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探析——兼论古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特点
文化体 系未成型特 点的影响 , 在其起源之初具有 显明的非类型性特 征。
关 键 词 : 罗斯 民族 ; 俄 文化 ; 罗斯 民族 古
中图 分 类 号 : 5 2 2 K 1 .
文献标志码 I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1 2 1 )3— 0 4— 4 10 0 6 ( 0 1 0 0 8 0
未 建立 起来 的基 础 上 , 法 确 定 俄 罗 斯 民族 文 化 无 是 在什 么样 的 文化类 型基 础上 建立 起来 的 。这里 所 说 的“ 类 型 ” 相 对 上 述 “ 化 类 型 ” 非 是 文 的特 征 而提 出 的 , 实质 就 是 指 俄 罗斯 民族 文 化起 源是 其
1 古 罗斯 民族 文化 构成 成分 复杂 .
古 罗斯 民族 , 其产 生 的方式 , 属于 国家 民 究 它 族 , 由于古罗 斯 国家 的建 立 而致 使 其 统 治 范 围 即 内 的人 群 形 成 为 同一 民 族 的历 史 过 程 。这 就 是
说 , 罗斯 民族 文 化形 成 的过 程 是 多 种不 同文 化 古 相 互 斗 争 和 融合 的 过 程 , 是 简单 的继 承 关 系 。 不
民文化 , 按照《 往年纪事》 的记 载, 有近 1 2个斯拉 夫人部落或部落联盟 与古罗斯 民族形成有关 , 即
波利 安 人 、 德列 夫 利 安 人 、 列戈 维 奇人 、 基米 德 拉
奇人 、 维亚迪 奇 人 、 里 维奇人 、 洛维涅 人 、 克 斯 杜列
布人( 沃伦 人 和 布 格 人 ) 白赫 尔 瓦特 人 、 维 利 、 塞 安人、 乌利奇 人 和底维 尔人 , 而他 们所 表 现 出的文 化 特征 是古 罗斯 民族 文化 形 成 的基 础 。 ( ) 自 2来 北 欧 的瓦兰 吉亚 人 文 化 , 们 在 8世 纪 中 叶就 在 他 东欧 平原 上 建 立 了第 一 个 驿 站— —古 拉 多 加城 , 与 当地 的原住 民进 行交 往 。在古 罗斯 国家 建立 之 初 , 兰吉亚人成 为古罗斯人的主要构成群体 。 瓦 随着 上述 1 斯 拉 夫群 体逐 渐 进 入 古 罗 斯 国 家 2个 统 治 范 围内 , 瓦兰 吉 亚人 所 占的 比重 明 显 地缩 小 了 。但 瓦 兰吉亚 人在 古 罗斯 民族及 文化 形成 过程 中的历 史地 位及 作 用 是 不 容 忽视 的 , 是 由古 罗 这
东正教是现今俄罗斯的国教它在俄罗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东正教是现今俄罗斯的国教,它在俄罗斯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8——12世纪的俄罗斯,那时还叫罗斯,宗教信仰却完成了由多神教向东正教的转变。
当时的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原因是很多的。
本文将着重进行罗斯受洗的政治原因进行探索。
俄罗斯是千年古国。
在远古水草茂盛的伏尔加河流域孕育了俄罗斯民族。
其祖先斯拉夫人从公元6世纪起开始分化为东、南、西三部,东斯拉夫人居住在德涅斯特和第聂伯河两河的下游之间和直至黑海沿岸以及更东的地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猎经济,它是俄罗斯民族的原体。
罗斯国家形成于882年,由当时的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完成,他沿德涅伯河南下征服基辅和邻近各公国,以基辅为中心,统治着德涅伯河到伊耳缅之间的土地,号称“罗斯大公”,当时的公国也称为“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团结了东斯拉夫及非斯拉夫的若干部落,逐渐强大,这些部落在政治上的联合促成了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合。
基辅罗斯存在了300余年(9-12世纪),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奠定和形成了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全俄思想即接受了基督教(罗斯受洗不久后,基督教的西方教会与东方教会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尤其是对基督教最高领导权和势力范围的争夺,在公元1054年终于彻底分裂,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教会。
西方教会标榜其为“普世性”,故称“罗马公教”——也是中国人所称的天主教;东方教会则强调其“正统性”,故称“东正教”或“正教”。
由于在地域和经济文化联系上,在宗教的从属关系上,罗斯地区都与拜占庭过往甚密,自然属于东正教。
但是,由于其分裂是发生在罗斯受洗之前的,故下文一律称之为“基督教”,而不称之其为“东正教”。
),即罗斯受洗。
而罗斯为何受洗?它的政治原因是什么呢?在罗斯受洗之前,基辅罗斯的政治结构在很长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原始公社中的民主制度残余,他们的生活是按宗法制或者氏族的生活方式法则来组织的。
而王公政权是无法代替自治的农村公社和城市公社的,公社长老有权力行使裁决权,并且可以不受王公政权的干涉,换言之,长老会议管理着村社中的所有事情。
俄罗斯国家称谓的历史变迁
罗斯及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签署的联盟条约。12 94年颁布的苏联宪法确 认了其他社会主义共和国 自由加入联盟的权利。 苏联解体前夕, 随着政治形势 的动荡 和经济形势的恶化 , 民族分裂 主义势 力抬 头 , 最后发 展成 为一些 加盟共 和 国纷纷 要求 独立 。最先 提 出 脱离 苏联 的是波 罗 的海 沿岸 3 , 斯联邦 的独 立倾 向进 一步 冲击 了 国 俄罗
5 8
语言 ・ 国情・ 文化
俄 罗斯 国 家称谓 的历史 变迁
王 钢 大庆石油学 院外 国语学 院
俄 罗斯是一个 具有悠久 历史 的 国家 , 在其 漫 长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 , 国家称谓 也随之不 断变化 。从 9世 纪 中叶基辅 罗斯 的建 立 , 2 世 纪罗斯国家几易其名。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俄罗斯 国家称谓 的历史变迁 。 据《 往年纪事 (iBc B eem, 肿r》记载 , 世纪 中叶 , Yoe ̄ paH m ) 9 饱尝 内乱
之苦 的诺夫 哥罗德居 民从瑞 典邀 请 瓦 良格 人 留里克及 其亲族 和 武士 队 前来整顿诺夫 哥罗德邦 国 的秩序 , 留里 克 王朝 ( H 上 a 阻 P0H0He ) 1 KBq p 也 由此开 始。当时瓦 良格人 还被 称作 “ 罗斯人 ”逐 渐地 ,罗斯 ” 1 c) , “ (' b : y 这个 名字 就成 为 整 个 国家—— 罗斯 国家 以及后来 的俄罗 斯 民族 的称 谓 。公元 82 , 8 年 留里克 的亲 戚奥 列格 率领 武 士 队沿 第聂 伯河 南下 , 占 领了基辅并将其 变为首 都 。这 样 , 在基辅 周 围就形 成 了一个 被称作 “ 基 辅罗斯” K ̄BK aPyb 的古 罗斯 国家 。 ( eca c) 1 世纪初期 , 3 统一的罗斯分裂为 5 左右个小公 国。与此 同时, 0 在广袤 的蒙古草原上形成了成吉思汗的帝 国。1 6 2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挥师远 3
第十章 古罗斯国家
第十章古罗斯国家参考资料:•王钺:《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年版。
