给新病人做好治疗,还要护理好原有的病人。
每当这时,护士长就带领我们一起给他翻身。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看到他一天天好转,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再累再忙也是值得的。
然而,作为一名ICU护士,我们要学会与病人家属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
几天前科室来了位肺Ca的病人,每天下午病人家属来探视时,顺便给他带点食物。
那天我值班,刚好看到了这种情况。
我就询问了家属。
她说:“担心父亲没有吃好,而且住院期间我们又不能一直陪伴他。
”听到这里,我就按照医师开的饮食医嘱及吴护士长给我们普及的营养知识内容,告诉她每天按时送餐,可以送豆腐汤,鸡蛋羹,鱼汤,青菜瘦肉粥等。
最后探视结束时,她说“谢谢你们对他的照料。
”听到这时,我们ICU的医护人员听着心里暖暖的,沟通还是很重要啊!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ICU护士,我们还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
那天中午,我们值班时,一位心梗的病人两三分钟前还在和吴护士长聊天,没过一会儿,吴护士长准备让她中午休息一会儿,谁知呼叫她没有反应,于是吴护士长立即触摸颈动脉,发现已经没有搏动了。
这时,吴护士长马上开始一边胸外按压,一边呼叫医生,指挥我推除颤仪,建立静脉通道。
刚好还有值班的护士中午在科室,然后我们一起分工协作,齐心协力,终于把病人给抢救过来了。
危重病人观察工作总结报告
危重病人观察工作总结报告一、背景信息危重病人是指病情较为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观察的病人。
危重病人观察工作是医务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次总结报告旨在对危重病人观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工作过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观察工作。
具体包括:1. 定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定期观察体征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和减少病情的恶化。
2.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病人的意识状态是评估病情轻重和判断病人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包括是否清醒、反应是否敏捷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3. 监测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危重病人常常需要接受复杂的治疗方法,如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血液透析等。
我认真监测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与多学科合作:在危重病人的观察工作中,我积极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经常与医生沟通病人情况,根据医生的意见进行相应的观察工作。
三、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危重病人观察工作中,我存在以下几个优点:1. 责任心强:我深知危重病人观察工作的重要性,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自觉完成每一项观察任务。
2. 细致入微:我在观察病人的过程中,注意细节,例如观察病人的呼吸是否规律、体温是否有明显波动等,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3. 与团队配合良好:我擅长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能够积极与他们交流,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以便提供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但是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经验欠缺:由于危重病人观察工作的特殊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处理某些异常情况时缺乏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
2. 信息记录不规范: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及时整理和记录观察结果,导致信息记录不规范,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后续的分析工作。
危重病医学总结
加强医疗病房(ICU intensive care unit):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房,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创伤后机体反应(posttraumatic general body response):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
同时或先后经多种途径兴奋: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临床证明:T4水平与危重患者死亡率间呈负相关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严重创伤、感染时。
机体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呈级联样激活,当机体的抗炎反应不足以抗衡是,就会发生SIRSCARS:抗炎介质释放过量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这一现象被称为抗炎反应综合征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减弱可以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从而引发全身感染或脓毒症,是发生MODS的重要基础创伤后抑郁:表现为自尊丧失、严重的悲观情绪、插入性偏执妄想、睡眠方式改变、烦躁孤独、自杀倾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在经历重大创伤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当时的情景、回避行为、情感麻木和高度警惕状态创伤后代谢改变: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任然处于饥饿状态,虽然水钠潴留,机体任然处于低血容量状态麻醉对体液平衡的影响麻醉对水、电解质的影响远较手术创伤小。
1.麻醉药的作用:多数麻醉药主要是扩张血管,使循环血容量相对减少。
2.麻醉技术的影响:椎管内麻醉使交感神经阻滞,该区域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3.血管内活性药的应用:高血压病人术中应用降压药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4.麻醉中体温的影响:体温高水分蒸发快。
