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脚做法及变刚度调平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分析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明确指出,要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是重要修订内容之一,通过调整桩基布置,使得基底反力分布模式与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一致,可减小筏板内力,实现差异沉降、筏板内力的最小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探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桩基变刚度调平中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关键字: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我国高层建筑当中很大部分的上部结构为框剪、框筒结构,其刚度相对较弱、荷载不均,整个高层建筑的基础多采用桩筏、桩箱的类型进行基础施工,建成后很容易出现碟形沉降。
而高层建筑的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基础优化形式,高层建筑桩基变刚度调平通过调整桩基竖向支承刚度,促使桩基沉降趋向均匀,显著降低基础、承台内力,上部结构次应力。
变刚度调平需要优化桩土支承刚度分布,实施强化与弱化结合,减沉与增沉结合,长桩与短桩并用,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并用。
1高层建筑桩基变刚度调平中的问题与分析通过大量高层建筑的实际观测发现仅加大基础抗弯刚度是不能有效减小差异沉降的效4年最大差异沉降为0.0041m,超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0.002m要求,出现差异化变形、结构开裂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传统设计方式中的理念问题,一般原因是: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过分注重了天然地基的利用;在设计桩筏过程中,未能及时注意到桩型、结构等问题,荷载大小分布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未能充分利用复合桩基对系统的刚度分布进行调整,以便减小差异沉降,或对桩反力分布、利用筏板刚度调整荷载减小差异沉降的期望过高。
2减沉设计(1)桩长及桩身断面选择:选择桩长应尽可能穿过压缩性高的土层,桩端持力层压缩性应相对较低,在承台产生一定沉降时桩仍可充分发挥并能继续保持其全部极限承载力;选择桩身断面应使桩身结构强度确定的单桩容许承载力与地基土对桩的极限承载力二者匹配,以充分发挥桩身材料的承载能力。
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1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李永乐1王江锋1王茜2(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45;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考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时,桩筏基础在均匀布桩条件下呈中间大边缘小的“碟型”分布。
差异沉降是由于上部结构次生应力和筏板内力产生的。
通过对地基土刚度以及桩长、桩径、桩距等五种桩基刚度的调整,并分析不同刚度对基础差异沉降影响可知:改变桩长的布桩形式并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的中心布桩形式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最佳设计方案。
1.引言:目前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中,多数采用均匀等长、等径的满堂均匀布桩的方法,用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满堂布桩的方法,地基的碟形沉降仍不可避免。
这是由于地基是一个完整的三维体,作用在某一点处的荷载在其余各点处也会产生位移,各点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中间部分沉降最大,而角点沉降相对较小。
筏板中心与筏板边、角点的沉降差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生应力的根源。
虽然增加上部结构和筏板的刚度可以减小差异沉降,但是这种减小是有限的,当上部结构和筏板的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减小差异沉降效果不再明显,若继续增加,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通过合理地调整地基土刚度和桩基的支承刚度,充分利用每根桩的承载力并且发挥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可达到显著减少甚至消除基础差异沉降并且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模型的建立2.1实体模型介绍本次研究实例为15层建筑,上部结构采用纯框架结构,框架层高3.6m,纵横方向柱距均为8m,分为3跨;各层框架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梁截面尺寸为600mm×400mm,梁柱砼等级为C30,弹性模量为3×104MPa,泊松比μ=0.17,密度ρ=2500kg/m3;楼板厚度为0.20m,材料参数同梁柱;基础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厚度为1m,悬挑长度为2m,筏板砼等级为C30;场地地质条件为:地表至4.0m深范围内为稍密或中密粉土,4.0~8.5m深范围内为可塑或软塑粉质粘土,8.5~12.0m深范围内为中密粉土,12m以下为硬塑粉质,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6.0m左右。
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研究成果综述
