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影子的秘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影子的秘密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三课影子的秘密知识点梳理:1.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小木块、白纸、皮影戏道具。

小组: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多媒体PPT]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阳光下的影子,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PPT,预设:长短不同,方向不同)2.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预设:太阳位置不同导致的)3.影子千变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子的秘密。

(板书:影子的秘密)二、探索:影子变化的秘密[材料准备:多媒体PPT、手电筒、小木块、白纸](一)产生影子1.猜测:产生影子需要什么呢?(预设:太阳、人、大地)2.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预设:学生说说产生影子的方法并演示)3.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材料(展示材料:手电筒、小木块、纸),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发出光;小木块相当于人,挡住光;白纸模拟的是大地,接收影子)4.教师实验前提示:2分钟内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影子。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知识进行总结。

下面将对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单元:风的产生与风向的变化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原因以及风的方向变化。

关键知识点包括:- 大气的重要作用- 风是空气的运动- 高压和低压区的形成- 风的产生原理- 风向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与地下水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

关键知识点包括:-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的来源和循环- 地下水的形成和取水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单元主要比较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知识点包括:- 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动植物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单元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关键知识点包括:-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第五单元: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关键知识点包括:- 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区分- 磁铁用途的探索和应用总结以上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当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种子的发芽的条件是:适宜温度、空气和适当水分。

5.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6.植物由(根、茎、叶)组成。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叶:制造营养物质(淀粉)。

植物的叶包括(叶柄、叶脉、叶片)。

7.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础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8.花的结构:(花托、花瓣、雌蕊、雄蕊)。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黄瓜的雌蕊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

9.植物的传份方式多种多样如:昆虫传粉(虫媒花)、风力传粉(风媒花)、自花传粉、人工传粉。

10.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

花、果实、种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树枝都是茎.8.我们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10.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特征是:(1)具有严密的结构;(2)都有新陈代谢功能;(3)都有生长现象;(4)都有应激性;(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溶解现象。

如一块挂着的毛巾下端浸在水里,过一段时间,毛巾的上端也会变湿,这是毛细现象;早晨在树叶上看到的露珠是表面张力现象;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这就是溶解。

4、地球上有3/4的面积是水,但淡水量占总水量的3%,而地表水占淡水的0.34%,可见可饮用的地表淡水是相当少的一部分。

5、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有:木头,橡胶等;人造材料有:塑料,钢铁等。

6、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7、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布、丝绸、羊毛和尼龙。

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羊毛松软保暖,可用于冬天御寒;尼龙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伞;棉布柔软透气,可做内衣。

8、金属具有有光泽、能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通过用砂纸磨其表面,可见其光泽;通过加热,可见其能传热;通过敲打后不会断,可见其有延展性。

9、塑料的优点:质量(即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有些品种还具有光、电、磁、声和生物机能。

缺点:不易腐烂,容易造成污染。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1、土壤是个混合物,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腐烂的植物和动物遗体,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3、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各种含量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质土,适合种植花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适合种植红薯;沙和黏土的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适合种植水稻。

(种水稻的土是一种特有的经过多年耕作以后形成的土种。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引导我们探索自然和世界的学科。

在三年级的科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吧!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一些变化。

我们学习到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通过观察豌豆的生长,我们了解到植物的幼体和成体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光合作用和水分的吸收等。

第二章:生活中的物体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我们了解到物体都有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并能从中学习到力的作用。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能量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转化的。

比如,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热能的,而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

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

第四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本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还学习到了物质的溶解和挥发的概念。

第五章:身体的维持和卫生保健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健康和卫生保健。

我们了解到了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些简单的卫生保健知识。

第六章:地球和环境保护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构造和一些地球上的现象,比如地震和火山喷发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第七章:人类历史和科学的发展本章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历史和科学的发展。

我们了解到了古代文明的一些成就,并学习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

第八章:科学实验和观察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和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希望大家在科学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并积极参与到实验和观察中来,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种子比较小,种子为扁平短卵形,在一端的边缘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种脐,种子外表面覆盖着粗毛,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番茄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是有胚乳的种子黄瓜种子为扁平、近圆至长椭圆形,种皮呈黄白色2.种好番茄和黄瓜需要的条件。

(1)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选一个合适的花盆,选择疏松、肥沃、微酸的土壤,并往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3)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

(4)再盖上一层薄土,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并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5)生长期间注意浇水和施肥。

