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概述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它强调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
本部分将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基本要求。
1.1 产教融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产教融合要求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这不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以适应教育与产业融合的需求。
1.2 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可能与产业需求存在差距。
其次,教育体系与产业界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1.3 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产教融合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二是教师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四是加强教师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在明确了产教融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和基本要求后,本部分将探讨具体的建设策略,包括教师选拔与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规划、以及教师与产业界的合作模式。
2.1 教师选拔与培养策略选拔和培养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应通过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吸引具有不同背景和专长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同时,建立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包括职前教育、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2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需要为教师规划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职称晋升、教学研究、产业实践等多维度的发展机会。
同时,建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学术研究。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建设实施办法
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建设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产教融合办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促进学校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实施成效,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XX)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95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XX省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部署,深化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形成全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机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第二条总体目标围绕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设,注重顶层设计,集成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运行机制,实施“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力争通过2-3年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建设成果,学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建设成效突出。
牵头创建“金乡县职教集团”,力争成为济宁市乃至XX省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的标杆与示范。
第二章任务与举措第三条创新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形成适应区域行业企业需要的标准体系搭建学校产教融合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设,实施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与计算机、财经、商贸、机械、机电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行业核心技能实训基地,合作开发教材、承载合作教育项目等,并逐步形成包括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组成的师资库。
校企共建制度,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开展实训教学项目,实施“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形成“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的长效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1. 引言1.1 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系统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输出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通过产业界专家和教育者共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教融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教育创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为学生和企业双方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被认为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00字】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兼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还能促使企业专业人才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有效地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机对接。
教师在与企业专业人才的交流中,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企业专业人才的参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00字】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将学校教学和产业需求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不再是孤立于社会的象牙塔,而是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和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并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1. 确定合作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首先需要确定合作方,包括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
学校需要寻找与其专业和特色相契合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企业需要选择与学校专业相匹配、有一定实力和技术含量的合作伙伴。
社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
2. 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需要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教学计划。
这包括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并确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际任务。
学校还需要与企业共同探讨学生的实习安排、实际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培训与锻炼。
3. 实施实践教学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施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在实践教学期间,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应共同指导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融入企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方式,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实践工作。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 提炼实践成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提炼实践成果。
这包括对学生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学生提供实践报告和实习证明,使其实践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认可和肯定。
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以期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教育产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教育行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产业和教育相结合,通过产业的资源和需求来指导教育的发展,让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一种模式。
产业界可以向教育界提供实践场景和需求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而教育界也可以向产业界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产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的适应性。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的改革,也是产业的发展。
教育的改革需要产业的支持和资源,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产教融合正是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又具备产业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这种教师类型的出现,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的需求。
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产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熟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 产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
