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合集下载

题型1 专题1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题型1  专题1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E,F.设 BP=x,EF=y,则能大致表示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为( D )
A
B
C
D
5.(2019·潍坊)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2,BC=3,动点 P 沿折线 B→C→D
从点 B 开始运动到点 D.设运动的路程为 x,△ADP 的面积为 y,那么 y 与 x 之间的函
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D )
于点 E,F.设直线 l 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x,线段 EF 的长为 y,且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则四边形 ABCD 的周长是
10+2 3

图1
图2
10.(2019·信阳一模)如图 1,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AB 的中点,点 P 是对角
线 AC 上一动点.设 PC 的长度为 x,PE 与 PB 的长度和为 y.图 2 是 y 关于 x 的函数图
A
B
C
D
6.(2019·河池)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C→A 作 匀速运动,则线段 AP 的长度 y 与运动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B )
A
B
C
D
类型二 函数图象的分析
7.如图 1,AB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一点,连接 AC,BC.点 P 从 点 B 出发,沿折线 B→C→A 以 1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A.图 2 是点 P 运动时,△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图 2 是点 F 运动时,△FBC 的面积 y(cm2)随时间 x(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C )
A. 5
图1 B.2
C.52
图2 D.2 5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xxxxyy yyDCBA63636363OOOO图5OCD ABP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1.(2013•牡丹江)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s,那么s 与t 的大致图象应为 ( )2.(2013•北京 )如图,点P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 的长为x ,△APO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3.(2013•葫芦岛)如图5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BOC=60°,AD=3.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DO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O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秒,y=S △POC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4.(2013•兰州)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至点B 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 为圆心,线段BP 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 与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 C.D C B A s t o s t o s t o o t sD .5.(2013•铁岭)如图,点G 、E 、A 、B 在一条直线上,Rt △EFG 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 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 与B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 与矩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S 与t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6.(2012•铁岭)如图, ABCD 的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 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 ABCD 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 ABCD 相似.若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 ,且0< ≤8,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 ,则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7.(2011•安徽)如图,点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垂直于AC 的直线交菱形ABCD 的边于M 、N 两点.设AC =2,BD =1,AP =x ,△AMN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 ( )8.(2011•葫芦岛)如图,在矩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y 和x ,则y 与x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OOOOx x x x y y y y 1 2 1 2 1 2 1 2 A .B .C .D . x x y y x ABCDMN P9.(2012•营口)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30°.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D 的路线向点D 运动.设△ABP 的面积为y (B 、P 两点重合时,△ABP 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则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10.(2011•辽阳)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M 为BC 上一动点(M 不与B 、C 重合),若EB =1,∠EMF =60°,点E 在AB 边上,点F 在AC 边上.设BM =x ,CF =y ,则当点M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11.(2011•营口)如图,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部分),则S 与t 的大致图象为( ).12.(2013•营口)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动点E 从点B 出发,沿B A DA .B .C .D .A DEyC 方向运动至点C 处停止,设点E 运动的路程为x ,△BCE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7 x 时,点E 应运动到( )A .点C 处B .点D 处C .点B 处D .点A 处13.(2012•鞍山)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AB=BC=4,DE ⊥BC 于点E ,且E 是BC 中点;动点P 从点E 出发沿路径ED→DA→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PBC 的面积为S ,则下列能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14.15.(2013•自贡)如图,已知A 、B 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两点,BC ∥x轴,交y 轴于C ,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O→A→B→C 匀速运动,终点为C ,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 作PM ⊥x 轴于M ,PN ⊥y 轴于N ,设四边形OMPN 的面积为S ,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A .B .C .D .16.(2012•烟台)如图,矩形ABCD 中,P 为CD 中点,点Q 为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Q 作QM ⊥PA 于M ,QN ⊥PB 于N .设AQ 的长度为x ,QM 与QN 的长度和为y .则能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17.(2012•岳阳)如图,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和EFGH ,正方形EFGH 的顶点E 固定在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位置,正方形EFGH 绕点E 顺时针方向旋转,设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旋转的角度为θ,S 与θ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18.(2012•攀枝花)如图,直角梯形AOCD 的边OC 在x 轴上,O为坐标原点,CD 垂直于x 轴,D (5,4),AD=2.若动点E 、F 同时从点O 出发,E 点沿折线OA→AD→DC 运动,到达C 点时停止;F 点沿OC 运动,到达C 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 运动秒x 时,△EOF 的面积为y (平方单位),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19.(2012•桂林)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A .B .C .D .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CD 方向运动,当P 运动到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APQ 的面积为S ,则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20.(2010•烟台)如图,AB 为半圆的直径,点P 为AB 上一动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匀速运动到点B ,运动时间为t ,分别以AP 于PB 为直径做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像大致为A B CD。

专题02 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图象及规律探索问题(解析版)

专题02 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图象及规律探索问题(解析版)

专题02 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图象及规律探索问题一、基础知识点综述动点问题中函数图象的题目的解决方法是:先根据动点运动规律找出所求与动点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及函数值变化规律,达到求解的目的.考查的重点是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探索规律问题通常用归纳法,即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注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二、主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学归纳.三、精品例题解析例1. (2019·达州改编)如图,边长都为4的正方形ABCD和正三角形EFG如图放置,AB与E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点与F点重合,现将△EFG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F与B重合时停止.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正方形ABCD与△EFG重叠部分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是【答案】()220224t242tSt⎧≤≤⎪⎪=⎨⎪-<≤⎪⎩.【解析】解:(1)(2)当0≤t≤2时,如图(1)所示,由题意知:∠HF A=60°,∠AHF=30°,CCEAF =t ,AH,12S AF AH =⨯⨯=)2122tt =; 当2<t ≤4时,如图(2)所示,由题意知:∠E =60°,∠AHE =30°, AF =t ,AE =4-t , AH)4t -EFG EFA S S S =-△△())2144t 4t 42⎤=⨯---⎦()24t 2=-综上所述,()22024t 242t S t ⎧≤≤⎪⎪=⎨⎪-<≤⎪⎩例2. (2019·自贡)均匀的向一个容器内注水,在注满水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容器是下列四个中的()【答案】D .【解析】解:A 为圆柱体,其函数图象应为一条直线,故不合题意;B 选项下面粗上面细,其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且后半段的变化速率较慢(图象较缓),故不合题意;C 选项函数图象应为一条曲线,故不合题意;D 选项下面细上面粗,其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且后半段的变化速率较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例3. (2019·潍坊改编)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动点P 沿着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答案】3031533522x y x x ≤≤⎧⎪=⎨-<≤⎪⎩.【解析】解:①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即0≤x ≤3时,132y AD AB =⨯⨯=;②当点P 在线段CD 上时,即3<x ≤5时,()11153352222y AD DP x x =⨯⨯=⨯⨯-=-; 综上所述,3031533522x y x x ≤≤⎧⎪=⎨-<≤⎪⎩.例4. (2019·深圳模拟)如图①,在菱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 →C →D →B 运动. 设点P 经过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 把y 看成x 的函数,函数的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图②中的b 等于【答案】【解析】解:由图②可知,当x =4时△ABP 的面积最大,此时P 点运动至点C ,即菱形ABCD 的边长为4,又x =14时停止,即BD =6,DP连接AC交BD于O,AC⊥BD,∴BD=3,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OC,∴AC=即b=12AC BC ⨯⨯=故答案为:例5. 如图1,在扇形OAB中,∠O=60°,动点P从点O出发,沿O→A→B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至点B,图2是点P运动过程中,△OBP的面积y(cm2)随时间x(s)变化的图象,则a,b的值分别为【答案】4,443π+.【解析】解:由题意知:当点P运动至点A时,△OBP的面积为∵∠O=60°,∴△OAB为等边三角形,∴OA=4,即a=4,b=(OA+l AB)÷1=443π+.故答案为:4,443π+.例6. (2019·河南模拟)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BC,点E为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E,DE,过E作EF⊥BC于F.设AE=x,图1中某条线段的长为y,若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A.线段BE B.线段EF C.线段CE D.线段DE【答案】D.【解析】解:A、若线段B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在点A的距离是BA,在点C时的距离是BC,因为BA<BC,故A错误;B、若线段EF是y,则y随x的增大越来越小,故B错误;C、若线段CE是y,则y随x的增大越来越小,故C错误;D、若线段D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在点A的距离是DA,在点C时的距离是DC,DA>DC,故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例7. (2019·博罗县一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y=(k>0,x>0)图象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P作PM⊥x轴,垂足为M.设三角形OMP的面积为S,P点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A .【解析】解:设∠AOM =β,点P 运动的速度为x , 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 S =()()22111cos sin cos sin 222OM PM xt xt x t ββββ⨯⨯=⨯= 由于β及x 均为常量,即21cos sin 2x ββ为定值,可知本段图象应为抛物线,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B 、C 错误;当点P 从A 运动到B 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 的面积为12k ,保持不变,故本段图象应为与横轴平行的线段;故选项C 错误; 故选:A .例8. (2017·濮阳县一模)如图,等边△ABC 边长为2,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DG =2,DE =3,∠GDE =60°,BC 和D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 与点D 重合,现将△ABC 沿D →E 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B 与点E 重合时停止,则在这个运动过程中,△ABC 与四边形DEFG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分三种情况:①0≤t ≤2时,由重叠部分为边长为t 的等边三角形; 如图1,由题意知CD =t ,∠HDC =∠HCD =60°, ∴△CDH 是等边三角形,则S 2;即该段函数图象是开口朝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 ②2<t ≤3时,由重叠部分即为△ABC ; 如图2,S =4×22; 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 轴的线段; ③3<t ≤5时由重叠部分是S △ABC ﹣S △HEC 如图3,根据题意可得CE =CD ﹣DE =t ﹣3,∠C =∠HEC =60°, ∴△CEH 为等边三角形,则S =S △ABC ﹣S △HEC =4×22﹣4(t ﹣3)2=﹣4t 2+2t ﹣4; 此段函数图象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且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综上所述,0≤t ≤2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2<t ≤3时函数图象是平行于x 轴的一部分,当3<t ≤5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B .例9. (2019·衡阳)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C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AC 和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和点F ,四边形CDEF 沿着CA 方向匀速运动,点C 与点A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DEF 与△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C.【解析】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C,ED⊥AC,∴四边形EFCD是矩形,∵E是AB的中点,∴EF=12AC,DE=12BC,∴EF=ED,∴四边形EFCD是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如图1,当移动的距离小于a时,S=正方形的面积﹣△EE′H的面积=a2﹣12t2;当移动的距离大于a时,如图2,S=S△AC′H=12(2a﹣t)2=12t2﹣2at+2a2,∴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C选项,综上所述,移动距离小于正方形CDEF边长时,函数图象是开口朝下的抛物线一部分,且S随t的增大而减小;移动距离大于正方形CDEF边长时,函数图象是开口朝上的抛物线一部分,且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C.例10.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成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的差倒数是0.5. 已知a1=5,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倒数……,以此类推,则a2019的值是.【答案】4 5 .【解析】解:由题意知:a1=5,a2=14-,a3=45,a4=5,……2019÷3=673,即a2019=4 5 .例11. (2019·潍坊)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组同心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O,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2,3,……,按照“加1”依次递增,一组平行线,l0,l1,l2,l3,……都与x轴垂直,相邻两直线的间距为1,其中l0与y轴重合. 若半径为2的圆与l1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1,半径为3的圆与l2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2,……,半径为n+1的圆与ln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 n,则点P n的坐标为【答案】4.【解析】解:连接OP 1,设l 1与x 轴交于点A 1,由题意知:OP 1=2,OA 1=1, 在RtOP 1A 1中,由勾股定理得:P 1A 1即P 1(;同理得:P 2(,P 3(,P 4(…… 即P n(n .例12. (2019·连云港) 如图,将一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各八等分按顺时针方向标注各等分点的序号0、1、2、3、4、5、6、7、8,如图所示,将和为8的点连接起来,得到了“三角形坐标系”.在建立的坐标系中,每一点的坐标用过这一点且平行(重合)于原三角形三条边的直线与三边交点的序号来表示(水平方向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如点A 的坐标为(1,2,5),点B 的坐标为(4,1,3),则点C 的坐标为【答案】(2,4,2).【解析】由题意知,通过点C 的数字依次是2,4,2(顺时针),故答案为(2,4,2).例13. (2019·衡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 点坐标为(1,1),过点A 作AA 1∥x 轴交抛物线于点A 1,过点A 1作A 1A 2∥OA 交抛物线于点A 2,过点A 2作A 2A 3∥x 轴交抛物线于点A3,过点A3作A3A4∥OA交抛物线于点A4……,依次进行下去,则点A2019的坐标为.【答案】(﹣1010,10102).【解析】解:∵A点坐标为(1,1),∴直线OA为y=x,A1(﹣1,1),∵A1A2∥OA,∴直线A1A2为y=x+2,联立y=x+2,y=x2得,A2(2,4),A3(﹣2,4),∵A3A4∥OA,∴直线A3A4为y=x+6,同理得:A4(3,9),A5(﹣3,9)…,∴A2019(﹣1010,10102),故答案为(﹣1010,10102).例14. (2019·怀化)探索与发现:下面是用分数(数字表示面积)砌成的“分数墙”,则整面“分数墙”的总面积是.【答案】n-1. 【解析】解:由题意“分数墙”的总面积=2×12+3×13+…+n×1n=n﹣1,故答案为n﹣1.。

