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在我们探讨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时,“净资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反映了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是衡量事业单位财务健康和运营能力的关键指标。
要理解事业单位的净资产,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资产和负债。
资产包括事业单位拥有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等,这些都是能够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具有使用价值的资源。
而负债则是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债务,比如应付款项、借款等。
净资产的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结余等等。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它可以用来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
比如说,当单位在某一年度收入大于支出时,结余部分可能会转入事业基金,以便在未来年度收入不足时进行弥补。
专用基金则具有特定的用途,像是职工福利基金,用于单位职工的福利支出;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等。
固定基金指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它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则是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非常重要。
准确的核算能够帮助单位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核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反映出其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净资产规模较大,且结构合理,通常意味着它具备较强的财务实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例如,拥有充足的事业基金可以在面临突发情况或经济困难时,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合理的专用基金设置能够确保特定用途的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和使用。
相反,如果净资产规模较小,或者结构不合理,可能会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比如,专用基金不足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更新,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
净资产核算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 和所有者权益,保障国家、投资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02
事业单位净资产来源
财政拨款
预算内财政拨款
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和专项经费 。
预算外财政拨款
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取得的具有专门用途 的经费。
事业收入
教育事业收入
项目支
要点一
专项项目支出
用于特定项目或任务的支出,如科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等。
要点二
业务项目支出
用于事业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的支出,如文化活动、教育活 动等。
对外投资与借款
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
借款
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或进行项目建设等需要,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专用基金
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 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 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
05
事业单位净资产报表编制 与分析
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01
资产类项目
按照流动性强弱,依次排列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
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02
负债类项目
按照偿还期限长短,依次排列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
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
期应付款等。
03
净资产类项目
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
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收入支出表编制方法
收入类项目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 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在 之 前 的会 计 制 度 中 , 事 业 单 位 的 经 营 结 余 核 算 是 计人 “ 经 营结 余 ” 和‘ ‘ 事业 结 余 ” 的, 改 革 后 的会 计 制 度 为 将“ 财政补 助结转” 和“ 财政 补助结余” 与 事业单位 的 日 常经 营结余分 离开 , 单 独设置 以上两者科 目, 这 样 可 以 明确 财 政 补 助 资 金 的去 向 。 针对 财政补助 资金 , 改 革 后
行, 对 事 业 单 位 的 资 产 管理 进行 了 改 革 。 事 业 单 位 的性 科 目, 与 财 政补 助 结 转 结 余 是 相对 应 的会 计 科 目 , 非财政 质 和 资金 形 态都 较 为 特 殊 , 其 区 别 于 企 业 单 位 和 政 府 机 补 助 结 转 结余 的核 算 主 要 针 对 事业 单 位 其 他 项 目资金 的 关, 同 时事 业 单 位 在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的过 程 中 占有 极 收支 情 况 。 设置 “ 非财政补助结转” 和“ 非财政补助结余’ ’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事 业 单 位 的 经 济 管 理 是 单 位 发 展 的命 两 个 会 计 科 目可 以使 事 业 单 位 专 项 资金 的收 支 去 向更 加
的会 计 制 度 分 别 替 换 “ 事业结 余” 和“ 经营结余” 两 个 科
( 如图 1 ) 。
, 一般 基 金
计人核算 , 例如: 当 固定 资 产 减 少 时 , 首 先 应 该 根 据 核 算
原则 确认 当期 收 入 , 同 时应 该 对 应 减 少 非 流 动资 产 ; 如 果 固定 资 产 增 加 , 那 核 算 计 入 的 方 式 应 该 做 相 反 处 理 。 固
f 事 业 基 金\ 投 资 基 金
事业单位净资产分析
•事业结余的核算主要有三个环节: •1. 期末,将非经营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转入“事 业结余”账户:借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 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账户,贷记“事业结余”账户。 •2. 期末,将非经营支出类账户的余额转入“事 业结余”账户:借记“事业结余”账户,贷记 “拨出经费”、“事业支出”、“是缴上级支 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负担部分)、 “对附属单位补助”账户。 •3.年终,将“事业结余”账户的余额,全数转 入“结余分配”账户:借记“事业结余”账户, 贷记“结余分配”账户;如为事业超支,则作相 反会计分录。
(三)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核算
•1.结余分配的办法 •按照现行事业单位有关财务规则规定,事业 单位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 办法的预算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 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 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 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期末结转“结余分配”的余额形成的事 业基金 •事业单位年终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 “事业基金”账户,借记“结余分配”账 户,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户。 •[例12-38] 某事业单位年终未分配结余为 22 000元,结转“事业基金”账户。根据 相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结余分配 22 000 •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2 000
