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世系谱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447b8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d.png)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突厥汗国(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
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5世纪中突厥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
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数百家,后来突厥部落有数万人,多数人来源于周围的铁勒部落人。
6世纪时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
546年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势力逐渐强盛,故后来将所有铁勒后裔称为突厥。
552年突厥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
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西濒里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
“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
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
汗国官制有28级。
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
历法以动物纪年。
5世纪始创制突厥文,亦名鄂尔浑~叶尼塞文,是古代北方民族[3] 最古老的文字。
1889年在鄂尔浑河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后,始为世人所知。
据《新唐书》、《旧唐书》的《突厥传》,前一碑文的汉文为唐玄宗撰。
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其中东突厥可汗汗室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故东突厥仍经常被直呼为“突厥”。
630年、657年,东西突厥先后统一于唐。
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682年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亡于回鹘。
原来突厥汗国所属诸部乃部分归附于回鹘汗国,部分归附于唐朝。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历代君主世系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历代君主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ec40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7.png)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历代君主世系文中疆域图出自@史图馆。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对中国的贡献固然重要,但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的开发也是不是不可忽视的。
宋朝以后的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化,将自己整合成内部高度统一的国家政权,像辽、金、夏、元、清等国家已经为人所知,但宋朝之前的少数民族依然采用原始的部落联盟来组织原始的国家,在这些原始国家中,比较重要的有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和南诏,他们的重要性也是不可低估的。
匈奴:君主姓挛鞮氏,兴起于前公元3世纪末期(汉高祖刘邦时期),衰落于前公元2世纪末期(汉武帝刘彻时期),公元前1世纪中叶短暂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48年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
匈奴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头曼单于(名头曼,?—前209年在位)冒顿单于(名冒顿,头曼单于的儿子,前209—前174年在位)老上单于(名稽粥,冒顿单于的儿子,前174—前161年在位)军臣单于(名军臣,老上单于的儿子,前161—前126年在位)伊稚斜单于(名伊稚斜,军臣单于的弟弟,前126—前114年在位)乌维单于(名乌维,伊稚斜单于的弟弟,前114—前105年在位)儿单于(名詹师庐,乌维单于的儿子,前105—前102年在位)句黎湖单于(名句黎湖,儿单于的叔叔,前102—前101年在位)且鞮侯单于(名且鞮侯,句黎湖单于的弟弟,前101—前96年在位)狐鹿姑单于(名狐鹿姑,且鞮侯单于的儿子,前96—前85年在位)壶衍鞮单于(名壶衍鞮,狐鹿姑单于的儿子,前85—前68年在位)虚闾权渠单于(名虚闾权渠,壶衍鞮单于的弟弟,前68—前60年在位)握衍朐鞮单于(名屠耆堂,前60—前58年在位,在内乱中战败自杀)郅支单于(名呼屠吾斯,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稽侯狦的弟弟,西匈奴单于,前56—前36年在位,被汉将陈汤诛杀)呼韩邪单于(名稽侯狦,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郅支单于的哥哥,前58—前31年在位,和亲王昭君,在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名雕陶莫皋,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前31—前20年在位)搜谐若鞮单于(名且糜胥,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弟弟,前20—前12年在位)车牙若鞮单于(名且莫车,搜谐若鞮单于的弟弟,前12—前8年在位)乌珠留若鞮单于(名囊知牙斯,车牙若鞮单于的弟弟,前8—13年在位)乌累若鞮单于(名咸,乌珠留若鞮单于的弟弟,13—18年在位)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名舆,乌累若鞮单于的弟弟,18—46年在位)乌达鞮侯单于(名乌达鞮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的弟弟,46年在位)北匈奴:君主姓挛鞮氏,长期与东汉对峙,最后被东汉击败。
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
![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f778340383c4bb4cf6ecd102.png)
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宗明义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朱子语类壹壹陆历代叁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
然此简略之语句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视者也。
这就揭示了种族和文化对于政治的深刻关系。
所谓唐皇室的“闺门失礼”,大概指的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婚姻关系,如唐公主再嫁,夺媳烝母之事实为众所熟知,自不待赘言。
然而,这种“闺门失礼”的行为,尤其是“胡”族婚姻形态——叔嫂婚、报母婚、翁媳婚等,对于唐代普通百姓以至于名门士族的影响究竟如何,则学界涉足尚少。
本篇欲通过敦煌籍帐手实之个案及文献材料中的蛛丝马迹揭示这一现象,为陈寅恪先生文章添其蛇足;并以此为契机,解决史籍记载突厥世系不清之问题。
