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概论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2.交通流3.交通流特性4.交通量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6.小时设计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10.行驶车速 11.行程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13.临界车速 14.设计车速 15.车流密度 16.车头间距17.占有度 18.延误 19.固定延误 20.运行延误21.停车延误 22.排队延误 23.引道延误 24.引道延误段25.引道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 27.道路条件28.交通条件 29.基本通行能力 30.可能通行能力 31.实用通行能力32.服务水平 33.饱和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5.交通管理36.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 38.最佳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40.绿信比 41.绿灯间隔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 43.最佳周期44.绿信比 45.道路交通事故 46.轻微事故 47.一般事故48.重大事故 49.特大事故 50.可听阀 51.痛阈52.声压 53.声压级 54.声波的频率 55.声的频谱56.响度 57.响度级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用来描述车流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

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交通工程学题库15版(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题库15版(名词解释)

1、路网密度: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该区域面积之比。

2、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交通量呈显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的,应上下行分别统计。

3、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之比(以%表示)。

4、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

5、流率:把在不足1小时时段内通过道路(或某条车道)指定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等效转换后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6、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一年中在指定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

(按意思表达即可)7、D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在道路规划设计时选择的小时交通量(按意思表达即可)8、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不能绕过,而能安全地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的距离。

9、会车视距: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制动而不发生碰撞所需的最小距离。

10、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为了超越前车需要借用对向车道而不至于与对向行驶的车辆相碰所需的最小距离。

(按意思表达即可)11、自由流速度(畅行速度):一辆车在无其它车辆干扰下通过某一区断的最高速度。

12、临界速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速度。

13、阻塞密度:当密度持续增加使流量趋近于零时的密度或停车排队的密度。

14、临界密度:当流量增大到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密度。

15、饱和流率:在现行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指定的进口道或车道组在一个绿灯小时时间内,车辆能够最大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

16、起动损失时间:当信号灯变为绿灯,车辆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前几辆车的车头时距总是大于饱和车头时距,从而使这几辆车通过停车线的时间大于正常车辆所需的时间,大于部分时间称为起动损失时间。

或实际绿灯开始与有效绿灯开始(第一辆车通过停车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起动损失时间。

(按意思表达即可)17、清尾损失时间:从一个方向最后一辆车进入交叉口的时刻与另一个方向变为绿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面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4服务水平:公路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讲义:反映道路服务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2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1交通环境: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1绿信比:是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它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下有效通行时间与周期长度之比。

1OD调查:指对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的调查4绿波交通: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地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

1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1停车延误:指刹住车轮及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

P60(xxx延误)3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DHV):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3OD调查核查(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调查区域内天然、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

它们将调查区域划成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230位最高小时交通:指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停车密度:1、指停放吸引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2、对空间分布而言,指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归纳

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现象的基本规律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2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 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人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3 交通量:只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数。

4 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5 中位车速 85%位车速 15% 位车速:指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该部分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路速度以下。

6 车流速度: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7 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8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通过在测定期间内驾车反复行驶测量,求的区间内断面平均交通量的方法。

9 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0 车流的波动:车流中的两种不同密度的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

11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能力。

12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13 交织: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多股车流,沿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与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14 匝道:联系与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的转换的链接路段。

15 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交通量呈现高峰小时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16 交通规划 (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填空题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2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活活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4 驾驶人的交通性质: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5 交通特性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结构特性6 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法摄影法7 均值和其均方差是通缉犯部的两个主要特征值8 延误的形式:基本延误(固定延误) 运行延误行车时间延误停车延误9 泊松分布的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10 二项分布的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是机会不都的车流11 负指数分布的适用条件: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2 移位负指数的分布适用条件:用于描述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的时距分布和车流量的低的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3 排对系统的 3 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郎输入)排队规则(损失制等特质混合制)服务方式(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郎分布)14 跟驰理论适应条件:非自由行使的条件15 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三个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16 根据通行能力性质和使用方法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使用通行能力1. 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1 ) 道路条件: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降低公害的目的。