2020年浙江省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2014.8)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第4题图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第5题图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第6题图类型二分析函数图像1.如图①,点P从矩形ABCD的顶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G⊥AP交射线DC于点G.如图②是点P运动时CG的长度y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点Q是第一段曲线(抛物线的一部分)的最高点,则AB的长度是()第1题图A. 2B. 3C. 4D. 232.(2019郑州模拟)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CD,∠B=90°,AC=A D.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A-D-C方向以 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等于()第2题图A. 5 cmB. 34 cmC. 8 cmD. 2 3 cm3.如图①,菱形ABCD中,∠B=60°,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自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自点B出发沿折线B-C-D运动到点D.图②是点P、Q运动时,△BPQ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象,则a的值是()第3题图A. 2B. 2.5C. 3D. 23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AE,交CD于点F,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FC=y(当点A,E重合时,点D,F重合;当点C,E重合时,不妨设y=0),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第4题图A. 8B. 12C. 16D. 4.85.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设P A=x,点D到直线P 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当△PCD和△P 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第5题图6.如图①,已知点E,F,G,H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动点M从点E出发,沿E→F→G匀速运动,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点M到矩形顶点B的距离为y,如果表示y关于x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②所示,那么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第6题图参考答案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象1. C 【解析】点P 在OA 上从点O 向点A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点P 在AB ︵上运动时,s =OP =12AB (定值),点P 在OB 上从点B 向点O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 2. A 【解析】∵在Rt △ABC 中,AC =BC =4,∴AB =42,AD =CD =22,CF =2,当点E 在CD 上时,CE =x ,点E 到BC 的距离h 1=22x ,∴y =12×2×22x =22x (0≤x ≤22);当点E 在AD 上时,BE =BD +DE =CD +DE =x ,∴点E 到FC 的距离h 2=22BE =22x ,∴y =12×2×22x =22x (22≤x ≤42). 3. D 【解析】设∠AOM =α,点P 运动的速度为a ,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S =12OM ·PM =12at ·cos α·at ·sin α=12a 2·cos α·sin α·t 2,由于α及a 均为常量,从而可知图象本段应为抛物线,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从A 运动到B 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 的面积为12k ,保持不变,本段图象应为与x 轴平行的线段;同理可得,当点P 从B 运动到O 过程中,S 也是t 的二次函数,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4. B 【解析】∵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 =60°,AB =2,∴当0<t <2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sin60°=-34t 2+32t ,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1时,y 最大值为34;当2<t <4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2)·sin60°=34(t -2)2,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4时,y 最大值为3,故选B .5. B 【解析】当0≤x ≤2.5时,如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B =OC =OD ,∴∠OAD =∠ODA ,∵EF ∥BD ,∴∠ODA =∠MEA ,∴∠OAD =∠MEA ,∴ME =MA ,同理可得AM =MF ,∴EM =AM =MF ,∴EF =2AM ,即y =2x ;当2.5<x ≤5时,如解图②,由题意知CM =AC -AM =5-x ,∵ME=MC =MF ,∴EF =2MC ,即y =2(5-x )=10-2x .综上所述,y =⎩⎪⎨⎪⎧2x (0≤x ≤2.5)10-2x (2.5<x ≤5).图① 图②第5题解图6. C 【解析】∵AB =4,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2,当0≤x ≤2时,如解图①,y =S △CPE =12PE·BC=2x,∴此段函数图象是正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2<x≤6时,如解图②,y=S△CPE=S正方形ABCD-S△BCE -S△APE-S△PCD=42-12×4×2-12×2×(x-2)-12×4×[4-(x-2)]=x+2,∴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当6<x≤10时,如解图③,y=S△CPE=12PC·BC=12(10-x)×4=-2x+20,∴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根据各段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可得函数图象如选项C所示.图①图②图③第6题解图类型二 分析函数图象1.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CG =0,∴BC =4.当点P运动到线段BC 的中点时,CG =43.∵∠B =90°,∴∠BAP +∠APB =90°,∵PG ⊥AP ,∴∠APG =90°,∴∠APB +∠CPG =90°,∴∠BAP =∠CPG ,又∵∠ABP =∠PCG =90°,∴△ABP ∽△PCG ,∴AB PC =BP CG,当点P 为BC 的中点时,BP =PC =2,∴AB 2=243,解得AB =3. 2.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t =3时,点P 到达A 处,即AB =3;如解图,过点A作AE ⊥CD 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为矩形,∵AC =AD ,∴DE =CE =12CD .当S =15时,点P 到达点D 处,则S =12CD ·BC =12·2AB ·BC =3×BC =15,则BC =5,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C =AB 2+BC 2=34.第2题解图3. D 【解析】由题图②得,t =4时两点停止运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4秒,∴AB =4,∵点Q 运动到点C 之前和之后,△BPQ 面积算法不同,即t =2时,S 的解析式发生变化,∴题图②中点M 对应的横坐标为2,此时P 为AB 中点,点C 与点Q 重合,如解图,连接AC ,∵菱形ABCD 中,AB =BC =4,∠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CP ⊥AB ,BP =12AB =2,∴CP =BC 2-BP 2=42-22=23,∴a =12BP ·CP =12×2×23=2 3.第3题解图4. C 【解析】如解图,设AB =a ,当点E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点B 、C 重合),∵AE ⊥EF ,∴△EFC∽△AEB ,∴EC AB =FC EB ,即2a -x a =y x -a ,∴y =-1a x 2+3x -2a ,-1a <0,当x =-32×(-1a )=32a 时,y 取得最大值,此时点E 为BC 的中点,y =1,把(32a ,1)代入y =-1ax 2+3x -2a ,解得a =4,即AB =4,故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4=16.第4题解图5. 121313【解析】当P 点在AB 上运动时,D 点到AP 的距离不变,始终是AD 长,从图象可以看出AD =4,当P 点到达B 点时,从图象看出x =3,即AB =3.当△PCD 和△P AB 的面积相等时,P 点在BC 中点处,此时△ADP 面积为12×4×3=6,在Rt △ABP 中,AP =AB 2+BP 2=13,则12AP ·y =6,解得y =121313. 6.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EG ,FH ,∵点E ,F ,G ,H 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EF ∥BD ∥GH ,EF =GH =12BD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由题图②得BE =3,点M 运动到点G 时,运动路程为10,又∵EF =FG ,则可知菱形的边长为5,即EF =FG =GH =HE =5,∴AF =4,AD =8,∴S 菱形EFGH =12EG ·FH =24.第6题解图。

