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人等、文武百官,并肩往、走一场, 把艰难平趟,料也无妨。
把一辈古人说比方: 昔日里有一个林肯皇上, 进白宫扛党旗自立自强。 平分裂息纷争结盟两党, 他也曾在南方动过刀枪。 到后来海晏河清太平日享, 美利坚如灯塔大放光芒。 这民主是我朝无形宝藏, 为明天促变革日月增光。 猛然间又一人记起心上, 站讲台尊父老细听其详,这
是位年迈的娘行:
安妇人百六岁天年颐养, 经三世阅广历饱经风霜。 她眼见经济界摆脱绝望, 她眼见妇人们权同儿郎; 她眼见烽烟起在珍珠港, 她眼见平权后法制伸张; 她眼见登月宫冲破天网, 她眼见众人推倒柏林墙。 到如今走过了人生一场, 无忧无虑落得个安康。 倘若是我二女如她一样, 百年回首是怎样的时光?
(回龙)
芝加哥众父老细听端详:
(反二簧慢板) 这几日百姓们纷纷言讲,
怀疑这美国梦是一枕黄粱。
今夜晚恰好比答卷展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众百姓排长队投票奔忙。
见几个年轻的神清气爽,
见几个年长者益壮老当;
见几个有钱的财粗气壮,
见几个无钱的神采飞扬。
见几个民主党和共和党,
见几个黑人、白人,西班牙、亚细亚,同性、异性
身残志强、体健心康,一个个趾高气扬。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四喜、启秀、霓 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 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 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 ‘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 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 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 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 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 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 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 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 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 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 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 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 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 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 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 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 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 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 一条新路。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 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 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 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 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 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 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
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 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 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 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各大名班,均为 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 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 了基础。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标志。这一时期除杨 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 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 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 (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 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 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 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 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 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 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 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
(反二簧原板)
今夜晚我辈等把功业来创, 成众志风云会虎跃龙骧。 历史弯弓犹如秋月样, 认扣搭弦射向正前方。 这一场大变革从天而降, 为此刻已等了日久天长。 适才间麦凯恩电话探望,
我与他君子之交并未参商。 此一刻想起了我竞选搭档,
乔拜登可算得架海金梁。 还有我夫人把家业来掌, 萨莎、玛丽亚是我女儿一双。 想起了外祖母将我抚养,
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 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 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这位外国小朋友 正在化妆,准备 上台表演。
外国的小朋友和中 国的京剧演员合影
留念。
看!这两位小京 剧爱
好者也试着画脸 谱呢
(二簧导板) 奥巴马撩袍服讲台来上,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 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 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 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 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 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 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 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 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 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 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 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 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 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 近生活。
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 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 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 声势日强。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 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1917年以来,京 剧优秀演员大量 涌现,呈现出流 派纷呈的繁盛局 面,由成熟期发 展到鼎盛期,这 一时期的代表人 物为杨小楼、梅 兰芳、余叔岩。 由于文人崇尚的 雅文化传统在20 世纪遭遇灭顶之 灾,京剧达到了 它的全盛时期。
可叹她一命归天堂。 对家人感激情难于述讲, 还有那普劳夫执掌阴阳。
思良臣忆家属再想上一想, 眼前的众父老功高无双。 众百姓为竞选群情激荡, 众百姓为竞选慷慨解囊; 此胜利可标得凌烟阁上, 此胜利可落得万古名扬。 虽然是此胜利意义高广, 尚有那诸挑战就在前方: 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仗, 金融界掀风波势如虎狼; 医疗度用要算上账, 各种欠款要来还偿。 虽然是路难行需要闯荡,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 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 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 (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 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 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 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已有近200年历史。
(二簧散板)
大选后且把这天数展望, 齐努力定能够国富民强。 一时间说不尽衷肠以往, 望空中告上帝保佑我邦。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 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 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 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
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 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 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 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 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 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 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 系。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 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 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 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 《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 《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 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 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 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 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 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 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 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 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 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 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 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 逐出京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