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诗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设想:1、教时安排:两课时2、教具准备:投影、插图3、教学方法:自读、点拨、质疑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板题。

二、揭示目标1、了解作者2、熟读课文,注意句读3、疏通文意(一)注音刈荷箪携饷灼秉禄石晏邽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代诗人。

三、释题1、刈:割。

2、体裁:叙事诗、讽喻诗。

3、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四、朗读1、教者范读,注意句读结合书后练习第二题2、学生自读3、集体齐读五、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翻译大意2、质疑互答,教者点拨3、学生翻译诗全文,教者点拨六、质疑七、小结八、作业布置: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内容,掌握描写方法。

2、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背诵与翻译二、揭示目标1、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各有各的侧重——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

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3)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讨论书后练习一(5)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观刈麦教案范文

观刈麦教案范文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敬意。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

2. 诗歌韵律和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欣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注释、图片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声朗读《观刈麦》诗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学生勾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各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歌的欣赏心得。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学生课后拓展阅读,收集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古诗词。

7. 作业布置(1)背诵《观刈麦》。

(2)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3)收集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观刈麦》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把握《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教学重点:诗意的解读和主题的分析。

4.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6.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2. 文本解读(15分钟)分析诗的,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逐句解析诗歌,讲解关键词和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理解诗的主题。

3. 意象分析(10分钟)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如“刈麦”、“日暮”等。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象的画面。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讨论诗中的情感,如对农民的同情、对生活的感慨等。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分析。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观刈麦》,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课后反馈等方面,评价学生对《观刈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0分钟)选取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词,如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与《观刈麦》进行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诗人对农民生活的不同表现和情感。

2. 创作背景探讨(10分钟)进一步探讨白居易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状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

运用背景研究法,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创作的影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民生活的同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人情感与人民生活的联系。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观刈麦》主题的好奇心。

4.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观刈麦》。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小组讨论。

4.3 文本分析: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刈麦”、“烈日”、“贫妇”等。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4.4 背景研究:介绍白居易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

分析诗中的农民生活描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联系起来。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强调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中的收获。

5.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白居易的诗歌对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鼓励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时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6.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文本分析和背景研究中的思考深度。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居易《观刈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白居易关注百姓疾苦的诗人情怀。

3. 学会通过诗词鉴赏,体会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4. 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与背诵。

2.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1. 诗中特定意象的理解。

2. 古代社会背景与诗人生平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农耕工具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观刈麦》,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

2. 讲解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

3. 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

三、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刈麦”代表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四、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记忆。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想象古代刈麦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创作练习(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观刈麦》中的意象,创作一首简单的古体诗。

展示学生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诗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互动讨论和创作练习,评价学生在理解诗文、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表现。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以及他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字词解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句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观刈麦》与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如《悯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2. 文化传承:教师介绍古代农民劳作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歌:学生独立翻译《观刈麦》,锻炼翻译能力。

2. 填空练习:教师出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模板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模板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白居易的诗歌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学生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通过诗词鉴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会白居易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的思想情怀。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诗歌手法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诗文背景及作者生平的了解。

2.2 教学难点:古代农村生活场景的理解。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阐释。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诗文原文及其注释、译文的打印资料。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初步理解内容。

搜集有关白居易及其诗作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画像和简介,引出作者。

简单介绍《观刈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节奏和韵律。

教师逐句解析,解释关键词汇和句意。

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3 欣赏与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应用拓展学生尝试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现代诗。

选取几名学生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五、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

或者,选择其他白居易的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诗歌理解和表达能力。

6.2 作业与测试评估学生写作作业的创意、结构和语言运用。

通过小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对诗文内容、手法和背景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7.1 课程回顾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宜,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

语文版八年级上《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版八年级上《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版八年级上《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学会把握诗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2)培养热爱劳动、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情感的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观刈麦》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白居易,简介其生平及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虚实结合等。

(3)讨论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4.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拓展延伸(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唐代农民的生活状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今天的农民,为建设美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说教学反思1.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拓展延伸部分,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3)引导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诗意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原文、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观刈麦》,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

(2)教师引导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对诗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观刈麦教学文档

