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在动画中,物体运 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速度变化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 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在物 理学的分析研究中,为了使问题简化起见,通常用一个点来代替一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 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人物、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三部分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
谢谢观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 规律)
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01 动画介绍
目录
02 人物运动规律
03 动物运动规律
04 自然现象
05 其它因素
06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 奏的规律。
动画介绍
动画介绍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 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爬行两栖
爬行类可以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类 有足类运动规律是: 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无足类运动规律是: 以蛇为例,超前运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型曲线运动。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随着动力的 增大并向后面传递。越到尾部摆动的幅度越大。 两栖类: 以青蛙为例,运动特点是: 陆地上以跳跃为主,水中时,以后腿的屈蹬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脚蹼的变化和续力的时间掌握。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
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
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合。
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
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运用。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
如果动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
《运动规律》教案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运动规律
专业:动画专业
授课年级:08 级高一
教师姓名:章杨丽
职称:
哈尔滨市第十三职业中学编制
说明
1、本教案是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方案,必须按要求填写、打印。
此教案经审核合格者,挂在校园网上,以便资源共享和质量监督检查;
2、一门课由几位教师共同任课,可以共同设计和共用一个教案;
3、本教案设计分两个层次,课程总体教学设计和对各章的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日程及课时分配”到节即可;
4、本教案第1页至第2页,每门课填写一份,第3页至第7页,每章填写一份;
5、本教案设计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内容可以反映专业特点。
哈尔滨市第十三职业中学授课教案
注:表中( )选项请打“√”。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任课教师:xxx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授课年级:10级专业 / 班级:1班课程时间:2011.08.28一 2011.09.21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授课年级:10级专业 / 班级:1班课程时间:2011.8.28一 2011.09.2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物以及仿人类,动物类以及自然界的运动方式进行规律性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于运动方式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对动画运动规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具体动画制作中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画制作的专业性把握,以及对动画的运动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结构:积极鼓励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性表现。
授课内容:动画制作流程:动画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眼睛有零点一秒的视觉残留,那么每秒24帧就能够保证整部动画流畅自然,上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下一个视觉残留已经产生,它们就会融合在一起,动画从视觉元素上分为三种(4D技术暂不讨论):二维,三维,二三维结合,现在动画基本为二三维结合为主,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宅女魔急变》。
1.总体设计:策划,文字剧本(动画剧本:不存在任何的不确定性)2.设计制作:角色,场景设定,分镜头(分镜头:把文字剧本分切成可供拍摄的镜头剧本)3.具体创作:背景,原画(关键帧,分层)中间画,做监,描线,定色,着色,总检4.拍摄制作:摄影与冲印,剪切与套片(负片),配音,配乐,音效,适应与发行动画剧本——二维前期(角色,场景设定)——三维(建模,拆分UV——画贴图(灯光测试))——调——骨骼,动画预演playblast,权重,表情动画(控制器)——灯光,材质,特效(动力学)——渲染——后期软件:Photoshop标量图像处理软件Coreldraw矢量图形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Illustrator矢量插画软件Painter仿自然绘画软件强大的笔刷库Maya专业三维动画软件3D工业类产品类三维制作软件建模:zbrush houdini拆UV:unfold3D渲染:mentalray V-ray后期:nuke(层类型) after effect(视频编辑) premiere视频编辑(广告制作,电视)推荐书籍:威廉姆斯《动画人生存手册》经典著述马特斯《彰显生命力——动态素描解析》《力量——动画速写与角色设计》视角独特,力度南希贝曼《动画表演规律》威尔艾斯纳《漫画和分镜头艺术》《绘画故事和视觉叙事》动画人应该具备的素质:1.感觉审美眼光2.原理基本原理(力学知识)3.软件工具技能4.善于表演尝试舞蹈,潜水等等夸张好奇心大胆人类,仿人类的运动规律(制作与规律)再顶级的软件也仅仅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媒介,要想做好一部动画更重要的是对于动画运动规律的认知和对于艺术美感的整体驾驭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 20学时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
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走路第二节跑步第三节跳动第四节表情第五节口型三、学习顺序与方法: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
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
橡皮:软质橡皮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图004)昂首阔步的走(图 005)蹑手蹑脚的走(图 006)垂头丧气的走(图 007)踮着脚走的走(图 008)跃步(图009)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兽类】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奔跑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 四条腿有时呈腾空 跳跃状态,身体上 下起伏的弧度较大。 但在极度快速奔跑 的情况下,身体起 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THE END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2016)
二、动物的走路特征
5、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从俯视角度看, 肩部线和臀部线成交替向前的状态,身体也随之扭动。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规律及绘制 狗走路步骤:
先画1、5,身体不变,前后两组脚对称。前两脚八字直开,后两脚一中直,一中曲 第3与1,前两组与后两组交换,1的两直脚左右交换。(1和3左右换前组) 在2与4中,一组脚中,一只登直,一只向前腾空弯曲,另一组前后弯曲,一只腾空,一只 着地。(2与4左右换后组)
《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8课时
(2016)
前言
在动画片中,动物的出现频率无疑是非常高的,无论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还 是原生态的配角。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熊维尼;从《猫和老鼠》到《海底总动员》、《冰河 世纪》、《疯狂动物城》等等,可以说从动画的诞生到现在,动物们顶着动画片 的半边天。所以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2、鬼鬼祟祟的走路 身体变化幅度大。动作较慢。
