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四)无用乃大用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资治通鉴》序(宋神宗)御制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

《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r(chou,缀集:连缀汇集。

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

”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

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培养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繇:原由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D.以著联之志焉耳著:完成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考之行事。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二用人有学问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二用人有学问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二用人有学问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二)用人有学问《资治通鉴》开头,春秋时,著名历史事件是三家分晋。

春秋时的晋曾是大国,出现过春秋五霸之一。

后来权力集中在几家手中,成了魏赵韩控制政权。

三家有足够能力瓜分前,还存在更有实力的智氏家族。

只有三家灭了他才有可能瓜分晋国。

强大的智氏家族是怎么被消灭的?这是《资治通鉴》讲的第一个完整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司马光总结出特殊的人才观。

故事从智氏家族挑选继承人开始。

看中了一个,荀瑶。

智果出来反对。

不如立荀宵。

瑶贤于人者五,不逮者一也。

初听,不好理解。

有五大优点,缺点却只有一个。

仔细看一下,智果指出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有: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强毅果敢。

长得帅,孔武有力,多才多艺,长于言辞,口才好,果敢有行动力。

这是非常优秀的了。

智果认为他没资格,就涉及到缺点。

如是而甚不仁。

缺乏仁爱之心,比较残暴。

缺少这一项就把前五项抵消了。

领导而言,仁爱之心更重要。

智氏家族在当时是整个晋国最有实力的家族,掌握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资源。

随时可以调动军队,如果做出错误的决定,灾难就大了。

智果分析他,“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如果凭着能力,去欺负别人,有多少人能挡得住?智果因此认为让他当领导人,可能会因为欺负他人而惹恼他人。

说不定人家联合起来就灭了你。

关键正在这里。

荀瑶把智氏家族带入了深渊:荀瑶继承后,做了许多荒唐事。

《资治通鉴》记了几件。

一次,荀瑶与韩氏及魏氏家族饮酒聊天。

过程中,荀瑶当众羞辱了韩康子。

韩康子气愤地回去了。

有人就批评荀瑶,这样做不对,小心人家报复你。

荀瑶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把他的自高自大形象托出来了。

他向韩康子要土地,韩康子身边有高人,说荀瑶这人刚愎自用,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来攻打你。

如果你受点委屈,给他。

他会认为这是容易的事。

他会更不把人放在眼中。

会向别人去索求。

智氏家庭就会与人发生矛盾,我们就有机会了。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观看《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

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在华州担任地方官,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此时的北宋已经多次在边境战争中败北,挽救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

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即位的宋神宗想要除旧布新改变格局,同在朝堂高踞要位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认识到要变法革新,但在变法的目标方向,以及实施的具体路径等环节,司马光和王安石出现了分歧。

于是,搅乱北宋政坛数十年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从此开始。

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之探寻历史的密码。

(《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昭王苦心经营二十八年,组织起五国联军,以大将乐毅为统帅进攻齐国。

济西之战,齐国军队一战即溃。

秦周之战,齐国丢了都城。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剿灭齐国的残余势力。

齐国军队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然而,燕军花了几年时间也没有攻下莒和即墨。

最终乐毅失去了燕军统帅的职务,齐国绝处逢生。

(《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5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0 燕昭王金台招贤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国发生了一起禅让闹剧,引起了齐国的侵略。

禅让闹剧结束后,燕国的燕昭王继承王位。

燕昭王立志要振兴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雪耻。

而燕昭王要向齐国复仇,根据新的出土材料,他给齐国派出了一个超级卧底,这个人就是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

那么,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故事难道并非历史真相?苏秦的真实身份竟然真的是燕国卧底吗?详细内容,敬请收看。

[整理版]姜鹏的《资治通鉴》导读

[整理版]姜鹏的《资治通鉴》导读

三道问答题(根据讲的东西设置一个角度)第一讲:背景第二讲:开篇特点~第三讲:史记、资治通鉴等的叙事技巧多角度说明曹丕(人不咋的,心眼小);为什么司马光对曹丕那么没有好感还是支持曹丕不是曹植?(更能体现他的正统观)第四讲:纪年、年号与正统之间的联系、有什么变化;司马光对于正统的辩论主要是针对谁的?(考试会考哦)范祖禹编写武则天的时候,观点与之前(司马光)有什么变化?(都有强烈的道德主义立场,范祖禹道德主义倾向更强烈;范祖禹更激进,进一步深化义理化倾向。

司马光比较重视年号传递性,而范祖禹则干脆虚构武后的年号。

范祖禹通过剥夺武周政权的合法性,而表现出与司马光迥然不同的正统观)年号与正统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年号的选择、虚构表达正统的观念。

)宋以前和以后对正统的变化为何要维护正统司马光对正统的辩护针对谁范祖禹对正统的观点,与理学家的联系第五讲:冯道的评价为什么会变化,与观念变迁有什么关系?对冯道现象的看法,生前,五代,宋初与北宋中期的差别,从《资治通鉴》对冯道的评价,谈谈唐宋时期思想变化的轨迹。

生前——五代——宋初——北宋中期:生前~冯道现象正常;宋初;第六讲:对于整个故事背景要怎么理解和解析;《资治通鉴》的叙述和现实之间会存在什么差距?为什么要保留这种差距?目的在于哪里?背景——文官体制对皇帝的约束是软性的,伊霍故事对皇帝产生硬性规范作用。

(昌邑王不一定那么坏,中间还有很多政治斗争的因素。

)司马光宁愿忽略政治斗争的因素也要努力维护霍光,就是因为司马光要通过伊霍故事树立一个正确的政治传统和政治资源,威慑皇帝。

W2333一、编纂背景1、大背景●和西方一样,中国古人一直有“君权神授”的思想。

到了宋朝,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积累达到了一个高峰,才慢慢从“神性”转变为“理性”。

宋朝前五代战乱,梁、唐、晋、汉、周都是短命王朝,50多年换了14位皇帝。

为了不重蹈覆辙,君王们开始从历史事件中借鉴,吸取教训。

《资治通鉴》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精选1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资治通鉴》有感篇1人们说陈年往事会自行埋葬,或埋葬于皇天后土之下,或消散于时代旷野之中,乡野之间再无它的音讯,人来人往看不到一丝它的身影。

其实这是错的,陈年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即使你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它却无时无刻不追随着你,因为这是人的记忆。

