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经济管理考点
现代管理学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2019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不确定型决策: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观所不能控制的,就叫自然状态。
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就叫做不确定型决策。
超前监督原则:预防,防患于未然,实行超前监督是监督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
管理: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人本观念: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系统观念: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管理中的激励: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奋发努力的过程。
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主体为获得较好的管理效益,对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管理中的协调: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协调,使之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计划: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解释,现代管理所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
计划指标:是指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的数量表现。
一定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计划指标的数字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之分,以绝对数表示的计划指标,要有计量单位;以相对数表示的计划指标,通常用百分比等。
山东省委党校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第一专题一、宏观经济管理局限性的成因主要有哪些方面?答: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
主要原因在于:(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一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受到收集信息的成本限制,政府难以掌握全部信息。
二是信息失真。
原因,由于技术和体制原因,存在许多非真实信息。
这种情况同样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受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决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
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宏观决策的形成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博弈均衡的结果。
(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
一是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政策并付诸实施有一个过程,存在时间间隔;二是从实施到政策见效也存在时间间隔,也就是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影响到政策的准确率。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分析研究政府政策变化的动态和规律,根据自己的预期采取相应的对策或者防范措施。
这种市场主体对宏观决策进行的合理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得宏观决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二、论述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
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其效率,不能干扰市场正常运行,更不能代替市场,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都发挥好。
(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二是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行为,包括政府管理的范围、途径、方式等。
山东省委党校宏观经济复习资料
山东省委党校宏观经济复习资料宏观经济管理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放眼国际市场,面向全国市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活动过程。
2、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方针和措施。
3、货币政策: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以及影响金融变量的措施的总称。
4、宏观审慎政策:是指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角度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稳定的政策措施。
5、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出来的生产成果,在一定的分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割的经济活动。
6、收入分配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和组织,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7、就业:是指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工作并取得合法报酬的人员所处的状态,经济学上的就业一般是指充分就业,就整个社会来讲,需要就业者能够得到就业,而且就业质量较高;就就业者个人来说,是指劳动时间达到法定劳动时间,劳动报酬达到或者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所处的状态。
失业率是指失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率。
9、居民消费:消费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耗,生活消费即居民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以下是非作业题:10、洛伦兹曲线。
政治理论-2019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政治理论-2019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政治理论--2019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政治理论概念题1.按劳分配P171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以劳动尺度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2.优良作风P85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3.独立自主P108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和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的、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
..4.供给侧机构性改革P178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95它是中国******党人提出的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全新国际关系准则。
包括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民主集中制P83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创造性的运用民主集中制,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统一,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28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逐步形成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资本论作业题
《资本论》作业题第一专题:《资本论》导论及劳动价值理论1、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切生产方式,而是其中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研究它的一切方面,而是研究从它产生出来的(或者说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第四,研究对象的表述中没有提出分配关系,是因为分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2、《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渡。
2、怎样理解《资本论》中“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1、含义:一是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二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2、实践意义:这观点指导我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人类社会从原始开始,一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在追求知识与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参加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众多有志之士的选择。
了解过往的真题及答案,对于备考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政治理论方面的真题。
在以往的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内容。
例如,有这样一道真题:“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答案要点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本观点包括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基本方法则涵盖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等。
再看党史党建部分,真题可能会问:“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对于这道题,答案需涵盖党的一大、二大、遵义会议、七大等重要会议。
党的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二大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方面,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真题:“阐述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答案应包括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以及供求平衡时价格相对稳定等方面,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在管理学真题中,“论述领导决策的过程和方法”是常见的题型。
答案要包含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选优、实施方案和追踪反馈等环节,同时介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决策方法。
对于法学部分,真题可能为:“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答案应当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
这些真题及答案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考试内容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备考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一、概念解释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开来;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商品: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
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区别。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所有。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
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它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则在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024级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班重点
2024级中心党校在职探讨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班《市场营销学》教学实施支配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做为一门应用学科,市场营销管理学不仅仅在探讨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种种问题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她也成为国内外在探讨解决政府公共管理问题时的新宠儿。