2020年浙江省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2014.8)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第4题图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第5题图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第6题图类型二分析函数图像1.如图①,点P从矩形ABCD的顶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G⊥AP交射线DC于点G.如图②是点P运动时CG的长度y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点Q是第一段曲线(抛物线的一部分)的最高点,则AB的长度是()第1题图A. 2B. 3C. 4D. 232.(2019郑州模拟)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CD,∠B=90°,AC=A D.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A-D-C方向以 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等于()第2题图A. 5 cmB. 34 cmC. 8 cmD. 2 3 cm3.如图①,菱形ABCD中,∠B=60°,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自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自点B出发沿折线B-C-D运动到点D.图②是点P、Q运动时,△BPQ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象,则a的值是()第3题图A. 2B. 2.5C. 3D. 23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AE,交CD于点F,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FC=y(当点A,E重合时,点D,F重合;当点C,E重合时,不妨设y=0),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第4题图A. 8B. 12C. 16D. 4.85.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设P A=x,点D到直线P 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当△PCD和△P 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第5题图6.如图①,已知点E,F,G,H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动点M从点E出发,沿E→F→G匀速运动,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点M到矩形顶点B的距离为y,如果表示y关于x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②所示,那么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第6题图参考答案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象1. C 【解析】点P 在OA 上从点O 向点A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点P 在AB ︵上运动时,s =OP =12AB (定值),点P 在OB 上从点B 向点O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 2. A 【解析】∵在Rt △ABC 中,AC =BC =4,∴AB =42,AD =CD =22,CF =2,当点E 在CD 上时,CE =x ,点E 到BC 的距离h 1=22x ,∴y =12×2×22x =22x (0≤x ≤22);当点E 在AD 上时,BE =BD +DE =CD +DE =x ,∴点E 到FC 的距离h 2=22BE =22x ,∴y =12×2×22x =22x (22≤x ≤42). 3. D 【解析】设∠AOM =α,点P 运动的速度为a ,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S =12OM ·PM =12at ·cos α·at ·sin α=12a 2·cos α·sin α·t 2,由于α及a 均为常量,从而可知图象本段应为抛物线,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从A 运动到B 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 的面积为12k ,保持不变,本段图象应为与x 轴平行的线段;同理可得,当点P 从B 运动到O 过程中,S 也是t 的二次函数,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4. B 【解析】∵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 =60°,AB =2,∴当0<t <2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sin60°=-34t 2+32t ,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1时,y 最大值为34;当2<t <4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2)·sin60°=34(t -2)2,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4时,y 最大值为3,故选B .5. B 【解析】当0≤x ≤2.5时,如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B =OC =OD ,∴∠OAD =∠ODA ,∵EF ∥BD ,∴∠ODA =∠MEA ,∴∠OAD =∠MEA ,∴ME =MA ,同理可得AM =MF ,∴EM =AM =MF ,∴EF =2AM ,即y =2x ;当2.5<x ≤5时,如解图②,由题意知CM =AC -AM =5-x ,∵ME=MC =MF ,∴EF =2MC ,即y =2(5-x )=10-2x .综上所述,y =⎩⎪⎨⎪⎧2x (0≤x ≤2.5)10-2x (2.5<x ≤5).图① 图②第5题解图6. C 【解析】∵AB =4,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2,当0≤x ≤2时,如解图①,y =S △CPE =12PE·BC=2x,∴此段函数图象是正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2<x≤6时,如解图②,y=S△CPE=S正方形ABCD-S△BCE -S△APE-S△PCD=42-12×4×2-12×2×(x-2)-12×4×[4-(x-2)]=x+2,∴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当6<x≤10时,如解图③,y=S△CPE=12PC·BC=12(10-x)×4=-2x+20,∴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根据各段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可得函数图象如选项C所示.图①图②图③第6题解图类型二 分析函数图象1.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CG =0,∴BC =4.当点P运动到线段BC 的中点时,CG =43.∵∠B =90°,∴∠BAP +∠APB =90°,∵PG ⊥AP ,∴∠APG =90°,∴∠APB +∠CPG =90°,∴∠BAP =∠CPG ,又∵∠ABP =∠PCG =90°,∴△ABP ∽△PCG ,∴AB PC =BP CG,当点P 为BC 的中点时,BP =PC =2,∴AB 2=243,解得AB =3. 2.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t =3时,点P 到达A 处,即AB =3;如解图,过点A作AE ⊥CD 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为矩形,∵AC =AD ,∴DE =CE =12CD .当S =15时,点P 到达点D 处,则S =12CD ·BC =12·2AB ·BC =3×BC =15,则BC =5,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C =AB 2+BC 2=34.第2题解图3. D 【解析】由题图②得,t =4时两点停止运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4秒,∴AB =4,∵点Q 运动到点C 之前和之后,△BPQ 面积算法不同,即t =2时,S 的解析式发生变化,∴题图②中点M 对应的横坐标为2,此时P 为AB 中点,点C 与点Q 重合,如解图,连接AC ,∵菱形ABCD 中,AB =BC =4,∠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CP ⊥AB ,BP =12AB =2,∴CP =BC 2-BP 2=42-22=23,∴a =12BP ·CP =12×2×23=2 3.第3题解图4. C 【解析】如解图,设AB =a ,当点E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点B 、C 重合),∵AE ⊥EF ,∴△EFC∽△AEB ,∴EC AB =FC EB ,即2a -x a =y x -a ,∴y =-1a x 2+3x -2a ,-1a <0,当x =-32×(-1a )=32a 时,y 取得最大值,此时点E 为BC 的中点,y =1,把(32a ,1)代入y =-1ax 2+3x -2a ,解得a =4,即AB =4,故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4=16.第4题解图5. 121313【解析】当P 点在AB 上运动时,D 点到AP 的距离不变,始终是AD 长,从图象可以看出AD =4,当P 点到达B 点时,从图象看出x =3,即AB =3.当△PCD 和△P AB 的面积相等时,P 点在BC 中点处,此时△ADP 面积为12×4×3=6,在Rt △ABP 中,AP =AB 2+BP 2=13,则12AP ·y =6,解得y =121313. 6.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EG ,FH ,∵点E ,F ,G ,H 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EF ∥BD ∥GH ,EF =GH =12BD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由题图②得BE =3,点M 运动到点G 时,运动路程为10,又∵EF =FG ,则可知菱形的边长为5,即EF =FG =GH =HE =5,∴AF =4,AD =8,∴S 菱形EFGH =12EG ·FH =24.第6题解图。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压轴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压轴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压轴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1•益阳)如图,已知▱ABCD的面积为4,点P在AB边上从左向右运动(不含端点),设△APD的面积为x,△BPC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答】解:∵▱ABCD的面积为4,x+y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x+y=2,∴y=2﹣x,∴y是x的一次函数,且当x=0时,y=2;x=2时,y=0;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2.(2021•河南)如图1,矩形ABCD中,点E为BC的中点,点P沿BC从点B运动到点C,设B,P两点间的距离为x,PA﹣PE=y,图2是点P运动时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BC的长为()A.4B.5C.6D.7【答案】C【解答】解:由函数图象知:当x=0,即P在B点时,BA﹣BE=1.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PA﹣PE≤AE.∴y的最大值为AE,∴AE=5.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A2+BE2=AE2=25,设BE的长度为t,则BA=t+1,∴(t+1)2+t2=25,即:t2+t﹣12=0,∴(t+4)(t﹣3)=0,由于t>0,∴t+4>0,∴t﹣3=0,∴BC=2BE=2t=2×3=6.故选:C.3.(2022•鞍山)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B=4cm,CD⊥AB,垂足为点D,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沿射线DC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M停止运动时,点N也随之停止,连接MN.设运动时间为ts,△MND的面积为Scm2,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C.D.【答案】B【解答】解:∵∠ACB=90°,∠A=30°,AB=4,∴∠B=60°,BC=AB=2,AC=BC=6,∵CD⊥AB,∴CD=AC=3,AD=CD=3,BD=BC=,∴当M在AD上时,0≤t≤3,MD=AD﹣AM=3﹣t,DN=DC+CN=3+t,∴S=MD•DN=(3﹣t)(3+t)=﹣t2+,当M在BD上时,3<t≤4,MD=AM﹣AD=t﹣3,∴S=MD•DN=(t﹣3)(3+t)=t2﹣,故选:B.4.(2022•菏泽)如图,等腰Rt△ABC与矩形DEFG在同一水平线上,AB=DE =2,DG=3,现将等腰Rt△ABC沿箭头所指方向水平平移,平移距离x是自点C到达DE之时开始计算,至AB离开GF为止.等腰Rt△ABC与矩形DEFG的重合部分面积记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A.B.C.D.【答案】B【解答】解:如图,作CH⊥AB于点H,∵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H=1,当0≤x≤1时,y=×2x•x=x2,当1<x≤3时,y==1,当3<x≤4时,y=1﹣=﹣(x﹣3)2+1,故选:B.5.(2022•鄂尔多斯)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AB的中点,点N 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设DN=x,AN+MN=y,已知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点E(a,2)是图象的最低点,那么a的值为()A.B.2C.D.【答案】 A【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NC,连接MC交BD于点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BD的中点,∵点M是AB的中点,∴N′是△ABC的重心,∴N′O=BO,∴N′D=BD,∵A、C关于BD对称,∴NA=NC,∴AN+MN=NC+MN,∵当M、N、C共线时,y的值最小,∴y的值最小就是MC的长,∴MC=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m,则BM=m,在Rt△BCM中,由勾股定理得:MC2=BC2+MB2,∴20=m2+(m)2,∴m=4,∴BD=4,∴a=N′D=BD=×4=,故选:A.6.(2021•鞍山)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cm,点M从点C出发沿CB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同时点N从点C出发沿射线CA 方向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M停止运动时,点N也随之停止.过点M作MP∥CA交AB于点P,连接MN,NP,作△MNP关于直线MP对称的△MN′P,设运动时间为ts,△MN′P与△BMP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则能表示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A.B.C.D.【答案】A【解答】解:如图1中,当点N′落在AB上时,取CN的中点T,连接MT.∵CM=t(cm),CN=2t(cm),CT=TN,∴CT=TN=t(cm),∵△ABC是等边三角形,∴∠C=∠A=60°,∴△MCT是等边三角形,∴TM=TC=TN,∴∠CMN=90°,∵MP∥AC,∴∠BPM=∠A=∠MPN=60°,∠BMP=∠C=60°,∠C+∠CMP=180°,∴∠CMP=120°,△BMP是等边三角形,∴BM=MP,∵∠CMP+∠MPN=180°,∴CM∥PN,∵MP∥CN,∴四边形CMPN是平行四边形,∴PM=CN=BM=2t,∴3t=6,∴t=2,如图2中,当0<t≤2时,过点M作MK⊥AC于K,则MK=CM•sin60°=t,∴S=•(6﹣t)•t=﹣t2+t.如图3中,当2<t≤6时,S=•MQ•PQ=×(6﹣t)×(6﹣t)=×(6﹣t)2,观察图象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7.(2021•威海)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cm,∠D=60°,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D的方向运动,点Q以2cm/s 的速度沿A﹣B﹣C﹣D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D点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CD=DA=2cm,∠B=∠D=60°.∴△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CAB=∠ACB=∠ACD=60°.如图1所示,当0≤x≤1时,AQ=2xcm,AP=xcm,作PE⊥AB于E,∴PE=sin∠PAE×AP=(cm),∴y=AQ•PE=×2x×=,故D选项不正确;如图2,当1<x≤2时,AP=xcm,CQ=(4﹣2x)cm,作QF⊥AC于点F,∴QF=sin∠ACB•CQ=(cm),∴y===,故B选项不正确;如图3,当2<x≤3时,CQ=(2x﹣4)cm,CP=(x﹣2)cm,∴PQ=CQ﹣CP=2x﹣4﹣x+2=(x﹣2)cm,作AG⊥DC于点G,∴AG=sin∠ACD•AC=×2=(cm),∴y===.故C选项不正确,故选:A.8.(2021•日照)如图,平面图形ABD由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AOD和扇形BOD组成,点P在线段AB上,PQ⊥AB,且PQ交AD或交于点Q.设AP=x(0<x<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平面图形APQ(或APQD)的面积为y,则函数y关于x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答】解:当Q在AD上时,即点P在AO上时,有0<x≤1,此时阴影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y=,该函数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排除B,C选项;当点Q在弧BD上时,补全图形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等腰直角△AOD的面积加上扇形BOD的面积,再减去平面图形PBQ的面积即减去弓形QBF的面积,设∠QOB=θ,则∠QOF=2θ,∴,S弓形QBF=﹣S△QOF,当θ=45°时,AP=x=1+≈1.7,S弓形QBF=﹣=﹣,y=+﹣(﹣)=≈1.14,当θ=30°时,AP=x≈1.87,S弓形QBF=﹣=﹣,y=+﹣(﹣)=≈1.24,当θ=60°时,AP=x≈1.5,y≈0.98,在A,D选项中分别找到这两个特殊值,对比发现,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法二、当1<x<2时,即P在OB之间时,设∠QOD=θ,则θ∈(0,),则PQ=cosθ,OP=sinθ,则弧QD的长为θπ,此时S阴影=+θπ+sinθcosθ=+θ+sin2θ,∴y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图象,只有选项D符合.故选:D.9.(2021•辽宁)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4,E是CD的中点,射线A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点M从A出发,沿A→B→F的路线匀速运动到点F停止.过点M作MN⊥AF于点N.设AN的长为x,△AMN 的面积为S,则能大致反映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答】解:如图,∵E是CD的中点,∴CE=DE,∵四边形ABCD是矩形,∴∠D=∠DCF=90°,AD=BC=4,在△ADE与△FCE中,,∴△ADE≌△FCE(SAS),∴CF=AD=4,∴BF=CF+BC=8,∴AF=,当点M在AB上时,在Rt△AMN和Rt△AFB中,tan∠NAM=,∴NM=x=x,∴△AMN的面积S=×x×x=x2,∴当点M在AB上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经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点M在BF上时,如图,AN=x,NF=10﹣x,在Rt△FMN和Rt△FBA中,tan∠F=,∴=﹣,∴△AMN的面积S==﹣,∴当点M在BF上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B.10.(2021•苏州)如图,线段AB=10,点C、D在AB上,AC=BD=1.已知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AB向点D移动,到达点D后停止移动.在点P移动过程中作如下操作:先以点P为圆心,PA、PB的长为半径分别作两个圆心角均为60°的扇形,再将两个扇形分别围成两个圆锥的侧面,设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两个圆锥的底面面积之和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答】解:∵AB=10,AC=BD=1,∴CD=10﹣1﹣1=8,∵PC=t,∴AP=t+1,PB=8﹣t+1=9﹣t,设围成的两个圆锥底面圆半径分别为r和R则:2πr=;.解得:r=,R=,∴两个圆锥的底面面积之和为S===,根据函数关系式可以发现该函数图象是一个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故选:D.11.(2021•甘肃)如图1,在△ABC中,AB=BC,BD⊥AC于点D(AD>BD).动点M从A点出发,沿折线AB→BC方向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M的运动路程为x,△AMD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AC的长为()A.3B.6C.8D.9【答案】B【解答】解:由图2知,AB+BC=2,∵AB=BC,∴AB=,∵AB=BC,BD⊥AC,∴AC=2AD,∠ADB=90°,在Rt△ABD中,AD²+BD²=AB²=13①,设点M到AC的距离为h,∴S△ADM=AD•h,∵动点M从A点出发,沿折线AB→BC方向运动,∴当点M运动到点B时,△ADM的面积最大,即h=BD,由图2知,△ADM的面积最大为3,∴AD•BD=3,∴AD•BD=6②,①+2×②得,AD²+BD²+2AD•BD=13+2×6=25,∴(AD+BD)²=25,∴AD+BD=5(负值舍去),∴BD=5﹣AD③,将③代入②得,AD(5﹣AD)=6,∴AD=3或AD=2,∵AD>BD,∴AD=3,∴AC=2AD=6,故选:B.12.(2021•百色)如图,矩形ABCD各边中点分别是E、F、G、H,AB=2,BC=2,M为AB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l⊥AB,若点M从点A开始沿着AB方向移动到点B即停(直线l随点M移动),直线l扫过矩形内部和四边形EFGH外部的面积之和记为S.设AM=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答】解:①当M点运动在AE段,此时S=S△HAE+S△GHD﹣S△EOM﹣S△GPS,∵四边形ABCD是矩形,直线l⊥AB,H、E、F、G为AD、AB、BC、CD的中点,∴AH=AD==1,AE=AB=,S△HAE=S△GHD,S△EOM=S△GPS,∴S=2S△HAE﹣2S△EOM,∴S△HAE=AE•AH=;∵直线l⊥AB,∴∠OME=∠A=90°,∠HEA=∠OEM,∴△HAE∽△OME,∴,∴OM=,又∵ME=AE﹣AM=﹣x,∴OM=ME=,∴S△EOM=,∴S=2S△HAE﹣2S△EOM=,此时,对应抛物线开口向下;②当M点运动到在BE段,此时,S=S△HAE+S△GHD+S△EO1M1+S△GP1S1,即S=2S△HAE+2S△EO1M1,与①同理,O1M1=,又∵M1E=AM1﹣AE=x﹣,∴O1M1=M1E=,∴S△EO1M1=,∴S=2S△HAE+2S△EO1M1=,此时,对应抛物线开口向上,故选:D.13.(2021•鄂尔多斯)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H为CD边上的一点,点M 从点A出发沿折线AH﹣HC﹣CB运动到点B停止,点N从点A出发沿AB 运动到点B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s,若点M、N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AMN的面积为S(cm2),已知S与t之间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当0<t≤6时,△AMN是等边三角形.②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DM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一共有3个.③当0<t≤6时,S=.④当t=9+时,△ADH∽△ABM.⑤当9<t<9+3时,S=﹣3t+9+3.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A【解答】解:由图②可知:点M、N两点经过6秒时,S最大,此时点M在点H处,点N在点B处并停止不动,如图,①∵点M、N两点的运动速度为1cm/s,∴AH=AB=6cm,∵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6 cm.∵当t=6s时,S=9cm2,∴×AB×BC=9.∴BC=3cm.∵当6≤t≤9时,S=且保持不变,∴点N在B处不动,点M在线段HC上运动,运动时间为(9﹣6)秒,∴HC=3 cm,即点H为CD的中点.∴BH=cm.∴AB=AH=BH=6cm,∴△ABM为等边三角形.∴∠HAB=60°.∵点M、N同时开始运动,速度均为1cm/s,∴AM=AN,∴当0<t≤6时,△AMN为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②如图,当点M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时,△ADM为等腰三角形:此时有两个符合条件的点;当AD=AM时,△ADM为等腰三角形,如图:当DA=DM时,△ADM为等腰三角形,如图: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DM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一共有4个.∴②不正确;③过点M作ME⊥AB于点E,如图,由题意:AM=AN=t,由①知:∠HAB=60°.在Rt△AME中,∵sin∠MAE=,∴ME=AM•sin60°=tcm,∴S=AN×ME=cm2.∴③正确;④当t=9+时,CM=cm,如图,由①知:BC=3cm,∴MB=BC﹣CM=2cm.∵AB=6cm,∴tan∠MAB=,∴∠MAB=30°.∵∠HAB=60°,∴∠DAH=90°﹣60°=30°.∴∠DAH=∠BAM.∵∠D=∠B=90°,∴△ADH∽△ABM.∴④正确;⑤当9<t<9+3时,此时点M在边BC上,如图,此时MB=9+3﹣t,∴S=×AB×MB=×6×(9+3﹣t)=27+9﹣3t.∴⑤不正确;综上,结论正确的有:①③④.故选:A.14.(2021•通辽)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沿A→B→C的路径运动,点Q沿A→D→C的路径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相同,当点P到达点C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PQ2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C【解答】解:当0≤x≤3时,在Rt△APQ中,∠QAP=90°,AP=AQ=x,∴PQ2=2x2.∴y=PQ2=2x2;当3≤x≤4时,DQ=x﹣3,AP=x,∴y=PQ2=32+32=18;当4≤x≤7时,CP=7﹣x,CQ=7﹣x,∴y=PQ2=CP2+CQ2=2x2﹣28x+98.故选:C.15.(2021•湖北)如图,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已知AD=3,CD=4,点P沿折线C﹣A﹣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D点停止),过点P作PE⊥BC于点E,则△CPE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答】解:∵BC∥AD,∴∠ACB=∠DAC,∵∠PEC=∠D=90°,∴△PCE∽△CAD,∴==,∵AD=3,CD=4,∴AC==5,∴当P在CA上时,即当0<x≤5时,PE==x,CE==x,∴y=PE•CE==x2,当P在AD上运动时,即当5<x≤8时,PE=CD=4,CE=8﹣x,∴y=PE•CE=×4×(8﹣x)=16﹣2x,综上,当0<x≤5时,函数图象为二次函数图象,且y随x增大而增大,当5<x≤8时,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且y随x增大而减小,故选:D.16.(2021•衡阳)如图1,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P、Q 两点同时从O点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在菱形的对角线及边上运动.点P 的运动路线为O﹣A﹣D﹣O,点Q的运动路线为O﹣C﹣B﹣O.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P、Q间的距离为y厘米,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当点P在A﹣D段上运动且P、Q两点间的距离最短时,P、Q两点的运动路程之和为厘米.【答案】(2+3)【解答】解:由图分析易知:当点P从O→A运动时,点Q从O→C运动时,y不断增大,当点P运动到A点,点Q运动到C点时,由图象知此时y=PQ=2cm,∴AC=2cm,∵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OA=OC==cm,当点P运动到D点,Q运动到B点,结合图象,易知此时,y=BD=2cm,∴OD=OB=BD=1cm,在Rt△ADO中,AD===2(cm),∴AD=AB=BC=DC=2cm,如图,当点P在A﹣D段上运动,点P运动到点E处,点Q在C﹣B段上运动,点Q运动到点F处时,P、Q两点的距离最短,此时,OE=OF==,AE=CF===,∴当点P在A﹣D段上运动且P、Q两点间的距离最短时,P、Q两点的运动路程之和为:(cm),故答案为:(2+3).17.(2021•武汉)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边AB上的点D从顶点A出发,向顶点B运动,同时,边BC上的点E从顶点B出发,向顶点C运动,D,E两点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设x=AD,y=AE+CD,y 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图象过点(0,2),则图象最低点的横坐标是.【答案】﹣1【解答】解:∵图象过点(0,2),即当x=AD=BE=0时,点D与A重合,点E与B重合,此时y=AE+CD=AB+AC=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1,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B作NB⊥BC,并使得BN=AC,如图所示:∵AD=BE,∠NBE=∠CAD,∴△NBE≌△CAD(SAS),∴NE=CD,又∵y=AE+CD,∴y=AE+CD=AE+NE,当A、E、N三点共线时,y取得最小值,如图所示,此时:AD=BE=x,AC=BN=1,∴AF=AC•sin45°=,\又∵∠BEN=∠FEA,∠=∠AFE∴△NBE∽△AFE∴,即,解得:x=,∴图象最低点的横坐标为:﹣1.故答案为:.18.(2022•营口)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D,∠D=90°,∠A=45°,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以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运动到B点即停止),点Q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D→DC向终点C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当x=(s)时,则y=cm2.【答案】【解答】解:过点D作DE⊥AB,垂足为E,在Rt△ADE中,∵∠AED=90°,∠EAD=45°,∴,∵点P的速度为cm/s,点Q的速度为2cm/s,∴AP=x,AQ=2x,∴,在△APQ和△AED中,=,∠A=45°,∴△AED∽△APQ,∴点Q在AD上运动时,△A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PQ=x,∴当点Q在AD上运动时,y=AP•AQ=×x×x=x2,由图像可知,当y=9此时面积最大,x=3或﹣3(负值舍去),∴AD=2x=6cm,当3<x≤4时,过点P作PF⊥AD于点F,如图:此时S△APQ=S△APF+S四边形PQDF﹣S△ADQ,在Rt△APF中,AP=x,∠PAF=45°,∴AF=PF=x,FD=6﹣x,QD=2x﹣6,∴S△APQ=x2+(x+2x﹣6)•(6﹣x)﹣×6×(2x﹣6),即y=﹣x2+6x,当x=时,y=﹣()2+6×=,故答案为:.。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xxxxyy yyDCBA63636363OOOO图5OCD ABP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1.(2013•牡丹江)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s,那么s 与t 的大致图象应为 ( )2.(2013•北京 )如图,点P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 的长为x ,△APO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3.(2013•葫芦岛)如图5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BOC=60°,AD=3.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DO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O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秒,y=S △POC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4.(2013•兰州)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至点B 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 为圆心,线段BP 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 与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 C.D C B A s t o s t o s t o o t sD .5.(2013•铁岭)如图,点G 、E 、A 、B 在一条直线上,Rt △EFG 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 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 与B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 与矩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S 与t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6.(2012•铁岭)如图, ABCD 的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 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 ABCD 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 ABCD 相似.若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 ,且0< ≤8,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 ,则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7.(2011•安徽)如图,点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垂直于AC 的直线交菱形ABCD 的边于M 、N 两点.设AC =2,BD =1,AP =x ,△AMN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 ( )8.(2011•葫芦岛)如图,在矩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y 和x ,则y 与x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OOOOx x x x y y y y 1 2 1 2 1 2 1 2 A .B .C .D . x x y y x ABCDMN P9.(2012•营口)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30°.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D 的路线向点D 运动.设△ABP 的面积为y (B 、P 两点重合时,△ABP 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则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10.(2011•辽阳)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M 为BC 上一动点(M 不与B 、C 重合),若EB =1,∠EMF =60°,点E 在AB 边上,点F 在AC 边上.设BM =x ,CF =y ,则当点M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11.(2011•营口)如图,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部分),则S 与t 的大致图象为( ).12.(2013•营口)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动点E 从点B 出发,沿B A DA .B .C .D .A DEyC 方向运动至点C 处停止,设点E 运动的路程为x ,△BCE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7 x 时,点E 应运动到( )A .点C 处B .点D 处C .点B 处D .点A 处13.(2012•鞍山)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AB=BC=4,DE ⊥BC 于点E ,且E 是BC 中点;动点P 从点E 出发沿路径ED→DA→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PBC 的面积为S ,则下列能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14.15.(2013•自贡)如图,已知A 、B 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两点,BC ∥x轴,交y 轴于C ,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O→A→B→C 匀速运动,终点为C ,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 作PM ⊥x 轴于M ,PN ⊥y 轴于N ,设四边形OMPN 的面积为S ,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A .B .C .D .16.(2012•烟台)如图,矩形ABCD 中,P 为CD 中点,点Q 为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Q 作QM ⊥PA 于M ,QN ⊥PB 于N .设AQ 的长度为x ,QM 与QN 的长度和为y .则能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17.(2012•岳阳)如图,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和EFGH ,正方形EFGH 的顶点E 固定在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位置,正方形EFGH 绕点E 顺时针方向旋转,设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旋转的角度为θ,S 与θ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18.(2012•攀枝花)如图,直角梯形AOCD 的边OC 在x 轴上,O为坐标原点,CD 垂直于x 轴,D (5,4),AD=2.若动点E 、F 同时从点O 出发,E 点沿折线OA→AD→DC 运动,到达C 点时停止;F 点沿OC 运动,到达C 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 运动秒x 时,△EOF 的面积为y (平方单位),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19.(2012•桂林)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A .B .C .D .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CD 方向运动,当P 运动到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APQ 的面积为S ,则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20.(2010•烟台)如图,AB 为半圆的直径,点P 为AB 上一动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匀速运动到点B ,运动时间为t ,分别以AP 于PB 为直径做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像大致为A B CD。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动点与函数图像(共26张PPT)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动点与函数图像(共26张PPT)