3. 跨界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跨领域合作,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 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刘建林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予以专章论述,给我们厘清了教育的战略支撑和基础地位。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积极培养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陕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99所,在校生863.4万人,教职工71.8万人,专任教师56.1万人;高等学校111所,在校大学生201.8万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居全国第4位;“双一流”建设大学8所,国家“双高”高职院校8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陕西奋力答好“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陕西教育何为?”的答卷,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陕西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政治组织的灵魂,政治方向决定政治组织的走向及趋势,政治觉悟是个人能力的集中体现。
陕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台账式、清单化落实推进,全面提升“从政治上看教育、办教育”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7次来陕,多次看教育、去学校,对陕西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邀请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过的4所学校的负责同志到委厅机关分享交流,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教育足迹”;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安康老县镇中心小学、绥德实验中学、延安中学召开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组织党员干部赴杨家岭、延安中学和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等地,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产教融合视角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为例
student Parent society254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由于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产业主体与形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因此,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条件。
在推动和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专业群教学团队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去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现状及目标定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已有41年办学历史,是培养广东省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高职院校。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拥有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和物业管理五个专业。
专业群拥有企业、校内专业带头人6名,57名专业专任教师、31名兼职教师组成,团队成员授课类别涵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结构涵盖了整个专业群,团队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
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100%。
专业群于201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优秀教学专业群,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专业群以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作为增强专业培养能力的重点,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为目的,依托校企合作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目标为建立高水平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深化产教融合_加强校企合作_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专访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专访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 杨楠我国于2022年11月正式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健康照护项目、家政服务(整理收纳)项目等,成为本次大赛的最大亮点之一。
济宁市技师学院在本届大赛派出5名选手,分别参加了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网站技术、人工智能训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4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银2优胜的好成绩,其中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的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获银牌、人工智能训练项目获优胜奖。
本期《职业》杂志“校长对话”栏目邀请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介绍该学院开展特色办学、专业建设、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经验,与读者分享。
济宁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和全国首批国家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也是山东省首批7所技工教育优质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年职业培训鉴定5万人次。
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涵盖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40余个。
Q 我们了解到,今年是学院建校65周年,多年来,学院聚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集团化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
请问学院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A为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精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指示精神,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0月,由学院发起,首批联合129家企业、19所技工院校、3所职业培训机构,组建了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2023)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202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改革方向。
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鼓励支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二、战略任务3.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主导推动、地方创新实施,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在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突破,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变得愈加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注重产教融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育部门和企业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可以包括给予企业在税收、融资、人才招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更加灵活的用工政策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教融合的具体要求和责任。
第三,构建产教融合的平台。
政府可以明确产教融合的主导机构,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教育机构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交流,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对于培养优秀学生非常重要。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业界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动态。
最后,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校企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行业实际需求的建议和指导,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总之,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注重理念、加强政策支持、构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鼓励企业参与,我们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作者:陈朗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0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在此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并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从完善对接、共谋、共生、联动4个机制,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引言产教融合是指学校通过开办专业产业,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使学校专业教育形成集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产业为支撑、以教学为核心、以学校为引导、以企业为基础。
“双师型”教师是落实产教融合的根本保障,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则是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前提。
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响应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1.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利益共生是现代组织体系构建连接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可以为其引进高校专业人才,充分利用高校教师专业理论优势,为企业新品研发、技术研究提供有力帮助,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与高校合作培养培训教师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的重塑与输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相应政策,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XX市职业技术学校校级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X市贯彻落实《自治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暨分工方案>的通知》(卫政办发〔2020〕88号)以及《XX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队伍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现就XX市职业技术学校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加大校内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的教师研究群体,为我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二、工作任务(一)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以名师示范引领为主导,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工作室成员成为在某一专业方向或课程方向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使成员逐步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特色。