然而记忆只有苦涩的才珍贵,因为甜蜜的感受经不住时光的深刻,就像一圈圈年轮的和风细雨,在命运骤然的惊涛拍岸下,必然显得苍白单薄。

个人的陈年往事如此,对于一个民族也是同样道理。

所以回首往事时,要多回顾苦涩的,那里蕴含着个人的经验和命运,同样读历史时,也要多读经验和教训的历史,而不只是看功劳簿上一统天下的的唐宗宋祖。

中华历史卷帙浩繁,光是正史就有二十五史之多,读下来怕是真的要穷经皓首了。

所幸有这么一本历史书,专门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浩如烟海的往事中抽离出来,"撮取其要",用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本书就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对于司马光,我们都知道他在儿童时砸缸救人的急智趣事,连带着对他的印象也固化在梳羊角辫的蓬头稚子上。

其实司马光是北宋有名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两度为相,生前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纂了这部"历代君王的教科书"——《资治通鉴》,死后谥号"文正"——这是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

可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毛泽东同志就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

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七刘邦用人的奥妙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七刘邦用人的奥妙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七刘邦用人的奥妙姜鹏品读《资治通鉴》(七)刘邦用人的奥妙在政治上,司马光有三大法宝论,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应该注意三大法宝。

“目司致治之道无它,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赏,三曰必罚。

”要治理好国家,就这三条。

懂得用人,为每个岗位,挑选合适人选。

表现得好,就给予合适奖赏,如果做得不好,就给予必要的惩罚。

这不深奥。

这话说起来简单,落实在过程中,不简单了。

《资治通鉴》里面,记载过几百位帝王。

能够都做好的真不多。

《资治通鉴》倒有一个人,几方面做得都好。

这是刘邦。

楚汉相争时,许多故事熟悉。

如何看待它?如果能够以司马光的三大法宝论来看,分析刘项的成败,或许有新的发现。

刘邦在消灭项羽后讨论成败。

几位大臣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意思是刘邦懂得分享战功。

项羽不能与人同利。

其实涉及到司马光三大法宝中的第二条,信赏。

刘邦对于这个回答,没有否定。

但是刘邦接下来说,还有一条原因。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C自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举了三个著名的人物,萧何、张良、韩信。

这三人都非常有才华,非常杰出,我能具体间题上比不上他们。

但我能用他们,让他们发挥长处。

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他。

所以,项羽被我打败。

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

刘邦这段总结,就牵涉到司马光法宝的第一条,任官。

这是刘邦的自我认识。

这段对话,涉及到司马光的两条法宝。

任官与信赏。

司马光认为:“高祖奋布衣,提三尺剑,八年而成帝业,其收功之速如是,何哉?惟其知人善任使而已。

”他的看法与刘邦的自我认识高度一致。

刘邦来自底层,仅仅八年时间,就能成为开国皇帝,非常成功。

知人善任起了关键作用。

代表作就是汉初三杰。

在汉开创过程中,最杰出的三位,各有所长,在自己的领袖最优秀。

2014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2014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寅 李任飞 李任飞 李任飞 李任飞 李任飞 李任飞 李任飞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韩昇 张宏杰 张宏杰 张宏杰 张宏杰 张宏杰
成败论乾隆(下部)06惊天大案 成败论乾隆(下部)07君臣赌局 成败论乾隆(下部)08来叩门的英国人 成败论乾隆(下部)09英国人的礼物 成败论乾隆(下部)10鸦片战争的种子 成败论乾隆(下部)11传位大典 成败论乾隆(下部)12乾隆帝的身后事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1司马光的另类史记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2用人有学问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3魏文侯的成功之道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4无用乃大用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5商鞅的得与失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6“听”的智慧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7刘邦用人的奥妙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8刘邦的赏与罚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09项羽之败的启示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10太子有故事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11汉文帝的守成之道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12皇帝也节俭 司马光(第二部)01蹊跷的“招魂葬” 司马光(第二部)02谥号风波 司马光(第二部)03庞籍的“外甥门” 司马光(第二部)04向左还是向右 司马光(第二部)05不平静的边地 司马光(第二部)06兵败真相 司马光(第二部)07痛苦的关照 司马光(第二部)08两只“麒麟” 司马光(第二部)09日食事件 司马光(第二部)10乌鸦嘴的预警人 司马光(第二部)11小苏的对策风波 司马光(第二部)12相见难 别离难 宋太宗(第二部)01这个女人不简单 宋太宗(第二部)02危险的较量 宋太宗(第二部)03杨业之死 宋太宗(第二部)04其实我不弱 宋太宗(第二部)05皇帝也无奈 宋太宗(第二部)06李继迁叛 宋太宗(第二部)07最初的较量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培根曾说过:“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是的,培根说的很对!书中的知识丰富多彩,它能让你欢笑,让你幸福,让你的天空充满阳光。

我看过的很多的书:《中华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资治通鉴》。

可能有些人对它一无所知。

其实(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与往事,资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其主要内容大多一政治、军事和民主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

民族灭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历史已是司空见惯了。

从夏商时期至清末民初,历史的动荡一直没有停止而消亡,它就像一条锁链牵制着我们。

读《资治通鉴》就像读历史一样。

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乌江情,霸王泪。

残阳铺江似血。

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项庄舞剑,险象环生,若非张子房之秒计,沛公早做刀下之鬼!霸王义放刘邦,只因心胸宽广不惧刘邦的阴险。

但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全了大汉“大风起兮云飞扬。

”想《资治通鉴》就像想历史一样。

想南阳卧龙,三试刘备爱才之心,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最足通惜刘备不听孔明之言,火烧连营七百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曾三气周瑜、五日渡沾、七出祁山,但因错信马谡丢街亭,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张使英雄泪襟。

”思《资治通鉴》就像思考历史一样。

思一代武圣关羽,劈划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何等凄凉。

悲壮兮,感慨兮,泪沾裳,精神犹存兮。

历史就如茫茫沙滩上的一颗珍珠,闪耀着刺眼的光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环境的变化。

见证着历史就等于见证知识那悠远的独特的魅力,它敲响人们内心的声音,静静地听着听着……历史的足迹被世人所追寻,它“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它“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它“留进细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帝王教科书》——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帝王教科书》——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帝王教科书》——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读后感一、为何《资治通鉴》被称为帝王教科书提到史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是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

虽然同为中国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史书,《资治通鉴》却被称为了帝王教科书,这是为什么呢?书名是因为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的。

宋神宗点出了《资治通鉴》的重点——治道。

这是一本总结以往历史经验,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借鉴的书。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结出了历朝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经验与规律,所有想管理好国家的帝王都需要好好研读此书。

那么这样一本专为帝王写就的“帝王教科书”,在当今时代,对我们普通人有何意义?我认为有以下意义:1.从实用角度看,治理国家的经验即管理的经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社会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大问题,以前会出现的问题,如今同样会出现。