3.要想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和黄瓜的知识,可以:①找种植的书本看;②去种植户那里学习一段时间;③搜集网络资源。

4.种子的特征。

蚕豆种子,绿色或黄褐色,椭圆形,形状像肾;苹果种子,红棕色,卵形;红松种子(松子),呈浅褐色,壳较光滑;近卵性;冬瓜种子,皮色为黄白色或灰白色,近卵圆形或长圆形、扁平形;枣种子,深褐色,梭子形。

5.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7.番茄喜欢生活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8.观察幼苗(1)番茄幼苗,叶片为羽状复叶,每片叶有5—9对小叶;茎大多为绿色;根为丰富的须根。

(2)黄瓜幼苗,叶为掌状长柄大叶,浓绿色或黄绿色,表面着生刺毛;茎蔓性,多为绿色,表面着生刺毛;根系分布浅。

9.植物的根是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供给植物的生长。

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繁殖或者储存营养的作用。

种子萌发最先长出来的就是根部,它长入土壤中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10.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1.植物茎的作用是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并运输水分和养料。

12.大树的树干和树枝都是这棵大树的茎。

13.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植物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知识点5、不同环境⾥的植物⼀、填空1、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仙⼈掌的茎和叶的形态特征:茎绿⾊、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挤压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发现内部含有⼤量⽔分。

3、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4、⽔瓶树⾼⼤粗壮,树⼲顶部枝条、树叶稀疏,远看酷似⼀个巨⼤的啤酒瓶。

⽔瓶树的树⼲⾥储存⽔,抗⼲旱能⼒强,适宜⽣长在热带草原。

5、仙⼈柱植株⾼⼤呈柱状,有分枝。

柱上长有许多锐利的棱,棱上长有尖刺。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旱,适宜⽣长在炎热、⼲旱的沙漠中。

6、芭蕉树主⼲没有分枝,叶在主⼲顶端呈螺旋状排列。

叶⽚长圆形,宽⼤。

主叶脉粗厚,分⽀叶脉呈⽻状平⾏分布在叶⽚上。

7椰树树⼲长,笔直,没有分枝。

树叶巨⼤,呈⽻⽑状,集中长在树⼲顶端。

椰⼦喜光,在⾼温、多⾬、阳光充⾜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长发育良好,适宜⽣长在热带沿海。

8、雪松树⼲较直,树枝从下⾄上环绕树⼲向外⽣长。

树叶针状、坚硬,淡绿⾊或深绿⾊。

雪松耐阴、抗旱,有⼀定的耐寒能⼒,分布范围⼴,可⽣活在⾼⼭上。

9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0、⼤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厚、光滑。

⼤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11、杨树树叶秋天变黄,冬天落光。

⼤叶黄杨树叶冬天落三分之⼀左右,总体看来树还是绿⾊的。

12、冬季来临,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

⼤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简答冬天来了,杨树和⼤叶黄杨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答: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6、沙漠中的植物⼀、填空1、我知道的沙漠中的植物有:(仙⼈球、沙棘、仙⼈掌、骆驼刺、梭梭树、胡杨、芦荟、⽯莲花)等。

2、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都含有(⼤量的⽔分)。

3、仙⼈掌储⽔的秘密是:仙⼈掌的叶呈针状,⽽且茎表⾯有蜡质覆盖,⽔的蒸发量极少。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目录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

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

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

第一课为材料总览。

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

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

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

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在纸的研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包括5课,分别是《种子的旅行》、《生根发芽》、《叶子与光合作用》、《开花结果》和《生命的延续》。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生长的各个方面,从种子的传播、生根发芽、叶子与光合作用、开花结果到生命的延续,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掌握植物的生长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产生兴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掌握植物的生长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并讨论。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4.实践: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或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测量-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测量-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寒王学校三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层的一层疏松物质。

土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沙土、黏土、壤土)。

(含沙粒特别多的)是沙土,沙土的特点(颗粒大松散,渗水性强);(含黏粒特别多的)是黏土,黏土的特点(具有粘性,渗水性差);(沙粒、粘粒、粉粒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表层土)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丰富。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她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土壤的流失与(无植被)有关系。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土壤增强肥力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土壤是由(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具有果皮和种子的是果实。

(香蕉的种子退化了)种子的结构具有种皮、子叶、胚(包括胚根、胚芽)。

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种形态。

根的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

茎常见的形态有:缠绕茎(牵牛花)、直立茎(香樟)、攀缘茎(爬山虎)、匍匐茎(西瓜);茎的作用是(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蒸腾作用:植物中多余的水分从叶片中散发出来。