一敦煌籍帐胡化婚姻材料之分析敦煌籍帐中有数例胡化婚姻之材料,饶有兴趣,不妨先迻录于下,略加说明,然后再作分析。
P3354唐天宝六载炖煌郡炖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前略)5 户主曹思礼载伍拾陆岁队副 (开元十一载九月十六日授甲头和智恭曾高祖廓父珎下中户空课户见不输)6 母孙载陆拾岁寡 (天宝五载帐后死空)7 妻张载伍拾捌岁职资妻 (空)8 弟令休载贰拾捌岁白丁(天宝五载帐后死空)9 男令璋载壹拾捌岁中男 (天宝四革帐后死空)10 亡弟妻王载拾伍岁寡(天宝四载帐后漏附空)11 女娘娘载叁拾壹岁中女 (空)12 女妙音载贰拾壹岁中女(空)13 女妙仙载壹拾柒岁小女(空)14 女进进载壹拾伍岁小女 (空)15 女尚真载壹拾叁岁小女(空)16 弟思钦载肆拾贰岁白丁(开元十五载没落)17 亡兄男琼璋载贰拾贰岁上柱国子(取故父德建上柱国荫景云元载十月廿二日授甲头张元爽天宝四载帐后漏附曾高祖廓父建空)18 亡兄男琼玉载壹拾柒岁小男(天宝四载帐后漏附空)19 妹妙法载肆拾叁岁中女(空)(下略) 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它叫做曹思礼户。
关于突厥种族姓氏叙述
![关于突厥种族姓氏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2633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9.png)
关于突厥种族姓氏叙述
阿史那(Ashinas)是突厥可汗的姓氏,意思就是苍色的狼眼,阿史那氏具有阔面碧眼的人种特征。
也具有“蓝色” 之意,阿史那部因此被称为“蓝突厥”
现阐述突厥种族本部氏族。
蓝突厥可汗部--阿史那部Ashina (即历代可汗均出于此部落,阿史那氏为突厥本部贵族可汗姓氏。
即突厥“黄金家族”)
蓝突厥可敦部--阿史德部Ashide(突厥皇后姓氏部族)
蓝突厥四贵胄:舍利吐利部、苏农部、执失部、拔延部(拔延阿史德部)
以上部族为突厥本部最为核心部族。
享有turk族名的突厥本部12部(苍突厥)
(1)葛罗枝牙部, (2)贺鲁部
(3)叱利部(叱略部), (4)绰部
(5)奴剌部, (6)卑失部
(7)思壁部, (8)(足夹)跌部
(9)郁射施部, (10)多地艺失部
(11)阿艳部, (12)匐利羽部。
突厥世系新证_唐代墓志所见突厥世系
![突厥世系新证_唐代墓志所见突厥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ce59e024a5e9856a5612606f.png)
如果将史书有关记载与5阿史那摸末墓志6互证, 即可明了染干与沙钵略、处罗侯之间的关 系。5 墓志6 记载 :
公讳摸末, 漠北人也 , , 曾祖阿波设, 祖启(染 干)可 汗, 父啜 罗可汗。可汗 者, 古 之单于也 , , 春秋 卌 三, 以贞观廿三年二月十六日, 薨于宜阳之里第。¼
摸末, 5阿史那勿施墓志6记墓主之父为摸末单于郁射设, ½ 史书也记为奥射设, 摸末则为 其单于号。据5摸末墓志6, 启民( 染干) 父为阿波设, 可能有人会联想到木杆可汗之子大逻便阿 波可汗, ¾ 这是不必要的。¿ 因为关于染干之父, 史书记载虽然有歧异, 但是范围很确定, 在摄 图与处罗侯二人之间。那么, 阿波设到底是二人当中谁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 既 然摸末曾祖无论是摄图还是处罗侯都是东突厥大可汗, 何以5摸末墓志6追述其曾祖舍可汗之 名号, 而以突厥贵族子弟担任的官职/ 设0来追述曾祖的显赫的地位呢? 这是判定/ 阿波设0身 份的关键所在。从5墓志6文本, 我们可以推测: 以/ 阿波设0指代突厥大可汗, 或者说以为大可 汗的名讳, 说明其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突厥职官。此种以职官代可汗名的例子又如岑仲勉先生 曾指出的, 5阙特勤碑6之/ 阿波 yarCan 达干0, 乃毗伽可汗之名, 而非职任。À 另外, 摄图继位 后, 号/ 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0, 给隋文帝上表自称/ 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 臣摄图0。Á 其中/ 俱卢设0即是摄图成为突厥最高统治者后, 为表示其可汗至尊地位所加名号 的一部分, 是专有名号, 而非职官, 并为突厥与中原所共知。因此, 5摸末墓志6中的/ 阿波设0也 当是大可汗尊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既然沙钵略可汗尊号为俱卢设, 则/ 阿波设0不可能指摄 图, 只能是处罗侯。所以, 5墓志6所记阿波设非沙钵略可汗, 而是处罗侯, 即染干父为处罗侯。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突厥汗王系统表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突厥汗王系统表](https://img.taocdn.com/s3/m/4222966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c.png)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突厥汗王系统表西突厥汗国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被中国唐朝所灭。
室点密(558年左右-576年)达头(576年-603年,583年正式独立)处罗(603年-611年,被中国隋朝扣留)射匮(611年-618年)统叶护(618年-628年)肆叶护(628年-632年)俟毗(628年-630年,统叶护叔,自立为可汗,败死于肆叶护)咄陆(632年-634年)咥利失(634年-639年,败于乙毗咄陆,西突厥分裂)乙毗沙钵罗叶护(639年-641年,为乙毗咄陆击杀)乙毗咄陆(638年-646年)乙毗射匮(646年-650年)沙钵罗(即阿史那贺鲁)(650年-658年)史料记载:587年(隋开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
西突厥立达头可汗一后裔为泥利可汗继其位。
泥利妻向氏为“中国”人,生子达曼。
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
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
600 年(隋朝开皇末年),婆实和向氏至隋京朝觐,因突厥内乱,留在京师鸿胪寺居住。
达头可汗败亡以后,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最高统治者。
处罗治国无道,臣民多叛。
605年(隋大业元年),他发兵袭击铁勒诸部,搜括他们的财物,又猜疑薛延陀部生变,杀其酋长数百人。
因此铁勒各部都起来反对处罗,多次打败他。
隋朝黄门侍郎裴矩闻处罗可汗国乱,并思念其母向氏,建议朝廷招抚他。
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遣司朝谒者崔君肃至西突厥慰谕。
处罗受诏,遣使贡汗血马。
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召处罗可汗会于大斗拔谷(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处罗托故不至。
炀帝大怒,用裴矩计,诱使西突厥西面的射匮可汗(达头可汗孙)发兵袭击处罗可汗。
处罗大败,逃至高昌境内。
炀帝遣向氏前往说服其子入朝。
这年十二月,处罗至隋京朝觐。
第二年正月,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会宁(治所在今甘肃省永登东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领余众居楼烦(治所在今山西省静乐县);封处罗为曷萨那可汗,领五百骑常从皇帝巡幸。
中亚史纲课件《突厥人、阿拉伯人的统治》
![中亚史纲课件《突厥人、阿拉伯人的统治》](https://img.taocdn.com/s3/m/22f1a51e52d380eb62946dad.png)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7
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统治下的中亚
西突厥的广大疆域 对中亚的统治方式 西突厥统治下中亚的三个地区 吐火罗 粟特 花剌子模 突厥人的信仰
8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唐并西突厥后对中亚的管辖