•王钺:《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 俄]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1 -2 卷,商务印书馆1992 ,1997 年版。
•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曹维安《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载《世界历史》1998 年第1 期。
•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
古罗斯也称基辅罗斯,是9 —12 世纪初位于东欧平原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早期封建国家,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民族(国家)的共同渊源。
一、东斯拉夫人像西欧的日耳曼人一样,从公元6 世纪初起,东欧的斯拉夫人也加入了民族大迁徙的行列,向拜占廷帝国进攻。
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最后拜占廷联合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才打败了斯拉夫人的进攻。
战争的结果,大批斯拉夫人留居拜占廷帝国境内的多瑙河以南和巴尔干半岛,他们以后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和塞尔维亚公国,形成南斯拉夫人。
居住在维斯瓦河流域的斯拉夫人以后建立古波兰国,波兰人和住在易北河上游的捷克人形成了西斯拉夫人。
至于斯拉夫人的东支(安特人)在被阿瓦尔人打败以后,二百多年间东西方史料都不见记载。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实际上从多瑙河迁居到了第聂伯河流域。
东斯拉夫人的这次迁徙,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叫作“漂泊异乡”,此事在基伊三兄弟的传说中有所反映。
基辅城据说就是基伊所建。
自此,东斯拉夫人自成独立部落体系。
二、古罗斯国家的建立当东斯拉夫人迁居到第聂伯河流域时,一支亚洲来的突厥游牧部落哈扎尔人已来到南俄草原,控制了黑海北岸、顿河与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下游之间的草原地带。
8 世纪中期,哈扎尔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南部的一些部落,向其索贡。
大约在9 世纪中叶,从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来到东欧平原。
他们被称作瓦良格人,这些人组成武装商队,亦商亦盗,控制着从北欧经第聂伯河出黑海到君士但丁堡的商路,这条商路就叫做“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瓦-希之路)。
10古罗斯国家
古罗斯国家古罗斯也称基辅罗斯,是9 — 12 世纪初位于东欧平原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早期封建国家,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民族(国家)的共同渊源。
一、东斯拉夫人像西欧的日耳曼人一样,从公元6 世纪初起,东欧的斯拉夫人也加入了民族大迁徙的行列,向拜占廷帝国进攻。
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最后拜占廷联合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才打败了斯拉夫人的进攻。
战争的结果,大批斯拉夫人留居拜占廷帝国境内的多瑙河以南和巴尔干半岛,他们以后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和塞尔维亚公国,形成南斯拉夫人。
居住在维斯瓦河流域的斯拉夫人以后建立古波兰国,波兰人和住在易北河上游的捷克人形成了西斯拉夫人。
至于斯拉夫人的东支(安特人)在被阿瓦尔人打败以后,二百多年间东西方史料都不见记载。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实际上从多瑙河迁居到了第聂伯河流域。
东斯拉夫人的这次迁徙,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叫作“漂泊异乡”,此事在基伊三兄弟的传说中有所反映。
基辅城据说就是基伊所建。
自此,东斯拉夫人自成独立部落体系。
二、古罗斯国家的建立当东斯拉夫人迁居到第聂伯河流域时,一支亚洲来的突厥游牧部落哈扎尔人已来到南俄草原,控制了黑海北岸、顿河与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下游之间的草原地带。
8 世纪中期,哈扎尔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南部的一些部落,向其索贡。
大约在9 世纪中叶,从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来到东欧平原。
他们被称作瓦良格人,这些人组成武装商队,亦商亦盗,控制着从北欧经第聂伯河出黑海到君士但丁堡的商路,这条商路就叫做“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瓦-希之路)。
沿商路的斯拉夫人和非斯拉夫人也向瓦良格人纳贡。
据《往年纪事》记载;由于诺夫哥罗德的东斯拉夫部落内乱,应诺夫哥罗德贵族的邀请,瓦良格人酋长留立克兄弟率族人于862 年来到诺城,平息了内讧,自称王公。
两年后,他的两个兄弟先后死去,全部权力归留立克.此时,瓦良格人已征服东斯拉夫人北部群体。
留立克死后,其亲属奥列格即位(879 ~912 年在位)。
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
研究综述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曹维安古罗斯国家的起源问题在11 12世纪即引起了编年史家的注意,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罗斯国家渊源于何处?基辅的第一位王公是谁?罗斯国家又是怎样诞生的?#∃由涅斯托尔提出的这些问题一直到今天还使研究者们困惑不安。
历史学家对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瓦良格人、罗斯人是谁?他们来自何方?这一争论从25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一、诺曼说的产生与沙皇俄国时期关于瓦良格问题的争论从18世纪30年代起,先后在彼得堡科学院供职的德国史学家 . .巴耶尔(1694 1738年)、 ..米勒尔(1705 1783年)、!.∀.施廖采尔(1735 1809年)等人,以编年史往年纪事!为基础,通过对古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考证,认为瓦良格人即诺曼人是古罗斯国家的建立者,从而形成了古罗斯国家起源的理论 诺曼说。
这样,瓦良格人从何而来的问题(即瓦良格问题)遂成为古罗斯国家起源的核心问题。
从此,后人就把巴耶尔看作是诺曼说的创始人。
巴耶尔1735年的拉丁文论文论瓦良格人!首次提出了编年史中所邀请的瓦良格人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观点,米勒尔1749年的拉丁文讲演稿论俄罗斯族及其名称起源!是对巴耶尔观点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施廖采尔在1800年至1809年出版的五卷本德文著作涅斯托尔!则是对诺曼说的系统论述%。
