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cpi分析

合集下载

2011中国经济形势有利与不利,发展趋势分析

2011中国经济形势有利与不利,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

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

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

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

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

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

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岭回归方法,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消费、国际游资、原材料成本、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因素对于物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投资和政府支出则无显著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稳定物价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因素;岭回归;多重共线性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不断走高,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2011年一二月份,涨幅依然有 4.9%。

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国16条”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稳定物价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面对物价上涨出现的新特征,要想找到有效遏制方法,当务之急必须寻找推动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前大多数研究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影响单个因素与CPI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没有比较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大小。

有些研究虽然考虑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但却没有较好地考虑计量经济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存在。

因此,笔者将借助岭回归,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对影响我国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判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

不仅可以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同时可以更大限度地考虑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信息。

一、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1、变量与数据的选取传统的货币供应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应量的趋势增长率,王珍(2006)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国际游资这3个解释变量。

同时,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出现的一些新的成因: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经济过热带来的投资和消费剧增,而供给瓶颈制约引起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地方政府过于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巨额财政支出;能源、原材料、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相关领域价格上涨等因素。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近五年来我国CPI走势分析

近五年来我国CPI走势分析

2015年2月份CPI解析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4%节日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扩大从环比看,2月份CPI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大幅上涨。

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较高,环比涨幅分别为13.6%和8.9%,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67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一半。

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看,2月份西红柿、黄瓜、豆角、香蕉均价分别比1月份上涨了28.2%、24.7%、23.5%和9.9%。

此外,水产品和肉禽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6.1%和1.2%。

二是2月份正值春运高峰,出行人数增加,交通、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从全国范围看,飞机票、长途汽车、出租车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0%、4.8%、1.5%;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5%和1.6%。

三是节日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

洗车、理发、家庭服务(保姆、钟点工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9%、7.2%和6.3%。

从同比看,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2月份环比上涨较多;另一方面是今年和去年春节错月,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

1 引起CPI上升的原因此阶段CPI的运行状况为:CPI在2011年高位运行,上涨5.4%,在2012年虽有下降,但是处于全面温和上涨的局面,2013年趋稳但有小幅波动,变化不大。

通过分析,有如下原因:(1)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

2011年,猪肉价格飞涨,同比上涨57%,猛的拉高CPI。

2012年和2013年,CPI的上涨都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而气候因素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关键。

2012年年初和年末是近几年来气温最低的时候,严重影响了蔬菜等的生长和运输,导致蔬菜供应紧张,因此,2012年年初和年末,CPI处于高位。

利率与物价指数表+关系图分析

利率与物价指数表+关系图分析

年份 月份 存款利率(%)
CPI
贷款利率(%)
PPI
2011
1
2.75 104.9 5.81 10
3.7 2 3 10
4.9 6.06 104.3 3 3 10
5.4
6.06 104.6 4 3.25 105.3 6.31 104.7 5 3.25 105.5 6.31 104.9 6 3.25 106.4 6.31 105.8 7 3.5 106.5 6.56 106.1 8 3.5 106.2 6.56 106 9 3.5 106.1 6.56 106 10 3.5 105.5 6.56 105.3 11 3.5 104.2 6.56 104 12 3.5 104.1 6.56 103.8 2012
1 3.5 104.5 6.56 104.1 2
3.5
103.2
6.56
102.9
(利率均为一年期利率) 表一
图1
由上图可知:一年期存款利率与CPI 呈明显的同向关系。

结合表一的数据可知:2011年1-6月份的CPI 呈逐月上增趋势,为了抑制消费价格指数的过快增长,所以7月份上调银行存款率,减少货币的流通,已达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而8月份起CPI 的持续下降表明了货币政策有所成效。

预测: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在,所以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利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但为缓解资金压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