唐朝势力西进 西突厥内争 阿史那贺鲁的降与叛 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 唐在西突厥旧地的行政建制 唐朝对中亚的羁縻统治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9
西突厥的疆域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10
唐朝平定西突厥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11
两大都护府的设立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12
两 大 都 护 府 的 设 立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13
两 大 都 护 府 的 设 立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14
阿拉伯人在中亚的征伐与统治
突厥的东西两部 西突厥自己的牙帐 东、西突厥的正式分裂
突厥征服中亚
沙钵略降隋 处罗侯继立:擒阿波可汗,攻波斯 波斯内讧 射匮可汗即位与西部拓疆 统叶护可汗即位与扩张 内争与衰落
4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西突厥汗国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5
突 厥 世 系
伊利可汗
弟逸可汗 摄图 处罗侯 弟木杆可汗 大逻便 弟佗钵可汗 菴罗
沙波略可汗
雍虞闾
叶护可汗 阿波可汗 (西突厥) 第二可汗
(鞅素特勤子)泥利可汗
染干(突利可汗)
都蓝可汗
咄吉世
启民可汗
俟利弗 咄芘
(达漫)处罗可汗
【唐】东突厥君主世系表
![【唐】东突厥君主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d1b98e5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7.png)
【唐】东突厥君主世系表
突厥是中国古代民族。
先世源出于丁零、铁勒。
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
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
5世纪中叶,突厥被柔然征服,徙于金山南麓。
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公元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
隋初,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630年,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绩、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
颉利逃窜,李靖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
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东突厥灭亡。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突厥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突厥](https://img.taocdn.com/s3/m/0fdce5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d.png)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突厥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据鄂尔浑突厥文碑铭记其原音为Turk。
有人说突厥人是匈奴的后裔,也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乌孙,从生活习惯和语言来看,又与鲜卑人有着血缘关系。
根据有关语言学的资料可知,“突厥”(Turk)一词的含义是“勇士”、“热烈”和“成熟”。
公元五世纪,其族游牧于金山(阿尔泰山)以南。
当地盛产煤和铁矿,突厥人因此掌握了采煤炼铁的技术,被柔然人征服后,即成了柔然汗国的“锻奴”部落。
六世纪初,突厥首领即自称“大叶护”。
大叶护之子土门继位后,突厥迅速崛起,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土门率众击灭高车王国,收降高车部众5万余户。
柔然骑兵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又大败柔然,迫使其可汗阿那瓌自杀,柔然汗国灭亡。
于是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创建突厥汗国。
其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支,有文字,建国以后,又有整齐的官制、税法和刑罚。
其可汗一定出自阿史那氏族,可汗之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吐屯等28级官阶,都为世袭。
同年,伊利可汗土门死,其弟科罗继位,号称乙息记可汗,发兵大败柔然可汗邓叔子,占领蒙古高原,将牙帐(统治中心)迁至郁督军山(今蒙古高原杭爱山东段)。
次年乙息记可汗死,其弟俟斤继位,号称木杆可汗。
东征奚、契丹,北讨黠戛斯、九姓铁勒,又命其弟室点密西征,灭口厌哒,败波斯,突厥进入鼎盛时期,其疆域东至辽海,西至里海,南至阿姆河以南,北过贝加尔湖,控制了中西交通和丝绸贸易的道路。
为了便于统治,木杆可汗分封室点密为西面可汗,主管阿尔泰山以西地区,自己主管蒙古高原。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西面可汗达头与大可汗沙钵略不和,经常互相攻战,于是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互相攻战,势力渐衰。
【历代帝王世袭考录】吐蕃、突厥篇
![【历代帝王世袭考录】吐蕃、突厥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3f77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历代帝王世袭考录】吐蕃、突厥篇吐蕃国,公元六世纪---九世纪,中国古代藏民族所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国家,历九代赞普,二百余年。
七世纪初建国。
九世纪,因内乱而王朝崩溃。
其后衰落,成为当地的土著民族。
“吐蕃”谓何意?普遍认为有三种说法:第一、藏语音译称之谓吐蕃王室的发祥地。
第二、“吐”是汉语“大”的音转,而“蕃”的意思是农业,意思是向唐称为“大蕃”。
第三、蕃的本意由藏族人信奉的原始宗教----“bon”音转而来。
吐蕃,本属西羌的一支。
《新唐书》中所说,当时有一百五十多个部落散居于西藏、青海各地。
吐蕃的祖先叫鹘提勃悉野,居于析支水西,姓勃悉野。
开始兼并诸羌土地而部落渐大。
另一种说法是,十六国时期南凉王秃发利鹿孤长子樊尼因避北凉而向西渡河,抚诸羌而有其地,才有了后来的吐蕃。
当地的风俗,称强雄为赞,丈夫为普,所以各部落的君长通常称之为赞普。
当时兴起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渐渐发展成奴隶制政权。
赞普瘕悉董摩赞普佗土度赞普揭利失若达布聂赛赞普(《新唐书》称讵素若),揭利失若死后即位的部落君长。
在位时期当公元六世纪后半期。
囊日论赞赞普(《新唐书》称论赞索),达布聂赛之子。
在位时期当公元六世纪末。
通过他与父亲两代君长的努力,势力已经扩展到了拉萨河流域。
悉补野世系三十一代赞普。
松赞干布赞普,名弃宗弄赞,囊日弄赞之子,又作弃苏农、弗夜氏,母蔡邦氏珠玛脱嘎。
在位三十年?(629?---650)。
其时以武力降服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建立正式的吐蕃王朝。
唐贞观八年(634),曾求婚于唐。
十五年(641),唐嫁宗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
唐高宗即位时,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其在位时,首创藏文的使用。
病死时年三十四岁(617---650)。
大相葛尔.东赞域松(禄东赞)相国十六年(650---676)。
因松赞于布死时其子贡松贡赞已死,孙芒松芒赞年幼而得已掌国家事务。
东西两突厥——突厥汗国的崛起与分裂!
