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经验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幼儿园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幼儿园数学领域核心经验数学核心经验一、集合与模式集合与分类模式5~6岁幼儿集合概念1.研究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并用符号进行记录4~5岁幼儿1、感知数量与数量、形状与形状的对应关系3~4岁幼儿二、数概念与运算计数数符号数运算5~6幼儿1.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组合2.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能口头创编加法和减法应用题,能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的概念4.能用统计图来记录物品的数量,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5.感知“”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的数字“——在相应情况下能准确使用“”6.认读50以内的数,了解50以内数的连续性4~5岁幼儿1、感知数量与数量、形状与形状的对应关系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关系3、10以内数的形成,会认读10以内的数,知道其表示的实际意义4、能从多个物体中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5、通过触摸、描摹数字1~10,感知1~10的外形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7、认识序数1~10,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8、能目测数量并说出总数(10以内),10以内的数量2~3岁幼儿数概念2、妙手口同等的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能按数取物3、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如我有4本图书。

三、比力与丈量量的比较测量5~6岁幼儿1、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1.初步感受当物体的形状等外在形式发生改变时,其原有的长度不变量的认识当图形的摆放位置、形状等改变时,其原本的面积不变2.感受物体轻重的分歧,能按物体轻重的分歧举行排序3.认识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并能按要求取相应的币值4~5岁1、研究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能按从粗到细或从厚到薄的规律排列物体(5以内),感知序列干系3~4岁幼儿4、多少与空间图形空间方位5~6岁幼儿1.认识球体、正方形,能正确说出其称号,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类似的物体,能区别圆形与球体、正方形与正方体空间与时间2.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3.认识整点,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会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感知每个朋的天数不同4~5岁1、认识长方形,能在生活中找出含有长方形的物体;认识椭圆形能在生活中找出含有椭圆形的物体3、进一步复习各种图形的形状特征,能用多少图形举行拼搭创造研究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前后、上下、里外的位置干系3~4岁幼儿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2、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3、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4、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数学核心经验指导下的区域活动材料生活化思考

数学核心经验指导下的区域活动材料生活化思考

数学核心经验指导下的区域活动材料生活化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核心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数学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更好地呈现数学核心经验,区域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平台。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思考,使区域活动材料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中。

一、数学核心经验数学核心经验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获得的核心经验或核心知识。

它们是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的核心,反映了数学的普遍性、结构性和变化性。

数学核心经验包括数与数量、形与空间、变与化、关系和函数、数据和概率等方面的经验。

数与数量是数学的基础,涉及到数的认知和数学运算。

形与空间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构造。

变与化是数学中的关键概念,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关系和函数是数学中的理论基础,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等。

数据和概率是数学中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以及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区域活动的定义与特点区域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生产、社会实践等实际场景的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

区域活动的特点是贴近学生,体验性和情境化。

贴近学生是指区域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求学需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体验性是指区域活动重视学生自我体验和实践过程,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情境化是指区域活动通过具体情境的模拟和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识深化。

三、生活化思考在区域活动材料处理中的应用材料的生活化与否是影响区域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化思考指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针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和学习要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更好地融入数学学科中。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图形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图形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 第六章图形数学系统包括数和形两个大的概念系统,而形指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两部分。

在幼儿早期的数学教育中,渗透几何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与幼儿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结,此外还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空间意识。

空间能力涉及在心里将物体移位、旋转或翻转,空间能力也是学习几何概念的基础。

一、图形的核心经验1. 核心经验一: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在图形认知的早期,让幼儿关注形状的属性特征要比知道形状的名称更为重要。

例如,在认知三角形时,如果我们只给幼儿展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会让幼儿误认为其他的不规则三角形都不是三角形,有些幼儿甚至也会把那些底边在上,尖顶朝下的三角形称为“颠倒的三角形”,这就告诉我们需要给幼儿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及摆放方位不同的三角形,并强调之所以这种图形称为三角形是因为它有3条边和3个顶点,让幼儿理解边的数目、边的长度、角的大小都是图形的关键特征,也是不同图形有不同轮廓的根本原因。

