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数字故事》教学设计 交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展台
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技术——《数字故事》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李辛教材分析
PowerPoint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应用于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完整、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材中,有关PowerPoint的内容偏重单一技术操作,忽视表达信息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没有突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同时缺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整合,无法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建立相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针对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以“数字故事”为载体,突出课程整合与实践的统一,以实际应用体现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情分析
以往的学习经历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和操作基础,但在主动联系其他学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方面,其意识、习惯、行为和能力都比较欠缺。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操作方法,但要将两者联系起来综合运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往往注重对单一软件的操作,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在不同软件的综合运用方面缺少足够的训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字故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感知并理解数字故事的叙事方法和创作过程;理解信息表达的多种形式与效果,掌握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听讲、阅读、模仿和思考,在作品创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经历数字故事的创意、设计、制作及表达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字故事在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和艺术效果,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感受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为。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数字故事的创作与表达。
学习难点:数字故事的艺术表现和表达技巧。
学习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下册);从互联网或其他方面获取图片、背景音乐等创作素材;通过《学习指导》获得作品的制作说明和软件操作步骤;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以及投影仪等。
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约2分钟)
1.教师行为
教师从传统的“讲故事”说起,引出数字故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概念:数字故事是将“讲故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特点:数字故事是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艺术组合。
作用:数字故事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展现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
2.学生行为
学生听讲,了解数字故事与传统故事在创作方式、讲述方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将数字故事引入课堂,完成“了解数字故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学习目标。
在本环节中,学生利用传统的“讲故事”进行知识迁移,初步了解什么是数字故事。
经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叙述数字故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列举出数字故事与传统故事的不同之处。
二、感知欣赏(约3分钟)
1.教师行为
教师展示教学示例《坐在路边鼓掌的女孩》前半段,在演播时同步讲解本示例的叙事特点、情感意义和表达效果。
《坐在路边鼓掌的女孩》片段
我有个外号叫“23号”,是因为我们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我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也就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爸爸妈妈觉得这个外号很刺耳,我却欣然接受。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我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其他的小孩子们毫不怯场,赢得一阵赞叹。
而我,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忽然想起,只剩我没说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我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第二志愿。
我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爸爸妈妈的神情,极为尴尬……
2.学生行为
学生边观看示例,边听教师讲解,形成对数字故事的深入感知和领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示例演示和同步讲解,完成“知道数字故事的叙事方法和创作过程;体验其在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和艺术效果”的学习目标,为下面的作品创作奠定基础。
在本环节中,由于示例的故事主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听讲和思考,引发情感共鸣,对数字故事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有深入地理解,产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经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并描述出数字故事的叙事方法和创作过程,产生创作热情。
三、创作故事(约23分钟)
1.教师行为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坐在路边鼓掌的女孩》前半部所描绘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成后续内容的情节构思、文字编写、素材收集、画面设计与实际制作。
(2)教师结合《学习指导》,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①在word中对故事的文字进行编辑、整理(如图1);②按每张幻灯片出现的文字进行分段,设置文字格式为“标题1”(如图2)。
③ 在Word 中,利用“发送”功能,将编辑好的文字直接发送到PowerPoint 中(如图
3),发送成功后,每段文字将出现在不同的PowerPoint 幻灯片中。
④ 对幻灯片进行画面设定、版面调度、设置切换方式和插入背景音乐。
⑤ 根据演播要求进行排练计时。
2.学生行为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借鉴,形成自己的创意,进行文字编写、素材准备和艺术构思,动手操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关键环节,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续写出符合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制作数字故事作品。
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和表达的方法,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为。
”的学习目标。
在真实、完整的创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写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体验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将文字由Word “发送”到PowerPoint,是为了突出软件的综合运用,将新、旧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链接并组合,强调软件的工具性和适用性;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特点,《学习指导》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本环节中,学生在《学习指导》的引领和教师的帮助下,熟练操作Word 和PowerPoint 软件进行文字编辑、版面编排和音乐设置,完成作品,实现自己的创意。
四、讲故事(约10分钟)
1.教师行为
师生共同讨论讲故事的技巧。
讲故事的技巧:发音清晰、准确;音调要随着情节的变化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动作恰当,表情自然。
教师指定几位学生在全班演播并讲述各自的数字故事,由全班同学共同点评,从故事情节、蕴含意义、艺术质量及讲述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
2.学生行为
学生听别人讲故事,准备自己讲故事,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和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讲故事”活动,完成“理解信息表达的多种形式与效果,掌握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作品,亲历创作数字故事的完整过程,感受创意、设计、制作与表达的乐趣,享受信息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妙之用。
在本环节中,
图1 在Word 中编辑文字
图2 设置文字格式为“标题1”
图3 从Word 中将文字发送到PowerPoint
学生要利用自己的作品,有技巧、有效果地讲故事,积极发言,诚恳、坦率、友善地进行点评。
五、交流感悟(约5分钟)
1.教师行为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女孩我想对你说……”为题,用简洁的话语谈谈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2.学生行为
学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是作品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深化“体验数字故事在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和艺术效果”的学习效果。
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各种各样的联想和启示。
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悟,能够更好的体会故事中的道理,体现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在本环节中,学生间相互交流,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在为人处世、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识。
六、归纳总结(约2分钟)
1.知识总结:创作并制作数字故事的要点:(1)故事情节要吸引人;(2)文字描述要生动感人;(3)制作要精良,有较高的艺术水准;(4)讲故事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表现力强。
2.学习方法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1)认真观看,专注听讲;(2)仔细阅读并理解《学习指导》;(3)深入思考,产生独特的创意;(4)通过借鉴、模仿,形成独特的创意;(5)动手操作,在技能上得到训练。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演示文稿制作中跳出来,着眼于用演示文稿来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信息表达的多种形式与效果,进而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从上课的实际效果看,由于所选择的故事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学生在续写时“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本节课遵循了“从实际应用中掌握技术”的课程思想。
教学重点并没有放在操作技术上,而是突出了编故事、讲故事等实际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文字编辑、画面设计、动画制作、软件综合运用等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学生的学习重心一直保持在作品创作上,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适用性。
通过学生的作业质量,能够反映出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加入了“讲故事的技巧”,强调了信息表达的方式、作用与效果。
从实际教学中看,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较差,缺乏有效表达信息的训练,表现拘谨,有照念稿子的现象,今后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另外,操作水平的差异,也影响了部分作业的质量,这与之前课程中有关操作技能的基础训练不够有直接关系。
点评
初中信息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所谓“培养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判断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质在于应用,信息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在Word和PowerPoint之间搭起了一座“综合运用”的桥梁;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领会“数字故事”的精髓;注重信息技术的真实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节课的教法并不追求“热闹”和“花哨”等表面形式,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耐心地读,深入地思考,沉稳地操作,积极地创新,踊跃地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为一种平和顺畅、
朴素自然、简洁高效的状态。
(点评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技术教研员白珍)(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课题《初中信息课上机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GZZ13150;主持人:白珍)的研究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