![东西两突厥——突厥汗国的崛起与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ecf82c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4.png)
东西两突厥——突厥汗国的崛起与分裂!一颗种子破土而出,不仅要有适宜的土壤,而且要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开始,柔然与高车相互征战,两败俱伤,给了突厥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的空间。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柔然又发生内讧,于是突厥趁机悄悄独立,并组建了一支拥有先进装备的军队。
“工人”出身的突厥人不仅具有高于农民阶级的纪律性,而且具备了超越其他阶层的智慧。
在扩张中,他们没有像匈奴、柔然一样仅仅依靠紧绷的肌肉与血腥的砍杀,而是武力、外交、教化三管齐下。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认为只有找到与被征服者的血脉联系,才能使征服变得永久而牢固。
首先,他们把目标瞄准了相貌近似的高车(即铁勒)。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突厥人的杰出领袖土门率军东征高车,将5万余户高车部众收为己有,并大肆宣传宗教复兴的诱人前景,使逃亡在外的高车部落陆续归附突厥。
就这样,孤单的突厥摇身一变,成为庞大的部落联盟。
其次,他们把目标对准了草原霸主柔然。
在通过联姻争取到了西魏的中立之后,他们联合高车于西魏废帝元年(552)将柔然赶向西方,把蒙古草原占为己有。
土门自称“伊利可汗”(意为有国家的国王),竖起了突厥汗国的大旗。
历史上,真正的英雄具有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在突厥汗国建立的次年,英雄土门还未来得及享受权力带给自己的荣誉和惬意,便永远离开了自己魂牵梦绕的草原。
真正继承土门遗志的不是随后继任的科罗,而是科罗死后上任的土门的另一个儿子--木杆可汗燕都。
英武的木杆可汗向北吞并了契骨,向东赶走了契丹和奚人,向西两败哒人,以非凡的威力慑服了塞外各族。
北周天和二年(567),他又请叔父室点密率10个部落西征。
西征军马头所及,势如破竹,波斯、哒人随之消失。
至此,突厥建成了比匈奴疆域更加辽阔的庞大汗国,控制了东自辽海以西、西及西海(即里海)万里、南达沙漠以北、北及北海(即贝加尔湖)5000里的广大地区。
可汗的牙帐就建在鄂尔浑河沿岸的于都金山。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兴替史(三),突厥人来了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兴替史(三),突厥人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0837a26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b.png)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兴替史(三),突厥人来了突厥族与匈奴十分相似,大约公元6世纪中期在中国史册上突然亮相,其族属起源至今是一个谜。
传统上认为他们是匈奴的苗裔,如《北史·突厥传(卷90)》中这样说: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
姓阿史那氏。
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
而近代学者王日蔚1936年10月在《史学集刊》发表《丁零民族考》,率先提出突厥的族源是丁零,并认为丁零(丁灵)、铁勒、狄历、特勒、敕勒、“实均一音之异译”,此说引来很多重量级学者的赞同,几已成为定论。
而《周书·突厥传(卷50)》则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
有人从这个索国出发,认为“索”的古音通“塞”,是对 Saka 的音译,所以索国其实就是塞种人在漠北所建之国,这里的塞种人即起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属雅利安人种,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翻越高加索山脉,游牧到了南俄、两伊、中亚与印度一带,中国史籍上称之为塞人或塞种人,如此突厥可能是他们或他们与东北亚蒙古人种混血的后裔。
还有人进一步提出,“乌孙”一名是塞人部落Asii 之对译,与突厥“阿史那”氏为同名异译,且突厥人爱喝马奶酒,崇拜太阳,这个与塞人及乌孙人的习俗类似,而匈奴人则崇拜月亮,也不见有喝马奶酒的传统,所以突厥是塞人及乌孙人的后裔,与匈奴无涉。
横穿欧亚大陆的斯基泰人不管突厥人来自何方,其第一次出现在史册是作为柔然人的“锻奴”,以为柔然人打铁为生,形象实在算不得高大上: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
世居金山之阳,为蠕蠕铁工。
金山形似兜鍪,俗号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但不久之后他们反噬主人独立,将柔然人驱逐回了大兴安岭祖地,而在原址上建立起庞大的突厥汗国。
按史籍记载,突厥本族其实人口极少(北史上说五百家,周书上说数百家),他们之所以有力量推翻柔然,是因为将整个铁勒部五万众吞并。
铁勒即敕勒,拓跋鲜卑因他们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所以称之为高车,其部族有一部分南迁到黄河流域融入了中原,被南朝人称为丁零。