一、点动
• 1、点在三角形边上动 • 2、点在四边形边上动
答案:B
答案A

2、点在四边形边上动
AB与F,可得DF=BC=4,所以 解析:作DF1 AF=3,FB=CD=2,先看特殊点, 1 当t=2时S= 2x3x4=6,当t=5时,S= 2 x2x5=5,所以A,C错误;B、D的区 别就是第一段不同,所以需要求出第一段的函数关系式,选AP为底, 4t 1 4t AP=1+t,可根据相似求出高为 3 ,S= 2 (1+t) 3 ,可看出是抛物线应开口向上,所以选C
答案:A
答案:A
• 2.如图1,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k>0,x>0)图象 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 点O出发,沿O→A→B→C (图中“→”所示路线) 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P作PM⊥x轴,PN⊥y轴, 垂足分别为M、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 点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B 60 ,动点p以1cm/s的 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4cm,
0
速度自A点出发沿AB方向运动至B点停止,动点Q以2cm/s的速 度自B点出发沿折线BCD运动到D点停止,若P,Q同时出发运动 了t秒,记 BPQ 的面积为S cm2 ,下面图像中能表示S与t之间 函数关系式的是 ( )
3
答案:D
O 图1 图2
x
五、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运动与函数的图像
• 1.如图,菱形 ABCD 中,∠BAD:∠ADC=1:2, 对角线 AC=20cm,点 O 沿 A 点以 1cm/s 的速度 运动到 C 点(不与 C 重合),以点 O 为圆心的 圆始终与菱形的两边相切,设圆 O 的面积为 S, 则 S 与点 O 运动的时 间 t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动点问题课件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动点问题课件
6−5

=

4

Rt△ADH中,AD=5,tanA= = 3
6−5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DH=4,AH=3.在Rt△EDH中,DH=4,

25
EH=x-3,
( 6 ≤≤35)
∴DE²=DH²+EH²=4²+(x-3)²=x²-6x+
4
例题 在△ABC中,AC=25,AB =35,tanA=3,D为AC边上的一点,且AD=5 ,E,F都为AB边上的动
所以结合已知条件与所给图形进行认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这样的分析是建立在熟练运用常见图形的几何性质之上
的.
(2)类似于例题这样的几何计算型的压轴题,同学们
要切实体会解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在计算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
(3)对于类似于例题这样的动态几何,应时刻谨记
“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的处理原则,以及“分类
∴∠EDF+∠ADF=90°,即
∠ADE=90°.在Rt△ADE中,AD=5,

4
tanA= = 3
4
20
5
25
∴DE=3AD= 3 ,AE=3AD= 3
∴△EDF∽△EAD,


∴ =
∴DE²=AE·EF=x·(x一y)=x²-xy.∴x²-6x+25=x²xy
(2) 如下图,作DH⊥AE于点H,在
目录
01
研究背景
03
典型例题探究
动 态 几 何 研 究 重 要 性
总结分析动态问题处理技巧
05
02
知识脉络梳理
初中阶段几何知识梳理
04 小试能手
技 巧 ,
挑战自我

动点的函数图象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沪科版原卷版)

动点的函数图象问题(压轴题专项讲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沪科版原卷版)

