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口语交际训练(第二版)》-A42-9574 第三章 秘书日常应用口语 第四节 问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肯:“你认为这把手枪就是凶手当时用的那把吗?”◆ 证人:“看
林肯:“你能看到被告开枪射击,那么能看到枪管的情形吗?”◆ 证 人:“是的。”
林肯:“这距离布道会的场地有多远?”◆ 证人:“750米。”
林肯:“灯光在哪儿?”◆ 证人:“在牧师的讲台上。”
林肯:“有750米远吗?”◆ 证人:“是的。我已经回答你两遍 了。”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自己就要表现出迫切需要对 方给予答案的样子。这样,既说明我们谦虚好学,也使对 方感到我们确实尊重他(她)。等到对方回答之后,再问 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连续提问法有时会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如果我们提出问题后,表现冷谈,容易造成对方误解,以 为我们提出问题是拷问他(她),这样交谈的氛围就不和 谐,甚至交谈不下去。如果不等对方回答,频频发问,无 休无止,也会让对方无所适从,由此三缄其口。
邹忌说:“对。我绝不能让小人占据高位。”
淳于髡说:“造车必须算准尺寸,弹琴必须定准高低,对 不对?”
邹忌说:“对。我一定注意法令,整顿纪律。”
淳于髡听了这些回答,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邹忌行了个 礼就告辞了。同来的学生问:“老师刚来见丞相时,是那 么神气,怎么临走时倒向他行起礼来了?”淳于髡说: “我是去叫他猜谜语的,想不到我才提了个头,他就顺口 接了下去,他的才干确实不小啊,对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 行礼呢?”
林肯:“你站得非常靠近他们吗?”◆ 证人:“不,约有20米 远。”
林肯稍微沉默了一会,继续问道:“不是10米吗?”◆ 证人犹豫了一 下,又接着说:“不,有20米或更远。”
林肯:“在宽阔的草地上?”◆ 证人:“不,在林子里。”
林肯:“什么林子?”◆ 证人:“榛木林。”
林肯:“在8月里,榛木林的叶子很密实吧?”◆ 证人:“是的。”
《口语交际训练》第三章
第四节 问答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熟悉提问的相关技巧 2.了解并熟悉回答的相关技巧 3.掌握恰如其分问答的方法
一、案例导入
阅读下面案例,请思考:
在这场问答中,淳于髡是怎样提出那些古怪的问题, 而邹忌为什么都能对答如流呢?
案例 : 战国时期,邹忌当了齐国的丞相。淳于髡(kūn) 心里很不服气,就带了几个学生来见邹忌。
林肯:“你是否看到克拉伍或者盖瑞森所在之处有烛光?”◆ 证人: “没有,要烛光干吗?”
林肯:“那么,你怎么看到的这起枪击事件呢?”◆ 证人:“借着月 光呀!”
林肯:“你在22:00看到枪击;在榛木林里;离灯光750米远;你 看到了手枪枪管;看到那人开枪;你距离他有20米远;你看到的这一 切都是借着月光?离营地的灯光几乎一里之外看到这些事情?”◆ 证 人:“是的,我之前都告诉你了。”
二、提问的技巧
“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 水面,能激起思维的浪花”。这句话直接 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提问,能够使 人受到点拨,获得启示。然而,在语言交 流中,提问是否有价值,提问的时机是否 恰当,应当如何提问,提问的效果怎样, 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 4.讲究提问的方式
淳于髡大模大样地坐在上位,他问邹忌:“做儿子的不离 开母亲,做妻子的不离开丈夫,对不对?”
邹忌说:“对。我做臣子的不敢离开君主。”
淳于髡说:“车轱辘是圆的,水是往下流的,是不是?”
邹忌说:“是。方的不能转动,河水不能倒流。我不敢不 顺着民情,亲近万民。”
淳于髡说:“貂皮破了,不能用狗皮去补,对不对?”