市场营销管理学的重要性是由她独特的探讨路径和方式所确定并为多数实践证明白的。
针对讲授对象的特点,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规定如下:通过系统学习和重点探讨,驾驭《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探讨与实践的重点问题和基本状况,并能在理论探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敏捷运用。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总体教与学的方法采纳“以自学为主,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具风光授时贯彻“三个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一)系统研读与重点讲授相结合学员首先必需系统研读指定教材等内容,面授时专题讲座将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进行讲授。
(二)理论学问与实践阅历相结合《市场营销管理》是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百年来市场实践胜利阅历的总结。
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需结合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的实际,其中案例教学是关键。
(三)专题讲座与课堂探讨相结合在专题讲座的同时,除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外,还允许并激励学员就疑点、难点、重点问题随时进行提问和探讨,教与学互补。
三、教学时间第五学期共支配120学时,其中面授8次,计32学时,课外自学88学时。
四、教学支配第一讲营销的基础:满足人类须要1、介绍本学科探讨体系、方法及动态;2、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几个基本核心概念;3、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演化;其次讲系统整合市场营销1、为什么要系统整合市场营销?2、系统整合市场营销的详细内容(1)鉴定营销机会:市场营销调研、环境分析、SWOT工具。
(2)适应市场需求:购买者行为分析、顾客让渡价值理论、CS理论、CRM 理论。
(3)进行合理选择:细分理论、定位理论、组合营销理论、产品整体概念、新产品开发与生命周期理论、市场战略理论(4)开展影响活动:宣扬和广告的一般内容。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财政学》复习题
财政学作业题第一专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及职能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财政的概念: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权力,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以财政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
财政的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条渠道,政府也是资源配置的一条渠道,因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维护市场统一。
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必须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的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公平≠平等,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健全财政:第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第二,以人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支出。
第三,调节国家、企业和居民的关系。
第四,调节中央、地方的关系。
2、市场失灵及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
具体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条件的因素以及经济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是:(1)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3)市场无法消除垄断(4)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或者信息不对称(5)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6)市场不能解决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必须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以克服和矫正市场的不足。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题
本练习题仅为教材中的部分重点内容,不是考试范围,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政治理论一、概念解释题1.马克思主义2.货币及其职能3.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4.《论我国革命》5.“两个必然”6.《日记摘录》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8.实事求是9.“两个决不会”10.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11.生产要素12.剩余价值1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战时共产主义15.新发展理念16.“一国两制”二、辨析题1.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就“新”在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5.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基本矛盾了。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互之间是对立和矛盾的。
8.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必须根植于中国土壤。
9.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经济基础单向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没有相对的独立性。
10.社会主义社会天生完美无暇,不需要改革。
11.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12.执政在任何时候面临的最具威胁性的风险都是来自于内源性的风险,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13.马克思在世时,连续出版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
14.帝国主义的垂死性意味着当代资本主义完全失去了生命力,排除了迅速发展的任何可能性。
15.解放战争期间,统一战线的统战对象中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16.领导干部要善于“解剖麻雀”。
三、简答题1.简述列宁关于扩大党内民主的思想。
2.简述一下你对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
3.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简述一下新时代“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5.什么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7.在新时代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的标准有哪些?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10.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11.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主要有哪些内容?12.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理论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1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15.简述毛泽东关于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历年考试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为什么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2.联系实际谈谈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2002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因素?2.为什么说政府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成为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者?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论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思路。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镇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分析原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答案(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结构决定功能。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结构失衡必然形成“短线”制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5分)其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
结构不合理意味着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全面优化配置,出现高增长、低效益现象。
(5分)再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本国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
(5分)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固定、统一模式;(3分)第二,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分)第三,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所有制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4分)第四,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
山东党校在职研究省宏观经济管理题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分析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管理,也称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放眼国际市场,面向全国统一市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过程。
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GDP平均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3、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相对平衡。
4、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完成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安排,将国家取得的各种财政收入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
5、公债,国家举借的内外债的总称,属国家债务,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
作用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节经济结构、调节货币供应量。
6、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出的生产成果,在一定分配制度下,按照一定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割的经济活动。
收入分配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和组织,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7、居民消费即居民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8、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
有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财产,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两个措施:减税、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从紧的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手段: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中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收支活动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
9、财政政策工具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所选择的用来实现财政政策的各种财政分配和调节手段。