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并释放出氧气。

花的结构:花瓣(吸引昆虫)、萼片(保护未开的花)、雌蕊(接受花粉,一朵花只有1个)、雄蕊(制造花粉,有多个)。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植物传粉最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

自然传粉不足的进行人工辅助传粉。

风媒花虫媒花特点P24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牙膏是混合体。

固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9课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击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3、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4.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5.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6.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7.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8.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

9、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10. 敲击音叉,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答:敲击音叉,接近水面,音叉发声时叉臂会振动,当叉臂接近或触及水面时,就引起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花。

11、敲击有水的鼓面,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答:击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12、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现象?答:物体发出声音时都会有振动产生。

第10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在吊着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一侧的较近处敲小鼓时,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振动。

这是因为小鼓发出的声音冲击纸屏,使其振动,间接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产生振动。

4、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振动。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声音经耳廓收集后进入到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机械运动将声音能量传入内耳——也就是耳蜗。

耳蜗内数以百计的听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听神经传至大脑,大脑处理获得的声音信号,并告知你听到了声音。

6、声音时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答:打“土电话”时,一侧同学发出的声音先引起纸杯振动,然后带动棉线振动,棉线再带动另一侧的纸杯振动,纸杯再把声音传到人耳里,这样,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第11课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音量的强弱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2.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的高低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知识点梳理:1.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一天中,。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

三年级苏教版科学笔记

三年级苏教版科学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苏教版科学笔记,供您参考:
一、生物的多样性
1. 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态。

2.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分、食物、栖息地等。

4.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1.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等条件。

2.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4.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生理变化。

三、动物的生活与活动
1. 动物是能够运动的生物,它们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2. 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3. 动物的行为包括觅食、避难、繁殖、迁徙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并维持生存。

4. 动物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等系统都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四、人体的认识与保健
1. 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

2. 人体内有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人体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和水来维持生命活动,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保持身体健康。

4. 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西红柿的种子水滴(卵圆)形,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2.西红柿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大约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3.不管是种黃瓜还是西红柿,都要做好栽种记录。

4.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与合适的温度。

在寒冷的冬天,种子不会发芽。

5.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6.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养料输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7.叶由叶片、叶脉和叶柄三部分组成。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8.雄蕊和雎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西红柿花的雄蕊、雌荡在同一朵花上;黄瓜花的雄蕊、雌蕊不在同一朵花上。

9.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作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0.桃、油菜的花依靠昆虫传粉,被称为虫媒花;玉米、水稻的花依靠风力传粉,被称为风媒花;豌豆、小麦能自己给自己传粉,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被称为自花传粉。

11,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人们常常会对一些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如黄瓜、丝瓜等12.当西红柿长到6厘米高时,应该保持土壤半干;当西红柿长出绿色的小果实后,应该勤浇水,去掉过多的小果实,适当加点营养土。

13.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

1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豆角、豌豆、花生、香蕉、南瓜等都是果实;胡萝卜、甘蔗、菠莱、芹莱等不是果实,其中胡萝卜吃的是植物的根,甘蔗吃的是茎,菠菜吃的是根、茎、叶,芹菜吃的是茎、叶。

菠菜、芹菜可以吃多个部分。

15.特殊植物资源的利用:长绒棉与全棉内衣,贝母与化痰止咳药,橡胶树与轮胎,蓝靛果与印染布,甘蔗与糖,玉米与乙醇汽油。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初的关系。

水瓶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中,巨人柱造宜生长在沙漠中,芭蕉树、椰树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地区,松树适宜生长在高山上。

2.冬青树的叶子较厚,上面包裹着一层蜡质,摸上去有些光滑;杨树的叶子宽大,比较薄,摸起来略显粗糙。

秋天时冬青树的叶子不会变黄,不会全部落光;杨树的叶子会变黄,会全部落光。

3.沙漠中的植物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草、仙人掌、胡杨等,芦荟、宝石花也可以生长在沙漠中。

4.仙人掌表面的刺是它的叶,肥大的肉质部分是它的茎;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会流出许多汁水。

注意在挤压时别被刺扎着。

5.在研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的实验中,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的纸巾更潮湿。

这是因为将纸巾卷起来减小了纸巾的表面积,从而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再用蜡纸包住,更是使得水分得以保留。

6.骆驼刺、梭梭草等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叶子小、根系发达、根入土很深或很远。