1. 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问, 是很有讲究的。这中间包括适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在 交谈中,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未能理解,一定不要着急,应 在双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过早提问会打断对 方的思路,显得很不礼貌。同样,如果某个话题已经结束 了很长时间,你再反过来提问,对方的思路会被打断,认 为你没有认真倾听,并且也会延长沟通的时间,势必对你 的沟通产生不好的影响。
案例:
亚伯拉罕•林肯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名叫盖瑞森的年轻人被指控 在1837年8月9日晚上的野营布道会上枪杀了克拉伍,目击证人是苏 维恩。作为盖瑞森的辩护律师,亚伯拉罕•林肯在法庭上一言不发, 直到默默听完目击证人的证词,法庭已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才缓缓 开始提问:
林肯:“在看到枪击之前你与克拉伍在一起吗?”◆ 证人:“是 的。”
听完了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后,林肯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天文历, 翻到其中的一页高声念道:“1837年8月9日晚上根本看不到月亮, 月亮是在次日的凌晨一点才升起的。”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提问需要结合对方的谈话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如果你提出的问 题与对方的谈话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方会认为你 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或者某种误解, 对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提问的数 量不可过多,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没完没了,肯定会使对方 应接不暇而产生厌烦。当然,问题也不可以太少,如果没 有什么问题,对方因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反馈,同样会对你 的倾听效果和态度产生疑问。
案例:
赵东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他刚开始做记者时,曾采访过 一名华裔英国女运动员,由于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所以在采访时 赵东升连续问道:
案例:
美国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让女主角费雯丽一举成名, 这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当在欧洲巡演的时候, 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 面等着。其中有一位记者,很激动地冲到最前面,采访刚 刚走出舷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部电影里面扮 演了什么角色?”
听了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进了机舱,再也不肯下来 了。费雯丽之所以会生气地转身回了机舱,就是因为一举 成名后的她,满心欢喜地认为,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都 是她的影迷Leabharlann Baidu是因为喜欢她的表演,才来机场迎接的。可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冲在最前面的人,连她扮演了什么 角色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太打击费雯丽的自尊心了。
林肯:“你能看到被告开枪射击,那么能看到枪管的情形吗?”◆ 证 人:“是的。”
林肯:“这距离布道会的场地有多远?”◆ 证人:“750米。”
林肯:“灯光在哪儿?”◆ 证人:“在牧师的讲台上。”
林肯:“有750米远吗?”◆ 证人:“是的。我已经回答你两遍 了。”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自己就要表现出迫切需要对 方给予答案的样子。这样,既说明我们谦虚好学,也使对 方感到我们确实尊重他(她)。等到对方回答之后,再问 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连续提问法有时会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如果我们提出问题后,表现冷谈,容易造成对方误解,以 为我们提出问题是拷问他(她),这样交谈的氛围就不和 谐,甚至交谈不下去。如果不等对方回答,频频发问,无 休无止,也会让对方无所适从,由此三缄其口。
邹忌说:“对。我绝不能让小人占据高位。”
淳于髡说:“造车必须算准尺寸,弹琴必须定准高低,对 不对?”
邹忌说:“对。我一定注意法令,整顿纪律。”
淳于髡听了这些回答,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邹忌行了个 礼就告辞了。同来的学生问:“老师刚来见丞相时,是那 么神气,怎么临走时倒向他行起礼来了?”淳于髡说: “我是去叫他猜谜语的,想不到我才提了个头,他就顺口 接了下去,他的才干确实不小啊,对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 行礼呢?”
林肯:“你站得非常靠近他们吗?”◆ 证人:“不,约有20米 远。”
林肯稍微沉默了一会,继续问道:“不是10米吗?”◆ 证人犹豫了一 下,又接着说:“不,有20米或更远。”
林肯:“在宽阔的草地上?”◆ 证人:“不,在林子里。”
林肯:“什么林子?”◆ 证人:“榛木林。”
林肯:“在8月里,榛木林的叶子很密实吧?”◆ 证人:“是的。”
《口语交际训练》第三章
第四节 问答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熟悉提问的相关技巧 2.了解并熟悉回答的相关技巧 3.掌握恰如其分问答的方法
一、案例导入
阅读下面案例,请思考:
在这场问答中,淳于髡是怎样提出那些古怪的问题, 而邹忌为什么都能对答如流呢?