这时我们就能从相似的历史中汲取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通过研读《资治通鉴》有助于我们站在一个管理者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并从历史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文化角度看,《资治通鉴》当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精髓,集中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之大成,通过阅读《资治通鉴》,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司马光有一套独特的人才观。

他认为,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

根据这个原则,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人,德才兼备,而且两方面都非常出色,那就是”圣人“;第二等人,德行很好,才华相对弱些,这类人属于:君子”;第三等人,才华很优秀,但德行欠缺,这类人属于“小人”;第四等人,既无德行,也无才华,那是“愚人”。

如果碰到用人问题,这四等人应该如何排序呢?司马光说:“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资治通鉴》卷一)圣人当然很难得,几千年就出那么几个。

君子虽然有,但也不时时能得到。

在用人问题上,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可供选择,那么与其用有才华无德行的小人,倒还不如用既无才华也无德行的愚人。

百家讲坛2009~2016节目单

百家讲坛2009~2016节目单

20 09年2009-06-02:孟子的智慧(录制10集,播出9集)【傅佩荣】2009-06-11: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录制7集,播出5集)【姜安】2009-06-17:战国说客双雄之苏秦(录制8集,播出5集)【姜安】2009-06-22: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录制7集,播出6集)【鲍鹏山】2009-06-28: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15集)【鲍鹏山】2009-07-13:两宋风云(30集)【袁腾飞】2009-08-12:金戈铁马辛弃疾(录制12集,播出8集)【赵晓岚】2009-08-20:特别节目:为何要讲《三字经》【张越&钱文忠】2009-08-21:解读三字经(精编版)(41集)【钱文忠】2009-10-01:回首开国大典(6集)【江英】2009-10-07:易经的奥秘(第1~5集)【曾仕强】2009-10-12:大明名臣之风雨张居正(25集)【郦波】2009-11-06:班墨传奇(录制5集,播出3集)【钱文忠】2009-11-09:易经的奥秘(第1~15集)【曾仕强】〖重播节目〗2009-11-24:苦命皇帝咸丰(录制16集,播出10集)【喻大华】2009-12-04:伶界大王谭鑫培(录制5集,播出3集)【翁思再】2009-12-07:长恨歌之玄宗出世(10集)【蒙曼】2009-12-17:长恨歌之开元盛世(8集)【蒙曼】2009-12-25:长恨歌之盛世危情(7集)【蒙曼】20 10年2010-01-01:长恨歌之物华天宝(8集)【蒙曼】2010-01-09:长恨歌之长恨悲歌(8集)【蒙曼】2010-01-17:白居易(录制12集,播出7集)【莫砺锋】2010-01-24: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录制9集,播出6集)【康震】2010-01-30: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7集)【康震】2010-02-06:破解幸福密码(录制20集,播出8集)【毕淑敏】2010-02-14: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录制20集,播出18集)【鲍鹏山】2010-03-04:水墨齐白石(录制9集,播出7集)【吕立新】2010-03-1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7集)【刘心武】2010-03-28:名相管仲(5集)【董平】2010-04-02:鲍鹏山新说《水浒》之宋江(14集)【鲍鹏山】2010-04-16:塞北三朝之辽(23集)【袁腾飞】2010-05-10:永乐大帝(录制32集,播出31集)【商传】2010-06-10:成语趣谈(2集)【吴桐祯】2010-06-12:走近曹操(7集)【于涛】2010-06-19:解码关公(录制11集,播出9集)【梅铮铮】2010-06-28: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10集)【王树增】2010-07-08:解读《弟子规》(22集)【钱文忠】2010-07-30:大明名臣之抗倭英雄戚继光(录制15集,播出14集)【郦波】2010-08-13: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录制11集,播出8集)【郦波】2010-08-21:大明名臣之“救时宰相”于谦(录制10集,播出8集)【郦波】2010-08-30:大明嘉靖往事(15集)【方志远】2010-09-14: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4集)【康震】2010-09-28: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录制4集,播出3集)【康震】2010-10-01: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9集)【王树增】2010-10-10:竹林七贤(录制14集,播出13集)【刘强】2010-10-23:东汉开国(录制29集,播出21集)【魏新】2010-11-13:末代皇帝溥仪(录制23集,播出21集)【喻大华】2010-12-04:梅毅话英雄之鲜为人知的杨家将(6集)【梅毅】2010-12-10:传奇王阳明(录制18集,播出14集)【董平】2010-12-24:三言二拍(录制12集,播出11集)【韩田鹿】20 11年2011-01-04:侠骨柔情陆放翁(10集)【杨雨】2011-01-14:麻辣说三国之向诸葛亮借智慧(录制9集,播出8集)【赵玉平】2011-01-22:大国医之王孟英(5集)【罗大伦】2011-01-27:名人酒故事(5集)【张大千】2011-02-01:中华孝道(7集)【朱翔非】2011-02-08:大国医之钱乙(5集)【罗大伦】2011-02-13:大国医之李东垣(4集)【罗大伦】2011-02-17:大国医之缪希雍(4集)【罗大伦】2011-02-21:大国医之朱丹溪(录制4集,播出3集)【罗大伦】2011-02-24:大风歌(录制48集,播出45集)【王立群】2011-04-10:英雄项羽(10集)【李清泉】2011-04-20: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录制21集,播出14集)【郦波】2011-05-04:商贾传奇(10集)【李晓】2011-05-14: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杨坚(29集)【蒙曼】2011-06-14: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录制9集,播出5集)【王树增】2011-06-19: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9集)【王树增】2011-06-28: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4集)【王树增】2011-07-02:信仰的力量(6集)【厉华】2011-07-08:梅毅话英雄之隋唐英雄志(17集)【梅毅】2011-07-25:写实徐悲鸿(录制8集,播出7集)【吕立新】2011-08-01:麻辣说三国之跟司马懿学管理(10集)【赵玉平】2011-08-11:春秋五霸(29集)【李山】2011-09-09: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22集)【康震】2011-10-01:彭林说礼(录制12集,播出7集)【彭林】2011-10-08:万历兴亡录(录制25集,播出21集)【方志远】2011-10-29:囚徒天子光绪(录制18集,播出17集)【喻大华】2011-11-15: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47集)【王立群】〖重播节目〗20 12年2012-01-0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录制19集,播出13集)【郦波】2012-01-14:大话西游(录制26集,播出13集)【韩田鹿】2012-01-27:千年一笔谈(录制10集,播出9集)【钱斌】2012-02-05:千秋是非话寇准(19集)【赵冬梅】2012-02-24:大故宫(第1部)(20集)【阎崇年】2012-03-15:从司马到司马(录制18集,播出15集)【孙立群】2012-03-30:大隋风云(下部)隋炀帝杨广(录制32集,播出29集)【蒙曼】2012-04-28:纳兰心事有谁知(录制10集,播出8集)【杨雨】2012-05-06:清明上河读宋朝(录制10集,播出8集)【苏升乾】2012-05-14:拿破仑(录制16集,播出15集)【马骏】2012-05-29:清东陵密码(录制16集,播出14集)【李寅】2012-06-12: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录制30集,播出29集)【姜鹏】2012-07-11:大故宫(第2部)(录制22集,播出20集)【阎崇年】2012-07-31:战国七雄(24集)【李山】2012-08-24:王立群读宋史(第1部)宋太祖(40集)【王立群】2012-10-03:大国医之王孟英(5集)【罗大伦】〖重播节目〗2012-10-08:大国医之钱乙(5集)【罗大伦】〖重播节目〗2012-10-13:大国医之李东垣(4集)【罗大伦】〖重播节目〗2012-10-17:大国医之缪希雍(4集)【罗大伦】〖重播节目〗2012-10-21:大国医之朱丹溪(录制4集,播出3集)【罗大伦】〖重播节目〗2012-10-24: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8集)【康震】2012-11-11:唐宋八大家之苏洵(2集)【康震】2012-11-13:唐宋八大家之苏辙(2集)【康震】2012-11-15:唐宋八大家之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康震】2012-11-16:郝万山说健康(录制12集,播出11集)【郝万山】2012-11-27:春秋吴国风云录(6集)【王卫平】2012-12-03:狄仁杰真相(录制15集,播出14集)【于赓哲】2012-12-17:客家人(录制10集,播出2集)【孙国亮】2012-12-19:国号(15集)【胡阿祥】20 