图2
分析原因与上类似。

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反映一国物价水平变动和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的CPI构成和物价上涨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CPI构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数过高和购房价格未包含入消费物价指数中,同时也分析了物价上涨给低收入人群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CPI;物价上涨;食品价格;购房价格;权重调整一、我国的CPI构成(一)CPI的概念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通过考察CPI的变动,我们不仅可以衡量一国物价水平变动状况,同时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因此CPI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指标。

世界各国CPI的统计,都是基于对本国一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量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抽样调查。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民族消费习惯等不同,CPI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类别以及权重也不尽相同。

CPI的数值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各个类别中每一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CPI的构成,即各个类别在CPI中所占的权重。

(二)我国CPI的构成我国目前采用的CPI商品分类目录和编制方法始于2000年。

CPI的统计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个大类,251个基本分类。

每个基本分类又有两个到十多个不同数量的规格品,共计700多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

规格品的选择和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五年调整一次,每年进行适当微调。

2010年-2020年cpi指标

2010年-2020年cpi指标

标题:2010年-2020年CPI指标分析和趋势预测一、概述CPI(Consumer Price Index,用户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经济的通胀压力和用户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010年至2020年的CPI指标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2010年-2020年CPI指标变动概况1. 2010年CPI指标2010年,我国CPI指标为104.2,同比上涨3.3,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2. 2011年-2015年CPI指标2011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CPI指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其中2012年CPI指标达到104.5,同比增长2.6,2014年CPI指标则下降至101.5。

这一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CPI指标波动较为剧烈。

3. 2016年-2020年CPI指标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CPI指标逐渐回升。

2019年CPI指标为102.5,同比增长2.9,2020年CPI指标则为103.4,同比增长3.5。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并且通货膨胀风险受到有效控制。

三、CPI指标变动的影响分析1. 经济增长和CPI指标CPI指标的波动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济放缓往往会导致CPI指标下降,而经济复苏则有可能带来CPI指标的上升。

通过对CPI指标变动的影响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运行的趋势和特点。

2. 行业影响和CPI指标不同行业的发展和政策调整也会对CPI指标产生影响,例如能源、房地产和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和价格波动,都可能直接影响CPI指标的变动情况。

3. 政策调控和CPI指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CPI指标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有效地调控CPI指标的变动。

四、未来CPI指标趋势预测1. 国内经济形势未来几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这将对CPI指标产生一定的上升压力。

银天下:以史为鉴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回顾(上)

银天下:以史为鉴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回顾(上)

银天下:以史为鉴中国历次通胀通缩回顾(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对此,银天下分析师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

银天下:我国历次通胀分析(一)银天下历次通胀分析——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恢复国内经济,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后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建设导致财政支出激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大量发行货币,货币供应量M0从1978年的212亿元扩张到1980年的346.2亿元,上涨了63.3%。

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CPI物价指数从1978年的0.7%上涨到1980年的7.5%。

快速上行的通货膨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抑制通胀,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政府采取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在1981年得到抑制,历时两年多。

(二)银天下历次通胀分析——1985年1984年,中央政府提倡加快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地方政府响应号召,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983年的16.2%上涨到1985年的38.8%;而1984年的货币供应量M2 比1983年新增1071.3亿元,过快的社会投资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

同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工资改革,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大幅上扬。

社会投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货膨胀再次出现,CPI价格指数从1984年的2.7%上涨到1985年的9.3%。

为了抑制此次通胀,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紧银根,减少货币发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上扬,本次通胀历时三年。

