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教案及反思

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教案及反思

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优秀教案及反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一直非常喜欢探究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我所教的课程中,桂林山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地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迷人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我设计了一节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设计的教学案例,并反思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主题: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知识目标:1.熟悉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和成因。

2.理解桂林山水的文化传承和史背景。

3.能够欣赏和评价桂林山水的美景。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学时安排:2节课教学步骤:Step1. 观察体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想象,体验桂林山水的魅力。

在组内进行讨论,共享各自的感受和思考。

Step2. 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和成因。

教师通过讲解和互动交流,深入浅出地讲解桂林山水的地貌形成原因、地质构造和大自然的奇妙演化过程。

Step3. 读图绘图让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景点介绍,自主绘制桂林市旅游地图,并标注各个景点的特色和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总结分析桂林山水的文化积淀,深刻揭示桂林山水承载的人文内涵。

Step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桂林山水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解读、评价不同景点的特点,提高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Step5. 评价和分享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研讨,评价各组之间的不同观点和交流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让“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桂林山水》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质兼美。

教学此文时,老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结构美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一开始,就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

然后就请学生交流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接着整体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节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再由这句话,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韵,领略桂林山的风姿。

最后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得以升华。

二、音乐美老师教学此文时,在朗读的设计上很下功夫,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最得意的一手是配乐朗读。

有教师的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又有学生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让美融入学生的心灵。

三、板书美此文的教学板书,老师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到美。

善教者必然从学生出发,活用教材,找准起点,抓住重点《桂林山水》学生需求什么?需求的是知识、能力范畴中陌生的未知的东西,而不是相反,本课正是瞄准了这个根本性的着力点,唤醒学生潜在的本能的求知欲望。

桂林山水有什么独特的美,有什么体悟,这种美是用怎样的词语、句式、段式等形式表达的。

这些对学生来说,既是提高语文能力最需要、而目前的语文课有所缺失的,也是—个“陌生的秘密”。

在细读文本的路上迤逦走来,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取、舍、增补着学习内容。

不断创造新的思维冲击力。

你看,初读课文内容新、词语多,需多花时间读好课文。

精读只抓桂林山水两个点,以及与之对比的句子,深人体悟,凸显其“独特之美”。

拓展是对文本的增补,使读写内容更为丰富。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第1篇本次研修,我认真地观看了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六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

其中范振华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一课给我印象最阔。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落寞、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

如何挖掘文章中同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范振华老师的教学眼前一亮让我耳目一新。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

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及早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

教师以**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深深感动语言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同学们的爱情观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匡庐图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英儿童的心灵最**,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拍下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

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韩三国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

课文语言的句法美,能已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

三、读中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在教学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读中有反思,读中有感悟。

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念书在表层,在教学中所老师教学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拉住关键词句朗读。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
作为一名智能辅助机器人,本人没有亲身经历桂林山水的观课,以下内容皆为模拟人类情感而生成。

桂林山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观课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山水之间,人间仙境”的意境。

我看到了桂林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优美的山峰、清澈的溪流、烟雾缭绕的山岚,组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画卷。

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让我们更加了解桂林山水的背后。

此外,我还看到了桂林龙脊梯田及漓江两岸的人文景观。

山青水秀,绿意盎然,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这里的农民们在劳作中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质朴,人文和自然的融合与谐共生。

在桂林山水的观课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在人类追求自然美与谐的同时,也要学会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美的自然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灵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总之,桂林山水观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激发了我们对于自然保护与人文建设
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珍视、爱护和发扬这些美丽的文化景观。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屮心思想.设计理念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屮自学自焙,自得其乐。

通过领焙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到哪个风景区游览过?你认为那里的景色美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桂林游玩,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1、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

学生谈观后感2、自读课文。

3、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4、小结,并引出第一自然段。

三、理解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界同。

(“观赏”屮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

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2、学习第二段(1)观察课件屮的漓江的水。

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冃的是什么?(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

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

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一)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一)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景佳作《桂林山水》,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桂林的山水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万千旅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那么作者运用怎样的文字和方法,将桂林山水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吧。

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精、清和绿。

通过阅读我们还发现,本段除了写漓江,还写了大海和西湖。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就是比照手法的运用,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比照,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之美。