13年2013-01-03:大故宫(第3部)(24集)【阎崇年】2013-01-27: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1部)(24集)【钱文忠】2013-02-20:麻辣说三国之曹操的启示(录制16集,播出15集)【赵玉平】2013-03-07: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许叔微(录制4集,播出3集)【罗大伦】2013-03-10: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喻嘉言(4集)【罗大伦】2013-03-14: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徐灵胎(4集)【罗大伦】2013-03-18: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吴鞠通(4集)【罗大伦】2013-03-22: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张锡纯(3集)【罗大伦】2013-03-25: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3集)【罗大伦】2013-03-28:明太祖朱元璋(36集)【商传】2013-05-04:盛唐的背影(录制26集,播出25集)【韩昇】2013-05-29:成败论乾隆(上部)(11集)【张宏杰】2013-06-09:端午时节话屈原(录制15集,播出7集)【杨雨】2013-06-16: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录制17集,播出16集)【姜鹏】2013-07-02:千古一后(录制20集,播出18集)【周思源】2013-07-20: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周瑜(3集)【方北辰】2013-07-23: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吕蒙(3集)【方北辰】2013-07-26:三国名将·吴国篇之陆逊(3集)【方北辰】2013-07-29:三国名将·吴国篇之朱然(2集)【方北辰】2013-07-31:三国名将·吴国篇之陆抗(1集)【方北辰】2013-08-01:三国名将·吴国篇之吴将回眸【方北辰】2013-08-02:隋唐考场风云(录制27集,播出23集)【王士祥】2013-08-25:末代皇族的新生(上部)(录制8集,播出7集)【贾英华】2013-09-01:女皇武则天(32集)【蒙曼】〖重编节目〗2013-10-03:心怀天下范仲淹(录制12集,播出3集)【王启涛】2013-10-06:清代皇陵谜案(10集)【李寅&赵英健】〖重编节目〗2013-10-16:王立群读宋史(第2部)宋太宗【上部】(录制25集,播出20集)【王立群】2013-11-05:大明脊梁张居正(20集)【郦波】〖重编节目〗2013-11-25:特别节目:寻找曹操(2集)【韩昇】2013-11-27:唐玄宗与杨贵妃(15集)【蒙曼】〖重编节目〗2013-12-12:司马光(第1部)从砸缸少年到政坛新星(录制17集,播出8集)【赵冬梅】2013-12-20:雍正和他的甄嬛们(6集)【李寅】2013-12-26:话说聊斋(第1部)(录制10集,播出8集)【韩田鹿】2014年2014-01-03:国史通鉴(第1部)天下大势·夏商周篇(录制7集,播出6集)【方志远】2014-01-09:大宋谜案(10集)【李强】2014-01-19:发现上官婉儿(5集)【于赓哲】2014-01-24: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2部)(24集)【钱文忠】2014-02-17:崇祯那些年(第1部)(录制15集,播出14集)【傅小凡】2014-03-03: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2部)(第1~14集)【钱文忠】〖重播节目〗2014-03-17:马骏品读《孙子兵法》(第1部)(15集)【马骏】2014-04-01:《诗经》中的不老爱情(录制20集,播出1~5集)【李山】2014-04-06:崇祯那些年(第2部)(11集)【傅小凡】2014-04-17:大唐英雄传(录制26集,播出24集)【于赓哲】2014-05-11:吴建民评点《战国策》(5集)【吴建民】2014-05-16:刘备的谋略(16集)【赵玉平】2014-06-01:清十二帝后宫疑案(12集)【李寅】2014-06-13:名相晏婴(录制12集,播出7集)【李任飞】2014-06-20:风云唐太宗(上部)(14集)【韩昇】2014-07-04:成败论乾隆(下部)(12集)【张宏杰】2014-07-16: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1部)(12集)【姜鹏】2014-07-28:司马光(第2部)(录制15集,播出12集)【赵冬梅】2014-08-09:王立群读宋史(第2部)宋太宗【下部】(录制29集,播出21集)【王立群】2014-08-30:国史通鉴(第1部)天下大势·春秋战国篇(18集)【方志远】2014-09-17:三国名将·魏国篇之曹操(3集)【方北辰】2014-09-20:三国名将·蜀国篇之诸葛亮(3集)【方北辰】2014-09-23:三国名将·魏国篇之邓艾(2集)【方北辰】2014-09-25:六大古都(6集)【程遂营】2014-10-01:奇人王阳明(2集)【方志远&于丹&董平】〖特别节目〗2014-10-03:北宋:文人的担当(1集)【康震&王立群&赵冬梅】〖特别节目〗2014-10-04:王立群说成语(10集)【王立群】2014-10-14:解码汉字·王朝名称有讲究(8集)【张一清】2014-10-22:郝万山说健康(第2部)(12集)【郝万山】2014-11-03:朱棣身后那些事儿(录制23集,播出19集)【赵中男】2014-11-22:《红楼梦》·丝绸密码(6集)【李建华】2014-11-28:末代皇族的新生(下部)(14集)【贾英华】2014-12-12:三国名将魏国篇之曹操(3集)【方北辰】〖重播节目〗2014-12-15:三国名将蜀国篇之诸葛亮(3集)【方北辰】〖重播节目〗2014-12-18:甲午!甲午!(12集)【马骏杰】2014-12-30:马骏品读《孙子兵法》(第2部)(15集)【马骏】2015年2015-01-14:改变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3集)【刘金田】2015-01-18:清案探秘(第1部)(录制8集,播出7集)【唐博】2015-01-25:中国故事—爱国篇(18集)2015-02-12: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3部)(20集)【钱文忠】2015-03-04:大唐巾帼传奇(11集)【于赓哲】2015-03-15:三国名将蜀国篇之关羽(3集)【方北辰】2015-03-18:三国名将蜀国篇之张飞(1集)【方北辰】2015-03-19:三国名将蜀国篇之马超(2集)【方北辰】2015-03-21:三国名将蜀国篇之赵云(2集)【方北辰】2015-03-23:三国名将魏国篇之张辽(1集)【方北辰】2015-03-24:三国名将魏国篇之许褚(1集)【方北辰】2015-03-25:揭秘清代帝陵(14集)【李寅】2015-04-08:风云南北朝之苻坚(12集)【周思源】2015-04-20:你所不知道的溥仪(第1部)(10集)【贾英华】2015-04-30:书法档案(第1部)(12集)【于钟华】2015-05-12:清案探秘(第2部)(14集)【唐博】2015-05-26:大唐贵妃(录制9集,播出8集)【王双怀】2015-06-03:中国神话(录制12集,播出3集)【周非】2015-06-06:博物馆之旅之考古殷墟(4集)【何毓灵】2015-06-10:博物馆之旅之满城汉墓(2集)【范德伟】2015-06-12:博物馆之旅之神秘中山国(1集)【刘卫华】2015-06-13:大明疑案(上部)(1~18集)【傅小凡】2015-07-01:党史故事100讲【第1部】(5集)【邵维正】2015-07-06:大明疑案(上部)(19~23集)【傅小凡】2015-07-11:国史通鉴(第2部)秦汉三国篇(24集)【方志远】2015-08-04:唐宋八大家【上部】之韩愈(3集)【吕玉华】2015-08-07:唐宋八大家【上部】之柳宗元(3集)【吕玉华】2015-08-10:唐宋八大家【上部】之苏轼(4集)【郦波】2015-08-14:唐宋八大家【上部】之王安石(4集)【王立群】2015-08-18:千古爱情(第1部)(10集)【郦波】2015-08-28:党史故事100讲(第2部)【抗战篇】(9集)【邵维正】2015-09-06: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2部)(16集)【姜鹏】2015-09-22:中国故事—爱国篇(18集)【重播节目】2015-10-10:戏里戏外说历史(杨家将)(8集)【康保成】2015-10-18:戏里戏外说历史(长生殿)(4集)【康保成】2015-10-22:走近朱熹(4集)【傅小凡】2015-10-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坛(1~14集)2015-11-09:向古人学家教(8集)【张志君】2015-11-17:戏里戏外说历史(赵氏孤儿)(6集)【康保成】2015-11-23:水浒智慧(第1部)梁山头领那些事儿(1-6集)【赵玉平】2015-11-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坛(第15集)【谢春涛】2015-11-30:水浒智慧(第1部)梁山头领那些事儿(7-9集)【赵玉平】2015-12-03:宋徽宗之谜(16集)【丁牧】2015-12-19:风云唐太宗(下部)(10集)【韩昇】2015-12-29:开元盛世(上部)(17集)【于赓哲】2016年2016-01-19: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3部)(20集)【钱文忠】【重播节目】2016-02-08: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4部)(8集)【钱文忠】2016-02-16:中国故事-富强篇(录制19集,播出18集)2016-03-04:诗歌爱情(10集)【杨雨】2016-03-14:文景之治(20集)【王立群】。