关于我国物价上涨原因与对策的11

关于我国物价上涨原因与对策的11

-0.2
-0.8 0.1 -0.2 -0.3
4.3
8.8 2.2 5.0 2.4
6.0
12.1 2.7 6.3 3.6
-0.8 0.3 1.4
3.8 3.5
12.1 2.7 2.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0.2 -0.2 -0.8
2.9
2 物价上涨的现状及特点
———上游产品价格的传导力度加大
表2 2011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11月 环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生产资料 采掘 原料 加工 生活资料 食品 衣着 一般日用品 耐用消费品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7 -0.9 -1.4 -1.0 -0.7 -0.1 -0.2 0.2 -0.3 -0.1 -0.7 同比涨跌幅(%) 2.7 2.6 10.6 4.1 1.1 3.1 5.2 3.8 2.8 -0.4 5.1 1—11月平均 同比涨跌幅(%) 6.4 7.1 16.0 9.8 5.0 4.3 7.7 4.3 4.2 -0.6 9.7
4529761.20
时间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合计
M2
625609.29
636072.26
649947.46
656561.22
66351.37
673921.72
3905463.33
增幅
15.9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货币统计概览》
3 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 货币超发
1.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同步上涨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商业银行、金融界和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状况,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着重于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各种困难,如商业银行的风险持续加大、“利差”的不断缩小、流动性管理面临严峻考验等。

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该提高银行的风险判断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等一系列的对策。

一、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状况分析所谓的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目前,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状况的指标通常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据研究,自1978年以来,我国共发生过5次通胀,分别是在1980年、1985年、1987年至1989年、1993年至1996年及2007年至2008年。

截至2008年,32年间CPI的历史均值为5.5%,而5次通胀峰值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特别是1988年和1994年时通胀峰值分别高达18.8%和24.1%,创下改革以来物价最高水平。

我国的通货膨胀从2007年3月超过3%的警戒线后,便出现一路走高的现象。

自2007年5月份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价格逐月上涨,而这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总体涨幅为8%。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4月已经连续17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CPI指数却总体上一直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参见下图)。

2009年总体还算平稳,到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上涨,据统计资料:4月份比上月增长了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由CPI历史趋势图也可以看出CPI在2010年保持继续上涨。

分析研究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现象的原因

分析研究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现象的原因

分析研究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现象的原因一、引言二、CPI与PPI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三、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1.供需关系错位2.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孪生魔咒3.移动性与粘性价格差异4.市场力量与政府干预5.国际贸易与汇率变化四、案例分析1.我国2010年至2019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2.美国2002年至2015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3.欧盟2012年至2018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4.日本2000年至2015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5.印度2014年至2019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五、结论与建议引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价格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然而,CPI与PPI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现象,即CPI持续上升,PPI却出现下降或上涨相对较小的情况。

这种现象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CPI与PPI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CPI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选取一定基期的商品篮子与消费者支出权重作为基础,测算同一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PPI则反映了工业品和型材原料的价格变动,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价格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数法,即将各类产品的价格变动率和其各自的销售额权重相乘,再将结果相加得到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供需关系错位: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首要原因在于供需关系出现错位。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但CPI与PPI涵盖的商品和服务有所不同。

CPI以居民家庭为统计对象,重点反映日常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而PPI则反映中间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

当市场产生过剩时,生产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促销,而这与CPI反映的日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走势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剪刀差现象。

中国2003全国CPI走

中国2003全国CPI走

• 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 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0.51个百分点, 衣着降低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 服务降低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 用品降低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 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降低0.25个百分点。
CPI的意义
• CPI 是目前世界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之 一
累积 % 7.41% 9.26% 27.78% 44.44% 61.11% 71.30% 84.26% 93.52% 96.30%
100.00% 100.00%
频数
中国2003~2011每月CPI同比增长百分百比频数 分布直方图
25
120.00%
20
100.00%
15 10
80.00% 60.00% 4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系列1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同比 增幅
1.90 %
0.60 %
0.50
%
0.80
%
1.20
%
1.80
%
1.70
%
1.40
%
1.50
%
-1%
-1.60%
12月 1.00%
同比增长百分比
2009年中国CPI走势
•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 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 ,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 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 ,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 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 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 ,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 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 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 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十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近十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波动加剧”的运行态势。

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主要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低位平稳运行”后,呈现出“高位、大幅波动”态势。