动点的函数图象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典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BC=60°,BD=2,CD⊥AB于点D,点E、F、G分别是边CD、CA、AD的中点,连接EF、FG,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方向运动(点M运动到AB的中点时停止);过点M作直线MP∥BC与线段AC交于点P,以PM为斜边作Rt△PMN,点N在AB 上,设运动的时间为t(s),Rt△PMN与矩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为()A.B.C.D.本题考查几何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分段并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先分段,分为0≤t≤0.5,0.5<t≤1,1<t≤2三段,分别列出三段的函数解析式便可解决,本题也可只列出0≤t≤0.5,1<t≤2两段,用排除法解决.解:分析平移过程,①从开始出发至PM与点E重合,由题意可知0≤t≤0.5,如图,则BM=2t,过点M作MT⊥BC于点T,∵∠B=60°,CD⊥AB,∴BC=2BD=4,CD==BT=12BM=t,∵∠ACB=90°,MP∥BC,∴∠ACB=∠MPA=90°,∴四边形CTMP为矩形,∴PM=CT=BC―BT=4―t,∵∠PMN=∠B=60°,PN⊥AB,∴MN=PM2=4―t2,∴DN=MN―MD=MN―BD+BM=3t2,∵E为CD中点,∴DE=CD2=∴S=DE⋅DN=∴S与t的函数关系是正比例函数;②当0.5<t≤1,即从PM与E重合至点M与点D重合,如图,由①可得QN=ED=DM=2―2t,DN=32t,S矩形EDNQ=∵∠PMN=∠B=60°,CD⊥AB,∴SD==,∴ES=ED―SD=∴ER ==2t ―1,∴S =S 矩形EDNQ ―S △ERS =12(2―2t ―1)=―2+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③当1<t ≤2,即从点M 与点D 重合至点M 到达终点,如图,由①可得DN =32t ,MN =4―t 2,∵AD ==6, DG =12AD =3,∴NG =DG ―DN =3―32t ,∴QF =NG =3―32t ,∴PQ==,∴HQ ==1―12t ,∴S =(HQ+MN )×QN 2==―∴S 与t 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综上,只有选项A 的图象符合,故选:A .1.(2024·四川广元·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cm ,AD =2cm ,动点M 自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同时动点N 自点A 出发沿折线AD -DC -CB 以每秒2cm 的速度运动,到达点B 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的面积为y (cm2),运动时间为x (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2.(22-23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如图,在△ABC 中,∠C =135°,AC =BC =P 为BC 边上一动点,PQ∥AB 交AC 于点Q ,连接BQ ,设PB =x ,S △BPQ =y ,则能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3.(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ABC 和△DEF 均为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A 从点D 运动到点E 的过程中,AB 和DF 相交于点G ,AC 和EF 相交于点H ,(S △BGF +S △FCH )为纵坐标y ,点A 移动的距离为横坐标x ,则y 与x 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A.B.C.D.4.(2023·辽宁铁岭·模拟预测)如图,矩形ABCD中,AB=8cm,AD=12cm,AC与BD交于点O,M是BC 的中点.P、Q两点沿着B→C→D方向分别从点B、点M同时出发,并都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P、Q△OPQ的面积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的是()A.B.C.D.5.(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为AB中点,动点P从点B开始沿BC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DA方向运动,与点P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这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若设他们的运动时间为x(s),△EPQ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是()A.B.C.D.6.(2024·河南开封·一模)如图1,在△ABC中,∠B=60°,点D从点B出发,沿BC运动,速度为1cm/s.点P在折线BAC上,且PD⊥BC于点D.点D运动2s时,点P与点A重合.△PBD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E是函数图象的最高点.当S(cm2)取最大值时,PD的长为()A.B.(1+cm C.(1+cm D.(2+cm7.(2024·安徽·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60°,CD⊥AD,∠BCD=90°,AB=BC=4,动点P,Q同时从A点出发,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折线A―B―C向终点C运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线段AD向终点D运动,当其中一点运动至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APQ的面积为y 个平方单位,则y随x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8.(23-24九年级上·浙江温州·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Rt△ABC中,∠C=90°,CD=,D为AC上一点,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三角形边上沿C→B→A匀速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以DP为边作正方形DPE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正方形DPEF的面积为S,当点P由点C运动到点A 时,经探究发现S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并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图象,若存在3个时刻t1,t2,t3(t1<t2<t3)对应的正方形DPEF的面积均相等,当t3=5t1时,则正方形DPEF的面积为()C.4D.5A.3B.3499.(22-23九年级上·浙江嘉兴·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C =60°,BC =6,点O 为AC 中点,点D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连接OD ,设BD =x ,OD 2=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大致为( )A .B .C .D .10.(2024·广东深圳·三模)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8,点D 和点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点M 和点N 分别从点A 出发,沿着A→C→B 方向运动,运动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当点N 到达点B 时,两点间时停止运动.设△DMN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D.11.(2024·河南南阳·二模)如图是一种轨道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是菱形的四个顶点,∠A=60°.现有两个机器人(看成点)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着轨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移动,其路线分别为A→B→C和C→D→A.若移动时间为t,两个机器人之间距离为d.则d²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A.B.C.D.12.(2024·山东聊城·二模)如图,等边△ABC与矩形DEFG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现将等边△ABC按箭头所指的方向水平移动,平移距离为x,点C到达点F为止,等边△ABC与矩形DEFG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13.(2024·河南·模拟预测)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BD是AC边上的中线,将△BCD 沿射线BA方向匀速平移,平移后的三角形记为△B1C1D1,设△B1C1D1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平移距离为x,当点B1与点A重合时,△B1C1D1停止运动,则下列图象最符合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C.D.14.(23-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末)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3cm,∠B=60°,动点P从点B出发以3cm/ 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点A后停止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 向A点运动,到达点A后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为()A.B.C.D.15.(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C在x轴的正半轴上,D,P(―1,―1).点M在菱形的边AD和DC上运动(不与点A,C重合),过点M作MN∥y轴,与菱形的另一边交于点N,连接PM,PN,设点M的横坐标为x,△PMN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C.D.16.(22-23九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点B,点C(―,点P从点O出发沿O→A→B路线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O出发沿O→C→B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y=PQ2,运动时间为t秒,则正确表达y与t的关系图象是()A.B.C.D.17.(2022·辽宁·中考真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4,在Rt△DEF中,∠EDF=90°,∠F=30°,DE=4,点B,C,D,E在一条直线上,点C,D重合,△ABC沿射线DE方向运动,当点B与点E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ABC运动的路程为x,△ABC与Rt△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B.C.D.18.(2023·山东聊城·三模)如图(1)所示,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 ,Q 同时出发t 秒时,△BPQ 的面积为y 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2)(曲线OM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B:AD =4:5B .当t =2.5秒时,PQ =C .当t =294时,BQ PQ =53D .当△BPQ 的面积为4cm 2时,t 或475秒19.(2023·辽宁·中考真题)如图,∠MAN =60°,在射线AM ,AN 上分别截取AC =AB =6,连接BC ,∠MAN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点E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作EF ⊥AM 交AM 于点F ,作EG∥AM 交射线AD 于点G ,过点G 作GH ⊥AM 于点H ,点E 沿E 与点B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E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EFH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则能大致反映S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20.(22-23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点A与原点O 重合,边AD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2,现将菱形ABCD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平移时间为t(秒),菱形ABCD位于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像大致为()A.B.C.D.。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一、综合题1.小亮在学习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垂直或平行,即90,6cm C AC BC ∠=︒==,点D 在AB 上,DE BC ⊥于点E ,射线DF 与射线AC 交于点F ,60EDF ∠=︒,顶点D 在斜边AB 上移动,设BE 两点间的距离为cm x ,EF 两点间的距离为cm EF y ,DE 两点间的距离为cm DE y .(1)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求x 的长度(保留一位小数);(2)通过测量,得到了x 与EF y 的几组值,如下表:将线段BE 的长度作为自变量x ,EF DE 直角坐标系xOy 中画出函数EF y 和DE y 的图象;(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DEF 为等边三角形时,BE 长度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在以点O 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的两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现将正方形OABC 绕点О顺时针旋转,当点A 第一次落在直线y x =上时,停止转动,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 x =于点M ,BC 边交轴于点N.(1)旋转停止时正方形旋转的度数是.(2)在旋转过程中,当MN 和AC 平行时,①OAM 与OCN 是否全等?此时正方形OABC 旋转的度数是多少?②直接写出MBN 的周长的值,并判断这个值在正方形OABC 的旋转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3.如图,点C 是以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AB =6cm ,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E 是CD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 AB 于点F ,连接FD .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AC ,CD ,FD 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对于点C 在 AB 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AC ,CD ,FD 的长度的几组值,如表: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4位置5位置6位置7位置8AC /cm 0.10.5 1.0 1.9 2.6 3.2 4.2 4.9CD /cm 0.10.5 1.0 1.8 2.2 2.5 2.3 1.0FD /cm 0.2 1.0 1.8 2.8 3.0 2.7 1.80.5在AC ,CD ,FD 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的长度是自变量,的长度和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3)结合函数图象,解答问题:当CD>DF时,AC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4.如图,在△ABC中,∠C=90°,BC=6cm,AC=8cm,点D是AB的中点,以D 为顶点作∠MDN=∠A,∠MDN的两边分别与线段AC交于点M.N(点M在点N左边).设A,M两点间的距离为xcm,C、N两点间的距离为ycm.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列表:下表的已知数据是根据A,M两点间的距离x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x与y的几组对应值:x/cm00.6 1.2 1.8 2.3 2.9 3.4 3.5 4.0 4.3 4.5 4.7 4.8 y/cm a 4.6 4.3 3.9 3.6 3.1 2.6 2.4b 1.20.90.40.2请你补全表格:a=;b=.(2)描点、连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并画出函数y关于x的图象:(3)探究性质:随着自变量x的不断增大,函数y的变化趋势:.(4)解决问题:当AM=CN时,A、M两点间的距离大约是cm.(保留一位小数)中,D为AB的中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5.如图1,在Rt ABC,,设PC x=(当点P与点C重合时,x的值为0),==BC AC,.若43PD PA+=.PA PD y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计算,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参考数据: 1.414 3.162 3.606≈≈).(2)如图2,描出剩余的点,并用光滑的曲线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观察图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①函数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②函数有最小值,也有最大值③当43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④当 1.5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6.如图如图1,在矩形ABCD 中,3cm AB =,4cm BC =,圆弧 AE 过点A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E ,圆心R 在CD 上, AE 上有一个动点P ,PQ AC ⊥,交直线AC 于点Q .线段AP 的长cm x 与PQ 的长cm PQ y 以及RQ 的长cm RQ y 之间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1)将线段AP 的长度作为自变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函数PQ y 的图象,如图2所示.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RQ y 的图象.(2)结合函数图象填空:(结果精确到0.1)线段PQ 的长度的最大值约为;线段RQ 的长度的最小值约为;圆弧 AE 所在圆的半径约等于;连结PC ,PAC 面积的最大值约为.(3)继续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所需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以点P 、Q 、R 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AP 的长度的近似值.(结果精确到0.1)7.动点P 在□ABCD 边上沿着A→B→C→D 的方向匀速移动,到达点D 时停止移动.已知P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s ,其所在位置用点P 表示,P 到对角线BD 的距离(即垂线段PQ 的长)为d 个单位长度,其中d 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1)若a =3,求当t =8时△BPQ 的面积;(2)如图3,点M ,N 分别在函数第一和第三段图象上,线段MN 平行于横轴,M 、N 的横坐标分别为t 1、t 2,设t 1、t 2时点P 走过的路程分别为12l l 、,若12l l +=16,求t 1、t 2的值.8.如图1,已知四边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点A 在y 轴上,点C 在x 轴上,AB x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单位的速度,沿O A B C O →→→→运动一周,顺次连结P ,O ,C 三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中折线ODEFG 所示已知4AB =,点D ,点F 横坐标分别为8和22.(1)求a 和b 的值.(2)求直线EF 的函数解析式.(3)当P 在BC 上时,用t 表示P 点的纵坐标.9.“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小军和爸爸同时从家骑自行车沿同一路线去图书馆,爸爸先以150米/分的速度骑行一段时间,休息了5分钟,再以m 米/分的速度到达图书馆.小军始终以同一速度骑行,两人行驶的路程(y 米)与时间(x 分钟)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a=;b=.(2)求出m 的取值是多少?(3)若小军的速度是120米/分,求小军在图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的时间.10.如图1,在菱形ABCD 中,1cm AB =,连结AC BD ,.设DAB x ∠=()0180x y AC BD <<=- ,,小宁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列表:通过观察补全下表(精确到0.01)./x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cm y 1.72 1.080.3700.73 1.08 1.41 1.72描点、连线:在图2中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 x y ,,并画出y 关于x的函数图象.(2)【发现】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①;②.(3)【应用】有一种“千斤顶”,它是由4根长为30cm 的连杆组成的菱形ABCD ,当手柄顺时针旋转时,B D 、两点的距离变小(如图3).在这个过程中,当33cm AC BD -=时,BAD ∠的度数约为.(精确到1°).11.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360km 的佳市、哈市两地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出发1h 后出发,到达佳市后停止行驶;快车到达哈市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佳市(快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快、慢两车距哈市的路程1y (单位:km ),2y (单位:km )与快车出发时间x (单位: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慢车的行驶速度和a 的值;(2)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佳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3)快车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距100km ?请直接写出答案.12.如图,在Rt △ABC 中,∠B =90°,点P 从点A 出发,以12cm/s 的速度沿AB 向终点B 运动;2s 后,又有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A 方向以3cm/s 的速度向终点A 运动.第二幅图是△PQC 的面积S (cm 2)关于点P 的运动时间t (s )的函数图象,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1)线段AB =cm ,a=,m=;(2)求当t 为何值时,PQ ∥AC ;(3)求图中EF 段函数解析式.13.如图,在ABC 中,60C ∠=︒,3BC =厘米,4AC =厘米,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A →→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B 、P 两点间的距离为y 厘米.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s)01234567y(cm)0 1.0 2.0 3.0 2.7 2.7m 3.6m的值是.(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中画出(3ABC点P所在的位置,此时P运动的时间为▲秒14.已知图形ABCDEF的相邻两边垂直,AB=8cm.当动点M以2cm/s的速度沿图①的边框按B→C→D→E→F→A的路径运动时,△ABM的面积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②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求a的值和EF的长度;(2)当点M运动到DE上时,求S与t的关系式.15.已知动点P以每秒2㎝的速度沿图甲的边框按从的路径移动,相应的△ABP 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象表示.若AB=6cm,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BC 长是多少?(2)图乙中的a 是多少?(3)图甲中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4)图乙中的b 是多少?16.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任意点()P x y ,,如果满足x y a +=(x ≥0,a 为常数),那么我们称这样的点叫做“特征点”.(1)当2≤a ≤3时,①在点(1,2),(1,3),(2.5,0)A B C 中,满足此条件的特征点为;②⊙W 的圆心为(,0)W m ,半径为1,如果⊙W 上始终存在满足条件的特征点,请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10Z x x x =+>,请利用特征点求出该函数的最小值.1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1AB =,延长BC 至M ,使5BM =.以BD BM ,为邻边作DBMN .动点P 从点D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DN 向终点N 运动,过点P 作PQ ⊥BM 交BM 或BM 的延长线于点Q ,以PQ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RS .设正方形PQRS .设正方形PQRS 与DBMN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0x >.单位:秒).(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 为;(2)当点S 与点N 重合时,求x 的值;(3)当正方形PQRS 与DBMN 的重叠部分不是正方形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当DQS 或PRN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x 的值.18.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边AB//x 轴,AD//y 轴,点A 的坐标为(2,1),AB=4,AD=3.(1)求直线BD 的解析式.(2)已知双曲线(0)ky k x =>与折线ABC 的交点为E ,与折线ADC 的交点为F .①连接CE ,当S △BCE =3时,求该双曲线的解析式,并求出此时点F 的坐标;②若双曲线(0)ky k x =>与矩形ABCD 各边和对角线BD 的交点个数为3,请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19.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 <A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动点P 由点A 出发,沿AB→BC→CD 向点D 运动,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AOP 的面积为y ,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1)AD边的长为.(2)如图③,动点P到达点D后从D点出发,沿着DB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以点P为圆心,PD长为半径的⊙P与DB、DC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M、N,与此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着CD方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以点Q为圆心、2为半径作⊙Q.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①当t为何值时,点Q与点N重合?②当⊙P与BC相切时,求点Q到BD的距离.20.已知:在矩形ABCD中,E为边BC上的一点,AE⊥DE,AB=12,BE=16,F为线段BE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纸片△GMN,∠NGM=900,NG=6,MG=8,斜边MN与边BC在同一直线上,点N与点E重合,点G在线段DE上.如图2,△GMN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向点B匀速移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匀速移动,点Q为直线GN与线段AE的交点,连接PQ.当点N到达终点B时,△GMNP和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问题:(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在线段AE上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 ,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GMN 与△A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90 4 60ACB AC A ∠︒=∠︒=,,=,O 为BC 中点,将ABC ∆绕O 点旋转180︒得到DCB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的速度沿A B D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C ⊥.(1)当点P 运动2秒时,另-动点Q 也从A 出发沿A-→B→D 的路线运动,且在AB 上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D.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 作直线QN 使//QN PM ,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10)直线PM 与QN 截四边形ABDC 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2)当点P 开始运动的同时,另一动点R 从B 处出发沿B C D →→的路线运动,且在BC 上以每秒32的速度匀速运动,在CD 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度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P,R ,使BP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运动的时间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直线l :243y x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在OB 上取一点()01C ,,以线段BC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BCDE ,正方形BCDE 沿CD 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求A,B两点的坐标;(2)在正方形BCDE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若正方形BCDE的顶点落在直线l 上,求t的值;(3)设正方形BCDE两条对角线交于点P,在正方形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OP PA+有最小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A、B、C是数轴上的三点,O是原点,BO=3,AB=2BO,5AO=3CO.(1)写出数轴上点A、C表示的数;(2)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N=23CQ.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①求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t为何值时,M、N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4.一只蚂蚁在一个半圆形的花坛的周边寻找食物,如图1,蚂蚁从圆心O出发,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匀速爬完下列三条线路:(1)线段OA、(2)半圆弧AB、(3)线段BO后,回到出发点.蚂蚁离出发点的距离S(蚂蚁所在位置与O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与时间t之间的图象如图2所示,问:(注:圆周率π的值取3)(1)请直接写出:花坛的半径是米,a=.(2)当2t<时,求s与t之间的关系式;(3)若沿途只有一处有食物,蚂蚁在寻找到食物后停下来吃了2分钟,并知蚂蚁在吃食物的前后,始终保持爬行且爬行速度不变,请你求出:①蚂蚁停下来吃食物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②蚂蚁返回O所用时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解:在Rt DEB 中,DE BE x ==,在Rt DEF 中,6EF BF BE x =-=-,60EDF ∠=︒tan EFEDF DE∠=∴6xx -=,解得 2.2x ≈将 2.2x ≈代入分式方程左边中得6 2.23.8=1.732.2 2.2-=≈故x 的长约为 2.2cm(2)解:由题意可知DE BE x ==,∴DE y x=又根据EF y 经过表中的那些点,所以取点,画图即可得到其图象.(3)解:如图所示,当△DEF 为等边三角形时,EF=DE∵∠B=45°,射线DE ⊥BC 于点E∴BE=EF∴EF=DE∴在(2)中EF y 与DE y 的交点横坐标即为BE 的长经测量可知 3.2x ≈∴BE 的长约为3.2.【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出△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DE ⊥BC ,得出BE=DE=x ,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在Rt △DEF 中,EF=6-x ,∠EDF=60°,利用正切函数列构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出△B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出y DE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象,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并通过描点法画出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EF 的图象;(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F=DE ,结合∠B=45°,DE ⊥BC ,得出BE=EF ,即y=x ,再根据y EF 与y DE 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即为BE 的长度,得出BE 的近似值.2.【答案】(1)45°(2)解:①∵//MN AC ,∴45BMN BAC ∠=∠=︒,45BNM BCA ∠=∠=︒,∴BMN BNM ∠=∠,∴BM BN =,又∵BA BC =,∴AM CN =,∵在OAM 和OCN 中,AM CNOAM OCN AO CO=⎧⎪∠=∠⎨⎪=⎩,∴()SAS OAM OCN ∆ ≌,∴1()2AOM CON AOC MON ∠=∠=∠-∠1(9045)22.52︒=⨯-︒=︒,∴旋转过程中,当MN 和AC 平行时,正方形OABC 旋转的度数为4522.522.5︒-︒=︒.②MBN 的周长的值为2,且在正方形OABC 的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延长BA 交y 轴于点E,则45AOE EOM AOM AOM ∠=∠-∠=︒-∠,∵904545CON AOC MON AOM AOM AOM ∠=∠-∠-∠=︒-︒-∠=︒-∠,∴AOE CON ∠=∠,又∵OA OC =,1809090OAE OCN ∠=︒-︒=︒=∠,在OAE 和OCN 中,AOE CONOA OC OAE OCN∠=∠⎧⎪=⎨⎪∠=∠⎩∴()ASA OAE OCN ≌,∴OE ON =,AE CN =.在OME 和OMN 中,OE ONEOM NOM OM OM=⎧⎪∠=∠⎨⎪=⎩,∴()SAS OME OMN ≌,∴MN ME AM AE ==+.∴MN AM CN =+,∴MBN 的周长为2MN BN BM AM CN BN BM AB BC ++=+++=+=.∴在正方形OABC 的旋转过程中,MBN 的周长不发生变化.【解析】【解答】解:(1)∵A 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 x =上时停止旋转,直线y x =与y轴的夹角是45 ,∴OA旋转了45°;【分析】(1)根据直线y=x图象上点的特点,得出线y=x与y轴的夹角是45°,即可得出求得边OA旋转的角度;(2)①利用SAS得出全等,根据正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出∠AOM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②利用全等把△MBN的各边整理到成与正方形的边长有关的式子即可.3.【答案】(1)AC;CD;FD(2)解:函数图象如图所示:(3)3.5cm<x<5cm【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C是自变量,CD,DF是自变量AC的函数.故答案为:AC,CD,FD.(3)观察图象可知CD>DF时,3.5cm<x<5cm.故答案为:3.5cm<x<5cm.【分析】(1)根据函数的定义可得结论;(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利用图象法,观察图象写出函数CD的图象在函数DF的图象上方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中考数学动点的函数图像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的函数图像含详细答案

