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精神培养及有效政治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高一政治教案指路
培养创新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需要具备更多的全球视野和思维的敏锐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个多变和不确定的世界。
因此,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精神,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解决问题。
因此,在政治课上,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种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另外,在政治课上,可以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和比赛,如创意展示、创新实践、创业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这种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政治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实践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谈政治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谈政治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最显著标志之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庄严使命,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使命,此外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那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1 倡导质疑、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要想能够充分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在我们平时的政治教学中倡导独立思考、民主协作。
在整个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始终鼓励和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坚持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协作性,鼓励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最优秀的。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民主协作精神,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倡导团结协作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时候,一些学生提出这样问题:既然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那么“高消费”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吗?……尽管这些问题课本上有比较科学的解释,但笔者依然尊重学生的质疑权,让他们展开讨论,阐述各自的观点,笔者再加以适时的引导来点评学生的观点。
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其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积极地鼓励我们的学生大胆的寻根问底,在学习中如不同意教师或者教材的某些观点的时候,要敢于质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时,要马上记录下来,并尽快地和教师进行探讨。
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教师要虚心的倾听,切忌随意地打断学生的设想或质疑,当学生有更好的解释时,这时候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提要:本针对传统中学政治教学的状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思想政治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在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设问启发,开启学生的思维;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三是营造民主气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堂上活起。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长期以,现行的中学政治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
上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
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
这种政治只能把学生教育成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或高分低能之人。
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分低能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研究题。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分析1、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江主席在1998年6月1日接见“两院”院长时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这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一些记忆性的脑力劳动将由电脑代替,而人的主要优势是创造。
为了使我们的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非常注意创造力的发展,在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的同时训练大脑,使我们的学生有真才实学,有高超技能。
2、培养创新精神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们德阳外国语学校政治组全体教师对这一“课题”专门加以研究。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出一套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初步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探索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渠道在课堂。
因此,教师在学好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后还必须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探究动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源泉。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
1、选择耐人寻味的事例,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教师将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2、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创新精神孕育而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
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
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出发,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的余地,有说话的机会,就是想“歪”了,说错了也不指责,使教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每学期的第一堂政治课,我就向班上学生表明,上课时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言,不论是对还是错,老师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
正是因为自己能与学生平等相待,现在教学中每遇“说一说”、“议一议“忆一忆”等栏目内容时,学生们总是跃跃欲试、议论纷纷或积极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逐步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敢于质疑和敢于发问,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代替,不包办,鼓励探索,鼓励创新。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进而转变成探索真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如:初一《思想政治》(上册)“合理发泄情绪”的教学,要求学生思考并写出不合理的发泄方式。
又如“怎样锻炼意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的教学,同样要求学生自己认为并写出哪些是小事,自己该如何做,然后通过书面及口头回答检查教学效果,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基石在于教育,教育创新是人才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遗憾的是,在当前政治课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采取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教育创新落到实处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心得提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我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广泛而正当的兴趣能够使人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
当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
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兴趣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因此教师应在导入新课方面多下功夫。
比如我在讲“拥抱美好未来”这一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然后问大家:“这是什么?”大家沉默不语,问了半天才有人小声说:“这不就是个圆嘛!”甚至有人干脆就拒绝回答这个可笑的问题。
然而我拿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小朋友,他们的答案却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说:“这是饼干”,有的说是“跳跳球”,而有的说是月亮……最后我问我的学生:“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年龄的人看来差异那么大?”同学们沉默了很久,才有人轻声说我们看东西很直观,没有经过想象。
由此可见中学生跟幼儿园小朋友相比想象力是如此贫乏,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丧失了想象力。