整理2000年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价格的月度数据发现,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三大谷物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在近十年来的价格走势中,以2006年为界,前后基本呈现“低位平稳运行”和“高位、大幅波动”两大运行态势。

2006年前,无论玉米、小麦、大豆还是大米,价格基本呈低位运行态势,仅在2003-2004年间出现过一轮较为明显的波动。

但2006年后,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呈现波动加剧且中轴抬升的态势。

2010-2011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再次急速攀升,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接近于2007-2008年间的峰值。

当前,大多数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苗头,但价位仍处近年来高位。

这一走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全球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在推动耕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不平衡等农产品供应减少。

农产品供需紧张不断推升价格上涨;二是近年来货币流动性的充裕,众多资金涌入国际大宗农产品领域,投机炒作助长价格上涨。

二是主要能源品价格呈“波动式上行”态势。

从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和澳大利亚煤炭离岸价看,近十年来国际能源品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

其中,原油价格已经历三波上涨,分别是2002-2004年、2004-2006年、2006-2008年,且每波上涨均推动原油价格驶入一个更高的价位运行。

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国际经济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前景莫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过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试图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已启动加息进程,货币政策趋向从紧。

IMF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预测颇显悲观,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

发达国家出于恢复贸易收支平衡的动机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中的磨擦加剧,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上升。

对于发达国家,IMF在2010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认为,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25%,高出此前预测值0.5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2011年为4.2%。

IMF同时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7%,2011年为2.2%。

本轮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在2009年下滑3.2%。

总体来说,对世界经济影响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是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前提。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高失业率与低迷的房地产业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美国经济在2010年二季度实现了3.7%的增长,尽管较上季度回落1.1%,但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表明经济已开始复苏。

另外,美国经济先行指标——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每月公布)——9月份为54.4,已连续14个月超过50这一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预示美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扩张势头。

然而,美国9月份的失业率为9.6%,与8月持平,比危机前高出约4个百分点,这对依赖消费推动的美国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的成屋销售中位价环比下跌1.9%,较危机前最高价位下跌23%,7月份成屋销售量环比大跌27%,8月份销售量环比仅增长8.55%,这显示出住房补贴政策退出对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冲击,预计2011年美国房价仍将在底部震荡。

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高失业率困扰的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IMF 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7%,明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但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CPI权数构成的调整分析

CPI权数构成的调整分析

CPI权数构成的调整分析【摘要】“十二五”之初,学者和经济学家认为CPI不能正确反映当前的物价水平。

统计局做出回应:对CPI构成权数做了调整。

文章旨在分析调整后的权数构成,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未来的调整的趋势。

【关键词】CPI;构成权数;调整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可按城乡分别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可按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本文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作为分析对象。

该指数是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可以用于分析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政府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但是不同的国家、即便同一国家不同的时期,计算CPI的项目权数构成不一样。

一、CPI的构成变动1.2006年到2010年CPI的构成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约有6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规格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

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在整个CPI的篮子中,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于此同时,美国的CPI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而这些商品与服务也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

如住宅42.0%、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

尽管中美CPI在大类及所包括的商品与服务上差异并不大,但是实际上权重构成却差异很大。

如美国CPI权重最大的住宅及交通运输,其比重达59%,但中国这两类商品及服装的权重仅为23%,两者所占的比重仅及美国的38.9%;而中国CPI中权重最大两类是食品与娱乐,其权重达到48%,但是在美国这两类商品及服务的权重只有21.2%。

我国CPI及其相关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动分析

我国CPI及其相关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动分析

我国CPI及其相关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动分析胡若痴;陈向阳;陈华【摘要】食品是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八大类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食品类的构成细项的主要波动来自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因此,分析主要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动状况,及其与CPI波动的关系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CPI的构成无论是从构成名称还是构成权重均有所调整变化,根据1994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绘制的价格指数走势图中可以看出,食品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都与CPI指数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所以,要防止CPI的过快波动,一方面,CPI权重应继续得到及时动态的调整,适当调低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其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期刊名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7页(P34-39,103)【关键词】CPI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作者】胡若痴;陈向阳;陈华【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29;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100142;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湖南412007;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3在经历了三十余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化取得了注视瞩目的成绩。