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培养,骨干成员在入选市级或以上骨干教师、人才培养工程、获得人才称号以及成长为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方面有明显提升,形成人才梯次队伍培养结构。
(二)开展专业内涵建设。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专业建设中的统领与带动作用,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内涵驱动式发展、提升专业整体实力,彰显办学特色。
通过专业建设,加强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提升名师工作室统领专业建设项目的能力。
(三)开展教育课题研究。
名师工作室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校企融合、专业课程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
应积极开展专业领域技术革新,探索信息化教学技术改革,加快推进“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步伐,提升教师技术实力和教研水平。
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承担不少于1次的专题讲座或专业培训。
带头参加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1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四)带动“互联网+教育”。
在学校网络平台建立工作室资源空间。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生态,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产学合作,育人为本。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才培养,创新办学机制,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支撑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双一流〃建设高校、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分类推进,形成高校、行业、企业协同构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格局。
(三)服务需求,项目推动。
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产教融合创新研究、示范引领和服务提升计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高等教育和产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四)校企协同,深度融合。
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改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育人、科研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和流程再造,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以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瞄准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构建一流产教融合创新生态。
到2025年,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研究,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宣传和推广一批产教融合品牌,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教职成〔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产教融合。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扶优扶强。
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园区产教融合工作总结(必备4篇)
园区产教融合工作总结第1篇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以消耗能源、资源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那时的工厂会产生很大污染,为了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只有把工厂区和生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纵论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国教育报》 2014 年 4 月28 日 3 版在近日举行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在2014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14年4月陕西·咸阳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2017年,我校紧扣职业学校特征,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示范校后建设进...关于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考邢台技师学院教务处朱立强2017年岁末,_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园区产教融合工作总结第2篇学校及医院都建有多媒体教室,能方便地调用康复资源库内容;学校与医院近邻,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便。
另,全体康复教师与医院的康复师傅为亲密的同事关系,能方便地邀约合作,协同开展理论+实践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
依托“马建强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平台,紧紧围绕康复治疗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我院鼓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根据自己所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工作。
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重要的理论知识了,而且,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临床病例,不但带动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对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每两周一次的医院临床见习课程,让学生临床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在医院的临床带教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和老师一起参加每周例会、带教老师每周一对一讲课、实习生每天自主提问、学生每周自主小讲课等等。
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导致了一些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同时一些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满足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制定并实施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方案势在必行。
二、实施目标1. 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2. 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推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调整和能力提升;4. 建立健全的产教融合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实施措施1. 制定产教融合师资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确保实施顺利;2. 加强产教融合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与产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3. 建立产教融合师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优秀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4. 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5.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促进教师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2. 加强协调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教师对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
五、总结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产教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使教育与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而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够适应产教融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构建一支具备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产教融合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2. 原则:注重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通过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培训、研究成果交流和学术活动参与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产业最新动态,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2. 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产学研项目的参与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鼓励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将实践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由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和课程,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成果评价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建立mentor 制度,使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传承和发展教育教学经验。
5. 激励教师的创新精神。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创新项目的申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热情。
产教融合提升方案
产教融合提升方案目标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培训等活动,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以满足实际需求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方案的目标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现优质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的双赢局面。