•(1)年终,将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全数转 入“结余分配”账户,借记“事业结余”、“经 营结余”账户,贷记“结余分配”账户。 •(2)有所得税纳税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交 纳的所得税,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账户,贷记“应交税金”账户。 •(3)单位计算出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结 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账户,贷记“专用基 金”账户。 •(4)分配后,事业单位应将当年未分配结余, 全数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户,借记 “结余分配”账户,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 金”账户。
浅谈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及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从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组成和编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财务报表的内容不够完整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内容不够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而不能充分反映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一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没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较粗略,即使是收支情况也未能与预算项目协调配合,难以充分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2、缺乏对财务业绩分析的披露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不能全面披露单位的资金活动情况,不能充分揭示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业绩、问题和风险。
从外部信息需要来说,将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从内部信息需要来说,将使管理者无法据以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
3、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收入支出表的科目设计不合理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收入支出类项目反映一定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提供节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报表上反映有些混乱。
并且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重复。
这不仅让报表之间内容重复,而且使得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
4、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过去长期编制且很有应用价值的“基本数字表”也未作规定,只是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
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揭示事业单位受托责任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少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七章净资产类
净资产的组成
自有资产
如土地、房屋、设备、无形资产等。
归口管理资产
如政府投资的资金、委托管理的的原价作为资产的计量基础,
实际价值法
2
不考虑资产真实价值的升降。
根据资产当前实际价值计量资产,考虑
资产价值的升降。
3
混合计价法
将历史成本法和实际价值法相结合来计 价。
净资产的调整和变动
1 调整
对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如折旧、减值、充实等。
2 变动
反映资产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如政府拨款、资产卖出等。
净资产的报告和披露
义务
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并报送年度报告,向社会 公开净资产的数量和变化情况。
内容
• 净资产的起算、计量方法、组成、调整和变 动情况
• 重要净资产指标 • 财务分析与评价
净资产管理的要点
清晰目标
明确净资产管理目标,以落实事 业单位各项职责和提高综合经济 效益为中心。
团队合作
建立密切的内部协作机制,提高 管理效率,加快资产周转。
风险控制
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和风险 预警机制,确保资产安全。
总结
净资产
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 部分。
管理
应当遵循规范财务管理的要 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 内控机制。
披露
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净资产的 数量和变化情况,加强信息 透明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七章 净资产类
本文讲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七章净资产类,包括净资产的定义、组成、 计量方法、调整和变动、报告和披露以及管理要点。
净资产的定义
概念
净资产是指财政拨款和其他收入减去事业支出 后,事业单位自有资产和归口管理资产的价值 总和。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第一篇: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专门从事公益性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净资产是衡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净资产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净资产的含义。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时点上,扣除其负债后剩余的资产价值。
简单来说,净资产就是事业单位所有者权益的总和,代表了事业单位的净值。
净资产是评估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础。
其次,净资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计算净资产。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一张报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
通过该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从而计算出净资产的数值。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通过经营成果表来计算净资产。
经营成果表是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成果的一张报表,其中净收益即净资产。
通过该表可以了解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从而计算出净资产。
最后,净资产对事业单位的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净资产是评估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只有净资产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说明事业单位的财务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净资产是事业单位获取财务支持的重要依据。
许多资金机构和合作伙伴会通过查看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来判断其财务实力,从而决定是否提供支持。
最后,净资产可以反映事业单位的资本积累情况。
资本积累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净资产,事业单位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净资产作为评估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净资产的计算和管理,并通过不断积累净资产,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编报讲解
竣工日期:按房屋建筑的竣工日期填列。 坐落位置:按该项资产的具体地址填列。 取得方式:按取得资产的实际方式填列。 取得日期:按该项资产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的具体时间填列。 投入使用日期:按该项资产实际投入使用日期填列。
一、固定资产及土地卡片编制