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

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

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著名文化栏‎目《百家讲坛》迎来了一位‎新的主讲人‎―――河北省委党‎校的中青年‎学者丁万明‎,他的《评说<资治通鉴>》系列节目之‎第一部20‎集开始连续‎播出。

丁万明通过‎对一位位历‎史人物是非‎成败的评说‎,不仅让久远‎的浩瀚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而且使那些‎逝去千年的‎英雄豪杰个‎性鲜明地矗‎立在我们眼‎前。

是什么成就‎了丁万明这‎位淡泊名利‎的年轻学者‎呢?那就是“耕读传家”、“仁恭礼法”的良好家风‎的教育,以及张家口‎人特有的淡‎泊、坚韧的精神‎特质的感染‎。

丁万明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跳出《资治通鉴》年经事纬的‎叙事模式,以人物为中‎心,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历史‎。

连日来,他主讲的《评说<资治通鉴>》,正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正如他自己‎在节目中所‎说:“评说历史不‎是为了评说‎而评说,而是要鉴古‎察今,鉴往知来,进而对我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信‎仰乃至对人‎类基本价值‎准则、历史公正与‎社会公正加‎以维护。

这才是我们‎读史的初衷‎。

”正是因为他‎的《评说<资治通鉴>》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继往圣之绝‎学,续民族精神‎之命脉,因而能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耕读传家破釜沉舟激‎励自己丁万明是在‎怀安县渡口‎堡乡长大的‎,良好的家教‎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贴春联‎时,父亲多年不‎变地把‘耕读传家’四个字作为‎横批贴在门‎框上。