随着商品化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价格作为物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由原有统购统销制度下的单一受国家调价政策影响、发展为越来越多受国内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构成中食品大类构成细项的主要波动来自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油脂、蛋类、水产品、蔬菜、鲜果、调味品等价格的变化,可以说,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CPI产生一定幅度的波动。

相应的是,CPI在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同样也会反过来使市场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上涨或下跌的预期,农产品价格与CP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传导关系。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篇一: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今日的上证综指收于2228.53点,盘中最低探至2224.72点。

而就在昨天人们还在惊叹,中国股市从2001年6月24日的2245点到昨天午后最低探至2545.87点,中国股市10年后又重新回到原点。

今天的缩量下跌,以及重庆啤酒第五个一字跌停板,则将中国股民从这种无意义的玩味中拉回到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面前。

十年前的被爆炒的互联网实实在在改变了地球人生活,十年后的GDP总量全球第二却只换回了A股的2011年全球股市第一熊。

一、2011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运行概况如上图所示,上证综指在2011年4月8日摸高到3067.46点并成为年内最高点,到12.14日为止最低则是14日收盘点位2224.72点,下跌842.74点。

分析上证综指日K线。

一月至四月中旬形成了一波小三浪的上涨,到4月中旬来到前期压力位3000至3100点之间,并在4月18日见顶年内最高3067.46点。

此后走势急转直下,指数迅速跌穿各条短期均线,在2800点处得到年线的支撑。

指数在2800点附近稍作调整后,终于在5月23日以一根放量大阴柱击穿200天线,宣告一波熊冠全球,持续至今日收盘,作为2012世界末日前奏的下跌拉开了序幕。

此后指数加速下跌,毫无支撑。

在6月20日形成一波半个月的反弹,反弹至年线附近,受到压制。

此后便再次倾泻狂下,一口气跌到在2300点附近,最低2307点,形成一个小型“W底”。

就在人们惊呼2307点是铁底,指数也一口气上穿所有短期均线,人们仿佛看到解放的曙光时,我画的这条无情的趋势线却将人们从美好的幻境再次拉回残酷的熊途。

反弹至趋势线压力位2500点附近后,指数便扭头狂泻直至今日收盘创年内新低,毫无反弹。

近几日,沪指成交量虽然不断刷新五年来的新低,但何处才能企稳见底,人们依旧充满绝望,而趋势也依没有反转迹象,不过短线的反弹点应该临近了。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论文报告目录一、引言二、PPI与CPI的定义三、PPI与CPI的走势四、PPI与CPI分化的原因分析1.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2.供需关系的变化3.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4.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平衡5.货币政策的作用五、案例分析1.中国2015年PPI与CPI走势分析2.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PPI与CPI的分化原因分析3.日本2000年代PPI与CPI的变化分析4.欧元区2020年PPI与CPI的分化原因分析5.巴西2017年PPI与CPI疫情影响分析六、总结一、引言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重要问题,而制造业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则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两个重要指标。

制造业价格指数(PPI)是生产企业销售产品价格总水平的统计,而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则是消费者购买一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的指标。

PPI与CPI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分化的情况,这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PPI与CPI分化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PPI与CPI的定义PPI和CPI都是价格指数的一种统计方式。

PPI反映了生产者购买大宗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它是一种衡量制造业成本的指标。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是反映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指标。

这两个指标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PPI与CPI的走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PPI和CPI走势持续分化。

以中国为例,PPI在2011-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而CPI却呈上升趋势。

美国金融危机期间,PPI开始下降,而CPI却上升。

日本和欧元区也出现过PPI和CPI走势分化的情况。

四、PPI与CPI分化的原因分析1.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产生PPI和CPI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部分传统产业会陆续退出市场,而新兴产业则会逐渐崭露头角。