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研究成果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桩基变刚度调平的设计原理、设计原则,并简要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多的几种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
关键词:基坑桩基础变刚度调平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中,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上部结构为刚度相对较弱、荷载不均的框剪、框筒结构,基础多采用桩筏,桩箱基础,且采用均匀布桩或厚筏(或箱型承台)。
由于地基是一个完整地三位体,作用在某点处的荷载在其余各点处也会产生位移,各点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基础中间部分的沉降最大,而角点沉降相对较小,即碟形分布。
同时桩顶的反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其呈现出内部桩的反力小于边桩反力,边桩反力小于角桩反力的特点,即桩顶反力呈马鞍形分布(图1)。
图1 框筒、框剪结构均匀布桩反力及沉降图而由于碟形沉降而差生的沉降差,会导致基础自身以及上部结构出现附加弯矩、附加剪力乃至开裂;桩顶反力的马鞍形分布会导致基础整体弯矩增加。
这些负面效应都对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增加了施工中的钢筋用量。
二.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在常规的桩基计算方法中,通常只考虑静力平衡条件,没有考虑接触面的变形协调,也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基础、桩土的共同作用及群桩效应,是造成碟形沉降的主要因素。
而沉降差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板厚增加、配筋增多的根源。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设计理念存在认识误差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设计中过分追求高层建筑基础利用天然地基;(2)桩筏设计中,忽视桩的选型和结构形式,荷载大小与分布相匹配;(3)桩筏设计中,忽视合理利用复合桩基调整刚度分布减小差异沉降的作用;(4)桩筏设计中对利用筏板刚度调整荷载.桩反力分布及减小差异沉降的期望值过高。
如何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差的产生成为工程师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由于对桩筏基础沉降,尤其是沉降差计算结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面的运算困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人们大多是被动地增加筏板厚度,这对相对较小的筏板有效;或增加筏底布桩的数量、几何尺度(桩长与桩径)、增大桩筏基础的整体刚度,通过降低沉降的绝对值而满足对沉降差的设计标准。
柱脚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柱脚工程是钢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针对柱脚工程的施工,从材料选用、施工流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材料选用1. 混凝土: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抗渗等级不低于P6。
2. 钢筋: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其强度等级、直径、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灌浆料:选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具有高强、快硬、早强、抗渗、抗裂等性能。
4. 模板: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模板,确保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
5. 螺栓: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螺栓,其材质、直径、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流程1. 施工准备: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概况;组织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进场;进行技术交底。
2. 基础处理:清除基础表面的杂物,对基础进行凿毛处理,确保基础表面平整、干净。
3.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钢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垂直度和水平度。
4.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确保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要求。
5. 混凝土浇筑:按照分层浇筑、连续浇筑的原则,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6. 灌浆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灌浆施工,确保灌浆料填充密实。
7.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等达到设计要求。
8. 模板拆除:养护期结束后,拆除模板,清理现场。
四、施工工艺1.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连续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2. 灌浆施工:采用灌浆泵进行灌浆,确保灌浆料填充密实,无气泡。
3.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湿养护,养护期不少于28天。
五、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检测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测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钢结构柱子扭曲的校正方法
