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提高初一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初一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初一是初中的基础,初一数学的教学效果的优差是关系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本人今年刚好教初一数学,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提高初一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教学效果方法和策略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学科,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不少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突出,但是到了中学却不令人满意,有的甚至常常因为数学成绩跟不上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是数学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完整性、讲授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的转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是教与学的矛盾双方,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首先认真了解初一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做好小学到初中的平缓过渡

初一新生刚刚告别小学的学习模式,开始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发展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另一方面着重发展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对记忆方法的选择。

(二)注重以旧引新,合理引导。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讲授某些新课的时候,适当挑选一些新颖有趣、富于挑战的问题作为引子。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计算5-3,8-3,70-30;其次出示0-8,5-6,30-90等。故意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趁势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初一的数学难度加大、习题多,许多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因此,要想尽快

使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必须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听、看、想、说四个方面下功夫。(一)会听课。老师在授课时要教学生“听”的技巧:在关键处或不熟悉处要全神贯注。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节时,让学生关键听解题的指导思想、解题方法等。这两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如果学生在这两处集中注意力,授课效果将十分显著。

(二)会阅读。一般学生对看数学课本不感兴趣,急于求成,只看结果,不

看过程,易忽视概念的条件、范围及定理的推导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练习后对照或先看后议等不同方法,去指导学生耐心看书。(三)会思考。就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由于数学逻辑性很强,所以要教会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方式。

(四)会表述。就是要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有的在表达时面红耳赤、词不达意,虽然心里明白,但却“口含冰块倒不出水”来。这时,教师应耐心鼓励、引导,而不要批评讥讽。

二、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运算能力。初一学生进行有理数运算困难很大,究其原因,长期以来的算术形成了思维定势,必须引导学生区分有理数运算与算术运算;有理数运算是由“性质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而算术运算无须考虑符号,所以重点在符号意识上,只有紧扣运算法则,以熟喻生,加减对比,方能顺利过渡。实际上诸多法则中,加法法则最基本最重要,异号两数相加则是关键,借助于相反数减法可能转化为加法,在此基础上,乘法、除法和乘方的符号确定就比较容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合理、规范、准确、快捷,但学生容易出错。

应通过典型例题、习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审题,帮助学生分清运算顺序,找寻出错的原因,检验分析题目的结构等,紧紧入扣、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水平。

(二)及时总结运算技巧。针对初一学生的智力与成绩高低,对同一内容总结学习体会。如学生通过学习,大部分掌握了“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但由于对法则的重视不够,往往粗心而出错,为此,我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法则,反复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将两个法则用顺口溜的形式统一为:“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记好莫忘掉,去添正括号,各项不变号,去添负括号,各项都变号。”

三、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

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和发展尽可能的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一)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二)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的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充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

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初一《等腰三角形》一节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出示一组小木屋、金字塔、各种装饰图案等,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设计上述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并体验等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回忆小学学过的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为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必要的准备。这样一来,学生会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

总之,在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技能,为他们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