路网密度: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出入量法:一种测定无出入口路段上两断面之间现有的车辆数,计算该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最大服务交通量: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及规定的服务水平下,道路的某一段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保障安全的设施。

信号周期:一次连续红绿灯交替的时间。

单向交通: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车头时距: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PHF15::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道路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交通分布: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所有名词解释均来自大捷哥自己翻书百度。

如有不准绝壁有90%以上分数。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  名词解释

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平面线性: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

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防止冲撞而制动或回避障碍物绕行所需要的距离。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为合成坡度。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变坡点: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

凹型竖曲线: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

凸型竖曲线:w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

超高:在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当圆曲线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需将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之单坡横断面,这种设置成为超高。

匝道:为不同水平面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转向使用的连接道。

压实度:指工地上压实后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指用各种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亦称刚性路面,属于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路拱坡度:为了迅速排出路上的集水需将路面做成一定的横坡度称为路拱坡度。

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据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路肩的定义: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27.中间带的定义: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两、四块板断面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上下行驶交通的设施。

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56.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面的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By 梁志刚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1.什么是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各自和相互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最佳配合,以达到道路交通通畅,通行能力达,交通事故少,运输效率高,公害程度低,燃料和运输费用省以及环境协调、舒适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人的特性:驾驶员和行人接受信息后反映特征,驾驶员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操纵特性。

车辆特性:车辆的构造及行驶性能,包括车身长度、宽度、自重、载重、动力性能等。

交通流特性:道路上交通现象的各种变化,车流中车辆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如交通流量、密度、速度、车头时距的变化规律和各种不同条件下交通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特性:道路几何线形、道路设施为交通提供的条件,道路条件变化时对交通的影响等。

3.什么是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4.交通规划有哪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交通调查(出行发生、交通工具、土地使用、路网交通现状、用地规划、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因素)第二阶段:编制数学模型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第三阶段:规划效果评价,修正规划。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三个方面?交通对社会的公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交通废气和交通震动。

6.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哪些?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

7.汽车车辆由哪些部分构成?汽车构造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行驶系统和车身。

8.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汽车动力性能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最高时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9.驾驶员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是:视觉特性和反映特征。

10.动视力指的是: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视力,它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而降低。

11.当汽车友明处驶进暗处驾驶员视力恢复至少需要6秒,由暗处驶进明处需要3秒。

12.当驾驶员头部和眼球固定时能够看到的范围称静视野;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的视野称为动视野。

交通工程学全

交通工程学全

一、名词解释。

1.流率: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当时间段不足1h时,所计算的平均交通量通常称为流率。

2.高峰小时系数伊四):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系数的一般表达式:3.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 TOD的中文含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5.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

1V = _z vt n ii=1Vt :时间平均车速,Km/h;VI:第i辆车的地点车速,Km/h;n:观测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数。

6.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一L• nv = _______S寸t i i=1晨;区间平均车速,km/h;n:行驶该行程L的次数;L:行程长度,Km;1 :第i次行程的行程时间,h。

7.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将一年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列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叫做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8.理论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判断1.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服务水平是根据平均车速(km/h)来划分的,该指标也就是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效率指标。

大学交通工程导论名词解释

大学交通工程导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路网密度: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2.外侧超高:为了利用重力的横向分离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弯道上的路面需要整体向内侧倾斜。

3.停车视距:当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不能绕过,而能安全的停止在障碍物前所需要的距离。

4.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割车道,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驶。

5.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6.交通流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为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交通量是通过实际观测或预测得到的值,交通流率是对不足1h的交通量进行等效转换的等效值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8760h交通量的观测值依大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流密度: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8.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9.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10.交通调查:一种利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11.延误: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12.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13.连续流: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不间断交通流,如高速公路的基本路段,双车道,多车道的交通流14.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段和通常的道路,交通,管制的条件下,人和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5.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所有交叉口都是立体交叉口,完全控制车辆入口,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16.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是指规划、设计和管理交通系统的工程领域。