建筑结构:按“钢结构〞、“钢混结构〞、“砖混〞、“砖木〞、“其他〞选择填列。 建筑面积:需要填列“建筑面积〞、“其中:单位负担费用面积〞;“计算机机房面积〞;“会议室面积〞;“车库面积〞;“食堂用房面积〞;“配电房面积〞。
二、资产清查根底表编制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土地清查明细表〔财清行基 08-1A 表〕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清查明细表〔财清行基 08-1B 表〕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通用设备清查明细表〔财清行基 08-2 表〕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专用设备清查明细表〔财清行基 08-3 表〕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交通运输设备明细表〔财清行基 08-4 表〕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电气设备清查明细表〔财清行基 08-5 表〕
一、固定资产及土地卡片编制
一、固定资产及土地卡片编制
卡片金额:填列“原值〞,如果选择了“计提折旧〞还要填列“累计折旧〞,“净值〞自动计算生成。 净值=原值-累计折旧。 累计使用年限:按该项资产实际使用年限填列,四舍五入取整。累计使用年限小于等于取得日期至填报日期。 该类设备按照单台填列,相同局部可批量复制。
一、固定资产及土地卡片编制
入账形式:按“单独作为固定资产〞、“计入无形资产〞、“计入房屋建筑物〞、“未入账〞选择填列。 〔注:行政单位不包括计入无形资产局部〕 土地面积:按实际土地面积填列。 其中:土地证载明面积:按土地证载明面积填列 取得日期:按该项资产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的具体时间填列。
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净资产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做了很大的调整,原来的收支表、财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转变为收支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
其中,收支收入支出表归纳了所有的经济业务,反映了事业单位某一时期的经济活动整体情况;资产负债表展示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确定了其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净资产变动表反映了事业单位某一时期通过收入、支出、其他收益和支出等因素对净资产产生变动的情况。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在使用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时,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有助于资产负债表更准确地展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计量上,主要依据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自行估值。
而对于负债的计量,则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
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规定在新会计准则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
事业单位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具体来说,资产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负债也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短期借贷、长期借款等。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
三、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情况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计算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净资产”的定义被扩展到了所有权益中的净额。
事业单位在净资产计算时,需要包括净资产的变动,主要包括收入、支出、其他收益和支出等因素。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所有权益的净值,它代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和经济状况。
正确核算和管理净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核算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净资产核算的重要依据。
资产负债表首先列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
资产的核算应遵循公允价值原则和实物数量原则,确保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
在资产的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净资产的计算。
净资产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
总负债是事业单位的全部负债,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
净资产的计算对于评估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核算还应注意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准则。
会计政策是指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假设。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准则,确保净资产的核算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准则的要求。
除了核算净资产,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净资产的管理。
净资产管理是指以提高净资产的利用效益为目标,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
净资产管理包括资产配置、资产增值、资产保值等方面。
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净资产,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在净资产核算和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财务和资产安全,合理、经济、高效地运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
内部控制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保证净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此外,净资产核算还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息息相关。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借款和资助等,资金使用包括投资、运营和偿债等。
净资产的核算需要明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净资产的持续增值。
事业单位净资产科目核算相关问题探析
图1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与分类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高校科技服务能力评价研究”(13A790732);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计划团队支持项目(2013-CXTD-08)
明
细科目
图2事业单位“结转”与“结余”的区别与联系
图3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与“基金”的关系
规范地进行年终分配的账务
区别与联系的基
与相关“基金”
的基本规定,结合《事业
中有关净资产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界
的关系可概括
只在相互之间按规定结
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参与单位的分只有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年终才有可能与各项“基
(非财政补助专项
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然后按规定程序和比例进行分配。
首先按照税法计提应缴所得税,然后按照税后结余的一定比例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最后将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目。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与“基金”的关系如图3所示。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S].2012.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2012.
[3]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2012.
