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发表于2011年第9期《东方收藏》

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

朱亦梅

热爱元青花的人,一定会探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土耳其托布卡宫的72件精美元青花的来历。

蒙古人曾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地区,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

伊朗藏元青花一直为其拥有传承。据记载萨非王朝(1502-1736)阿拔斯大帝(1587-1629)于1611年捐献给位于大不里士东边的阿尔达比勒神庙1162件中国瓷器含元青花等。神庙藏品在巴列维王朝(1941-1979)时移交伊朗国家博物馆。

土耳其元青花藏品主要来自战利品和礼品,据记载托布卡宫于1495年始藏中国瓷器。1514年奥斯曼攻战萨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获得62件中国瓷器。1516年奥斯曼征服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帝国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所获中国瓷器数目不详。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于1534年、1548年和1553年,向波斯发动三次军事出征;其中一次占领大不里士长逾一年。不难相信由于战争的缘由,元青花落入土耳其并被运到伊斯坦布尔。

1328年称帝的奥斯曼土耳其在1355年的版图仅限于小亚细亚西部的有限地域,而伊尔汗国全盛时占有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土地。

1331年伊本·白图泰游历安纳托利亚获毕尔克苏丹赐宴,记录餐具使用中国瓷器,说明14世纪中国瓷器已进入小亚细亚,但是在土耳其或比这更早的遗址里,还不曾发现元青花。

显然,托布卡王宫的元青花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伊尔汗国,故其器型、纹饰、风格、规格等与阿尔达比勒神庙藏品如此相像。

在蒙古帝国(1206~1635)大汗忽必列建立大元国(1271-1368)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胞弟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1256–1335),定都大不里士,成为波斯的统治者,附属听从蒙古帝国大汗在北京的中国元朝皇帝。

中国元朝和波斯蒙古汗朝伊尔汗国始终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互馈到技术人才交流,无处不有中国文化印记。1305年完都汗致法王腓力四世信钤元成宗赐汉篆印“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合赞汗(1271~1304)时令贡使携金在中国采购方物,不赛因汗(1317-1335)时仅1329-1331年间派往中国贡使达八次,有一年竟往返五次。

1295年合赞汗(1271~1304)尊伊斯兰教为国教,促使伊斯兰文化对蒙古人的同化。波斯作为西亚中心,虽几次被外来民族统治,但其文化却一直是承袭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以来的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取代。中国更是如此,虽被蒙古人侵占,但最终被汉文化改造并产生全新的中华文化。

蒙古帝国西征及附属汗国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引发民族迁徙和交往潮流,形成汉人、蒙古人、波斯人等多民族杂居中国或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艺术决定性因素来自波斯,兴盛于13-14世纪的波斯细密画蒙古画派(也称大不里士画派),深受中国艺术影响,不同于其他伊斯兰国家、地区的绘画风格是波斯风格与中国画风相混合的细密画作品,影响波及伊朗和中西亚地区,打破了伊斯兰教偶像崇拜即人物、动物画像桎梏,题材加入中国龙凤、麒麟等图案纹饰,把动物形象与中国式风景相结合。大不里士画派的最高峰是菲尔多西的《列王记·插图》(14世纪,俄罗斯圣彼得堡图书馆藏)。

伊尔汗国致力于接受蒙古和汉文化,合赞汗至完都汗时期(1295-1316)的宰相拉施特(1247-1318)完成了《伊尔汗的中国科学宝藏》(1313年)附图是中

国医书药用植物插图。大不里士替代巴格达成为西亚的商业文化中心。13-14世纪,伊儿汗国曾经引进一批中国纺织工人,意大利费路那古墓出土有印织中国花卉和阿拉伯文的波斯纺品。伊儿汗时期,中国风尚在蒙古人统治的波斯,成为最流行、最有感染力的新事物。

收藏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元青花瓷大部分具有波斯细密画大不里士风格,是中国文化与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中国绘画与波斯细密画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波斯细密画蒙古画派将阿拉伯花纹风格、波斯细密画特点和中国画风及技法结合,自然平面构图不囿于焦点透视,密集繁复不留白、纹饰对称连续,这是伊斯兰文化“恐惧空白”和“生生不息”的体现。受其影响,元青花的多层繁密装饰特点明显有别于宋朝常例。

元青花主题装饰内容见诸元代绘画、织绣、本草图鉴等,莲池水禽也称满池娇,见于宋画和织品后也为元青花典型图案。将抽象的阿拉伯花纹和具象写实的图案纹饰相结合,是中国瓷器装饰的重要突破,一段时间以细密化风格为主流,元青花的这一艺术特点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尚。

波斯自9、10世纪以来仿造中国瓷器成风,多为棕、黄、绿釉,9世纪开始仿造白瓷,12世纪才能烧制白色釉陶。凤凰图案12世纪进入波斯陶业。12-13世纪波斯陶器吸收中国陶瓷的莲瓣、波浪、云气、暗花等纹饰,以及穆斯林地区常见缠枝花卉如牡丹、石榴、海棠等。

A B C

图一 A/B 伊朗藏元青花凤凰杂宝纹大盘正面、背面直径57.3厘米

C 伊朗藏元青花凤凰杂宝纹大盘沿背局部青花书阿文

伊朗藏细密化元青花凤凰杂宝纹菱口大盘,直径57.7厘米,高9厘米(图一)返青工艺,图案严谨繁丽以同心圆几何布局等份对称装饰。盘折沿背书阿拉伯文(图一C)意为“真正的宗教”,此盘可能供奉清真寺,元代清真寺也叫真教寺,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所建造。在瓷器上熟练的书写、绘画在南宋时已十分普遍,元更甚。元代由于中西方交通和贸易畅通,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以梵文、八思巴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作为装饰的瓷器相继出现,从元青花凤凰杂宝纹大盘可体会毛笔书写的流利、绘画及处理手法轻松和娴熟,可以肯定这是元代穆斯林色目工匠的作品。

“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多民族、多元文化滋养导致了元青花风格、工艺的多样性。细密化的元青花可能是受波斯细密画大不里士风气影响的波斯陶瓷家、设计师、窑工遵照汗王要求制作元青花,并运至伊尔汗国;也许是元朝从西亚掳掠的工匠建立专窑以特供礼品赏赐伊尔汗国汗室;也许是伊尔汗国和元朝合作专为黄金家族及伊儿汗室和清真寺定制用瓷。

据景德镇湖田窑窑址南河南岸出土发现元青花标本“以大盘为主,约占青花残器的70%,其盘的器底较厚,纹饰繁缛华丽,其中多有蓝地白花,和伊朗、土耳其的传世品一致”(刘新园、白昆《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1980.11《文物》)。可见,细密化的产品的确有专窑烧制。

元代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中有46个国家或地点要用瓷器进行贸易。汪大渊第一次出航在泰定四年(1327),而泰定年间(1324-1328)元青花已形成规模生产。在1295年伊尔汗国信奉伊斯兰教以后,从亚洲运往欧洲的所有货物实际上都是沿着穆斯林所控制的陆路和水路运输的。如果元青花真用于贸易那么存量却如此有限。不赛因汗时仅1329-1331年间派往中国贡使达八次,不难看出细密化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