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立新中国、执政为国的政治原则,作出了建立新中国的若干重大决策,实际上提出了新一届中国国情和发展的初步构想。
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目标,对党领导国家建设和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两个新要求。
建立新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中国,建设新中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这是一次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决策会议,也是一次关于国家建设理论创新的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⒈实现工作重点转变的方法。
关于党的重点转变,毛泽东写道:"从1927年至今,我们的重点是农村,在农村聚集力量,把城市与农村围绕,然后收购城市。
这种工作作风的时期已经结束。
从现在起,从城市到农村,从城市到城市的领导,农村的领导开始。
党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策.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首先深刻论述了它的基本出发点.⒊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在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⒋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在军事上,毛泽东提出了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问题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思考的重要问题.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英、苏、法等一些外国政府先后通过一些渠道,向我们试探,表示愿与我们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毛泽东、周恩来也在这时开始从建立新国家的角度考虑对外关系问题.⒍党的建设的新课题.从乡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经济建设,对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七届二中全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会议,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把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国家,逐步从新的民主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思想、理论、政策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勾定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形势下实现了高度的团结。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Bridge of Century............................................................................................................................................................................................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程胜杰(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辽宁铁岭112000)摘要:1949年3月,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提出的“两个务必”以及建设学习型政党等思想,为党的建设从政治、组织、思想、理论上作了充分而有效的准备,为推进全国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党的建设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当代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建思想;意义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和在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方向与指南。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提出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使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为中国人民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保证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政治建设、文化繁荣和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准备不足,对党的政策认识不深入、不到位等潜在的危险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遵循与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党员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为党在执政后的先进性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建党毛泽东认为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建1001-0475(2020)09-034-03设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名词解释和问答
1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诀议》。
古田会议强调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指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古田会议诀议是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它解决了在长期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坏境中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3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了在综合评审中稳步前进的政治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
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井冈山土地法: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
对推动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由于该法是在革命斗争开始不久制定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一切土地禁止买卖,分配后除老幼疾病及服工役者外,均需强制劳动。
中共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
中共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共二大1922.7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共三大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
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
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大革命一、主观原因主观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二、客观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阶级方面: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两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则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
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
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上海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广州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
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掌握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知识点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专制和内战的方针。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防止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代表: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3)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微点拓展】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的根本外交政策就是“扶蒋反共〞。
其目的在于扶持蒋介石政权成为其在东亚称霸的工具,向北可以遏制苏联的威胁,向东可以防范日本的重新崛起。
K【史料实证】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史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研读](1)史料一强调的是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转嫁内战责任。
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认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于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其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会议通过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决议》,确定了土地改革的基本方针和步骤,进一步推动了农村革命和土地制度的变革。
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工商业改造、财政金融、教育文化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
毛泽东被重新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同志也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确保了党的领导集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推动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七届二中全会对党建的影响
七届二中全会对党建的影响作者:王杉羽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3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极具重要意义的会议。
会议不仅对为夺取全国政权、建设执政党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组织上做了充分准备,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时为实现全国胜利而必须实行的党的建设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这也为我们研究之后的党的建设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建设影响[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04-01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在民主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创建新国家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举行的一次中央全会。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党的组织建设的影响党的组织建设在此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党员人数还是党的组织。
由于过去战争环境的一些影响,党曾经允许地方保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权,由此也产生了某些无政府状态和地方主义。
但随后为适应即将领导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的需要,党中央采取了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召开党的各级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以及健全党委制等一系列措施,以此完善党的组织建设。
二、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继续保持两个务必的新作风,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传统。
全会提醒所有党员要警惕骄傲自满的情绪和类似心态,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也要明确革命以后的路会更长、更难、更艰苦。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1-2]目录.1全会背景.2全会内容.▪工作重心.▪基本政策.▪经济外交.3历史意义.4会议报告原文.▪原文.▪注释全会背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4张)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1]全会内容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会议认为,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天津方式”,即用战斗去消灭敌军的方式;“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方式;“绥远方式”,即暂时维持原状,以后再改编敌军的方式。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近代史及考研政治背诵资料)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不仅串联了毛中特和史纲两门课程,更是我们考研政治每年选择题的必考题型。
许多同学反映,会议跨越史纲和毛中特两门课程,时间长,内容多,根本记不住。
为了帮助大家节省复习的时间,文娟老师把历次重要会议会涉及考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一.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时间:1922年内容: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意义: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三.中共三大时间:1923年内容: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中共四大时间:1925年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内容:①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六.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是党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是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问题的开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意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全会上,党对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新的战略和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进行阐述。
首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全会在政治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的唯一有效政党,推翻了党在敌占区的非法地位。
这不仅解决了党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也为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次,全会对于整顿党风和纠正错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会议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历史经验与问题的决议》,对党的组织和作风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改,清理了一些机构的不正之风,强调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循党纪国法,恪守党的原则,严肃且正确地处理党内问题,切实提高党的纪律性和执行力。