[4]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S].2010.。
净资产变动表编制与填报实践
净资产变动表编制与填报实践净资产变动表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净资产的变动情况。
准确编制和填报净资产变动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净资产变动表的基本原理、编制要点以及填报实践经验。
一、净资产变动表的基本原理净资产变动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净资产的期初余额,即上一个会计期间末的净资产余额;二是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包括本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各项利益分配和其他影响净资产的因素。
净资产的变动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净资产变动 = 期末净资产 - 期初净资产 = 本期净利润 + 各项利益分配 + 其他净资产变动因素通过编制净资产变动表,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净资产增减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要点1. 净利润的计算:净利润是净资产变动表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资产减值损失 + 其他收益 - 财务费用 - 所得税费用2. 各项利益分配的确认:净利润分配至少包括应分配利润和利润归属于少数股东的份额。
应分配利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认。
3. 其他净资产变动因素的识别:除了净利润和各项利益分配之外,还需要识别和确认其他影响净资产的因素,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
三、净资产变动表的填报实践经验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编制净资产变动表所用的数据需要来自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因此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格式规范的制定: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报表制度的要求进行,确保格式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内部控制的重视:在编制和填报净资产变动表的过程中,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相关政策法规的遵守:净资产变动表编制和填报过程中,要始终遵守相关的财务会计政策、法规和规定,确保准确、合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净资产核算探析
项 目的剩余 资金缴 回原 拨 款单 位 , 按 规定 留 归本 单 位 的 , 结
转 至“ 事业 基金 ” 。非 财 政非 专 项 资 金 的 收支 和经 营性 收 支 则 在期 末分别 结转 至“ 事业 结余 ” 和“ 经 营结 余” , 最 终进 行 结 余 分 配 。上述 三条 平 行 的处 理 流程 , 将财政性收支、 非 财 政 专项 收支和 非财 政非 专 项 资 金 收支 的结 转结 余 进 行 了清 晰
结余 ” 科 目, 专 门核算 财 政 性 资金 的结 转 和 结余 , 并在“ 财 政 补助结 转” 下设 “ 基 本支 出结 转” 和“ 项 目支 出结转 ” 两 个二 级 明细科 目, 将“ 项 目支 出结转 ” 按 项 目设 明 细科 目, 年末 , 对财 政补 助各 明细项 目执行 情况 进行 分析 , 当项 目当年 预 算 工作 目标 已完 成 , 或者 因故 终 止 , 需要 将 该 项 目下 财 政 补 助 结转
会 ̄ 2 0 1 2 ; 2 2号 ) , 并于 2 0 1 3年 1月 1日起 实 施 , 与 原 事业 单
位 会计 制度 相 比, 事业 单 位净 资 产 的 核 算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包 括增 设 了“ 财 政 补 助结 转 ” 、 “ 财政 补 助结 余 ” 科 目, 将 财 政 补 助资 金与 非财政 性资 金 的收支结 余 严格 区分 , 进行 单 独 核 算; 同时增 加 了“ 非 流动 资产 基金” 科 目, 核 算 在建 工 程 、 对 外 投 资 等非流 动资产 占用 的资 金变动 。
一
余额 转入 财政补 助结余 。经 过上 述 流程 的核 算 , 能够 对 财政
性资 金 的使用及 结余 情况 准确报 告 , 很 好地 反 映 事业 单 位 受
净资产变动表预算编制
法规合规
净资产变动表预算的编制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财务报告编制准则,确保报表的合规性。
1
2
3
净资产变动表预算需要与资产负债表预算相协调,确保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勾稽关系准确无误。
与资产负债表预算的协调
净资产变动表预算还需要与利润表预算相整合,反映企业盈利状况对净资产变动的影响。
与利润表预算的整合
对于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和变动,需要附注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报表附注和解释
06
CHAPTER
净资产变动表预算编制案例解析
企业概况
本案例涉及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行业背景
该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因此准确预测净资产变动对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范围,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或季度。
明确预算期间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净资产变动的预算目标,如实现特定比例的净资产增长。
确定预算目标
01
分析市场趋势、业务需求等因素,合理预测预算期间的收入。
预测收入
02
结合企业经营计划,对预算期间的各项支出进行预测,包括运营成本、税费、投资支出等。
内容
03
便于投资者决策
净资产变动表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01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
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净资产变动表的数据,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02
评估企业经营业绩
净资产变动表可以展示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盈利状况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
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如直接法、间接法等。
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四、结论
编制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是在财务报表编制方面进一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路,是跳出预算会计限制,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虽然通过一些简单分析,尚无法得出明确结论,净资产变动表的设计也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净资产有关财务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 作者:
———————————————————————————————— 日期:
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会计
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上海市财政局 杨 静
一、引言
2006 年2 月,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 号)发布,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从旧向新转变大幕正式拉开。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财务报表披露上均有重大变动,其中体现在财务报表编制上的一项变化,就是改变以往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体现,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 年1 月起正式对外呈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于是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上述的这些基础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统计报表实现。但无论是口径的规范还是信息的正确性来看,都远不如基于统一会计制度产生的财务报表信息,而且所有这些服务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分析数据,最终仍需要与财务报表信息保持一致。
三、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
为了让可行性探讨变得更为形象,可以参考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改编了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并作出如下内容及结构的要求:
净资产科目核算变化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基本建设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等科目,用于反映事业单位无法一次性消耗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数,以弥补收付实现制核算缺陷;
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探析-最新范文
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探析一、各种类型下的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一)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顾名思义,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而开展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核心部分。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没有行政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在国家财政体制的深入改革下,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现阶段,由国家财政部门为大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提供经费支持,实际能获取全额拨款或者差额拨款的财政经费。
这些单位的净资产主要涵盖了自身经营收入、财政拨款及外部捐赠,但在净资产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有效规范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管理。
一方面,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公益性,涵盖社会公共资源,依赖国家财政部门。
财政的专项资金是整个财政资金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而事业单位实践发展中未全面普及“分类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决算”的管理模式,经费支出浪费问题严重,缺乏严谨的支出管理。
另一方面,以往中,一般的事业单位都认为结余就属于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两部分,这种情况下很难明确具体的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范畴,如此一来就造成净资产管理链条混乱不堪。
(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净资产界定和会计处理不够完善企业性质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中得到体现,其是主要以特定社会群体为主的一种专业性服务组织,不仅财源较为稳定,而且实际还发挥了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职能。
为了使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更加的规范,国家正致力于调整改革其体制,想通过转企改制的方式促进其朝着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
然而转企改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花费更长的时间,而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界定与位置问题。
实际上,可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纳入到经济主体范畴来参加市场竞争,以此达到企业化的管理。
不过,并非所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都能接受市场的永久考验,这主要是因为转制实践中没有明确界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范畴,并且在会计处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精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报问题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报问题解析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是财政部门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构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从山西省201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的编报情况看,基本达到了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具体编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报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报存在的问题(1)个别单位重视不够。
部分省直单位和个别市(县)财政部门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机制不到位。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职人员担任。
由于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应付状态,责任心不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三是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还没有改变,领导疏于管理,过问不多,督促不力。
(2)管理不及时,不到位。
一些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因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更换、不重视等原因,存在资产处置不及时,账实不符等现象,一些固定资产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年久失修或已毁损,单位没有按相关程序及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核销、报废,一直挂在账上,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3)个别单位“重购轻管”。
部分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闲置资产,一些单位在撤销或合并时,仅对资金账户办理交接手续,而对固定资产不交接,合并后的单位账没有反映被合并单位的固定资产。
(4)信息系统存在一些缺陷。
今年本省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系统改为在线操作后,受网速、在线人数等因素影响,实际操作中效率较低,耗时过久;部分单位由于原系统的数据未导入,且相关资产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系统不够熟悉,未能及时解决从而延误资产报表上报时间。
(5)资产报表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今年本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新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GBT 14885 2010),很多单位对新的资产卡片分类不够了解,且系统中缺乏明确的提示,导致卡片分类错误或者在执行处置时出错而无法修改。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之净资产变动表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之净资产变动表小编按:会政财03表净资产变动表,反映单位在报告期净资产项目的变动情况,包括累计盈余、专用基金和权益法调整三个内容,属于年报,可以说我们比较陌生,此表可以分析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区分经常性和非经常性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净资产的影响程度。
净资产变动表编制说明一、“本年数”栏反映本年度各项目的实际变动数。
“上年数”栏反映上年度各项目的实际变动数,根据上年度净资产变动表中“本年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上年度净资产变动表规定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度净资产变动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金额填入本年度净资产变动表“上年数”栏内。
二、填列方法1.上年年末余额:反映单位净资产各项目上年年末的余额。
根据“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科目上年年末余额填列。
参见:政府会计制度之「3001 累计盈余」政府会计制度之「3101 专用基金」政府会计制度之「3201 权益法调整」2.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反映单位本年度调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项对累计盈余进行调整的金额。
本行“累计盈余”项目根据本年度“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科目转入“累计盈余”科目的金额填列;如调整减少累计盈余,以“-”号填列。