3、掂着脚走路 只有两只脚着地。身体形状大体不变;交叉成组。脚都是弯曲的,抬的较高,动作较慢。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4、嗅着走路 注意动态曲线的交替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动物奔跑动作 动物奔跑的基本特征为:
动物奔跑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愈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愈不明 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着地的顺序:前面两腿先着地。即前左、前右、 后左、后右。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动画的灵魂是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更纯粹、更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运动。
动画与电影的区别:电影-- 通过胶片把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运动以连续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影片。
动画-- 动画不依赖于任何现实运动,它完全由人创造出来的。
一、动画的原理1、动画的基本原理人们在一张纸上绘画形象、动作,在下一张纸上画出另一个动作,这样连续画出数张,再快速的播放,在错觉的影响下静止的图片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传达给观众,动画片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2、动画片的制作流程二、动画运动中的力学1、力的概念(牛顿定律)物体不受外力—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改变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地心引力:所有物体都受这一力的影响自然体、人造体受外力而运动;人与动物大多爆发于自身。
摩擦力:取决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摩擦表面的光滑度。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会对推动它的力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这就是反作用力。
(两者成正比)3、惯性:牛顿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刹车过程(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主观心理作用: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想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物体的运动加以夸张或异化。
三、动画运动形态的决定因素1、格(帧)通常电影里每秒钟是24格。
电视是25格。
在动画中,格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代表1/24秒的时间长度,这比用秒来计算时间更精确。
2、拍数拍数指动画中绘制的每张画面所拍摄的次数。
按1/24秒来说:一拍一:一秒需要画24张(迪斯尼动画)一拍二:一秒需要画12张(日本动画)一拍三:一秒需要画8张(为降低工作量及成本)当然制作动画过程中,创作者根据时间节奏需要增加或减少拍数。
大多数动画片不会完全采用固定的拍数。
(停顿时、表现细腻动作时……拍数格不相同)3、张数指动画中要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绘制画面的数量。
(绘制数量越多画面越流畅)4、距离指运动所跨越的空间幅度。
☐距离相同、拍数相同;张数少、帧数少=速度快☐距离相同、张数相同;拍数少、帧数少=速度快☐拍数相同、张数相同;格数确定、距离越大=速度越快第二章运动原理一、运动途径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在空间中经过的路径,这就是运动途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动画700集教案
高中物理动画700集教案
教案名称: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
2. 掌握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3. 通过观看动画,加深对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运动规律的构成
教学步骤:
1. 观看动画片段,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利用实例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运动速度的理解。
4. 总结运动规律的构成,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评价:
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运动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运动规律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
1. 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单纯灌输知识。
2. 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巩固知识点。
3. 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高中物理动画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动画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物理动画,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物理学概念。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物理概念。
2.展示动画:播放相关物理动画,让学生观看并体验。
3.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动画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如力的作用、速度的变化等。
4.展示动画解析:老师解释动画中的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动画的理解和解读。
6.练习:老师布置相关题目或练习,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分析来解答问题。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问题。
教学资源准备:物理动画视频、教学投影仪、课堂练习题。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分析动画时的表现和讨论情况,以及课后练习的结果。
延伸拓展:学生可以自主观看其他物理动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或者利用动画制作软件
制作自己的物理动画来加深理解。
活动反思: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观看动画可以更直观地理
解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动画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动画教学资源:地球公转动画演示。
2. 教学工具: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3. 教学材料:地球公转示意图、季节变化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2. 提问:地球公转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向和周期是怎样的?(二)新课导入1. 讲解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2. 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不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实例分析1. 以我国为例,分析地球公转对季节和昼夜长短的影响。
2.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五)小结1. 总结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强调地球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出行等。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标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公转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公转的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同时,也应注意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语: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大曲线运动,如大炮射出,太阳系的运动等。曲线运动是由物体在运动中受到它的速度方向成角度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曲线运动是动画片绘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弧形曲线运动。(15分钟)
1、何为弧形曲线运动?