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题型复习题型一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图象针对演练1. (青海)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2. (资阳)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与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 )3. 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A(0,22),B(22,0),顶点C,D位于第一象限,直线l:x=t,(0≤t≤2)将正方形ABCD分成两部分,设位于直线l左侧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则函数S与t的图象大致是( )4. (泰安)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5. 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1,E、F、G、H分别为AB、BC、CD、DA边上的点,且AE =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AE=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6.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2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A→B→C的方向向点C移动,若△APQ的面积为S(cm2),则下列最能反映S(cm2)与移动时间t(s)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7. 如图,点C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点C不与点A,B重合),AB=4.设弦AC的长为x,△AB C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8. (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 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 cm/s,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象可以是( )9. (莆田)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点E在边AD上,∠ABE=45°,BE=DE,连接BD,点P在线段DE上,过点P作PQ∥BD交BE于点Q,连接QD,设PD=x,△PQD的面积为y,则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10. (钦州)如图,△ABC中,AB=6,BC=8,tan∠B=43.点D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过点D作DE⊥AB,垂足为E,点F是AD的中点,连接EF.设△AEF的面积为y,点D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D与B的距离为x,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11. 如图,两个等腰Rt△ABC、Rt△DEF的斜边都为4 2 cm,点D、M分别是AB、AC 边上的中点,DE与AC(或BC)交于点P,当点P从点M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M→C运动至点C后又立即沿C→B运动至点B结束.若运动时间为t(单位:s),Rt△ABC和Rt△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单位:cm2),则y关于t的图象大致是( )12. 如图,在▱ABCD中,∠A=60°,AB=6 cm,BC=12 cm,点P、Q同时从顶点A出发,点P沿A→B→C→D方向以2 cm/s的速度前进,点Q沿A→D方向以1 cm/s的速度前进,当Q到达点D时,两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s,P、Q经过的路径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y(单位:cm2),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13. (天水)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和边长为1的等边△A′B′C′,它们的边B′C′,BC位于同一条直线l上,开始时,点C′与B重合,△ABC固定不动,然后把△A′B′C′自左向右沿直线l平移,移出△ABC外(点B′与C重合)停止,设△A′B′C′平移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1.B 【解析】当点P 在AD 上时,△ABP 的底边AB 不变,高增大,所以△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在DE 上时,△ABP 的底边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面积S 不变;当点P 在EF 上时,△ABP 的底边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在FG 上时,△ABP 的底边AB 不变,高不变,所以△ABP 的面积S 不变;当点P 在GB 上时,△ABP 的底边AB 不变,高减小,所以△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2.B 【解析】当点P 在点O 处时,∠APB =∠AOB =90°,当点P 沿OC 运动到点C 时,∠APB =12∠AOB =45°;当点P 在CD ︵上运动时,∠APB =12∠AOB =45°;当点P 沿DO 运动到点O 时,∠APB 从45°增大到90°.结合选项可知B 选项符合.3.C 【解析】根据图形知道,当直线l :x =t 在BD 的左侧时,S =t 2,当直线l :x =t 在BD 右侧时,S =-(t -2)2+1,结合选项,只有选项C 符合.4.C 【解析】∵∠APC 是△ABP 的外角,∴∠APC =∠PAB +∠B ,同理∠BDP =∠PAB +∠APD ,又∵∠B =∠APD ,∴∠APC =∠BDP ,∵∠B =∠C =60°,∴△BDP ∽△CPA ,∴BP AC=BD PC ,即x 4=y 4-x ,整理得,y =-14x 2+x ,故选C. 5.C 【解析】依题意,得y =S 正方形ABCD-S △AEH -S △BEF -S △CFG -S △DGH =1-4×12(1-x )x =2x 2-2x +1,即y =2x 2-2x +1(0≤x ≤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 =12,故选C.6.C 【解析】当0≤t ≤2时,S =12·t ·sin60°·t =34t 2,此函数抛物线开口向上,且函数图象为抛物线右侧的一部分;当2<t ≤4时,S =12×2·sin60°(4-t )=-32t +23,此函数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且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只有C.7.B 【解析】∵AB =4,AC =x ,∴BC =AB 2-AC 2=16-x 2,∴S △ABC =12AC ·BC =12x 16-x 2,∵此函数不是二次函数,也不是一次函数,∴排除A 、C ,∵AB 为定值,当OC ⊥AB 时,△ABC 面积最大,此时AC =22,即当x =22时,y 最大,故排除D ,选B.8.A 【解析】根据题意,当0<t ≤4时,S =12×AP ×AD 2=12×t ×42=t ,面积S 随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当4<t ≤6时,S =S 四边形ABMO -S ΔMOP =12×(2+4)×2-12×(6-t )×2=t ,因此S 始终是t 的正比例函数,故选A.9.C 【解析】∵∠ABE =45°,∠A =90°,∴△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B =2,∴BE =2AB =22,∵BE =DE ,PD =x ,∴PE =DE -PD =22-x ,∵PQ ∥BD ,BE =DE ,∴QE =PE =22-x ,又∵△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 到AD 的距离为22(22-x )=2-22x ,∴y =12x (2-22x )=-24(x 2-22x +2)+22=-24(x -2)2+22,结合选项,只有C 选项符合.10.B 【解析】∵BD =x ,DE ⊥AB ,tan ∠B =43,∴在Rt △BED 中,BE =35x ,DE =45x ,∵AB =6,∴AE =6-35x ,又∵点F 为AD 的中点,∴S △AEF =12S △ADE =12×12AE ·DE ,∴y =S △AEF =14×(6-35x )×45x ,化简得y =-325x 2+65x (0<x ≤8),∴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且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0<x ≤8,结合题中给出的选项,只有选项B 符合. 11 C 【解析】如解图,连接DM ,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记DF 与BC 相交于点N ,∵点D 、M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DM =12BC =2 cm ,MC =12AC =2 cm ,∴DM =MC ,∴四边形DMCH 为正方形,∴DH =DM ,又∵∠NDH +∠HDP =90°,∠HDP +∠PDM =90°,∴∠NDH =∠PDM ,第11题解图∴△DNH ≌△DPM .①当点P 从点M 出发,沿M→C 运动时,即0≤t <2时,y =S △DNH +S 四边形DHCP =S △DPM +S 四边形DHCP =S 正方形DMCH =4 cm 2;②当点P 运动至点C 时,即t =2时,y =S △DBC =4cm 2; ③当点P 从点C 出发沿C →B 运动至B 处时,即2<t ≤6时,y =S △DBP =12×BP ·DH =12(6-t )×2=6-t ,可知y 是t 的一次函数,故选C.12.A 【解析】当点P 在AB 上时,即0≤x ≤3时,P 、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2x ×3x =32x 2;当点P 在BC 上时,即3<x ≤9时,P 、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2×3×33+12(2x -6+x -3)×33=932x -93,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在CD 上时,即9<x ≤12时,P 、Q 经过的路径与线段PQ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2×33-12(12-x )(123-3x )=-32x 2+123x -36 3.综上,选项A 符合题意. 13.B 【解析】由题意知:在△A′B′C′移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总为等边三角形.当0≤x ≤1时,重合部分边长为x ,此时y =12x ×32x =34x 2;当1<x ≤2时,重合部分为△A′B′C′,此时y =12×1×32=34;当2<x ≤3时,重合部分边长为3-x ,此时y =12(3-x )×32(3-x )=34(3-x )2.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左边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中间为直线y =34的一部分,右边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且顶点为(3,0),最高点为(2,34),结合选项中的图象可知,选项B 符合.。

30_专题二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可自主编辑PPT)

30_专题二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可自主编辑PPT)

关于t的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故选D.
专题突破
栏目索引
变式训练1-2 (2019河南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0,1),B( 3,
0),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菱形ABCD,且点D在y轴上.若菱形ABCD以每秒2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滑行,直至顶点D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菱形在x轴下方部
专题突破
栏目索引
类型一 函数图象的判断 例1 (2019河南模拟)如图,在△ABC中,∠ABC=60°,∠C=45°,点D,E分别为边AB, AC上的点,且DE∥BC,BD=DE=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沿B→D→E→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过点P作PQ⊥BC于点Q,设△BPQ 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D )
2
S△BPQ=1 PQ·BQ
2
=- 1 (t-4)2- 3 2- 6 (t-4)+ 3 3,∴抛物线开口向下.故选D.
4
4
2
栏目索引
专题突破
栏目索引
变式训练1-1 (2019青岛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动点M,N同时从A 点出发,点M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N沿A→D→C以每 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CMN的面积为S,则S关 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D )
专题突破
栏目索引
2.解决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题目,需从题干出发,将几何图形与函数图象对 比着进行分析.一般需注意: (1)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及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 (3)转折点:判断函数图象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发生变化的关键点; (4)平行线: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保持不变.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考点精讲】动点问题是中考的常考点,对于解决动点问题中,点动会牵扯到线动、面动,解决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的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解决,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