参见:政府会计制度之「3501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3.本年年初余额:反映经过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后,单位净资产各项目的本年年初余额。
本行“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项目根据其各自在“上年年末余额”和“以前年度盈余调整”行对应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4.本年变动金额:反映单位净资产各项目本年变动总金额。
本行“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项目根据其各自在“本年盈余”、“无偿调拨净资产”、“归集调整预算结转结余”、“提取或设置专用基金”、“使用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行对应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5.本年盈余:反映单位本年发生的收入、费用对净资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无论是新制度,还是旧制度,还存在缺少报表间勾稽关系的问题。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在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要求之前,仍可以通过“利润分配表”单独说明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从而解决了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勾稽起来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并没有这样的要求,一方面因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点在于预算收入和经费支出,偏重公益性而非经营性,另一方面反映国家作为投资者的所有权,还有单独的基建账进行核算,因此,净资产的作为资金的存量体现,参考意义并不大。
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 作者:
———————————————————————————————— 日期:
事业单位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会计
事业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净资产变动表编制探讨
上海市财政局 杨 静
一、引言
2006 年2 月,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 号)发布,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从旧向新转变大幕正式拉开。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财务报表披露上均有重大变动,其中体现在财务报表编制上的一项变化,就是改变以往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体现,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 年1 月起正式对外呈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于是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作为中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分支,企业会计制度在以往作为改革的前端,一直是其他经济体会计制度的借鉴对象。那么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推广到其他单位的财务报表编制是否可行?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切入口,对事业单位编制净资产变动表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考虑,相较于其他行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更为接近。更为重要的是事业单位从2013 年1 月起,也开始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两者有相似之处。当然两者还是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事业单位没有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科目,而需要相应替换成“净资产”,来讨论净资产变动表。
净资产科目核算变化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基本建设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等科目,用于反映事业单位无法一次性消耗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数,以弥补收付实现制核算缺陷;
二是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账务处理流程;
(一)净资产核算日趋复杂
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认为,事业单位只有预算收入和经费支出,没有投资者,也就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以及产生的效益的问题。相较于作为资金“流量”的收入和支出,净资产作为资金的“存量”,受到报表使用者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更有将净资产作为资产与负债的轧差数的观念。
然而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这种“预算会计”的思路开始发生改变。新增的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尤其是净资产科目设置和核算产生了重大变化,下图为新旧会计制度净资产科目的变化:
二、净资产变动表编制必要性
相较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述净资产变动表式,一个显而易见的不足就是更为繁复。这也是因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所决定,至少要在净资产变动表中体现如下核心内容:区分财政性与非财政性资金来源;区分滚存的结余结转资金。但即便如此,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对净资产“简单罗列”仍然并非最优做法,编制净资产变动表似乎更为可行和必要,主要原因是:
上述的这些基础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统计报表实现。但无论是口径的规范还是信息的正确性来看,都远不如基于统一会计制度产生的财务报表信息,而且所有这些服务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分析数据,最终仍需要与财务报表信息保持一致。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仅是首次出现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在规范其他经济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缺失,所带来的会计差错风险。在实务中也发现,即使能与本期收支发生额产生勾稽的净资产科目,也往往因为各种净资产内部结转或事业单位创造性的调整,难以判断年初年末数之间增减变动的原因。
除了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报表披露中体现资产负债表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这种勾稽关系包含:一是资产负债科目与净资产科目之间的勾稽,比如非流动资产基金在资产取得和折旧计提时的变动;二是净资产科目之间的勾稽,体现在各种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等会计处理。
(三)报表使用者需求发生变化
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强调会计制度变化对于核算的影响、强调财务报表缺少勾稽关系所带来的会计差错风险,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报表作为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结构性表述,承担着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重要职能,是应该满足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
目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作为主要的报表使用者,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具体体现为:一是为财政保障方式提供历史数据;二是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依据;三是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依据。而这些基础数据的需求,或多或少都包含在净资产科目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中。
三是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
净资产科目设置和核算的变化,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挥了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资产负债表列示的7 项净资产科目,让净资产总量增减变动的来源更复杂、重要结构性信息变得更难以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