学前期的几何图形认知包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神秘的口袋”(将不同的形状放入布袋中,幼儿通过触摸来猜测是什么图形,或者摸图形的幼儿描述图形的特征,由其他幼儿猜形状名称)。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将触觉和视觉联系起来,感知图形的特征,而不受其他因素,如形状、大小、颜色或图形旋转的干扰。

在认识三维图形的时候,还需要引导幼儿将三维图形和他们熟悉的二维图形对应起来,可以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形状,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归类,有助于增强幼儿对图形属性的感知。

也可以与幼儿一起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丰富的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要做成特定的形状,如饮料瓶多数是类似于圆柱体,大多数碗是圆口的而不是方口的,床多是长方形的等。

我们还可以让幼儿拆快递盒,将立体的盒子拆成展开的平面纸板,再尝试还原成立体的盒子,看看快递盒可以拆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这种操作和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建立关联,为日后更深入学习有关图形面积或体积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时期的数学核心经验

幼儿园时期的数学核心经验

幼儿园时期的数学核心经验1. 数概念的形成与培养(1)认识数字幼儿园儿童需要认识的数字包括0-100以内的数字。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唱数数歌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熟悉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2)数数与计数数数是儿童研究数学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有序数数,如正向数数、反向数数、固定间隔数数等。

计数是儿童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和图片,让儿童进行实物计数、图片计数等。

(3)数的分合数的分合是儿童理解数的概念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操作,让儿童理解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可以重新组合成一个数。

2.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基本几何图形幼儿园儿童需要认识的基本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帮助儿童认识这些图形。

(2)图形的分类与排序儿童需要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按形状分类、按大小分类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对图形进行排序,如按大小排序、按形状排序等。

3. 量的认知与比较(1)认识大小、长短、高矮等量的属性幼儿园儿童需要认识的大小、长短、高矮等量的属性,是进行物体比较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操作,让儿童直观地感受这些量的属性。

(2)量的比较儿童需要学会对物体进行量的比较,如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引导儿童进行量的比较。

4. 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时期是儿童发展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儿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通过数数、比较等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幼儿园时期的数学核心经验对儿童后续数学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数学研究,从而为儿童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核心经验

【】数学核心经验
物体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比匹配更重要,它是儿童集合概念认知的典型能力表现
1.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往往能够注意到集合的界限,如对排成一排的数量为5的物体集合,他们会对排在第一和最后一个的物体颇为关注,而对排列在中间的物体则相对缺少注意等)
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
3.从不守恒到守恒
4.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语言可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如A<B、B<C,则A<C)
测量
即把一个待测定的量与一个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同一个量,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量,所得的量数不同,常用的计量方法是直接计量法,但它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仅是一种非标准测量,也通常称为自然测量,即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而非标准测量物(如尺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2.能对所提供的简单模式(如ABABAB模式)进行复制
1能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如ABCABCABC模式、AABAABAAB模式、ABBABBABB模式等
2.能对所提供的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和扩展
3.能发现并说出环境中事物排列的简单规律,如衣服上的条纹是按红绿红绿的规律排列的
1能认识构成模式的单元,如出示一排ABBABBABB的模式的物品,能指出该模式的核心单元是ABB
1.模式的识别
(辨别出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式的复制
(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
3.模式的扩展与填充
(在模式识别基础之上的对模式发展或变化的预测)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汇总表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汇总表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汇总表幼儿数学经验发展表第一项:集合与模式子项核心经验:3-4岁1.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例如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个……2.根据物体的某一外部属性进行匹配。

2.按照一种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种类)给物体分类。

研究与发展路径:4-5岁1.按功用给生活中的物体分类,比如给文具与玩具分类。

2.从不同角度给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

3.按一种特征给物体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5-6岁1.按照物体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特征给物体分类。

2.按同时满足两种特征给物体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3.按给定概念标准给物体分类,比如蔬菜和水果分类。

集合与分类: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比如一组物体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大小分类。