钢结构柱子扭曲的校正方法
钢结构柱子扭曲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钢柱校正是指钢柱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对柱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进
行校正。
标高的控制与校正应在基础准备中和柱吊升就位前完成。
2. 校正时,首先校正柱的平面位置,宜采用千斤顶辅助加链条套的方法。
当采用螺母调整法校正柱的垂直度时,应在确定好调整方向后,
松开柱底板上相应位置上的螺母,然后调整柱脚底板下的螺母来校正
柱的竖向偏移。
在夏季,柱的校正应考虑温度的影响,尽量选择早晚
气温适宜时进行。
3. 通线法校正时,应用校准的钢尺在厂房两端沿地面量测,校核跨度
尺寸(以基础轴线为依据),确定吊车梁轴线位置,并标注在柱脚或
基础顶面,然后用经纬仪将其投射到牛腿上,或将该点平移投射到平
吊车梁顶面的柱身上,作为厂房两端跨四根吊车梁的校正依据。
4. 四根吊车梁的校正完成后,在吊车梁上安装支架并拉一条长钢丝作
为其他梁的校正依据,通过吊线坠的方法逐根进行校正。
5. 如果吊车梁宽度可以架设全站仪或经纬仪,可以直接以柱子上的轴
线标记为依据进行测量和校正。
6. 对于已经发生截面扭转的柱子,可以截掉一段,然后按照其扭转的
方向反扭转同样的角度重新制作一段,再将新的柱段与原柱子对接上,即可将柱子的扭转纠正。
这种方法需要先测出柱子的扭转量,然后根
据扭转量的大小和设计许可的扭转量确定需要截断的柱段长度。
钢结构刚性固定柱脚的3个方法
钢结构刚性固定柱脚的3个方法一、钢柱柱脚形式的分类(1)刚性固定柱脚:1)埋入式柱脚;2)外包式柱脚;3)插入式柱脚。
(2)铰接柱脚:外露式柱脚。
二、埋入式柱脚1、基本概念埋入式柱脚是指将钢柱底端直接埋入混凝土基础筏板、地基梁或地下室墙体内的一种刚性连接的柱脚。
其特点是埋入相对自身绝对刚性的基础中而形成刚性固定柱脚节点。
这种柱脚构造可靠,常用于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
2、埋入式柱脚的受力特点(1)柱的轴向压力N,由钢柱的柱脚底板直接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基础;柱的轴向拉力,则是通过柱脚底板悬出部分将其上部混凝土的反向压力传递给基础,或经由锚栓(底脚螺栓)直接传给基础。
(2)柱的弯矩M有2种传递方式:1)均由H形钢柱翼缘上的抗剪圆柱头焊钉传递给基础,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大多采用该方法;2)依靠钢筋混凝土对钢柱翼缘的侧向承压力所产生的抵抗拒来传递给基础。
(3)柱脚顶部的水平剪力V由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侧向承压力来传递。
(4)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在侧向承压应力状态下,由于钢柱翼缘与混凝土摩擦而产生的抵抗力,设计时不考虑。
(5)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设计时不考虑。
(6)在确定埋入钢柱周边对称配置的垂直纵向钢筋面积时,不考虑由钢柱承担的弯矩。
3、埋入式柱脚一般构造要求及部分细部设计计算(1)埋入式柱脚的钢柱埋入基础的深度一般可以在以下范围内采用(h c为钢柱截面的高度或管径):1)轻型工字钢截面柱:H=(2.0~2.5)h c;2)圆管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钢柱:H=(2.5~3.0)h c。
(2)埋入式柱脚,在钢柱埋入部分的顶部,应设置水平加劲肋或横隔板;对H形截面柱,其水平加劲肋外伸宽度的宽厚比应不大于9(235/f ay)½,对于箱型截面柱,其内部横隔板的宽厚比应不大于30(235/f ay)½。
(3)埋入式柱脚在钢柱的埋入部分,应设置圆柱头抗剪栓钉,栓钉的数量和布置,应按计算要求确定。
钢管混凝土柱脚做法
钢管混凝土柱脚做法钢管混凝土柱脚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它承担着传递柱子荷载到地基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做法及其特点。
一、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定义和作用钢管混凝土柱脚是指在柱子底部加装一段钢管,并将其与柱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柱子底部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柱子的整体性能。
钢管混凝土柱脚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其他大型工程中,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制作工艺1. 确定柱脚的尺寸和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尺寸和位置。
一般来说,柱脚的直径或边长应根据柱子的尺寸进行合理选择,并留有适当的间隙。
2. 准备材料: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钢管和混凝土。
钢管应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优质钢材,并进行防腐处理;混凝土应按照设计配比进行搅拌。
3. 钢管的固定:将钢管嵌入柱子底部,并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柱子上。
焊接时应注意热控制,避免对钢管产生不良影响;螺栓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可靠。
4. 浇筑混凝土:在固定好的钢管周围搭建模板,并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用振动棒进行浇筑和压实。
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浇注均匀、密实,避免空洞和裂缝的产生。
5. 养护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处理,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期间应定期湿润和覆盖保温。