而对于动点问题的图象问题的解决,要抓住图形中的关键点,例如与x 轴、y 轴的交点,图象上的转折点、图象中与x 轴、y 轴平行的线等图象。

【典例精析】例题1 (贵州贵阳中考)如图,在直径为AB 的半圆O 上有一动点P 从A 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半圆匀速运动到B 点,然后再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直径回到A 点停止,线段OP 的长度d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A . B. C . D .思路导航:情境分三段,点P 在圆周上、在OB 上,在AO 上,因此图象分三段,根据在每一段上线段OP 的长度d 随运动时间t 的变化来确定。

答案:点P 在圆周上时,d 不随t 的变化而变化,故第一段图象平行x 轴,点P 在OB 上,d 随t 的增加而减小,直到0,故此段图象呈下降趋势,点P 在AO 上,d 随t 的增加而增大,直到增加到半径的长度,即与第一段图象齐平,故选A 。

点评:先根据运动过程理解函数与自变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段情况,然后对照所给图象找到满足问题情境变化的规律。

注意弄清函数图象中横轴和纵轴意义,以及每段图象的起始点。

例题2 矩形ABCD 中,AB =20cm ,BC =10cm ,有一点P 沿着矩形从A 向B 再向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

(1)求△APC 的面积S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面积为20cm2时,求点P的位置。

思路导航:△APC的面积为12AP BC⋅或12AP AB⋅,只要利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P和PC即可。

答案:解:(1)1210(010)21(302)20(1015) 2t tSt t⎧⨯⨯<≤⎪⎪=⎨⎪⨯-⨯<<⎪⎩,化简得:10(010)30020(1015)t tSt t<≤⎧=⎨-<<⎩。

2022中考中考:与动点有关的函数图像问题专题

2022中考中考:与动点有关的函数图像问题专题

中考总复习 与动点有关的函数图像问题 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动点P 从点B 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B C D →→的方向运动到点D 停止,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PAD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cm ,BC =2cm ,点P 从A 出发,以1cm/s 的速沿折线AC →CB →BA 运动,最终回到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线段AP 的长度为y (cm),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是( )A .B .B .C .D .3.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30B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D --的路线向点D 运动.设ABP ∆的面积为y (B 、P 两点重合时,ABP ∆的面积可以看作0),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则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8 cm ,AB =6 cm .动点E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终点B 以2 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F 从点C 出发沿边CD 向点D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D停止.如图可得到矩形CFHE ,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s ),此时矩形ABCD 去掉矩形CFHE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单位:cm 2),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 .C .D .5.如图,在Rt OAB 中,OA AB =,90OAB ∠=︒,点P 从点O 沿边OA 、AB 匀速运动到点B ,过点P 作PC OB ⊥交OB 于点C ,线段22AB =OC x =,POC S y =△,则能够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6.如图,等腰()90Rt ABC ACB ∠=的直角边与正方形DEFG 的边长均为2,且AC 与DE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C 与点D 重合,让ABC 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A 与点E 重合为止.设CD 的长为x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7.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2a ,AD =a ,矩形边上一动点 P 沿 A →B →C →D 的路径移动.设点 P 经过的路径长为 x ,PD 2=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4,BD=6,点P是线段BD上的任一点,过点P 作直线EF∥AC,设BP=x,直线EF在平行四边形内部的线段长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为()A.B.C.D.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C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10.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11.如图,A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A点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的速度匀速单位运动:回A点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弦BP长为y,那么图象中可能表示数关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①B.②C.①或④D.③或④12.如图,点A在x轴上,点B,C在反比例函数y=kx(k>0,x>0)的图象上.有一个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O的路线(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PM⊥x 轴,垂足为M,设△POM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B=60°,设AB的长为x,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y,则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14.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中,从边CD上剪去一个矩形EFGH,且有EF=DH=CE=1cm,FG=2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D停止.以AP为边在AP的下方做正方形AQKP,设点P运动时间为t(s),正方形AQKP和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A.B.C.D.15.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m垂直,垂足分别为M、N,MN=1,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在直线m上,AB=2,且点B位于点M处,将等腰直角△ABC沿直线m向右平移,直到点A与点N重合为止,记点B平移平移的距离为x,等腰直角△ABC的边位于直线a,b之间部分的长度和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16.如图,矩形ABCD 中,边AD AB >,E 为边AD 上任意一点,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设P ,Q 同时出发t 秒时,BPQ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反映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7.如图,Rt ABC 中,90C ∠=︒,5cm AB =,4cm AC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A C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 B C →→向点C 运动,直到它们都到达点C 为止.线段PQ 的长度为y (cm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则y 与t 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18.如图,点C 是以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点C 不与点A ,B 重合),∆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4AB=.设弦AC的长为x,ABC的图象大致是()A.B.C.D.19.如图,P为正六边形ABCDEF边上一动点,点P从点D出发,沿六边形的边以1cm/sx,以点P、C、D为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sy,则下列图像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2cmA.B.C.D.20.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8,点P是AB边上直面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AB交直角边于点D,设AP为x,△APD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静夜思[ 唐] 李白原文译文对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专题02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析版)

专题02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析版)