他们的主要论据是:第一,依据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瓦良格人住在∀海外#,因此他们是瑞典人&;第二,根据9世纪一部西方拉丁文本别尔京编年史!的记载,839年有几个∀罗斯人#与拜占庭使节一起前往觐见法兰克帝国皇帝路易,按照∀这几个罗斯人#自己的说法,他们是瑞典人∋;∃% &∋王钺: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参见曹维安: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
王钺:往年纪事译注!,第44页:∀他们到海外瓦良格人、罗斯人那里去了。
俄罗斯
国名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拉丁语:Rossiyskaya Federatsiya 英语:Russian Federation),简称俄罗斯(Russia)。
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Киев)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东斯拉夫人),并成为此后国家名称。
“俄罗斯”这个称呼是中国人通过较早接触俄罗斯人的蒙古人学来的,在蒙古语中很少有以辅音R开头的,而蒙古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都要加上相应的元音O,因此“罗斯”在蒙古语便译为OROS,第一个音节为O。
这也是中国元朝史籍中称为“斡罗斯”或“鄂罗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联系中断,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触,那时候中汉人便直译为“罗刹”。
罗刹国这一称呼直到清初仍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编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为《平定罗刹方略》。
但清朝的统治民族是满洲族,受蒙古族影响较深,故采取源于蒙古语的间接音译,在康熙以后统一称为“俄罗斯”,简称“俄国”,并沿用至今。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
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
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
3-2 俄罗斯的兴起与发展S
亲兵们哀悼奥列格之死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罗斯国家的起源:诺曼起源说;斯 拉夫起源说。 (2)留里克王朝的民族归属:外来王朝? 本地王朝? (3)“罗斯”(Russ)的名称问题:最 初指外来的瓦里亚格人。(“俄”罗斯: 读音问题;用指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以后的“罗斯人”)
基辅罗斯的内外政策
圣像《金发天使》
科洛缅斯科 村的升天教 堂 (Церк овь Возне сения в селе Колом енско м),建于 1532年,俄 罗斯第一座 用石头砌成 的圆锥形的 教堂。
莫斯科克里姆 林宫的报喜大 教堂 (Благо вещенс кий собор Москов ского кремля ),建于 1484-1489年
古罗斯国的建立
瓦里亚格人 (瓦兰吉亚人、
瓦良格人 、瓦 兰人、法朗清 人、瓦伦京人 )
“商人” 亦商亦 盗
“从瓦里亚格人到 希腊人的大水 路”
瓦里亚格人的连接北欧、经伏尔加河前往里海的贸易路线(红色段) 前往拜占庭帝国与希腊人贸易的商路(紫色段) 其他8-11世纪的商路(橙色)
瓦里亚格 人首领留 里克应斯 拉夫人之 邀作诺夫 哥罗德王 公,开创 了俄国历 史上的留 里克王朝
莫斯科克里 姆林宫的天 使长大教堂 (Арха нгель ский собор Моско вског о кремл я),建于 1505-1508 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 圣母安息大教堂 (Успенски й собор Московско го кремля), 建于1475-1479年。 这个教堂是俄罗斯重 大活动的场所,而且 这里安葬着俄国东正 教的牧首和都主教 (патриарх и и митрополи ты)。
俄罗斯人姓名的来源
俄罗斯人姓名的来源俄罗斯人名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古俄罗斯名阶段古俄罗斯人的名字,也称古名。
这些名字指的是公元988年以前俄罗斯人所使用的名字,即基辅罗斯接受东正教之间的罗斯人的名字。
这些名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古俄罗斯名,如Булухa;2.斯拉夫人名,如Светослав, Любомир等;3.借用其他民族的人名,如Koщей(突厥人的名字)、Олег、Игорь(北欧诺尔曼人所使用的人名)等。
这个时期所使用的人名的来源比较局限,多借助于事物、自然现象和周围环境的特征而命名,这体现了当时生产水平的低下和文化的苍白,同时也显示出人们对事物的较为肤浅的认识。
但是关于古名产生的年代至今难以定论,因为人们无法考证没有文字记载时期所发生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十一世纪前期,在古罗斯确实出现了古名。
家谱书本历书名阶段所谓历书名,又称基督教名,也称教会名。
即婴儿出生后先到教堂接受洗礼,由神父来为其命名。
这些名字大多都是历书上所列的圣徒的名字。
大约公元988年,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结成同盟,基督教被定为基辅公国的国教。
当时在政教合一的基辅公国的封建统治者不仅强迫公民信奉基督教,同时也强迫他们到教堂接受洗礼,采用教会名,即历书名。
这些名字大多数由来自罗马,由拉丁语和东方人所使用的名字演变而来。
至今,仍有大部分苏联人采用这些名,如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й等。
历书名阶段在俄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十世纪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起,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前,大约有900余年的历史。
这期间人们大多到教堂去起名,而本人没有自己命名的权力。
十月革命后的新名阶段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罗斯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社会主义制度在俄罗斯的全面建立使宗教退出了当时的俄罗斯的历史舞台。
1918年苏联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婴儿必须由神父洗礼命名的做法。
从此,父母取得了给自己孩子命名的权力,一大批新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起源于哪里?详解俄罗斯起源史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起源于哪里?详解俄罗斯起源史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起源于哪里?其实现在的俄罗斯民族是东斯拉夫人的最庞大的一支,'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POC)或'鲁斯'(PYCB)。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斯拉夫人是欧洲最为古老和最为庞大的部族集团——斯拉夫人的一个东部支系。