三、钢管混凝土柱脚的特点1. 提高承载力:钢管混凝土柱脚通过增加柱子底部的横截面积,有效提高了柱子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 增强稳定性: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柱子的稳定性,减小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柱子倾斜和变形。
3. 便于施工: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特殊设备和工具,易于操作和控制质量。
4. 经济实用:相比于传统的柱脚加固方式,钢管混凝土柱脚的材料成本较低,施工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钢管混凝土柱脚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钢管混凝土柱脚做法
钢管混凝土柱脚做法钢管混凝土柱脚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柱子连接方式,它能够提供强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做法及其特点。
钢管混凝土柱脚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钢管准备:选择合适的钢管作为柱脚的主体结构。
钢管的选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柱子的荷载。
2. 钢管加固:为了提高钢管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以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填充混凝土可以增加钢管的截面面积,提高其抗压能力;填充钢筋混凝土可以增加钢管的弯曲承载能力。
3. 柱脚连接:将钢管的底部连接到基础上,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焊接是将钢管与基础直接熔接在一起,形成坚固的连接;螺栓连接则是通过螺栓将钢管与基础固定在一起,便于拆解和更换。
4. 预埋件设置:在柱脚连接时,还可以设置预埋件以增加柱脚的稳定性。
预埋件通常是由钢筋制成的,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钢管内部或基础上,提供额外的支撑和连接。
钢管混凝土柱脚的特点如下:1. 承载能力强:钢管作为柱脚的主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通过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可以进一步增强钢管的承载能力。
2. 稳定性好:钢管混凝土柱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侧向力和弯曲力的作用,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简便:钢管混凝土柱脚的施工相对简便,不需要复杂的模板和支撑结构。
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可以快速完成柱脚的安装和固定。
4. 维护方便:钢管混凝土柱脚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以随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如果需要更换柱脚,只需拆解螺栓或切割焊接点即可完成。
5. 节约成本:相比传统的柱脚连接方式,钢管混凝土柱脚可以节约材料和人工成本。
钢管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不易腐蚀和损坏,能够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钢管混凝土柱脚是一种具有强大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它的施工简便、维护方便,能够节约成本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型钢埋入式柱脚(刚性固定)
软件主要针对型钢混凝土埋入式刚性柱脚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及《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埋入式柱脚相关技术内容,主要针对钢柱做埋入式柱脚节点。
设计注意事项刚性固定埋入式柱脚时直接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柱脚。
其埋入办法:一是预先将钢柱脚按要求组装固定在设计标高上,然后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先按要求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在浇灌混凝土时,按要求留出安装钢柱脚用的插入杯口,待安装好钢柱脚后,再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基础高一级的混凝土灌实。
通常情况下,前一种方法对提高和确保钢柱脚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组合效应或整体刚度有利,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多被采用。
在埋入式柱脚中,钢柱的埋入深度是影响柱脚的固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对于中柱、边柱和角柱,其埋入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易于进行钢筋混凝土补强的埋入深度来处理。
为防止钢柱的局部压屈和局部变形,在钢柱向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传递水平力处压应力最大值的附近,设置水平加劲肋是一个有效的补强措施;对箱型截面柱和圆管形截面柱处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环形横隔板外,在箱内和管内浇灌混凝土也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为防止基础或基础梁中混凝土早期的压坏和剪坏,应配置补强钢筋,合理地确定钢柱周边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配筋是很重要的。
在中柱、边柱和角柱中,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时是不尽一致,特别在边柱和角柱的柱脚中,对没有设置基础梁的一侧,钢柱翼缘面处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中柱不得小于180mm;边柱、角柱的外侧不宜小于250mm。