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包括重复及递增规律等。

同一模式可以用不同方式表现,不同形式中可以发现相同的模式。

模式与规律:1.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组或归并,在有规律排列的物体中识别AB、AABB、ABC的排序规律。

2.能在穿木珠、贴花片及物品排列时按AB、AABB、ABC的规律进行复制和扩展。

1.在有规律排列的物体中识别AAB、XXX、AABBCC等相对复杂的排序规律。

2.能用“一个××两个××”的方式说出模式的核心单元。

3.能对AAB、XXX、AABBCC等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填空、复制和扩展。

4.会自创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1.观察并能找出有规律排列的物体中多重的特征区别,并对已排列的模式,尝试多种较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和交流。

2.在有规律排列的物体中识别ABA、ABBC、AABC、ABCC、ABAC、ACBC等复杂的排序规律以及递增(递减)等特殊排序模式。

3.能按ABA、ABBC、AABC、ABCC、ABAC、ACBC等复杂模式复制排序,并会把物品按排序模式卡片提供的条件进行转换。

分,每部分的数量相等。

通过数的加减法来描述数量的变化。

学前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学前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01集合1. 概念:具有某种属性特征的事物的总体。

集合与分类的关系分类的能力即是儿童对集合进行区分的过程。

核心经验要点一:物体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二分法分类:师:你是怎么分的?你的规则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分的?核心经验要点二: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式(1)物体的名称: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2)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等。

(3)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

(4)物体的用途:如文化用品和生活用品。

(5)物体的材料:如塑料做的和布做的。

(6)物体的数量:如把数量只有一个的放一起,把数量有两个的放一起。

(7)事物间的关系:如在一堆动物与食物中,将小兔与胡萝卜放一起,猴子与香蕉放一起。

核心经验要点三: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

师:哪个更多?2.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1)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2)感知有限集合的阶段(3)感觉集合元素数量的阶段(4)感知集合包含关系的阶段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1)能根据事物表面的、具体的和简单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能根据事物较内部的特征来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但脱离不了具体的情景和功用。

(3)开始根据本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够抽象事物的多种属性或特征。

3.支持性策略(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根据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开展适宜的分类活动。

(3)提供有多种维度差异的感知操作材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分类。

02模式1.概念:在物理、几何或数里可发现具有预见性的序列,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

核心经验要点一: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它不仅存在于数学中,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中。

核心经验要点二:识别模式可以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

核心经验要点三:同一种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

数学核心经验

数学核心经验

数学核心经验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学校的考试还是在职场的应用中,数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建立基础知识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是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此外,还需要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几何中的点、线、面,代数中的变量、系数等。

建立基础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数学辅导班或者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途径来学习。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应用,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逻辑推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难题、逻辑谜题或者数独等游戏,这些活动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灵活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多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例如进行证明题的推导和证明过程,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题目,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仔细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公式,如因式分解、方程求解、图形变换等,根据具体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大量的数学题目来提高解题技巧。

多做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并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

同时,及时复习和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

四、培养问题意识和创造力数学是一个富含问题的学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物品分类这一活动包括什么数学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不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属性: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
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分类的多样性: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 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合比较: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幼儿集合与分类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匹配 二元分类 幼儿生活中可选用的材料
幼儿模式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识别 复制 填空 扩展 命名 转换 幼儿行为 教师用语 注意到模式规律,理解 •你注意到什么东西在重复吗? 简单的重复性模式 •我们把这种重复现象叫模式 按照样例复制简单的模 •请你排一个和这个一样的模式 式 •你用了同样的规则了吗? 将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 •你能把这个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补 补起来 起来吗? •你知不知道什么空缺了呢? 把一个模式继续扩展下 •下一步是什么? 去 •这个模式应该如何往下进行? 鉴别模式规则并说出来 •这个模式的规则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模式?
示例 属性:颜色、大小、形 状,物体的种类等都可 以作为物体的属性来匹 配分类。 分类的多样性:这些球 可以按照颜色分类(红 黄蓝)也可以按大小分 类(小中大)。 集合比较:红球比篮球 多(比较);较少,较 多(排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集合与分类的活动
——物品分类 大家一起将物品分为 2类 3类 多类
要点提示
1、注重数学核心经验是有效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关键。 •幼儿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对核心经验理解上的学习。 核心经验对儿童的未来学业和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核心经验帮助老师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指导教什
么及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理解核心经验使老师的教学更灵活,对儿童学习行 为更敏感,对儿童学习的支持更有力。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 --- 第七章 空间方位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 --- 第七章 空间方位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 --- 第七章空间方位空间方位的认识与辨别与幼儿的日常息息相关,比如说物品的位置(书在桌子上、衣服在抽屉里),个体的空间方位(小明排在小红的后面、小猫躲在沙发下面)等。