主要有财政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国债等。
10、就业,指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工作并取得合法报酬的人员所处的状态。
山东省委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学作业答案
第一单元微观经济学(一)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
稀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是有限的。
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归纳为四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不同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
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怎样生产?生产产品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
(3)为谁生产?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
(4)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
谁有权来作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于选择来说至关重要的。
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到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问题。
2、怎样理解“经济人”的概念?答: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含以下内容:(1)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所具有的惟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报酬或收入的最大化。
(2)经济人是理性人。
经济人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面临选择,他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计算,从而能够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并对周围的事态,对其行为所受到的约束条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应对。
(3)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要做出选择和决策,需要掌握有关的信息。
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
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或者能够不需要支付成本而获得充分信息。
他能够清楚地了解其行为的条件和后果。
山东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现代管理学练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一、概念题1、管理的定义p5: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规律p11:管理规律是指在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性规律和技巧性规律。
3、管理主体p22: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4、管理机构p31: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管理系统。
5、管理客体p44: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管理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人、经济系统和上层建筑三大类型。
6、管理目标p60: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管理的人本观念p92: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8、管理的系统观念p103: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9、管理的择优观念p113:管理的择优观念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10、管理的战略观念p126: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11、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7
(4)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5)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6)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7)公开、透明的原则 (8)法定原则 3、简述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1)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的经济体制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4、简述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随着公共经济决策的价值取向由整治理想向现实的功 利主义的转化,我国的公共经济决策也日益与市场经济体制 相吻合。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公共经济决策仍然存在着一 系列弊端,公共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还没有真正 得到落实。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和表现:
一是计划经济的影响。 二是市场经济的不成熟。 三是政治民主的不足。
1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 即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 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 特点:政府直接决定全社会生产何种产品,这些产品以什么 样的价格进行出售,以及出售获得的收人在社会各个阶层中 间如何进行分配。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即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 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 府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 经济模式。 特点:市场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信号来 引导资源配置和决定自已的行为;政府通过税收、购买、转 移支付等直接和间接的手段来从外部维持市场的运行,并矫 正市场内部的失灵现象,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主要宏观经济 目标。 3、资源配置的原则 (1)效率原则
第一专题 公共经济学概论
1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 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 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 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研究政府的财政收支。 二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是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 要性。 2、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点。 近现代社会存在三类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有三种: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即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 成的价格,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 特点: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 系的变化状况,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政府 等 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对经济决策产生任何影响,市场自动完成 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最新山东省委党校2018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政治理论》复习参考题型一、概念1.按劳分配2.独立自主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经济制度6.民主集中制7.商品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11.生态文明12.实事求是13.市场机制三要素14.物质15.一国两制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政策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19.五大发展理念20.经济发展方式二、辨析1.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根本对立的5.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放松管制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9.商品交换会产生剩余价值10.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12.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具有无限性13.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1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15.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16.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只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20.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三、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结论2.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4.价值规律的作用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6.简述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7.简述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8.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9.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12.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阐述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新目标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8.如何规范收入分配关系19.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2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22.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23.资本的特殊性质四、论述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涵和特点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战略部署3.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4.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5.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6.试述坚持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7.试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8.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现代管理学》复习参考题型一、概念1.法律监督2.风险型决策3.管理4.管理的经济方法5.管理的系统观念6.管理的循环规律7.管理共有规律8.管理计划9.管理技巧性规律10.管理客体11.管理派生规律12.管理艺术13.管理主体14.广义的管理决策15.行政监督16.计划的效率性17.经济监督18.评价19.确定型决策20.现代管理技术21.指导性计划22.指令性计划二、辨析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学一、概念解释题1.公共关系:是指现代组织与有关公众之间相处的社会关系状态以及现代组织为了保持和发展它与公众的良好社会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和合情、合理、合法的行动。