配置在钢柱埋入部分中的钢筋,出基础或基础梁应有的配筋外,尚应在钢柱周边增设补强垂直纵向主筋、架立筋、箍筋、顶部加强箍筋、基础梁主筋在钢柱埋入部分水平方向弯折处的加强箍筋。
在整体框架的内力分析时,对柱脚部分的刚度和刚度区域应留有一定的富裕量,刚度区域的高度应比基础或基础梁混凝土顶面高出1.2倍的钢柱截面高度。
变刚度调平设计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中的运用实践
变刚度调平设计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中的运用实践摘要: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变刚度调平设计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中的运用,改变传统设计理念,充分优化方案,减少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厚筏板)内力,节约成本投资,获得经济效益。
关建词: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钻孔灌注桩、沉降观测一、工程简介靖江新城区酒店公寓楼地下1层,地上25层,裙楼5层,地上建筑面积47900m2,地下建筑面积4500m2,建筑总高度为99.4 m,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主楼在西南角A~E轴与2~9轴间,裙楼沿东北方向外伸,在两端2~3轴和7~9轴间分别设有集中剪力墙,近乎两个核心筒。
该工程属于大底盘,体型复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主楼建筑物±0.00相当于黄海高程为4.20。
施工图设计时间2008年7月。
地下室平面布置见图1。
地质报告显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Ⅳ类,不液化,也不考虑软土震陷影响,总体为上软下硬的不均匀建筑地基场地。
地下水土对钢筋砼无腐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建议基础设计为桩基(预制桩或钻孔灌注桩)。
土层情况:①层素填土:压缩性高,工程性质差;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fak=70kpa;qsk=18kpa;③层粉砂夹粉土:属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fak=120kpa; qsk=30kpa;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fak=105kpa; qsk=24kpa;⑤层粉砂:属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fak=150kpa; qsk=40kpa;⑥层粉质粘土:属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fak=165kpa; qsk=48kpa;⑦层粉砂夹粉土:属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fak=150kpa; qsk=41kpa;⑧层中细砂:属中低压缩性土,工程性质好,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
fak=230kpa; qsk=75kpa;qpk=1500kpa。
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
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应能可靠传递柱身承载力,宜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6、7度时也可采用外露式柱脚。
震害表明,外露式柱脚破坏的特征是锚栓剪断、拉断或拔出,由于柱脚锚栓破坏,使钢结构倾斜,严重者导致厂房坍塌。
外包式柱脚表现为顶部箍筋不足的破坏。
厂房钢柱可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单肢柱,即通常所称的实腹柱(包括钢管、轧制或焊接H型钢);其二则是格构柱。
两类钢柱的受力状态不同,其柱脚设计也应区别对待。
一、实腹柱(单肢柱)实腹柱刚接柱脚,承受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
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考虑柱脚的承载力不小于柱截面塑性屈服承载力的1.2倍。
即满足下式要求:M u≥1.2M pc,N式中:M u—刚接柱脚的极限受弯承载力;M pc,N—柱截面全塑性受弯承载力,需计入多遇地震组合轴力的影响。
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进入砼基础的深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d—柱脚埋入深度;b f—翼缘宽度;f c—基础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并且,埋入式柱脚埋入砼的深度不宜小于2.0倍的柱截面高度;插入式柱脚不宜小于2.5倍的柱截面高度。
(2)埋入式柱脚埋入段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可按下式计算:n≥?(NA f/A+M/h co)/V s式中:n—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M、N—分别为多遇地震组合的柱脚弯矩设计值、轴力设计值;A、A f—分别为柱截面的面积、柱翼缘的截面面积;h co—柱翼缘截面的中心距;V s—一个圆柱头焊钉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计算。
(3)插入式柱脚插入段的剪力传递(轴力)需满足下式:N≤0.75f t sd式中:f t—基础砼抗拉强度设计值;S—插入段实腹柱截面的周长。
2、外包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属于钢和砼组合结构,内力传递复杂,影响因素多,目前还存在一些未充分明晰的内容,因此诸如各部分的形状、尺寸以及补强方法等构造要求较多。
钢结构刚性固定柱脚的3个方法
钢结构刚性固定柱脚的3个方法一、钢柱柱脚形式的分类(1)刚性固定柱脚:1)埋入式柱脚;2)外包式柱脚;3)插入式柱脚。
(2)铰接柱脚:外露式柱脚。
二、埋入式柱脚1、基本概念埋入式柱脚是指将钢柱底端直接埋入混凝土基础筏板、地基梁或地下室墙体内的一种刚性连接的柱脚。
其特点是埋入相对自身绝对刚性的基础中而形成刚性固定柱脚节点。