2、弧形曲线运动的其他状态。
主要
参考
书目
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 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
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
授课内容
弹性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1、绘制一套弧形运动动画。
2、绘制一套波形运动动画。
3、绘制一套“S”形运动动画。
4、综合绘制体现曲线运动的动画。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4)
授课内容
人的结构云运动,人的走路动作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人的基本结构特征,理解人在运动时的结构、肌肉变化。掌握人的基本走路规律,使绘制的走路动作富有生命力。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人物原地循环画法。2、人物3/4面的透视走画法。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5)
授课内容
人的跑步与跳跃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人的跑步与跳跃的基本规律,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物跑步时的动态。
2、教学难点:人物跳跃时压缩和拉伸原理在人体运动上的具体表现。
三、惯性变形。(45分钟)
1、定义。
2、惯性变形中的细节表象。(实例讲解)
3、表现惯性的几个重点。
四、课堂实践练习,教师当堂指导。(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完成一套惯性变形的动画练习。
要求:1、惯性规律应用准确生动。2、造型要严谨,夸张变形合理,节奏分明。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3)
主要内容:
1、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1-1)
2、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3、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安 徽 新 华 学 院
教 案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 课 班 级:13数媒(网络)本 1班
主 讲 教 师:王珊珊
院 系 (部):动 漫 学 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教材
学时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授课内容
曲线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掌握曲线运动的类型特征,并能够灵活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曲线运动的特征。
2、教学难点:绘制波形运动时,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运动的呆板 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注意影响人物运动的几个因素,准确刻画各个关节变化。
2、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特征,细节上的变化处理及不同风格的走路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人的走路动作属不属于曲线运动?
导入语: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以说,人类的生活内容远比动物丰富和复杂。要研究人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了解人的生理结构。(5分钟)
主要内容:
一、人的结构。(人的骨骼、肌肉、神经等)(15分钟)
二、影响人类运动的几个因素。(10分钟)
三、人物的动态练习。(15分钟)
四、人类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15分钟)
5、人类行走的循环画法。(30分钟)
1、循环动作的基本画法。
2、原地循环画法。
6、人物不同角度的走路。(45分钟
七、练习。(45分钟)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2)
授课内容
惯性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惯性运动的规律并可以灵活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惯性运动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二、波形曲线运动。(25分钟)
1、波形曲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三、“S”型曲线运动。(15分钟)
1、物体本身在运动中呈“S”形。
2、物体运动的尾端质点的运动呈“S”形。
四、曲线运动的综合运用。(15分钟)
五、掌握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15分钟)
六、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什么是惯性?
导入语:
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5分钟)
主要内容:
一、惯性定律。(20分钟)
1、通过“前进中的小木快”这一实例具体讲解惯性定律。
二、惯性的表现。(20分钟)
1、惯性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2、通过“小汽车的惯性运动状态”具体讲解。(详见教材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