案例 : 战国时期,邹忌当了齐国的丞相。淳于髡(kūn) 心里很不服气,就带了几个学生来见邹忌。
林肯:“你是否看到克拉伍或者盖瑞森所在之处有烛光?”◆ 证人: “没有,要烛光干吗?”
林肯:“那么,你怎么看到的这起枪击事件呢?”◆ 证人:“借着月 光呀!”
林肯:“你在22:00看到枪击;在榛木林里;离灯光750米远;你 看到了手枪枪管;看到那人开枪;你距离他有20米远;你看到的这一 切都是借着月光?离营地的灯光几乎一里之外看到这些事情?”◆ 证 人:“是的,我之前都告诉你了。”
二、提问的技巧
“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 水面,能激起思维的浪花”。这句话直接 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提问,能够使 人受到点拨,获得启示。然而,在语言交 流中,提问是否有价值,提问的时机是否 恰当,应当如何提问,提问的效果怎样, 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 4.讲究提问的方式
淳于髡大模大样地坐在上位,他问邹忌:“做儿子的不离 开母亲,做妻子的不离开丈夫,对不对?”
邹忌说:“对。我做臣子的不敢离开君主。”
淳于髡说:“车轱辘是圆的,水是往下流的,是不是?”
邹忌说:“是。方的不能转动,河水不能倒流。我不敢不 顺着民情,亲近万民。”
淳于髡说:“貂皮破了,不能用狗皮去补,对不对?”
1. 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问, 是很有讲究的。这中间包括适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在 交谈中,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未能理解,一定不要着急,应 在双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过早提问会打断对 方的思路,显得很不礼貌。同样,如果某个话题已经结束 了很长时间,你再反过来提问,对方的思路会被打断,认 为你没有认真倾听,并且也会延长沟通的时间,势必对你 的沟通产生不好的影响。
案例:
亚伯拉罕•林肯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名叫盖瑞森的年轻人被指控 在1837年8月9日晚上的野营布道会上枪杀了克拉伍,目击证人是苏 维恩。作为盖瑞森的辩护律师,亚伯拉罕•林肯在法庭上一言不发, 直到默默听完目击证人的证词,法庭已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才缓缓 开始提问:
林肯:“在看到枪击之前你与克拉伍在一起吗?”◆ 证人:“是 的。”
听完了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后,林肯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天文历, 翻到其中的一页高声念道:“1837年8月9日晚上根本看不到月亮, 月亮是在次日的凌晨一点才升起的。”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提问需要结合对方的谈话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如果你提出的问 题与对方的谈话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方会认为你 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或者某种误解, 对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提问的数 量不可过多,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没完没了,肯定会使对方 应接不暇而产生厌烦。当然,问题也不可以太少,如果没 有什么问题,对方因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反馈,同样会对你 的倾听效果和态度产生疑问。
案例:
赵东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他刚开始做记者时,曾采访过 一名华裔英国女运动员,由于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所以在采访时 赵东升连续问道:
案例:
美国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让女主角费雯丽一举成名, 这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当在欧洲巡演的时候, 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 面等着。其中有一位记者,很激动地冲到最前面,采访刚 刚走出舷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部电影里面扮 演了什么角色?”
听了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进了机舱,再也不肯下来 了。费雯丽之所以会生气地转身回了机舱,就是因为一举 成名后的她,满心欢喜地认为,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都 是她的影迷Leabharlann Baidu是因为喜欢她的表演,才来机场迎接的。可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冲在最前面的人,连她扮演了什么 角色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太打击费雯丽的自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