这种柱脚构造可靠,常用于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
2、埋入式柱脚的受力特点(1)柱的轴向压力N,由钢柱的柱脚底板直接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基础;柱的轴向拉力,则是通过柱脚底板悬出部分将其上部混凝土的反向压力传递给基础,或经由锚栓(底脚螺栓)直接传给基础。
(2)柱的弯矩M有2种传递方式:1)均由H形钢柱翼缘上的抗剪圆柱头焊钉传递给基础,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大多采用该方法;2)依靠钢筋混凝土对钢柱翼缘的侧向承压力所产生的抵抗拒来传递给基础。
(3)柱脚顶部的水平剪力V由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侧向承压力来传递。
(4)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在侧向承压应力状态下,由于钢柱翼缘与混凝土摩擦而产生的抵抗力,设计时不考虑。
(5)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设计时不考虑。
(6)在确定埋入钢柱周边对称配置的垂直纵向钢筋面积时,不考虑由钢柱承担的弯矩。
3、埋入式柱脚一般构造要求及部分细部设计计算(1)埋入式柱脚的钢柱埋入基础的深度一般可以在以下范围内采用(h c为钢柱截面的高度或管径):1)轻型工字钢截面柱:H=(2.0~2.5)h c;2)圆管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钢柱:H=(2.5~3.0)h c。
(2)埋入式柱脚,在钢柱埋入部分的顶部,应设置水平加劲肋或横隔板;对H形截面柱,其水平加劲肋外伸宽度的宽厚比应不大于9(235/f ay)½,对于箱型截面柱,其内部横隔板的宽厚比应不大于30(235/f ay)½。
(3)埋入式柱脚在钢柱的埋入部分,应设置圆柱头抗剪栓钉,栓钉的数量和布置,应按计算要求确定。
柱脚做法及变刚度调平
柱脚做法及变刚度调平一、柱脚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柱脚设计时应符合哪些要求?钢支承结构与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其柱脚可采用能保证传递柱身承载力的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
6、7 度时,也可采用外露式刚接柱脚。
柱脚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柱脚时,钢柱的埋入深度不得小于单肢截面高度(或外径)的3 倍;2. 采用外包式柱脚时,实腹H 形截面柱的钢筋混凝土外包高度不宜小于2.5 倍的钢柱截面高度,箱型截面柱或圆管截面柱的钢筋混凝土外包高度不宜小于3.0 倍的钢柱截面高度或圆管截面直径;3. 当采用外露式柱脚时,柱脚锚栓不得用来承受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柱底水平剪力,柱底剪力应由钢底板与基础间的摩擦力或设置抗剪键承担。
柱脚直埋锚栓应设置弯勾(或以锚板代替弯勾),其埋置深度不应小于式(16.3.5)的要求,且当采用Q235 钢材时,其埋置深度不得小于20D;当采用Q345 钢材时,不得小于25D。
二、变刚调平设计原则总体思路,以往做过的工程中有哪些采用过变刚调平设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P221根据上部结构布局、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增沉结合,整体平整,实现差异沉降最小化,基础内力最小化和资源消耗最小化。
1. 根据建筑物体型、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基、复合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合理布局,调整桩土支承刚度,使之与荷载相匹配。
2. 为减小各区位应力场的相互重叠堆核心区有效刚度的削弱,桩土支承体布局宜做到竖向错位或水平向拉开距离。
3. 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效应,支承刚度的调整宜采用强化指数进行控制。
核心区强化指数宜为1.05~1.30,外框区弱化指数宜为0.95~0.85。
4. 对于主裙连体建筑,应按增强主体,弱化裙房的原则进行设计。
5. 桩基的桩选型和桩端持力层的确定,应有利于应用后注浆技术,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基桩宜集中布置于柱墙下,以降低承台内力,最大限度发挥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减小柱下桩基与核心筒桩基的相互作用。
柱脚调平螺母工作原理
柱脚调平螺母工作原理1.调节螺纹:柱脚调平螺母具有一组内外螺纹。
内螺纹位于调平垫的内部,而外螺纹位于螺母的外部。
通过旋转螺母,可以实现螺纹的升降运动。
2.调整高度:应用柱脚调平螺母的最主要功能之一是调整基座的高度。
当需要提高设备或机械的水平度时,通过旋转螺母,使其向上移动。
相反,当需要降低水平度时,旋转螺母,则使其向下移动。
3.垫片调整:柱脚调平螺母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垫片来进行水平度调整。
垫片安装在螺母和座垫之间,通过改变垫片的数量或厚度,可以微调基座的水平度。
4.平衡负荷:柱脚调平螺母工作原理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它的承重能力。
螺母和座垫之间的接触表面可以承受来自设备或机械的压力和负荷。
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可以平衡负荷并确保底座的稳定性。
5.锁定机制:调平螺母通常配有锁定机制,以确保螺母在调整完成后能够保持在所需的位置。
这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螺纹设计或锁紧螺母来实现。
锁紧螺母可以防止螺母在设备震动或振动时意外移动。
6.高精度调整:柱脚调平螺母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水平度调整的设备或机械。
通过细致调整螺母的位置或更换垫片,可以实现微观级别的水平度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柱脚调平螺母的工作原理可能因具体的设计而有所不同。
有些调平螺母可能具有附加的功能,如刻度盘或数字显示,以提供更直观的调整方式。
另外,柱脚调平螺母的尺寸和规格也会根据应用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或机械基座。
