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4章
设计心理学4 未来设计

这段摘录涉及的设计心理学原理是用户体验设计和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使得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自然和人性化。而用户体验设计则强调以用户 为中心,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在未来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运用人工 智能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以实现更和谐的人机交互。
《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这本书展示了未来设计中需要的设计心理学原理 和思想。其中,用户体验设计和人机交互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在未来的 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更加注重用户的情感需求和人机交互的和谐性。可持续性 和道德伦理问题也将成为未来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这本书为我们 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和启示,让我们更加未来设计中的人性化和用户为中心 的设计理念。
作者列举了一些案例,以说明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点的产生方式。
本章探讨了情感化设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未来设计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在设计中应用这些层次。
本章讨论了未来设计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包括人工智能、隐私和数据安全 等方面。
作者提出了设计师应该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实现更可持续和用户 友好的设计。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体验。 我对书中介绍的一些未来设计理念和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书中关于 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探讨,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想象和期待。我 对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也产生了共鸣和认同,例如某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 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精彩摘录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心理学对未来设计的影响愈发显著。知名设 计心理学专家唐纳德·A·诺曼在其最新力作《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中, 为我们揭示了未来设计中需要的设计心理学原理和思想。本书将摘录书中的精 彩段落,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以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设计心里学概述

设计心里学第一章一.心理学的分类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普通心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又有分支基础学科,如: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冬季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2.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理基础与肌理的学科,是心理学重要的基础研究。
又有分支学科,如:生物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分支有学习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等。
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人际关系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分支有家庭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等。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6.劳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中的心理问题,如操作与操作者的心理特征与规律。
包括工程心理和工业心理学。
此外,文艺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分支。
设计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二.心理学的性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心理现象的本质问题,从心理学的实质上看,人的心里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心里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一科学命题本身蕴含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也就决定了心理学的学科,必然横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三.心理学的任务(1) 了解心里现象。
对人类心里现象科学分析。
(2)熟知心理规律。
用来解释心理现象。
(3)指导实践作用。
学习普通心理学最终目的是落实在应用上。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
一是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一研究心里的方法。
二是自然实验法:把实验研究和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
(3)测验法。
是研究对象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制定科学的量表或问卷。
设计心理学第4章设计的情绪表达

古代工匠使用刨子工作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
体现效能和理性的设计:电动工具和尼康专业数码相机
未来?
卓别林电影 《摩登时代》 “流水线”使人们类似于机械上的 “螺钉”,此时高效的工具还能使 工人产生愉悦感吗?
工匠利用陶车造坯 《天工开物》
复杂的现代产品常不能 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使 用,人们对物品使用方 式的掌握带有了”征服 难题“的意味。
返回
•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返回
奥哈尔国际机场第5国际航班大厅 芬兰现代设计 转椅
荷兰著名设计组织 droog公司的两款价格同样昂贵的限量版设计,虽然都出于设 计师的奇思妙想,但右图中的椅子销售情况较好,左侧的情况不佳,究其根源, 还是在于右侧的设计的新异刺激过强,经过较长时间后也无法使用户产生放松的 正面情绪,而长时间的新奇、刺激则会使人们感觉疲劳,厌倦。
问题与讨论
1、情绪有哪些作用?请结合设计实践,试分析情绪体验在设计中
的作用。 2、如何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3、模仿文中对汽车造型情感体验的量化研究方法,选择一组同类
产品,采用问卷和量化统计的方式对其情绪体验进行分析。
返回
过山车和蹦极,高度紧张后的放 松能带给人们兴奋、愉悦的情绪, 同时完成冒险之后的成就感也能 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情绪。
返回
4.3 设计情感
设计心理学(简单)-李彬彬

1.2.3消费者心理研究与设计师素质
● CSI采集的指标: 理念满意MS (manage satisfaction) :即生产者和设计者的理念带 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状态,包括经营哲学、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企业 精神的满意。是企业设计的中心点。
