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课堂提问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怎样使语文课堂提问效率提升呢,我就此谈些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想让一节课有效率,那么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知识应该是根据实际水平出发,把握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可以让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来诱发他们来学习。
除此,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1.提出问题平而淡问题缺乏启发性,表述的语言形式、语气等,不生动,没起伏,缺少鼓动性号召力。
2.预设的问题大而虚涉及全篇的体会、领悟,却忽略学生所得。
3.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如果一堂40分钟的课程,被诸多问题所包围,那么学生就只能疲于应付的回答,对于问题思考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4.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与学生有一个眼神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是被教师所关注的,教师要在这种眼神当中透露出对于学生的关心以及爱护、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那么对于上课听讲以及上课回答问题也会相应的积极起来,这是一个正面的反馈。
反之,如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够做到认真地倾听,那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回答或许不对,或者是教师对自己不够重视,那么这样导致的后果就会有所严重。
作为教师应该尽量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怎样使语文课堂提问效率提升呢?我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深浅适当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太容易就不利于锻炼思维;太难又使学生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
所以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遵从量力性原则来设计和提出问题。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论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识”行不行?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
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论文寒窗苦读十余载,三尺讲台七八年,听到很多的老师对学生这样忠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老师,多问多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慢慢进步;也经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如此评价:这个老师上课满堂灌,讲得很多,问得很少,缺少师生互动,我们就是不懂……我们都认为: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但教师上课提问的问题又是所有问题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提问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深入钻研、严密思维的良好习惯,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能力,能够增强师生互动、融洽师生感情。
总之,良好的提问活动可以制造亮点,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而设置问题则是教师对参差不齐、瞬息变幻的学情的驾驭,是整个教学水平的展现,所以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精心设置。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好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本人从如下几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提问的普遍性,关注每位同学。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学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
老师提问时这部分学生就是不知所云了。
由此可见,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让“师生互动”变成“乱动”或“不动”。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的提问要像阳光普照大地,不能让沉默的同学更沉默,千万不能让差距越来越大。
二、提问的层次性,做到先易后难。
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曾讲:“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应先易后难,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要有趣味性,要有探究性,要有创新性,要有迁移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挑战性,要有拓展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00G632 000B 001002-76610004-308-01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问题很有讲究,它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的对话或讨论,使学生理解所有学内容,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就有提问法的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
”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也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法。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提问设计得巧妙,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而产生知识迁移,形成能力;相反,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设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需要作过多的思考,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那么,应该怎样提出问题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
一、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必须要有思考的价值,这样才能刺激学生投入学习,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课堂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所以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注意难易适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努力“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学生在尝到甜头,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如果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则无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情感特点,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这样的提问处理具有层次性和联系性,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让课堂波澜迭起,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细细涟漪荡开来”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由“善问”营造的有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教育论文•相关推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教育论文摘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选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一、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
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的一生整理了一次,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二、蚕食鲸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化整为零,提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
如《纪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提问法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例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例谈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
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
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的桥梁。
学生必须重视问题,教师教学同样如此。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思考。
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的“问”密切相关。
教师如果能熟谙提问技巧,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思维之闸,一定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首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内容等,对教材有完整、深刻、准确的理解,做好授课准备。
其次,收集有关教学的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准备。
再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心理准备。
一、要提出一个能够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提出,力求体现整篇文章的重点、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大问题又可牵连出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有更细致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师生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对全文的欣赏、理解和探究。
比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此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有变化的,即经历了“厌—敬—憎—敬—念”的变化过程。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而且也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所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提问分析教学论文1200字
语文课堂提问分析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提问分析教学论文1200字一、教师要养成“备问”习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首先,提问目标要有明确性。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宗旨。
它包括诊断学情的摸底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式提问以及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
譬如,茅盾《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目的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意图,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如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赞美呢?②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③为什么要选择白杨树这个象征体呢?问题一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其次,提问层次要有清晰性。
教师应紧扣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所提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条理性。
譬如,我教《愚公移山》时提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先写太行、王屋两山的广度、高度和坐落位置?②写愚公移山的决心有哪些情节?③从智叟和愚公的对话怎样判断“智”、“愚”?以引导学生从抱负、信心、毅力上认识愚公。
此外,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认识的模糊区来设计启发性问题。
譬如,诗歌教学,学生常无法把握诗歌中景物描写与作者思想感情的联系。
于是,我选了教材中的`几首诗歌设计了几个问题:①《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但开篇写景有何不同?分别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从而让学生明白哀景写哀,乐景写乐。
②《观沧海》、《沁园春·雪》这两首诗写景有何共同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从而让学生明白气势磅礴境界、恢宏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另外,提问对象要有广泛性、激励性。
教师提出问题后,宜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不要先点名、后提问,更不要只向几位尖子生发问,应将答问的机会向后进生倾斜。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技巧是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更好地掌握提问技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抓重点、设情境、分层提问等方式,提出具有教学意义和创新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进行课文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课文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直接浅显,不需思考就能作答;或问题太过深奥,使学生难以作答,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只追求问题的数量不追求问题的质量,无法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除此之外,有的老师虽然提出比较有水平的问题,但在问题的答案上过于标准化,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某些教师甚至等不及学生作答就迫不及待进行讲解。
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课堂提问的艺术,通过有效的提问,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环节做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要对一节课不同时间段要讲解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紧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课堂提问应该分两部分,即在上课时间,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全文如下: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开动大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发现语文课堂中出现许多无效的提问。
一是教师的提问过多,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机械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性;过于琐碎且无意义的问题挤占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二是教师的提问质量低,有些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无法启发学生,浪费课堂时间;有些提问,没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三是教师的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有些问题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以上这三类提问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限制学生的思维,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与新课标所倡导的“高效教学”大相径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叶老先生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善于提问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
至于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问什么、怎么问,才算有艺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提问要有坡度坡度是指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豁然开朗。