东斯拉夫人诞生在乌克兰境内著名的第聂伯河沿岸。
第聂伯河既是东斯拉夫人的摇篮,也是他们赖以生息繁衍的命脉。
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名为罗斯河,在这里居住着东斯拉夫人的一个部族——罗斯人。
据传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名称就源于这条河。
现在的俄罗斯民族是东斯拉夫人的最庞大的一支,其次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帝国居民的主要部分——近80%,是由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五个民族构成:大俄罗斯人占国家人口的44.3%(5570万人);乌克兰人(或小俄罗斯人)占17.8%(2240万)和白俄罗斯人占4.7%(590万),这三个俄罗斯民族(1917年革命前,“全俄罗斯人”这个术语包括三个主要的东斯拉夫民族——大俄罗斯人、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人口加在一起共占全国总人口的66.8%。
东斯拉夫人主要聚居在东欧平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少数居地则跨越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
东斯拉夫人最早是游牧民族,社会发展较慢,6世纪之前他们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
这些东斯拉夫人起初分布在东欧平原上。
最早的基辅罗斯国家是由古罗斯人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又称小罗斯人、小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
4~6世纪,斯拉夫人中开始出现部落同盟。
由于民族大迁徙的冲击,逐步分化为3大支系:西支称“维涅德人”,主要在易北河、奥得河和下维斯瓦河一带活动,他们后来发展为西斯拉夫人(波兰人、卢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摩拉维亚人等民族)南支称“斯洛文尼亚人”,他们向西南方向迁徙,越过喀尔巴阡山,直达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人是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霍尔瓦特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直接祖先。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1. 引言罗斯(Rus)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名称,与古罗斯(Rus')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罗斯名称的起源以及古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以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 罗斯名称的起源2.1 古代文献中的“罗斯”在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与“罗斯”相关的记载。
例如,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提到了一个名为“阿里阿达”(Ariadae)的部落,他们被认为是“罗斯”人。
此外,在《老普鲁士人法律》和《普鲁士人法律》等文献中也提到了与“罗斯”相关的部落。
2.2 罗曼·陆慕克尔和他对“罗斯”的解释俄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罗曼·陆慕克尔(Roman Jakobson)提出了一种解释,“Rus”这个词源于早期东欧语言中表示“划船”的词根,“ruti”。
陆慕克尔认为,“罗斯”一词最初是指一群以划船为生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指代整个国家。
2.3 罗斯与瑞典的联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罗斯”一词与瑞典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这种观点,罗斯人最初可能是来自瑞典的移民,后来在东欧定居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瑞典和罗斯之间交流和贸易活动的证据支持。
3. 古罗斯国家的形成3.1 古罗斯在东欧地区的扩张古代东欧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流的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我们可以得知古罗斯人在8世纪至9世纪之间逐渐扩张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他们通过战争、贸易和外交手段与邻近部落建立了联系。
3.2 古罗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强大而富有文化底蕴的帝国,与古罗斯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古罗斯人与拜占庭帝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和外交往来,互通有无。
古罗斯人还从拜占庭帝国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3.3 古罗斯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之间的联系古罗斯人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现在的瑞典、挪威和丹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我们可以得知古罗斯人曾经与来自北欧地区的维京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摘要:本文探讨了“罗斯”名称的起源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该名称源于斯拉夫语中的“рус”(rus),在中世纪早期,古罗斯国家从波罗的海地区开始形成,由多个部落和城市国家组成。
古罗斯国王弗拉基米尔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将国家的版图扩大到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本文还讨论了罗斯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其文化和宗教发展。
关键词:罗斯,古罗斯国家,斯拉夫语,历史,文化引言在历史上,罗斯是一个神秘而神话般的名字,它经常被用来描述古代的斯拉夫人。
罗斯这个名称的起源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它源自斯拉夫语中的rus。