设计设计心第一章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认知的心理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第五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第一章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认知的心理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第五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心理学理学第六章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第七章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第八章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第九章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第十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十一章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六章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第七章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第八章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第九章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第十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十一章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一个问题
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 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1.1.1.4消费者行为规律
形成消费需求 产生购买动机
了解商品信息
进行商品选择 发生购买行为
评价所购商品
1.1.1.5适销对路的产品
指消费者满意的附加值高的产品。
a 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必须靠惊险的一跃,只有适销对路 的商品才能跃过由生产到流通,最后跃到消费者那里。
产品满意PS (product satisfaction) :即企业产品带给消费者的的 心理满足状态。包括产品品质、产品时间、产品数量、产品设计、产 品包装、产品品位、产品价格满意。采集的结果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参 数。
第4章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组织教学课堂各项学习资料检查及环境整治1、检查学生到课人数、校牌佩戴、手机入袋或劳保用品穿戴2、检查学习场所环境3、检查学生学习资料值日班干汇报班级基本情况,其余学生准备学习资料等待上课2知识回顾1.简述立姿工作空间范围。
2.简述坐姿工作空间范围。
3.工作空间设计的要点是什么?3课题引入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和周围的环境。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
5教学实施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环境心理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专门学科,它隶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环境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如噪音、拥挤、空气质量、个人空间等。
(1)心理空间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
(2)个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周围的空间,通常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入者”进来。
随着人移动,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1、通过PPT讲解环境心理学的概念,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划线并记笔记。
2、通过PPT提供不同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评价。
1、跟随老师讲解节奏,观看PPT,划重点、记笔记。
2、认真做好练习,及时反馈存在问题。
3、批阅并订正。
35个人空间的存在有很多证明。
如你在一群交谈的人中、在图书馆中、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公园中、在人行道上等。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
设计意图可包含思政元素、劳动素养有效融入通过学生互相批阅练习,增进同学之间友谊,树立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一)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应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对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完整版)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编码051000230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总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32 实践:16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Psychology先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构成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设计心理学计划时数为48学时,本课程3学分,《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设计问题;理解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好的设计”的准则,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产品色彩、表面质感等方面对设计心理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设计心理学概述(理论4学时)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第2章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理论5学时)1.具体内容: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对用户的感觉和知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重点: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难点: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2016年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岀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岀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没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岀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移情说:即赋予事物以情感和生命,由德国的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岀,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一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岀,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岀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
工程心理学——第四章 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视觉显示器 二、视觉显示器分类 三、视觉显示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视觉显示器的信息编码 (一)视觉信息单维编码
1、颜色 2、几何图形 3、其他 4、几种单维视觉编码的作业绩效比较 各种编码形式在信息的传递效率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对于设计者
来说,如何选择适合的编码方式要考虑具体的任务类型和使用条件等因 素
第二节 传统视觉显示器中的人因素
一、表盘指针式仪表显示器 二、电光显示器 三、灯光信号设计
(一)灯光信号的亮度设计 (二)灯光信号的颜色设计 (三)灯光信号的闪烁频率 (四)灯光信号的二级显示 (五)告警灯光的设计