麻醉手术期间患者体液的改变:1.麻醉与手术前禁食或非正常体液丢失后的液体缺失量(按4-2-1法则)晶体液2.正常生理需要量约2300ml. 晶体液3.麻醉所致血管扩张所导致的相对血容量不足补液5~7ml/kg 胶体液4.手术或手术后失血血管内的液体转移入第三间隙形成大量潴留液体补液2-8ml/kg 胶体液5.围术期体液的再分布小手术0~2ml/kg 中手术2~4ml/kg 大手术4~8ml/kg 晶体液胶体液的输注可减少晶体液的入液量,迅速持久提升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围术期输血指证: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3(50kg 1000ml) 血球压积小于20%脑耗盐综合症(CSWS):指在颅内病变进程中,因下丘脑疾病或受累使钠盐经肾脏途径丢失而以高尿钠、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低钠血症对麻醉影响:1.增强麻醉药的敏感性;2.吸入麻醉药的MAC降低;3.增强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的循环抑制;4.降低血管活性药的作用;低钠血症补钠量:Na(mmol)=(140-实测Nammol)×kg×0.61gNaCl含有17mmol的Na+低钾血症心电图:U波增高,S-T段下移,T波低平,Q-T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机体反应:也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成分输血:是将全血中有预防或治疗价值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一定标准的、质量优良的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制品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血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氧中毒:在不适当的高压下吸氧或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人体组织和功能上的损害。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机体血浆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总量相等,均为151mmol/L ,从而维持电荷平衡。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未经PC0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HCQ]的真实含量。
碱剩余(BE):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C、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将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凡pH>7.40,需加酸滴定,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剩余。
急性心力衰竭:由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性降低导致的组织灌流不足。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指原无肝病患者突然发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或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在起病的8 周内出现肝昏迷的一种综合征。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
营养不良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所引起的临床病理变化(大脑、心血管、肾脏、呼吸、胃肠道体温调节、免疫)菌群移位长期的禁食造成肠粘膜萎缩、肠腔内活的细菌、毒素、一些惰性颗粒及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粘膜进入血液,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内脏)从而激发或加重一系列炎症反应。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历了残酷战争、严重创伤、恐怖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精神障碍。
药物的残余效应由于血内麻醉药浓度较高,或手术操作因故而中止进行,病人仍处于较深的麻醉,是麻醉手术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代谢性脑病: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而导致CNS抑制。
术后急性肾衰竭由于围手术期失血、感染、休克、溶血、中毒、严重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含氮分解产物潴留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并发症。
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而对心功能障碍起辅助性治疗作用。
血液高渗状态的常见病因1、纯水丢失:肺失水600 —800ml/d ,高热时可2500ml/d2、水摄入不足:无水摄入的病人,少饮症(丘脑病变)3、低渗体液丢失:大量出汗,儿科年龄组病人的大量腹泻,肾功能异常或肾功能正常对异常刺激的反应(如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甲氧氟烷的麻醉的副作用)4、溶质过载:吞服大量钠盐,渗透性利尿剂,尿毒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昏迷病人、婴儿或强制高糖高盐饮食的病人静脉内高营养不当——高糖性高渗性昏迷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计算):血浆渗透浓度=2* ([Na+]+[K+])+[BUN]+[血糖]正常值:280—320mmol/L高钾血症的治疗1、除去病因,立即停止钾的摄入;2、应用钙剂拮抗钾的生理作用;(5%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10—20ml 静注)3、5%碳酸氢钠100—200ml 静滴;4、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25%—50%葡萄糖溶液50—100ml 加胰岛素10U 静滴)5、阳离子交换树脂、血液透析等。
低钠血症的分类1、按血浆渗透浓度的改变和细胞外液容量的多少分类:低渗性低钠血症、等渗性低钠血症、高渗性低钠血症2、根据细胞外液容量的多少分类: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性低钠血症、细胞外液容量正常性低钠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性低钠血症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和病因学的分类1、按血流动力学分类:低血容量性、心源性、血流分布性、阻塞性休克2、按病因分类: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休克休克的诊断标准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2、意识异常;3、脉率>100次/分货不能触及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2min),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v30ml/h或尿闭;5、收缩压v80mmHg;6、脉压<20mmHg7、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符合第一项和2,3,4中的两项以及5,6,7 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休克休克保证组织有效灌流的条件1、正常的心3、正泵功能;2、足够数量及质量的体液容量;常的血管舒缩功能;4、血液流变状态正常;5、微血管状态正常长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论述)1、通气过度:有呼吸频率过快或潮气量太大引起,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低血压:机械通气为正压,PEEP和CPAP增加胸内压,静脉回流受阻继发心排出量降低3、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主要为气压伤,表现为间质水肿、气胸、纵隔气肿、气腹等4、呼吸道感染:病人抵抗力弱及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气管和支气管纤毛活动减退或消失5、氧中毒:吸氧浓度过高,主要导致肺部损害6、胃肠道并发症:胃肠道充气膨胀、胃肠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少尿:少尿和钠潴留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低温,枸橼酸中毒和低血钙,高血钾,微血栓和呼吸功能不全,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单核吞噬细胞障碍,蛋白变性,携氧功能障碍,感染、黄疸及输血后肝炎,血型交配困难4、 胸廓胸膜及横膈病变:胸廓畸形、大量腹水、膈神经麻痹、大量胸腔积液等5、 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脑血管病变、电击、重症肌无力等 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减轻心脏负荷,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3、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增加;4、维持心肌供氧与耗氧的平衡。
