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概论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复习 简答

交通工程复习 简答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小虎关系,使道路更加安全、高校、快捷、术士、没关、方便、经济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交通工程:处理道路、街道、高速公路及其网络、起终点站。

相关联土地使用,线性几何设计,交通运行以及处理与其他交通关系。

运输工程:适用于所有交通工具对设施规划、技能设计以及运营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科学,以实现人员、财务运输安全、迅速、舒适、便利、经济并且与环境相协调。

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综合性学科,他从交通运输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同意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

就学科性质而言,它既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分配、车辆运行、停驻客观规律,并定量分析计算、预测、设计等,又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交通有关法规、教育、心理、政策与管理等。

因此,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复杂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动视力随速度增大而迅速降低,动视力与驾驶人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视力越差。

视力从亮到暗或从暗到亮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视野受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车速增大、视野变小,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对不同颜色辨认和感觉不一样。

红色光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警觉;黄色光亮度高。

易唤起人们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

车辆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还体现在制动效能稳定性和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上。

棋盘形:布局严整、简介,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改进方式是增加对角线道路,有时亦可增加环形线路。

带型:有利于交通布线和组织,但容易造成纵向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不易形成市中心,有时可布置几条平行线,在功能上适当分工。

交通工程复习

交通工程复习

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和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变革: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3.交通工程发展的四个时期:基础理论形成30年代初~40年代末、交通规划理论形成50~70、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智能交通时期;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5.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 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7.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8.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9.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10.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11.交通流三要素及之间的关系: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基本关系为:O=vK,式中Q-平均流量辆/hv-区间平均车速km/hK平均密度-辆/km;12.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13.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主行车方向交通量 / 双向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MADT=一个月的日交通量总和/本月的天数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K,14.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15.高峰小时系数PHF: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16.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将一年中所有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又称为设计交通量;17.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18.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19.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20.中位车速: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形式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15%位车速;21.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及平面线形,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超车条件,交通环境;22.交通流的空间分布:交通量随空间而变化的特性,一般指同一时间或相似条件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变化的情况;城乡分布: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路段上的分布: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及区位有关;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平衡性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个车道交通量分布不等;23.车流密度:K=N/L辆/km 式中,N-路段内的车辆数辆L路段长度km;24.平均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25.平均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26.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出行调查,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27.交通调查的目的:交通调查是通过统计、实测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28.交通调查的种类:区域交通量调查、小区域边界线交通量调查、核查线调查、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29.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计测法、摄像法;30.速度调查方法:地点速度、区间速度;31.密度的调查方法:出入量法、摄影法;出入量法原理:在路段AB上,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t0,若从t0到t1的这一段时间内进入该路段的车辆数为QA;驶出该路段的车辆数为QB ,则t时刻时,AB段上的车辆数为Et=Et0+QA-QB 32.延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33.影响延误的因素:人、车、路、车辆间的转向、交通负荷、服务水平、交通控制、交通环境;34.M/M/1:单通道服务系统;35.基本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36.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37.行车时间延误:车辆在实际交通流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的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时间延误,即与外部干扰无关的延误;38.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39.起讫点调查OD调查:目的是为了弄清所研究区域内人和货的交通特性,主要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机动车出行调查等;这些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基本类似,统称起讫点调查;40.离散型分布:在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内到达某场所的交通数量或一定距离内分布的交通数量,是所谓的随机变数,描述这类随机变数的统计规律用的是离散型分布;包括泊松分布、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χ2检验;41.交通流理论:运用物理学和数学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门边缘学科;包括:概率论、疾驰理论、交通波理论、车辆排队理论;42.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即排队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1输入过程就是指各种类型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3服务方式指同意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服务了多少时间;43.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车辆,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车辆;44.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45.车流波动理论: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口遇到红灯后,即陆续停车排队而集结成密度高的队列;绿灯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起动而疏散成一列具有适当密度的车队;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动;此车流波动沿道路流动的速度,称为波速;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描述车流的拥挤——消散过程;W=Q1-Q2/K1-K2;46.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由于道路、交通、管制条件及服务水平的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理论通行能力,可能实际通行能力,设计规划通行能力;一般来讲: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47.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1确定道路等级性质主要技术指标和线性几何要素2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路的问题作为道路改建的主要依据3作为与其他交通方式比选的依据4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交通设施配置的依据5作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公路网设计的依据6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织及监控方式确定的依据48.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快捷性、通畅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49.高速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50.高度公路组成:按交通流运行特征: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通道连接点;按结构物分:路段、交叉口、匝道;按车辆运行形态分:分流、合流、交织与交叉;51.冲突点:指的是在交叉口内,两股车流轨迹线呈交叉形的交会点;52.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目的:设计一个交通体系,以便为将来的各种用地模式服务;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战略规划53.、综合网规划、近期治理;54.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1组织准备2指定目标3综合调查4分析预测5制定方案6评价和选择7连续规划;55.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1增长系数法:由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估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包括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弗雷特法;其基本假设是交通分布的模式现在和将来变化不大,因此,当土地使用、交通源布局、预测区域交通设施状况等有较大变化时,此法误差较大;可用于粗略的交通分布预测;2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种适合的重力模型,推算未来分布的方法,其基本假设是两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Tij与出发区i的出行产生量Pi、到达区j 的出行吸引量Aj成正比,与两区之间的出行阻抗tij消耗成反比;56.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确定出行量中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方式划分通常在出行分布结束后进行,也可在出行生成后、出行分布前进行;57.交通分配预测:将前面预测的各分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交通分配预测方法:1全有全无分配法该法是从计算费用最少出发,通常以各区矩心之间的行程时间为基准;从某一区的矩心出发以最短路径到达其他各区的矩心一组路线称为最短路径,当所有的起讫点交通量在道路网图上都通过 最短通路,即完成了全有全无分配;2容量限制分配法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58. 交通预测四阶段: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模型:出行生成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出行分布预测见55、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见5759. 交通事故:凡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违章,造成人畜伤亡或物品损坏的意外事件,统称交通事故;事故构成四要素:人、车、路、后果;60. 交通事故的分类:按严重程度分:轻微事故轻伤1~2人,财产1000元一般事故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不足1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按发生原因:责任事故、机械事故、道路事故;按处罚分 :刑事,民事,行政;按事故分:全部,主要、次要,同等责任;61. 交通事安全评价方法:静态法绝对值法、相对值法、平均值法、动态法平均水平、变化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事故率法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运行事故率、模型法、事故强度法;62. 交通安全评价发法:区域评价:绝对数法、事故率法人口、车辆、运行、模型法、事故强度法;63.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AADT=3651∑=3651i Qi 64.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WADT=71∑=71i Qi 例1:在一条24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5min 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30km/h,试求交通量Q,车头时距ht,车头间距h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例2:设车流速度-密度关系为V=88-,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K<最佳密度Km;解由题意可知:当K=0时,V=Vf=88km/h;当V=0时,K=Kj=55辆/km;则Vm=44 km/h,Km =辆/km,Qm=Km Vm=1210辆/h;由Q=VK和V=88-,得Q=当Q= Q m时,由= Q m得,K=或,取非拥挤区的K=辆/km.在非拥挤区,速度的最低值对应于密度的最高值,因此V= K=km/h;。