本文旨在探讨“罗斯”名称的起源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起源“罗斯”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9-10世纪斯堪的纳维半岛,在那里它指代的是与维京文化和文明相关的一群人。
在那个时期,被称为“罗斯”的人们经常沿着纳尔瓦河和德涅伯河的水道出海,他们与斯堪的纳维亚以及其他欧洲地区的人们进行贸易和交流。
但是,在10世纪和11世纪期间,“罗斯”这个名称逐渐与古罗斯国家联系在一起。
这个国家从波罗的海地区开始形成,由多个部落和城市国家组成,包括基辅、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和诺夫哥罗德等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国家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
古罗斯国家的形成弗拉基米尔一世是古罗斯国家最有代表性的统治者之一,在他的统治下,罗斯国家的版图扩大到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弗拉基米尔一世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领袖,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的权力和管理系统。
在弗拉基米尔一世的统治期间,古罗斯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州,每个州由一个长官(“大公”)管理。
这些州包括霍尔莫格、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伊扬顿和汉特-曼西斯克等地。
在州之上,是一个领导,由大公和公主组成。
这个领导负责管理国家的外交事务、法律和财政事务等。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罗斯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名称源自于一支勇敢而富有智慧的部族——罗斯部族。
亨里克·帕斯凯维奇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
帕斯凯维奇认为《往年纪事》具有重大价值,在内容上是真实可信的。他认为“罗斯人与挪威人一样”,是纯血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生活在东欧的罗斯人是一支独立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群体,挪威人到来之前,南俄没有罗斯人。他认为挪威人被叫做“罗斯人”是因为他们的外貌特征,“挪威人并没有把新的名字带到东欧,很明显这一名称是他们到达新地方时,当地人给他们起的新名字”。他指出“Rousios”这个词和斯拉夫语中的“Rusyj”意思相同,都表示“红色的”,而挪威人就是红头发。这说明挪威人到达东欧后,希腊人和斯拉夫人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把他们叫做罗斯人,而且“罗斯人”并不是挪威人唯一的官方称呼。
亨里克·帕斯凯维奇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
帕斯凯维奇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是在流亡期间完成的,他流亡到英国后把对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带到了英国。“罗斯”这个词在9-14世纪的东欧历史著作中经常提到,到18世纪演变成了俄罗斯。帕斯凯维奇对古罗斯国家起源的研究就从“罗斯”一词的含义入手,认为“罗斯”这个词在基辅罗斯历史的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应该在弄清该词含义的基础上研究在东欧站稳脚跟之后,与大多数斯拉夫人生活在一起,并且开始使用斯拉夫人的语言和文字。虽然罗斯人最终接受了斯拉夫语,但他们所特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意识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基辅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964-972年)开始,基辅王公就开始讨厌用斯拉夫名字。在帕斯凯维奇看来,“尤里·多尔戈鲁基(1139-1157年)和他的儿子退到离伏尔加河很远的地方,是由于他意识到他们很可能有被完全斯拉夫化的危险”。
一、帕斯凯维奇和他的《俄罗斯之起源》
亨里克·帕斯凯维奇是著名的东欧史学家。他于1897年出生于波兰的第二大城市——罗兹。1915年,帕斯凯维奇进入华沙大学学习历史,师从于波兰著名的历史学家马塞尔·哈德尔斯曼和奥斯卡·哈勒茨基。1920年,获得华沙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28年,帕斯凯维奇在华沙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39年,他被正式聘为华沙大学教授。卫国战争开始后,帕斯凯维奇作为预备役军官参加了华沙保卫战,不幸被俘。波兰解放后,获释的帕斯凯维奇去了意大利,随后到达伦敦。1979年,帕斯凯维奇在伦敦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是著名的流亡三部曲:1954年出版的《俄罗斯之起源》,1963年出版的《俄罗斯国家》和1983年出版的《莫斯科国家的崛起》。亨里克·帕斯凯维奇的《俄罗斯之起源》1954年出版。书中主要是针对“罗斯”这个词的意义及其含义的演变,并不是针对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一个系统性研究。
论“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论“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俄罗斯过去处在,今天仍处在两大文明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汇处。
在过去两百多年间,俄罗斯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探索,在持续时间上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民族。
1991年苏联解体,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立刻提了出来。
其实,俄罗斯人对俄国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对涉及俄国历史开端和社会转折的重大历史问题(如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实际上就是俄罗斯人不断认识自我的表现。
某种程度上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极具争论性的问题是“罗斯”( Pycb )名称的起源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这个问题在11-12世纪即引起了古罗斯编年史家的注意,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罗斯人源自何处,是谁成为基辅第一任王公,而罗斯国家又是如何产生的。
”①由涅斯托尔②(HecTOp)提出的这些问题一直到今天还使研究者们困惑不安。