突厥世系
![突厥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729a1b65f5335a8102d220bd.png)
突厥世系表(552——745)┌(1)突厥伊利可汗土门│ 552│├(2)突厥乙息记可汗科罗─┬─(6)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9)突厥都兰可汗雍虞闾│ 552~553 │ 579~587 588~599 东西突厥分裂│││└─(8)突厥莫何可汗处罗侯───(1)突厥启明可汗染干─┬─(2)突厥始毕可汗咄吉───(12)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欲谷│ 587~588 599~609 │ 609~619 638~642│││├─(3)突厥处罗可汗俟利弗设││ 619~620│││└─(4)突厥颉利可汗咄苾唐灭东突厥东突厥亡│ 620~630│├(3)突厥木杆可汗俟斤───(7)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4)突厥泥利可汗───(5)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达曼│ 553~572 579~587│├(4)突厥佗钵可汗库头───(5)突厥处罗可汗│ 414~429 429~444│└(1)突厥室点密可汗───(2)突厥达头可汗玷厥─┬───────□───────┬─(6)突厥射匮可汗562~575 576~603 ││ 610~617││┌(10)突厥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泥熟│└─(7)突厥统叶护可汗│ 632~634 │ 617~630││├(11)突厥沙钵罗晊利失可汗同俄├─(9)突厥屈利俟毗可汗莫贺咄───(14)突厥乙毗射匮可汗───(16)突厥真珠叶护可汗颉苾达度│ 634~639 │ 630 642~653 653~659││└────────□───────────(13)突厥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薄布└───────□─────────────────□────────┐639~641 ┌────────────────────────────────────┘│└────────□─────────(13)突厥泥伏沙钵略可汗阿史那贺鲁651~657 唐灭西突厥西突厥亡唐朝统治下的突厥附庸政权左厢咄陆五部五世孙突厥室点密可汗┄┄┄(1)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3)突厥兴昔亡可汗二世阿史那元庆─┬─(4)突厥阿史那?子657~662 │ 685~686 │ 687~692││(2)突厥阿史那都支├─(5)突厥阿史那仆罗└─(7)突厥兴昔亡可汗三世阿史那献───(8)突厥兴昔亡可汗四世阿史那震662~679 │ 692?~? 703~719 ?~704?│└─(6)突厥阿史那拔布?右厢努失毕五部五世孙突厥室点密可汗┄┄┄(1)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3)突厥继往绝可汗二世阿史那斛瑟罗───(4)突厥继往绝可汗三世阿史那怀道───(5)突厥继往绝四世十姓可汗阿史那昕657~667 681~691 700~703 704~? 740~742(2)突厥阿史那遮匐667~679版本三:2009-02-15 19:50前突厥(552---681)----------------------------------伊利可汗--土门在位01年【552---552】已息记可汗--科罗在位01年【552---553】木杆可汗--侯斤在位20年【553---572】佗钵可汗--库头在位10年【572---581】第二可汗--庵罗在位01年【581---581】==============================================东突厥(581---630)-----------------------------沙伯略可汗--摄图在位07年【581---587】护叶可汗--处罗侯在位02年【587---588】都蓝可汗--雍予闾在位12年【588---599】启民可汗--染干在位10年【599---609】始毕可汗--咄吉世在位11年【609---619】处罗可汗--侯利弗设在位02年【619---620】冀利可汗--莫贺咄设在位10年【620---630】==============================================西突厥(552---657)-----------------------------叶护可汗--室点密在位23年【552---575】达头可汗--玷厥在位28年【575---587】尼利可汗--鞅素在位18年【587---605】处罗可汗--达曼在位04年【605---609】摄扁可汗在位10年【609---628】统叶护可汗在位12年【628---640】莫和咄可汗在位01年【640---640】肆护叶可汗--薄布特勒在位02年【640---642】咄路可汗在位01年【642---642】乙毘摄扁可汗在位08年【642---650】沙伯罗可汗--贺鲁在位07年【650---657】================================================== 突厥部南庭(657---719)-----------------------------------兴昔亡可汗--弥摄在位05年【657---662】十姓可汗--都支在位15年【662---685】--元庆在位01年【685---686】--绥子在位05年【687---692】--仆罗在位07年【692---699】--拔都在位04年【699---703】--献在位16年【703---717】--震在位02年【717---719】================================================= 