空间方位是儿童空间与几何概念发展的基本,儿童早期的空间感的相关经验能够为日后学习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什么是空间概念?从狭义上理解,即指空间方位概念,是指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从广义上理解,除了空间方位外,还包括对各种空间变换关系的认识,如辨识物体在空间中的移位、翻转或旋转变换等。

空间位置与方向是发展幼儿空间认知的重要基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最初通常是借助于日常的身体运动开始的。

二、空间方位的核心经验1. 核心经验一:空间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重点帮助幼儿感知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

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一个基准,以什么为基准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基准不同,空间位置就截然不同。

比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我们可以说汽车在我的后面,也可以说我在汽车的前面。

一排物体从左边数是第3个,从右边数可能是第5个。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不同的物体作为主体进行比较,比如一排小动物排队买冰激凌,对于小猫来说,小狗是排在小猫的后面,但是对于小猪来说,小狗是排在小猪的前面。

通过不同的语言描述来让孩子感知到位置的相对性(小狗的前面是谁?小狗在谁的前面?看似一样的问题,答案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哦~)也可以采用改变主体位置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示性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比如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的时候,妈妈和宝宝都举起右手,让幼儿观察一下为什么明明都是右手却在不同的方向,可以让宝宝转180°再来观察一下。

宝宝描述语言(直走,左转,右转,下一个路口拐弯)爸爸根据宝宝的语言操作小猪佩奇走出迷宫,需要孩子换在他人的视角(小猪佩奇的角度)来思考方位,特别是对于左右的转换,实在搞不清楚,可以跟着小猪佩奇一起挪动方位。

核心数学经验:幼儿园篇

核心数学经验:幼儿园篇

核心数学经验:幼儿园篇
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核心数学能力的培养对
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孩子们
学习核心数学的经验和策略。

建立数学兴趣
1. 利用游戏和玩具:通过玩具和游戏,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
兴趣,如积木、拼图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

2.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
在购物、烹饪等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加他们的兴趣。

数字和数量的认知
1. 数字的教学:教授孩子们基本的数字概念和数量,通过数字
卡片、玩具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2. 数量的比较:让孩子们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如多少、少于、多于等概念,培养他们对数量的敏感性。

形状和空间感知
1. 形状的辨识:教授孩子们基本的形状概念,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2. 空间关系: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感知。

模式和序列
1. 模式的发现:让孩子们观察和发现不同模式,如颜色、形状等的交替排列,培养他们的模式识别能力。

2. 序列的理解:通过游戏和绘画,让孩子们理解和创建简单的序列,如颜色、数字等的递增或递减。

总结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核心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数学兴趣、数字和数量的认知、形状和空间感知,以及模式和序列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上策略是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适用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

数学核心经验概论

数学核心经验概论

数学核心经验概论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是一门追求准确和逻辑性的学科。

数学核心经验是指在学习和研究数学过程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和智慧。

本文将简要介绍数学核心经验,并探讨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一、定义和公理化思想:确立数学基础数学核心经验之一是定义和公理化思想。

数学的基础是定义,通过定义可以准确地描述数学对象的属性和关系。

而公理化思想则是基于已知真理来推导新的真理。

这种思想在几何学和数理逻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抽象和具象思维:数学问题的转化与解决数学核心经验还包括抽象和具象思维。

