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孟子4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课件苏教版选修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何伤乎(宾语前置) 译文:_那__有__什__么__妨__碍__呢__?_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译文:_有__别__国__军__队__侵__犯__它__,__接__着__把__灾__荒__加__给__它__。___ (7)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译文:_治__理__国__家__应__该__讲__求__礼__让__。__(_或__“__用__礼__让__治__理__国__家__”__)_ (8)万物皆备于我矣(状语后置) 译文:_一__切__我__都__具__备__了__。_
以上三点,是既按照孔子的理念,也按照百姓的需求而设立的。
探究
精研文本
本板块是讲儒者经受了忧患的磨难,实现了仁爱的理想,享受 了快乐的人生,达到人性完美境界。第 19 章,写孔子和他的学生自 述其政治抱负,写出了学生们的性格、志趣,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 想。第 20~23 章,孟子对于修养境界的论述。第 20 章讲,人应分 清贵贱大小,“兼所爱”要恰如其分。第 21 章讲,人们要呵护自己 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第 22 章讲,天地万物 我都能够思考、认识。第 23 章,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人生的六个阶段。
4.第 23 章,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了人生境界的哪六个阶段?你 怎样具体理解这六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霰雪纷其无垠兮
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着孔子坐着。 孔子说道:“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不要因此受拘束而不言。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 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 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侵犯它,接着把灾荒加给它;我治理它(国 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 道理。”
1.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赞同曾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20 章孟子认为人应当分清贵贱大小,“兼所爱”要恰如 其分。也就是说,人应当有内心的精神要求,有道德意识。有道德 的自觉,这是人的价值所在。孟子是怎样具体论述了这个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 20~23,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养 尽其 其.性 心者,,所知以事其.天性也也 B.① ②知 于其 其性 身, 也,则.知 则.天耻矣师焉
C.①②人无之尺.于寸身之.也肤不爱焉
D.①②养吾其尝一终指日而而..失思其矣肩背
第 4 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加之以师.旅. 古义:_泛__指__军__队__。___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2)宗庙之事,如会.同. 古义:_诸__侯__会__盟__之__事__。__ 今义:跟有关方面联合起来。
第 5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善人也,信人也(判断句) 译文:_是__好__人__,__实__在__人__。__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译文:_没__有__人__了__解__我__。__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译文:_那__你__们__将__怎__么__办__呢__?__ (4)尔何如(宾语前置) 译文:_你__怎__么__样__?___
第 2 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
舍瑟而作 动词,站立
此疫作也 动词,发生、发作

(1)作作一浑鼓天作仪气
动词,振作 动词,制作

作《师说》以贻之 动词,创作
有圣人作 动词,出现
吾与点也 动词,赞同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授予
第二,对于财富分配必须均衡。孔子在《季氏篇》开篇即说道: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 贫,和无寡,安无倾。”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财富的分配不均衡, 绝对是一种大患。为政者不需为了增加人口而征战不休,而是应该 依据现有的国力,尽心去建立一个公正且均衡的理想社会。
第三,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一旦富足, 自会尽力追求安逸的生活。这和禽兽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 一旦富足,还必须对老百姓推行教育政策。孔子所谓的“教之”, 是指学习礼仪。而其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自身的 品德,进一步达到“天下归仁、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

(2)与吾 与与 嬴汝 而毕 不力 助平 五险 国也连 词动,词和,、结及交、 交好 要离力微,坐与上风 介词,在、于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动词,等待
第 3 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端.章.甫.(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 (2)鼓.瑟希( 名词作动词,弹奏 ) (3)风.乎舞雩( 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 (4)曾皙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形容词作名词,小:小赞礼者; 大:大赞礼者 )
[答案] 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人生境界的六个阶段:善、信、美、 大、圣、神。这六个阶段先是自外而内(善-信);然后自内而外(美 -大);再次自外而内(大-圣),以至不可知(神)。一个人的修养能到 自外而内,像乐正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如能继续前进, 能够力行其善以至于实实在在充满其身,则美在其中。美在其中者, 如颜回、曾子,一言一行皆可为外界取法,以至影响百世,可以说 是“大”。“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如孔子, “不思不勉,从容中道”,可以说是“圣”了。圣人是人,是人修 养的极点。如果圣人做到人所不能知,就是“神”了。
反诘语气 可译为“难道”
副词
可译为“还是”“恐
婉商语气
怕”
祈使语气 可译为“可要”
其皆出于此乎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连词
表选择关系 可译为“还是” 可译为“……的
助词 形容词尾 样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 马也
[解析] A 项,均为代词,人的。B 项,①连词,就;②连词, 却。C 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助词, 的。D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答案] A
“其”的用法分类
用法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
第三人称 性定语,可译为“他
赦臣
代词
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 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赤却只是 “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 晓礼乐,可以大用。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 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 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答案] 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 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 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 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 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
[答案] 一是尽心能知性知天。知性知天也就是知本心。此心之 尽,是人自己自发去尽的,不依赖外在的力量。二是存心养性事天。 存心,就是让本心存于体内,而不让它放失。“存心”的办法,消 极的是节制私欲,积极的是时时检查自己。养性,即涵养本身之善 性,而不加戕害。养性的功夫,也只能在心上做;养性的办法,就 是不做违背本心(良心)的事,时时去做善事。这就是遵循天道。三是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意思即生命有长有短,我们都 应认真修身,以等待死亡到来的这一天。这种积极的态度,才是安 身立命的正确方法。
修养的境界
万物皆备于我
晨读
开卷有益
【画面描述】 一条以“少儿图书”为头的毒蛇,口吐“成人 化内容”的信子,追击一个背着书包,惊慌逃跑的孩童。
【寓意点评】 漫画揭示了“成人化”的图书正严重侵蚀着孩 子们纯真童心的现象。
课前
自主导学
第 1 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鼓瑟希( “希”同“稀” ) (2)莫春者( “莫”同“暮” ) (3)孰能为之大( “之”同“其” ) (4)则为狼疾人也(“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 ) (5)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适”同“啻”,但,仅仅 )
3.第 21 章,孟子认为人们要呵护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 性,以此来对待天命。孟子主要讲了哪三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它的”
一般代人,译为“他”、
第三人称
秦王恐其破璧
“它”,不能加“的”
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第一人称
“我的”或“我(自己)” 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为“那”、“那个”、
代词 指示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
“那些”、“那里”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
指示代词
为来自百度文库词

测度语气 可译为“大概”
孔子的社会理想 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 第一,人民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颜渊 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这番话,其实体现出理想和现实 两个层面的论点。足食和足兵,都是为政者建立民信的首要条件。 如在二者之间择一,则必以“足食”为重。孔子十分清楚,“国以 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在基本需求方面得到了满足,社会 才会变得安定及和谐。至于孔子后面的答复,是从现实生活提升到 理想层次。从理想方面出发,人生的价值,必须以满足道德的要求 为优先。孔子言谈中的“信”,就是属于道德范畴之一。
[答案] 首先提出:“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 也。”但是事实上,人们恰如其分地“兼所爱”的人很少。从人对 于自己的身体爱护得出结论:不能因为保养了小的部分而损害了大 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次要部分而损害重要部分。只保养小的部 分的,是“小人”;能保养大的部分的,是“君子”。然后拿园艺 师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丢弃善心的培 养,那么他的吃喝难道还只是为了保一尺一寸的肌肤吗?孟子回过 头来肯定耳目之官、饮食之事的一定价值,那就是:只要不因此而 有害于良心的仁义,则耳目口腹其实是有助成仁义实现之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