突厥部北庭(657---742)--------------------------------------继往绝可汗--部真在位10年【657---667】--遮甸在位12年【667---679】--真瑟罗在位25年【679---704】--怀道在位36年【704---740】--听在位03年【740---743】中华帝王诸侯世系:阿史那部——突厥突厥[阿史那氏](552-743)前突厥(552-581)1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 (1) 壬申 5522乙息记可汗(~科罗)(逸可汗) (1) 壬申(二) 552 3木杆可汗(~侯斤) (20) 癸酉 5534佗钵可汗(~库头) (10) 壬辰 5725第二可汗(~庵罗) (1) 辛丑 581东突厥(581-630)6沙钵略可汗(~摄图) (7) 辛丑 5817叶护可汗(~处罗侯)(莫何可汗) (2) 丁未(二) 587 8都蓝可汗(~雍虞闾) (12) 戊申(十二) 5889启民可汗(~染干) (10) 己未(十二) 59910始毕可汗(~咄吉世) (11) 己巳(十一) 60911处罗可汗(~俟利弗设) (2) 己卯(二) 61912颉利可汗(~莫贺咄设) (10) 庚辰(二) 620西突厥(552-657)1叶护可汗(阿史那室点密) (23) 壬申(二) 5522达头可汗(~玷厥) (28) 乙未 5753泥利可汗(~鞅素) (18) 癸亥 5874处罗可汗(~达曼) (4) 乙丑 6055射匾可汗 (10) 己巳 6096统叶护可汗 (12) 戊寅 6287莫贺咄可汗 (1) 庚子 6408肆叶护可汗(~薄布特勒) (2) 庚子 6409咄陆可汗 (1) 壬寅 64210乙毗射匾可汗 (8) 壬寅 64211沙钵罗可汗(~贺鲁) (7) 庚戌 650左厢咄陆五部(南庭)(657-719)12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 (5) 丁巳 65713十姓可汗(~都支) (15) 壬戌 66214阿史那元庆 (1) 乙酉 68515阿史那俀子 (5) 丁亥 68716阿史那仆罗 (7) 壬辰 69217阿史那拔部 (4) 己亥 69918阿史那献 (16) 癸卯 70319阿史那震 (2) 丁巳 717右厢努失毕五部(北庭)(657-742)12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 (10) 丁巳 657 13阿史那遮匐 (12) 丁卯 66714阿史那斛瑟罗 (25) 己卯 67915阿史那怀道 (36) 甲辰 70416阿史那昕 (2) 庚辰 740漠北突厥(639-650)13泥孰可汗(思摩) (5) 己亥(七) 63914车鼻可汗(斛勃) (6) 甲巳 644漠南突厥(679-681)15泥熟匐可汗 (1) 己卯 67916伏念可汗 (1) 庚辰 680后突厥(655-743)17颉跌利可汗(阿史那骨咄禄) (37) 乙卯 655 18迁善可汗(~默啜) (26) 辛卯(八) 69119拓西可汗(~那匐惧) (1) 丙辰(六) 71620毗伽可汗(~默棘连) (19) 丙辰(七) 71621伊然可汗 (8) 甲戌(十二) 73422登利可汗 (1) 辛巳 74123骨咄叶护可汗 (1) 辛巳(七) 74124乌苏米施可汗 (3) 辛巳(八) 74125白眉可汗(~鹘陇匐) (2) 甲申(八) 744突厥(925-941)浑解楼 (2) 乙酉 925张慕晋 (4) 丁亥 927杜阿热 (10) 辛卯 931。
突厥世系谱
![突厥世系谱](https://img.taocdn.com/s3/m/176519e9998fcc22bcd10d4f.png)
┏━━━┳━━━┳━━━┳━━┳━┻━┳━━━┳━━━┳━━━┳━━┳━━┓
┃┃ ┃
┃┏━┻━┓ ┃
(E)
孙尼赤·霍查汗(+931〈1525〉)
┃
┏━━━━━━━━━━┻━━━━━━━━━━━┓
纳乌兹·阿合木汗(或贝剌克汗+963〈1566〉)穆罕默德苏丹
┃
┏━━━━┳━━━━╋━━━━━━━┳━━━━━━━━━━┓
┃┃
依阿布勒·海儿汗帖木儿·赤克
(他的后裔世系见表一)┃
雅迪葛尔汗
雅迪葛尔汗
┃
┏━━━━━━━┳━━━┻━━━┳━━━━━━┓
阿米奈克阿卜剌克别儿克苏丹阿巴克
(A)┃
哈桑·忽里
┃
贝剌勒苏丹
别儿克苏丹
┃
┏━━━━━━━━┻━━━━━━━┓
伊勒巴尔汗巴勒巴尔(必里乞赤)
┏━━━━┻━━━━━━┓┃
穆罕默德·哈齐苏丹苏丹·哈齐苏丹速儿特·哈只汗
穆敏苏丹阿不都剌克里木苏丹阿不都勒拉替夫汗959阿不都剌汗947阿布赛义德汗940阿卜答剌苏丹或阿卜答剌蔑力克988赛义德苏丹毡万马尔德阿里汗扎尼别克苏丹勃牙依苏丹沙穆罕默德苏丹帕迪莎穆罕默德苏丹丁穆罕默德苏丹必儿穆罕默德苏丹马合木苏丹阿不都剌苏丹忽里替姆苏丹穆罕默德赛里姆苏丹穆罕默德忽里姆苏丹斡马儿哈齐苏丹乌兹别克苏丹赛义德穆罕默德苏丹孙尼赤穆罕默德苏丹赛义德哲罕吉尔苏丹伊卜剌辛苏丹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马合木苏丹孙尼赤穆罕默德苏丹哈莱姆沙苏丹帖木儿穆罕默德苏丹穆罕默德雅尔苏丹符剌德苏丹穆罕默德哈西木苏丹阿布尔哈齐兹苏丹9581551库克不里苏丹布儿罕苏丹b
┃
┏━━━━━━━━┳━━━┻━━━━┳━━━━━━━━━━┓
努纳赤·汗尼姆祖海·汗尼姆吉尔·哈齐苏丹斡玛儿·哈齐苏丹
简明:突厥古代史
![简明:突厥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44b1a3c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1.png)