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新颖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这门课,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会随之滋长起来。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在此“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周围环境。
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创造者和评价者,要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充分重视学生意见表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满足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2.要树立开拓创新的理念,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探究方式。
事实上,探究式教学并不需要每堂课都来组织,只需要有选择性地组织实施,而通过偶尔的探究式教学实施,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说白了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所以,从根本上说是要学生掌握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与模式,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因循守旧和墨守成规的成分,以一种创新和探究的眼光看待高中政治学习内容。
二、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丰富探究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效果,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和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我认为,教师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活。
现阶段高中政治学科内容体系大部分都来源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
因此,教师在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上,可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较熟悉的情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生活,创新对某些生活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掌握的政治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学以致用的创新。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的“新”与“旧”相对,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发人所未发。
然而,“ 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和绝对化。
很显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教育者对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评价,只要这个“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的已知领域的创新。
肯定这种“相对创新”无疑能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做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造。
可以说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以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与地位的思想普遍存在,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
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八达初级中学农兴恒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国家、民族强盛的根本。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政治课,也依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创新思维的健全和发展。
那么,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关键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细想之下这话的确也不无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
试想,一个常常会质疑书本上或者老师的观点。
常常“冲断”,老师的讲课,突发奇想地提出一些“怪”问题,使老师尴尬的学生。
不具备创新意识的教师能接受得了吗?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有可能教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精心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证。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独占讲台,滔滔传授。
学生正襟危坐,俯首恭听。
学生有疑问必须先举手,经老师同意方可敢说话。
甚至难找到“空隙”请教。
长此以往,学生虽然也学会解决问题,但是,从头到脚,不过是“复制”了一套前人的思维模式。
如此被动学习,哪里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政治是一门以传授马列主义思想,注重品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反映现实,反映国家意志的一门课程。
如果课堂还是以传统方式授课,政治学科的严肃的主题最容易变得枯燥乏味。
变成空洞的说教。
因此,教师应精心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具体做法是:1、课堂氛围要充分做到自由、民主、平等。
2、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的授课方式。
3、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想象。
4、引导学生变换方位、角度去理解问题。
如:我在讲:坚强意志力的表现”时,书本上的论述和名人的事例,可以放手学生去领会。
而强调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些实例来加以论述。
最后归纳出有坚强意志力的人身上都共同具备的特点。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又强调说:“教育在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生一般是就书本讲书本,就理论讲理论,针对思想政治课应考的特点而勾画重点、理出线索,而学生则沿袭“学政治就是靠死记硬背”方法。
显然,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会起到反作用。
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把过去启发学生异中求同的方法变为引导学生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形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教师、教材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能学。
2.我们要更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载体,只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设计大多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的定式,把教学内容理论化、单一化,甚至呆板化,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政治学科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探究问题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充满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架空、抑制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充分得到人格尊重,都有进_步提高自己、完軎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而不是在分数所定的三六九等中备受压抑,失意落寞:不会因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遭受歧视和嘲笑。
只有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给予学生公平竞争的平台和创造尝试的机会,鼓励和称赞他们富于创意、别出心裁的念头和思想,他们才会身心愉快,思维活跃,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
例如学《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让学生填写《村民自治章程》,然后让学生回答:你认为哪一条是最重要的?说说你的理由。
”这样的练习题一方面学生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新”与“旧”相对,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
然而,“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和绝对化。
很显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教育者对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评价,只要这个“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的已知领域的创新。
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
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2.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政治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被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适应21世纪人类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学校, 创新人才的教育根本在课堂。
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教”与“学” ,代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的“教”与“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民主氛围, 增强主体意识
几千年的传统教学,老师已被定位为布道者的角色,且师道尊严, 凛然不可侵犯。
学生也习惯被动地接受一些公式、定理, 甚至古人今人作文的意图、表达的思想,也实行答案标准化, 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话,按标准去答,就可以成为好学生。
于是出现了下面的现象:一个圆圈,在小学生的眼里,可以是一个气球,一张饼, 一个盘子,而到了初高中学生的眼里, 只剩下字母“欧”和数学概念上的“零”两种答案了。
可贵的创造思维消失殆尽,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衷吗?