抽象是指将具体问题进行概括和提炼,转化为一般性的数学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常见于代数学和数论的研究中。

而具象思维则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情境,通过实例和图形等具体手段进行解决。

三、归纳和演绎:数学思维的两个重要方法归纳和演绎是数学核心经验中的两个重要方法。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已知例子的规律性,推测出普遍结论。

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通过利用已知的定理和规则,推导出特殊情况的结论。

这两种推理方法在数学证明和问题解决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模型和实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数学核心经验中的模型和实验思维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分析的手段,通过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则是利用实际数据和现象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五、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数学思考的最终目标数学核心经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通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独立和自主。

创新思维则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和应用的能力,可以推动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结论数学核心经验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定义和公理化思想、抽象和具象思维、归纳和演绎、模型和实验,以及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这些经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模式力的发展:创造一种 新的模式比扩展原有模式 难;扩展原有模式又比复 制原有难。创造、扩展和 复制模式都比仅仅识别模 式难。
学习交流PPT
9
幼儿模式概念发展趋势
活动类型 识别 复制 填空 扩展 命名 转换
幼儿行为
教师用语
注意到模式规律,理解 •你注意到什么东西在重复吗?
简单的重复性模式
•我们把这种重复现象叫模式
按照样例复制简单的模 •请你排一个和这个一样的模式

•你用了同样的规则了吗?
将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 •你能把这个模式中空缺的部分填补
补起来
起来吗?
•你知不知道什么空缺了呢?
把一个模式继续扩展下 •下一步是什么?

•这个模式应该如何往下进行?
鉴别模式规则并说出来 •这个模式的规则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模式?
•物品分类这一活动包括什么数学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不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学习交流PPT
5
•属性: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 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分类的多样性: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 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合比较: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学习交流PPT
6
用新的形式建构与样例 •你能用另外一种形式建构这个模式
相同的模式结构
吗?
学习交流•P这PT两个模式在哪方面相同?
10
三、活动设计中的发展性问题
对特征的辨认要先于归纳概括 •与幼儿一起先进行选配的活动,然后才是分类 和模式活动
接受性技能比产生性技能更容易
•先与幼儿一起识别模式,然后再建构模式
•遵循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过程设计活动,即识

数学核心经验教师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经验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数学核心经验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数学核心经验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数学核心经验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石数学核心经验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

这些核心经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经验,使之成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石。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引导学生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通过数学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兴趣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阅读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数学核心经验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经验培养,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贡献力量。

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有哪些?

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有哪些?

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数理逻辑思维、为学前儿童今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目的启蒙教育。

因此,对于每个学前儿童而言,在此阶段接受一定的数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此阶段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不足,所以,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会过于复杂和抽象,课程通常会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给幼儿。

核心经验是指某一知识领域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技能,它对这一知识领域具有组织性、整合性的作用,而且对学前儿童理解、掌握、运用和发展该知识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数学核心经验,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数学领域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我们无须提供大量形式上的训练,亦不需要直接进入数学的学科教学,而应开展以锻炼幼儿数学思维为目的的逻辑式教学。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图形和直观事物较为敏感,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图片、播放动画等),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数学学习当中。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数学核心经验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集合分类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图形与空间。

在每个方面当中,又可分为几个子专题学前儿童数学核心经验的四个方面对幼儿的身心起到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图形等基本的概念。

集合分类与模式通俗地说,集合就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举例来说,橙子、苹果、香蕉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都可以归为“水果”类,也就是说橙子、苹果、香蕉是具有相同属性的。

而分类是将一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其与集合的概念是不相同的。

既然集合与分类两个概念不相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者放在一起呢?其原因在于二者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分类是儿童对集合进行区分的过程,也是其集合思想的体现。

在集合与分类这一版块中,需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当幼儿面对新生事物时,他们首先会细心观察该事物,并且尝试发现其特征。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总结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总结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总结
1. 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总结了一些核心经验,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工作。