简明:突厥古代史
(唐代突厥/来自网络)
突厥是中国古代少数族群部落联盟之一,其先世源出于丁灵、铁勒。
南北朝时,铁勒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
突厥原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
突厥人是匈奴之后与中原有过数百年交往融合历史的北方少数族群,据《周书·突厥传》载,其作为一个独立部落约现于五世纪中期,源自阿尔泰山南麓水草丰美之地,擅长锻造铁器,曾受制于北狄东胡系的柔然人。
六世纪时突厥人东迁到蒙古高原,于552年在原匈奴故地上建立突厥汗国(史称“前突厥汗国”或“第一突厥汗国”),此后与中国隋朝、唐朝发生了长期的交往与战争。
582年裂变为东、西二部,其中东突厥为原汗国汗室之后,两部分别在638年、659年先后臣服于唐。
680年,已经南下内附的东突厥,突然北上蒙古高原建立了后突厥汗国(也称“第二突厥汗国”),745年被新兴的回纥汗国所灭。
突厥人自此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内附中原与汉族融合;一部分成为回纥以及东胡系包括契丹民族的子民;一部分一直向西迁徙。
西迁的突厥人,在中亚地区与原居于此地的突厥语族群进行经过
长达数个世纪的民族融合,建立了塞尔柱国、花剌子模国等政权,并在十二世纪向辽朝灭亡后西迁的西辽王朝纳贡。
还有一部分突厥人向西南越过西奈半岛,在北非建立了马穆鲁克王朝,曾经与蒙古人的伊尔汗国多次进行战争,另一路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出发,向西跨过安纳托利亚高原和马尔马拉海,在拜占庭帝国登陆并且在十五世纪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中世纪初期的突厥、回纥和契丹突厥帝国及其分裂
![中世纪初期的突厥、回纥和契丹突厥帝国及其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976132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0.png)
中世纪初期的突厥、回纥和契丹突厥帝国及其分裂公元582年至584年,系突厥叶护达头不再满足于叶护称号,在强大隋朝的挑拨下,拜托了东突厥君主,自立为可汗。
这次叛乱使整个突厥部落一分为二,东、西突厥从此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再也没有统一过。
突厥人复原图突厥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
公元6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
首领姓阿史那。
金山形似古代战盔,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初属柔然,多以金属冶炼为职业。
公元546年,首领土门击败铁勒,收其众五万余。
公元552年破柔然,建政权于鄂尔浑河流域。
疆域最广时,东至辽海,西达西海,南到阿姆河,北过贝加尔湖。
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
北朝的统治者与之通婚。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公元540年的草原帝国,以突厥-蒙古种族中三个民族鼎立割据的形式存在。
金杯突厥文化突厥与唐朝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但两个民族的交流却也在同时达到了高峰期。
图为突厥人制作的金器,其风格与唐朝金银器非常类似。
突厥石人隋唐时期,锡林郭勒草原曾经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考古工作者在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和多伦县等地,发现了大量的突厥人留下的石人。
这些石人大多数都立在茫茫的荒原之中,而且形态基本相似,大多数为垂臂站立式,也有跪坐握杯式。
狩猎纹金饰带突厥狩猎题材是游牧民族的艺术品中最主要的题材。
所有游牧民族所塑造的动物形象都有些类似,这些画面都做了平面化、风格化的处理,并且更加强调装饰性。
突厥古城墙突厥人建立的城市皆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图为新疆境内遗存的一段城墙,可能是当年突厥人建造。
东、西突厥帝国没能保持长久的鼎盛。
外敌入侵不是他们力量被摧毁的原因,两国间的相互敌对才是致命的。
分裂的局面让中国的隋、唐王朝渔翁得利,恢复了在中亚的全部政治活动。
西突厥的反叛和契丹的攻击让东突厥十分恼火,但雪上加霜的是,东突厥内部又四分五裂,新可汗沙钵略的权威受到了堂兄阎罗和大罗便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布尔·哈齐家族
成吉思汗
┃
术赤
┃
昔班汗
┃
拜阿都儿汗
┃
巴答·忽勒汗
┃
穆哥·帖木儿
┃
┏━━━━┳━━━━┳━━━╋━━━━━┳━━━━━━┓
毡答伊勒巴克符剌德孙尼肯帖木儿秃花比客·忽的
符剌德
┃
┏━━━━━━━━━━━┻━━━━━━━━━━┓
伊卜剌辛·斡兰阿剌伯·沙(乌兹别克)
┃┃
得窝来·舍赫·斡兰哈只·秃里
阿合台汗
┃
┏━━━━━━┳━━━━━┳━━┻━━┳━━━━━━┳━━━━━━┓
哈只·穆罕默德汗马合木苏丹布勒德苏丹帖木儿苏丹阿兰·忽里苏丹苏阑曼苏丹
(B)(C)(D)
哈只·穆罕默德汗
┃