观刈麦教学文档

g) ( bì) (zēng)
❖饷


❖ (lì lù)
❖吏 禄
纠结一字
❖ 刚才同学们走近乐天的诗篇,读着
油墨芳香的文字,读到了刈麦人的
生活
。你是从哪些文字品
出的?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传达 出刈麦人的心灵之声吗?
心碎一句
❖ 刈麦人是苦的,那么诗中贫妇人的生活又如 何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首诗反映出 了中唐时期劳动人民在重税的压迫下,苦不堪 言的生活状态。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 代,生活发生了天地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珍 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 好努力,认真学习。
❖ 你觉得谁更苦?为什么?
诗中的农民如此,此诗外的农民呢?让我 们一同来看看其他古诗中的农民众生相。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 炭翁》
走近诗人
在苛捐杂税繁重的封建社会,农民们过着悲 惨痛苦的贫困生活,而作为封建统治者中的 一员,白居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习目标
❖ 1、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 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 源。(重点)
❖ 2、通过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 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难点)
观刈麦
白居易
初读课文
❖1.读准音 ❖2.读顺文 ❖3.读懂意
字词检测
❖(fù lǒng) (hè dān) (zhì)
看到农民的生活又联系到自己,诗人产生了怎 样的情感?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居易是个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的诗句;(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解读《观刈麦》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关爱;(2)体会诗中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民生情怀;(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和意境;2.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与《观刈麦》相关的资料、图片等;3.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对《观刈麦》这首诗有哪些了解?2. 朗读诗文(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观刈麦》;(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文(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刈麦”、“炎炎”、“日已高”等;(2)解读诗中的意境,如农民劳作的艰辛、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3)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农民的尊重、关爱以及对社会矛盾的揭示。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成果。

5. 欣赏与拓展(1)欣赏其他有关农民劳动的诗词;(2)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表达方式;(3)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刈麦》的诗意和意境;(2)强调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观刈麦》;(3)选择一首与农民劳动相关的诗词进行鉴赏。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歌风格;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与理解;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作者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诗文打印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麦收的景象,引发学生对《观刈麦》的兴趣。

2. 朗读诗文: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押韵和节奏。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修辞: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体会情感: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通过朗读、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诗歌的阅读和欣赏。

7. 作业布置:背诵《观刈麦》;写一篇关于诗中修辞手法的短文;调查并报告农民劳动的现状。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对诗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短文的写作和对农民劳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树立同情弱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3)讲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2)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弱者的意识。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发言情况。

3. 知识掌握:诗歌字词、意象的理解,以及对白居易诗歌风格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他们的体验感。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词风格;(3)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画面,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学会借助诗词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 学会欣赏白居易的诗词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体会诗词中的深刻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观刈麦》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观刈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景象;(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观刈麦》,理解诗词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欣赏评价(1)分析白居易的诗词风格,欣赏其艺术魅力;(2)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观刈麦》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观刈麦教案三

观刈麦教案三

酒店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第一篇:酒店调研报告快捷商务酒店设计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酒店的现状和酒店的评定标准,亲自体会酒店环境感受酒店氛围,了解酒店服务流水线。

为酒店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制定一个功能完全的设计任务书,为将要进行的设计,设计一个符合规范的酒店。

为了突破固有的模式,体现人文精神,同时具有时尚趣味,设计营造了一个现代的具有传统东方韵味的空间。

一、理性思维酒店设计是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高度统一,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为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服务。

这是个充满理性思维的过程。

这一过程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对酒店所在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与分析,给酒店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设计上是不同的。

如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旅游酒店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化设计。

2、功能划分酒店的功能划分也需要较理性的思考。

在设计之先,最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各种空间在整个酒店所占位置及面积、比例的不同,绘出一份流程示意图。

功能划分既要满足客人食宿娱购行的各种行为,还要保证酒店管理方包括各个工种作业的各种行为的顺利进行避免交叉作业。

国内的酒店设计从建筑构造上开始惯用一套固定模式,尤其是标准客房,设计含量极低。

因此,在这个阶段,怎样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进行创新设计,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3、空间感空间感是建筑体面的虚实围合给人的心理感受。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酒店设计的建筑规划与室内空间融合为一体。