”丁万明问过‎父亲丁贵为‎什么不换一‎幅横批,丁贵告诉他‎:“我们骨子里‎就是农民,民以食为天‎,种地是我们‎的根本,但农家子弟‎想要有出息‎,那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丁万明从小‎就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他把上学读‎书当作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上小学时,即使感冒发‎烧,父亲让丁万‎明在家休息‎,但他自己仍‎然带病坚持‎到学校,舍不得落下‎一节课。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其次,司马光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认为,一个 统治者不仅需要具备聪明才智,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 的领袖。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普 通公民,我们都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国,以德治家。
基本内容
基本内 容
政治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探讨的重要话题。在 众多政治哲学家中,汉娜·阿伦特以其独特的思想见解和政治观念脱颖而出。本次 演示将通过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探讨,分析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并评价其在当 代政治哲学中的影响与价值。
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背景
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背景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 政治哲学研究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 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然而,如果我们能从过去的错误中 吸取教训,我们就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初衷, 他希望通过研究历史,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标题: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
阿伦特认为,哲学和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源自哲学 家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个别意见的轻视,而政治家则更行动和结果。然而,这种 紧张关系并不意味着哲学和政治是相互排斥的。相反,阿伦特认为,只有将哲学和 政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价值。
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分析
这种张力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阿伦特对政治与权力的不同理解。在阿伦特看来,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但权力的运用应该是有限且受到约束的。她主张通过哲学的 思考和公民的参与来限制政治权力,保障人类自由。

澎湃问答之复旦大学姜鹏讲资治通鉴

澎湃问答之复旦大学姜鹏讲资治通鉴

“学者官僚”司马光带着极为实用的目的撰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教科书”,而诞生了这部书的11世纪,则是中国古代政治最为文明、理性的时期。

澎湃新闻:梁启超说《资治通鉴》是“皇帝教科书”,康熙曾留下107条批注。

为什么它在历代君主眼中有如此分量?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对内容选择有严格的准入门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内容。

像屈原、李白这样文化史上著名的人物都没有出现在书中,因为他认为对政治没有助益的人和事就不写。

还要注意一个大的思想背景:把历史作为政治的借鉴,虽然很早就有,但作为很强的潮流,要到中晚唐至宋代才形成,而这部书是集大成者。

之前的史书很多,像《史记》、《汉书》都是,但皇帝日理万机,很难自己去总结治国经验。

所以司马光就觉得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把历史上所有围绕政治成败的事情缵成一根绳子,用编年体写出来,以后皇帝要借鉴历史,只读一部书就行。

尽管后来有很多模仿、续写的作品,在学术史上有意义,但它们不可能成为《资治通鉴》那样的皇帝教科书。

因为纯粹地了解历史和抱着政治实践的目的去了解历史,所需要的历史事实是不一样的,对作者和编者的要求也不同。

澎湃新闻:具体到《资治通鉴》成书的背景,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唐宋之际政治思想的变化,为何指导政治的历史书写在这时出现?姜鹏:汉唐时期尤其是汉朝,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然而到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长足的进步。

例如,日食曾经一直被用来批评皇帝,但到了宋代人们都知道它是自然现象,和皇帝做不做错事没关系。

这样君和神之间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君权神授的基础发生动摇,那么皇权的合法性来自哪里呢?于是整个宋代的政治哲学基调变成道德哲学,道学兴起也是这个背景。

那如何确定政治决策对不对?汉朝以前靠占卜问神,宋代不能这样,就到历史中寻求解决之道,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成体系的政治思想,思考合理的政治运作模式,这就是以后做出政治决定的依据。

所以,要在唐宋政治变革的背景下理解《资治通鉴》的出现。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六“听”的智慧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六“听”的智慧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六“听”的智慧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六)“听”的智慧听同样要一种政治能力,不要觉得奇怪。

讲《资治通鉴》,全是治国理念。

当谈到听的话题时,与政治有关。

各种政治人物,都会面临信息处理间题。

如何处理,是重要的政治能力。

尤其是还得依据他们,做出判断与决策,更要谨慎地对待。

政治中,听是一门学间。

如何处理,考验人。

政治实践中,听不可不谨慎。

《资治通鉴》中,有哪些故事呢?第一个与孟尝君有关。

战国四公子之一。

他们共同特点,就是喜欢结交朋友,养门客,替人排忧解难。

孟尝君有许多门客。

是与公孙戌的关系。

一次孟尝君出使到楚国。

楚国国君大方,送了孟尝君大礼,一具象牙床。

大概是因为孟尝君还要去别处,他也不便带。

楚王让登徒直替他护送象牙床送回齐国。

登徒直不愿意去,因为这太贵重了。

万一有磕碰,怎么办?登徒直不愿意去。

楚王的命令又不敢违抗。

所以就找到公孙戌,知道他口才好,要是能说服孟尝君,不接受这个礼物,我就报答你。

我家有宝剑,作为报答的礼物。

公孙戌答应试试。

找到孟尝君,说您名满天下,所有人仰慕你,因为大家知道你是赈济,替人分忧,不慕钱财的人,许多国家都将相印送给你,希望你来主持国家事务。

希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现在一到楚国,就接受这样珍贵的礼物,事情一旦传出去,会有什么后果?楚国阔气,但是小国家呢?拿不出珍贵的礼物,想请你解决间题,还好意思吗?怎么办?如果这个名声因为礼物传出去,就坏了。

大家会认为你贪恋财物,有钱就帮的人。

孟尝君这样的人,尤其注重名声。

觉得这个话有道理。

所以接受了,就打算向楚王拒绝这个礼物。

这样一来,公孙戌一看成功了,达到了目的,就高兴地离开了孟尝君,心中惦记着宝剑了。

走时,难免得意忘形。

结果被孟尝君问,你为什么趾高气扬?结果公孙戌还实诚,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的明智之举:孟尝君听完,没有生气。

因为公孙戌的动机不纯,可是孟尝君觉得这个道理是对的。

不能平白贪图礼物,尤其是财产与名声比较的情况下。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合集(共37集)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合集(共37集)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合集(共37集)复旦大学历史系姜鹏副教授,与我们一起品读《资治通鉴》,感受这部千年经典的智慧与魅力。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1 司马光的另类史记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2 用人有学问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3 魏文侯的成功之道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4 无用乃大用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5 商鞅的得与失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6 听的智慧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7 刘邦用人的奥妙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8 刘邦的赏与罚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09 项羽之败的启示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10 太子有故事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11 汉文帝的守成之道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一部 12 皇帝也节俭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1 汉文帝的智慧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2 名将们的生死恨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3 汉武帝留下的遗产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4 贪玩的昌邑王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5 汉废帝被废真相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6 都是太太惹的祸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7 霍氏失败的教训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8 施恩不言真君子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09 不战而胜的三字诀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0 帝王的三大素质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1 头号英雄问题多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2 何来红颜祸水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3 求福得祸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4 亡汉老妇人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5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 16 是隐私还是国事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1 短命的新朝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2 成大事者不图小利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3 光武帝待人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4 名臣风骨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5 与皇帝做亲戚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6 知行合一有多难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7 邓太后的秘密武器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8 杨震齐家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三部 09 跋扈将军静谧岁月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传递正能量。