交通工程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期末知识点总结一、概述交通工程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基于工程技术原则和方法,对交通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交通工程,是解决管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交通系统的综合性的学科。

交通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安全性,保护环境、节能、减少交通拥堵,为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二、交通工程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市政交通、交通规划、道路工程、运输工程、桥梁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等。

1. 市政交通市政交通工程是城市交通工程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人行道、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等。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交通系统进行永久性发展的一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

交通规划强调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规划包括交通流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模型、交通运输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等。

3.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是指对城市和乡村地区的道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工程学科。

道路工程涵盖了道路的几何设计、路基和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交通安全和道路照明等。

4. 运输工程运输工程是指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货运运输、客运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等。

运输工程强调对公共交通、交通系统效率、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网络优化等问题的研究。

5.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是指对桥梁和涵洞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工程学科。

桥梁工程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桥梁的类型、结构设计、桥梁检测、桥梁维护和桥梁抗震等问题。

6. 港口与航道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是指对港口和航道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工程学科。

港口与航道工程把海上和河流交通系统纳入交通工程研究范畴,并研究港口工程、航道布局、船舶管理、交通安全等问题。

7. 交通环境保护交通环境保护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通过减少空气污染、减少交通噪音和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系统的环境质量。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面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4服务水平:公路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讲义:反映道路服务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2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1交通环境: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1绿信比:是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它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下有效通行时间与周期长度之比。

1OD调查:指对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的调查4绿波交通: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地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

1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1停车延误:指刹住车轮及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

P60(xxx延误)3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DHV):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3OD调查核查(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调查区域内天然、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

它们将调查区域划成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230位最高小时交通:指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停车密度:1、指停放吸引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2、对空间分布而言,指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现象的基本规律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2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 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人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3 交通量:只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数。

4 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5 中位车速 85%位车速 15% 位车速:指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该部分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路速度以下。

6 车流速度: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7 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8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通过在测定期间内驾车反复行驶测量,求的区间内断面平均交通量的方法。

9 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0 车流的波动:车流中的两种不同密度的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

11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能力。

12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13 交织: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多股车流,沿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与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14 匝道:联系与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的转换的链接路段。

15 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交通量呈现高峰小时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16 交通规划 (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填空题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2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活活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4 驾驶人的交通性质: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5 交通特性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结构特性6 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法摄影法7 均值和其均方差是通缉犯部的两个主要特征值8 延误的形式:基本延误(固定延误) 运行延误行车时间延误停车延误9 泊松分布的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10 二项分布的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是机会不都的车流11 负指数分布的适用条件: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2 移位负指数的分布适用条件:用于描述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的时距分布和车流量的低的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3 排对系统的 3 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郎输入)排队规则(损失制等特质混合制)服务方式(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郎分布)14 跟驰理论适应条件:非自由行使的条件15 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三个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16 根据通行能力性质和使用方法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使用通行能力1. 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1 ) 道路条件: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降低公害的目的。