具体目标包括: 1. 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促进知识、技能和资源的共享。
2.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教师和企业员工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步骤步骤一:建立平台与机制1.成立产教融合工作组:由学校领导、相关院系负责人、企业代表等组成,负责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2.建立联络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渠道,确定双方的合作需求和资源。
3.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包括产教融合网站、社交媒体群组等,方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步骤二:开展项目合作1.项目需求调研:通过与企业的对接,了解其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学校现有资源,确定可合作的项目。
2.项目对接与协商:由工作组负责与企业进行具体项目的对接和协商,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
3.项目实施与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实施,并定期进行进度评估和效果检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步骤三:开展研究与创新1.联合研究课题: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选择研究课题,并开展深入研究。
通过产学联合研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2.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
3.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步骤四:加强师资培训与员工学习1.教师培训计划:制定针对教师的产教融合培训计划,包括行业知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企业员工学习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2017年,我校紧扣职业学校特征,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示范校后建设进程。
以校为本,强化教师专业性建设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经历了由综合型(综合高中)向单一型、规模型向内涵型的两次转型,和其他学校相比教师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表现在教师总量过剩,部分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有人无事做;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部分教师以一当多,导致有事无人做。
这种结构性矛盾,不利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无法真正实施聘任制,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开课,教师苦乐不均,专业教师每周课时量高达25至30学时,或者更多,而文化课教师平均工作量不到10学时,甚至无课可代。
致使有事者疲于奔命,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无事者,无事生非,不做加法,只有减法。
在教育行政部门区域调配无望、招聘引进无果的情况下,以校为本,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开展教师转岗培训,打造能文能武、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成了唯一出路。
一、两个规划导向
1、教师培养,学校有规划。
学校根据国家政策,立足
现实,着眼长远,编制了《学校中长期教师专业化培养规划》,从制度层面,把学校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克服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教师发展,个人有方向。
学校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制定了《中长期教师培养规划》,引导教师根据个人实际和学校专业发展需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描绘成长蓝图。
二、三条途径实施
1、请进来教。
一是请业务领导、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企业骨干、社会贤达、民间能工巧匠来学校,通过报告会、讲座、研讨、示范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二是购买服务,与超星集团合作,实施全覆盖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
两年来各种类型的培训达20多场次,参训教师达2000多人次。
2、送出去学。
一是结合专业需求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到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养;二是结合顶岗实习、就业指导,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实习企业参加实践和培训,一年来累计50多人次下企业实践,订单式送培教师100多人次。
3、坐下来练。
一是坚持教学和培训相结合,岗位练兵;二是发挥技能大赛金牌得主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师生互训互练;三是开展青蓝工程,提倡同伴互助、师徒结对,互学互练;四是教学比武,以赛代练,以考代练,以评促练。
三、三大考评护航
1、教学比武出能力。
一年来,我校累计22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15人次代表宜昌市参加省信息化教学大赛,7人次代表省参加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均取得不斐的成绩
2、综合考评出绩效。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通过“六看六比”(一看学生满意,比服务意识;二看大赛奖牌,比操作技能;三看课题论文,比科研能力;四看创先争优,比奉献精神;五看课堂效果,比教学艺术;六看学生进步,比贡献大小),促使教师增强培训紧迫感,提高教师对培训实效性的认识。
3、技能考核出真功。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技能考核,提升教师动手操作的水平和能力。
一是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用参赛学生成绩评价教师;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代评;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考试院、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认证考试,以证代评。
职业教学就是就业教育,一体化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经验)就是学生就业品质和就业质量的基本保障。
职业教师专业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立德树人,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
一、服务地方经济,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2016年8月开始,学校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
学校办学条件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分析,确立了“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注重融合、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学校专业调整优化方案,明确了到2020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大专业群”(精品旅游服务专业群、特色现代物流专业群)、“两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两个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机械加技术)”和“一个区域内特色专业”(物业管理)的专业建设任务,停办了空调制冷专业。
二、三个合作完善育人模式
2017年我们按照“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家深度合作的企业、至少有一所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至少加入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的思路推进专业建设,开展产教融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企业三峡人家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产学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明显;在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方面,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3+2”分段培养,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集团化办学方面,学校加入了三峡职教集团,湖北职教协会、全国职业院校校长联谊会、全国职教协会、扬子江职教集团,学校牵头成立了秭归旅游职教联盟、学前教育联盟。
目前“三个合作”已对学校现有8大专业中的6个专业进行了全覆盖。
学校与县屈原艺术团合作,形成了“联合招生、协同培
养、岗学对接、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屈原艺术团先后派出3名兼职教师驻教,课时量累计达764节;我们与京瓷科技合作,冠名办班,联合培养,形成了“双师双导、工学融合”教学模式,企业每学期坚持到校上课2周,设置了“京瓷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成人成才;与三峡人家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施行“一年识岗、二年上岗、三年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了“旺季顶岗,淡季学岗;白天练技术,晚上修理论;学校宽基础,企业精技能”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目前,学校有合作企业30家,其中深入合作企业8家,90%的学生实习、就业均在深度合作企业。
二、“三抓”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德技双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技能专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技能大赛,通过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培养技能精英团队,2017年技能竞赛,在市以上获奖67人次;二是抓技能考证,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获得计算机等级(一级)证、普通话证(二乙以上),毕业前必须获得与专业一致的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一项,2017年学生技能考证能过率达98%,一级MS通过率达71%,较2016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三是抓社团活动,构建“三自四联”德育体系,以“信仰·规范·素养”为关键
词,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彰显学生特长,点燃学生希望,促进学生进步。
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市县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全国、全省、全市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文化部、省政府主办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洁城、文明劝导、企业体验、社会实践以及国学经典诵读、拍摄贺岁片、歌咏晚会等50多场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通过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现特长;通过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2017年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8%,违纪率大幅下降,有近1000人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