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青铜器艺术》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对青铜器艺术有了基本的了解,作为高中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应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赏析青铜器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特点,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美术核心素养。

知识框架的设计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从功能性到纹饰的分析,再到赏析不同年代作品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特点,环环相扣,学生逐步结合已有的历史背景尝试理解青铜器艺术特点的演变过程,逐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课堂讲解员的角色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灵活的方式,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能从他们的视角去欣赏作品,给课堂的教学会注入新鲜的元素。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的制作课件的能力,搜集资料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

能力等,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综合能力和素养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两次课堂讨论问题设置难度递增,培养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比较出纹饰的分类和不同历史时期青铜器艺术的美感。借助视频资料赏析,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符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青少年乐于探索、善于发现,最后的环节了解身边的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走进山东省博物院,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商周青铜器艺术》效果分析

通过了解商周青铜器艺术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的艺术特点,分析演变的历程,学生对以往陌生的青铜器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再只局限于认为青铜器只是礼器,只有厚重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

学生通过完成解说员的学习任务,对“后母戊鼎”的认识与课前发生了变化,对纹饰的具体细节和制作工艺“范铸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讨论环节则丰富了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所体现出的美感的原有认知。彩色图卡的运用使课堂赏析更加充分,纹饰的细节处理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教材信息。

大量视频资料的运用,体现出美术学科的视觉赏析的独特性,学生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简短精湛的解说中对青铜器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身边的传承激发学生到山东省博物院了解青铜器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学习由课堂延

伸至课外,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提升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

《商周青铜器艺术》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鉴赏》的中国美术鉴赏部分,属于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一课的第三部分。因为我国传统工艺内容丰富,知识量较大,而青铜器艺术作为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工艺,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将青铜器艺术设计为一个独立课时进行讲授。

本课主要围绕青铜器艺术在商周时期呈现出的艺术特点展开介绍,通过比较造型、纹饰和铭文的特点,探寻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独特美感,进而引导再生活中的进行时代传承。

赏析作品的选择上,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了筛选。结合《国宝会说话》等视频资料,更加直观的丰富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认知;运用大量图卡分析,满足学生近距离赏析作品的需求;补充了能突出表现青铜器艺术特点的经典作品。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去分析,并能在审美感悟的同时学会评价和表达,进而理解我国传统青铜器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表现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商周青铜器艺术》评测练习

本课以合作展示、讨论探究的形式测评学生对商周青铜器艺术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教学重点环节以合作展示和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特点的认知。在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分任务探究讨论,对不同时期、不同器物比较其艺术风格的演变,观察造型细节、纹饰变化、铭文功能的发展历程。重点与难点层层递进,在活动环节中不断解决,丰富的视频作为补充,完善了学生对青铜器的陌生认知。不断通过图像识读的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及环节设置中,不断完善对商周青铜器艺术的认识,理解呈现的历史内涵,丰富传统工艺的认识和对文化深度的感悟。

《商周青铜器艺术》课后反思

乐府诗《陌上桑》中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此可见“美”绝不是凭空出现的,不同的视角对美有不同的感悟,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在内心感受到美的存在,产生自我感受美的认知,才能真正读懂商周青铜器的时代美感、理解文化内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活动。美术与社会文明、人的发展密

切联系,是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个性需求,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商周青铜器艺术》这节课的备课授课中,正是坚持着这样的思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商周青铜器艺术的独特魅力,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成功之处大概源于用心经营了课堂的几处小细节:

一、丰富视觉体验,感受艺术之美

视觉赏析是美术学科尤为重要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离当今生活如此久远而陌生的青铜器时。美术课堂如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觉体验是最直接也是尤为重要的的学生思维开启点。在这节课的“初识青铜器”教学环节中,从丰富的器物辨析中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培养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当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教学成功的大门已经打开。

有效的教学提问是引导学生真实感受、理性欣赏、客观评价的基石,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更能够通过不断深入的提问,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在轻松愉悦中完成课堂教学。如初识青铜器环节,

二、重视合作探究,培养审美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