路网密度: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出入量法:一种测定无出入口路段上两断面之间现有的车辆数,计算该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最大服务交通量: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及规定的服务水平下,道路的某一段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保障安全的设施。

信号周期:一次连续红绿灯交替的时间。

单向交通: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车头时距: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PHF15::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道路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交通分布: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所有名词解释均来自大捷哥自己翻书百度。

如有不准绝壁有90%以上分数。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

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面的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工程学全

交通工程学全

一、名词解释。

1.流率: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当时间段不足1h时,所计算的平均交通量通常称为流率。

2.高峰小时系数伊四):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系数的一般表达式:3.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 TOD的中文含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5.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

1V = _z vt n ii=1Vt :时间平均车速,Km/h;VI:第i辆车的地点车速,Km/h;n:观测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数。

6.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一L• nv = _______S寸t i i=1晨;区间平均车速,km/h;n:行驶该行程L的次数;L:行程长度,Km;1 :第i次行程的行程时间,h。

7.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将一年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列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叫做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8.理论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判断1.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服务水平是根据平均车速(km/h)来划分的,该指标也就是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效率指标。

大学交通工程导论名词解释

大学交通工程导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路网密度: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2.外侧超高:为了利用重力的横向分离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弯道上的路面需要整体向内侧倾斜。

3.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不能绕过,而能安全的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要的距离。

4.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割车道,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驶。

5.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6.交通流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为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交通量是通过实际观测或预测得到的值,交通流率是对不足1h的交通量进行等效转换的等效值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8760h交通量的观测值依大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流密度: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8.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9.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10.交通调查:一种利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11.延误: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12.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13.连续流: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不间断交通流,如高速公路的基本路段,双车道,多车道的交通流14.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段和通常的道路,交通,管制的条件下,人和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5.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所有交叉口都是立体交叉口,完全控制车辆入口,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16.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是指研究道路交通规律、道路交通工程设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道路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交通工程的目标是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交通工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程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
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

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57.路堑:路基顶面低于原地面,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称为路堑。

路基宽度:路面及两侧路肩宽之和,其值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因技术等级及具体要求的不同,除路面和路肩外,必要时还应包括分隔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慢行道或路用设施可能占的宽度。

路基高度:路基设计标高与路中线与地面标高之差。

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变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路面:在路基的顶部用各种材料或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路面使用性能满足预定水平要求的概率。

危险点:交通流线互相交错的点位。

平面交叉:相交的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

立体交叉:相交的公路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

边坡高度: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设计标高之差。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

补充:
路基:按路线的外形尺寸,在地面上修筑的土质或石质结构物。

路面:在路基顶面铺设的供车辆快速、舒适、安全行驶的路表结构物。

7918网: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方式布局,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7918网。

平面: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等在地表面上的垂直投影。

它是由直线、曲线、缓和曲线、加宽等组成。

沿道路中心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

路线几何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的工作,一般分解为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路拱: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叫路拱。

超高:在弯道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公路平曲线保持直线路拱(即不设超高),驾驶员不感到有弯道的最小半径。

同向曲线:指的是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圆曲线中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回头曲线:当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线困难时所设置的圆心角接近或者大于180度的回头形状的曲线。

44.最小纵坡:为了保证挖方地段、低填方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排水,以防止渗入路基而影响其隐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

合成坡度:是指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水流方向。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行驶的限制性指标。

竖曲线: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顺适以及视距而设置的纵向曲线。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路拱双坡过渡到曲线具有超高横坡的单坡断面,要有一个组件变化的区段,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距离,一旦发现前方路面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P86
停车时距:车辆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自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开始,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错车视距: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

两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发现后马上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的最小距离。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到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目高:是指驾驶人员眼镜距离地面的高度,规定以车体较矮的小客车为准,据实测采用1.2m。

物高: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不会因为看不到比汽车低的张岱物而导致车祸的障碍物最大高度,一般取10cm。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汽车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汽车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一般路基;是指在在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修筑的填,挖不大的路基。

弯沉:柔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竖向变形,在荷载作用后变形会恢复,能够恢复的那
部分变形量就是弯沉。

它是直接反映路面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容许弯沉:路面在使用年限末期的最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容许出现的最大弯沉值。

分层填筑法:即按照路堤横断面全宽,从原地面逐层向上铺填和压实。

竖向填筑法:从路堤的纵向或横向按照断面高度逐步倾填。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相比只占一小部分(1/5~1/10),在此深度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将此深度下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加州荷载比CBR:是指表层道路材料的贯入抗力和标准碎石的贯入抗力的百分比。

最大纵坡:是指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和自然条件所规定的纵坡最大值。

横向力系数:是指单位车重承受的横向力。

缓和曲线:是指从直线上半径无穷大到圆曲线半径为定值之间的曲率半径的过渡段。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一般指路面底以下80厘米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

压实度:是指以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来表示。

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是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或稳定土,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层。

10.路基翻浆:冬季路基发生冰冻后水分冻结,并伴随发生水分迁移,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加,春季融化后路基强度降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路基土冒出等破坏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