第二节 传统视觉显示器中的人因素
一、表盘指针式仪表显示器 二、电光显示器 三、灯光信号设计
第二篇 界面设计
第四章 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因素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视觉显示器中的人因素 第三节 新型视觉显示器中的人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视觉显示器 二、视觉显示器分类 三、视觉显示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视觉显示器的信息编码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视觉显示器
是依靠光波作用向人提供信息的装置 是人-机系统中最重要的人-机显示界面
(一)视觉信息单维编码 (二)视觉信息多维编码
1、多维复合编码 多维复合编码也称为多维直交编码,是指一个维度的编码值与另一个维度
的编码值相互独立的多维编码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视觉显示器 二、视觉显示器分类 三、视觉显示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视觉显示器的信息编码
(一)视觉信息单维编码 (二)视觉信息多维编码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一、什么是视觉显示器 二、视觉显示器分类
读书笔记 -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早前读完了设计心理学,最近买了三本的新版,刚读完第一本,记录了相关的笔记与心得。
关于设计的一些策略可视性。
即用户一看就知道物品的状态和其可能的操作方法,增加文字或其他说明是证明这个产品设计缺陷最有效的表征。
正确的概念模型。
设计人员给出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具体操作与概念模型相一致。
如果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正确的匹配。
用户可以判断操作结果,控制与功能协调。
立即反馈。
用户能够接收到操作结果的反馈。
例如发QQ信息成功之后显示在显示框,在网页中点击某种控件能够迅速提示用户操作成功,这种反馈表达的是一种系统成功处理的现象,而实际的处理可以等待后台的服务器响应。
日常用品或者是已有习惯的预设用途的产品,应该简化甚至无需说明,应该做到所见即所用。
声音可以用来提供说明信息,但是最好是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语音提示。
关于事物的联系一旦两件事接连发生,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
人们思考的时候总是希望寻找到某种解释,而这种解释无论对错,都能够让人满足,因为人们也许并不对这个解释的对错感兴趣,其在乎这个问题有没有解释。
因此,针对于产品设计的问题,需要考虑面向用户作为思考者,需要提供怎样的解释。
抓住意图目标不会准确的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儿做,怎么做,需要什么工具?在采取行动的时候,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目标是指达到的结果,通常表达含糊,而意图指的是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动作,更加明确,但未明确到可以控制行动的程序。
这个“意图”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经过的途径。
信息的认知认知:绝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于外部世界。
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的结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知识的要求:无需高度精确,知识的精确完整不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知识的作用是使人做出正确的决定。
记忆也是存储在外界的知识,知识的所在取决于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权衡。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看到感知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
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研究。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息社会需要用设计的艺术来衡量人和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八\、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但侧重于设计艺术和相关的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以及设计的艺术,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
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By Donald A.Norman 2002版序人类差错。
消除这些事故并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储存在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储存于客观世界中。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
至关重要的三点:1、不是你的错你在使用某物品时遇到麻烦,那不是你的错,而是设计出了问题。
2、设计原则①概念模型:一个好的概念模型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各种物品,避免出错。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
即使在控制器的位置和操作方法之间也需要一个概念模型——位置和操作方法之间应当存在自然、显而易见的关系(自然匹配)。
②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
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
③限制因素:让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
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当物品上必须贴有使用说明时,就表明该物品的设计很糟糕。
④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
“可感知的预设用途”。
3、观察力观察自己,观察他人。
批评产品的设计,而且还在解释改善该设计的方法。
设计实际是一个表面上相互冲突的各种要求进行协调的过程,因此设计是一门充满挑战、颇具意义的学科。
用户的需求应当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
没有必要因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反之亦然。
同样,也没有必要为了产品的易用性而不顾及成本、功能、生产时间或销售等因素。
优秀的设计会把所有这些因素融为一体,使产品兼具艺术美和独创性,同时又很适用、有趣。
初版序事故是由机械故障加上设计上的严重弊端造成的。
设计心理学ppt课件

信息
转锁删存聊清回发定除储除天复信室息
21
返回 确定
工业革命 (以机器为本) 之后人们开 始关注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开始从人的思 维、操作、认知等行为入手,提出新的设 计要求。(以人为本)
设计是把思维和需求转化为实物的过 程,而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9
1.3.1 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
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目的:设计心理 学主要解决的是人与物(产品)的关系 问题……
4
1.1 心理学与设计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由希腊文字中的 psyche (灵魂、心智)和 logos (讲述) 两个字演变而成,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 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起源: 人类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原始社会。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流派
代表人物
内容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 构造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精神分裂心理学派 日内瓦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