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是,瓦良格人(BaparH,国内有学者译为瓦兰人)、罗斯人是谁?他们来自何方?这一争论从260多年前就己经开始,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一、“罗斯”名称的起源1749年9月6日适逢俄国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命名日,俄国科学院决定第二天举他决定留在那里,将佩列亚斯拉维茨作为自己的永久首都。
②斯维亚托斯拉夫说道:“我不愿意坐在基辅城里,我想住在多瑙河畔的佩列亚斯拉维茨城—那才是我国领土的中心,所有的财富都汇集到那里:来自希腊的黄金、彩缎、葡萄酒和各种水果;来自捷克、匈牙利的白银和马匹;来自罗斯的毛皮、蜂蜡、蜂蜜和奴隶。
”③作为罗斯国家的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活动更多地表现出了诺曼海盗经常迁徙的特点。
总之,关于“罗斯”名称起源的争论到目前为比还没有取得一致结论,但笔者认为,罗斯人更可能是诺曼人。
俄罗斯人的“终极之问”:我是谁,从哪来?罗斯民族起源揭秘
俄罗斯⼈的“终极之问”:我是谁,从哪来?罗斯民族起源揭秘旧⽂精选浩然⽂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家并没有看到。
所以我们推出了旧⽂精选栏⽬,挑选⽐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我们⽆法回避的⼀⼤国际⼒量。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的国家起源⼗分复杂。
史学界⽬前对罗斯起源的争论还在继续酝酿,并且有⼀发不可收拾的势头。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呢?⼀、“罗斯”还是“俄罗斯”?外⾏⼈提起俄罗斯的历史,⾸先就会被其复杂的名称界定给弄晕了。
“俄罗斯、罗斯、苏俄、沙俄、帝俄、苏联”等等,这些相应的称呼数不胜数。
我们今⽇主要来谈⼀谈罗斯国家的起源,因此需要辨析的最主要的名词便是“罗斯”和“俄罗斯”⼆者。
俄国的英⽂名称叫做Russia,如果按照英⽂版⾳译,我们应当称呼她为“罗斯”['rʌʃə]才对。
即便是国际通⾏的关于俄国的称呼,也都是⽤双⾳节的居多。
⽐如,法语中俄罗斯为Russie,西语称Rusia韩语中称呼其为、⽇语为:ロシア(两者罗马⾳标皆读成:reosia)。
性情豪放的俄罗斯民族既然国际上的语⾔统统将其称呼为“罗斯”,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强制保留“俄罗斯”的名词呢?笔者认为,这种对同⼀国家的不同称呼⽅式,还是能从历史的长河⾥找到答案的。
元朝以先的古史中,并没有对罗斯国家针对性的记载。
对于在我国北⽅盘踞着的众多民族,尤其是在蒙古⾼原以北的那些偏远民族,我们常常会⽤“东胡”来泛指。
⽽东胡⼀词,则是对古阿尔泰语“Toung-gu-s”的⾳译。
也就是说,我们将茫茫⼽壁以北的草原民族都看作是“通古斯⼈”。
⼤诺夫哥罗德教堂内部景象在元朝的汉译佛经中,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僧⼈们已经开始将罗斯民族单独标注出来。
译名对照翻译为“罗西亚”,或“罗刹”。
由于蒙古⼈⾃⾝的语⾔习惯与我们不同,因此才在“罗西亚”的最前⾯加上了O⾳。
由此,偏重于蒙古读⾳的“俄罗西亚”就成了我们对罗斯国家的官⽅称呼了。
俄罗斯的起源[1]
斯拉夫人是东欧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
斯拉夫人的故乡大致是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地区即东欧大平原的西南部。
后来他们不断向周围扩展西达易北河东至顿河、伏尔加河上游北抵波罗的海南到黑海。
约在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
在欧洲民族大迁徙期间东西斯拉夫人大批南移进入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并同化了当地居民。
约至6、7世纪又形成南方斯拉夫人。
这样整个斯拉夫民族便分为三大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和保加利亚人。
后来由于马扎尔人向西进入匈牙利平原他们好似一个楔子一样把南方斯拉夫人和北部的东、西斯拉夫人分隔开来因而有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公元以前斯拉夫人的历史情况无文字可考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塔西陀的著作里他称之为维涅德人。
至公元6世纪维涅德人被称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则被称为“安特人。
”那时他们还没有国家处在原始公社末期。
在斯拉夫语言里“斯拉夫”一词是“光荣”、“荣誉”Слава的意思而在西方拉丁语言里“斯拉夫”则是“奴隶”slave。
据说哥特人曾把他们大批地卖给罗马人当奴隶所以后来便称他们为斯拉夫族。
这里有侮辱、蔑视的含义。
东斯拉夫人从喀尔巴阡山脉的各个斜坡进入广阔的俄罗斯平原“他们像飞鸟般从一端迁居到另一端抛弃了住腻的地方在新的地方居住下来。
”因此后来的俄国史学家说“移民和国土的开拓是我国历史中的主要事情所有其余的事情都和它们有或近或远的关系。
①俄罗斯россия在15世纪中叶以前称罗斯русь俄文里这两个词出现先后不同中文里都译为俄罗斯。
自清朝康熙时代开始与俄国打交道时即有这一译法当时称“斡罗斯”。
这是从蒙古读音转译过来的因蒙古人统治罗斯时军队中有罗斯人蒙语没有Рr读音因此把русь前面加元音o读成oros即“斡罗斯”。
俄罗斯的前世今生(上)
俄罗斯的前世今生(上)说,在古代欧洲,比较早进入“文明”阶段的罗马人、希腊人,一直视北方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以及斯拉夫人为“蛮族”。
有没有道理呢?反正从哲学、技术、国家形式以及法律、秩序管理等等方面来说,希腊和罗马确实比较早地进入了“成熟期”,而北方的诸“蛮族”,一直还处在“部落”时代。
单说斯拉夫人,现在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他们起源于今天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的第聂伯河与维斯瓦河流域一带。
直到6世纪,斯拉夫人仍处于氏族公社制的阶段,但已经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军事组织,部落会议在原始的部族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类似于早期的匈奴那种模式吧。
6世纪,大约相当于咱家的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那时候,斯拉夫人还保持着“原生态”呢。
东斯拉夫人尤其落后,甚至到了公元8到9世纪,居住在诺夫哥罗德地区的东斯拉夫人,各个部落之间仍然冲突不断,还没有国家的形式,社会极度混乱,若干部落之间长期互相征伐。
动不动就互相打架,酋长们也累了,天天揪着心预备打仗,谁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要不说“和平可贵”呢。
这个时候,维京人中的一支——瓦利亚格人,在诺夫哥罗德北方建立了王国,哎,有国了,就有秩序了,民人各司其业,起码比天天相互征伐过得安稳。
东斯拉夫人看着直流哈喇子,羡慕哇。
瓦利亚格人,又称瓦良格人,“瓦良格”是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一带的东斯拉夫人对他们的称呼。
芬兰人则称他们是罗斯人(意为北方人)。
他们是古老的维京人(即诺斯人,日耳曼民族北支)的一支,原来居住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逐渐沿着商路来到东欧平原。