2.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3.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运用立法、司法和遵法守法教育等手段,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4.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管理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层次,通过下达各种行政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指令性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5.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6.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分析,按照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和规律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7.管理的循环规律。
即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杰顿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
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8.管理的择优规律:即任何管理都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动机和需要,考虑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形成强大的生产或者工作动力的问题。
9.管理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
10.管理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1.管理客体也可以称为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12.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13.管理实施是指用行动来实现政策、指令等。
14.管理信息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
15.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16.管理职能: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17.管理中的监督是指管理主体为获得较好的管理效益,对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18.管理主体就是指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19.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奋发,增强行为的内在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
20.现代管理技术广义上说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总称。
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
二、辨析题1.常规管理活动不需要管理艺术答,错,常规的管理活动,虽然在理论上讲可以按照固定程序处理活通过数学模型依靠电子计算机解决,但是在解决这两方面要要花太多时间,代价太大或贻误时机造成不利后果,还不如依靠管理艺术合算及时。
2.从管理资源角度看,管理客体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社会活动范畴答:错。
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题干内容是从管理业务的角度来看的。
3.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P115 答:对。
择优观念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4.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P9答:对。
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
5.管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答:对。
管理的对象本来就是要处理人与物的相互关系6.计划是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答:对。
计划是为了促使实现某一个决策目标而制定和执行的。
7.监督具有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四项功能答:错。
有制约、参与、预防和反馈四项功能。
8.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罚没有激励作用答:错,对某种行为的奖与罚,若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9.矩阵制组织形式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领导系统对,在垂直系统基础上成立了横向领导系统10.决策的核心是分析清楚问题答:错,决策的核心是选优,11.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答:对。
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觉得而开展的。
12.决策是一个过程。
答:对,决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3.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方式和方法要随组织的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答:对,权变就是权宜应变。
14.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
答:错,集中决策,分散经营15.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16.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直线制和矩阵制的有机结合错,直线制和职能制的有机结合17.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设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错,只能接受上一级领导人的指挥18.指导性计划是指由上级单位规定方向或提出一定要求,由下级单位参考执行的计划19.指令性计划是指由上级单位下达,要求下级必须执行的计划20.作为管理者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错,他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所管辖的组织效能的高低。
三、简答题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2.发展战略有哪些构成要素?由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
3.管理包括哪些基本构成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环境4.管理的择优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质量第一、时间第一、效益第一、人才第一5.管理的战略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全局性观念、综合性观念、长远性观念和创新性观念6.管理机构设计应坚持什么原则?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
2.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
4.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
5.精简、效能的原则。
7.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和可控性8.管理目标有什么特点?答:1.统一性与矛盾性。
2.综合性与可分性。
3.时间性与阶段性9.管理目标有什么作用?答:1.凝聚作用。
2.导向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10.管理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答:排队法、成果考核法、品质量表法、领导行为评价法11.管理艺术有什么特点?答:1.原则基础上的灵活性。
2.常规办事中的创造性。
3.非常情况下的应变性。
3.美感基础上的号召性12.管理有什么特征?答: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艺术性13.管理者的职责包括哪些?答: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14.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答: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15.激励的方式有哪些?尊重激励、磋商激励、沟通激励、赞扬激励、奖罚激励、榜样激励、表率激励、目标激励16.计划编制的程序是什么?调查研究--科学预测--拟定计划方案-论证和择定计划方案17.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第一、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
第二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
第三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18.现代科学决策有什么特点?答: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19.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容易产生哪些弊端?答:1.过饭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使管理系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
2.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和计划失误。
3.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0.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应注意什么问题?答:1.要主义其应用的范围和限度。
2.要注意各种经济手段调节的方法性。
3.要注意经济方法调节作用的时滞性。
4.要注意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
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决策的程序?摆明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优选--跟踪决策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管理创新?答:一是观念创新。
做到与时俱进,转变创新主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组织学习,改变创新组织中个体和组织整体的思维定势。
团队管理培养协作精神。
二是战略创新。
三是组织与管理创新。
把握组织的本质,认识市场的本质,学习现代知识,了解组织结构演化的规律。
四是资源整合创新。
首先要理解资源的内涵,充分运用内外两种资源进行创新。
五是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要从四个维度把握创新的内容:价值观、制度体系、行为规范和实物载体。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科学实施发展战略?P1391.拟定战略措施并转化为政策、法令、计划,这是一个由概况到具体、由粗到细、由远及近的过程。
2.正确利用战略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重点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
战略期内,战略目标虽已确定,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也必须发生调整。
如1982年中央召开十二大,我们原材料供求基本平衡,当时的战略就不包括原材料,到1985年,由于基建规模的扩大,原材料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
战略随之调整。
战略转变及战略质的转变。
如建国以后一段时间,为了集中力量建设工业体系,我们实行粗放式的发展战略,但当工业体系形成,粗放式战略由于经济效益低下阻碍工业发展时,就必须及时实行战略调整。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实现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应用?P147答:一是权变观念在计划方面的应用。
二是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三是在领导方式方面的应用。
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P100第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
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需要明确人是什么,如何管理?第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需要是人的本性,任何管理都运用激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各样合理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
需要决定动机,冬季产生行为。
要研究人的需要,如何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
第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使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充分发挥人的“自动自发”功能。
第四,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一个单位,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可能是缺乏出人才用人才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成熟的主要标志。
5.联系实际,论述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P67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实施目标管理6.联系实际,论述在管理评价中应坚持什么原则?P243目标性原则:管理目标决定着评价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评价的时机和方法,决定着评价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