叶子小,植物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就会减少;根系发达、根入土很深或很远,就能最大限度地在缺水的沙漠环境中吸收水分。

7.水葫芦的叶柄里面有疏松多孔的海绵体,有助于增加浮力,使得水葫芦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金鱼藻的茎细长、柔软,适宜在水中生长;莲的叶柄和地下茎都有许多孔洞,有助于莲的呼吸。

8.红树能在海水中茁壮成长。

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的主干一般不会无限增长,而是从主干上长出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

此外,红树还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从土中伸出地面,在涨潮时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9.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其实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10.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这增加了青苔同其他植物竞争营养的能力,让青苔更容易生存。

11.卷柏也叫九死还魂草,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耐早力极强。

它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干旱的岩石缝中。

12.卷柏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干旱的岩石缝中,很难得到充足的水分,极强的耐旱本领能够帮助卷柏适应环境,使其生命力更顽强。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1.通过体验可以得知,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叉和水鼓发声时会振动,从而使得水花飞溅。

3.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振动发声;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4.上课铃响后,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所以在校园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

5.将响着铃声的闹钟放在钟罩内并抽去空气,会发现铃声比先前变小了。

6.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声音既能在水中传播,又能在固体中传播。

7,.在吊着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一侧的较近处敲小鼓时,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振动。

这是因为小鼓发出的声音冲击纸屏,使其振动,间接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产生振动。

8.声音经耳廓收集后进入到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机械运动将声音能量传入内耳也就是耳蜗;耳蜗内数以百计的听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听神经传至大脑;大脑处理获得的声音信号,并告知你听到了声音且意味着什么。

9.玩打“土电话”的游戏时,一侧同学发出的声音先引起纸杯振动,继而带动棉线振动,这样,声音的能量就传到了与之连接烦人“土电话”中,另一侧的同学就听到了声音。

10.每个人的嗓音都不一样,这是因为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也就是音量、音调不同。

11.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音量的强弱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1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的高低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3.发出高音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比较长;发出低音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比较短。

14.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等,都可能让人听着不舒服。

有些人爱听的摇滚乐,对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就是噪声。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15.要保护自己的听力,就要做到不随便挖耳朵;不制造噪音;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等等。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在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中,棉花虽然柔软、吸汗、舒适,但容易起皱、起球,不如人工材料的腈纶棉色彩鲜亮、样式新颖;再者,人工材料的成本比较低,做出来的物品就有价格优势。

因此,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工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时期的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的造纸方法,生产出了轻便且价廉的纸张,让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纸,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4.不同的纸,吸水性、结实程度不同。

5.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花等也可以造纸。

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6金属的共同性质:常温下一般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有良好导热性,有延展性。

金属的不同之处:硬度不同,轻重不同。

7.用金属铁制作锅,是因为它硬度大、价格低廉;用金属铝制作饮料盛装罐,是因为它比较轻、延展性好;用金属铜制作锣,是因为它硬度大、延展性好;用金制作首饰,是因为它延展性好、价格昂贵。

8.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优缺点,而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从古代的青铜到如今的铝合金,各种各样的合金材料应运而生,并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9.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目前,塑料用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

10.塑料制品的优点举例:塑料尺比钢尺轻便;塑料袋比纸袋结实;塑料碗不易碎,瓷碗易碎;塑料椅比木椅经久耐用。

11.塑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易分解。

它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人们把废塑料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作“白色污染”。

12.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影响城市的市容,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而威胁其生命安全,进入土壤后会阻止植物根系的生长等等。

第五单元和识点梳理1.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如果气温计玻璃管中液面对应的示数为20,读作二十摄氏度,写作20℃;液面对应的示数为-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

3.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可以发现在水泥地上测得的气温高于在草地上测得的气温;在离地1.5米处,阳光下测得的气温高于背阴处测得的气温。

4.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

它四壁用木片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箱顶和箱底用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白漆。

一般都架设在苹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1.5米。

5.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

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6.要想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可以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注意在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熟记天气预报中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

7.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有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

降水过多易引发洪涝,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

洪涝和干旱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常常无法估量。

18.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风吹来的方向叫作凤向,风的一强度叫作风力。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

9.熟记“风级歌”,观察并描述某天的风级。

10.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有传播种子、帆船航行、风力发电。

但龙卷风、台风这些极端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危害11.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

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12.能够区分出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

13.了解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极地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列举适宜该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