总之,柱脚调平螺母是一种用于调整设备或机械基座水平度的装置。
通过调节螺母的位置和使用适当的垫片,可以实现微调和精确的水平度调整。
这种调平螺母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设备和机械的稳定性和精度。
三肢变截面不规则倾角V型混凝土柱脚施工工法(2)
三肢变截面不规则倾角V型混凝土柱脚施工工法三肢变截面不规则倾角V型混凝土柱脚施工工法一、前言三肢变截面不规则倾角V型混凝土柱脚施工工法是针对柱脚区域设计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柱脚施工方法。
它能够有效增强柱脚区域的受力性能,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采用三肢变截面设计,可提高柱脚受力性能。
2. 不规则倾角V型设计,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结构形式。
3. 利用预应力技术,提高柱脚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施工工艺简便,不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成本较低。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中柱脚区域的施工,特别是在需要增强柱脚受力性能的复杂结构中更能发挥其优势。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在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 选择合适的预制模具,保证柱脚的形状和尺寸精准。
2. 预设预应力钢筋,增加柱脚的抗震性能。
3. 采用特殊混凝土配方,保证柱脚的强度和耐久性。
4.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柱脚区域出现渗漏或积水。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如下:1. 搭建施工脚手架,准备施工现场。
2. 安装预制模具,进行混凝土浇筑。
3. 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和固定。
4. 快速脱模,保证柱脚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5. 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的劳动力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施工人员、搬运工等。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脚手架、预制模具、混凝土搅拌机、预应力拉力机、喷淋设备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强度和耐久性。
2. 定期检测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力,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对柱脚表面进行养护,防止龟裂和渗漏。
九、安全措施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和防护手套。
柱脚混凝土修补
柱脚混凝土修补柱脚混凝土修补是建筑维修和保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柱脚是承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楼板或屋顶的重量。
由于长期的使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柱脚混凝土可能会出现损坏或磨损的情况。
及时进行柱脚混凝土修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柱脚混凝土修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评估和诊断。
通过观察和检测柱脚混凝土的状况,确定是否需要修补以及修补的范围和方式。
常见的柱脚混凝土损坏包括裂缝、腐蚀、剥落和松动等。
柱脚混凝土修补的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和准备:首先,需要将柱脚周围的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以便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将柱脚表面的松动混凝土和老化的涂层剥离掉。
2.表面准备:在修补之前,需要对柱脚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修补材料的附着力。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清洗、砂磨、冲击和喷砂等。
3.修复损坏部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修复。
常用的柱脚混凝土修补材料包括水泥砂浆、聚合物修补剂和环氧树脂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喷涂、涂刷或灌浆等方式进行修补。
4.处理裂缝:如果柱脚表面有裂缝,需要先进行裂缝修复。
常用的裂缝修复方法包括填充、封闭和加固等。
可以使用聚合物修复剂、聚合物树脂灌浆材料或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裂缝修复。
5.表面修整:修复完成后,需要对柱脚表面进行修整,以使其与周围结构保持一致。
可以使用砂浆、砂磨机或水磨石等工具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平坦、光滑。
6.防水处理:为了增强柱脚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进行防水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剂、密封剂或涂层等进行防水处理,以有效防止水分的渗透和侵蚀。
柱脚混凝土修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根据柱脚混凝土的状况和具体修补需求,选择具有良好附着力、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修补材料。
2.操作规范:在进行柱脚混凝土修补时,需要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修补效果和施工质量。