2. 培养数学兴趣
2.1 创设丰富的数学环境:通过布置数学角、展示数学资料和玩具等,营造浓厚的数学氛围。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游戏、故事、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数学思维
3.1 注重观察与感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感知的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

3.2 引导思考与探索: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探索,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数学技能
4.1 数字概念与数量比较:通过游戏、实物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的比较。

4.2 形状与空间理解:通过游戏和实物,培养孩子对形状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4.3 计算与操作技能: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计算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家园联系
5.1 定期家长会: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5.2 家庭作业与活动: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和数学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

6. 结语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们耐心引导和培养。

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环境、培养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建立家园联系,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在数学领域取得进步。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一、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是指在幼儿阶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实践,幼儿能够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这些核心经验不仅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经验。

二、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存在的问题1.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目前的幼儿数学教学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偏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幼儿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3. 缺乏生活化,难以应用实践。

当前的幼儿数学教学往往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也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实施策略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趣味性。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操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如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同时强化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应用实践。

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具体实施方法1. 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数的排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排队上车”的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来理解排序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

2. 采用故事化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比匹配更重要,它是儿童集合概念认知的典型能力表现
1.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往往能够注意到集合的界限,如对排成一排的数量为5的物体集合,他们会对排在第一和最后一个的物体颇为关注,而对排列在中间的物体则相对缺少注意等)
图形变换包括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等
空间方位
指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空间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空间位置关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
1.从上下到前后,再到左右
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3.从近的区域范围到远的区域范围
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位语言很重要,它们常常是相对的,例如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或近和远
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数符号
数字符号又被称为数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代表数词用来计数的一种符号。数字是抽象的,在自然界和幼儿的生活中,每个数字代表一个数量,是“多少”的快捷记录方式。
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
命名数,指用来给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命名的数,如篮球运动衫和xx号码上的数字
数概念的发展
2.按物点数: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一个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指在计数过程中按物点数后,能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来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
4.按群计数:指计数时不再依赖于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动作方面:
1.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
2.能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材料(图画、实物或动作等)表征有规律的模式
3.能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创造一定的模式规律
数概念
与运算
1能进行10以内的唱数
2.能通过点数说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采用目测的方式直接说出3以内物体的数量
4.能根据所出示物体的数量(5个以内)从一堆物体中拿出数量相等的物体
5.能认识10以内的数字
1.模式的识别
(辨别出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式的复制
(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
3.模式的扩展与填充
(在模式识别基础之上的对模式发展或变化的预测)
4.模式的创造
(对模式结构的新的学习和反应,能够自己创造出一种模式结构或序列)
5.模式的比较与转换
(能过在分析模式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把握住决定模式结构的本质要素,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征同一模式)
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
3.从不守恒到守恒
4.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语言可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如A<B、B<C,则A<C)
测量