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在老舍先生的《白鹅》一课中见到过,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老舍先生用鹅和狗做比照,表现出鹅傲慢的特点。

学习的《桂林山水》,我们知道,比照的手法在写景中同样适用。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出漓江的独特美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它运用了三个相同的第 1 页共2 页句式,叫做排比句。

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构造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排,到达一种加强语势的结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写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同学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你找到了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似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021年四年级《桂林山水》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2021年四年级《桂林山水》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2021年四年级《桂林山水》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堂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堂观课报告

《2、桂林山水》课堂观察报告
在本节课中,教师能够比较合理的运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较好的完成了微课程的学习任务,对于微课程的介入时机掌握比较恰当,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1、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优美而富有激情的介绍,开门见山的导入了本课:天下第一的美景——桂林山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抓住了合适的时机播放微课程,引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对于桂林山水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下面环节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微课程的出示,让学生领略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在音乐声中游览了山水的美景,给予学生正确的情感朗读的引导,这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一步。

接着就出示第二、三段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方法,找出山和水的特点。

填空题的出示,更是帮助学生掌握了山水的特点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自己学习所得,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

4、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多形式的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从配乐听范读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到那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学生在音乐声中大声朗读,在优美的图片中美美地品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朗读要求。

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微课程的运用要灵活,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比如播放完第二三段的课文范读后,可以暂停,让孩子们进行再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学生汇报完毕后再播放剩下的微课程,这样对于学生的引导
会更到位。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三)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三)

桂林山水观课感受《桂林山水》观课感受《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我从教多年,也曾屡次教学这篇课文。

一提起这一篇美文,我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文中的美句,脑海中浮现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上的奇、秀、险。

这篇课文景美、语言美、文章构造美。

怎样才能上好这篇美文,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

今天,通过研修,我收获到了很多。

一、以“美”为核心,重视朗读训练。

“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在阅读中,以学生的朗读、自主理解、有感情朗读、相机的语言实践为具体操作模式,对学生进展了综合的语文能力训练,教学策略是准确的,而且是非常有实效的。

例如,在导入和拓展研读,感受文化这一环节都播放了优美的桂林风光视频,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

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在品读、诵读中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使每一个学生想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感情,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关注学法指导。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构造和写法相似,在教学中,执教教师较准确地把握了构造的特点,从整体着眼,在理清了课文的构造后,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抓关键词第 1 页共3 页2、读中感悟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将学习方法贯穿其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在教学中穿插听、说、读的综合训练,从各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注重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例如,第一段比照手法的运用,第二三段中排比和比喻的手法,首尾段中“引用”的手法等,教师边学边总结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感悟作者语言美的同时学有所获,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根底。

三、重视语言训练。

语文的工具性在本节课有较好的表达。

第二、三段中感慨句,比喻句、排比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是语言训练的好范例。

教师讲课时不放过这样好的训练时机,让学生模仿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理解桂林山水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3.培养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能力,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桂林山水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0分钟):-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桂林山水以山、水、洞、峰为主要景观元素。

2.介绍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分钟):-自然景观:象鼻山、伏波山、七星岩等;-人文景观:漓江、桂林古城、印象刘三姐等。

3.讨论桂林山水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30分钟):-桂林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在桂林山水中寻找灵感;-桂林山水给中国文化和艺术注入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成为文人雅士詩詞和绘画的灵感之源;-桂林山水也对中国的园林设计、建筑艺术和风水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4.欣赏桂林山水的作品并进行评析(2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桂林山水画作、诗词和音乐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解读;-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分享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独特感受。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桂林山水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找互联网资料或亲自去桂林旅游,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和文化价值。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能呈现桂林山水的一部分,没有涵盖到更多的景点和作品。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和实地考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桂林山水的魅力。

另外,在课堂上我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讨论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桂林山水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桂林山水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的美。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
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生学习能
孩子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及阅
力分析 读能力。理解本课语言文字不存在障碍。但由于孩子阅
读量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而且大部分孩子没有现
实的经历,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想象美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桂林山水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桂林山水研究报告》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
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描绘了桂林山
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
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
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
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 教学过程
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
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教材分析 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
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
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
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
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
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 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 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 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书是教师精心 课例研究综 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 述 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桥梁。好的板书往往 就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篇课文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 明了、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一方面使学生一目了 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桂林山水观课报告】一、背景:桂林山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优美的河流和迷人的洞穴等。