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而目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设计都是在已有建筑构架之上进行的,因此我们提倡的所谓空间的互融性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融合、室内空间的融合,也只能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酒店一般都会出现大的共享空间。

如何将室外的光、水、绿化引入室内,如何使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融合达到完美,如何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空间利用模式,需要吸收以往的经验,但更需要创新。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作者白居易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古代农耕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芒种节气介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小麦等芒作物成熟,农民开始收割。

介绍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农事活动以及民间习俗。

2. 《观刈麦》诗歌赏析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著称。

诗歌内容:描述芒种时节农民收割小麦的辛勤景象,以及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三、课堂互动方案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提问:你们知道芒种节气是什么时候吗?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会做些什么呢?2. 诗歌朗读教师先示范朗读《观刈麦》,注意节奏、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分组朗读,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3. 诗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赏析《观刈麦》,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小组讨论:你认为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观点?4.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农民、一名诗人和其他角色。

设定情境:在芒种时节,农民们正在田间收割小麦,诗人白居易路过此地,看到了这一幕。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模拟农民收割小麦的辛苦和诗人的感慨。

表演结束后,全班进行点评和讨论。

5.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观刈麦》的诗意,创作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绘画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媒介和风格,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完成作品后,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墙上,全班共同欣赏和评选优秀作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对芒种节气和《观刈麦》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对农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或《观刈麦》的感想或赏析文章。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居易《观刈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白居易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

3. 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重点词语的理解。

3. 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对古代诗词的学习。

b. 简介白居易及其作品《观刈麦》。

2. 朗读诗文a. 学生自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b.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理解诗文内容a. 学生讲述诗文大意,教师点评。

b. 分析诗中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4. 学习重点词语a. 教师挑选重点词语,解释词义。

b.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词语造句。

5. 体会诗人情感a. 学生讨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情。

三、课堂练习1. 朗读并背诵《观刈麦》。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诗中的重点词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观刈麦》,家长签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活动拓展1. 欣赏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古诗词,如《悯农》。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题材不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诗文背诵、短文写作质量等。

3. 学生对农民劳动的认知和态度转变。

八、教学资源1.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农民劳动图片或视频资料。

九、教学策略调整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2.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3.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表达能力。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刈麦”、“农村”、“辛勤”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农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观刈麦》。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农村劳动的认知和感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造句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观刈麦》为灵感,写一篇关于农村劳动的短文。

2. 参观农村: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亲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农村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农村的收割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勤付出。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观刈麦》文本。

2. 生词和短语列表。

3. 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4. 农村劳动图片或视频。

5.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农村劳动的思考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
苦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 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 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 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译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里人们加倍繁 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饮料.相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 情。 3.背诵这首诗.
(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 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语 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 听懂。长篇叙事诗《长 恨歌》《琵琶行》被后 世誉为“古今长歌第 一”,和元稹齐名,世 称“元白”,晚年与刘 禹锡唱和甚多,人称 “刘白”。著有《白氏 长庆集》。
农民的 艰辛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拾麦穗
拾麦者 赋税的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赋税沉重 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不劳而获
议 论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触景生情
官员 生活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诗精华) 舒适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哪些描写劳动人民的 诗歌?Fra bibliotek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文 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 汉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 的阳光烘烤.筋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 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个贫苦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旁边
拾取散落的麦穗. 放入左臂上垮着的一只破筐.
文 听他们相互诉说:“因为缴纳租税,家里的田地 都已卖光” ,听到这话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哪两个词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
_蒸__、___灼_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_家__田__输___税__尽__,__拾__此___充__饥__肠_ 。
训练 巩固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五月人倍忙( 更加 ) 2.妇姑荷箪食( 挑着 ) 3.但惜夏日长( 珍惜 ) 4.左臂悬敝筐( 破旧 ) 5. 吏禄三百石( 10斗等于1石)
1.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
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2.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 桑.一年领取三百石米的薪俸,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心里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结构全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交代时间地点
描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全家出动
割麦者
写 悲 惨 场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忙碌艰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农人心理活动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贫妇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