姜鹏:《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解读

姜鹏:《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解读

姜鹏:《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解读【复兴论坛】姜鹏:《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解读[ + ⽂字⼤⼩ - ]阳春三⽉,“复兴论坛”新⼀期讲座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举⾏了。

3⽉16⽇下午两点未到,上海古籍书店演讲厅门前已是⼈头攒动,来听讲座的朋友们陆续涌进场内就坐,等待着精彩讲座拉开帷幕。

这⼀期讲座,“复兴论坛”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复旦⼤学历史系的姜鹏⽼师。

姜鹏⽼师,师从著名史学家朱维铮先⽣,2012年以最年轻的演讲⼈⾝份担任《百家讲坛》的“汉武帝的三张⾯孔”系列主讲⼈,获得热评。

在思想⽂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等领域有深刻独到的钻研。

姜鹏⽼师开篇就介绍,要读《资治通鉴》,就免不了要⾸先了解它成书的思想、背景和司马光主张的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这么主张。

和西⽅⼀样,中国古⼈⼀直有“君权神授”的思想。

到了宋朝,古⼈对⾃然的认识积累达到了⼀个⾼峰,才慢慢从“神性”转变为“理性”。

宋朝前五代战乱,梁、唐、晋、汉、周都是短命王朝,50多年换了14位皇帝。

为了不重蹈覆辙,君王们开始从历史事件中借鉴,吸取教训。

《资治通鉴》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现。

那么,什么是⽤思想史的⽅法去解读《资治通鉴》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在编纂过程中经历了⼀个断档期。

公元1069年,“王安⽯变法”开始。

王安⽯倡导改⾰,⽽司马光反对王安⽯的变法。

司马光在给宋神宗上课的时候,讲了“萧规曹随”的典故。

吕惠卿反驳道,萧何⾃⼰都在变,是学“约法三章”墨守成规的萧何还是“定九章律”中提倡改⾰的萧何?司马光回应,“夫道者,万世⽆弊,夏、商、周之⼦孙,苟能常守禹、汤、⽂、武之法,何衰乱之有乎?”不仅是“萧规曹随”的例⼦,姜鹏⽼师还举例说明,在经济改⾰和战争等等问题上司马光与王安⽯的思想不同之处,这都促使司马光借⽤《资治通鉴》这种历史故事的形式将他的政见向神宗表达出来。

许多⼈读《资治通鉴》都会觉得其中有很多错误,与历史不符,认为是司马光错了。

姜鹏⽼师认为之所以要强调从思想史的⾓度去读这部书,因为《资治通鉴》编撰的每⼀段历史背后都有它的思想背景以及司马迁⾃⾝的政治主张。

读《资治通鉴》之成事不能靠心灵鸡汤

读《资治通鉴》之成事不能靠心灵鸡汤

读《资治通鉴》之成事不能靠心灵鸡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这段着重讲了韩国、齐国、秦国的变法。

韩国用申不害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改革,经过十五年韩国国治兵强。

改革成功之后申不害推荐自己的堂兄被韩昭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跟申不害说:“我像你请教治国之策,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现在你举荐自己的亲戚是带头破坏你自己制定的法度,我该怎么做呢?”申不害赶紧请罪并送上彩虹屁:“主上,您真的是明君啊。

”韩昭侯有一条破裤子,他没有送给别人而是让下人收起来而不是送人,下人很不理解,韩昭侯这样回答:“明君的一颦一笑都是要符合法度的。

这条裤子比我的一颦一笑更重要,所以必须得有人立功我才能赏人。

”司马光用一正一反两个故事讲了韩国使用申不害的法家的“术”来治国,第一个是突出变法的优点,但是紧接着司马光就用一条破裤子恶心申不害变法有多变态,强调这次变法是很恶心的。

齐国重用孙膑强军孙膑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但是庞涓嫉妒孙膑,于是把孙膑骗到魏国然后把孙膑的两条小腿砍掉,让孙膑成了废人。

孙膑等到齐国的外交使节出使齐国的时候偷偷见到了齐国使者,并成功说服齐国使者把他带回齐国。

孙膑到齐国之后得到田忌的欣赏,并由田忌推荐给齐王,齐威王于是以孙膑来改革军队。

当齐威王打算派兵救赵国,孙膑举荐田忌为主将,而孙膑坐在车里给田忌当参谋。

于是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在桂陵打败魏国庞涓。

齐国宰相邹忌嫉妒田忌立下赫赫战功,担心田忌会取代他,于是派人到拿着重金到街市上占卜,并对算卦的人说:“我是田忌的仆人,田将军为国出征三战三胜,现在造反,能不能成功啊?”等这跟人从算卦人那里出来,邹忌就把他逮捕,立刻就把这件事做成铁案,田忌没有机会解释,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攻打临淄,试图抓住邹忌,后战败逃到楚国去了。

司马光通过齐国军事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就,他紧接着又讲了邹忌、田忌之间的内乱,内涵齐国变法没有灵魂。

秦国用商鞅变法秦国用商鞅变法迁都到咸阳,并移风易俗,让父子兄弟分开房间居住,并集村并乡,设置县令、县丞管理,秦国共设立了三十一个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四)无用乃大用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四)无用乃大用司马光对人才的任用,贯穿在魏国的记述中。

司马光将礼贤下士放在第一条。

另一处有评价魏文侯。

“魏文侯以列国大夫,好贤礼士,终为天下之显诸侯,至今称之。

”把好贤礼士作为魏文侯成功的因素。

后来魏文侯之孙在人才间题上,与祖父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遭到司马光批评。

《资治通鉴》卷二记了一次相会。

魏惠王间齐威王有没有什么宝物。

齐威王一听说没有宝物,就对齐威王说,怎么连宝贝都没有呢?我们还是有些。

有十颗宝珠,每颗都能发出巨光。

能照亮前后十二乘车子。

听完,齐威王说,这样看来,好像我们对什么是宝的定义不同。

我说说齐国的宝。

我大臣镇守南城,让楚不敢来侵,另一位让赵不敢来犯,还有镇守北疆,使赵与燕不敢来犯。

而且有七千多迁到齐国境内。

还有负责治安的,让百姓路不拾遗,这四位大臣,还要宝珠干什么?这些大臣才是宝物。

魏惠王感到惭愧。

看得出魏惠王玩物丧志的形象。

魏惠王看不清国君的职责。

光沉迷于物质享受,相反齐威王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所以司马光批评惠王,“惠王有一商鞅不能用,而弃之于秦。