他们一边经商,一边打劫,维京海盗嘛,经常抢劫财物,甚至掳掠人口为奴,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
由于彪悍、战斗力强,他们也常常受雇于当地东斯拉夫人的酋长们,从事征战,算比较早的雇佣兵吧。
所以现在俄罗斯的起源就有两个说法,一是,东斯拉夫人羡慕瓦良格人的“国家秩序”,酋长们坐在一起研究,也想成立个国家,但自己都觉得自己笨,如何管理一个国家,不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
形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俄罗斯过去处在,今天仍处在两大文明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汇处。
在过去两百多年间,俄罗斯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探索,在持续时间上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民族。
1991年苏联解体,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立刻提了出来。
其实,俄罗斯人对俄国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对涉及俄国历史开端和社会转折的重大历史问题(如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实际上就是俄罗斯人不断认识自我的表现。
某种程度上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极具争论性的问题是“罗斯”( Pycb )名称的起源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这个问题在11-12世纪即引起了古罗斯编年史家的注意,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罗斯人源自何处,是谁成为基辅第一任王公,而罗斯国家又是如何产生的。
”①由涅斯托尔②(HecTOp)提出的这些问题一直到今天还使研究者
们困惑不安。
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是,瓦良格人(BaparH,国内有学者译为瓦兰人)、罗斯人是谁?他们来自何方?这一争论从260多年前就己经开始,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一、“罗斯”名称的起源
1749年9月6日适逢俄国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命名日,俄国科学院决定第二天举他决定留在那里,将佩列亚斯拉维茨作为自己的永久首都。
②斯维亚托斯拉夫说道:“我不愿意坐在基辅城里,我想住在多瑙河畔的佩列亚斯拉维茨城—那才是我国领土的中心,所有的财富都汇集到那里:来自希腊的黄金、彩缎、葡萄酒和各种水果;来自捷克、匈牙利的白银和马匹;来自罗斯的毛皮、蜂蜡、蜂蜜和奴隶。
”③作为罗斯国家的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活动更多地表现出了诺曼海盗经常迁徙的特点。
总之,关于“罗斯”名称起源的争论到目前为比还没有取得一致结论,但笔者认为,罗斯人更可能是诺曼人。
正是从这些诺曼人中形成了东斯拉夫人的王族—“罗斯族”。
罗斯族虽然成为东斯拉夫人的统治民族,但最终还是被斯拉夫人同化。
这样,在给东斯拉夫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罗斯人”却消失了。
尽管某些历史学家怀疑第一批罗斯王公的斯堪的纳维亚起
源,但他们的怀疑未必有充分根据。
二、斯堪的纳维亚人在东欧平原活动的遗迹
近年来,俄罗斯史学界以福明为代表,重申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原馆长格杰二、斯堪的纳维亚人在东欧平原活动的遗迹。
近年来,俄罗斯史学界以福明(B. B. (}OMHH)为代表,重申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原馆长格杰奥诺夫(C. A. I’eReoHOs)在1876年发表的观点,即罗斯人是波罗的海南岸的西斯拉夫人。
福明通过考古学资料中的陶器类型认为,波罗的海南岸风格的陶器广泛分布在西北罗斯的广大地区,这本身便是最好的“民族指示器”。
在福明看来,陶器分布的地区就是编年史家们认为瓦良格人居住的地区,在基辅则没有发现这类陶器,这充分证明了编年史记载的瓦良格人、罗斯人就是波罗的海南岸的西斯拉夫人。
事实上,这种以陶器分布作为佐证的认识本身就存在问题。
诚然,西斯拉夫人与东斯拉夫人联系的证据众所周知,早期沿海的斯拉夫人与罗斯西北地区的斯拉夫人在物质文化上的共同特点早在8-9世纪时就己经显现。
诺夫哥罗德山岗墓葬文化中的部分陶制容器与维斯瓦河和易北河之间河谷低地的斯拉夫文化确实具有相似之处。
不过苏联学者谢多夫(B. B. Cellos)早在福明之前就提出,这种现象不能成为斯拉夫人从
波罗的海地区迁徙到伊尔门湖地区这一假说的理由。
更可信的是,伊尔门湖斯拉夫人的制陶业与波罗的海斯拉夫人的陶器拥有同样的生产技。
三、古罗斯国家的形成
从苏联时期开始,一些历史学家虽然承认瓦良格人的斯堪的纳维亚来源,承认“斯堪的纳维亚人在罗斯”这一事实,但他们认为古罗斯国家的建立主要是东斯拉夫人内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任何外来干预都不能影响这一进程。
这样一来,俄国早期历史上从海外邀请王公和亲兵队的事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他们把古罗斯国家的形成问题与瓦良格人的族属问题人为分开,认为瓦良格人的族属起源与罗斯国家的形成没有关系。
①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多数历史学家对罗斯国家形成问题的立场并无多大变化。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 A. A.戈尔斯基在认定瓦良格人是诺曼人的同时仍然写道:虽然9-10世纪从斯堪的纳维亚来的出走者积极参加了东欧的政治史,但他们没有随身带来国家的传统,因为斯堪的纳维亚自身的国家当时还没有形成(根据考古资料,例如在瑞典—那里的出走者构成东欧诺曼人的大多数—形成国家仅仅是在10世纪末一11世纪初”。
国家的形成—这是居住在‘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的十几个斯拉夫部落联盟的原
始公社制度长期的瓦解过程合乎规律的结果。
其所形成的这个国家发端于自己的道路:原始公社传统在东斯拉夫社会生活的所有方而还长期保有地位。
”
问题在于:第一,国家的形成是社会形成两大阶层—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结果,如果作为统治阶层的瓦良格王公及其亲兵队被放在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之外,这个国家如何能形成?第二,9-11世纪的东欧平原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各种带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都会参与到国家的创建过程中。
为什么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只能被认为是一个民族(东斯拉夫人)内部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些民族和部落相互之间征服和服从的结果?第三,诚然,诺曼人是不可能从斯堪的纳维亚带来他们本来还没有的国家架构,但亦商亦盗的诺曼人沿商路进行的征服活动,本身不就意味着国家的形成过程吗?