它涉及到道路、公路、桥梁、隧道、公交系统、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信号灯、交通管理和交通统计等方面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交通工程中常用的名词解释:
1. 道路:用于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路面或线路。

2. 公路:用于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3. 桥梁:横跨河流、湖泊、山谷等障碍物的结构,用于连接道路的交通设施。

4. 隧道:位于地下或山体内部的交通通道,用于连接道路的交通设施。

5. 公交系统: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组织和设施,包括公交车辆、站点、路线等。

6. 自行车道:专门用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或路径。

7. 停车设施:提供停车场和停车位的设施,用于停放车辆。

8. 交通信号灯:用于管理交通流量的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指示交通参与者何时行进或停止。

9. 交通管理:通过设计道路、控制信号灯、设置标志和行车规则等手段来管理和优化交通流量。

10. 交通统计:收集、分析和报告交通数据,用于监测和评估交通系统的效能和改进。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根底,将这三面的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展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缺乏1h的时间段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5、顶峰小时交通量(PHV):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顶峰小时,顶峰小时的交通量称为顶峰小时交通量。

6、顶峰小时系数(PHF):顶峰小时交通量与顶峰小时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顶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顶峰小时系数。

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 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平安车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现象的基本规律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人
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
3交通量:只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体数。

4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评价公路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

5中位车速85%位车速15%位车速:指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该部分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路速度以下。

6车流速度: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7车头间距: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8试验车移动调查法:通过在测定期间内驾车反复行驶测量,求的区间内断面平均交通量的方法。

9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0车流的波动:车流中的两种不同密度的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

11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能力。

12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13交织: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多股车流,沿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与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14匝道:联系与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的转换的链接路段。

15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交通量呈现高峰小时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16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2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活活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3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
4驾驶人的交通性质: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
5交通特性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结构特性
6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法摄影法
7均值和其均方差是通缉犯部的两个主要特征值
8延误的形式:基本延误(固定延误)运行延误行车时间延误停车延误
9泊松分布的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
10二项分布的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是机会不都的车流
11负指数分布的适用条件: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2移位负指数的分布适用条件:用于描述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的时距分布和车流量的低的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
13排对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郎输入)排队规则(损失制等特质混合制)服务方式(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郎分布)
14跟驰理论适应条件:非自由行使的条件
15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三个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16根据通行能力性质和使用方法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使用通行能力
1.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1)道路条件: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的宽度,侧向净空以及平面纵面线性等。

(2)交通条件:只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特性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长途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

(3)管制条件: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

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

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

车道使用限制,转弯限制等措施。

(4)其它条件: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里等因素。

但其中直接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车行道宽度、侧向净空。

车道使用限制、交通组成、驾驶人特性,道路纵坡、横向干扰与视
距等。

2.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
(1)较长路段畅通无限的连续行驶与车流的通行能力,一般称为路段通行能力,它是所有道路交通系统必须考虑的
(2)再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

如具备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3)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如各类匝道、收费口及其附近连接段的通行能力。

(4)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如立交体交叉的各类匝道常规环境道上车流的通行能力。

3.目前服务系统答题按下列指标划分
(1)快捷性: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2)通畅性: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公里停车次数等(3)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4)舒适性: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5)经济型:行驶费用
4.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1)车道宽度修正系数(2)侧向净空修正系数(3)纵坡修正系数(4)视距不足修正系数(5)其他条件修正系数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
5交通规划的分类
(1)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可以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2)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3)按交通规划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可划分为: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
6交通分配考虑的因素
(1)交通方式即出行者采用的交通形式
(2)行程时间即在某起点之间采用某一交通方式所需时间
(3)路段上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7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相对规模指标:是将交通网络设施的长度、面积等与区域经济、用地、人口等相对你叫,用可以比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
(2)等级结构指标:是指交通网络系统中不同等级的交通设施的相对比重
(3)布局形态指标:主要包括公交网的非直线系数、公路网中未带女的吻合度、道路网的连接度等指标
(4)投资费用指标:主要是指不同规划方案的投资费用的大小,又可细分为工程直接费用、征用拆迁费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