要改变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孩子,长大后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无法预测,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提高学
习兴趣, 发展创新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教师可用亲切的话语、。
初1年级政治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1年级政治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一年级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政治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平台。
想象政治课堂如同一位引导者,它不仅向学生展示历史和社会的脉络,更是为他们打开思想的门窗。
首先,政治课程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通过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决策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勇于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和政治议题讨论。
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例如,组织学生模拟政治辩论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
第三,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权威、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他们辨别真假、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政治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通过讨论公平正义、民主参与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不畏惧、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初一年级政治教育的优化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只有通过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政治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的重要阵地。
这样,学生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勇敢追求卓越,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让学生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会创新
如何让学生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会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适宜的环境。
那么,政治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和树立全新的学习观的前提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形象导入新课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创造激发求知欲的课堂形象教学是用具体可感人的艺术形象或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通俗性,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因而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主要方式有:1、表演法。
所谓表演法,就是创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相声、小话剧、小品等,在引出新课前,让学生去说、去演。
学生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所启示,既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进入新课,有效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这样,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上课觉得轻松愉快,老师也不必大费口舌。
2、漫画法。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通过夸张的笔法、幽默的情趣、深刻的讽刺,展示深奥的哲理。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往往能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形象,浅显贴切。
如我在导入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时,展示一幅地球在呻吟的漫画,这样惟妙惟肖,既深刻,又形象风趣。
3、比喻法。
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通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如我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时,就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提问:鞋比脚大或比脚小有何影响?当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后,我就接着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好比鞋与脚的关系。
这样导入新课,具体形象,为学生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提供了感性认识。
4、故事法。
政治课讲授新课前,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神话、寓言、传说故事,让故事中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行。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们德阳外国语学校政治组全体教师对这一“课题”专门加以研究。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出一套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初步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探索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渠道在课堂。
因此,教师在学好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后还必须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设定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源泉。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设定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
1、选择耐人寻味的事例,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教师将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採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慾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2、巧妙“布惑”,设定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慾望,创新精神孕育而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运用多**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
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物件,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一、问题的提出的依据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的长期培养才能达到。
因此,面向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教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有生理遗传方面的,有传统习俗方面的,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能动的原因,但从政治课教学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教师:其一、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有限,有意无意地阻碍了学生开阔思路、富于联想和善于判断的潜能,而这些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其二、旧的权威式师道尊严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敬畏教师,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视教师为接受知识的唯一源泉,从而以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三、教师对有“棱角”的学生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喜欢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好表现自我,爱钻牛角尖,对此,教师大多采取讽刺或冷淡的态度,浇灭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
根据这一现状,我区中学政治学科课题组在认真总结“贴近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优化思想政治课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课题组教师的特长,致力于政治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心理品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活动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它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
对学生而言,只要是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解决问题不循旧轨、不趋老路,不死搬硬套某一固定模式,就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课题组经过多方论证,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意识”、“在学生辩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挖教材内涵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创新精神培养及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科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就是要更加强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创新。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初中政治课教学一定要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初中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培养创新精神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自身不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怎样要求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呢?假设教师仍然停留在心有的思维方式、老化的知识结构模式、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的教学手段,换句话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吃“老本”,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原有的知识终究会枯竭。
不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层次,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适应政治课改要求。
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精通所担任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问的内存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的讲授教材。
另外,教师更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都要求教师具备一种跟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
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使自己拥有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专多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
二、树立教改意识,改革教学手段
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不少政治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
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
而长久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对政治课的空洞说教兴趣全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即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关键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我们的古人早就训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我们不善于用思考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面对新知识与现有知识和经验的矛盾面提出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提出学生感兴趣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可以是师生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共同提出问题等等。
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又怎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因此,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
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兴趣,增强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小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即“学会学习”。
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当教学情境,给予和加大学生参与的机会。
在学法指导方面,由于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丰动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探索和利用。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导”,即要贯彻针对性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家庭环境等有较彻底的了解。
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改革固有的教学评估手段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评估中,分数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
而考试的答案是固定的、标准的。
它不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意见,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题目答案化,答案题目化”的不良现象。
既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起不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估中,不应将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估手段,而应多种评估手段综
合运用。
特别是与教材中全新设计的探索与活动相结合起来,加强实践环节和学用结合。
在考试中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只要学生的观点不会偏离正确的立场,言之有理,就给予一定的鼓励、肯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