问题还在于,尽管“东斯拉夫人在瓦良格人到来之前己经有自己的千年历史,东斯拉夫人的阶级和国家组织形式在当时己经走过了很远的历程”,①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古罗斯国家却是晚至公元9世纪后半期瓦良格人到来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那么,为什么东欧平原上的罗斯国家迟迟难以建立? 每一个民族都是从周围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中吸取些什么才化为
自己的民族性格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马克思在论及古代的、亚细亚的和日耳曼的原始公社关系时曾经指出:“不管怎样,公社或部落成员对部落土地(即对于部落所定居的土地)的关系的这种种不同的形式”,最终“取决于气候,土壤的物理性质,受物理条件决定的土壤开发方式,同敌对部落或四邻部落的关系,以及引起迁移、引起历史事件等等的变动”。
③这样,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四邻关系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形成模式,古罗斯国家形成的特殊性正在于此。
古罗斯国家形成的第三种政治形式便是诸瓦良格公国与相对保持独立的城市领区的联合,结果在882年以奥列格征服基辅为标志,形成了以基辅为首都的古罗斯国家。
由于基辅独特的地理位置,它将第聂伯河一沃尔霍夫河的这条水路沿岸的许多罗斯商业城市联合起来,其他地区的瓦良格王公、商人和东斯拉夫人都被吸引至此。
作为罗斯地区通商活动的汇集点,各地商船都源源不断驶向基辅,罗斯各城市也逐渐在经济上依附基辅。
谁掌握基辅,谁就掌握罗斯商业主要门户的钥匙,因此瓦良格王公们为了争夺基辅互相竞争,彼此杀戮。
诺夫哥罗德的奥列格为了占有基辅杀死了同是瓦良格人的阿斯科里德和吉尔,另外一个诺夫哥罗德王公弗拉基米尔也是为了基辅杀死了自己
的哥哥雅罗波尔克。
根据头几位基辅王公的主要活动可以看出,他们的权力仅仅是依靠刀和剑来维持,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征服者,而非罗斯国家的君主,他们只是以外部武力的方式实行了罗斯的机械联合。
他们关心和努力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为罗斯商业获得海外市场并保卫通往这些市场的商路;第二,把所有东斯拉夫部落和部分芬兰部落统一在基辅大公的政权之下;第三,维护罗斯疆域的边境免受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袭。
只是在988年接受基督教之后,古罗斯国家才具有了统一的宗教信仰和思想基础。
起初,王公亲兵队中相当大部分是由斯堪的纳维亚的出走者—瓦良格人组成,但经过两三代之后,无论是王公自己还是他们的亲兵就己经斯拉夫化了。
四、结论笔者绝不否认东斯拉夫人及其农业在古罗斯城市文明形成中的基石作用。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东斯拉夫人农业的变化起始于9世纪,实际上这与黑麦的种植(秋种黑麦)有关。
农作物中黑麦种植的变化正好与10世纪古罗斯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相吻合,这更多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进程。
黑麦的种植使罗斯有了稳定的农业收成,土地耕作制度向休耕制、二圃制和三圃制发展。
尽管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东斯拉夫人社会内
部分化缓慢,但城市的数量还是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人可以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
秋种黑麦使得土地不仅养活了农民,而且还能养活手工业者、艺术家、建筑师、形形色色的仆人、流浪艺人等。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古罗斯城市文明是靠黑麦成长起来的:黑麦一母亲养活了罗斯一母亲。
不过,古罗斯的城市文明毕竟还没有达到建立国家文明的高度。
在建立古罗斯国家的过程中,东斯拉夫人作为被统治者在政治上只是消极、被动的一方,而瓦良格王公及其亲兵队作为统治阶层在政治上才是主动、积极的一方。
因此,从政治角度看古罗斯国家的形成,广大东斯拉夫人只是搭起了舞台,但在舞台上跳舞的却是瓦良格精英。
当然,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古罗斯的东斯拉夫人虽受尽了苦难,但东斯拉夫人却从此登上了国家文明的新台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