再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对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具有重要启示。
全会强调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指导作用,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党的共同纲领”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道路”的基本原则。
这些理论、思想和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和认识论基础。
最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还进一步巩固了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力量。
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并通过了党章的修改。
这些举措进一步规范了党内组织的运作,提高了党组织的效能和领导集体的统一性,使党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综上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一次会议。
全会在政治上确认了党的合法地位,整顿了党风和纠正了错误路线,为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同时,全会对于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促进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读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阅读笔记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是我党解放战争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从内容上可划分为取得革命胜利的途径、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在革命胜利后的各项政策措施、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四个部分。
本文着重分析了报告第二部分即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原因和途径,并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价了城市工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城市工作一、引言1949年,经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殆尽,国内形势处于“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
党的地位也从革命党转变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解决夺取政权后的自身建设与国家建设问题,是摆在共产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是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
这次会议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它既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也是建国前夕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
毛泽东在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或“报告”)。
本次会议所达成的各项成果,不仅对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新中国的国家建设方案有着重要影响。
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内容分析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其一,就如何“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提出了一系列方针。
在如何解决消化国民党军队这一问题上提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人民解放军要从战斗队向工作队转变。
其二,阐述了当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如何管理和建设城市。
其三,规定了全国胜利的取得之后,党要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采取何种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党建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党建思想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旧中国交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正确分析了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规划了新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高瞻远瞩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明确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对于中共执政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导。
标签:七届二中全会;党建;思想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旧世界交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是一次彻底的、系统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全会指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地位、中心任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四个主要方面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将由局部执政转变为全国执政,党的主要任务从打破一个旧世界转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问题上来,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
党的工作重心由其十分熟悉的乡村转入陌生而复杂的城市,由贫苦动荡的战争环境变成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经济建设环境,生活条件将会获得极大改善,这容易导致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贪图享乐、奢靡等腐败问题。
“进京赶考”能不能考个好成绩,怎样考个好成绩,是党在新的历史期所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导。
一、思想建设层面:保持谦虚谨慎思想上建设党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高尚性、纯洁性的首要任务。
“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的问题。
”[1]在新的历史任务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扩充了思想建设新内容,对全面胜利之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思想及影响做了实事求是的预测,指出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防止资产阶级腐败思想侵蚀党的队伍,以保证能完成建设新中国的新任务。
放眼世界、纵览古今,一些阶级因大胜利导致大骄傲,因大骄傲导致大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党的历史上也曾有此类先例。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10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新中国的筹建
随着战略决战的胜利和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
会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筹备并召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歼灭,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6日至8日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由毛泽东负责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指示。
这一指示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
这个会议的任务是:(l)分析目前形势和规定党的任务;(2)通过准备提交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的草案;(3)通过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成分的草案;(4)批准军事计划;(5)决定经济建设方针;(6)决定外交政策;(7)其他事项。
”①此次政治局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从2月中旬起,中共中央陆续向在前线和各地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于2月底以前到达中央驻地。
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委员出缺4人,由中央候补委员递补出席3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n人。
全会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5人组成。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会作了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就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业和城市工作等问题作了重要发言。
全会批准1945年6月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军事集团举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关的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⒈实现工作重心转变的方针.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了城市.”
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策.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首先深刻论述了它的基本出发点.
⒊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在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⒋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在军事上,毛泽东提出了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
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问题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思考的重要问题.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英、苏、法等一些外国政府先后通过一些渠道,向我们试探,表示愿与我们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毛泽东、周恩来也在这时开始从建立新国家的角度考虑对外关系问题.
⒍党的建设的新课题.从乡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经济建设,对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
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
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名词解释: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区别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
意义: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1949年3月5~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历史性中央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举行的一次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所做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圆满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使全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特别是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法宝。
在全国胜利形势下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题是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新高潮中,在党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政治原则,作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几项重要决策,实际上提出了新中国起步时的国情观和发展现,确立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建设目标,并对党领导国家建设的能力和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两个善于和两个务必的新要求.建立新中国就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新中国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这是一次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决策会议,又是一次建国理论创新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国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新中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本文将从内容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七届二中全会的重要性。
一、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1. 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七届二中全会确认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转变,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 通过《共同纲领》: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即《共同纲领》),该决议阐明了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内外政策、农村工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原则,为新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选举国家领导人: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朱德)。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进入了新的组织架构。
4. 确定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抓纲治国,向钢铁发展”的方针,强调发展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5. 讨论了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七届二中全会讨论农村土地问题,并决定加速实行土地改革。
通过这一决定,中国为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 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确保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以钢铁为纲的经济发展方针,引导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这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推动农村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决定,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
会议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此次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
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毛泽东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
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七届二中全会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