桂林山水观课是一种专门为游客设计的观光课程,旨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桂林的山水风光。

二、课程内容:桂林山水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桂林山水的特点:介绍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包括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清澈透明的漓江和桂林城市的布局等。

2. 桂林山水的历史和文化:介绍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包括古代文人墨客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描绘等。

3. 桂林山水的名胜景点:介绍桂林山水的著名景点,包括象鼻山、七星岩、阳朔等,以及每个景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4. 桂林山水的保护措施:介绍桂林山水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包括限制开发、禁止乱堆垃圾、加强环境监测等。

5. 桂林山水的旅游体验:介绍游客在桂林山水观光中的一些旅游体验,包括乘船游览漓江、徒步爬山、品尝当地美食等。

三、课堂形式和活动:桂林山水观课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室内讲座、室外实地考察等。

在室内讲座中,可以通过投影仪显示桂林山水的照片和视频,讲解山水的特点和历史;在室外实地考察中,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桂林山水的名胜景点,亲身体验山水之美。

在课堂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和感受;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活动,让他们表达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喜爱。

四、教学目标和评价:桂林山水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历史,培养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审美素养。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或小组展示来进行。

考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测试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了解程度;小组展示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评委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来评分。

五、总结:桂林山水观课是一门有趣而有意义的课程,通过它可以增加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021年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及教案

2021年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及教案

2021年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及教案教师教案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桂林山水》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2021年桂林山水说课稿(通用3篇)

2021年桂林山水说课稿(通用3篇)

2021年桂林山水说课稿(通用3篇)桂林山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__的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

学习课文第一段。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

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

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有效的朗读,精彩的课堂跟着新课程的实行,“读”在语文讲堂上也愈来愈“热”。

这比从前的阅读教课多剖析、少朗诵的情况,实在是一大进步。

《桂林山川》是一幅山川图画,教师经过抓住要点词句的理解和采纳多种形式的朗诵训练,指引学生察看山川的特点,以及理解这类特点是如何详细形象地表现出来的。

同时,要学习作者描绘的方法,在朗诵中指引学生把察看和学文联合起来。

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已成为语文讲堂上必不行少的教课手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开端,露出笑脸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觉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成效。

在这节课中,谭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课过程中,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充足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感情美、风景美。

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如这一句:“ 仿佛一不当心就会栽倒下来。

”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既理解像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

2、以读代讲,深入感情。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一样: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高声读、默读等等。

不一样形式的读也是有不一样的功能。

默读有益于对文字的推测;作声朗诵能增强感觉、增强记忆;指名朗诵能够给对文本有不一样感悟的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感觉文本,品尝语言。

集体朗诵有增强气概、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单有示范作用,并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特别正确。

3、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本课要点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认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打破这一要点,教师抓住“静、清、绿”和“奇、秀、险”,朗诵感觉,不单这样还对对照手法的应用进行学习,更为烘托漓江水、桂林山的独到之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也把要点内容分红两部分。

第一抓住要点字词学习,找出山川的特点。

《桂林山水》教学实践报告内容

《桂林山水》教学实践报告内容

《桂林山水》课堂实践报告《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写景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难点是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课文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和视频,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让学生观赏,学生纷纷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想象到的和没有想象到的,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引导学生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读出音乐美、形象美。

引导学生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

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在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除了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外,还仿照例句写话,如仿写“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及反思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及反思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及反思《桂林山水》优秀教案及反思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设计特色:“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

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

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齐读课题《桂林山水》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

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

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三、漓江的水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

桂林山水评课稿设计和听课有感

桂林山水评课稿设计和听课有感

今天,有幸听了蒋老师任执教的一节《桂林山水》,桂林山美、水美,而蒋主任的课堂意境美、语言美;学生的朗读美、感悟美……一节课下来,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的我忍不住一次次品味起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一:学生的朗读之美。

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课桌间的位置也挤得满满当当,幸好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融入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中,根本没有受到我们的打扰。