学习目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人、物关系(也就是人与产品的关系)的设计思想。
主要任务: 了解用户的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解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
法,掌握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
课程安排: 32课时
课程作业: 论文形式
考核方式: 院考
1
序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一种交流,用户的需求应当始终贯 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但这并不是说产品的易用性可以凌驾于其他因素之 上,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性 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
优秀的设计可以协调人的心理,使人与产品的关系更加和谐。
第4章-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设计

2021/3/10
12
第一节 研究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研 究设计与统计思路
• 一、相关研究的变量 • 相关研究中的两个变量既可以是连续变量
又可以是类型变量。 • 连续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
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例如,人体测量 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 • 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用数字或字符表 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 如性别(男和女),顺序(第一名,第二 名)。
2021/3/10
5
几种不同的相关情形(图示)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a)完 全 正 相 關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21/30 /10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c)正 相 關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结论 人生观中“人生目的”因子与个体的日常情绪有较 为密切的关系
2021/3/10
11
例子
• 美国相关研究报告: 车上视讯设备可能对驾驶者产生相关影响:
• 其视讯设备的范围包括:手机、导航系统、 夜视系统、无线网络、信息和娱乐系统… 根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局1995年的报告指 出,因注意力分散而造成之事故占所有事 故之19%。
迪克凯瑞课程设计

迪克凯瑞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迪克凯瑞理论的基本概念,如自我概念、自尊、动机等;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迪克凯瑞理论中提出的四种动机类型,并举例说明;3. 学生能够了解迪克凯瑞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迪克凯瑞理论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适合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概念和自尊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2.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动机类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持续学习的兴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心理学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迪克凯瑞理论,提高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但学习动机和自我认知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学习中;2.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迪克凯瑞理论基本概念:自我概念、自尊、动机;2. 动机类型:认知动机、自我实现动机、附属动机、外部动机;3. 迪克凯瑞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4. 学习动机分析:学生自我分析、小组讨论、案例分析;5. 学习策略设计:针对不同动机类型的设计方法;6. 教学大纲安排:a. 第一课时:迪克凯瑞理论基本概念介绍;b. 第二课时:动机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c. 第三课时:学习动机分析及学习策略设计;d.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e.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材章节关联:1. 《心理学》第三章第三节:自我概念与自尊;2. 《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学习动机;3.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策略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
一概念:
人的个性心理: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需要、动机、兴趣、气质及性格等心理要素称为人的个性心理。
需要:是对有机体的匮乏或失衡进行补充与满足的心理趋势。
是保持体内物质相对平衡,维持生存的行为。
动机:是指激发,指引,维持或抑制心理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或从事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倾向,是激励人们认识事物与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也是一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知觉,思维,情绪及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强弱,快慢,稳定与否的动力特征,以及心理活动对客观或主观世界的倾向性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里特征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存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二问答题:
1 简答人的需要分类与趋向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设计心理学依据人们的需要,做了如下的分类:
1)物质的需要,人类在衣食住行及各种活动中所依赖的实在物质形成的物品,是人类的物质需要,包括产品的功能实用性、使用简便性、安全可靠性、经济耐用性等。
2)精神的需要,人类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抽象需要,如在对精神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满足对情感的交流、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娱乐休闲的需要。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解为以下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的特征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1)需要的特征有:
需要的指向性:人饥饿时要进食、饥渴时要喝水,需要的补充有明确的指向性。
需要的趋动性:要满足某种需求或欲望,要有实现目标的行为动作。
需要的层次性:人既有直接从自然中获取的本能,又有在思维作用下的用各种方式来满足的需要。
2).需要的基本内容:
对物质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功能实用:功能是用品的有用性,效能性,是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职能与属性。
使用简便:人们希望生活用品使用方法简单,操作轻松,不受知识,能力或年龄,身体等因素的限制,而且保养维修方便,没有负担
安全可靠:生活用品直接为人所用,直接关系到人声安全,身体健康
经济耐用:需要有多种,但想达到全部满足的程度是很困难的
对精神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情感交流(2)审美情操(3)陶冶情操(4)娱乐休闲(5)功能先进(6)操作简便(7)安全可靠(8)人机协调
3 设计怎样满足需要?