近几年物价的上涨趋势及分析

近几年物价的上涨趋势及分析

近几年物价的上涨趋势及分析信通12班黄义棚学号:2011210346林莘杰学号:2011210347宋建成学号:2011210348调查时间:2012年4月底调查范围:学校附近超市、农贸市场通过调查研究,对物价的上涨情况有所了解,为把握物价发展情况提供依据。

一、我国最近几年的物价走势情况CPI(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它是物价水平的一种反映,我国自2008年到现在的CPI走势图如下:从走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物价水平除了在2009年有所下滑外,其他时间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并且目前物价任然具有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物价现在正不断地创造着新高。

2009年2月到10月物价有所下滑,自2009年以后,物价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并且在2011年6月达到了最高值6.4%,同期的食品价格上涨率达到了14.4%。

如此高的增长率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阻碍,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得当,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打环境下取得良好健康的发展。

以猪肉价格为例,我国最近几年的猪肉价格可谓农产品价格涨势中的“领头军”,下面是近几年的猪肉价格走势图:在2009年的物价回落之前,猪肉价格最高为17.16元/公斤,而在这之后,猪肉的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状态。

2011年,猪肉价格首次突破了20元/公斤。

现在,猪肉的价格仍然继续上涨,4月30日全国的猪肉价格最高达到了26.8元/公斤,最低也达到了24.4元/公斤。

对于物价上涨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经难以承受。

这仅仅是猪肉的价格,其实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大小小的食品以及日用品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的价格都在上涨,而且较前几年上涨了不少。

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幅度一旦过大,人们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就会很大,这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危害。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011年以来CPI分析
班级:国际贸易班
学号:
姓名:
中国2011年以来CPI分析
一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方式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所包含的内容
中国用于计算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分级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类别,设置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价格调查地点的选择
中国CPI的价格资料来源于31个省(区、市)共500个调查市县的5万个商业业态、农贸市场,以及医院、电影院等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统称为价格调查点。

这些调查点主要是依据经济普查获得的企业名录库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以零售额或经营规模为标志,从高到低排队随机等距抽选出来的,同时按照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大小兼顾以及区域分布合理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价格的采集方法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在各地成立了直属调查队,自此以来一直采用派人直接调查方式收集原始价格资料,目前分布在31个省(区、市)500个调查市县的价格调查员有4000人左右。

调查员按照统一规范的“三定原则”即“定人、定点、定时”开展价格调查工作。

对于CPI中的粮食、猪牛羊肉、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
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3次价格;对于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核实一次价格。

从2010年初开始,国家统计局已经在全国50个城市启动了全新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为这些城市的调查员配备了CPI手持数据采集器,配备这一设备的调查员只要将现场采集到的价格信息输入其中,就能立即传送到国家统计局。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权数
中国CPI中的权数,主要是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详细比重确定的。

现行制度规定,CPI中的权数每五年调整一次。

但同时也考虑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加之我们每年都有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抽样调查资料,因此每年还要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动及相关资料对权数进行一次相应的调整。

二中国2011及2012的CPI指数
中国2011年消费者价格指数
三CPI数据变动分析
CPI是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的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整体来看,2011年上半年,CPI月同比涨幅总体会维持在4-5%左右的高位;下半年,CPI涨幅逐步下滑。

根据历史经验,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领先CPI半年到一年左右。

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价的快速上涨主要是2009年末和2010年初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滞后反映。

由于2010年初以来M1和M2增速持续回落,而且这一回落的趋势将持续到2011年末,因此CPI涨幅在2011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短期来看(一年以内)权重调整对于CPI的影响偏中性。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近期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抑制刚性需求,从而推升房租价格和居住类
价格。

由于居住类权数提高,因此房租上涨对CPI的影响将得到扩大。

中长期来看,权重调整将推升CPI(推升幅度为每年0.8个百分点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