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和居民生活消费
一、名词解释
1.按劳分配[四川大学2007、2010、2015研]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按劳分配本质上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或集体提供了自己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本人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的消费品。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分配形式,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实质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公有制消除了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别,劳动才成为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尚未高度发展,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此外,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本身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生产中所做出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企业家才能、土地、信息等。
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分配的基础。
十四大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所有制多元化也逐步形成。
这一变化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不是社
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效率
答:效率是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简称。
效率从宏观上是指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社会资源合乎比例地分配到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使有限的社会资源被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取得最好效益。
从微观来看,效率是指经济组织在既定的投入和技术的约束下使人们的需要尽可能得到最大满足的经济资源利用状态,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效果的比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率。
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强调效率重要,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市场来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促使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从而决定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资产收益的水平。
4.收入分配公平
答: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人们的投入与收入公平、分配结果公平、分配机会公平。
投入与收入公平是指人们的各种投入,包括劳动、经营、知识、信息、科技、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应与其收入达到适度平衡,使投入的变化与收入的变化相适应。
结果公平是指社会各阶层成员的收入,总体上既应保持合理收入差距,不能搞平均分配,又不能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悬殊。
机会公平是指人们在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有公平的机会选择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有公平的机会按其贡献获得相应报酬,有公平的机会消费社会产品、积累个人财富和获取经济成就。
一般认为,机会公平更重要,因为如果只强调结果公平就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经常转移及分类。
[西南财经大学2018研]
答:(1)收入再分配的含义
收入再分配是指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对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收入再分配是收入继初次分配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内容之一,与初次分配相对应。
(2)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经常转移主要有:
①对收入征税,比如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等。
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它是居民部门和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法人单位针对当期所得应支付的所得税等(一次性的资本税、资本转移税以及各种生产税不包括在内)。
它形成政府财政部门的主要转移收入,是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
②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其中,社会保障是居民部门为保证在未来某个时期能获取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所缴纳的款项,整个社会缴款表现为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支出,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收入。
社会福利,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福利两部分,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收到的经常转移,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
比如对低收入阶层的各种救济援助、失业救济、伤残救济、医疗补助等等。
除上述主要的经常转移外,还有其他经常转移,它们发生于各机构部门及国外之间和机构部门内部。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及其原因。
[北大2016研;南开大学2000研]
答:(1)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收入分配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
(2)我国现阶段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存在的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这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
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每一种所有制形式都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
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居主体地位,必然要求按劳分配成为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要分配方式。
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必然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②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使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是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广泛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承担着生产经营的责任和风险,在他们的法定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收入外还包含有一部分风险补偿收入。
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也会使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购买股票获得股息收入;购买企业债券,也可以获得债券利息收入等,从而形成多种收入分配方式。
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
主体,职工的个人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外,还包含一部分企业的市场经营收入和市场机会收入,以及企业积累、追加投资带来的收入。
社会上各类成员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都能获得一定的市场经营收入。
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加速国民经济现代化。
3.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基本要求的思想。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生产资料已不是少数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而成为劳动者的公共财产。
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必然被抛弃,代之以有利于劳动者根本利益、没有剥削的分配方式,从而为实行按劳分配创造了前提。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即实行按劳分配。
③劳动还只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
生活的第一需要,它还仅仅是人们的谋生手段,因此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使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差别得以承认,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的基本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③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4.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2006研]
答:(1)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