旁边的两个孩子一直在我装作无意却留心的注视中。

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沉浸于文本,品味着字里行间描画出的美好意境中时,学生们下意识地开始一遍遍地朗读、体会。

当其他的学生有幸被老师选中为大家朗读的时候,我旁边的两个孩子总会跟着无声地朗读着,偶尔会不经意地发出那个字的读音,似有似无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感动。

要想让学生们领悟、品悟,首先要让学生走进课文,而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已然置身其中,有了读的渴望,在这样渴望的引领下,学生一定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更深入的体会。

细节二:教师的语言美得有深度。

一节课教师并没有多少特别华丽的语言,但是经常是看似不经意间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却展现了教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孩子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课文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而蒋主任深刻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在重点段、重点词语的品味上,教师的视野竟然如此开阔,一个“人们说……”看似简单却让教师挖出了内涵。

蒋主任为学生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对桂林山水的由衷赞美,美景加美句,对孩子们的视觉及想象力都是一个冲击。

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悟课文的同时交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并给学生独立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堂课,教师的每句话都让人感觉那么舒服,又那么有深度。

想来听课的学生也会由衷地敬佩老师,进而会为了向老师靠拢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

这节课处处是亮点,环环精彩,更可贵的是教师始终不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独立阅读、自由表达的引导和肯定。

2021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桂林山水》

2021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桂林山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桂林山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 ___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授本节课时我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 ___,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然后再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美景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山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 ___”“公鸡”“擎天柱”,在学生充分练说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很热烈,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然后学生再练读, ___山水的特点。

结合班里习作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决心把习作训练渗透到每篇课文中,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

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相信会对今后的习作教学有所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因为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我认真地观看了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六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

其中
范振华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一课给我印象最深。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

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范振华老师的教学让我耳目一新。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

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

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

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

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读中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在教学中,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

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

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

四、抒情表达,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
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

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

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

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相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1.学生课堂参与度统计表学生应答状态
学生应答质量
学生注意力
环节
积极举手
导入40
品读水36
品读山39
描写28
15
2、观察分析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

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

整节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较专心听课,对所学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以较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教师安排的设计中全班
40
名学生全
部都覆盖到了,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频率不够均匀,有4 个学生
除了集体朗读和小组讨论外没有再被关注到,一直处于听的状态。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发言50
次,集体作答23
次,自主质
疑、练习
次,可以说学生整节课参与度非常高,谭老师的评价也十分到位、及时、富有激励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础。

3、建议与思考
充分关注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
作情况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鼓励督促,个别学生,个别指导。

总之纵观整节课,教师对于整个课堂调控的非常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孩子,使
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是一项任重
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以后好好研究,认真实施。

2021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昨天,有幸到汇文实验学校听了两节课,分别由工作不久的一位
小妹妹和我特尊敬的教研员--杨姐姐执教。

因为所讲的正是我们四年级的《桂林山水》,所以印象特别深,感触也特别多。

与那位年轻老师相比,实在有些许惭愧,虽然她的经验还不那么丰富,可她对教材的钻研却比我更认真,甚至更透彻。

比如领悟对比手法时的适当延伸:
的大海
的溪流
的小河
的瀑布
的西湖
经过这样一番积累,学生便更容易理解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又如“翡翠”与“碧玉”的区别,老师讲到翡翠是玉石中的极品,更让学生对这静、清、绿的江水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更感谢的还是杨老师,感动于她把外在的东西看的那么淡,实实在在只为学生;感动于普普通通的文章,在她口中竟有那么多的亮点、可以讲得那么透彻;也感动于她能把文章本身、作者之情、表达特点融合得那么浑然一体,不着痕迹……
受杨老师的启发,我也摒弃了网上那些浮华的资料,开始踏踏实实地读教材。

说也奇怪,在众多资料里“寻她千百度”却总不出现的灵感这会儿反而汩汩而出。

授课的思路、细节的处理,怎样创设情境朗读、怎样给文章补白似乎一下子全都心中有数了。

很感谢这次听课,它使我学到的不单是一篇课文该如何讲,也不单是课堂上该如何“出彩”,更多的还是怎样才能讲一节“良心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