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课件
马原-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图为麦哲伦)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详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②绝对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
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简而言之,相对性是指在整个很长的
历史阶段,人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所以
对真理的把握也只是有局限的。但是在这 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真理又是无限 的接近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此真理 又具有绝对性。
一方面,相
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
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 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
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
焦尔达诺· 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尽管被监禁了8年,布鲁诺始终拒绝放弃自己的信 念。最后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 上被处以火刑。(图为焦尔达诺· 布鲁诺)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 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同时,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内容表明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无限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包含于人们认识中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的前进一步,主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片断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对事物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也总是具有近似的性质。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真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做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 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即概念、判 断、推理都是人的思维 所特有的,是主观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 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一 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真理
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谬误
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波义耳定 律”,即在恒温和1个标准大气压 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其 缩小的比值是个常数。而不在恒温 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很低 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气体被液 化,就不再是波义耳定律所揭示的 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常数了。
波义耳(1627-1691)
3、社会历史性
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 历史性
客体的价值变化由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决定的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放入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 的。 “《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 。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 ,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 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 1000多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他们 使用竹竿做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 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然而石油在今天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 用作燃料,其他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价值的特点与主体特点相联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煤是白的”是 真理,因为我 周围的人都是 这么说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 发展完善
进化论在与反进化论的斗争中发展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社会历史性
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 历史性
客体的价值变化由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决定的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放入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 的。 “《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 。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 ,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 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 1000多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他们 使用竹竿做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 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然而石油在今天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 用作燃料,其他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真理
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谬误
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波义耳定 律”,即在恒温和1个标准大气压 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其 缩小的比值是个常数。而不在恒温 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很低 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气体被液 化,就不再是波义耳定律所揭示的 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常数了。
波义耳(1627-1691)
价值
概念: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 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 义的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就其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
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为:
(1)相互连结、扩散,相对之中存有绝对,绝对微旨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涵盖存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存有相对,相对就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
相对真理整体表现出,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形成绝对真理。
(2)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又一个规律。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关键意义:
首先,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对它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
展中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其次,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误导真理的绝对性,驳
斥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整体表现。
相对主义驳斥真理的绝
对性,误导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误导为主观随意性,陷于唯心主义的诡辩论。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觉真理的对性就无所谓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5.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他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其实从哲学上来说。
事物是矛盾的,其自身就具有两面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某个领域的真理,但是参照物不同,环境不同,在另外某个领域就不再是真理。
这就说明了事物的矛盾性,也说明的事物的客观环境是运动的。
不同的客观环境,其参照物不同,真理就不再是以前的真理。
就象以前罗马教皇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当时那的确是真理,也就是真理的绝对性。
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那么地心说就又是相对的了,相对的环境是古代罗马教皇。
所以哲学上回归问题本身就没有意思。
永远是空谈!·楼上的话很对!绝对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条件的。
何谓真理?真理永远都不是真理。
答:(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2分)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采: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二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2分)(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真理 的绝对性与相对性ppt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 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 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 化和发展中。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 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
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 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是相对 的。
三、真理是具体的微粒? 不,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 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 组成。而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 物理学家默里· 盖尔曼和G.茨威格 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 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原子是构成物质 单元——夸克(quark)组成的 。
敬谢观赏
的绝 上 本 因 识 的 东 限 对 东 恒 对 都 识 的 真 一 界 自 对 对是质而,认西的无西的永是,认实切的然 、
•
真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
—原子论在其限度内是正确的,后来的电子论、基 本粒子理论并没有推翻原子论。 —牛顿力学在其限度内永远是真理,爱因斯坦的相 对论、量子力学等,并没有推翻牛顿力学。
小组成员:
黎波、梁卓添、 梁少杰、梁伟坤、 李雅仪、李慧琼
绝对 真理 与相 对真 理
一、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PT课件
C
北京
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A
31.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 英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B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 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回答21—22题, 21.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1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2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3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4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 12 B. 23 C. 34 D. 14
A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二章
• 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 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 绝对真理。
•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 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 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 特定的实践目标。
•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 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 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 人的需要的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 证统一的。
• 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 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 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 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 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生产状况、科学技术 状况、阶级斗争状况)的实践水平,主观的条件 (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立场、观点和思 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 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就其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
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为:
(1)相互连结、扩散,相对之中存有绝对,绝对微旨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涵盖存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存有相对,相对就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