使还为国害,丧地七百里,窜身大梁,子孙遂微。

”商鞅帮助秦国变法,之前生活在魏国,正是魏惠王当政,不能好好地用。

使得他去帮助秦国。

结果反过来害了魏
国。

七百里地本属于魏,被秦抢走了。

这是魏惠王不以人为宝的结果。

这是《资治通鉴》揭示的一个人物形象。

后来魏惠王迁都大梁,司马光就把魏惠王与魏文侯相比,贤不肖之相望,岂不远哉?重视人才,让国家强盛,而不肖的却让国家衰落。

这是对人才重视的问题。

但是要落实在实践,并不简单。

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任用人才是更复杂的问题。

衡量人才的标准:《资治通鉴》中有许多故事,我们可以学会高深的思维。

往往在无用中,往往有大用。

这也是《资治通鉴》给我们的道理。

第一个还是与魏文侯有关。

一次缺少了国相。

魏文侯有两个人选。

都优秀。

考虑了许久,到底谁更合适。

于是找了个智慧的人李克,让他分辨翟璜与魏成。

李克知道这个重要性。

先推辞了一下。

魏文侯请他不要推辞。

李克一看,还是诚恳的。

就说吧。

真正要表达意见时,毫不客气。

一下子就批评魏文侯,你有失察之责。

如果平时观察衡量,结论容易得出。

现在决定不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标准去观察。

这个标准是什么?“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这是他提出的五项标准。

观察不错的人,第一条就看他与哪些人结交。

第二条是富有时看他财富用于什么方面。

通达占有社会地位时是推荐了哪些人才。

如果仕途不顺时,看他能不能遵循有所不为的原则,穷困时是不是遵循有所不取的原则。

这五条标准,值得分析。

第一条是整体判断。

判断一个人跟哪些人结交与
亲近,就能推断出这个人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条与第三条是一对,富有时与通达时,手中有财富与权力,看他用到哪里。

是用来享受了,还是用来救济与奖掖上。

四五条是一对。

贫困时,要看他有没有底线。

会不会为了获取Ⅲ}富与权力,突破所有的道德底线。

人穷时,是考验的最佳时机。

李克讲完五条标准。

魏成与翟璜之间选谁做国相,有数了。

李克告辞了。

国相之争学问。

"打败"才干:两人心照不宣。

魏文侯应该知道谁更合适。

李克出来后,碰到了翟璜,翟璜间他这事。

李克回答,应该是魏成。

其实李克与魏文侯谈话时,没挑明。

李克想应该决定的是魏成。

翟璜不服气。

就提出了质疑,我曾经推荐过吴起这样的能干将领,让秦兵不敢东进。

推荐了西门豹,将邺治理得好。

推荐了乐羊,推荐了您等。

这些事上,哪些不如魏成?李克间道,推荐我,难道就是为了今天我替你说好话?然后说,其实,国君并没有透露,到底用谁。

我只是提了五条标准,如果按这个去考察,我想应该是魏成。

“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是以东得l、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比也?”古代一钟相当于64斗,魏成一年能得到六万四千斗粮食。

这是丰厚的。

魏成只能自己与家人留下十分之一。

其他用来结交贤才。

他推荐的三个人,魏文侯都是拜为师。

他们有资格做国君的老师。

而您推荐的五个人,的确能干,但是在国君手下也只是
做臣。

这两个的高下一比就比出来了。

这番解释,把翟璜说得无言以对。

他承认了自己的粗鄙。

选相的故事,到这时结束了。

至于到底选了谁,史学家没有揭穿答案。

这说明什么?史学家们并不把重点落在谁更有资格上。

这个故事的看点在李克提出的五条标准上。

这是核心。

一个高级的人才,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他。

翟璜并不差。

推荐人才能解决具体问题。

自己也是能发现人才的更高级人才。

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

但与魏成一比,落在下风。

因为他推荐的是人臣。

而魏成推荐的是人师。

卜子夏田子方等人,在恶劣环境下,学问与名声看起来都是虚的。

不像吴起等有实在的才干解决具体间题。

可是他们以名声与学间可以做魏文侯的老师。

让人才看到魏文侯能屈尊降贵的精神。

人们一看,尊重人才是实在的。

都愿意来效力了。

这就是化虚为实。

使得卜子夏等成为标杆性人物。

这也在塑造国家形象。

当然更重要。

无用的大用:除了这个深远外,更高级人才还应该具备什么?看起来虚的,实际更重要的厚重。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

又碰到相国的间题。

魏武侯选的是田文。

这个公布后,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满意。

这人是吴起。

吴起一听说,不服气。

要找田文理论。

他说,听说任命你为相国。

我想和你比比能耐与功劳。

吴起就间他能统率三军,让将士们乐于为国效命,你和我谁强?田文说,你强。

处理公务,让府库殷实,谁强?田文说,不如你。

这两个间题,比的是能耐。

武略与文才,
田文都不如吴起。

吴起的问题还有,我能做到防守西河,让秦兵不敢东进,也让韩赵畏惧,这是谈为国家做过的具体贡献与成绩。

田文依然说做不到。

听完后,吴起发飙了。

凭什么做国相的是你?田文淡定地回答。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政权过渡时,往往隐藏不可预测的危机与矛盾,人们对于新政府会到何方,心中充满疑虑,大臣与新君未必一条心,这种情况下,如果稳定政局,镇服人心,是托付给你,还是托付给我?吴起深思,然后说,选你是对的。

史书中没留下太多史料。

但是,光凭这样的对话,足够我们分析。

吴起的确人才干,像利剑,能让难题迎刃而解。

但是就这段对话,也能看出问题,这人锐利,捆绑的就是求胜心切的浮躁。

田文看上去不会,但是面对尖锐的吴起,回答不如你时,心虚了吗?没有不自信。

毫无不自信的表现,这是八风不动的厚重。

吴起的问题尖锐。

吴起衡量田文的时候也是用剑的标准来衡量。

其实田文不是剑。

道理在于,不可用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重器。

厚得到吴起拿三个尖锐的问题来间他,他都能坦然面对。

这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利剑能砍绳索,也能引发新问题。

辩论到最后,吴起也不能不承认,一个国家要有吴起,解决具体问题,也要像田文这样的人才,镇服人心。

难的是发现像田文这样的人的价值。

他有深远的价值,这个故事告诉读者,看起来无用,实际上是大用。

在鉴别人才上,识有易,识无
难。

有才,往往是具体才干。

这容易被认识到,难的是思考探索,表面是虚,却关系到深远的问题。

深远复杂的问题一般人看不到,不为人察觉,是用来检验眼光长短的。

田文能镇服,不是吴起任何一项才能能取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