即把一个待测定的量与一个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同一个量,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量,所得的量数不同,常用的计量方法是直接计量法,但它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仅是一种非标准测量,也通常称为自然测量,即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而非标准测量物(如尺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计数与感数的关系
感数是指瞬间就能感知视野中少量刺激的项目,是一种能够感知小集合数量的能力,不需要点数就能知道“多少”。一旦物体的数目超出感数范围,就需要采用计数。感数和计数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知道多少。
内容方面:
1.口头数数:指口头按自然数数序来数数的能力
3.概念水平的加减:指幼儿不需要借助实物的直观操作或以表象为依托,能够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如口述或者呈现加减法算式
数运算方法的发展
1逐一加减:即用计数方法进行加减运算,表现在加法运算上,往往是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逐一计数它们一共是几个;或者是以第一个加数的值为起点,再接着计数第二个加数的物体,直到数完为止。
2.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计数与命名数的关系
数字名称只是用来确认点数元素的一种方法,它和具体物体之间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可以随意变换。当点数一个集合时,每一个数字名称(1,2,3)并不固定属于某一个具体的物体。
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固定顺序原则
即用于数不同单位物体的数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它是由数词系统本身特定的顺序和规律所决定的,如用“1,2,3,4……”的顺序去数一个集合,再数另一个集合时,也应当是相同的顺序——1,2,3,4……
1能进行20以内的唱数
2.能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接着往下数
3.手口一致点数15以内物体的数量
4.能理解10以内基数的含义,会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5.能运用图画或其它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量
6.能指出一排物体(10以内)中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
7.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如xx号码、门牌号码、星期几
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的或没有重叠的。
1.游戏和模仿
模仿成人的行为,将测量当作游戏,常常模仿成人使用尺子、量杯、秤等工具进行测量的行为
2.比较
指运用各种感官(如目测、触摸等)对物体的大小、轻重、长短、冷热等进行感知和比较
3.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测量(自然测量),如用脚步量一量两架纸飞机间的距离等
序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排列次序的数。
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的数量
数运算
即由集合的两个元素结合成这个集合的一个新元素的法则,如3+1=4
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组合),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分解)
直接建模策略(即借助实物操作来表征问题情境,再通过计数得出答案,需要点数全部或从1开始数)
2.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
(儿童已经关注到了集合中元素的数量问题,是儿童对集合数量从不精确的感知到确切数数的一个跨越)
3.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阶段
(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是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对类包含观念的理解)
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按照物体的名称、外部特征、量的差异、用途、材料、数量、关系等进行分类
2.按数群加减:指幼儿能够把数作为一个整体,从抽象的数群出发进行数群间的加减运算。
计数策略(即接着数,从小数开始数,或倒着数,从大数开始数)
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来进行集合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相等来进行排序
幼儿比较集合时采用的第一种策略是匹配,是直接建模策略的一种,即幼儿会一次排列每个集合的物体,上下对应比较、重叠比较或并放比较;或者使用实物去表征每一个集合,并使用一一对应原则进行匹配,然后逐渐发展到直接进行数量比较。
2.能对所提供的简单模式(如ABABAB模式)进行复制
1能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如ABCABCABC模式、AABAABAAB模式、ABBABBABB模式等
2.能对所提供的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和扩展
3.能发现并说出环境中事物排列的简单规律,如衣服上的条纹是按红绿红绿的规律排列的
1能认识构成模式的单元,如出示一排ABBABBABB的模式的物品,能指出该模式的核心单元是ABB
加法问题共有四种类型:
1合并,结果未知;2.分开,起点未知;3.部分—部分—整体;4.比较,比较数量未知
量的比较
量的比较包含不连续量的比较和连续量的比较。不连续量的比较指两个集合元素数量多少的比较,一般采用重叠、并放、连线的方法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连续量的比较指对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快慢等进行的比较。
2.能从不同角度给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
3.能尝试说出分类的理由
4.能对数量在10以内的两个集合进行多少的比较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概念水平)给熟悉的物体分类。如给蔬菜和水果分类
2.能按照物体的两种及两种以上属性特征给物体分类
3.按照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模式与排序
1能识别所提供物体的排列模式。如ABABAB模式、AABBAABBAABB模式
1.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
3.简单的实物运算阶段
数符号技能的发展
1.概念水平—幼儿具有数量的概念
2.联系水平—幼儿在物群数量与数字之间建立联系
3.符号水平—幼儿理解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
参照数,指用来作为共享的衡量标准,如下午4点见、温度25摄氏度等
基数,指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它是有意义地数数以及数运算的首要基础
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
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在物理、几何或数里可发现的所有具有预见性的序列,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认知就是对事物和对象的具有隐蔽性、抽象性的规律特征的认识。
模式就是按照一定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它不仅存在于数学中,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中。
数学学习核心经验
集合与模式
集合与分类
模式
数概念与运算
计数
数符号
数运算
比较与测量
量的比较
测量
几何与空间
图形
空间方位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内容
核心经验要点
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
集合与分类
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
所谓分类,是指将一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
识别模同的方式来表征
不同的方式包括视觉形式、听觉形式、动作形式、语言描述形式等
计数
计数亦称数数,是指数事物个数的过程,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词和要数的单位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