相对真理整体表现出,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形成绝对真理。
(2)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又一个规律。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关键意义:
首先,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对它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
展中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其次,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误导真理的绝对性,驳
斥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整体表现。
相对主义驳斥真理的绝
对性,误导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误导为主观随意性,陷于唯心主义的诡辩论。
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课件
谬误
4
真理与谬误
? 真理与谬误的定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错误认识。
?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说是者非,或非者是,即为假。
——亚里士多德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3
实践
物质世界
认识
人类
事物的表面特征 内容 感性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内容 理性认识
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正确的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
真理
错误的认识
哲学上的 “价值” 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我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 人之所以要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于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另一个 问题,那就是价值问题;说某物或某现象具有价值, 就是该事物或现象成为人们的需要、兴趣、目的所 追求的对象。
胡适
18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 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20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 确定性(绝对性) 是指一切认识是 否具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 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一体两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不可偏废。
真理的相对性表现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 完全的、相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则表明随着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人 们对事物的认识将不断接近终极真理,即无限趋近于绝对性。
03
真理的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绝 对性和相对性
• 引言 • 真理的绝对性 • 真理的相对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
性的看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的绝对性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 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
科学知识的相对性
科学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会推翻过去的 真理,因此科学知识具有相对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
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 环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产生影响,因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个人认识的相对性
个人认识是受到个人经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的,不同的人对同 一事物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人认识具有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还意味着它具有不可超越性,即 无论人类的认识如何发展,真理都是终极的、 绝对的,不存在超越真理的认识。
绝对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 绝对性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中。
该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 性,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历史条 件下的人类社会。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 不可超越的终极真理,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就其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
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为:
(1)相互连结、扩散,相对之中存有绝对,绝对微旨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涵盖存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存有相对,相对就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
相对真理整体表现出,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形成绝对真理。
(2)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又一个规律。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关键意义:
首先,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对它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
展中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其次,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误导真理的绝对性,驳
斥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整体表现。
相对主义驳斥真理的绝
对性,误导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误导为主观随意性,陷于唯心主义的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应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不同人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有所不同,但是对于 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 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坚持真理一元论,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真理,按 照真理办事,才有可能成功。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是推动实 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其次,价值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是实践 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Thank You
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 目的歪曲反映。人类真理的获得正是通过谬误的不断产生和不断排除实现的。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它们对立统一。
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但真理和 谬误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真理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谬误。其一,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 失去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全面的,将事物的任何一点忽视 或者孤立起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谬误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条件的错误加 以修正,使至重新与其所应用的条件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 基本规律。
中大马原课件6第六讲 关于认识与真理
感觉、知觉、表象
低级阶段
概念、判断、推理
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哲 学上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错误。 • 唯理论有唯物主义唯理论和唯心主义唯理 论(二者的分歧在于理性认识的来源),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 经验论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 论(二者的分歧在于感性认识的来源),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坚持真理一元论,反 对真理多元论以及主观真理论。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坚持主观真理 观: 马赫主义的“真理是思想的形式”,
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
“真理多元论”等。
实用主义真理观
•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 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胡克、刘易斯。 • 实用主义真理观: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主张有用 就是真理。 • 皮尔士:真理是大家都一致感觉到的,能满足人 们某种愿望、带来某种实际效果的理论、意见和 建议。公式:效果——信仰——真理。 • 詹姆斯:真理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有用即真理。 公式:有用=真理。他把真理商品化,引出真理 即价值、兑现价值(按它去做,会使人感到“合 算”)。
• 杜威的工具主义真理观:真理只是应对环 境的工具,完全从属于价值;工具本身是 无客观真理性可言,完全是主观随意的。
•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 它是相对主义真理观,把真理与真理的价 值混淆起来,以“有用”、“效用”作为 检验真理的标准。 • “有用”是真理的属性和作用,而不是真 理的依据。
• 讨论题:
思考题单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尔达诺·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尽管被监禁了8年,布鲁诺始终拒绝放弃自己的信念。 最后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上被 处以火刑。(图为焦尔达诺·布鲁诺)
.
5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
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
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
2+5=10000吗?”
.
6
.
7
.
8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 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 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 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 快10倍。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 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然而伽利略 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提出了疑问。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
4
科学哲学角度上,没有“正确”和“真理“,人 类只能不断逼近“正确”和“真理”而不能得到它。 一个理论总是暂时有效,然后等着被证伪。尽管没有 100%正确的理论,但是总有比之前的方法正确率高 几个百分点的理论。所以即便理论早晚被推翻就像生 命早晚会终结一样,但我们并不会因为生命早晚会终 结就不去选择更好的生活。即使理论迟早会被推翻, 我们也要去寻找更好的理论。
.
1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 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 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 件的、绝迷 信权威。现在许多人都喜欢盲目眼风, 象许多炒股的人买股票要听股评的推荐。 股评家说某某股票有潜力就立马买进, 结果亏损了。权威们说的并不一定全都 是对的,也会有错,不能盲目迷信权威, 要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实践中追求 真理。
.
15
.
16
资料收集: 张佳妍 丁璇 艾洁
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 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
2
简而言之,相对性是指在整个很长
的历史阶段,人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所以对真理的把握也只是有局限的。
短剧剧本:邓俣 方思怡
视频剪辑:王珺月
短剧表演:章忆敏 徐开敏 方思怡 邓俣
资料整理&PPT: 蒋奕容
PPT演讲:王珺月
.
17
.
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详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相 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 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 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 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 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真理又是无限的接近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的,因此真理又具有绝对性。
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 年9月实现的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更重要的是证 明了地球是圆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 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图为麦哲伦)
“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的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
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
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马,在这两
匹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
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
.
9
演员:
张忆敏 饰 亚里士多德 徐开敏 饰 伽利略 邓俣 饰 围观群众A 方思怡 饰 旁白
.
10
.
11
场景一: 时间:公元前384~前322
年 地点:古希腊 人物:亚里士多德
.
12
场景二: 时间:1590年 地点:伽利略的实验室 人物:伽利略
.
13
场景三: 时间:1590年 地点:比萨斜塔 人物:伽利略,围观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