3.安全措施:在修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人身伤害和事故发生。
4 柱脚底板的设置
三、视图与坐标系统
轴线和视图平面
点划线显示的是视图平面中可见栅格的投影。 点的外观也表明了您所使用的视图平面。位于视图 平面内的点是黄色的。位于视图平面外的点是红色 的。
四、工程设置 在工程开始时更新工程信息以便使报告和图纸 能自动显示正确的信息。 要更新工程信息,请单击文件 > 工程属性...。 此时将显示工程属性对话框。Tekla Structures 会 在不同的报告和图纸标题中显示该信息。
三、视图与坐标系统 线框视图中的绿色立方体 标系统并位于全局坐标原点处。 工作平面 红色的坐标箭头标记标识工作平面, 它是模 型的当前局部坐标系统。箭头标记表示 xy 平面。z 方向遵守右手规则。您可以重新设置工作平面以方 便建模和对象放置。大多数命令依赖于坐标系统, 都使用工作平面坐标系统,例如:点的创建、部件 的放置以及复制总是遵从工作平面坐标系统。所有 视图中的工作平面都是相同的。 代表全局坐
§1.4 柱脚底板的设置
一、柱脚底板1014(被加劲的底板)简介 二、柱脚底板1014的使用 三、视图与坐标系统 四、工程设置
一、柱脚底板1014(被加劲的底板)简介
二、柱脚底板1014的使用
本细部不包括 该加劲板(两 块),需另外 添加。
柱脚底板 图纸
三、视图与坐标系统
三、视图与坐标系统
四、工程设置
视图 要从各个角度观察 Tekla Structures 模型,您 可以移动或者旋转模型。 您也可以创建视图。视 图是从一个特定的位置表现模型的方法。在Tekla Structures 窗口内, 每一个视图都显示在自己的窗 口中。 坐标系统 具有三个轴( x、y 和 z )的符号表示局部坐 标系统,它表明模型的方向。坐标符号位 于模型视图的右下角。坐标符号以工作平面作为定 位依据。
刚接柱脚
框架柱柱脚的型式和构造框架柱为压弯构件,多采用与基础刚性固定的柱脚,单层框架柱有时也采用与基础铰接的柱脚,其构造与轴心受压柱柱脚相似。
刚接柱脚除承受轴心压力外还承受弯矩和剪力。
由于轴心压力较大,剪力可由底板与基础间的摩擦力来传递,一般可不必计算。
当水平剪力超过摩擦力时(摩擦系数可取0.4),可在柱脚底板下面设置剪力键或在柱脚外包混凝土。
刚性柱脚在轴心压力N和弯矩M作用。
后者有可能使底板有脱离基础的趋势,这要求锚栓不仅起固定柱脚的作用,而且承受拉力。
按柱的型式和其宽度,框架柱柱脚可做成整体式(图1)和分离式(图2)两大类。
实腹式柱和二分肢间距小于1.5m的格构式柱常用前者,分肢间距较大的格构式柱常采用后者。
框架柱刚接柱脚的锚栓常承受较大的拉力,其直径和数目需要由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柱脚每边各设置2~4个直径30~75mm的锚栓。
为了有效地将拉力从柱身传到锚栓,锚栓不应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是固定在焊于靴梁上的刚度较大的锚栓支承托座上(图1、2),使柱脚与基础形成刚性连接。
支承托座的做法通常是在靴梁外侧面焊上一对肋板(高度大于400mm),刨平顶紧(并焊接)于放置其上的顶板(厚20~40mm)或角钢(160×100×10以上,长边外伸)上,以支承锚栓。
为了便于安装,顶板或角钢上宜开缺口(宽度不小于锚栓直径的1.5倍),并且锚栓位置宜在底板之外。
在安放垫板、固定锚栓的螺母后,再将这些零件与支承托座焊接,以免松动。
有时柱截面刚度较大(如箱形截面),或将工形截面术腹板加强后,也可不采用靴梁,而将锚栓固定在柱翼缘外侧的支承托座上,如(图3)所示的多层框架柱柱脚。
图1 整体式柱脚图2 分离式柱脚图3 多层框架柱柱脚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柱脚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柱脚设计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钢支承结构与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其柱脚可采用能保证传递柱身承载力的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
6、7 度时,也可采用外露式刚接柱脚。
柱脚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柱脚时,钢柱的埋入深度不得小于单肢截面高度(或外径)的3 倍;
2. 采用外包式柱脚时,实腹H 形截面柱的钢筋混凝土外包高度不宜小于2.5 倍的钢柱截面高度,箱型截面柱或圆管截面柱的钢筋混凝土外包高度不宜小于
3.0 倍的钢柱截面高度或圆管截面直径;
3. 当采用外露式柱脚时,柱脚锚栓不得用来承受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柱底水平剪力,柱底剪力应由钢底板与基础间的摩擦力或设置抗剪键承担。
柱脚直埋锚栓应设置弯勾(或以锚板代替弯勾),其埋置深度不应小于式(16.3.5)的要求,且当采用Q235 钢材时,其埋置深度不得小于20D;当采用Q345 钢材时,不得小于25D。
二、变刚调平设计原则总体思路,以往做过的工程中有哪些采用过变刚调平设计?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P221
根据上部结构布局、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增沉结合,整体平整,实现差异沉降最小化,基础内力最小化和资源消耗最小化。
1. 根据建筑物体型、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基、复合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合理布局,调整桩土支承刚度,使之与荷载相匹配。
2. 为减小各区位应力场的相互重叠堆核心区有效刚度的削弱,桩土支承体布局宜做到竖向错位或水平向拉开距离。
3. 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效应,支承刚度的调整宜采用强化指数进行控制。
核心区强化指数宜为1.05~1.30,外框区弱化指数宜为0.95~0.85。
4. 对于主裙连体建筑,应按增强主体,弱化裙房的原则进行设计。
5. 桩基的桩选型和桩端持力层的确定,应有利于应用后注浆技术,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基桩宜集中布置于柱墙下,以降低承台内力,最大限度发挥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减小柱下桩基与核心筒桩基的相互作用。
6. 宜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的共同作用分析,优化细部设计,差异沉降宜严于规范值,以提高耐久性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