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点功夫,针对班级的实际学情和文章内容,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而且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摘要: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地课堂思维习惯。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以发挥,课堂教学也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孙春成老师说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的提问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质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
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环节,巧妙设疑能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本文就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这一问题,从设计提问、灵活进行提问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阐明课堂提问不可盲目随意,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大小得当、难易适度、合乎学生口味的问题。
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层次分明,形成坡度;二是摸透心理,激发性趣。
提问过程中,教师则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具体表现充分估计到的,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采用灵活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处理。
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搭设台阶,化解困难;一是把握提问的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一是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关键词】:提问技巧兴趣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课堂上教师设疑发问,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是授课的亮点之一。
可是,常听教师们抱怨:“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越是不爱开口说话。
”我也深有体会:一二年级的学生就比较“活”,五六年级的课堂就显得“死”。
其原因何在?主要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尊心越来越强,怕说错了遭到批评、嘲笑。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心态的产生除与生理发育特点有关外,更与教师提问不当有着必然联系。
反思一下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初衷都是好的,都想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优化课堂教学。
然而常常事与愿违,由于提问不当,造成学生不语、课堂沉闷的例子却也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巧妙设疑来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呢?一精心设计提问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切不可盲目随意。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大小得当、难易适度、合乎学生口味的问题。
否则,就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
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提问教学的成败。
这方面要注意两点。
1.层次分明,形成坡度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应当考虑到学生对你设置的问题的接受能力。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
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问题肤皮了草,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习惯性提问。
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3、惩罚性提问。
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
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
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
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
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
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
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
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1、书面提问。
适用于课文预习。
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
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
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性论文
浅析语文教学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怎样提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讲究提问的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性的提问,将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驱动力,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问题的设置要新颖,能激发学生情趣提问要有利于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的气氛。
教师的提问应尽量新颖独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新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例如:教学《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一课可这样提问:“人的一生豆常吃,戏常看。
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这个问题比较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解开谜团,会认真研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出答案。
同时又诱导学生回忆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比常规课文分析要好得多。
再如教学《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一文,针对神话结尾的作用可设计如下提问:两座山最终被神搬走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
二、问题的切入点要准确,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问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只用课文中现成的词就可轻易回答出来,那样会使学生错误认为,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是阅读的唯一目的。
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入点要准确,适当设置矛盾,学生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回答,这样才有益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智力,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如教学《变色龙》(人教版九年级下)一文时,可设计四个问题:(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善变),(2)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部分学生回答:变得快、变得愚蠢、可笑、逻辑荒谬),(3)他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半数学生能回答: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一)课堂提问重精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
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二)课堂提问重度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自古有之。
正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课堂提问教学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具有独立性,教师往往忽视它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人就主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及策略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正确教学思想指导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的成功。
1.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成功课堂。
美国教育家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言知识时比较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时却漫不经心,课堂氛围也变得很沉闷。
这是因为多年的考试经验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后,自己就完全掌握了整篇课文。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就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思考。
因为课堂提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活跃性。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习兴趣,这恰恰符合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特点,从而创设成功的语文课堂。
2.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往往会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少,就是发言也常常不尽人意,要么言语不清,词不达意,要么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感叹,而是课前积极地思考,根据所讲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使所提问题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并且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点点地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且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指导他们组织语言,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课堂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在解读方面也是多元开放的。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分析的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分析的论文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分析的论文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当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另一方面,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而教师的提问,可以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二)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某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
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
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提问艺术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析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提问艺术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析【摘要】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优化课堂提问是较为重要的一环。
精当的、巧妙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示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一现状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呢?我认为:教师应主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注意讲究课堂的提问艺术,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我们的高效课堂。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弊病颇多,影响了课教学的效益,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提问方式看,许多教师常囿于“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的一问一答,这种零碎的简单的提问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割裂了教材内容的整体美,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使学生的智能受到束缚以至窒息。
第二,在提问对象上,某些教师把目光停留在优等生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之不辍。
自认为提问差生也是一问三不知,不如不耽误时间得好。
没有针对差生设计,适宜差生的提问,久而久之,差生的思维、表达等方面会愈来愈差。
第三,在提问内容上,存在的弊病是过多而杂,不考虑问题的思考价值和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华而不实,泛滥失控;或大而空,仅围绕一些表面迹象广泛设问;或难而偏,离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甚远,只“照顾”了优等生。
二提问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符合哪些要求,才能克服以上弊端。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要求:1.提问要有启发性这是课堂提问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教师提问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1准确切入,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切入点,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
再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时,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2变直为曲,方法灵活,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的方法一定要灵活,可以用“为什么”的形式,也可以不用。
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设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一定要吸引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考不可。
一堂课本身由无数个“为什么”组成,但全部用“为什么”搬出来,如天女散花,学生一定会眼花缭乱。
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形式多样的方式提出,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冰心《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
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的。
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劝教师多深思,不拘一格设问题。
”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问教师;可以讨论,也可辩论。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古文论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其意思是说文章最忌平淡。
设问亦如此。
“问似看山不喜平”,只有注意了设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
3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
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
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4提问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
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如在学习闻一多的《色彩》一诗前,先问一问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
这样一来,学生对这首诗主旨的把握就相当准确了。
又如学习了《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再如学习了《斑羚飞渡》(沈石溪)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狩猎队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给狩猎队写封信,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由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抓住契机、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