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情绪的应激学说
• 1946年,塞里(H.Selye)
• 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为情绪过程的生理 心理学理论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 新的理论。 • 在紧张性情绪形成中,大脑皮层、下丘脑、 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 合适应性调节作用。
情绪认知理论
• 情绪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是 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 事物的评价的理论. •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 (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 (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 (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 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 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 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 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具体来说 就是: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 这种关系的程度。 •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 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 制判断。 •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情感障碍分为3类:
• 器质性情感障碍:由脑瘤、脑血肿、脑寄生虫、 脑外伤、脑萎缩等结构变化以及内科疾病所引 起的症状性情感障碍。癫痫等均归为器质性精 神病之列。 • 心因性情感障碍:由重大精神创伤或持久性精 神紧张或不良环境所造成的一类情感问题,包 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反应性情感障碍 和创伤应激障碍等。 • 内生性情感障碍 :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和双 相情感障碍等。
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论
•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沙赫特 和辛格
• 他们认为:认知的参与及认识对环境和生理 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各种情绪状 态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的普通唤醒; 人们通过环境的暗示和认知加工对这些状态进行 一定的解释和分类;认知对刺激引起的一定的生 理唤醒的引导与解释导致情绪的产生。
(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
• 西米诺夫(Siminov,P.V.)的信息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有机体 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适当地组织自己,那么神经机制就会使 消极情绪开始行动。 • 西米诺夫主张,情绪(E)等于必要信息(In)与可得信息 (Ia)之差与需要(N)的乘积,即:E=-N(In-Ia) • 西米诺夫认为,情绪本身具有一种强烈的生理激活的力量, 如果这个机制变活跃了,那么,一些习惯性反应必定受到 破坏。当有机体需要的信息等于可得的信息时,有机体的 需要得到预期满足,情绪便是沉寂的。如果信息过剩,超 出了有机体预期的需要,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 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都可以促进行 为。
节,大多数人都认为,情绪调节只是对悲伤、紧 张、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的调节,而实际上, 在某种情况下,正性情绪也是需要调节的。
2.唤醒水平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调节, 使其处于适度的水平上。情绪调节即包括抑制、 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3.情绪成分的调节 情绪调节既包括对情绪系统各个成分的调节, 也包括对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调节。情 绪系统的调节主要是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 观体验和表情行为。
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 • • • • (一)情绪与情感具有社会适应的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具有激发动机的功能。 (四)情绪与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五)情绪与情感具有影响健康的功能。
五、情绪调节
•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管理 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 (一)情绪调节的内容 • 1.具体情绪的调节 • 情绪调节包括对所有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调
理智感
•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 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理智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是与人的求知欲望、科学探索及 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是人们学习科学 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 力。
美感
•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事物进行评 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美感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段性。
激情
•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 绪状态。
应激
• 应激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 性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态 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 一般程度的应激状态可以维持机体一定的 紧张度,使个体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动 作敏捷,会做出平时
道德感
•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他 人或自身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 一种情感体验。 • 道德感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段性。
• 该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 • 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 动,也包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 散地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 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理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 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
5、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 帕帕兹(J.w.Papez),麦克林(Maclean) 。 • 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 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 边缘系统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 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有重要作 用。 • 帕帕兹强调边缘系统中下丘脑和扣带回的作用, 他认为下丘脑在情绪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扣带回在情绪 的体验中起重要作用。麦克林则认为海马和颞叶在情绪 体验中更为重要。 • 进步: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 生理学的实验依据。
总的来说: 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 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 生。
• 评价: • 詹姆士-兰格理论重视情绪与机体的变化 密切关系,但受当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 夸大了外周神经系统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而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控制和调 节作用。
2、情绪的丘脑学说
• 1927年,美国心理学家卡侬(W.B.Cannon) 。 • 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当抑制解除时,丘脑的功 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 的结果。 • 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沿 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 巴德(Bard)支持和发展了坎农的理论。因此,后人称这一理 论为坎农-巴德理论或坎巴学说。 • 进步: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并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统一于 丘脑的功能。 • 局限: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 意义。
• 评价: • 西米诺夫的情绪理论虽然比较简单、 明了,但它为情绪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 野、新的方向。 • 遗憾的是,西米诺夫没有对信息、需 要的性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动 力学分析。
(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 情绪不协调理论情绪信息加工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一60 年代,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扬(Y oung, P.T.)和普里 布拉姆(Pribram,K.)。 把情绪定义为“感情性的激烈扰 乱”,认为情绪是一种神经中枢在感情上的 “紊乱”反 应,即一种对平衡状态的破坏。强调情绪起源于对环境 事件的知觉、记忆和经验。当人们在过去经验 中建立起 来的内部认知模式同当前输入的信息超越稳定的基线不 一致时, 就导致情绪的产生,这就是情绪不协调理论的 含义。 • 普里布拉姆还提出了一个“监视器”的概念,他认为情 绪是临视脑活动的一种机制,起着监视心理加工的作用; 情绪过程就是当原来进行的加工程度受到阻断时产生的 替代性执行程序,对这个阻断过程的意识觉知,就是情 绪的体验或感受。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 • • • • (一)基本的情绪形式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 激情 应激 (三)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心境
心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具有渲染性的 情绪状态。
心境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 响。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悲 观的心境则会降低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 和希望,有害于身心健康。
• •
• • • • • • • • • • • • •
二、躯体疾病 指由各种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代谢疾病等影响脑 功能所致的精神障碍,其他还可见于某些染色体异常和物理因素等。在躯体疾病的整个病程 中,可有抑郁、躁狂、幻觉、妄想、兴奋、木僵等精神症状,并表现具有多变和错综复杂的 特点。 躯体疾病的诊断要点有: 1.有躯体疾病检查的客观证据。 2.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原发躯体疾病相关,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智能损害; ②遗忘; ③人格改变; ④意识障碍(如谵妄); ⑤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或紧张等); ⑥情感障碍(如抑郁或躁狂等); ⑦神经症样症状; ⑧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不典型表现。 3.无酒精或药物滥用史,发病前没有应激因素或精神障碍的证据。 4.排除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严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三、情绪理论
• 不同的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种种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情 绪的产生和理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 不同的情绪理论。
经典情绪理论
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 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 • 1885年,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 • 情绪是外部刺激引起了内脏反应,内脏反应的信号传递到大脑 皮层就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 •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 •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
• • • • • • • • • • • • • • • •
一、脑部疾病 脑部疾病的诊断特点有: 1.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2.有脑病、脑损伤,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智能损害; ②遗忘; ③人格改变; ④意识障碍; ⑤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等); ⑥情感障碍综合征(如躁狂、抑郁等); ⑦解离(转换)障碍; ⑧神经症样综合征(如焦虑、情感脆弱等)。 3.日常生活受影响。 4.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程与原发器质性疾病相关。 5.排除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障碍。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过程
第四组 陆婷婷 陆娇 黄燕琳 陈燕 刘金凤
主要内容
• • • • • 一、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三、情绪理论 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五、情绪调节
一、情绪与情感
•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应。
• “体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人对 情绪与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就是情绪与情 感的主观体验。 • 情绪和情感是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 个概念。
3、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 情绪过程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 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
• 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 情绪体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 Leabharlann Baidu情绪体验。
4、情绪的激活学说
•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D.B.Lindsley) 。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 阿诺德(M.B.Arnold) 阿诺德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 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 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 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 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 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是一个皮 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 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