专题02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考点1】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例1】(2018•东城区二模)有一圆形苗圃如图1所示,中间有两条交叉过道AB,CD,它们为苗圃Oe 的直径,且AB CD⊥.入口K位于¶AD中点,园丁在苗圃圆周或两条交叉过道上匀速行进.设该园丁行进的时间为x,与入口K的距离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该园丁行进的路线可能是()A.A O D→→→→→D.O D B C→→→C.D O C→→B.C A O B【分析】采用排除法解题,注意由圆的对称性,D O A-路线呈现对称性,图象应用对称特征.--、B C【解析】解:按选项A中路线,图象应呈现对称性,故A错误;按选项C,距离K最近点应靠近D,故C错误;选项D中路线,B到C段图象应呈现对称性,故D排除.故选:B.【点拨】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解答时注意动点到达临界点前后图象的变化趋势.【变式1-1】(2017•顺义区二模)如图,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30∠=︒,4OABAB=米.当木杆的上端A 沿墙壁NO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地面上的射线OM方向滑动.设木杆的顶端A匀速下滑到点O停止,则木杆的中点P到射线OM的距离y(米)与下滑的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分析】作PQ OB⊥,根据三角函数求得OA的长,从而得出其中位线PQ的最大值,再由OA长度与下滑时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如图,过点P作PQ OB⊥于点Q,//∴,PQ OAQ为AB中点,PPQ ∴为AOB ∆的中位线,即12PQ OA =, 30OAB ∠=︒Q ,4AB =,cos 4OA AB OAB ∴=∠==则OP =,当点A 匀速向下滑动时,OA 的长度随时间x 的变化满足一次函数关系, 由于12PQ OA =,PQ ∴的长度与下滑时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且PQ B 选项,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点A 下滑是匀速得出一次函数关系及由中位线得出PQ 长度的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线段间的变量关系【例2】(2019•顺义区一模)如图,点A 、C 、E 、F 在直线l 上,且2AC =,1EF =,四边形ABCD ,EFGH ,EFNM 均为正方形,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l 向右平移,若起始位置为点C 与点E 重合,终止位置为点A 与点F 重合.设点C 平移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的边位于矩形MNGH 内部的长度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分析出各段的函数图象,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析】解:由题意可得,点C 从点E 运动到点F 的过程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解析式为2sin 45x y =⨯=︒,函数图象是一条线段,当点D 从点H 运动到点G 的过程中,y 随x 的增大不会发生变化,此过程函数图象是一条线段, 当点A 从点E 运动到点F 的过程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象是一条线段,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2-1】(2017•朝阳区一模)如图1,在ABC ∆中,AB BC =,AC m =,D ,E 分别是AB ,BC 边的中点,点P 为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 ,PB ,PE .设AP x =,图1中某条线段长为y ,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 )A .PDB .PBC .PED .PC【分析】观察图2,确定x 为何值取得最小值即可一一判断.【解析】解:A 错误,观察图2可知PD 在4m x =取得最小值. B 、错误.观察图2可知PB 在2m x =取得最小值. C 、正确.观察图2可知PE 在34m x =取得最小值. D 、错误.观察图2可知PC 在x m =取得最小值为0.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函数的最值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考点3】周长的变化【例3】(2017•东城区二模)如图,点E为菱形ABCD的BC边的中点,动点F在对角线AC上运动,连接BF、EF,设AF x=,BEF∆的周长为y,那么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找到y的最小值,可知图象有最低点,再根据距离最低点x的值的大小>可判断正确的图形.AM MC()【解析】解:如图,连接DE与AC交于点M.则当点F运动到点M处时,三角形BEF∆的周长y最小,且AM MC>.通过分析动点F的运动轨迹可知,y是x的二次函数且有最低点,利用排除法可知图象大致为: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有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习题时,关键是要根据条件找到所给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是在几何问题中,更要注意基本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变式3-1】(2017•平谷区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中,动点P的运动路线为AB BC,动点Q的运动路线为对角线BD,点P,Q以同样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匀速前进,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PQ的长为y,则下列能大致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A.B.C.D.【分析】分两种情况:P点在AB上运动时,点P在BC上运动时;分别判定即可.【解析】解:P点在AB上运动时,y先变小再增大;点P在BC上运动时,y逐渐增大;故选:B.【变式3-2】(2017•石景山区二模)如图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匀速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线段OP的长为y,如果y 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 .20B .24C .48D .60【分析】根据点P 的移动规律,当OP BC ⊥时取最小值3,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得矩形的长与宽,易得该矩形的面积.【解析】解:如图2所示,当OP BC ⊥时,4BP CP ==,3OP =,所以26AB OP ==,28BC BP ==,所以矩形ABCD 的面积6848=⨯=.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关键是根据所给函数图象和点的运动轨迹判断出4BP CP ==,3OP =.【考点4】面积的变化【例4】(2019•东城区二模)如图1,动点P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 C D →→以1/cm s 的速度运动到点D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PAB ∆的面积为2()y cm .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a 的值为( )A B .52 C .2 D .【分析】由图2知,菱形的边长为a ,对角线AC ,则对角线BD 为P在线段AC 上运动时,111222y AP BD =⨯=,即可求解.【解析】解:由图2知,菱形的边长为a ,对角线AC =,则对角线BD 为= 当点P 在线段AC 上运动时,111222y AP BD =⨯=,由图2知,当x =y a =,即12a = 解得:52a =,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涉及到二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变式4-1】(2018•大兴区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点P 在矩形的边上沿B C D 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分析】要能根据几何图形和图形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的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画出正确的图象.【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点P 按B C D A →→→的顺序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边上运动,APB ∆的面积分为3段;当点P 在BC 上移动时,底边不变高逐渐变大,故面积逐渐变大;当点P 在CD 上移动时,底边不变,高不变,故面积不变;当点P 在AD 上时,高不变,底边变小,故面积越来越小直到0为止.故选:B .【点拨】考查点的运动变化后根据几何图形的面积确定函数的图象,图象需分段讨论.1.(2018•顺义区二模)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动点P 从A 出发,沿AD 边以1/cm 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B 出发,沿BC ,CD 边以2/cm s 的速度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运动到点D 均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BPQ 的面积为2()y cm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Q 点分别在BC 、CD 上运动时,形成不同的三角形,分别用x 表示即 可.【解析】解:(1)当02x 剟时,2BQ x =14242y x x =⨯⨯=当24x 剟时,如下图2111(44)4(4)(82)4(24)28222y x x x x x x =-+⨯-⨯---⨯⨯-=-++由上可知故选:B .2.(2018•朝阳一模)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 ∠=︒,6AB =,点P 是AB 边上一动点(点P 与点A 不重合),以AP 为边作正方形APDE ,设AP x =,正方形APDE 与ABC ∆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分析】如图1,当点D 落在BC 上,利用BP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3x =,所以当03x <…时,2y x =,当36x <…时,如图2,正方形APDE 与BC 相交于F 、G ,表示出26DF x =-,所以221(26)2DFG APDE y S S x x ∆=-=-⋅-正方形,然后利用所得的解析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析】解:如图1,当点D 落在BC 上,ABC ∆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PDE 为正方形, BP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B PD x ∴==, 26x ∴=,解得3x =,当03x <…时,2APDE y S x ==正方形,当36x <…时,如图2,正方形APDE 与BC 相交于F 、G , 易得BPF ∆和D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6PF PB x ∴==-,(6)26DF x x x ∴=--=-,22221(26)1218(6)182DFG APDE y S S x x x x x ∆∴=-=-⋅-=-+-=--+正方形,综上所述,22(03)(6)18(36)x x y x x ⎧<=⎨--+<⎩……. 故选:C .3.(2018•东城一模)如图1是一座立交桥的示意图(道路宽度忽略不计),A 为入口,F ,G 为出口,其中直行道为AB ,CG ,EF ,且AB CG EF ==;弯道为以点O 为圆心的一段弧,且¶BC,¶CD ,¶DE 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甲、乙两车由A 口同时驶入立交桥,均以10/m s 的速度行驶,从不同出口驶出,其间两车到点O 的距离()y m 与时间()x s 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结合题目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车在立交桥上共行驶8sB .从F 口出比从G 口出多行驶40mC .甲车从F 口出,乙车从G 口出D .立交桥总长为150m【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象问题可得.【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两车通过¶BC,¶CD ,¶DE 弧时每段所用时间均为2s ,通过直行道AB ,CG ,EF 时,每段用时为3s .因此,甲车所用时间为3238s ++=,故A 正确;根据两车运行路线,从F 口驶出比从G 口多走¶CD,¶DE 弧长之和,用时为4s ,则走40m ,故B 正确; 根据两车运行时间,可知甲先驶出,应从G 口驶出,故C 错误; 根据题意立交桥总长为(3233)10150m ⨯+⨯⨯=,过D 正确; 故选:C .4.(2018•海淀一模)如图1,矩形的一条边长为x ,周长的一半为y .定义(,)x y 为这个矩形的坐标.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x =,3y =将第一象限划分成4个区域.已知矩形1的坐标的对应点A 落在如图所示的双曲线上,矩形2的坐标的对应点落在区域④中.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点A 的横坐标有可能大于3B .矩形1是正方形时,点A 位于区域②C .当点A 沿双曲线向上移动时,矩形1的面积减小D .当点A 位于区域①时,矩形1可能和矩形2全等【分析】A 、根据反比例函数k 一定,并根据图形得:当1x =时,3y <,得3k xy =<,因为y 是矩形周长的一半,即y x >,可判断点A 的横坐标不可能大于3;B 、根据正方形边长相等得:2y x =,得点A 是直线2y x =与双曲线的交点,画图,如图2,交点A 在区域③,可作判断;C 、先表示矩形面积22()S x y x xy x k x =-=-=-,当点A 沿双曲线向上移动时,x 的值会越来越小,矩形1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可作判断;D 、当点A 位于区域①,得1x <,另一边为:2y x ->,矩形2的坐标的对应点落在区域④中得:1x >,3y >,即另一边0y x ->,可作判断.【解析】解:设点(,)A x y , A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0)ky k x=≠, 由图形可知:当1x =时,3y <, 3k xy ∴=<, y x >Q ,3x ∴<,即点A 的横坐标不可能大于3,故选项A 不正确;B 、当矩形1为正方形时,边长为x ,2y x =,则点A 是直线2y x =与双曲线的交点,如图2,交点A 在区域③, 故选项B 不正确;C 、当一边为x ,则另一边为y x -,22()S x y x xy x k x =-=-=-, Q 当点A 沿双曲线向上移动时,x 的值会越来越小,∴矩形1的面积会越来越大,故选项C 不正确;D 、当点A 位于区域①时,Q 点(,)A x y ,1x ∴<,3y >,即另一边为:2y x ->,矩形2落在区域④中,1x >,3y >,即另一边0y x ->,∴当点A 位于区域①时,矩形1可能和矩形2全等;故选项④正确; 故选:D .5.(2018•延庆县一模)某游泳池长25米,小林和小明两个人分别在游泳池的A ,B 两边,同时朝着另一边游泳,他们游泳的时间为(秒),其中0180t 剟,到A 边距离为y (米),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小林和小明在游泳过程中y 与t 的对应关系.下面有四个推断:①小明游泳的平均速度小于小林游泳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游泳的距离大于小林游泳的距离; ③小明游75米时小林游了90米游泳; ④小明与小林共相遇5次;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分析】利用图象信息,一一判断即可;【解析】解:①错误.小明游泳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林游泳的平均速度; ②正确.小明游泳的距离大于小林游泳的距离; ③错误,小明游75米时小林游了50米; ④正确.小明与小林共相遇5次; 故选:D .6.(2018•通州一模)如图1,点O 为正六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机器人置于该正六边形的某顶点处,柱柱同学操控机器人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图1中给出线段路径上运行,柱柱同学将机器人运行时间设为t 秒,机器人到点A 的距离设为y ,得到函数图象如图2,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可以得到下列推断:①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②当3t 时,机器人一定位于点O ;③机器人一定经过点D ;④机器人一定经过点E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④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分析】根据图象起始位置猜想点B 或F 为起点,则可以判断①正确,④错误.结合图象判断34t 剟图象的对称性可以判断②正确.结合图象易得③正确.【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机器人距离点1A 个单位长度,可能在F 或B 点,则正六边形边长为1.故①正确;观察图象t 在34-之间时,图象具有对称性则可知,机器人在OB 或OF 上,则当3t =时,机器人距离点A 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机器人一定位于点O ,故②正确; 所有点中,只有点D 到A 距离为2个单位,故③正确;因为机器人可能在F 点或B 点出发,当从B 出发时,不经过点E ,故④错误. 故选:C .7.(2017•东城一模)图1是某娱乐节目中一个游戏环节的录制现场,场地由等边ADE ∆和正方形ABCD 组成,正方形ABCD 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在AD 的中点P 处放置了一台主摄像机.游戏参与者行进的时间为x ,与主摄像机的距离为y ,若游戏参与者匀速行进,且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大致如图2所示,则游戏参与者的行进路线可能是( )A .A O D →→B .E AC →→C .A ED →→D .E A B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路线进行分析,看哪条路线符号图2的函数图象即可解答本题.【解析】解:由题意可得,当经过的路线是A O D →→时,从A O →,y 随x 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图象对称,从O D →,y 随x 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函数图象对称,故选项A 符号要求;当经过的路线是E A C →→时,从E A →,y 随x 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后来增大的最大值小于刚开始的值,故选项B 不符号要求;当经过的路线是A E D →→时,从A E →,y 随x 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后来增大的最大值大于于刚开始的值,故选项C 不符号要求;当经过的路线是E A B →→时,从E A →,y 随x 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后来增大的最大值小于刚开始的值,故选项D 不符号要求; 故选:A .8.(2017•房山区一模)如图1,已知点E ,F ,G ,H 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6AB =,8BC =,动点M 从点E 出发,沿E F G H E →→→→匀速运动,设点M 运动的路程x ,点M 到矩形的某一个顶点的距离为y ,如果表示y 关于x 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这个顶点是矩形的(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分析】由图2得出始点E 到顶点的距离为3,只有顶点A ,B 满足,又由开始时先增大,得出只有顶点B 满足.【解析】解:由图2得出始点E 到顶点的距离为3, 6AB =Q ,∴只有顶点A ,B 满足,又Q 沿E F G H E →→→→匀速运动开始时先增大,∴只有顶点B 满足,故选:B .9.(2018秋•朝阳期末)如图,在ABC∆中,AB AC=,MN是边BC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不与点B重合,点N不与点C重合),且12MN BC=,MD BC⊥交AB于点D,NE BC⊥交AC于点E,在MN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BMD∆的面积减去CN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分析】设:12a BC=,B Cα∠=∠=,求出MN、CN、DM、AH、EN的长度,利用BMD CNES S S∆∆=-,即可求解.【解析】解:过点A作AH BC⊥,交BC于点H,则12BH HC BC==,设12a BC=,B Cα∠=∠=,则MN a=,2CN BC MN x a a x a x=--=--=-,tan tan DM BM B x α==g ,tan tan AH BH B a α==g ,tan ()tan EN CN C a x α==-g ,21tan tan ()(2)tan 222BMD CNEa a S S S BM DM CN EN x a a x ααα∆∆=-=-=-=-g g g g , 其中,tan a αg 、2tan 2a α均为常数,故上述函数为一次函数, 故选:A .10.(2017秋•海淀区期末)两个少年在绿茵场上游戏.小红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到点 B ,小兰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e 逆时针运动一周回到点C ,两人的运动路线如图1所示,其中AC DB =.两人同时开始运动,直到都停止运动时游戏结束,其间他们与 点C 的距离y 与时间x (单位:秒)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红的运动路程比小兰的长B .两人分别在1.09秒和7.49秒的时刻相遇C .当小红运动到点D 的时候,小兰已经经过了点DD .在4.84秒时,两人的距离正好等于O e 的半径 【分析】利用图象信息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解:A 、小红的运动路程比小兰的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两人分别在1.09秒和7.49秒的时刻与点C 距离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当小红运动到点D 的时候,小兰还没有经过了点D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当小红运动到点O 的时候,两人的距离正好等于O e 的半径,此时9.684.842t ==,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10年3考)【题型解读】近10年考查3次,考查类型及频次:①判断函数图象考查1次;②分析函数图象考查2次.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2014.8)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第4题图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第5题图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第6题图类型二分析函数图像1.如图①,点P从矩形ABCD的顶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G⊥AP交射线DC于点G.如图②是点P运动时CG的长度y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点Q是第一段曲线(抛物线的一部分)的最高点,则AB的长度是()第1题图A. 2B. 3C. 4D. 232.(2019郑州模拟)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CD,∠B=90°,AC=A D.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A-D-C方向以 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等于()第2题图A. 5 cmB. 34 cmC. 8 cmD. 2 3 cm3.如图①,菱形ABCD中,∠B=60°,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自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自点B出发沿折线B-C-D运动到点D.图②是点P、Q运动时,△BPQ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象,则a的值是()第3题图A. 2B. 2.5C. 3D. 23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AE,交CD于点F,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FC=y(当点A,E重合时,点D,F重合;当点C,E重合时,不妨设y=0),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第4题图A. 8B. 12C. 16D. 4.85.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设P A=x,点D到直线P 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当△PCD和△P 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第5题图6.如图①,已知点E,F,G,H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动点M从点E出发,沿E→F→G匀速运动,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点M到矩形顶点B的距离为y,如果表示y关于x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②所示,那么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第6题图参考答案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象1. C 【解析】点P 在OA 上从点O 向点A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点P 在AB ︵上运动时,s =OP =12AB (定值),点P 在OB 上从点B 向点O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 2. A 【解析】∵在Rt △ABC 中,AC =BC =4,∴AB =42,AD =CD =22,CF =2,当点E 在CD 上时,CE =x ,点E 到BC 的距离h 1=22x ,∴y =12×2×22x =22x (0≤x ≤22);当点E 在AD 上时,BE =BD +DE =CD +DE =x ,∴点E 到FC 的距离h 2=22BE =22x ,∴y =12×2×22x =22x (22≤x ≤42). 3. D 【解析】设∠AOM =α,点P 运动的速度为a ,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S =12OM ·PM =12at ·cos α·at ·sin α=12a 2·cos α·sin α·t 2,由于α及a 均为常量,从而可知图象本段应为抛物线,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从A 运动到B 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 的面积为12k ,保持不变,本段图象应为与x 轴平行的线段;同理可得,当点P 从B 运动到O 过程中,S 也是t 的二次函数,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4. B 【解析】∵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 =60°,AB =2,∴当0<t <2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sin60°=-34t 2+32t ,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1时,y 最大值为34;当2<t <4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2)·sin60°=34(t -2)2,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4时,y 最大值为3,故选B .5. B 【解析】当0≤x ≤2.5时,如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B =OC =OD ,∴∠OAD =∠ODA ,∵EF ∥BD ,∴∠ODA =∠MEA ,∴∠OAD =∠MEA ,∴ME =MA ,同理可得AM =MF ,∴EM =AM =MF ,∴EF =2AM ,即y =2x ;当2.5<x ≤5时,如解图②,由题意知CM =AC -AM =5-x ,∵ME=MC =MF ,∴EF =2MC ,即y =2(5-x )=10-2x .综上所述,y =⎩⎪⎨⎪⎧2x (0≤x ≤2.5)10-2x (2.5<x ≤5).图① 图②第5题解图6. C 【解析】∵AB =4,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2,当0≤x ≤2时,如解图①,y =S △CPE =12PE·BC=2x,∴此段函数图象是正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2<x≤6时,如解图②,y=S△CPE=S正方形ABCD-S△BCE -S△APE-S△PCD=42-12×4×2-12×2×(x-2)-12×4×[4-(x-2)]=x+2,∴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当6<x≤10时,如解图③,y=S△CPE=12PC·BC=12(10-x)×4=-2x+20,∴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根据各段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可得函数图象如选项C所示.图①图②图③第6题解图类型二 分析函数图象1.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CG =0,∴BC =4.当点P运动到线段BC 的中点时,CG =43.∵∠B =90°,∴∠BAP +∠APB =90°,∵PG ⊥AP ,∴∠APG =90°,∴∠APB +∠CPG =90°,∴∠BAP =∠CPG ,又∵∠ABP =∠PCG =90°,∴△ABP ∽△PCG ,∴AB PC =BP CG,当点P 为BC 的中点时,BP =PC =2,∴AB 2=243,解得AB =3. 2.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t =3时,点P 到达A 处,即AB =3;如解图,过点A作AE ⊥CD 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为矩形,∵AC =AD ,∴DE =CE =12CD .当S =15时,点P 到达点D 处,则S =12CD ·BC =12·2AB ·BC =3×BC =15,则BC =5,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C =AB 2+BC 2=34.第2题解图3. D 【解析】由题图②得,t =4时两点停止运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4秒,∴AB =4,∵点Q 运动到点C 之前和之后,△BPQ 面积算法不同,即t =2时,S 的解析式发生变化,∴题图②中点M 对应的横坐标为2,此时P 为AB 中点,点C 与点Q 重合,如解图,连接AC ,∵菱形ABCD 中,AB =BC =4,∠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CP ⊥AB ,BP =12AB =2,∴CP =BC 2-BP 2=42-22=23,∴a =12BP ·CP =12×2×23=2 3.第3题解图4. C 【解析】如解图,设AB =a ,当点E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点B 、C 重合),∵AE ⊥EF ,∴△EFC∽△AEB ,∴EC AB =FC EB ,即2a -x a =y x -a ,∴y =-1a x 2+3x -2a ,-1a <0,当x =-32×(-1a )=32a 时,y 取得最大值,此时点E 为BC 的中点,y =1,把(32a ,1)代入y =-1ax 2+3x -2a ,解得a =4,即AB =4,故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4=16.第4题解图5. 121313【解析】当P 点在AB 上运动时,D 点到AP 的距离不变,始终是AD 长,从图象可以看出AD =4,当P 点到达B 点时,从图象看出x =3,即AB =3.当△PCD 和△P AB 的面积相等时,P 点在BC 中点处,此时△ADP 面积为12×4×3=6,在Rt △ABP 中,AP =AB 2+BP 2=13,则12AP ·y =6,解得y =121313. 6.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EG ,FH ,∵点E ,F ,G ,H 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EF ∥BD ∥GH ,EF =GH =12BD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由题图②得BE =3,点M 运动到点G 时,运动路程为10,又∵EF =FG ,则可知菱形的边长为5,即EF =FG =GH =HE =5,∴AF =4,AD =8,∴S 菱形EFGH =12EG ·FH =24.第6题解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