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学原因和预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分析和预防

摘要: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

面影响,甚至使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本文试图运用

所学心理学知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学原因进行分析。针对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犯罪的成因从心理学角度给予预防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心理健康;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2-0-02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及变现形式

网络犯罪是一类犯罪的总称,其基本类型有两种:针对网络的

犯罪和网络扶持的犯罪。

(一)针对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

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

最常见的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

等来达到窃取公私财产的目的。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

成最直接的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3、高技术侵害。这种犯罪是一种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

痪、以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4、高技术污染。高技术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

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侮辱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

(二)网络扶持的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1、网上盗窃。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2、网上诈骗。一类发生在银行等金融系统,一类发生在邮电通信领域。前者的主要手段表现为通过计算机指令将他人账户上的存款转移到虚开的账户上,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一家公司的计算机下达指令,要求将现金支付给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另一家公司,从而窃取现金。在邮电通信领域,网络犯罪以盗码并机犯罪活动最为突出。

3、网上色情。网上教唆或传播犯罪方法。网上教唆他人犯罪的重要特征是教唆人与被教唆人并不直接见面,教唆的结果并不一定取决于被教唆人的行为。这种犯罪有可能产生大量非直接被教唆对象同时接受相同教唆内容等严重后果,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弥漫性。

此外,网络犯罪还有网上洗钱、网上赌博网上侵犯知识产权、侵犯隐私权、网上恐怖、网上报复、网上盯梢等多种形式。

要想预防犯罪,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犯罪人之犯罪心理的形成,因此对于预防网络犯罪这种新类型的犯罪活动来说首先应当研究

其犯罪心理成因。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学外因

1、立法和执法的相对落后及各国司法的标准不一助长了网络犯

罪心理的形成。我国的立法以及执法水平相对落后及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无疑助长了网络犯罪心理的形成。

2、人们对网络犯罪行为的不当评判变相鼓励了网络犯罪。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受媒体的灌输,认为电脑黑客都是一些异常聪明的年轻人,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人们进行谴责的却不多。这种社会认识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试图侵入别人的网络“展示才华”,它一方面促使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网络不断面临安全的威胁。

3、互联网本身的缺陷为网络犯罪行为提供了技术条件。网上来源网址可以假造,犯罪者身份有可能隐藏起来,加以网络犯罪证据极为有限,其证明力又大打折扣,而且极易被毁灭,所以追诉犯罪的证据问题变得非常关键。

4、被害人方面的表现也纵容了网络犯罪行为。很多网站的安全性不够,又存在侥幸心理。在受了攻击之后,或者出于对警察对诉讼的抗拒心理或者是不愿意找“麻烦”或者其它原因,更多的是自我补救或者单纯抱怨了事,而不是诉诸法律,这实际上是“保护”了犯罪分子,使其更加肆无忌惮。

(二)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因

1、不成熟的认知结构。网络犯罪的青少年几乎没有罪恶感,他们的认知不能控制情绪的影响,往往会感情用事,一旦有了犯罪倾向,就难以抑制。

2、冒险性和易受暗示性。犯罪青少年的冒险心理,虽然有的也

能得逞一时,但只能使他们在犯罪的泥坑里越陷越深,终究也逃不出法网.另外,青少年在青春期产生了清冽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希望能摆脱成人的依赖,网络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当适宜的外界环境。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是不良心理支配产生不良行为,而不良行为又可作用于原有的不良心理,使之强化,犯罪心理支配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又作用于原有的犯罪心理,使犯罪心理不断得到强化而趋于巩固。

3、犯罪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英国心理学家保罗泰勒认为,目前网上聊天的匿名状况助长了现在的混乱,因为在此掩护之下大家都可以不遵守社会传统和规定,尽情地发泄心中的不快。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

(一)网络犯罪心理环境预防

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行政管理。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连网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专门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定的效率最高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在许多条例中,对打击计算机犯罪及违反信息安全犯罪行为作出的规定,是定罪处罚的主要依据。但由于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与一般常规犯罪的立法不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制定一部完善的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必须要有法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等共同来完成,且网络具有较快的升级更新特征,所以这部法律还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

2、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社会、学校和家长要对青少年进行有关教育,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道德伦理的教育同步进行。网络是虚拟的,但行为人的行为是真实的,网络是自由的,但人必须受到约束。

3、加强网上犯罪特侦力量,净化网络环境。在一些重点行列建立网络监控站,实施重点部位的网络监控,保持对网络犯罪打击的一种高压态势。这样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二)网络犯罪心理个体预防

1、加强青少年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现在的问题是道德观念淡化,法律意识淡薄,难以约束一些在计算机及网络中的行为,因此需要加强道德修养,通过实践,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道德。

2、通过法制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政府和媒体应对公众进行有关法规、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教育,要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到网络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的。

3、从心理学方面完善青少年人格,预防网络犯罪。犯罪心理学已证明,犯罪人的人格是导致个体犯罪行为和心理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和塑造人的健康、成熟和稳定的人格,消除和矫正消极人格倾向和不良人格特征,是我们预防和控制个体犯罪心理与行为的最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