┏━━━━━━┳━━━┻━━━━┳━━━━━━┓
┃ ┃
┃ ┃
布浑都苏丹伊巴都剌(?)
阿剌伯·穆罕默德苏丹
┏━━━━━┳━━━━━┳━━━━━╋━━━━━┳━━━━━┳━━━━━┓
不楚合汗
┃
┏━━━━━━━━━╋━━━━━━━━━┓
都思特·穆罕默德伊失·穆罕默德布鲁木(或伊失·都思特)
┃
┏━━━━━┻━━━━━┓
沙·忽里塔亦儿
索菲昂汗
┃
┏━━━━━━┳━━━━╋━━━━━┳━━━━━┓
拜剌旺·忽里阿希失尤素夫尤努思阿里
┊
┊
┊
哈希姆
哈尔汗
┃
┏━━━━━┻━━━━━┓
刻契·穆罕默德沙·那扎儿
阿瓦涅失汗
┃
┏━━━━━━━━━╋━━━━━━━━━━━━━━━━━━━┓
玛合木丁·穆罕默德汗阿里·苏丹
┃┃
┏━━━━━┻━━━━━━━━┓┏━━━━┻━━━━┓
阿布尔·穆罕默德汗巴音歹·穆罕默德苏丹伊思堪歹在维泽儿的白痴桑扎儿
┃┃
┏━┻━━━━┓┃
努尔·穆罕默德者剌勒苏丹在马鲁的土尔孙·穆罕默德
(鲁里所生)
┃
┏━━━━━━━━┳━━━┻━━━━┳━━━━━━━━━━┓
努纳赤·汗尼姆祖海·汗尼姆吉尔·哈齐苏丹斡玛儿·哈齐苏丹
┃
毡·哈齐苏丹
┃
米里·巴努·汗尼姆(阿布尔·哈齐之母)
(A)
阿米奈克
┃
┏━━━━━━━┳━━━━━┳━━┻━━┳━━━━━┳━━━━━━┓
阿瓦涅失汗不楚合汗索菲昂汗哈尔汗阿合台汗阿合奈·苏丹
┃ ┃
赛义德·哲罕吉尔苏丹 伊卜剌辛苏丹
(P)
沙·不答赫苏丹
┃
┏━━━━━━━━━━━━━┻━━━━━┓
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马合木苏丹
┃┃
┏━━━━━━━━╋━━━━━━━┓┃
孙尼赤·穆罕默德苏丹哈莱姆·沙苏丹帖木儿·穆罕默德苏丹阿布勒哈齐·斡拜伊得·乌剌汗
┃┃┃
┃┃┏━━━━━┻━━━━━┓
穆罕默德·雅尔苏丹符剌德苏丹穆罕默德·哈西木苏丹阿布尔·哈齐兹苏丹
(B)
马合木苏丹
┃
┏━━━━━┳━━━━━┳━━━━━╋━━━━━┳━━━━━━┓
┏━┻━┓
(C)
布勒德苏丹
┃
┏━━━━━┳━━━━━╋━━━━━┳━━━━━━┓
(D)
帖木儿苏丹
┏━━━━━━━━╋━━━━━━━━━┓
穆罕默德苏丹哈儿迪·必儿得苏丹阿布尔·哈尔苏丹
世系表一
A.阿布勒·海依儿汗
阿布勒·海依儿汗
穆罕默德·哈希姆汗忽思替姆汗
┃
穆罕默德·哈希姆
┃
伊巴德·乌剌赫汗
┃
┏━━━━━┻━━━━━┓
桑扎儿·穆罕默德苏丹哲罕吉儿苏丹
(R)
丁·穆罕默德汗
┃
┏━━━━━┻━━━━━━━━━━━━━┓
奈迪儿·穆罕默德汗伊玛姆·忽里汗
┃┃
┏━━━━┳━━━━┳━━━━╋━━━━┳━━━━┳━━━━┓┃
(S)
苏布罕·忽里汗
┃┃+958(1551)
库克·不里苏丹布儿罕苏丹
B.阿斯特拉罕支系
雅尔·穆罕默德(为术赤汗之孙,昔班汗之子,兀忽汗之后裔)
┃
扎尼汗(他娶了阿布都剌汗的一个女儿为妻)
┃
┏━━━━━━━━━━╋━━━━━━━━━┓
畏里·穆罕默德汗丁·穆罕默德汗拔吉·穆罕默德汗
(Q)(R)
(Q)
畏里·穆罕默德汗
┃
┏━━━━
(他的后裔世系见表一)┃
雅迪葛尔汗
雅迪葛尔汗
┃
┏━━━━━━━┳━━━┻━━━┳━━━━━━┓
阿米奈克阿卜剌克别儿克苏丹阿巴克
(A)┃
哈桑·忽里
┃
贝剌勒苏丹
别儿克苏丹
┃
┏━━━━━━━━┻━━━━━━━┓
伊勒巴尔汗巴勒巴尔(必里乞赤)
┏━━━━┻━━━━━━┓┃
穆罕默德·哈齐苏丹苏丹·哈齐苏丹速儿特·哈只汗
(I)
雅尔·穆罕默德苏丹
┃
霍思剌沃苏丹
┃
伊思芬迪雅尔苏丹
┃
忽思替姆苏丹
┃
贝哈姆苏丹
(J)必儿·穆罕默德苏丹
┃
┏━━━━━━━━━━━━━━╋━━━━━━━━━━━━┓
沙·穆罕默德苏丹帕迪莎·穆罕默德苏丹丁·穆罕默德苏丹
(K)
苏莱曼苏丹
┃
┏━━━━━━━━━━┻━━━━━━━━━━━┓
必儿·穆罕默德苏丹马合木苏丹
┃┃
┏━━━━━━╋━━━━━━━━━┓┃
阿不都剌苏丹忽里替姆苏丹穆罕默德·赛里姆苏丹穆罕默德·忽里姆苏丹
(为哈萨克的特沃凯勒汗所杀)
(L)
伊思肯得儿汗
┃
┏━━━━━━┳━━━━━━╋━━━━━━━┳━━━━━━━┓
┃┃
┏━━━┳━━╋━━━┓┃
┃
(其一子为哈萨克的特沃凯勒汗所杀)
(M)忽思替姆苏丹
┏━━┻━━━━┓┏━━━┻━━━┓
肯歹汗阿卜答剌苏丹(或阿卜答剌·蔑力克+988)赛义德苏丹毡万·马尔德·阿里汗
┃
┏━━━━┻━━━┓
阿布勒·海依儿苏丹莫扎菲苏丹
(G)
霍查·穆罕默德苏丹
┃
┏━━━━━┻━━━━┓
扎尼·别克苏丹勃牙依苏丹
(H)(O)
(H)
扎尼·别克苏丹
┃
┏━━┳━━┳━━┳━━┳━━┳━┻━┳━━┳━━┳━━┳━━┳━━┓
巴巴汗德维失汗埃米内苏丹忽瓦兹姆·沙苏丹?塔希尔苏丹
┃ ┃ ┃
┏━━┻━━┓ ┃ ┃
阿卜都剌苏丹拉替夫苏丹?穆敏苏丹阿不都剌·克里木苏丹
(F)库乞昆只汗(+936)
┃
┏━━━━━━━━━━━━━╋━━━━━━━━━━┓
阿不都勒·拉替夫汗(+959)阿不都剌汗(+947)阿布·赛义德汗(+940)
┃┃
┃
┏━━━┳━━━┳━━━┳━━┳━┻━┳━━━┳━━━┳━━━┳━━┳━━┓
┃┃ ┃
┃┏━┻━┓ ┃
(E)
孙尼赤·霍查汗(+931〈1525〉)
┃
┏━━━━━━━━━━┻━━━━━━━━━━━┓
纳乌兹·阿合木汗(或贝剌克汗+963〈1566〉)穆罕默德苏丹
┃
┏━━━━┳━━━━╋━━━━━━━┳━━━━━━━━━━┓
┃
┏━━━━━━━┻━━━━━━━┓
斡马儿·哈齐苏丹乌兹别克苏丹
┃
┏━━━━━━━┻━━━━━━━┓
必儿·穆罕默德苏丹伊思肯得儿汗(或赫扎尔汗)
(N)
乞思腾·哈剌苏丹
┃
┏━━━━━━━┻━━━━━━━┓
乌里吉·哈剌苏丹毡·哈剌苏丹
(O)
勃牙依苏丹
┃
乞佩克苏丹
┃
┏━━━━━━━┻━━━━━━━┓
赛义德·穆罕默德苏丹 孙尼赤·穆罕默德苏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