1)关注需要的多元性,为了掌握不同地域,不同的需求特征,面向多元性需要开展设计活动,应不断开阔设计的空间与视野,快捷而直接地获取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
2)关注需要的趋向性,人类需要的发展是永恒的,无论需要的观念或意识,需要的范围或内容,没有止境。
3)研究生活需求的新模式,现代社会,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中,从需要的意识到需要的对象,都形成了需求的新模式。
4 简答动机的形成
需要产生动机,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为了得到满足,产生了实现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
在需求与愿望驱使下,形成了内在动力,激发或指引意志的行动,形成了动机。
5.简答动机的种类
第一是生理动机。
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
第二是社会性动机。
是由人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动机
第三是内在动机。
是由的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
第四是外在动机。
是指人为了某种外在目的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
6 简答动机的特征
1)动机具有主导性与依从性
2)动机具有动态性与转移性
3)动机具有潜在性与冲突性
7 如何协调设计的动机?
研究设计动机的调整与协调,是形成设计动机的根本依据。
要协调设计的动机首先要适应人类的生理动机,提高物质产品,满足每个机体的生存需求。
其次要关注社会性动机,每个人在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中,都形成了社会性动机,并促使着人们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强化发展性动机,在最求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将设计动机与发展性动机贯穿于人类活动中,不断激励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促进社会的发展。
8 简答兴趣的特征
兴趣有倾向性,是指兴趣偏重与趋向的内容或目标
兴趣有广泛性,是指兴趣涉及的领域及范围
兴趣有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指向于一个或几个对象上保持兴趣的相对稳定
兴趣有成就性,是指人在兴趣活动中的收效与效果
9 简答兴趣的种类
人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人对接触的事物或参与的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
由传媒或一种活动成果引发的兴趣,属于间接兴趣
10.简答兴趣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兴趣表现有:直接兴趣表现,间接兴趣表现,长期稳定的兴趣表现,稍纵即逝的兴趣表现
设计活动中的兴趣表现:探险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享受灵感的兴趣,尽抒胸臆的兴趣
11 简答气质类型
气质的类型有:外向气质类型,内向气质内型,冲动气质类型,理智气质类型
12.设计者的气质塑造:
1)了解自身气质类型特征.正视自身气质特征
2)正视自身气质特征,不断塑造,完善自己.
3)尊重气质特征规律,丰富设计思维
13. 简答性格的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客观现实总是有态度反应与倾向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人对自身行为的调节控制及行为努力程度是意志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情感特征,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受情绪感染火情绪控制程度状态的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心理活动倡议的性格特征
14.简答性格的类型
常见的性格类型分类有:
机能类型说——是英国心理学家培英等人主张按理智、情绪和意志在性格中占据的优势来确定性格的类型。
向性说——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他把人物人的性格分成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
独立,顺从说——这种学说是以人的独立性,把性格分成顺从性和独立性两种。
意识形态取向说——是由德国哲学、心理学家普兰格和邸尔太提出来的,他们按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意识形态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权欲型、宗教型。
15 简答性格的特征
拘谨型的性格特征、偏执型的性格特征、豪爽型的性格特征、冲动型的性格特征
16 .影响人的性格的有三种因素:
一是性格的天赋因素.二是性格的环境因素.三是性格的主观意识因素
17如何锻炼与培养性格?
每个人除了正视性格的天赋因素,适应有益的环境因素外,锻炼与培养性格的根本途径是靠自身积极能动的主观意识,来强化锻炼性格的自我意识。
1)端正态度,有意识的缩小现实性格与理想性格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的发挥性格中的优势因素。
2)富于理智,了解性格的理智特征,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分清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能力。
而且还要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最求思维的独特性。
3)控制情绪,以良好的情绪支配行为活动,心境平和,掌握性格的情绪特征。
4)强化意志,了解性格的意志特征,为实现目标而坚忍不拔,不随波逐流,危难时刻镇定自若,敢于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