治疗措施: 1、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2、 高流量给氧;3、吗啡: 3-5mg 缓慢静脉注射或 5-10mg 皮下注射;4、 快速利尿:呋塞米 20-40mg , 4小时后可重复 1 次;5、 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以静脉滴注为主。
硝酸甘油、硝普钠或酚妥拉明;6、 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 0.2-0.4mg 稀释后缓慢静推, 2-4 小时酌情重复;7、 氨茶碱,机械辅助治疗 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非心源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急性肺部感染、 肺栓塞反复发作、肥胖症等 右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心包疾患、肾疾患、肝硬化、周期性水肿、周围静脉疾患等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简答)加强一般性支持治疗与护理和监护,去除病因,调节免疫治疗,防治并发症,抑制干 细胞坏死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针对“三高,三低,两水肿”的治疗方向,即对高血氮、 高假性神经递质、高芳香氨基酸和低血糖、低血钾、低白蛋白血症以及脑水肿、肺水肿等,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MODS 的诊断依据 一般存在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集体遭受到严重打击,二是经治疗(包括复苏、生命支持 和抗感染等)后出现“失控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2、 与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及大手术后同时或序贯发生的 MODS ;3、 高分解代谢且外源性营养不能阻止其自身消耗;4、高动力型循环,表现为高排低阻; 5、 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主要是广泛的炎性反应;6、 一旦治愈可不遗留器官损伤的痕迹ALI 与ARDS 的关系(简答)ALI 和ARDS 并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它们是 严重损伤引起机体全身免疫炎症反应失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重度 ALI 即为ARDS,所有的ARDS 患者都有ALI,但并非所有的 ALI 患者都发展为 ARDS 急性肺损伤这一概念的提出有 利于对ARDS 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 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条件呼吸室内空气,排除心内分流或心排出量降低因 素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v 60mmHg 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1)上呼吸道急性梗阻: 炎症、水肿等 2)急性下呼吸道梗阻:各种原因所致的支气管哮喘等 肿瘤、声带麻痹、气道痉挛等 2、 肺实质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3、 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 DIC 、肺动脉炎等 PaCO2 > 50mmHg 。
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 3)其他:异物阻塞、重症肺炎、 肺气肿等1、 MODS ,但休克本身并不是MODS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1、 快速充分的复苏,提高血压与心功能,改善微循环,保证组织供血、供氧;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使用机械 辅助通气,做好气道管理,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3、 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病灶, 控制严重脓毒血症,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SIRS 和二重感染;4、 维持胃肠功能;5、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抵抗力,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6、严密监测各主要器官的功能。
治疗:改善心血管功能、呼吸支持、肾衰竭防治、胃肠道保护、免疫与控制感染、特异性治疗方法 ALI 和ARDS 的诊断标准(简答、计算) 1、 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2 、急性发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3、低氧血症: ALI 时 氧合指数 PaO2f FiO2《300mmHg ; ARDS 时PaO2 FiO2《200mmHg ;4、肺部 X 线检查双肺 浸润阴影;5、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18mmHg 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代谢支持的原则(选择,计算)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 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 糖,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 50%—60%, 质供给量一般为2—3kg/d,降低热氮比到 肠内营养的优点和缺点(论述) 优点: 1、营养物质经肝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内,有利于合成内脏蛋白与代谢调节; 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维持肠粘膜的屏障功能,有防止肠道菌群移 位的作用; 3、在同样能量和氮摄入条件下,采用 EN 营养支持的病人体重增加和氮保留均优于全静脉营养; 4、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低,使用方便,易于临床管理,费用仅为全静脉营 养的十分之一; 5 、营养肠道本身,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血流,保证营养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